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史部 > 史記

史記孔子讀後感

史記1.51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史記孔子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史記孔子讀後感

史記孔子讀後感1

今年暑假我看了《史記》一書,其中(孔子學琴)這篇我讀了後感慨萬分。

這篇文章主要講孔子60歲時還向一位琴師學習彈琴,老師師襄子教他一支曲子,孔子每天都認真練習這支曲子,絲毫沒有厭倦和懈怠的情緒,足足練了十天,老師聽他的彈奏已經十分純熟。就對他說:“你可以學新的曲目了。”孔子卻說:老師,雖然我已經爛熟於心,但我總覺還未掌握節奏的技巧,後來他練一段時間,師襄子又聽他彈奏,不絕讚歎,認為他已經掌握了節奏的技巧,可孔子仍然搖頭對老師說,他還沒真正地領悟樂曲表達的思想感情,於是孔子繼續練習這支曲子,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子又來聽他彈琴,說他已經領悟了曲子的思想感情,可孔子再一次搖頭說,自己還未想像出作者是個什麼樣的人,事隔多日,老師再來聽他彈起曲子,師襄子有了一種奇妙的感覺,彷彿看見一個人正在嚴肅而深沉地思考……

孔子也說:是啊,現在我可以想像出這個人的樣子了,他就像一個王者——周文王的樣子,師襄子聽到這兒,深深地拜了兩拜告訴孔子這支曲子名字就叫《文王操》啊!

我讀後想到了自己,感到十分慚愧,我平時學小提琴總是拉熟就行了,認為自己已經不錯了,根本就不想吃點苦多練。

我每次做奧數題也是如此,只要會第一種解題方法就不會再去想第二種、第三種解題方法了。媽媽說我不求甚解,讓我再想第二種解題方法,我就會十分生氣,暴跳如雷,甩筆扭頭就走。自從看完這篇文章,想到了孔子60歲開始學琴,學得還那麼刻苦認真,精益求精,我下定決心向孔子學習,學習他這種精益求精的學習精神。認真學習,刻苦拉琴,讓自己的學習和拉琴更上一層樓。

史記孔子讀後感2

今天把《史記·孔子世家》孔子學琴原文找出來看了看,準備將文言文背下來,剛讀一句,發現方向性錯誤,我學這個故事是為了三大,最有價值的就是孔子學琴的態度、方法,而不是文言文字身,既然如此,會複述完整的意思即可,沒必要浪費時間背誦別人聽不懂的文言文!

孔子學琴,體現了牛人慣有的特質,他們的行為其實很簡單,就是單爆,把一件事情做透,做到極致,即專注。學琴,孔子專注把每一個環節做到極致,給自己大量的時間練習,甚至於師襄子都覺得是在浪費時間。

結果是很戲劇的,也是很合理的,師襄子在催促孔子多次後拜服於孔子。對快、慢、多、少的理解的.差異,決定了人生的高度。

在孔子眼裡,慢就是快,少就是多,慢慢的雕琢每一個環節,達到技藝純熟,每天理解一點,一段時間後便會看到整個森林。師襄子認為要快速的練習大量曲目,短時間能彈奏眾多曲目,因為時間限制,均只能在同一個層面上泛泛而彈,難以突破,其認為的快就是快、多就是多最終會是快就是慢、多就是少。

中美籃球教練的理念很能詮釋這點:美國教練教學生時,會告訴學生要慢慢的將某個動作正確的練熟,哪怕一個正常只需1秒的動作,現在就是做10秒也得正確,然後大量練習。他們認為,開始慢沒關係,動作熟了,自然就快了。

國內教練呢,剛好相反,相同的動作,不要求正確掌握與否,相似即可,只求一定要快,正常1秒,練習時一定要半秒做完。

結果很多學員一輩子也沒掌握好這個動作,總是失誤,更別提快了。前段時間國家籃球隊集訓,長時間大量練習基本的動作,很能說明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