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典語錄 > 情感語錄

史鐵生《我與地壇》經典語錄

有些事只適合收藏。不能說,也不能想,卻又不能忘。它們不能變成語言,它們無法變成語言,一旦變成語言就不再是它們了。它們是一片朦朧的溫馨與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與絕望,它們的領地只有兩處:心與墳墓。比如說郵票,有些是用於寄信的,有些僅僅是為了收藏。

史鐵生《我與地壇》經典語錄

——史鐵生《我與地壇》

我什麼都沒有忘,但是有些事只適合收藏,不能說,也不能想,卻又不能放。

——史鐵生《我與地壇》

我常以為是醜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為是愚氓舉出了智者。我常以為是懦夫襯照了英雄。我常以為是眾生度化了佛祖。

——史鐵生《我與地壇》

我甚至現在就能清楚的看見,一旦有一天我不得不長久地離開它,我會怎樣的想念它,我會怎樣想念它並且夢見它,我會怎樣因為不敢想念它而夢也夢不到它。

——史鐵生《我與地壇》

先別去死,再試著活一活看。

——史鐵生《我與地壇》

人真正的名字叫作:慾望。

——史鐵生《我與地壇》

多年來我頭一次意識到,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

——史鐵生《我與地壇》

每一個有激情的演員都難免是一個人質。每一個懂得欣賞的觀眾都巧妙地粉碎了一場陰謀。每一個乏味的演員都是因為他老以為這戲劇與自己無關。每一個倒黴的觀眾都是因為他總是坐得離舞臺太近了。我在這園子裡坐著,園神成年累月地對我說:孩子,這不是別的,這是你的罪孽和福祉。

——史鐵生《我與地壇》

——史鐵生《我與地壇》

不能走遠路卻有遼闊的心。

——史鐵生《我與地壇》

那可能是我對與牆的第一印象。

——史鐵生《我與地壇》

世上的一些事多是出於瞎操心,由瞎操心再演變為窮干涉。

——史鐵生《我與地壇》

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

——史鐵生《我與地壇》

我們尤其要注意:任何以自己的觀念干涉別人愛情的行為,都只是一股逆流。

——史鐵生《我與地壇》

要是有些事我沒說,地壇,你別以為是我忘了,我什麼也沒忘,但是有些事只適合收藏。不能說,也不能想,卻又不能忘。它們不能變成語言,它們無法變成語言,一旦變成語言就不再是它們了。它們是一片朦朧的溫馨與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與絕望,它們的領地只有兩處:心與墳墓。比如說郵票,有些是用於寄信的,有些僅僅是為了收藏。

——史鐵生《我與地壇》

它們不能變成語音,它們無法變成語言,一旦變成語言就不是它們了。它們是一片朦朧的溫馨與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與絕望。

——史鐵生《我與地壇》

一些當時看去不太要緊的事卻能長久紮根在記憶裡。

——史鐵生《我與地壇》

有些事,我並沒有忘,只是適合收藏,不能說,不能想,亦不能忘。

——史鐵生《我與地壇》

雖萬難君未死也,今一路爾可行之。

——史鐵生《我與地壇》

“我說這挺好。“

——史鐵生《我與地壇》

它等待我出生,然後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

——史鐵生《我與地壇》

人為什麼活著?因為人想活著,說到底是這麼回事,人真正的名字叫作:慾望

——史鐵生《我與地壇》

如果以一天中的時間來對應四季,當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秋天是黃昏,冬天是夜晚。如果以樂器來對應四季,我想春天應該是小號,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圓號和長笛。要是以這園子裡的聲響來對應四季呢?那麼,春天是祭壇上空漂浮著的鴿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長的蟬歌和楊樹葉子嘩啦啦地對蟬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簷頭的風鈴響,冬天是啄木鳥隨意而空曠的啄木聲。以園中的景物對應四季,春天是一徑時而蒼白時而黑潤的小路,時而明朗時而晦暗的天上搖盪著串串楊花;夏天是一條條耀眼而灼人的石凳,或陰涼而爬滿了青苔的石階,階下有果皮,階上有半張被坐皺的報紙;秋天是一座青銅的大鐘,在園子的西北角上曾丟棄著一座很大的銅鐘,銅鐘與這園子一般年紀,渾身掛滿綠鏽,文字已不清晰;冬天

——史鐵生《我與地壇》

如果以一天中的時間來對應四季,當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秋天是黃昏,冬天是夜晚。如果以樂器來對應四季,我想春天應該是小號,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圓號和長笛。要是以這園子裡的聲響來對應四季呢?那麼,春天是祭壇上空漂浮著的鴿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長的蟬歌和楊樹葉子嘩啦啦地對蟬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簷頭的風鈴響,冬天是啄木鳥隨意而空曠的啄木聲。

——史鐵生《我與地壇》

大樹下,破碎的陽光星星點點,風把遍地的小燈籠吹得滾動,彷彿暗啞地響著無數小鈴擋。

——史鐵生《我與地壇》

就命運而言,休論公道。

——史鐵生《我與地壇》

《我與地壇》簡介

《我與地壇》,長篇哲思抒情散文,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史鐵生著。是史鐵生文學作品中,充滿哲思又極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納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前兩部分注重講地壇和他與母親的後悔,對於中學生來說,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優秀文章。地壇只是一個載體,而文章的本質卻是一個絕望的人尋求希望的過程,以及對母親的思念。

作者是在雙腿殘廢的沉重打擊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間幾乎什麼都找不到了的時候“走”進地壇的,從此以後與地壇結下了不解之緣,直到寫這篇散文時的2019年間,“就再沒有長久地離開過它”。作者似乎從這座歷經400多年滄桑的古園那裡獲得了某種啟示,汲取了頑強生活與奮鬥的力量。在《我與地壇》一文中,除了我們在節選為課文的部分裡所見到的內容外,作者還寫了在古園中的見聞和所遇到的人與事,述說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其中更多的還是抒發自己對於命運和生死問題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