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散文集 > 優美文章

關於春節的文章3篇

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一個節日,過年啦,下面就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於春節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關於春節的文章3篇

關於春節的文章:過年

要過年了。兒時的年,以倒計時開始。過了元旦,應付完討厭的期末考試,年就近了。

因為盼,等待的日子顯得漫長。

那時家務繁多,年前家家都忙。父母單位到年二十九才會放假。

怕過大年二十九,父母會將我們的罩衣扒去,露出厚重的棉衣、棉褲,醜陋,羞於見人。又不能不出門,那兩日家裡用水量大,要一次次到水管上去。七九六礦的冬天寒冷,那一場場從中秋就颳起的寒風,一場比一場猛。寒風帶著冰雪,一遍遍地鋪向大地,到臘月三九天、快過年時,更是寒風徹骨。水管是常流水,一夜過去,水管周圍凍滿了厚厚的冰,早起的人要將堅冰刨去,才能用到水。白天水管邊總是圍滿了人,有人挑水,有人洗衣、洗菜、洗肉……。在家裡洗的衣物,要到水管上去投。水冰涼,冰冷刺骨,手凍得通紅。實在太冷,下不了手,就找一根棍子,將衣服翻來挑去。胡亂翻騰幾遍,就將衣物撈出,掛在涼衣繩上,也看不出是否洗淨。掛在繩上的衣服,馬上就如鐵板一塊,凍得僵硬。

那兩日,貪玩的我也不得閒,若不是盼過年,真不想受那份罪。

終於等來年三十,忙了一天,要吃年夜飯了。年夜飯是一年中最豐盛的晚飯,父親做了他拿手的豬頭肉、清蒸黃花魚、扣肉、各種炒菜。一家人熱氣騰騰地吃著年夜飯。那時父母年輕,我們還小,飯卓上沒有客套話,不分彼此,猛吃才好。

飯後,母親為我們換上新衣,新鞋。每人分一包鞭炮。如果有二踢腳、月裡行,是了不得的事。鞭爆要細心地一個個拆開,不能一下全點了,那叫缺心眼兒。一個口袋裝炮,一個口袋裝瓜子和糖,高高興興的出門。

許多年間,三十晚上只有父母在家。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不知他們是怎麼過的。

三十晚上要熬夜。約上最好的夥伴,點燃用來放炮香菸,像二流子邊走邊抽。將小炮點燃,扔起,聽到清脆的爆炸聲,感覺好爽!二踢腳要輕輕夾在兩指間,點燃,響過第一聲後衝向天空,稍後聽到第二聲清脆的爆炸聲,真牛!月裡行衝向天空,火光劃出長長的弧線,美麗極了。

極度嚴寒的夜晚、以往冷清的街道,今晚到處都是人。

由於興奮,會忘了寒冷。

人多處,有年輕人將許多二踢腳立在地上,逐個點燃,密集的炮聲響徹天空。他們還會放許多花炮,看到五彩的煙花在夜空中閃爍,引得小朋友大呼小叫,那就是三十晚上的盛況。

後半夜,天氣更加寒冷,手從口袋拿不出來,怕一拿出,就被凍掉。炮聲稀了,路人少了,決心守歲的夥伴們沒有影了。

我和弟弟不願回家。炮放完了,又跑到人們集中放炮的地方,希望找到沒有燃放的鞭炮。運氣不錯,每人找到一個只響了一聲的二踢腳。我將炮拿在手中,點燃,茲了,夜空中噴出夢幻般的火花。弟弟學我,也將炮拿在手中,點燃,炸了。手被火藥薰的黑黃,腫得像發麵饅頭。弟弟如狼嚎般向家中跑去。

也不知幾點,路上再也沒有了瘋狂的人們。我獨自回家,家中燈火通明,父母包了餃子,炸了麻花。他們睡了。我胡亂吃幾根尚有餘溫的麻花,和衣睡下。

感覺只睡了一會兒,父母便叫起床。早飯是餃子,七年級的早上要吃飽,因為家中來拜年的人多,中午沒時間吃飯。

天微明時,鄰家只有姐妹的男孩就來家中拜年,多年間,他總是第一個到我家拜年。一進門,就高喊;“叔叔、阿姨過年好”。他是來約弟弟出門拜年的。飯後,犯困,想睡,父親不讓,要我去拜年。

先到夥伴家,見了他父母也喊;“叔叔、阿姨過年好,”他們說:“好”。給一把瓜子,幾顆糖。約上夥伴,到老鄉家,父親的朋友家,夥伴的熟人家,更多的夥伴家。只要我認識,夥伴認識的人家我們都一起進去,高喊“叔叔、阿姨過年好”。拜年的過程中,隊伍會狀大,有更多的夥伴會加入進來,一群夥伴會同時擠進一戶人家,拜完年就跑。一天會跑幾十家。

大年七年級,家裡只留下大人,孩子們都出們拜年。人們都新衣、新褲,光鮮亮麗。

到了下午,肚子餓了,猛吃瓜子也壓不住飢餓。回到家中,見地當中擺了大半框蘋果,以往總是被母親鎖著,吃時由她分配的誘人的蘋果,今天就堂堂正正地擺在地上,真是過年了。我手裡拿一個,口袋裡揣兩個,又跑了。下午回家吃飯,見框已見底,弟弟們原來更瘋狂。

每到過年,礦上會搞大觀園,猜謎或遊戲。猜謎是聰明人乾的事,我不費那腦子。我一次次排隊,玩各種遊戲,如釣魚,扔乒乓球,蒙面擊鼓等等。獎品會是一支鉛筆,一個鑽筆刀,一把尺子,一塊像皮……,如能獲得獎品,興奮不已。

正月十五的夜晚,沒有花燈。我們將玻璃罐頭瓶洗淨,栓根繩,繩的另一頭栓根竹棍。在瓶底粘半根蠟燭,點燃,地面會呈現一片光環。照亮了夜路,溫暖了心田。挑著瓶燈,滿街亂竄,夜晚到處都是燭光點點,如夢如幻,夜景迷人。

多年來,年年年過,在多個地方過過年,和許多人過過年,兒時七九六礦的年最讓人難忘,記憶最深。濃濃的年味,童年的情懷,回味無窮。

關於春節的文章:過年

年過完了,該花的錢都花了。親戚們的家都走了一遍,一大隊的20多人馬,大吃大喝,大人打牌,小孩子們不在家裡電腦上網,而是成群結隊到網咖打遊戲。唉,都是辛辛苦苦地玩了幾天,這就是如今的過年。

人都說老了,會越來越懷舊。我現在就經常回憶起小時候的事情,晚上做夢也是小時候的事情,莫非我老了?

回想起兒時最高興的事情就是莫過於過年了。先是一個盼啊!在江南,一入隆冬便開始燒煤烤火,那空氣中到處充滿著二氧化碳氣味的時候,就盼望著過年了。尤其是孩子,對年的期盼是很具體的,盼望著過年吃好的、穿新衣、放鞭炮。更盼望著一種和諧與歡樂的氣氛。還記得小時候那首兒歌:新年到,真熱鬧。穿新衣,戴新帽。噼裡啪啦放鞭炮……

按中國的傳統——從進入臘月七年級直到正月十五,甚至到二月二龍抬頭都算是過年。這期間,誰都不能說不吉利的話,大人也不訓斥孩子,即使孩子有了過錯也不能打罵。過年時的父母與平時相比顯得更寬容、大度,更和藹可親,更不拘小節。那時的孩子可以把父親當“馬”騎,可以向母親提點“非分之想”,小孩子在家偷吃的是非常正常的事情,這對孩子來說可真是最最幸福的時光了。快過年了,孩子們只管高興,可大人們卻要忙年。那時候由於是搞集體時代,我們的家境比較貧困,吃不飽,穿不暖。但是,家家戶戶還是:父親負責辦“年貨”,母親忙著做新衣、做新鞋、做紅薯片。記得小時候,我們吃糧靠生產隊分口糧,一切東西都是生產隊分配。還有粗糧、細糧、分魚、分肉等等。因為要過年,分細糧就是稻子,白麵是自己家裡種的,還可分到麵粉票,糖票,鹽票,布票,棉花票,豆油票。此外,還會給每戶極其珍貴的煤油票(又叫洋油),由於不準私人養雞、養魚、養豬,所有肉、蛋也要憑票購買,有的按戶,有的按人頭。但那時過年想吃到好的食品是很難很難的,什麼餅乾、糖果都是難見之物品。招待客人的香菸、湖子酒、瓜子、花生是很少的,小孩子們都不感興趣,只對糖塊兒情有獨鍾,那時的糖塊兒大多是糖球,家家只捨得買一點兒,我們家的孩子多,家裡也買了糖果,但都得藏起來,等到過年那天才能吃上,你說孩子們能不盼望過年嗎?這“年貨”還包括蒸些糯米粑子,是用桐樹葉子包的,這是母親的事兒了,除此之外,母親還有件最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給孩子們準備新衣服,新鞋子,這一點幾乎成了鐵的定律,即使是有困難的家庭母親也要採取一些變通的辦法,或者拆舊翻新,或者漂染改色,總之要讓孩子們在過年的時候穿得煥然一新。我們家裡能夠享受穿新衣服的待遇,那就是我的哥哥,他年年穿新衣服,我是年年穿他的改裝衣服。直到我17歲那一年去當兵,高興地裡裡外外換上全新的軍裝,才算改變我穿舊衣服的歷史。我們穿的鞋子都是母親用舊布一塊一塊拼做的。家庭生活條件好一點兒的可以給孩子買一雙膠皮靰鞡,囊中羞澀的就由母親動手做鞋,巧手的母親做出來的鞋子比膠皮靰鞡還好看呢!對女孩子來說,最高興的事兒還有一件,穿上一件花衣服。我的大妹子就只有這點獎賞。對著鏡子照呀照呀別提多美了。因為我穿的舊衣服是不能再改了。男孩子在年前還有一件大事情,就是都得理髮,那時根本不知道還有髮型之說,只知道理髮就是把頭髮剃短,叫平頭。因為正月不許剃頭的。等到二月二才可以剃頭,那時剃頭叫剃光頭。

到了除夕之夜,沒有電視看,沒有收音機聽,為了堅持守歲,來年平平安安,到12點,放鞭炮,接財神,一家人圍坐在火桶裡烤火,一邊嗑瓜子,吃花生一邊輪番講笑話,笑聲不斷。我們那個衝子裡還有一個習慣,就是全衝的人在衝中堂屋燒一堆大木火,大家都到這裡來烤火。有的從家裡拿來糯米粑子,紅薯之類的生食品放到火中烤著吃。時間太久了,有的人就在火堆傍邊睡覺了。天色開始濛濛發亮,家家戶戶要開財門拿財了,我們這些孩子們開始精神煥發,摸黑到各家各戶的門口撿不響的炮仗。然後再把這些炮仗折斷,放到一堆,也有放成一圈子,點火一燃放,放出耀眼的光芒,也算一樂吧。後來發生了文化大革命,說是破除迷信,破舊立新,美好的傳統春節也被取消了,大年三十和新年七年級都要下地勞動,叫抓革命,促生產。不準燃放鞭炮,不準貼對聯,不準過年。這樣,可真苦了我們這些孩子們。

大年七年級是拜年最興旺的日子,拜年的人絡繹不絕,家家都為拜年的人準備好煙、糖……、瓜子、茶水。大年七年級直到大年初五、六走在鄉村道路上到處都是拜年大軍,不論誰,不論在哪裡遇見都會笑逐顏開地問句“過年好啊!”,“恭喜發財呀”,你會感覺到這是個非常重感情、重友誼的禮儀之邦。那時的拜年純粹是一種禮節,沒有一點兒拉關係、套近乎、謀私利的想法。絕對不會聽到有誰到你家拜年,喝過茶、抽過煙之後說:“對了,我還有一件事情想求你。”絕對沒有,拜年就是拜年。我還清楚記得,父親帶著我們兄妹們到外婆家拜年,母親沒有去,我們那個地方那時候比較封建,說是女的要家裡看家,只有過了正月十五日以後,才能出去拜年走動。外婆家只有兩間房,我們一去就是五、六人,加上姨媽家也是五、六人,外婆家根本住不下,只好借宿。大家幾個孩子擠在一張床,非常好玩,也非常熱鬧。那時候沒有紅包給,只有父親給你一毛錢算是壓歲錢。

過年期間最最盼望的就是隊裡放電影了。男女老少帶著自家的板凳:高的、矮的,有坐的,有站的。聚在一起那叫一個熱鬧啊……總之,這個年過得很高興、很幸福、很捨不得年這麼快就過完了。

現在過年與過去相比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許許多多妙趣橫生、意味無窮的年之程式都悄悄地消失了。比如:穿新衣,登門拜年、擠在一起看電影、對吃的那種渴望……都已被新時代、新生活、高科技取代了。

過去是盼過年,現在是怕過年。經常聽到:“天呀!沒兩天就要過年啦,這年說來就來了,也太快了!”大年七年級,走街串巷的拜年大軍不再出現,拜年被一條簡訊,一個電話取代了。不過,給領導拜年的人越來越多了,像爭頭炷香似的爭先恐後,早早地給領導拜上,更有甚者由於慌張送禮後竟忘了署上自己的名字,有的還走錯家門。看電影、走親戚已不是當今過年的主旋律,電腦、電視、麻將、字牌,聚餐搞得人疲憊不堪,一個字,那叫“累”呀!末了來一句“這年總算過完了!”

我就納悶兒了,過去生活條件差時過年是快樂的,而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吃喝玩樂應有盡有,為什麼過年卻成了遭罪了呢?!時代發展,觀驗變了,思維也變了,傳統的東西慢慢地失傳了。有的孩子連老家是那裡的都不記得了。

關於春節的文章:過年

不幾天又要過年了,這年來的真勤,就一眨眼的功夫!歲歲年年人不同,回想童年的年,過的真有味道,現在那味道哪去了?苦思冥想,卻再也找不到那種感覺,原來年也會隨著人的年齡的增長而改變!————————-題記

我不知道人家的童年的年是怎麼經歷的,但我還是想把我童年的一些記憶描述成文字,就算引不起共鳴,那我就當我自己寫了一篇日記,趁現在腦子裡還有印象,記錄我自己的童年記憶,等老了自己欣賞,也許這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煮肉】

現在日子好了,每年過年每家都會割上幾十斤肉,年後來的客人也都吃不了很多,大多都自己吃了。就算不是過年,平時每個家庭也會不斷割肉,一家人圍在一桌,改善一下生活,特別是為了孩子,長身子,補腦子,誰家也不會捨得自家的孩子受苦。山東這裡的風俗興臨近年關每家都會灌點香腸,有錢的多灌點,錢緊的就量少一點,但動不動就十幾斤肉的。雖然現在肉貴,可都不怎麼在乎!

但在我的記憶裡則不同,特別是我小的時候。

那時候特別喜歡過年,自從進臘月,就每天板著指頭算日子,算還有幾天就要過年。

過年盼望的第一件事就是可以吃到肉。人跟人的人生不同,所以人跟人的經歷也會不同,人跟人的感悟也會不同!也許很多與我同齡的人與我沒有相同的經歷,所以我說的話很多的人也許不信,但的確真實的發生在我的身上。

我姐弟六個,我倒數第二。孩子多,父母拉扯我們也比人家多付出好幾倍的努力。日子絕對的清苦,能在平時填飽肚子就已經算是很奢侈的事情,別說是吃肉了!每年臨近年關,鄰居都會煮肉,日子緊的割塊方肉,年夜的時候放在院子裡敬天神,寬裕一點的那就奢侈一點,買套豬下貨放在鍋裡煮,一年緊吧的日子到年關開開葷。我家則不行,我們姊妹沒這待遇。每到鄰居煮肉的時候,那香味跟不要命似的在大街小巷裡亂竄,我很乖,也很饞,每到這時候,我不喜歡別的玩伴打擾我,我總靜靜的趴在那家煮肉的大門上貪婪的犒勞著我的鼻子,那香味,不用吃到肉,如果給我幾個煎餅,我聞著這香味肯定會多吃好幾個。等天快黑了,母親才會順著煮肉的香味找到人家的門口,把我強硬的拖回家。

有一年,已經記不清是哪一年。大概父親每年年關都見我趴在人家大門上那狼狽樣發了善心,也不知道父親平時是怎麼積攢下的錢。那年父親竟然拎回家一套豬下貨,還有一付豬骨頭。天啊,我呆呆的看著那生肉兩眼發直,垂涎欲滴。肉在鍋裡滾,香味在院子裡飄,我在大鍋前呆呆的蹲著。眼瞅著鍋裡翻滾的肉,鼻子貪婪的聞著肉的香味,就等著鍋裡的肉出鍋。

肉快要出鍋的時候,突然有同學在門口喊我的名字。母親喊著我的乳名說誰在門口喊你呢。我一個激靈,是誰這麼討厭,大概聞到我家煮肉的味道了吧?我蹭地跑出去,把大門關地死死的,我到現在都不知道那天到底是誰在我家門口喊我名字。

父親問我,你這是幹什麼?我嘟囔著說:

“我最討厭過年煮肉來小孩。”

父親無奈的搖搖頭,姐姐們都掩著嘴笑我。

我現在才明白,父親無奈的笑,是心裡內疚,這些年緊吧的日子苦了我們姊妹。姐姐們偷著笑,是姐姐也不願那時家裡來小孩,只不過姐姐們想去關門但怕挨父親揍,都不敢去,我做了她們不敢做的事。

等我參加工作了,肉不時的被我搬到飯桌上,越吃越膩,我曾經努力的找尋童年時煮肉的香味,可惜再也沒找到過!也不知道是現在的豬靠飼料養大沒了綠色的香味?還是我的嗅覺在退化!?

【拜年】

大年夜的時候一宿不睡,這叫守夜。

當夜幕慢慢遮擋天際,我們的興奮也會更高。年的到來,我們小孩子在外面瘋跑一天,體力卻絲毫不見減退,吃過晚飯,母親推著我們姊妹快睡覺,我們趴在被窩裡哪會睡的著?還沒到最興奮的時候呢!等零點的鐘聲敲響,各家各戶噼裡啪啦的鞭炮聲就像炒豆子似的急,母親煮好水餃敬了天神跟灶王神,我們從被窩裡爬出來,穿好新衣服【所謂的新衣服只不過是母親重新洗過,把破掉的窟窿用塊新布縫補一下】,等天神跟灶王神吃過了,我們把神仙吃剩的再用開水燙一下,每人平均吃上幾個。然後就出發了。

出發就是去給長輩們拜年,給村裡的長輩問聲“過年好,”誰家長輩收到晚輩的祝福多,誰家來年肯定會走大運,最主要的代表著這家長輩在村裡的人緣好。

我才不管這麼多,我是挨家挨戶的拜,那時候小,進了門口也不知道該怎麼稱呼人家,不知道該叫嬸還是大娘,該叫大叔還是大爺?只好統統不喊稱呼,只管三個字“過年好”。挨家挨戶的拜年,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多要到糖。

臨近年關,每家都會備上幾斤塊糖,買上兩盒煙,家裡來了拜年的,大人抽菸,小孩子就分糖。這兩樣東西,就算日子再怎麼清苦,都不會吝嗇的,只不過分的時候分的多少而已。我都是在家就準備一個大大的塑料袋,給人家問完好,伸手接過大人們給的糖就馬上裝進自己的塑料袋銀行裡,全村四百多戶,每家我都會去,等天亮了,我全村也串完了,戰利品滿滿的一大塑料袋,我會小心的收藏起來,肯定藏到姐姐弟弟找不到的地方,一直吃到出了正月。當然平時哪個姐姐對我好了,我就會取出我的銀行,犒勞姐姐幾塊。

當然,挨家挨戶的串門問好,也有好多大人不認識我是誰家的孩子。有的大人就問我,你是誰家的孩子。等我抹著鼻涕告訴他們我是誰家的孩子,他們就會逗我,你這孩子,你咋不叫叔?天,我哪知道是喊你大叔還是大爺啊?不過現在村裡的長輩我都知道喊啥,大概就是那時候挨家串門都記住喊人家是大叔還是大爺了。

年齡在增長,年味也在慢慢的變淡,不再守夜,給村裡的長輩拜年慢慢變得只給族裡的長輩拜年。孩子也大了,有時候拜年的時候我會帶上女兒,好讓她知道哪個長輩應該見了喊啥,長輩總是誇女兒長得漂亮,嘴甜,誇完就給女兒拿糖,女兒伸出胖乎乎的小手推擋,說不要,家裡有。長輩放下糖,從口袋裡掏出壓歲錢就給女兒,女兒伸手就接,我立馬訓斥,女兒低下頭一副委屈要哭的樣子,這時候,我總會捱到長輩的訓斥:“幹什麼?又不是給你的,這是孩子掙得,你想要我還不給呢!”還說啥,只好讓女兒接著吧,女兒高興了,卻欠了人家情,只好等人家的小孩去給我老孃拜年的時候再還給人家唄!

哎!現在的孩子不喜歡糖了,改喜歡錢了!

後記:我相信,很多人看過之後,以為我是在給大家講故事,一個杜撰的故事。因為這些事情,跟我年齡相仿的都沒經歷過,更別說現在的八零九齡後。但,不求共鳴,只求自己記錄人生!

※本文作者:※

標籤:春節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