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實用工具 > 蒙學

弟子規泛愛眾讀後感

蒙學2.35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有什麼領悟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弟子規泛愛眾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弟子規泛愛眾讀後感

弟子規泛愛眾讀後感篇1

中國經典國學《弟子規》,蘊含著千百年來人們的道德經驗的結晶,這是我們中華民族所擁有的寶貴財富。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就應多多誦讀,汲取精華,傳承其中精神。

在當今社會中,我們要發揚《弟子規》中“泛愛眾”篇所表達的博愛精神。正如中華民族偉大革命先驅者孫中山先生,一生都在發展和推廣著“博愛”這一中華美德,就連孫中山先生陵墓中山陵,主牌坊的正中央高高掛著一塊題有“博愛”二字的牌匾。在前年“512”我國汶川發生了大地震,牽動了全國13億人的心。可愛勝過一切,溫總理那斬釘截鐵的話語,時刻迴盪在子弟兵們的心中:“只要有一線期望,就要盡百倍努力!”大家自願紛紛募捐,一元,二元,一百元,一千元源源不斷的捐款送往災區。這是我們大家共同的愛:愛是支援!愛是期望!只要人人都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完美的人間!這次雖然汶川發生了大地震,但是有我們的祖國做堅實的後盾。我們中華民族是強大的,是一個團結友愛的大家庭!

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要從身邊點滴的小事做起,發揚這種“博愛”精神。學校組織我們少先隊員去敬老院看望長輩們,這也是一種博愛,也是一種群眾的關愛。這些孤寡老人平日裡住在院內,十分冷清。沒有親人的照顧,沒有朋友的支援,能夠說這些老人是無依無靠。為了使這些老人獲得群眾的溫暖,我們國小生也就應儘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們經常去敬老院看望他們,帶去親切的慰問和精彩的表演,讓這些老人們融入到這個群眾中,讓他們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

看完了我的《弟子規—泛愛眾》,期望同學們也能和我一樣,去好好研讀這本書《弟子規》,感悟人生的哲理,傳承人間的美德。

弟子規泛愛眾讀後感篇2

正如歌中唱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完美的人間。我讀了《弟子規》中“泛愛眾”名篇,深有感悟。“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高。大家所尊重的是他的德行,並不是外表容貌。俗話說:知人知面不知心。看一個人不單隻看外表,更重要的是他的心靈是否完美、善良。更忌以貌取人。“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別人的缺點,不要去揭穿;對於他人的保密,切忌去張揚,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像“512”汶川發生了大地震,牽動了全國13億人的心。可愛勝過一切,溫總理那斬釘截鐵的話語,時刻迴盪在子弟兵們的心中:“只要有一線期望,就要盡百倍努力!”源源不斷的捐款送往災區。這是我們大家共同的愛:愛是支援!愛是期望!這次雖然汶川發生了大地震,但是有我們的祖國做堅實的後盾。

這時我想到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十分奇怪的盲人,他在夜裡走路時,手裡總是提著一個燈籠。別人看到了都很好奇,就問他:“你自己都看不見,為什麼還要提燈籠走路呢?”盲人卻說:“我提燈籠並不是為自己照路,而是讓別人容易看見我,不會誤撞我。這樣既能夠為別的路人照路,又保證了自己的安全。”

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就應從身邊點滴的小事做起,我們要盡力去關愛社會上的弱勢群體,殘疾人和孤寡老人。坐公交車主動給老年人讓座,攙扶殘疾人。這是一種關愛,讓這些老人們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為別人照路,也照亮了自己。付出一點點愛心,你就成全了一個世界。我們無法駕馭自己的生命,但我們卻能儘自己所能去幫忙別人,關愛別人。這樣讓愛在每個人心中傳遞,讓世界充滿愛。我們也就能感受到生活的快樂與幸福。

弟子規泛愛眾讀後感篇3

“泛愛眾”,在《弟子規》中是這樣解釋的:“以廣泛的愛心對待社會大眾……每個人在為自己的同時能夠兼顧到他人、家國、天下……用心去感受別人的需要……待人謙和、有禮貌。”儘管《弟子規》只是給學生寫的,但是,作為教師,我從中也學到了很多東西。下面介紹如下:

一、自身提高道德修養,做到對人謙和、有禮貌。

能夠說我們上莊中學的全體同仁的目標是一致的,我們每一天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教學,都是為了教好我們每一天應對的學生,所以每個人的思想都是崇高的。我們沒有理由對任何一個同事不謙和、不禮貌。

這就要首先想到別人的長處,想到從別人那裡學到點東西。

我認為我能夠學到很多。從劉老師那學到慈悲、仁愛,從慶華那學到嚴謹、寬容,從小林那學到機智、嚴格,從小蘇那學到端正的`態度,從新穎那學到謙恭的品質,從小曹那學到步步深入的教學思路,從小朱那裡學到一板一眼的工作方式,從楊光那學到良好的心態。從李蘭那學到務實的風格。

我們的每個同志都有自己的優點、特色,值得我們去學習。

二、不自私,互相幫忙

《弟子規》中說:“己有能,勿自私”,意思是說“一個人有才能和本事,不要保守自私、捨不得付出,要時刻想著服務大眾、回報社會。”我們都是從高校畢業的,都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工作就是把知識、潛力拿出來,回報給社會。不自私,同學科教師就能夠在教學中暢所欲言,把自己的體會、經驗帶給給大家,就會互相提出批評指正意見。不自私,同班教師才會不記得失,團結協作管理好我們的班級。不自私,才會給他人帶給方便。我們上莊中學才會是團結的群眾。

孔子也說:“君子周而不比。”意思是說,君子在處理人際關係中,能夠與多數人聯合,為公共利益,為多數人利益而團結在一齊。我們不必須能成為君子,但是我們能夠用君子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三、不干擾他人的工作

“人不閒,事勿擾;人不安,勿話擾。”與人相處,我們就應隨時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影響到別人的正常生活與工作,這是一種做人的美德。

我想的是:在很多學校的走廊裡都有這樣幾個字“慢步輕聲”,目的是讓教學環境持續安靜,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還有的教室裡貼出“入門即靜,入靜即學”,為的是所有學生能儘快進入學習狀態,彼此間學習不受打擾。

我們的工作也很繁忙,如果充分利用時間是完全能夠完成所有的教學任務、聯查任務的,就不會出現抱怨的情形。

總之,儘可能地發現別人的優點,不斷學習,我們的心境好了,工作效率就會提高。做到互相幫忙,我們的任務就會減輕,會從中體會到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