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歷史故事

神祕的臺灣“洪門祕衛隊”

導語:中國歷史太長,講歷史多離不開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皇皇盛世,幾乎一樣長久的變亂年代則常被輕描淡寫。但是,可以這樣說,每一個大一統時代的光明,都在前一個變亂年代裡孕育。新一段歷史的起草往往不在盛世之初,而在亂世之末。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下面小編給大家推薦一些經典的歷史故事,歡迎大家進行閱讀欣賞。

神祕的臺灣“洪門祕衛隊”

從大陸的“領袖”淪落為孤島的頭目,蔣氏的心情無疑是酸楚複雜的,因而疑心重重,這就有了“洪門祕衛隊”。

1949年春,北平和平解放,整個祖國大陸全面解放的形勢已成定局。同年1月21日,蔣介石在南京宣告“引退”下野,把代總統李宗仁推上前臺,收拾殘局。5月底被蔣經國吹噓為“東方的斯大林格勒”、可與“馬奇諾防線”媲美的上海失守,蔣介石等待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反攻戰略化成泡影。6月21日下午3時半,蔣介石乘“美齡”號飛機黯然逃往臺灣,開始了蔣家王朝父子兩代在臺灣的統治。

蔣介石深知數十年來,之所以能夠打敗一切政敵,獲得後來的權勢和地位,完全靠軍隊與“特工”兩件法寶,因此他深深地知道特務工作的無形威力,並不弱於軍隊的有形力量。在大陸兵敗時,真正與共產黨頑抗到底的以特務人員居多,這更證明了對蔣家忠誠的是這班人,因而使蔣對特務工作愈加重視。蔣氏父子退臺後,便決定在臺灣全面展開特務工作。1949年8月20日,蔣介石在臺北圓山成立“政治行動委員會”,該機構的基本任務是:統一所有情報工作,並使之充實強化。蔣親自指定蔣經國、鄭介民、毛人鳳、葉秀峰、彭孟緝等人為委員。蔣介石在臺復“總統”職後,又指令成立“臺灣情報工作委員會”,簡稱“臺情會”,彭孟緝任主任委員。該機構負責協調指揮國民黨黨政軍憲特各情報特務機構。此時“政治行動委員會”改為“總統府資料室”,蔣經國兼任主任,並接管了“臺情會”,進而掌握了統治各門派情治機構的權力,其中包括由“中統”演變而來的“法務部調查局”和由“軍統”演變而來的“國防部情報局”、“軍事情報局”。領袖的長子當特務頭子,理應高枕無憂了,但到臺之後的蔣介石猜疑之心奇重,他甚至不完全信任那些視他為至高無上領袖的“蔣家特務”,於是在1954年間又成立了一支完全由洪門人士組成,不隸屬於任何軍政編制的祕密特務組織——“洪門祕衛隊”。

洪門是中國近代社會中,規模最龐大、組織最健全的一個祕密會社組織。從成立之七年級直到民國初年,它一直都是一個“群眾組織”,甚至可以說是中國曆代農民起義的繼承者。但是,隨著國民黨1949年來到臺灣的所謂“洪門主流”,洪門變成了國民黨統治臺灣人民的助手,並逐步蛻變為“反共愛國陣線”等極右團體。

據瞭解內情的官邸人士指出,蔣介石這支祕密護衛隊成立得相當隱祕,不但一般的軍政首長不知情,就連情治單位高層人員,甚至負責蔣介石個人安全的“梅莊警衛室”,對此都知之不多。據透露訊息的權威人士說:“在蔣總統去世之前,我們什麼都不能說,現在時代不同了,可以說了。”據他講述:常年駐守在士林官邸後山上的這支祕密護衛隊由蔣介石親命前國防部部長黃傑之弟、在洪門具有雙龍頭身份的黃震負責,從洪門各山頭一共挑選了200名沒有家庭拖累、絕對效忠領袖、孔武有力的壯年漢子組成。負責訓練的據說是一名退役的傅姓將軍。這支祕密護衛隊除了一般的體能訓練外,另一特色是每人均具有一項過人的江湖異術,包括氣功、詐賭、下毒,等等。這群人平日分散民間,就以這些祕術在特權保護下招搖撞騙。據悉,迄今在臺北一帶仍有由30名洪門師父組成的麻將老千集團,其中有部分人即為當時“洪門祕衛隊”的成員。這些祕密護衛都要經過一番長期的辛苦訓煉,以詐賭的人而言,為了鍛鍊牌桌上偷牌的高明指法,據說每天都得花上一小時將手指頭浸在調醋的米酒中,以便指頭鬆軟靈活。除了這些特別技能的訓練外,還有一項必須的政治學習,就是對蔣介石徹底的、毫不保留的效忠。

經過了一年多的訓練後,這支200人的“洪門祕衛隊”被分為四組,分別駐守在蔣介石的草山、華夏、士林及蔣經國的七海官邸。他們平日分散於民間,每人一把六發左輪手槍,在任務區域內負責巡邏。這群人雖然沒有任何正式的編制,平日亦閒散自在,但實際上,每一組50人內,也有一定的建制,即在文武護衛長下,其餘48人每3人分為一小組執行任務。知情人透露:以士林官邸而言,負責文事的護衛長叫黃正時,此人精於五行風水密術,尤精陰陽採補之道,深受老蔣寵愛;負責武功的則為一名謝姓人士。據見過他的人說,他的手指頭迄今仍因關節腫大不能伸直,就是年輕時練北派鷹爪功練得過火的“歷史殘餘”。在他年輕時,他的指力據說可以拗斷一棵手臂粗的小樹。

其實按照正式編制,蔣介石的安全保衛系統成員已為數不少,甚至可以說是到了“密不透風”的地步。一位官邸人士指出,在蔣介石時代,設在士林官邸附近的“梅莊警衛室”,一共有兩個營的兵力,由憲兵和海、陸、空各軍種組成,統一由當時的情報局局長鄭介民排程,因此蔣氏安危可說是萬無一失的。然而,在這種情況下,蔣仍暗中設定了這支鮮為人知的“洪門祕衛隊”,原因究竟何在呢?

其實這一切和當時臺灣的嚴峻形勢有關。從20世紀40年代國民黨將領紛紛投誠,乃至特務頭子戴笠墜機死亡以來,蔣氏對三軍乃至“國特”,一直都不怎麼放心,尤其在他剛到臺灣不久,臺灣民間隱祕的反蔣運動相當激烈。1953年1月,國民黨軍方在臺北縣汐止鹿窟山區,竟然發現了一個“中共臺灣省工作委員會”武裝基地——“臺灣人民解放軍武裝保衛隊”。中共非常重視從敵人內部瓦解敵人,中共“中央政治局聯絡部”以及“華東局”分別從各種渠道向臺灣滲透。早在1945年臺灣光復不久,蔡孝乾領導的“臺灣省工作委員會”就於同年12月設立。蔡領導負責組織的陳澤民、負責宣傳的洪幼樵和負責武裝工作的張志忠。該組織除陳、洪兩位原籍福建、廣東外,其他成員都是土生土長的臺灣人。倉皇逃到臺灣的蔣介石獲悉後,大為震怒,把國民黨“參謀總長”周至柔一頓痛罵。稍後動用了四個師的兵力,鎮壓了這支為數僅110人的“游擊隊”。事後審查獲悉“臺灣省工作委員會”的任務為下列五項:其一是蒐集島內軍政情報;其二向動搖的軍政人員策反;其三建立地下組織;其四發展黨的組織;其五是祕密政治宣傳,在臺東偏僻山區,建立武裝根據地,利用山區的天然條件,發展遊擊力量。使蔣介石更為震驚的是該組織正要策反國防部參謀次長吳石中將和陳寶倉中將,設法爭取陸軍陣前起義;其間諜網遍佈東南軍政長官公署、保安司令部、空軍部隊。當時形勢危急,臺灣恰似一個等待爆炸的火藥庫。為此,國民黨的高階將領幾乎全面調動。次年6月,蔣介石連任“總統”,陳誠大幅改組內閣後,除了空軍“總司令”王叔銘連任外,其餘的“參謀總長”,陸、海軍“總司令”及其他各部主管,全部撤換,由蔣介石黃埔一期的學生桂永清出任“參謀總長”。桂因心臟病死亡後,蔣介石竟破格提升特務頭子彭孟緝執掌“總長”兵符。據一名曾在蔣介石身邊當侍衛的段姓人士透露,在這一段軍權轉移的過程中,“心有餘悸”的蔣介石對臺灣的局勢,乃至於“國軍”的軍心,都相當不放心,甚至對隨侍在側的“親兵”也頗有懷疑。另一名侍衛官舉例說:蔣介石經常是獨自在一個房間裡睡,房門口有個侍衛橫著打地鋪,在侍衛人員和蔣之間還有一條大狼狗,這條狼狗甚是凶猛,只認識蔣和專司管理狗的另一個人,蔣介石在自己枕下放一支手槍,只要侍衛人員在睡夢中稍一翻身,他就會抽出手槍厲聲喊道:“什麼事?”

晚年的蔣介石,疑神疑鬼,惶惶不可終日,人們也就不難理解他為什麼還要建立這麼一支特殊的“洪門祕衛隊”了。

據瞭解,在蔣介石死後不久,這支由他本人直接指揮的祕密護衛隊,便失去了靠山,於是“樹倒猢猻散”,有部分人老死,有部分人不知所終。但另一說法則截然不同,說是在蔣介石死後,這支“洪門祕衛隊”並未煙消雲散,以士林官邸後山的50人而言,迄今仍有二三十人在該處安家落戶,甚至娶妻生子。一名調到士林官邸當差不久的憲兵隊長,對此曾大惑不解,就報告上級要求“拆除違建”。而當時住在士林官邸的宋美齡對此並未採納,反而一笑置之。這支“洪門祕衛隊”的存在,雖成員大多年逾七十而毫無用處,但對孤獨而寂寞的蔣夫人而言,這裡也許寄託著她對往昔蔣家王朝的部分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