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歷史故事

關於歷史人物故事

歷史就是過去出現過、發生過的人和事,具有時間久遠、不可重現的特點 ,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關於歷史人物故事。

關於歷史人物故事

關於歷史人物故事1:編蒲抄書

西漢時期的路溫舒,他少年時非常熱愛學習,可家裡十分貧窮,沒錢去讀書,只好以替人放羊為生。有一天,他趕著羊群來到一池塘邊,看見一叢叢又寬又長的蒲草,靈機一動,採了一大捆蒲草揹回家,晒好壓平之後,切成與竹簡同樣的長短,編連起來。然後他向人家借書,抄寫在這些蒲草上,做成一冊一冊的書。從此,他每次去放羊,身邊都帶著這種書,一邊放羊一邊讀書,從中獲得了很多知識。後來,路溫舒靠自學成了一個有學問的人,因為他精通漢書、熟悉法律,以後做了獄吏,最後官至臨淮太守,成為著名的法律專家。

智慧小語:歷史上許許多多的偉人志士都是在艱苦的條件下,勤學不輟,終於學有所成。古人說:“玉不琢,不成器。”一個人想要追求知識和美德,想要有所作為,就要有遠大的志向和堅定的信念,努力堅持、辛勤付出

關於歷史人物故事2:書聖王羲之

王羲之是古代有名的書法家,被人們公認為“書聖”。

王羲之13歲那年,偶然發現他父親藏有一本《說筆》的書法書,便偷來閱讀。他父親擔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傳,答應待他長大之後再傳授。沒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請求父親允許他現在閱讀,他父親很受感動,終於答應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練習書法很刻苦,甚至連吃飯、走路都不放過,真是到了無時無刻不在練習的地步。沒有紙筆,他就在身上劃寫,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劃破了。有時練習書法達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練字竟忘了吃飯,家人把飯送到書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饃饃蘸著墨吃起來,還覺得很有味。當家人發現時,已是滿嘴墨黑了。王羲之常臨池書寫,就池洗硯,時間長了,池水盡墨,人稱“墨池”。

有一段時間,人人都誇他的字寫得好,他也自鳴得意、洋洋自得起來。有一天,他到一家餃子館吃水餃,發現水餃都是從牆那邊一個個扔過來的,而且十分準確地扔在鍋裡。他十分好奇,繞到牆後一看,見是一位老太太在包餃子,包好後,頭也不抬就扔過牆去,沒有一個掉在鍋外。王羲之問她有何竅訣,她說:“沒什麼,只是熟練罷了!”王羲之聽後,覺得自己的字遠沒達到這種熟練程度,於是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終於成為一代大師。

智慧小語:一個人懂得謙虛才有進步的空間,試想如果王羲之沒有碰到那位包餃子的老人,他不會意識到自己的差距,也就沒有後來的努力,而我們現在也就看不到《蘭亭集序》這樣的書法墨寶了。

關於歷史人物故事3:心正則筆正

唐朝有位著名書法家叫柳公權,從小就顯示出在書法方面的過人天賦,他寫的字遠近聞名。有一天,柳公權和幾個小夥伴舉行“書會”。這時,一個賣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寫的幾個字“會寫飛鳳家,敢在人前誇”,覺得這孩子太驕傲了,便皺皺眉頭,說:“這字寫得並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樣,沒筋沒骨,還值得在人前誇嗎?”小公權一聽,很不高興地說:“有本事,你寫幾個字讓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說:“不敢,不敢,我是一個粗人,寫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腳都寫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華京城看看去吧。”

第二天,小公權起了個五更,獨自去了華京城。一進華京城,就看見一棵大槐樹下圍了許多人。他擠進人群,只見一個沒胡雙臂的黑瘦老頭赤著雙腳,坐在地上,左腳壓紙,右腳夾筆,正在揮灑自如地寫對聯,筆下的字跡似群馬奔騰、龍飛鳳舞,博得圍觀的人們陣陣喝彩。

小公權“撲通”一聲跪在老人面前,說:“我願意拜您為師,請您告訴我寫字的祕訣……”老人慌忙用腳拉起小公權說:“我是個孤苦的人,生來沒手,只得靠腳巧混生活,怎麼能為人師表呢?”小公權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鋪了一張紙,用右腳寫了幾個字:“寫盡八缸水,硯染澇池黑;博取百家長,始得龍鳳飛。”

柳公權把老人的話牢記在心,從此發奮練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繭子,衣肘補了一層又一層。經過苦練,柳公權終於成為一代書法大家。

他不僅字寫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一樣,鐵骨錚錚、正直不阿(ē)。據說,有一次柳公權在寫字,穆宗皇帝邊看邊連連讚歎,驚詫地問:“你的字怎麼寫得這麼好?能告訴我書法的祕訣嗎?”柳公權毫不猶豫地回答:“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寫字的竅訣在於心,心不清淨、不端正,字也不可能漂亮。

智慧小語:無論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心一意,勤學苦練,才能成功。《弟子規》中說:“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意思是說:古人寫字使用毛筆,寫字前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會磨偏了,寫出來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下來。一個人的字,能反映出內在的智慧。假如字寫得歪七扭八,看半天也看不清楚,這個人可能心很亂;假如字寫得大方工整,由此也可推知他思路清晰、辨別能力強。

標籤:人物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