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故事集

名人的故事

故事集2.82W

李白 被後人譽為“詩仙”。不例外,他也有老師。下面我們就看看關於這個名人的故事,不過除了李白的故事,學習了小編還給大家準備了另外幾個古今名人故事,希望你喜歡啦!

名人的故事

  名人的故事:李白拜師的故事

李白晚年,政治上很不得志,他懷著愁悶的心情往返於宣城、南陵、歙縣(在安徽省)、採石等地,寫詩飲酒、漫遊名山大川。

一天清晨,李白象往日一樣,在歙縣城街頭的一家酒店買酒,忽聽隔壁的柴草行裡有人在問話:“老人家,你這麼一大把年紀,怎麼能挑這麼多柴草,你家住哪?”

回答的是一陣爽朗的大笑聲。接著,便聽見有人在高聲吟詩:

“負薪朝出賣,沽酒日西歸。

借問家何處?穿雲入翠微!”

李白聽了,不覺一驚。這是誰?竟隨口吟出這樣動人的詩句!他問酒保,酒保告訴他:這是一位叫許宣平的老翁,他恨透了官府,看穿了世俗,隱居深山,但誰也不知道他住在哪座山裡。最近,他常到這一帶來遊歷,每天天一亮,就見他挑柴進鎮,柴擔上掛著花瓢和曲竹杖。賣掉柴就打酒喝,喝醉了就吟詩,一路走一路吟,過路的人還以為他是瘋子哩。

李白暗想:這不是和自己一樣的“詩狂”嗎?他馬上轉身出門,只見那老翁上了街頭的小橋,雖然步履艱難,但李白無論怎麼趕也趕不上。

追上小橋,穿過竹林,繞過江汊(河流的分岔),李白累得氣喘吁吁,腰痠腿痛,定神一看,老翁早已無影無蹤了。李白頓足長嘆,“莫不是我真的遇上了仙人!”

他撩起袍子又趕了一程,還是不見老翁,只好失望地回來。

那天夜裡,李白怎麼也睡不著,回想起自己大半輩子除了杜甫之外,還沒結識到幾個真正的詩友。沒想到今天竟遇上這樣一個詩仙,可不能錯過機會,一定要找到他!

第二天,李白在柴草行門口一直等到日落西山,也不見老翁蹤跡。

第三天,第四天,天天落空。

第五天一早,李白背起酒壺,帶著乾糧上路了。他下了最大的決心,找不到老翁,就是死也要死在這兒的山林裡。

翻過座座開滿野花的山岡,趟過道道湍急的溪流,撥開叢叢荊棘,整整一個多月,還是沒見老翁的影子。李白有點洩氣了。正在這時候,他回想起少年時碰到的那位用鐵杵磨針的婆婆,婆婆說得好:“只要有決心,鐵杵磨成針。”要想找到老翁,就看自己有沒有毅力啦。想到這裡,李白緊緊腰帶,咬咬牙,又往前走。累了,趴在岩石上睡一會;餓了,摘一把野果充飢;酒癮上來,就捧著酒壺美美地喝上一口。

這天黃昏,晚霞把天空染得通紅通紅,清泉與翠竹互為襯托,顯得分外秀麗。李白一心惦念著老翁,哪顧得欣賞景色。他拖著疲憊的身子,一瘸一拐地來到黃山附近的紫陽山下。轉過山口,只見前面立著一塊巨石,上面似乎還刻著字。李白忘記了疲勞,一頭撲上去,仔細辨認起來,哦,原來是一首詩:

“隱居三十載,築室南山巔。

靜夜玩明月,閒朝飲碧泉。

樵夫歌壟上,谷鳥戲巖前。

樂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連讀三遍,李白失聲叫道:“妙哉!妙哉!真是仙人之聲哪!”心想:見到老翁,一定得拜他三拜,好好請教請教。雖說自己也跟詩打了幾十年交道,但這散發著野花香味的詩還真是頭回領略哩。

他迴轉身,看見崖石邊的平地上攤著一堆稻穀,看來,準是許宣平老翁晒的。李白索性往邊上一蹲,一邊欣賞山中的景緻,一邊等老翁來收谷。

天黑了,李白忽聽到山下傳來陣陣擊水聲,循聲望去,只見山下的小河對岸划來一隻小船,一位鬚髮飄飄的老人立在船頭弄槳。李白上前詢問道:“老人家,請問,許宣平老翁家在何處?”

原來這老人正是李白要找的許宣平老翁,上次他見李白身穿御賜錦袍,以為又是官家派來找他去做官的,所以再也不願去歙縣城了。沒料到,此人竟跟蹤而來。這時,老人瞟了李白一眼,隨手指指船籬,漫不經心地答道:“門口一杆竹,便是許翁家!”

李白抬眼望了望鬱鬱蔥蔥的山巒,又問:“處處皆青竹,何處去找尋?”

老人重新打量著這位風塵僕僕、滿臉汗水的客人,反問道:“你是……”

“我是李白。”說著,深深地一揖。

老人愣住了:“你是李白?李白就是你?”

李白連忙說明了自己的來意。

老人一聽,雙手一拱:“哎呀,你是當今的詩仙!我算什麼,不過是詩海里的一滴水罷了。你這大海怎麼來向一滴水求教,實在不敢當,不敢當!”說完,撐起船就要往回走。

李白一把拉住老翁的衣袖,苦苦哀求道:“老人家,三個月了,我風風雨雨到處找你,好不容易見到了老師,難道就這樣打發我回去不成!”

李白真摯的話語打動了老人的心。兩人對視了好久,老人猛地拉住李白,跳上了小船。

從此,無論在漫天的朝霞裡,還是在落日的餘輝中,人們經常看到李白和這位老人,坐在溪水邊的大青石上飲酒吟詩。那朗朗的笑聲,和飛瀑的喧譁聲匯成一片,隨溪水一起送到百里千里之外……

至今,許多遊人一到黃山,總愛順著淙淙的溪水,去追尋李白的遊蹤。

看見了嗎?過虎頭巖,在鳴弦泉下,有一塊刻著“醉石”二字的巨石,傳說,當年李白和老人就在這裡欣賞山景,飲酒吟詩。他們經常用旁邊的泉水來洗酒杯,所以這泉就叫“洗杯泉”。

古今名人的故事:這才是真正的勇敢

韓信年輕的時候,家裡貧窮,只得四處流浪。一天,他來到市上,被一個屠戶的兒子看見了,就挑釁地說: "你這麼大的個子,腰裡還佩著劍。你有本事,就用你的劍把我殺了;若沒有這個膽量,就從我胯下鑽過去!"韓信看看這個無賴,搖了搖頭,嘆口氣,就俯下身子,從這個無賴胯下爬了過去。圍觀的人大笑不已,罵韓信是膽小鬼。

後來,韓信在劉邦手下當了大將軍,輔佐劉邦指揮軍隊南征北戰,東討西伐,最後打敗了項羽,封為齊王,後改為楚王。

韓信忍辱胯下,決不是純然的怯懦,他忍小辱是為了成大志,是不願因一時的血氣之爭,逞一時的"小勇",而放棄遠大的抱負,放棄超乎常人的大勇。後來在千軍萬馬之中,他出生入死,指揮若定,破趙之役,置之死地而後生;垓下決戰,設下十面埋伏,置項羽於死地。這才是真正的勇敢。

古今名人的故事:高官買不動

抗日戰爭初期的一天,新四軍駐地陳毅同志的指揮部裡,來了一位名叫吳成的說客,他受國民黨第三戰區第二游擊區總指揮兼江南行署主任冷欣之命,想以高官為誘餌,把陳毅勸說過去。

老於世故的吳成頗善辭令,他客套一番之後,便向陳毅同志陪笑道: "今天在會上聆聽陳司令員一番教誨,使我茅塞頓開。貴軍抗日以來,戰功卓著,使鄙人欽慕之極。鄙人素有抗日之熱忱,因此想投奔貴軍,未知可否?"

鐵骨錚錚的陳毅將軍足智多謀,一聽就明白他話裡有話,便直爽地說: "吳先生,你若是真心抗日,不論在哪裡都能為抗日出力。我看吳先生和冷總指揮合作得很好,剛才所言,恐非本意。你專程來訪,諒必負有特殊使命,就請坦率相告吧!"

吳成聽了,只好攤牌,站起來畢恭畢敬地說:"那麼,恕鄙人大膽了。陳司令智勇超人,可謂當代英雄,蓋世人傑,在新四軍裡不但餐風宿露至為辛苦,而且埋沒人才,實在可惜。陳司令的才幹,冷總指揮非常器重。倘若有志成功大事,何不擇善而從,另就高職?他的意思是想保薦陳司令就任軍長。"

'此話當真?"陳毅不動聲色地問道。

吳成觀顏察色,以為陳毅真的動心了,急忙拍著胸脯囚答說:"我敢擔保。" "太小了,不值得。"陳毅同志在大笑聲中搖了搖頭,說; "不過在我看來,官高官低還在其次,問題是你們是否真正抗日。就說你們的蔣委員長吧,他若是假抗日,真反共,那在全國老百姓的心目中,也就一文不值了。"

吳成聽了,頓時智窮才盡,啞口無言。陳毅拍拍他的肩:膀說; "吳先生,我這是對冷欣說的。請你轉告他,就說我不要你們的官,要的是祖國的大好河山,哪怕是一寸土地。"

古今名人的故事:七君子扇面題詞

1936年11月,國民黨政府悍然逮捕了全國救國會的主要領導人沈鈞儒、鄒韜奮、李公樸、章乃器、王造時、沙千里、史良,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七君子"之獄。全國各界各階層人民嚴厲譴責國民黨這種倒行逆施。中共中央發表宣言,迫切要求釋放七君子。在正義輿論的壓力下,國民黨反動政府不得不於1937年7月31日將沈鈞儒等七人釋放出獄。

"七君子"在蘇州被押期間,有一位頗有聲望的中醫醫生陳起雲,曾在獄中為"七君子"治病。陳起雲先生特別敬重"七君子"的民族氣節和鬥爭精神。當他得知"七君子"獲釋的訊息後格外高興,前去迎接,並請沈鈞儒等人為其題詞留念。 "七君子"欣然命筆,於出獄當天在一把一百一十九釐米長的扇面上留下了他們珍貴的手跡。

他們的題詞是:

我們要集中全國一切力量抵抗到底史良

我們不能有私見,也不能有成見,時時刻刻一舉一動都要顧到民族的利益章乃器

努力救亡二十六年七月 李公樸

同心協力 搶救危亡韜奮

各盡所能 獻與國家三造時

以牙還牙 以血還血二十六年七月 沙千里

還我河山二十六年七月三個一日題贈起雲先生 沈鈞儒

李白 被後人譽為“詩仙”。不例外,他也有老師。下面我們就看看關於這個名人的故事,不過除了李白的故事,學習了小編還給大家準備了另外幾個古今名人故事,希望你喜歡啦!

  名人的故事:李白拜師的故事

李白晚年,政治上很不得志,他懷著愁悶的心情往返於宣城、南陵、歙縣(在安徽省)、採石等地,寫詩飲酒、漫遊名山大川。

一天清晨,李白象往日一樣,在歙縣城街頭的一家酒店買酒,忽聽隔壁的柴草行裡有人在問話:“老人家,你這麼一大把年紀,怎麼能挑這麼多柴草,你家住哪?”

回答的是一陣爽朗的大笑聲。接著,便聽見有人在高聲吟詩:

“負薪朝出賣,沽酒日西歸。

借問家何處?穿雲入翠微!”

李白聽了,不覺一驚。這是誰?竟隨口吟出這樣動人的詩句!他問酒保,酒保告訴他:這是一位叫許宣平的老翁,他恨透了官府,看穿了世俗,隱居深山,但誰也不知道他住在哪座山裡。最近,他常到這一帶來遊歷,每天天一亮,就見他挑柴進鎮,柴擔上掛著花瓢和曲竹杖。賣掉柴就打酒喝,喝醉了就吟詩,一路走一路吟,過路的人還以為他是瘋子哩。

李白暗想:這不是和自己一樣的“詩狂”嗎?他馬上轉身出門,只見那老翁上了街頭的小橋,雖然步履艱難,但李白無論怎麼趕也趕不上。

追上小橋,穿過竹林,繞過江汊(河流的分岔),李白累得氣喘吁吁,腰痠腿痛,定神一看,老翁早已無影無蹤了。李白頓足長嘆,“莫不是我真的遇上了仙人!”

他撩起袍子又趕了一程,還是不見老翁,只好失望地回來。

那天夜裡,李白怎麼也睡不著,回想起自己大半輩子除了杜甫之外,還沒結識到幾個真正的詩友。沒想到今天竟遇上這樣一個詩仙,可不能錯過機會,一定要找到他!

第二天,李白在柴草行門口一直等到日落西山,也不見老翁蹤跡。

第三天,第四天,天天落空。

第五天一早,李白背起酒壺,帶著乾糧上路了。他下了最大的決心,找不到老翁,就是死也要死在這兒的山林裡。

翻過座座開滿野花的山岡,趟過道道湍急的溪流,撥開叢叢荊棘,整整一個多月,還是沒見老翁的影子。李白有點洩氣了。正在這時候,他回想起少年時碰到的那位用鐵杵磨針的婆婆,婆婆說得好:“只要有決心,鐵杵磨成針。”要想找到老翁,就看自己有沒有毅力啦。想到這裡,李白緊緊腰帶,咬咬牙,又往前走。累了,趴在岩石上睡一會;餓了,摘一把野果充飢;酒癮上來,就捧著酒壺美美地喝上一口。

這天黃昏,晚霞把天空染得通紅通紅,清泉與翠竹互為襯托,顯得分外秀麗。李白一心惦念著老翁,哪顧得欣賞景色。他拖著疲憊的身子,一瘸一拐地來到黃山附近的紫陽山下。轉過山口,只見前面立著一塊巨石,上面似乎還刻著字。李白忘記了疲勞,一頭撲上去,仔細辨認起來,哦,原來是一首詩:

“隱居三十載,築室南山巔。

靜夜玩明月,閒朝飲碧泉。

樵夫歌壟上,谷鳥戲巖前。

樂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連讀三遍,李白失聲叫道:“妙哉!妙哉!真是仙人之聲哪!”心想:見到老翁,一定得拜他三拜,好好請教請教。雖說自己也跟詩打了幾十年交道,但這散發著野花香味的詩還真是頭回領略哩。

他迴轉身,看見崖石邊的平地上攤著一堆稻穀,看來,準是許宣平老翁晒的。李白索性往邊上一蹲,一邊欣賞山中的景緻,一邊等老翁來收谷。

天黑了,李白忽聽到山下傳來陣陣擊水聲,循聲望去,只見山下的小河對岸划來一隻小船,一位鬚髮飄飄的老人立在船頭弄槳。李白上前詢問道:“老人家,請問,許宣平老翁家在何處?”

原來這老人正是李白要找的許宣平老翁,上次他見李白身穿御賜錦袍,以為又是官家派來找他去做官的,所以再也不願去歙縣城了。沒料到,此人竟跟蹤而來。這時,老人瞟了李白一眼,隨手指指船籬,漫不經心地答道:“門口一杆竹,便是許翁家!”

李白抬眼望了望鬱鬱蔥蔥的山巒,又問:“處處皆青竹,何處去找尋?”

老人重新打量著這位風塵僕僕、滿臉汗水的客人,反問道:“你是……”

“我是李白。”說著,深深地一揖。

老人愣住了:“你是李白?李白就是你?”

李白連忙說明了自己的來意。

老人一聽,雙手一拱:“哎呀,你是當今的詩仙!我算什麼,不過是詩海里的一滴水罷了。你這大海怎麼來向一滴水求教,實在不敢當,不敢當!”說完,撐起船就要往回走。

李白一把拉住老翁的衣袖,苦苦哀求道:“老人家,三個月了,我風風雨雨到處找你,好不容易見到了老師,難道就這樣打發我回去不成!”

李白真摯的話語打動了老人的心。兩人對視了好久,老人猛地拉住李白,跳上了小船。

從此,無論在漫天的朝霞裡,還是在落日的餘輝中,人們經常看到李白和這位老人,坐在溪水邊的大青石上飲酒吟詩。那朗朗的笑聲,和飛瀑的喧譁聲匯成一片,隨溪水一起送到百里千里之外……

至今,許多遊人一到黃山,總愛順著淙淙的溪水,去追尋李白的遊蹤。

看見了嗎?過虎頭巖,在鳴弦泉下,有一塊刻著“醉石”二字的巨石,傳說,當年李白和老人就在這裡欣賞山景,飲酒吟詩。他們經常用旁邊的泉水來洗酒杯,所以這泉就叫“洗杯泉”。

古今名人的故事:這才是真正的勇敢

韓信年輕的時候,家裡貧窮,只得四處流浪。一天,他來到市上,被一個屠戶的兒子看見了,就挑釁地說: "你這麼大的個子,腰裡還佩著劍。你有本事,就用你的劍把我殺了;若沒有這個膽量,就從我胯下鑽過去!"韓信看看這個無賴,搖了搖頭,嘆口氣,就俯下身子,從這個無賴胯下爬了過去。圍觀的人大笑不已,罵韓信是膽小鬼。

標籤: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