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歷史故事

【熱門】水滸傳讀後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水滸傳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水滸傳讀後感

水滸傳讀後感1

水滸傳相信大家都知道,一向不太愛半文言的書,所以我現在才讀了水滸傳,發現遠沒有自己想的那麼枯燥無味。

在水滸傳裡,我最喜歡的人不是宋江,不是吳用,而是浪裡白條張順。有人會為此感到奇怪,可能是因為自身不會游泳,所以我對會游泳的人極為欽佩,但書裡會學水的有其他人,比如張順的哥哥張橫,還有李俊、童威和童猛都會水,但書中是這麼說張順的:“渾身雪練也似一身白肉,浮得四五十里水面,水下伏得七日七夜,水裡形似一根白條,更兼得一身的好武藝……”雖說有誇張成分,但也顯出張順在水中的厲害,尤其是在第三十八回,黑旋風斗浪裡白條中,張順在陸地上雖然吃虧,但在水中李逵卻被張順收拾了一頓。由於被言情小說毒害,我自動把張順的那一身白肉腦補成雪白的肌肉,所以張順在我心中就是一個水性好的美男子!

我也喜歡張清,因為他很強,石子擲無虛發,連打一十五員梁山泊好漢。

李逵是一個讓我又愛又恨的人物,他很孝順,也很講義氣,敢勇當先,說話也像個小孩子,常常引人發笑。但另一方面,他太魯莽,不聽人的勸告,好殺人,李逵殺了小衙內那回就使我很氣憤。

我最喜歡看武松打虎和武松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的那幾回,簡直大快人心,我真佩服武松的機智!

梁山泊陸陸續續聚集多少好漢啊!我真羨慕他們的快活。

看水滸傳的時候,時常在想,我到底什麼時候才能把它看完?因為這一本書“胖若兩人”,好了,就在七夕那天,我讀到了水滸傳的結局,儘管我早就知道水滸傳的結局很悲涼,但自己親自讀到一個個英雄遭到慘死時心情是何其的壓抑!張順死了,張清也死了,武松斷了手臂,一百零八位英雄只剩下三十六位勝利回朝,真是“出師未捷身先死,落日江流不盡悲”

讀到張順死了,我心中全是惋惜悲哀,但下一回接著又說,“張順魂捉方天定”,我真是又想哭又想笑,大哥,不愧是我看上的人,猛啊!連宋江也死了,在死之前,擔心李逵會反朝廷,壞了梁山泊替天行道的忠義之名,也將其毒死。連張順死了我都沒哭,看到這裡我竟淚如雨下。忠義!忠義!忠義是有多麼重要,梁山泊上設的堂也叫忠義堂,忠,忠心,對國家,對自己;義,義氣,對兄弟。宋江一心想要報效朝廷,只是做錯了選擇,奸佞當道,皇帝被矇蔽了雙眼,一顆忠義之心對於那些奸臣來說是多麼可笑,一顆釘子,拔就拔了吧!花開又被風吹落,雲皎哪堪雲霧遮!所以宋江他們走向失敗該是必然的。

也許我的感受不深,也許我還有一些東西沒悟懂,但這確實是我的真實感受。

水滸傳讀後感2

宋江為救柴進,攻打高唐州,遇到會呼風喚雨的高廉,全無取勝的可能,可見這高廉的法術了得,宋江要想勝,只有請來也會法術的公孫勝方有勝算。

此處把高廉說的利害,自然是為了證明公孫勝利害。

先前,戴宗到薊州去找過一次公孫勝,沒有找到。現在,只有找到公孫勝,方可戰勝高廉,才能救得柴進性命。戴宗又一次接受了尋找公孫勝的任務,帶著李逵前往薊州。

戴宗再去尋找公孫勝,幸虧帶著李逵。李逵做了什麼?

他做的第一件。在去薊州的途中,他不聽戴宗招呼,偷吃葷食,犯了禁忌,被戴宗收拾得夠嗆,李逵這才收斂了一些,但在路上吃素食時又同一老者爭執起來,偏偏是這老者指出了能尋找到公孫勝的地方,因這老者是個道教信徒。

他做的第二件。好不容易找到公孫勝的家,沒見著公孫勝,他便劈了人家的一堵牆,還以要殺公孫勝的老孃相威嚇,這才逼著公孫勝露臉。

他做的第三件。公孫勝以師傅為由,不願下山,當拜見到公孫勝的師傅羅真人,羅真人也以出家人不管閒事為由,不放公孫勝下山。這本人他們師徒合謀好了的。李逵見此,想絕公孫勝的後路,便於深夜上山殺了羅真人和一個道童,到第二天,再去見羅真人,羅真人不愧為是真人,竟毫髮無損。李逵見此,大驚失色。羅真人用了法術,他就被拋到了薊州府。

他做的第四件,他人落到了薊州府的大堂,跌得頭破血流,接著被人家當做妖人,受到狗血尿屎伺候,緊接著又是一場嚴刑,被打得死去活來,他招了個“人妖李二,”官府才住手,將他入監了事。入了監,他借羅真人的江湖名氣作起文章來,騙得好吃好活。

正是這四件事,使得李逵的形象更豐滿,正是李逵所為,才有了公孫勝再上梁山。

羅真人讓黃巾力士將李逵從薊州牢中接了回來,也同意了公孫勝下山。

說是戴宗智取公孫勝,如果沒有李逵的努力,公孫勝是不會再上梁山了。

這一段,道家的法術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例羅真人使一白手帕,讓李逵站在上面,那手帕就化做一片白雲飛去,羅真人隻手一招,喝一聲去,李逵便從二仙山跌到薊州府。羅真人要黃巾力士,去薊州牢中去取回李逵,那也是瞬間的事……公孫勝說他師傅僅黃巾力士就有一千多人。

宋徽宗何不借羅真人的黃巾力士一用,北宋何至於亡國呢?

北宋亡國前還真用了這一招。當金兵攻打京城,告急,一個叫郭京的道士,稱會六甲法,能勝金兵,需七千七百七十七人方可,宋徽宗的兒子趙桓真是採用了,結果是可想而,這加速宋的亡國。所以,道教中神神鬼鬼的事是不可信的,但七月十五日的鬼節,成了祭祀之節,那又應當別論,因為這是民俗民風了。

水滸傳讀後感3

亂世出英雄,在水滸傳中提現了這一點,水滸傳中的英雄正體現了這一點。

水滸中有一百零八位好漢,他們沒有和風熙日的拂照,而是飽經風沙雨雪的侵凌!在水滸中他們演繹出驚心動魄的一場場傳說

我佩服《水滸傳》當中的人物,人物雖稱不上個個性格鮮明,但也每人都有自己的拿手絕活,例如浪裡白跳張順水性奇佳,玉臂匠金大堅石刻技術拔群,還有入雲龍公孫勝令人聞風喪膽的魔法,哪一個不是人中奇才。不必說宋江和小旋風柴進的仗義疏財,也不必說武松漂亮的醉拳,吳用的足智多謀,單說天真爛漫的李逵,忠肝義膽,有嘛說嘛,我最佩服這種人了。他雖然頗有些野,一身魯莽莊稼漢和無業遊民的習氣,動不動就發火,遇事不問青紅皁白,總是一說二罵三打。結果不是吃虧就是後悔,但是卻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種英雄氣概,有一種願意為兄弟兩肋插刀的仗義,我想這就是男子漢的氣概吧!

母親曾說過:“氣概包括兩部分就是,忠孝。”。直到我讀了《水滸傳》後才明白所謂的忠為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後,對高俅之子的,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在當今這個社會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個“孝”字。

。孝,分為兩種。一種是小孝,就是指對父母的孝。另一種孝為大孝就是義。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容。《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於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所以我佩服黑旋風李逵。

作為我們新時代的青年,要好好學習,做的忠義,忠孝。作一個有正義感的人。就算不能像董存瑞,黃繼光那樣。滿腔熱血,視死如歸,為祖國作出重大貢獻,但至少也要發憤圖強作一個忠肝義膽的中國人。正如粱啟超所說‘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所以,我們要奮發圖強,精益求精,不怕吃苦,肯下苦功夫,報著“為中華之掘起而讀書”的信念,從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才能擔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才能對的起忠義二字。

水滸傳讀後感4

他們是一群好漢,替天行道,為兄弟兩肋插刀;他們是有勇有謀的戰士,攻城拔寨,所向披靡。他們就是梁山泊好漢。我利用暑假時間,閱讀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感受了水泊英雄的傳奇故事。

書中的好漢,都是被逼上梁山。究其原因,有的是一時的義氣相助而犯法,因為金翠蓮打抱不平,打死了鄭屠從而亡命江湖;有的被小人陷害:為林沖的妻子而設計陷害林沖,讓林沖帶刀進了白虎堂,從此雪夜上梁山……一個個精彩的故事,終湊得梁山泊一百零八將,東征西戰,後被招安,戰遼國,捉王虎,敗王慶,最後在徵方臘時悲情結束,一百零八將只剩三十三人。這樣的故事,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

這本書中,宋江的待人謙和、仗義疏財、大度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仗義疏財,使得他無人不曉,無人不敬,對他人的幫助使得自己在危難時刻一次次被幫助。這告訴我們樂於助人是重要的,對別人伸出熱情的手,別人也會用熱情的心來回報。擒得敵軍將領時,總是親自解開繩索,敵將也總會心懷感激而歸順,使得宋江帳中添得許多虎將。更可貴的是,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儘管朝廷奸臣當道,宋江等人遲遲不能升遷,帳中大將也滋生叛逆朝廷之心,可宋江仍然忠心不改,為自己的國家出心出力。我對宋江充滿了敬意。

另一個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便是李逵。他的路見不平一聲吼,他的武藝高強,他的莽撞急躁,被施耐庵描繪的栩栩如生,也在我的心中如過電影般浮現出一個對宋江忠心耿耿的黑旋風。我喜歡李逵的勇敢、仗義、耿直:他曾為母報仇,怒殺四虎,還為宋江攻城拔寨。可我卻不喜歡他的莽撞。他過於急躁,不問清楚是非就胡亂殺人,有時,只圖一時之快,一人殺入城中,使得弟兄們為他牽腸掛肚。可見,胡亂的莽撞不能成大事,遇事需要三思而後行,否則會引來災禍。

一本《水滸傳》,讓我沉浸在英雄好漢的世界中。他們同生共死,所向披靡。閉上眼睛,仔細回憶水泊好漢的故事,想起連環馬,曾頭市、徵方臘幾場戰,好漢們也曾輸過。可是他們沒有放棄,沒有投降,想盡破敵方法,最終大破連環馬,活捉曾頭市和方臘,取得最終的成功。這也給我們啟示:當遇到挫折時,我們不能輕易放棄,要仔細分析,才能取得最後的成功。

一夥好漢,佔山為寇,不忘忠義,在大聚義時走向巔峰,在招安後逐漸沒落,走向低谷。人生也是這樣,不可能永遠輝煌。我們要學會在苦難中微笑,笑對人生,像水滸梁山英雄們一樣偉岸、堅強

水滸傳讀後感5

今日讀完了水滸傳,掩卷沉思,不禁感慨萬千。為裡面的人物的命運嘆息。

水滸一百零八個好漢,個個都被逼上梁山,深感宋江義重,皆留下來效忠宋江,之後受招安後,破大遼,收田虎、王慶、方臘等賊人。從破大遼一百零八個人個個生還到最終收方臘只剩三十六個,最終面見皇上的也僅有二十七個。可是他們為國家換來太平後,朝廷卻奸臣當道,最終個個都死了,神聚蓼兒窪。

宋江等人的命運是悲慘的,可這一百零八人中也有不少到最終得以安享天年的。比如公孫勝、李俊、武松、柴進等。他們大都是在完成大業後,急流勇退,沒有做官,不受奸臣迫害,以致他們都歡樂的、舒心地生活著。相比起宋江、盧俊義他們都被藥酒害死,他們的命運不就好很多了。其實人生需要的也是這種能夠急流勇退的精神。

水滸傳讀後感:急流勇退,需要的是對功名利祿的捨棄,對平靜生活的嚮往,還要有自知之明,明白當前局勢,明白該退時就退,明白退一步海闊天空。而有的人在最高點卻不退下來以致於喪失生命。韓信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劉邦的天下大部分都是韓信打下的,可是韓信的功勞實在是太大了,功高震主,最終被呂后殺害,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這邊就不一一指出了。

而適時的退卻卻能讓自我獲得更多。張良大力輔佐劉邦,為劉邦完成統一大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劉邦稱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當天下已定,四海歸心時,也正是他該享受容華富貴的時候了,可是,在劉邦預備賜予他五千戶時,張良卻斷然拒絕,放棄功名利祿,請求作一個小小的留侯。他曾說道:“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於良足矣。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傳說中的仙人)遊。”他看到帝業建成後君臣之間的“難處”,欲從“虛詭”逃脫殘酷的社會現實,欲以退讓來避免重複歷史的杯具。事實的確如此,隨著劉邦皇位的漸次穩固,張良逐步從“帝者師”退居“帝者賓”的地位,遵循著可有可無、時進時止的處事準則。在漢初消滅異姓王侯的殘酷鬥爭中,張良極少參與謀劃。在西漢皇室的明爭暗鬥中,張良也恪守“疏不間親”的遺訓。功成身退,是張良的選擇,儘管身後投來的是驚異的目光,但事實證實,他的選擇是對的,“狡兔死,獵狗烹”,不久,韓信被斬,彭越被殺,而張良得以保全。他放棄了暫時的功名,安享晚年,張良的機智謀劃、文韜武略流傳百世,千古流芳。

讀後感:可見急流勇退是多麼有聰明的一個選擇啊,物極必反,當人們在最高處的時候適時地退下來,不僅僅不會對個人的利益有影響還會讓自我的生活更完美。

水滸傳讀後感6

《水滸傳》是我最喜歡的書籍。在我心中,沒有任何書可以代替的了它,它不僅告訴了我做人的道理,更重要的是,他讓我知道了“忠義”二字的分量。

水滸傳整篇都在突出“忠義”二字。起初,教頭王進被高俅陷害,逃到史進莊上;後來史進到渭州找師父,遇到了提轄魯達,魯智深因為三拳打死鄭屠,出家當了和尚,來到大相國寺看菜園,結識了林沖,林沖最後被逼上梁山。怎奈王倫要一個投名狀,林沖下山等了幾日,只等到楊志。楊志後來奉樑中書之命押送生辰綱,晁蓋等人在黃泥崗把生辰綱給劫走了,朝廷派鄆城縣衙竭力捉拿晁蓋等人,而鄆城縣押司正好是宋江——便開始了波瀾壯闊的梁山起義。後來梁山軍馬被朝廷招安,奉命去徵繳方臘,梁山軍馬損傷大半,最後宋江喝下御賜毒酒,梁山起義徹底完結,都是為了忠義二字。

宋江上梁山後,對晁蓋多次提起要招安,當上了山寨之主,宋江也時時不忘讓梁山眾弟兄為朝廷效力。徵方臘之後,宋江對朝廷一片熱忱,明知是毒酒,也喝下了。此乃“忠”。為了救時遷,三打祝家莊;為了救柴進,二奪高唐州;為了報晁蓋之仇,擒索超關勝,兵打大名府,火燒翠雲樓,活捉史文恭,此乃“義”。宋江本是忠義兩全之人,卻被朝廷奸臣所害。

朝廷想讓梁山軍覆滅,便想出了讓他們去徵方臘這條計策。江南方臘也是四大叛軍之一,手下兵力雄厚,有猛將數百員。梁山兄弟浴血奮戰,收復失地,同時也一個個慘烈的死去。梁山十六小彪將折的只剩三人,步軍將校十七員也只剩三人,天罡星上將秦明,董平,張清,徐寧,索超,劉唐,史進等也都戰死沙場,武松被方臘割下一條胳膊。林沖,楊志,穆弘被瘟疫病死。最後只剩二十七人回京。儘管如此,朝廷眾奸臣還是不放過他們,最後宋江,盧俊義,李逵被毒酒毒死,花榮,吳用在宋江墳前雙雙上吊。

我最喜歡的章節是“梁山泊十面埋伏,宋公明二贏童貫”。奸臣童貫統大軍徵繳梁山泊,宋江排下九宮八卦陣,殺的童貫大軍丟盔棄甲,在逃跑的路上,吳用又佈下十路精兵,張順,花榮徐寧,秦明林沖,關勝呼延灼,索超董平,史進楊志,魯智深武松,解珍解寶,李逵鮑旭李袞項充,張清龔旺丁得孫,童貫所帶八員大將俱被殺死,朝廷從此再不敢正眼瞧梁山軍了。

梁山好漢替天行道,講得就是忠義二字,那種披荊斬棘,四海盟約的義氣,浴血奮戰,不懼生死的勇氣,都令我折服。

水滸傳讀後感7

讀過《水滸傳》,不禁感慨萬千……

看梁山第一頭領宋公明,開始覺得忠義兩全,然後又覺得他真能忍,其他官員欺負宋江,宋江也不說一句話,不反抗一次。但是事情出現了轉機,晁天王為報答救命之恩,好心好意讓宋江坐第二把交椅。從此,吳不離宋,宋不離吳的局面開始了。

宋江是個有義的人,但是又為何又做出架空晁蓋,毒死黑旋風等不義之舉呢?很簡單,宋江是個小小芝麻官,沒什麼理想,能在江湖上混個“及時雨”“山東呼保義”等稱號就已知足。但後來上梁山,做了副寨主。權力大了,想法也就膨脹起來。還想弄一個忠義兩全的高境界,所以總想著招安。

宋江也是好漢中最不灑脫、最不自由的、每每捉來的有名望之士,宋大哥總是有著三部曲,一是喝退綁繩的小卒;二是親自解繩;三是鞠躬倒茶。真能網路人心,也不嫌麻煩。可見,在創業之期,宋江還是“他時若隧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的。

說道灑脫還數二龍山老大魯智深。打鎮關西犯官司,是為了救一對並未有交情的父女。後來當了二龍山一把手,相鄰的還有桃花山和白虎山。這兩個山頭與二龍山絕對不在一個層次,但魯達並沒有兼併山頭的.意思,何等灑脫!再後來,武松要跳槽,不跟二龍山幹了,魯提轄順水推舟,接受了宋江的“招降”。

晁天王一看不高興了,這不是明擺著搶老大的風頭嘛!負氣要帶兵打仗,又中毒箭身亡。臨死之前,說誰抓住史文恭誰就坐山寨之主,但晁蓋也不想想,那麼多頭領都是宋江招來的,叫別人當眾頭領能樂意嗎?可憐晁天王,白手打拼的梁山泊,都拱手給了宋公明,可悲!可嘆!

宋大哥一門心思想招安,可以說吳學究起了極大地作用。吳用真陰,乃真小人也!晁天王在世之時,他遠晁親宋,二把手和三把手聯合對敵晁蓋。還有朱武,朱武的本事和吳用差不了多少,可人家智多星排天罡第三,朱武呢?別說第三,連天罡星也沒混進去。神機軍師當初可是少華山坐第一把交椅,為什麼不能得到重用呢?很簡單,嫉妒之心人皆有之,吳用唯一可抗爭的只有朱武,於是,把朱武調到盧俊義的手下,盧俊義是副手,不敢,也不能與宋江抗爭,朱武知道有聰明也沒地方使。梁山招安,朱武找公孫勝求仙去了。

而吳用、花容吊死在宋江墓前,林沖鬱郁不得而終,真可謂聰明反被聰明誤。而魯達、武松這等莽漢,反而明哲保身,善始善終。

當然,最聰明的還屬燕青,沒有受到迫害,挑著一擔金銀財寶走了。

宋江的確是忠,只可惜愚忠,還害著一幫弟兄上刀山、下火海。只活得二十三人。

是非功過,難以評說。

水滸傳讀後感8

《水滸傳》由施耐庵作於元末明初,屬於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講述的是大宋仁宗嘉祐年間,洪太尉闖禍龍虎山,放出三十六員天罡星和七十二位地煞星,繼而展開引出一百單八將的故事。《水滸傳》故事情節的確是情節跌宕起伏,緊密相連,最終結局卻是一百單八將英雄好漢的離去,非常淒涼悲慘。

朝廷招安,雖然有了各種封號,卻並未重用他們,但最終他們還是隻熟悉戰場不熟悉官場,鬥不過蔡京、高俅等賊臣。而宋江明知賊臣陰謀,卻為了忠義,擔心李逵再上梁山而說服其亦飲下藥酒。不得不說,他如此瞭解李逵性格,是一個好的領袖,但是他也替李逵做出了選擇。所以宋江是強龍之首雖不及,賊臣之術卻也略通一二。

皇上雖然決定處置賊臣,但被賊臣婉言掩飾,故不加罪。由此可見,宋朝皇帝大多耳根子軟,雖然明白事理,卻太容易改變。宋朝本身就是一個軟弱的朝代,英雄造就時勢,時勢造就英雄,同樣的,時代會影響君主,而君主也將帶領朝代,所以宋朝會產生靖康的奇恥大辱,終被元朝所滅亡取代。

梁山好漢們雖然轟轟烈烈地過了一輩子,卻也可謂“生不逢時,逢時不生”。反觀高俅等賊臣,雖為小人卻生得很逢時。人的一生要如何選擇,還是要看自己。《水滸傳》講的是英雄好漢,自然連線到小人,亂世之中,每個人都要找到一種方法生存,梁山或者朝堂,這是兩個對立面。然而,懷著一腔熱血想報效國家,卻忽略了政壇水深的梁山好漢,可謂是合格的軍事家,而不是合格的政治家。一些人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利,一些人為了公平道義。可是沒有權利,又如何創造自己的公平與道義呢?

我心中的《水滸傳》不是封建王朝的衰敗,不是政壇的水深,不是忠義為何,不是天地溯源,而是一百單八將的梁山好漢。他們或許沒有衣錦還鄉,又遭到奸人的迫害,但是他們傳奇的一生抒寫著什麼叫做俠肝義膽,什麼叫做義薄雲天,什麼叫做英雄豪傑。在這個世界上,無論你處於什麼地位,有些成功就得用棋子的命來換。當然有時候,一顆棋子,也要自己來扭轉乾坤,別人把你當棋,只要你能布超越他的局,那他就不會再把你當局。

水泊梁山是一個地理位置極佳的地方,天時地利人和,可梁山好漢們為何還要歸順朝廷?大概是因為他們沒有從根本上意識到是宋王朝的問題,卻單純的認為只是奸臣的問題。以為只要皇上明白這個道理,他們就會有用武之地一展拳腳,就會替天行道報效國家。最終卻事與願違,他們怎麼也不會想到,皇上會聽信賊臣謠言殺害他們,死的死傷的傷。

一本書裡往往都是作者的構思和佈局,可是,當你抱著不同的心情來閱讀他們時,就會有不同的感觸。期待有一天,我翻開《水滸傳》,又有一個新的境界緩緩浮現。

水滸傳讀後感9

文化的傳承都是通過書籍來延續的,中華文明屹立世界五千年,也正是那一部部經典的著作支撐著精神文明的不倒。所以名著應該多讀,越深入越能有自己的想法。以下內容由讀後感欄目為您精心提供。

我看《水滸傳》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劇中人物早已忘了一大半;而且我最喜歡的是《三國演義》,《水滸傳》本來就沒認真看.迫不得已,只得從網上下了一套好好研讀,竟發現:其實水滸傳真的是不錯.

第一點,也是最引人入勝的一點,就是書中那一百單八將.人物雖稱不上個個性格鮮明,但也每人都有自己的拿手絕活,例如浪裡白條張順水性奇佳,玉臂匠金大堅石刻技術拔群,還有入雲龍公孫勝令人聞風喪膽的魔法,哪一個不是人中奇才 有人說《水滸傳》裡108將是勉強湊齊的,就是為了湊傳說中的108星.我也不否認這點,可如果要是真的有多少些寫多少,那麼不僅少了一份奇幻色彩,也丟失了一百單八將從天而降的意義,水滸傳在人物塑造方面可謂是極品.

第二點就是《水滸傳》中對劇情的刻畫描述.《水滸傳》從九紋龍大鬧史家村到一百單八將聚一堂,從宋江大破連環馬到宋公明全夥受招安,中間事情的繁瑣,人物的眾多,令人望而生畏.可施耐庵卻用自己優秀的文筆將如此長的故事娓娓道來卻絲毫沒有拖沓之感,而且一環套一環,使讀者不由得繼續往下看,彷彿自己到了真實的故事中去了一般,真是讓人歎服.

第三點我要說的是《水滸傳》對於歷史的記述.大家可能都要笑我吧,這樣一個類似於"科幻神話"的故事,根本就是瞎編,哪有什麼真的歷史.的確《水滸傳》是神話故事,可他對當時民不聊生,奸臣當道,外敵入侵,軍隊戰鬥力下降的社會從一個特殊的角度進行了剖析.你們想,如果人民生活舒適,那麼怎麼會有100多好漢奮勇起義 如果忠臣當道,那麼為什麼高逑會當宰相,如果國家太平,那麼金朝來幹嗎 如果軍隊豐足,那麼何必招安呢。

在我看來,水滸傳不止是一本有意思的小說,更是一本反映當時社會的歷史書. 我說了這麼多,其實沒什麼用,只不過把《水滸傳》好的地方舉了出來而已,我還依舊喜歡《三國演義》.所以,每個人心目中的好書是不一樣的,我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有意義的好書. 還不錯!

水滸傳讀後感10

憶往昔,讀過的書不少,唯有那豪情萬丈的《水滸傳》,令我久久難忘,又是一個愜意的下午,輕撫有層薄塵的書面,手邊的香茗冒著熱氣,令我不禁想起往昔讀《水滸傳》的點滴,輕品一口淡茶,輕啟書頁,好書需久讀。

書中人物情節是那樣的熟悉與陌生,少了一分表面的浮華,多了一分內心的思考。在我眼中,他們不僅僅武藝高強的英雄,更多了一分深沉與內心的表現,我亦非昨日,只見事之表象,未明事中真意,豪邁之情油然而生,正義在心中湧動。

初見林沖,總覺其過於怕事,雖有一身好武藝卻未有男子氣概,現在覺得並非其無男子之氣,實其有觀大局之心,有容人之度,大丈夫能屈能伸,豈料他人無容他之意,最終恍然大悟,奮起反抗,我覺得這才是真男人。

再說魯智深,先覺他力大無窮三拳,便打死了鄭關西,倒拔垂楊柳更是厲害無比。可現在看來他更有十分細膩的內心,不似一般莽漢,只有力,未見智。

最後說宋江,開始覺得他著實仗義疏財,求賢若渴,寬容大度,更有統領才能,可現在覺得他有些忠君思想過了頭,最終斷送了梁山好漢的大好前途,甚是可惜。

再讀好書心中湧起千思萬緒,匯聚成兩個字“忠”、“義”。

忠,即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後,對高俅之子的欺負,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在當今這個社會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個“義”字。

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容。《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於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義,可以解釋為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捨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正義,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麼是不該做的,什麼是值得用生命去奮鬥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為他的正義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奮鬥的激情已經被凍結,只是他的靈魂被社會中一些醜惡的東西同化了。

人,可以不相信神,卻不可以不相信“神聖”。當前,我們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而我們的目標就是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因此,這也是我們民族大義的根本所在。讓我們相信這一份“神聖”,用自己的雙手去神聖維護這一份“神聖”。

水滸傳讀後感11

《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它是施耐庵和羅貫中合作而寫成的,讀後感隨寫:《水滸傳》讀後感。原型是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36人為抵抗朝廷的苛捐雜稅而起義,最後歸順朝廷平定方臘一事改編而成的。書中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後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書中人物眾多,但人物刻畫鮮明,每個人的性格描寫截然不同。

讀完全書,我覺得高潮部分並不是一百單八將梁山排座次,而是吳用、公孫勝設計在石碣村挖出一塊石碑,上面既然刻著36天罡星,72地煞星的名字,從而以上天的名義將眾好漢梁山相聚,替天行道乃上天所安排,以陳勝、吳廣起義,黃巾起義如出一轍,都是為自己找藉口,讀後感《讀後感隨寫:《水滸傳》讀後感》。同時也以小說一開始公孫勝到石碣村(不是同一個)向晁蓋等人講解36天罡,72地煞,從而石碣村七星聚義,智取生辰綱,上梁山為故事開始相呼應。

其實,吳用、公孫勝在皇甫端入夥後才設計在石碣村挖出一塊石碑,也是有原因的。這是的水泊梁山名聲已經很大了,想入夥的大有人在,這就保不準入夥的人是否有問題,是否都講忠義,弄不好就會砸自己的招牌。這一點吳用、公孫勝十分清楚,所以在皇甫端入夥後,剛好108人,於是就假上天之名行自己之事。

假上天之名其實還有一個目的,就是108人來路不同,派系眾多,功勞大小不同,稍有不慎就會使得集團內部發生內亂,自己瓦解。所以假天之名,你就是不舒服,也得任命了,實在是高。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108將的排名,其實是很有講究的。梁山108將主要來自6個方面:降將(以呼延灼、關勝為代表)、心腹(以戴宗、李逵、花榮為代表)、恩人(以柴進、李應、李應、朱仝、徐寧、雷橫為代表)、元老(林沖、劉唐、三阮、宋萬、杜遷、朱貴、白勝)、結盟(以二龍山的為代表)、散客(楊林、侯健、薛永、湯隆、時遷為代表)。在排名我們發現,獲得利益的多寡,也完全同上述的六分法一樣,降將系列是最大的贏家,其下分別是心腹系列、恩人系列、元老系列、結盟系列和特技系列,而沒有社會背景的散客系列成為最可憐的政治犧牲品。這與現實是多麼相,其下分別是心腹系列、恩人系列、元老系列、結盟系列和特技系列,而沒有社會背景的散客系列成為最可憐的政治犧牲品。這與似。

不管怎樣,《水滸傳》的價值是不可否定的,他為後世的寫作奠定了極其重要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