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史部 > 史記

中學史記讀後感(3篇)

史記1.8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學史記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學史記讀後感(3篇)

中學史記讀後感1

最近,我讀了《史記》這本書。書中的歷史長河中,有著許多讓人感動的故事,如《飛將軍李廣》、《屈原投江》……這些故事中蘊含著深刻的道理,給我深深的啟迪。《司馬遷發憤寫史記》、《越王勾踐臥薪嚐膽》這兩個故事感動了我。

司馬遷是西漢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他的父親司馬談是朝廷太史令。當我讀到“他在臨終之時淚流滿面的對司馬遷說:‘你一定要完成我平生想要完成的史書啊 !’ ”這時,我的心顫了一下,我為司馬談在死之前還想著著書的堅定信念所感動。“從此之後,司馬遷每天都忙著研讀歷史文獻,整理史料,時時刻刻都不忘父親的囑託,專心致志地寫作《史記》。就在這時,一場飛來橫禍降臨到了他的頭上,司馬遷因為替一位將軍辯護,得罪了漢武帝,入獄受了宮刑。監獄裡的司馬遷幾次想 血濺牆頭,了此殘生。但想到史記還沒有完成,便打消了這個念頭,又打開了竹簡,寫下一行行工整的隸字。”雖然司馬遷受了宮刑之痛,但他還是忍辱負重,繼續著書。“終於經過了十三年時間,司馬遷完成了歷史鉅著《史記》。”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生中,經常有無數來自外部的打擊,但這些打擊究竟會對你產生怎樣的影響,最終的決定權在你自己的手中。

“吳國攻打越國,越國打敗,越王勾踐求吳王夫差讓他做吳王的僕人,給夫差做馬伕,任勞任怨。勾踐又送了許多美女和珠寶給夫差,贏得了夫差的信任。”勾踐這種能屈能伸的精神打動了我。“ 幾年後 ,勾踐回到了越國,他住茅草屋,他白天耕種,操練兵馬,時刻做好對吳國征伐的準備。晚上睡在柴草上,品嚐著苦膽的味道,提醒自己不忘吳國之仇。 22 年後,越國終於滅了吳國。”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敘述了黃帝到漢武帝之間三千年的歷史,它包含著許多歷史故事,也包含了司馬遷多年心血的結晶! 史記了骨心志斯人也.

中學史記讀後感2

五月份,我讀了《史記》這本書。

《史記》裡有個故事叫《孫武練兵》,是說:春秋時代有個軍事家名叫孫武,有一天去見吳王闔閭,吳王問他能不能訓練女兵,孫武說:“可以。”於是吳王便撥了一百多位宮女給他。孫武把宮女編成兩隊,用吳王最寵愛的兩個妃子為隊長,然後把一些軍事的基本動作教給她們,並告誡她們還要遵守軍令,不可違背。不料孫武開始發令時,宮女們覺得好玩,都一個個笑了起來。孫武以為自己話沒說清楚,便重複一遍,等第二次再發令,宮女們還是隻顧嘻笑。這次孫武生氣了,便下令把隊長拖去斬首,理由是隊長領導無方。吳王聽說要斬他的愛妃,急忙向他求情,但是孫武說:“君王既然已經把她們交給我來訓練,我就必須依照軍隊的規定來管理她們,任何人違犯了軍令都該接受處分,這是沒有例外的。”結果還是把隊長給殺了。宮女們見他說到做到,都嚇得臉色發白。第三次發令,沒有一個人敢再開玩笑了。

我明白了:人要大公無私,不能因為某些利益而開後門。要踏踏實實的做人。

在一些故事中,也有這樣的人物:有一個叫南陽的地方缺一個官。晉平公問祁黃羊:“你看誰可以當這個縣官?”祁黃羊說:“解狐這個人不錯,他當這個縣官合適。”平公很吃驚,他問祁黃羊:“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為什麼要推薦他?”祁黃羊笑答道:“您問的是誰能當縣官,不是問誰是我的仇人呀。”平公認為祁黃羊說得很對,就派解狐去南陽作縣官。解狐上任後,為當地辦了不少好事,受到南陽百姓普遍好評。過了一段時間,平公又問祁黃羊:“現在朝廷裡缺一個法官,你看誰能擔當這個職務?”祁黃羊說:“祁午能擔當。”平公又覺得奇怪,“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祁黃羊說:“祁午確實是我的兒子,可您問的是誰能去當法官,而不是問祁午是不是我的兒子。”平公很滿意祁黃羊的回答,於是又派祁午當了法官,後來祁午果然成了能公正執法的好法官。

《史記》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中學史記讀後感3

身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是榮幸的,我們身處的地方是一片延綿了上千年的肥沃土地,是一個擁有著”犯我華夏者,雖遠必誅“的豪邁氣息之國度,是一個散發著東方神祕氣息的九州之地。而作為華夏兒女的我在品讀完《史記》後,更是深刻感受到了這段從夏到西漢這漫長的3500年曆史的豪邁,悲壯和辛酸。

魯迅先生曾在文中寫道: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韌性的反抗,少有敢單身鏖戰的武人。但也許項羽便是例外,他定是一位英雄,一人在上,萬人在下,為了大好江山奮力打拼;也擁有著韌性的反抗和敢單身鏖戰的精神,面對上萬追兵毫不膽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含恨而終。他完全可以選擇搭船回家修身養性,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捲土回來重新報仇,但卻並沒有這麼幹,僅僅因為無顏面對江東父老而殺掉船伕,封住了自己的唯一退路與敵軍死戰到底。我們可以說他就是傻,為了面子連命都不要,但我認為這更是一種性情中人的表現,他不願放棄的精神令人敬佩。在中華文明之中如項羽般為追求正義二字所謂的英雄又哪隻一個?姬昌父子召集兵力抵抗在當時強大的商王朝為的是因為炮烙之刑慘死的冤魂,為的是比干的一顆赤膽忠心,勾踐夫婦臥薪嚐膽,為的是報滅國之仇,重耳在外流浪多少載,為的是重登帝位流傳千古;哪怕是太史公司馬遷為了撰寫《史記》自選宮刑,強忍著屈辱堅強生活,他們所做的一切又何嘗不是一種英雄的表現呢?

”人固有一死,或輕如鴻毛,或重於泰山。“在我們看來高高在上的《史記》,細細品讀後更是一本揭示了跌宕人生的故事集。那一句句太史公曰令人記憶猶新,永遠銘記在心。其實,《史記》又只不過是我們泱泱中華的一部分罷了,無數發生在西漢後的激昂歷史也會令人好奇心倍增,也許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