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史部 > 史記

史記人物讀後感

史記2.25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史記人物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史記人物讀後感

史記人物讀後感1

都說劉邦出身低微,性格油滑,也看不出有什麼雄才大略,那麼他是憑藉著什麼來率領一班豪傑推翻暴秦,打敗大英雄項羽並建立大漢帝國的呢?

司馬遷從三個方面提出了劉邦做皇帝的根據。首先是君命天授。二是善於用人。三是撫百姓。

劉邦有識人的能力,知道哪些是人傑,哪些是庸才,然後才能量才而用,《史記》曰:“呂后問:‘陛下百歲後,蕭相國即死,令誰代之?’上曰:‘曹參可。’問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戇,陳平可以助之。陳平智有餘,然難以獨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為太尉。’”這也應算是一項重要的領導才能。項羽就不行,不能識人,所以陳平和韓信之類就全部跑掉了。

劉邦用人不疑,並且“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讓人有盼頭,所以能夠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另外又能把握兵權和人事權以防止喧賓奪主,不致失去對人才的控制,像韓信所言:“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就是這個道理。

劉邦能屈能伸,果敢能決。按李宗吾的話說就是“面厚心黑”。

劉邦有急智。在被項羽圍困在滎陽時,韓信不但不及時救援,反而趁機要封,“漢王大怒,罵曰:‘吾困於此,量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經張良、陳平暗示後,“漢王也悟,因復罵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乃遣張良往立信為齊王,徵其兵擊楚。”,在與項羽對決時,劉邦曾被伏弩射中,“漢王傷胸,乃捫足曰:‘虜中吾指!”以定軍心。在鴻門宴前夜項伯來通風報信的時候,劉邦緊緊抓住這根救命稻草,急忙套近乎,“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在關鍵時候逃過一劫。很多事例都表現了劉邦的急智,按現在的話說叫“危機處理能力”,這也是一項重要能力。如果反映遲鈍,朝三晚五,在那個動亂的'年代劉邦只怕小命都難保,更不用說王霸大業了。

社會並不缺有才幹的人,像項羽、韓信、張良、陳平等,但卻缺少能將他們的才幹合理組織和發揮出來的人,而劉邦恰好具有這一長處,因此他成功了。從這個意義上說,他的成功是性格上的成功。

史記人物讀後感2

本人佩服泰戈爾,因為他的詩,亦因他的事。

我是男子,認為寫些花花草草只是女人的事,我,就算是要玩浪漫,只需女人彈唱,男人練拳就可以了,運氣好選個月圓之夜,女人屬陰,更添風姿,男人屬陽,遇陰更剛。這一浪漫雖好,卻不需要男子壓抑本性裝得病怏怏低頭吟唱。再好不過。

可是,讀了他的詩,“歷”了他的'事,我才知道,思考並無男女之別,女子可以多愁善感,男人亦能大聲抒意,就如那白晝和黑夜、溪流和海洋、自由和背叛,都能在泰戈爾的筆下合二為一。一柔一剛,一陰一陽,本就是自然,若是缺一,反倒麻煩了。

於是,讀(飛鳥集)變成了件引以為豪的事,讀泰戈爾也成了此生慶幸的事。

(飛鳥集)英文字題名為stray birds.其中stray為漂泊的意思,birds是鳥,有時還可指人。沒錯,birds也是我們的內心,是漂泊的心,是安寧的心,是熱烈的心,我們是青年人,會嫉妒,那叫不服輸;會瞎走,那叫求知慾;會寂寞,那叫會思考。總之,我在我的人生沙灘上築起了又一個引以為豪的沙堡,就算可能會海浪衝垮,海風颳跑,甚至我親手毀掉。不怕,記憶與思考讓我的堡魂永存,它便一直作了我的人生參考,我必須要時常思考,時常調整,時常梳理,才可感應到前進的方向。就個人而言,這世上並沒有捷徑,也不存在彎路,可是我認為,只要不思考,便是站著不走,永不達到目的地。欲速不達,不追求最快,至少,也要更快。而沉浸在(飛鳥集)的悠揚音樂中,我彷彿是隻小精靈,調皮而自在。漫步,想象,在泰戈爾雙手正彈得鋼琴鍵盤上。

讓我感慨的就是這些,不想對不起良知,卻要違背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