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歷史故事

春秋戰國時期典故

中國擁有數千年的悠久歷史,各種典籍記載的歷史故事已經成為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文化經典。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春秋戰國時期典故,歡迎閱讀與借鑑!

春秋戰國時期典故

春秋戰國時期典故篇一: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興國力

戰國時期,諸侯各國紛紛通過變革實現國家的強盛,其中以秦國的商鞅變法最為顯著,而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對後世軍事上的影響也是相當顯著的。

公元前320xx年,趙武靈王繼位時年僅十二歲,而此時的趙國可謂是四面環敵,中間還有一箇中山國橫插在趙國領土中央,使得趙國不得不分裂為以邯鄲為中心和以代郡為中心的兩大塊。中山國算得上是趙國的眼中釘,肉中刺了。趙國想要在諸侯各國中有所作為,滅掉中山國是必要之舉。

經過多年的準備,趙國終於爭得了一個比較安定的外部環境。公元前320xx年,趙武靈王親率大軍進攻中山,燕國也趁機攻打中山國,可是就在兩個大國同時進攻的情況下,中山國竟然取得了勝利,這次戰爭引發了趙武靈王的改革。

經過反覆的思考,趙武靈王發現趙國士兵身上的一些缺點。原來將士們都穿著長袍大袖,外面又裹著厚厚的鎧甲,行動很不方便,而且這種裝束穿戴起來十分麻煩,一旦此時受到敵人襲擊,趙軍就只能棄甲而逃了。

趙武靈王發現居住在趙國北面的胡人裝束卻十分簡單輕便。他們大多穿著緊身短衣,長褲,行動起來十分方便。趙武靈王由此想到,如果讓中原的將士也穿上這樣的服裝,再加上中原嚴格的軍事組織,豈不是大大提高本國軍隊的作戰能力嗎?

於是趙武靈王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大臣樓緩,樓緩十分贊成。可是這些想法傳到別的大臣耳朵裡,很多人都表示不能接受。之後趙武靈王又向相國肥義請教,詢問這件事是否可行。肥義對此也十分贊同,並鼓勵趙武靈王不要受到那些反對意見的影響。只要自己覺得正確,對國家有利,就要大膽地去施行。肥義的一番話,堅定了趙武靈王的決心,他隨即找來一套胡服穿上,併發誓要滅掉中山國。

可是趙武靈王的這個想法卻遭到了朝中重臣公子成的反對,公子成認為如果趙國穿上胡服,不僅有失臉面,而且會被諸侯各國恥笑。公子成此時裝病不上朝,於是趙武靈王親自去他家裡勸說。他向其介紹了其中的利害關係,到最後終於說服了公子成。第二天,公子成穿著胡服來上朝,別的大臣見狀也紛紛效仿。於是趙武靈王向全國頒發“胡服令”,號召民眾改穿胡服,學習騎射技術。

“胡服令”在推廣的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和阻礙,一些名門貴族堅決抵制,他們攻擊趙武靈王學習蠻夷,根本不像個君王。趙武靈王就一邊安撫,一邊用刑罰威嚇,這樣才使得胡服在全國得到了推廣。緊接著,趙武靈王開始廣泛地招募能騎善射之士,很多少數民族的騎士也來投靠趙國,趙軍上下開始學習起了騎射技術。不到一年的時間,趙武靈王就訓練出了一隊訓練有素的騎兵,從而取代了趙國的兵車。

公元前320xx年,趙武靈王親率新組建的騎兵隊伍,再一次攻打中山國。這一次趙軍的戰況非常樂觀,他們很快襲取了中山國的寧蔑,然後移兵北上,大破林胡和樓煩諸部落,使得他們被迫北遷,成為趙國的屬國。趙武靈王的胡服改革取得了初步的勝利,下一步他的目標就是中山國了。

在攻打中山國之前,趙武靈王派人出使諸侯各國,而且調集兵力嚴守邊境,以防敵人偷襲。等到一切準備就緒之後,他開始向中山國進攻。上次的失敗讓趙武靈王增長了不少經驗,這一次趙軍來勢洶洶,很快便佔領了中山國的大片領土。最後中山國被迫言和,答應割讓南部四邑,至此三分之一的領土劃到了趙國的版圖上。之後趙國分為五次攻打中山國,每次都以割地告終,最後整個中山國領土都劃到了趙國境內,趙武靈王終於實現自己的誓言,將中山國消滅了。從此趙國南北合為一個整體,可以專心對外了。

俗話說,變則通,通則久,不懂得變通便永遠沒有進步。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不僅增強了趙國的國力,而且對後世軍事也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他改變了中原各國的軍事作戰方式,從此戰車退出了歷史舞臺,這種作戰方式被騎兵取代。此後趙國名將輩出,成為唯一可以和秦國抗衡的大國。

春秋戰國時期典故篇二:燕昭王千金買骨廣納賢

齊閔王是個有野心的君主,他聯合楚、魏兩國滅掉了宋國。眼見他越發驕橫,各國諸侯對此都很不滿意。

特別是燕國,和齊國還有一筆賬沒有算。原來當初燕王噲聽信了小人的讒言,竟然將王位讓給了相國子之,由此引發了相國和太子的爭奪之戰。燕國發生了內亂,齊國卻假借幫忙平定內亂的名義,順勢攻入燕國,差點將燕國滅掉。後來太子平繼位,即為燕昭王,他帶領燕國民眾將齊國軍隊從燕國趕了出去。從此他立志要壯大燕國的國力,不再受人欺負。

就在燕昭王四處物色賢才的時候,有人建議他去拜訪下郭隗。燕昭王便親自登門,向郭隗請教尋求賢能之人的方法。

郭隗仔細想了想,說道:“我沒有辦法向您舉薦賢能者,但是請允許我給您講一個故事吧!”接著,郭隗就說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國王非常喜歡千里馬,他經常派人到各地去尋求,可是找了三年一無所獲。有個大臣聽說有個地方有千里馬,便奏請了國王,拿著五百兩黃金去買千里馬。可是等他到了那個地方,馬已經得病死了。無奈之下,大臣用重金買下了馬骨回去覆命。

當國王見到馬骨的時候又心疼又生氣,他責怪大臣用那麼多金子就換來了一堆馬骨頭。大臣反問國王:“如果您肯花重金買死的千里馬,還怕沒有人把活的千里馬送到門口嗎?”國王聽了覺得有道理,便不再責怪大臣。結果國王重金買馬骨的事情傳開了,很多人都從四面八方趕來,向國王出售千里馬。

郭隗說完這個故事,接著對燕昭王說道:“您想要招攬賢才,不妨從我開始吧。如果我都能夠得到重用,那麼比我更有用的人定然會欣然前往投奔您。”於是燕昭王給郭隗建造了豪華的房屋,並將其拜為自己的老師。

別的國家的人聽說燕昭王對賢能的人非常看重,於是紛紛來到燕國求見。在這一批人中,當屬趙國人樂毅最為出眾。在他的輔佐下,燕國漸漸強大起來。

燕昭王看到齊閔王驕橫自大,很不得人心,於是便向樂毅說道:“現在齊王昏庸無道,我們不如趁著這個時候去攻打齊國,你覺得怎麼樣?”

樂毅說:“齊國是大國,單憑我們的力量恐怕不能取勝,倒不如聯合別的國家一起去攻打它。”於是燕昭王便派樂毅聯合各國諸侯,韓、魏、趙、秦都願意同燕國一起出兵征討齊國。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樂毅為上將軍,統率五國兵馬,浩浩蕩蕩殺到齊國。齊閔王聽說五國聯合向齊國進軍,連忙聚集全國兵馬來抵抗聯軍。雙方在濟水的西面打了一仗,五國軍將士氣旺盛,將齊國打得落花流水,齊閔王被迫逃到了臨淄。

聯軍打了勝仗,各國各自佔領了齊國的一些城池便離開了。但是樂毅依然不肯罷休,他親自率領燕國軍隊長驅直入,一直打到了齊國的都城臨淄。齊閔王不得不再一次逃亡,最後在莒城被人殺死。樂毅在這次戰爭中立了大功,燕昭王封他為昌國君。

記得《天下無賊》中黎叔那句發自肺腑的話,“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的確,擁有賢才是一個國家富強的根本,尤其在戰亂年代,有時候一個人才抵得上千軍萬馬。古往今來,能夠成就一番大事業的人都離不開賢才的幫助,燕昭王招賢納士,從善如流,實現國家富強是必然的。

春秋戰國時期典故篇三:楚莊王絕纓計籠絡人心

公元前620xx年,楚莊王因為殲滅了叛黨而召開了一個慶功會,宴請群臣,名為“太平宴”。席間觥籌交錯,君臣興致很高,宴會從白天一直進行到了晚上。不知不覺中外面已經天黑了,而大廳中燈火通明,輕歌曼舞,熱鬧非凡。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楚莊王見大家還沒有盡興,便命自己的寵妾許姬出來獻舞。帳幔中舞動出兩列婀娜多姿的舞女,許姬從中轉出來,伴隨著悅耳的音樂翩翩起舞。只見她目含秋水、眉若遠黛,歌喉未展先有情,莊重而又柔美。有美酒暢飲,又有美女歌舞助興,廳中氣氛越發熱烈起來。

酒至半酣,楚莊王命許姬為眾謀士和將領斟酒,大廳裡一陣歡呼。就在許姬為一位將軍斟酒的時候,突然一陣風從外面吹來,將席間的蠟燭全部吹滅。頓時人聲嘈雜。就在此時,許姬覺得自己的手被人一把握住,她用力掙脫開,並順手將那人帽子上的纓子揪了下來。

許姬連忙走到楚莊王旁邊哭著告狀:有人趁著天黑竟然輕薄自己,希望大王給自己做主。她建議大王馬上點上蠟燭,只要看一看大家的帽子便能找出調戲自己的人來。楚莊王想了想,並沒有按照許姬說的那樣做,反而吩咐先不急著點蠟燭,請大家把帽子都摘下來,不必拘於禮數開懷暢飲。等到大家把帽子都摘了下來,楚莊王才命令侍者點蠟燭,此時再想查出非禮之人就沒那麼容易了。

宴席結束後,許姬責怪楚莊王沒有替自己洗刷清白。莊王笑著勸解道:“今天的宴會是為了犒勞大家的,如果席間出現興師問罪的事,自然會影響大家的興致。酒本來就是亂性之物,況且許姬國色天香,哪有人不喜歡呢?如果我因為此事治了那個人的罪,別人自然會說我心胸狹窄,那樣還有誰願意為我效命呢?”許姬聽了便沒有再提起這件事。

七年後,楚國與鄭國展開了一場惡戰,前部主帥唐狡自告奮勇率軍迎敵,甘當先鋒,為大軍殺出了一條血路。最終楚莊王取得了勝利,要厚賞唐狡。唐狡卻跪拜在地說:“罪將只能將功折罪,才能報答您的不殺之恩哪!”原來在“太平宴”上輕薄許姬的人就是唐狡,當時楚莊王沒有治他的罪,他心懷感恩,所以今日捨命相報。之後楚莊王不僅重賞了唐狡,更是將許姬送給了他。人們都稱讚楚莊王的寬容大度,從此對他更加忠誠。

“君則敬,臣則忠。”楚莊王心胸開闊,一個“絕纓宴”,使得他更得人心。楚莊王能夠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是和他的寬容大度、知人善任分不開的。由此可見,沒有一定的胸襟是不能成就一番大業的。

標籤:春秋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