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成語故事

讓孩子受益一生的經典成語故事

成語是我們民族語言中經過千錘百煉而形成的一部分精煉、形象、富於表現力而又寓意深刻的語言材料,它言簡意賅,耐人尋味,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讓孩子受益一生的經典成語故事

讓孩子受益一生的經典成語故事

讓孩子受益一生的經典成語故事1:明修棧道 暗渡陳倉

秦朝被推翻的時候,項羽、劉邦以及其他參加反秦戰爭的各路將領,聚集起來商議獲勝之後如何割據土地一事。當時勢力最強的項羽妄圖獨霸天下,他表面上主張分地封王,劃分領地,心裡卻已開始琢磨,將來怎樣一個個地對付並消滅他們。

項羽對一般將領都沒有什麼顧忌,唯獨對劉邦顧忌重重。劉邦很難對付,對此項羽心知肚明。早些時候,曾經約定:誰先攻下秦都咸陽(今陝西西安附近),誰就在關中為王。結果,首先進入咸陽的偏偏就是劉邦。關中,即今陝西一帶,是秦的本土,由於秦的大力經營,關中不但物產豐富,而且軍事工程也有強固的基礎。

項羽不願意讓劉邦坐穩“關中王”的位子,也不願意他回到家鄉(今江蘇沛縣)一帶去,便故意把巴、蜀(今都在四川)和漢中(在今陝西西南山區)三個郡分給劉邦,封為漢王,以漢中的南鄭為都城,想這樣把劉邦關進偏遠之地。而把關中劃作三部分,分給秦朝的降將章邯、司馬欣和董翳(yì),以便牽制劉邦向東發展。項羽則自封為西楚霸王,封地九郡,佔領長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帶廣大肥沃之地,以彭城(今江蘇徐州)為都城。

項羽的這一分配方案對頗有獨霸天下野心的劉邦而言,顯然行不通,而其他將領對於自己所分得的更小的地盤也都不滿。可是,懾於項羽的威勢,大家都不敢違抗,只得聽從支配,各就各位去了。劉邦也不得不暫時領兵西上,開往南鄭,並且接受張良的計策,把一路走過的幾百裡棧道全部焚燬。

劉邦到了南鄭,發現部下有一位才能出眾的軍事家,那就是韓信。劉邦就拜韓信為大將,請他策劃如何向東發展、奪取天下的軍事戰略。

韓信的第一步計劃是,先奪取關中,開啟東進的大門,建立興漢滅楚的根據地。於是派出幾百名官兵去修復棧道。這時,守著關中西部的章邯聽到了這個訊息,不禁笑道:“誰叫你們把棧道燒燬的!你們自己斷絕了出路,現在又來修復,這麼大的工程,只派幾百個士兵,看你們哪年哪月才得完成。”因此,章邯對於劉邦和韓信的這一行動,根本沒有引起重視。

可是,沒過多久,章邯便接到緊急報告,說劉邦的大軍已攻入關中,陳倉(在今陝西寶雞市東)被佔,守將被殺。章邯起初還不相信,以為是謠言,待訊息得到證實,才開始慌忙領兵抵抗,可惜,為時已晚。章邯被逼自殺,駐守關中東部的司馬欣和北部的董翳也相繼投降。號稱三秦的關中地區就這樣瞬息之間便被劉邦全部佔領了。

原來啊,韓信表面上派兵修復棧道,裝作要從棧道出擊的姿態,實際上卻和劉邦統率主力部隊,暗中抄小路,趁章邯不備,襲擊陳倉,取得了勝利。這就叫做“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或“陳倉暗渡”。

韓信這個用兵之計,當初張良建議燒燬棧道的時候,便曾向劉邦提起過。劉邦見他們兩人先後所定的計策居然如此雷同,便高興地說:“英雄所見,畢竟略同!”由此,後來又引申出了“英雄所見略同”或“所見略同”的成語。

讓孩子受益一生的經典成語故事2:取長補短

戰國時期,有一個叫孟子的人。他是我國曆史上非常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很受人們的尊敬。無論人們有什麼困難,有什麼不懂的,都去向他請教。他會給人們提供好的建議,從而幫助人們排憂解難。

當時的滕國是個非常弱小的國家,很多大國都想欺侮它。滕國實在沒有辦法,只好去尋求大國的保護。滕文公覺得一味讓大國保護也不是長久之計,只有讓滕國真正富強起來,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所在。可是,他不知如何才能使國家富強起來。於是,他就和大臣們商量這件事,但討論了半天,一直沒有想出一個令人滿意的辦法。

後來,滕文公從楚國路經宋國時會見孟子。孟子給他講一些人性本是善良的道理,勉勵他要以堯舜之道治理天下。

孟子首先勉勵滕文公,要想使國家真正富強,就必須實行仁政。孟子說:“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也,猶可以為善國。”意思是說,現在的滕國,如果把長的地方去掉,然後補到短的地方,方圓大概有百里吧!若以仁政來治理,滕國肯定能變得富裕強大。

滕文公聽了孟子的言論未置可否,只是微笑應付。

讓孩子受益一生的經典成語故事3:捨本逐末

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之間經常有使節往來。

有天,齊襄王派出了一名使者到趙國去問候趙威後。這位使者沒有到過趙國,更沒見過趙威後。但他早就聽說趙威後是一位很賢德的王后,所以愉悅地接受了這一差事。他想,我作為齊國使者去向趙威後問安,趙威後一定會很高興。她一高興,說不定會賞賜一些貴重的小禮品。因此,他覺得此行是一件十分難得的美差。

使者經過長途跋涉,終於到了趙國的都城邯鄲。

邯鄲,在齊王使者的想象中是十分漂亮的:那雕樑畫棟的梳妝樓,那清水碧透的照眉池,那熱鬧非凡的市橋,那巍峨秀麗的叢臺……他聽人描述過很多次,可就是沒有見過。因此,一路上盤算著,等辦完了公事,一定要好好地遊覽遊覽邯鄲,飽飽眼福。

到了邯鄲,他直奔趙王城,去問候趙威後。

趙威後果然不負賢名。當齊王使者被一位美麗的宮娥引進後宮時,趙威後早已端坐在一個繡墩之上等候了。她一身威嚴正氣,滿臉的慈祥。

齊王使者以禮拜見之後,便把隨身帶來的齊王親筆信呈給了趙威後。但不知怎的,那趙威後竟然沒有先去拆閱齊王的信,卻躬身對齊王使者說:“你們齊國今年的收成好嗎?”

“好。”齊王使者答。

趙威後又問:“老百姓們好嗎?”

“好。”齊王使者答。

趙威後再問:“齊王也很好嗎?”

“也很好。”齊王使者答。

齊王使者回答完問話,心裡感覺很異樣。他是個心直口快的人,心中想什麼,便直接問出來:“尊敬的威後,我奉我國大王的旨意,專程向您來問安。照說,您若回問的話,也該先問候我們的大王。可您先問的卻是年景和百姓,您怎麼把低賤的擺在了前頭,而把尊貴的放在了後面呢?”

趙威後笑著說:“話可不能這麼說。我之所以先問年景和百姓,後問候你們大王,自有我的道理。”

齊王使者更是一臉迷茫,問:“您有什麼道理?可否詳述?”

趙威後慢條斯理地解釋說:“你想想看,假如沒有好年景,那老百姓靠什麼活下去呢?假如沒有老百姓,又哪裡有大王呢?所以說,我這樣問才合乎情理;不這樣問,便是捨本逐末。你說是不是這樣呢?”

“這……”齊王使者啞口無言了。

召見一結束,齊王使者,一沒有去觀光那雕樑畫柱的梳妝樓,二沒有去踏看那清水碧透的照眉池,也沒有去遊覽那巍峨的叢臺和熱鬧的市橋,便直接回齊國去了。

在歸國的路上,齊王使者一直覺得肩上沉甸甸的。雖說那趙威後什麼禮品也沒有賜給他,可他並不認為是空手而回。他覺得,趙威後那“捨本逐末”的話語,比什麼禮品都貴重,都沉重……

標籤:成語故事 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