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傳說

中國傳說故事

傳說3.13W

中國有很多傳說故事,相信大家也聽過不少。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中國傳說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中國傳說故事

中國傳說故事一:姜太公釣魚

盤庚死後又傳了十一個王,最後一個王叫做紂(音zhòu)紂原來是一個相當聰敏,又有勇力的人。他早年曾經親自帶兵和東夷進行一場長期的戰爭。他很有軍事才能,在作戰中百戰百勝,最後平定了東夷,把商朝的文化傳播到淮水和長江流域一帶。在這件事上,商紂是起了一定作用的。但是在長期戰爭中,消耗也大,加重了商朝人民的負擔,人民的痛苦越來越深了。

紂和夏桀一樣,只知道自己享樂,根本不管人民的死活。他沒完沒了地建造宮殿,他在他的別都朝歌(今河南淇縣)造了一個富麗堂皇的“鹿臺”,把搜刮得來的金銀珍寶都貯藏在裡面;他又造了一個極大的倉庫,叫做“鉅橋”,把剝削來的糧食堆積起來。他把酒倒在池裡,把肉掛得像樹林一樣。他和寵姬妲己(妲音dá)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他還用各種殘酷的刑罰來鎮壓人民。凡是諸侯背叛他或者百姓反對他,他就把人捉起來放在燒紅的銅柱上烤死。這叫做“炮烙”(音luò )的刑罰。

紂的殘暴行為,加速了商朝的滅亡。這時候,在西部的一個部落卻正在一天天興盛起來,這就是周。

周本是一個古老的部落。夏朝末年,這個部落在現在陝西、甘肅一帶活動。後來,因為遭到戎、狄等遊牧部落的侵擾,周部落的首領古公亶父(亶音dǎn)率領周人遷移到岐山(今陝西岐山縣東北)下的平原定居下來。

到了古公亶父的孫子姬昌(後來稱為周文王)繼位的時候,周部落已經很強大了。周文王是一個能幹的政治家。他的生活跟紂王正相反。紂王喜歡喝酒、打獵,對人民濫施刑罰。周文王禁止喝酒,不準貴族打獵,糟蹋莊稼。他鼓勵人民多養牛羊,多種糧食。他還虛心接待一些有才能的人,因此,一些有才能的人都來投奔他。

周部落強大起來,對商朝是個很大的威脅。有個大臣崇侯虎在紂王面前說周文王的壞話,說周文王的影響太大了,這樣下去,對商朝不利。

紂王下了一道命令,把周文王拿住,關在羑里(在今河南湯陰縣一帶,羑音yǒu)地方。周部落的貴族把許多美女、駿馬和別的珍寶,獻給紂王,又送了許多禮物給紂王的親信大臣。

紂王見了美女珍寶,高興得眉開眼笑,說:“光是一樣就可以贖姬昌了。”立刻把周文王釋放了。

周文王見紂王昏庸殘暴,喪失民心,就決定討伐商朝。可是他身邊缺少一個有軍事才能的人來幫助他指揮作戰。他暗暗想辦法物色這種人才。

有一天,周文王坐著車,帶著他兒子和兵士到渭水北岸去打獵。在渭水邊,他看見一個老頭兒在河岸上坐著釣魚。大隊人馬過去,那個老頭兒只當沒看見,還是安安靜靜釣他的魚。文王看了很奇怪,就下了車,走到老頭兒跟前,跟他聊起來。

經過一番談話,知道他叫姜尚(又叫呂尚,“呂”是他祖先的封地),是一個精通兵法的能人。

文王非常高興,說:“我祖父在世時曾經對我說過,將來會有個了不起的能人幫助你把周族興盛起來。您正是這樣的人。我的祖父盼望您已經很久了。”說罷,就請姜尚一起回宮。 那老人家理了理鬍子,就跟著文王上了車。

因為姜尚是文王的祖父所盼望的人,所以後來叫他太公望;在民間傳說中,叫他姜太公。 太公望是周文王的好幫手。他一面提倡生產,一面訓練兵馬。周族的勢力越來越大。有一次,文王問太公望:“我要征伐暴君,您看咱們應當先去征伐哪一國?”

太公望說:“先去征伐密須。”

有人反對他,說:“密須國君厲害得很,恐怕打不過他。”

太公望說:“密須國君虐待老百姓,早已失去民心,他就是再厲害十倍,也用不到怕。” 周文王發兵到了密須,還沒開戰,密須的老百姓先暴動了。他們綁著密須的國君歸附了文王。

過了三年,文王又發兵征伐崇國(在今陝西省灃水縣)。是商朝西邊最大的一個屬國。文王滅了崇國,就在那裡築起城牆,建立了都城,叫做豐邑。沒過幾年,周族逐漸佔領了大部分商朝統治的地區,歸附文王的部落也越來越多了。

但是,周文王並沒有完成滅商的事業。在他打算征伐紂王的時候,害了一場病死了。

中國傳說故事二:河伯娶婦

戰國時期,西門豹被派到鄴城(今河北省臨漳縣一帶)當縣官。他看到這一帶人煙稀少,滿目荒涼,就問老百姓們是怎麼回事。一位白鬍子老大爺說:都是河伯娶媳婦給鬧的。河伯是漳河的神,年年都要娶一個漂亮的姑娘,要不給送去,漳河就要發大水,把田地、村莊全淹了。西門豹他細一打聽,知道是地方上的貪官跟巫婆串通起來搞的鬼,心裡很氣憤。等第二年“河伯娶婦”的這天,西門豹到了現場。他看大大小小的官兒和裝神弄鬼的老巫婆全來了,就提出要親自看看河伯的新媳婦。當他看見那個要嫁給河伯的不幸女子時,就對巫婆說:“怎麼找了這麼一個醜丫頭?太不象話,麻煩你去告訴河伯一聲,等找到漂亮姑娘再給他娶媳婦!”說完一揮手,他的隨從立即上來,把巫婆一下子推到漳河裡去了。接著,以派人催問為藉口,把巫婆的大徒弟和一個民憤極大的貪官相繼扔進河裡。這樣一來,那些幹壞事的傢伙都嚇呆了,一個個跪在地上磕頭,求西門豹饒命。打那兒以後,誰也不敢再提給河伯娶媳婦的事了。西門豹帶領全城老百姓挖河修壩,根除水害。漳河兩岸年年豐收,人們都非常感激西門豹。

中國傳說故事三:堯舜讓位

傳說黃帝以後,先後出了三個很出名的部落聯盟首領,名叫堯(音yáo)、舜(音shùn)和禹(音yǔ)。他們原來都是一個部落的首領,後來被推選為部落聯盟的首領。 那時候,做部落聯盟首領的,有什麼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領一起商量。

堯年紀老了,想找一個繼承他職位的人。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領來商議。 堯說出他的打算後,有個名叫放齊的說:“你的兒子丹朱是個開明的人,繼承你的位子很合適。”

堯嚴肅地說:“不行,這小子品德不好,專愛跟人爭吵。”另一個叫讙兜(音huāudōu)的說:“管水利的共工,工作倒做得挺不錯。”

堯搖搖頭說:“共工能說會道,表面恭謹,心裡另是一套。

用這號人,我不放心。”

這次討論沒有結果,堯繼續物色他的繼承人。有一次,他又把四方部落首領找來商量,要大家推薦。到會的一致推薦舜。

堯點點頭說:“哦!我也聽到這個人挺好。你們能不能把他的事蹟詳細說說?”

大家便把舜的情況說開了:舜的父親是個糊塗透頂的人,人們叫他瞽叟(音gǔsǒu,就是瞎老頭兒的意思)。舜的生母早死了,後母很壞。後母生的弟弟名叫象,傲慢得沒法說,瞽叟卻很寵他。舜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裡,待他的父母、弟弟挺好。所以,大家認為舜是個德行好的人。

堯聽了挺高興,決定先把舜考察一下。他把自己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還替舜築了糧倉,分給他很多牛羊。那後母和弟弟見了,又是羨慕,又是妒忌,和瞽叟一起用計,幾次三番想暗害舜。

有一回,瞽叟叫舜修補糧倉的頂。當舜用梯子爬上倉頂的時候,瞽叟就在下面放起火來,想把舜燒死。舜在倉頂上一見起火,想找梯子,梯子已經不知去向。幸好舜隨身帶著兩頂遮太陽用的笠帽。他雙手拿著笠帽,像鳥張翅膀一樣跳下來。笠帽隨風飄蕩,舜輕輕地落在地上,一點也沒受傷。

瞽叟和象並不甘心,他們又叫舜去淘井。舜跳下井去後,瞽叟和象就在地面上把一塊塊土石丟下去,把井填沒,想把舜活活埋在裡面,沒想到舜下井後,在井邊掘了一個孔道,鑽了出來,又安全地回家了。

象不知道舜早已脫險,得意洋洋地回到家裡,跟瞽叟說:“這一回哥哥準死了,這個妙計是我想出來的。現在我們可以把哥哥的財產分一分了。”說完,他向舜住的屋子走去,哪知道,他一進屋子,舜正坐在床邊彈琴呢。象心裡暗暗吃驚,很不好意思地說:“哎,我多麼想念您呀!”

舜也裝作若無其事,說:“你來得正好,我的事情多,正需要你幫助我來料理呢。” 以後,舜還是像過去一樣和和氣氣對待他的父母和弟弟,瞽叟和象也不敢再暗害舜了。 堯聽了大家介紹的舜的事蹟,又經過考察,認為舜確是個品德好又挺能幹的人,就把首領的位子讓給了舜。這種讓位,歷史上稱做“禪讓”(禪音shàn)。其實,在氏族公社時期,部落首領老了,用選舉的辦法推選新的首領,並不是什麼稀罕事兒。

舜接位後,也是又勤勞,又儉樸,跟老百姓一樣勞動,受到大家的信任。過了幾年,堯死了,舜還想把部落聯盟首領的位子讓給堯的兒子丹朱,可是大家都不贊成。舜才正式當上了首領。

中國傳說故事四:漢族中原古帝傳說之共工

共工 炎帝裔。據《山海經·海內經》:“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襖生炎居,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祝融降處於江水,生共工。”宋羅泌《路史、後紀二》注引《歸藏·啟筮》:“共工人面蛇身朱發。”相傳共工為水神。《左傳·昭公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紀,故為水師而水名。《管子·揆度》:“共工之王,水處什之七,陸處什之三,乘天勢以隘制夫下。”《淮南子·本經訓》:“舜之時,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共工神話最著者,為共工與顓頊之戰。《淮南子·天文訓》:“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顓頊,黃帝之裔(《山海經·海內經》)。故此戰實為黃炎戰爭之繼續。此戰又或傳為共工與高辛(《淮南子·原道》);與神農(《雕玉集·壯力》);與祝融(《史記,補三皇本紀》);與女媧(《路史·太吳紀》)之爭。其他如禹逐共工,禹殺共工之臣相柳等傳說,由禹為黃帝系統人物,當亦系黃炎戰爭之餘緒。今河南杞縣流傳的“女媧補天”則謂:共工、祝融,女媧、棺人為兄妹。共工與祝融因吃天鵝蛋之爭,共工撞不周山,天塌洪水氾濫,女媧乃有補天之舉,似更原始。參見“杞人憂天”。

祝融與共工戰 《史記·補三皇本記》:“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強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與祝融戰。不勝而怒,乃頭觸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維缺。”此戰或又傳說為顓頊,神農,女媧,高辛與共工之爭。參見“共工”、“杞人憂天”。

中國傳說故事五:漢族中原古帝傳說之神農

神農 亦稱“神農氏”。①農業的發明者。關於神農的神話、傳說反映了中國原始時代從採集、漁獵進步到農業生產階段的情況。《周易·繫辭下第八》;“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所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②古帝名,即炎帝、烈山氏。清馬驌《繹史》卷四引《周書》:“神農之時,天雨粟。神農遂耕而種之,作陶冶斧斤,為耒耜鋤耨,以墾草莽。然後五穀興助,百果藏實。”晉王嘉《拾遺記》卷一:“炎帝時,有丹雀銜九穗禾,其墜地者,帝及拾之,以植於囚,食者老而不死。”《史記·補三皇本紀》亦謂:“炎帝神農氏,姜姓,母曰女登,有媧氏之女,為少典紀。感神龍而生炎帝。人身牛首”。因以火德王,以火名官,故曰炎帝。始教民耕種。③醫藥之祖。神農嘗百草的神話,流傳久遠,至今不衰。《史記·補三皇本紀》謂:神農氏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嘗百草,始有醫藥。《淮南子·修務訓》亦謂:神農嘗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晉幹寶《搜神記》卷一:“神農以赭鞭鞭百草,盡知其平毒寒溫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穀。”《述異記》卷下:“太原神釜岡中,有神農嘗藥之鼎存焉。成陽山中,有神農鞭藥處。”後世傳言神農乃玲瓏玉體,。能見其肺好五臟,因能化解藥毒。又傳說神農因嘗百足蟲,不能解其毒而致死。參見明·周遊《開闢衍繹》第十八回王子承“釋疑”。又有神農“作五絃之瑟,教人日中為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等等。④土神。《禮記·月令》夏季之月:“毋發令而待,以防神農之事也。”注:“土神稱曰神農者,以其主於稼穡。”⑤異草名。《太平御覽》卷三九引《神農本草》:“常山有草名神農,置之門上,每夜叱人。”

神農澗 在河南省溫縣。明陳仁錫《潛確類書》卷三一:“神農澗在衛輝府溫縣。神農採藥至此,以杖畫地,遂成澗。”唐代吳玉斗詩云:"坎水是從一畫生,闢來古澗潤溫城。„„久待兩岸藏仙藥,認識尚須眼有睛"。溫縣周圍古屬懷慶府,盛產的地黃、菊花、牛膝、山藥素為上品,世稱"四大懷藥"。

赤帝 即“炎帝”。《淮南子·時則訓》:“南方之極,自北戶 孫之外,貫顓頊之國,南至委火炎風之野。赤帝、祝融之所司者萬二千里。”此赤布,即炎帝,少典之子,號為神農,南方之火德。

剷草興鋤 傳說,神農時種莊稼,用石片在地裡敲著、走著、喊著;“草死,苗長。”後來,人們變懶了。天熱時,用繩子把石片吊樹上,人們坐在樹下敲著,喊著。草也不死了。沒辦法,人們拿鏟子剷草。地晒乾了,剷草費力氣。有的勁使猛了,鏟子也彎了,翻過來扒,化鏟著得勁。從此有了鋤。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