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歷史故事

蒿子粑粑的故事

導讀:蒿子粑粑又稱蒿子粑。是傳統江南青團衍生出來的另一種做法。這種做法流行於安徽江淮、江南地區,是清明節及農曆三月三的漢族民俗小吃之一。關於它有一個故事!

蒿子粑粑的故事

傳說在很古很古的時候,陽間和陰間之間的界限沒有現在這樣的森嚴,死人的魂魄可以到陽間玩玩,活人的魂魄也可以到陰間看看,方便得就象走親戚一樣。

每年農曆三月九年級,陰陽生死之間的界限更加寬鬆了。三月九年級晚上,陰間的街市到處張燈結綵,披紅掛綠,大街小巷擠滿著華麗的鬼魂。隨處可見龍燈、獅舞、高蹺、花船,其熱鬧繁榮非人間的春節可比,因而在這天晚上,人的魂魄經受不了陰間的誘惑,紛紛到鬼市去遊玩,他們有的遊蕩於街頭巷尾觀燈看戲;有的在酒樓茶肆喝酒聽曲;有的趁機去望從未見過面的列祖列宗。

待到雄雞報曉,鬼市收市時,大多數的遊魂心滿意足地回到各自的軀體。少數遊魂樂而忘返,就留在陰間了。翌日,陽間一片哭聲。我們為那些魂魄不歸的親人請來和尚道士唸經畫符招魂。親人撕心裂肺的呼喊及和尚道士的經文符咒能招回一些不貪玩的遊魂,一些玩性大的在七天身體腐爛後,就長離人間了。

蒿子粑粑

因此,農曆三月九年級就成了人間恐怖不安的日子,被人們稱為“鬼節”。不管人們如何恐懼,每年三月三的“鬼節”還是照常光臨。“鬼節”前夕,人們都擁到廟裡燒香磕頭,祈求神靈菩薩保佑。人間濃烈的香火,直衝到觀音菩薩的蓮花座前。

觀音掐指一算,知道了人間燒香的原委。一天晚上,她託夢給一個老奶奶:“我是南海觀音菩薩,知道人間有難,特來拯救你們。我贈你仙草一株,用它和麵做粑粑吃下,三月九年級保管無恙。”老奶奶一覺醒來,手裡果然拿著一株青茸茸的小草,仔細一看,跟地裡長的青蒿一樣。她把觀音菩薩託夢贈草的事告訴鄉親,大家都很歡喜,忙到地裡去採摘青蒿,磨面做粑粑吃。

說也奇怪,凡是三月三吃了蒿子粑粑的人都平平安安地過了“鬼節“關。這個訊息很快傳遍各地,每年三月三前夕,姑娘婦女就成群結隊到山間地裡採摘青蒿做粑粑。直到現在,舒城、霍山民間還有三月三吃蒿子粑粑的習俗呢。

標籤: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