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成語故事

簡單易記的成語故事

成語的來源和使用發展決定了它具有歷史習用性、結構定型性、內涵豐富性的特點,也使得成語和漢族文化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絡。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簡單易記的成語故事,歡迎閱讀參考!

簡單易記的成語故事

簡單易記的成語故事篇一:旁觀者清

唐朝有位很有學問的人叫元澹。他撰寫的《魏典》三十篇,受到當時許多學者的稱讚。有一次,一位大臣上書唐玄宗,請求把唐初名相魏徵修訂、整理的《禮記》列為儒家經典。唐玄宗覺得這個主意好,便命元澹等人仔細校核,再加上註解。

過了一個時期,元澹完成了任務,把魏徵的本子編成五十篇,並加了註解,呈送給玄宗。不料右丞相張說對這樣做有不同意見,他認為,戴聖的本子使用到現在已近千年,東漢的鄭玄也為它加了註解,為什麼要改用魏徵的本子呢?玄宗覺得他說的也有道理,便改變了主意。但元澹認為本子還是改換一下為好,他寫了一篇文章,用來表明自己的觀點,這篇文章是採用客人和主人對話的形式寫成的。

客人問:“《禮記》這部書,究竟哪個編的好?”主人答:“戴聖編的本子,從西漢到現在,已經過許多人的修訂、註解,矛盾之處很多。魏徵考慮到這個情況,對它進行了修訂、整理,哪知那些墨守成規的人竟會反對!”客人說:“就像下棋一樣,局中人反而迷糊,旁觀者倒看得清楚。”

簡單易記的成語故事篇二:人心不古

此成語就是出自劉時中的《端正好.上高監司.既官府甚清明套.十二月》曲:“不是我論黃數黑,怎禁他惡紫奪朱?爭奈何人心不古,出落著馬牛襟裾。”

劉時中即為著名曲家之一。元順帝天曆二年,江西大旱,劉時中見到災民受難的情況,於是作了兩套散曲《端正好》,上呈江西道廉訪使高納麟。

第一套的內容陳述饑荒時「谷不登,麥不長」,民無以食的悲慘遭遇,而且憤怒地斥責了奸商富豪趁火打劫的罪行,展現元代社會嚴重的階級壓榨。

第二套則是揭露官吏的無能與違法亂紀。他形容一群暴發戶般的官員為「沒見識街市匹夫」,彼此狼狽為奸,勾結作惡,盡日將精力耗費在吃喝嫖賭,完全不顧百姓生計。並申辯說:「不是我要講他們的壞話,但怎麼能眼睜睜地看著邪惡戰勝正義?根本完全喪失了舊時代的淳樸,明明是人,但行事卻如禽獸一般。」

後來,人心不古演變為成語,用來感嘆失去古人的忠厚淳樸。

簡單易記的成語故事篇三:千變萬化

傳說,周穆王有八匹駿馬,日行千里,深受寵愛。他非常喜歡遊玩,曾經接受西王母的邀請,參加過瑤池盛會。

一天,周穆王從崑山返回合山,途中聽說有個叫偃師的人,手藝精巧,製作的動物能叫會跑。他有些不大相信,立即召見偃師,問:“聽說你能造出各種精巧的玩意,拿出一件,讓我看看。”

第二天,偃師帶上木頭雕成的假人拜見穆王。穆王看這些假人的五官齊全,眉毛鬍子像真人一模一樣,覺得很吃驚。

穆王問偃師:“你雕的這些人都能動嗎?

偃師說:“不但能動,而且能唱歌,跳舞。就像真人一樣。”

穆王說:“讓他們表演起來,我看比真人差多少。”

偃師用鼓聲指揮木頭人開始動作。木頭人按著鼓聲的節奏,別開陣勢,進行攻守,但見木頭人手執刀槍劍棍攻殺、防守,進退有序,一會排成一字長蛇陣,忽然又變成十面埋伏,繼而化作九宮八封陣、六花陣、七星陣、八門陣,陣勢千變萬化,把穆王看得眼花繚亂,非常高興。他覺得如此新奇的玩意不讓妃子欣賞一番,實在有些遺憾,於是命令宮女請妃子一同觀看。

標籤:成語故事 易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