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歷史故事

戰國的歷史故事

每一個歷史事件、歷史人物都是一個動人的小故事,都能給人以啟迪。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整理的戰國的歷史故事,希望能夠幫到你!

戰國的歷史故事

戰國的歷史故事篇一:淳于髡口才出眾

淳于髡,戰國時期齊國(今山東省龍口市)人。齊國贅婿,齊威王用為客卿。他身材矮小,其貌不揚,但他學無所主,博聞強記,能言善辯。他多次用隱言微語的方式諷諫威王居安思危,革新朝政。

齊康公十九年(前386年),齊國曆史上著名的齊威王繼位。當時,田齊正式取代姜齊已經近三十年,但這三十年間,齊國尚未從姜齊末年的內亂中恢復過來,封建改革的阻力很大,條件也不成熟,各路諸侯趁機攻伐田齊新興政權。因此,齊國的國力一直比較弱。其時,齊國內政紛亂,軍旅不振,政局岌岌可危,剛繼位的齊威王卻不理國政,沉湎女樂,國內形勢日漸嚴峻。然而,群臣卻不瞭解這位新君的秉性,不敢進言勸諫。在國家內憂外患之際,淳于髡不顧個人的安危,挺身而出,用自己擅長的“隱語”諷諫齊王。

淳于髡見了威王,絕口不提國家大事,卻出個謎語讓威王猜。他道:“大王的宮廷裡有隻大鳥,好幾年了,既不飛,也不叫,大王,您知道這是為什麼嗎?”齊威王一聽,便知道淳于髡在以猜謎語為名,勸諫自己,他豪情萬丈地道:“這隻鳥,要麼不飛,一飛就直衝雲霄;要麼不叫,一叫就震驚世人!”

從此,齊威王勵精圖治,國勢日盛。他一改常態,將官員都召集起來,該賞的賞,該罰的罰。他又激勵前線的士兵們,讓他們奮勇出擊。諸國見齊國日益強大,連忙把侵佔的齊國國土都交還了回來。就這樣,齊威王稱雄了三十多年。後來“一鳴驚人”成為一個成語,比喻有才能的人從前默默無聞,後來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有一年,楚國大規模出兵侵略齊國。威王派淳于髡到趙國去請救兵。可是讓他隨身帶去送給趙國的禮品卻很微薄,淳于髡見狀,仰天大笑,竟把帽子上的帶子都笑斷了。威王疑惑不解地問道:“你笑什麼?”淳于髡道:“剛才我來的時候,看到路邊有個老農,他拿著一個豬肘子和一杯酒,祭奉田神,並說:‘求田神保佑我五穀豐登,糧食滿倉!’我看他想得到的那麼多,可拿出來的又那麼少,所以大聲笑了起來。”

威王聽畢,明白淳于髡是說自己拿出來的禮物太輕,趙國肯定會不滿意,這樣搬救兵就很難了,便把禮品的數量增加了十幾倍,豐厚無比,淳于髡這才動身前往趙國。趙國國君對禮物非常滿意,便借給了齊國大批兵馬。楚國知道這個訊息後,自知敵不過,忙連夜撤退了。齊國又一次轉危為安。

又一次,齊威王欲獻一隻天鵝給楚王,派淳于髡送去,可天鵝在半道上飛跑了。淳于髡並不驚慌,他想好了一套說辭,提著空籠子來到楚國。

淳于髡見了楚王,道:“齊王派我來給您獻一隻天鵝,可路上經過水塘,我見天鵝渴了,就放它去喝水,誰知道它卻飛了。我準備以自殺來謝罪吧,可擔心讓別人說您因為一隻鳥逼得人自殺,太不講仁義了。這天鵝是長毛的東西,和它相像的有的是,我原打算買一隻別的鳥代替它,可那又是不講信用欺騙您了。我也想過逃亡到別國去,可又怕耽誤了我們兩國交好的大事,因此我最後還是請罪來了,甘願領受您的懲罰!”

楚王聽了淳于髡這一套辯辭,十分賞識,道:“好啊,齊國竟有這樣的誠實之士!”重賞了淳于髡,賜物的價值比那飛走的天鵝還要貴重一倍。就這樣,淳于髡憑著三寸不爛之舌,竟把一件壞事變成了好事!

淳于髡在歷史上最為人熟知的,就是他的“滑稽多辯”。淳于髡學識淵博,能言善辯,尤其喜歡在與人辯論時運用“隱語”。淳于髡的所謂“隱語”,就是富於哲理的諷喻。他在與人辯論和向國君進諫時,經常用諷喻表明自己立場,言辭詼諧、含義深刻,往往令人心悅誠服、點頭稱是。

戰國的歷史故事篇二:聶政行刺俠累

聶政是戰國時代一位著名的勇士,因為殺了人,他帶著母親和姐姐從故鄉逃到齊國,以屠宰為生。

俠累是戰國時期韓國的大臣,也是韓烈侯的叔父,曾經擔任過韓國的相國。韓國有個叫嚴仲子的,是個高官,因為和韓國宰相俠累有怨恨,害怕報復被殺,於是就逃離韓國。他懷恨在心,就到處找能夠殺死俠累的人。

後來他到了齊國,聽說聶政是個勇士,就去找他。聶政一開始避而不見,後來看到嚴仲子誠心誠意,就見了他。

嚴仲子準備豐盛的酒席,宴請聶政和他的老母。席間,嚴仲子抬上百鎰黃金(鎰為古代計量單位,一鎰約為二十兩),作為壽儀贈與聶政之母,聶政大驚,推辭不接受。嚴仲子屏退眾人,然後對聶政說明來意。聶政說:“現在我還不能答應你,因為我還有老母要侍奉,不能將我的性命交付給你。”

後來,聶政的母親去世了,嚴仲子得知訊息後,馬上派人去請聶政。聶政將母親安葬妥當,便脫下喪服,自言自語道:“唉!我只不過是個賣肉的草民,嚴仲子這樣的大人物,不遠千里來和我結交,又拿出重金來給我母親做壽。他如此待我,真是對我莫大的信任。先前我沒有答應他的請求,是因為母親還在世,現在母親已去世,該是我為他效命的時候了。”

聶政到了嚴仲子府上,說:“我母親已經去世,姐姐也已出嫁,可以為您效力了,誰是您的仇人?”嚴仲子見聶政願意為自己賣命,精神為之一振,便告訴了聶政自己與俠累的恩怨,並道:“俠累是韓國的相國,又是韓王的叔父,所以他的府上戒備森嚴,我派人和您一起去!”聶政不同意,說道:“現在咱們要刺殺的是韓國的宰相,多一個人知道就多一份洩密的危險,那樣你在韓國就很難立足了,我一個人去就可以了!”

聶政辭別了嚴仲子,一個人揹著寶劍來到了韓國,他打聽到相府的所在地,徑直來到相府的大門口。當時,俠累就坐在堂上,府邸周圍有重兵把守。聶政並無懼色,拔出寶劍,衝入相府!

俠累的侍衛們大驚失色,慌忙上前攔截,聶政大聲咆哮,左殺右砍,連殺幾十人,殺到俠累面前,一劍將俠累刺死!

聶政殺了俠累便欲逃脫,然而,侍衛越擁越多,難以脫身,他把心一橫,用劍劃破了自己的臉,毀掉了自己的容貌,並將雙眼割掉,再剖腹而亡!

韓國人對聶政恨之入骨,韓國國君把聶政的屍體曝露在大街上示眾,發下榜文,重金懸賞知情的人,

很久都沒有人來認屍。聶政的姐姐聶榮聽說了這件事,懷疑是她弟弟,便急忙趕到韓國,到大街上示眾的地方一看,果然是自己的弟弟!聶榮悲痛萬分,無法自抑,撲到聶政的屍體上大哭,說道:“他就是我的弟弟聶政啊!”

有的人便問她:“你弟弟殺死了當朝宰相,這是天大的罪過,韓王重金懸賞知情的人,夫人您不知道嗎?”

聶榮悲泣道:“我知道。可他是因為我還在世,怕連累我,才把自己身體毀成這個樣子,讓人家認不出他來。以前我們的母親在世,聶政為了不讓母親擔憂而放棄爭取名爵的機會。如今我又怎麼能因為怕死,而讓我的好弟弟的英名泯滅了呢?”圍觀的人聽了,都感到驚詫不已。聶榮又哭喊道:“老天爺呀!”便倒在了聶政的屍身旁自盡了。

聶政身懷武藝卻甘願為母及姐混跡於市販中,對於嚴仲子國士之禮捨命相報,為免親人受連累不惜毀容一死,他所求者,不過是那種知己相報的信念。而聶榮雖無驚人的武藝,卻具有無畏的精神,為了信仰、親人,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敢於挺身而出,其性格剛烈堅強,行事果決,重義輕生,也可稱其為烈女呀!

戰國的歷史故事篇三: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興國力

戰國時期,諸侯各國紛紛通過變革實現國家的強盛,其中以秦國的商鞅變法最為顯著,而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對後世軍事上的影響也是相當顯著的。

公元前320xx年,趙武靈王繼位時年僅十二歲,而此時的趙國可謂是四面環敵,中間還有一箇中山國橫插在趙國領土中央,使得趙國不得不分裂為以邯鄲為中心和以代郡為中心的兩大塊。中山國算得上是趙國的眼中釘,肉中刺了。趙國想要在諸侯各國中有所作為,滅掉中山國是必要之舉。

經過多年的準備,趙國終於爭得了一個比較安定的外部環境。公元前320xx年,趙武靈王親率大軍進攻中山,燕國也趁機攻打中山國,可是就在兩個大國同時進攻的情況下,中山國竟然取得了勝利,這次戰爭引發了趙武靈王的改革。

經過反覆的思考,趙武靈王發現趙國士兵身上的一些缺點。原來將士們都穿著長袍大袖,外面又裹著厚厚的鎧甲,行動很不方便,而且這種裝束穿戴起來十分麻煩,一旦此時受到敵人襲擊,趙軍就只能棄甲而逃了。

趙武靈王發現居住在趙國北面的胡人裝束卻十分簡單輕便。他們大多穿著緊身短衣,長褲,行動起來十分方便。趙武靈王由此想到,如果讓中原的將士也穿上這樣的服裝,再加上中原嚴格的軍事組織,豈不是大大提高本國軍隊的作戰能力嗎?

於是趙武靈王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大臣樓緩,樓緩十分贊成。可是這些想法傳到別的大臣耳朵裡,很多人都表示不能接受。之後趙武靈王又向相國肥義請教,詢問這件事是否可行。肥義對此也十分贊同,並鼓勵趙武靈王不要受到那些反對意見的影響。只要自己覺得正確,對國家有利,就要大膽地去施行。肥義的一番話,堅定了趙武靈王的決心,他隨即找來一套胡服穿上,併發誓要滅掉中山國。

可是趙武靈王的這個想法卻遭到了朝中重臣公子成的反對,公子成認為如果趙國穿上胡服,不僅有失臉面,而且會被諸侯各國恥笑。公子成此時裝病不上朝,於是趙武靈王親自去他家裡勸說。他向其介紹了其中的利害關係,到最後終於說服了公子成。第二天,公子成穿著胡服來上朝,別的大臣見狀也紛紛效仿。於是趙武靈王向全國頒發“胡服令”,號召民眾改穿胡服,學習騎射技術。

“胡服令”在推廣的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和阻礙,一些名門貴族堅決抵制,他們攻擊趙武靈王學習蠻夷,根本不像個君王。趙武靈王就一邊安撫,一邊用刑罰威嚇,這樣才使得胡服在全國得到了推廣。緊接著,趙武靈王開始廣泛地招募能騎善射之士,很多少數民族的騎士也來投靠趙國,趙軍上下開始學習起了騎射技術。不到一年的時間,趙武靈王就訓練出了一隊訓練有素的騎兵,從而取代了趙國的兵車。

公元前320xx年,趙武靈王親率新組建的騎兵隊伍,再一次攻打中山國。這一次趙軍的戰況非常樂觀,他們很快襲取了中山國的寧蔑,然後移兵北上,大破林胡和樓煩諸部落,使得他們被迫北遷,成為趙國的屬國。趙武靈王的胡服改革取得了初步的勝利,下一步他的目標就是中山國了。

在攻打中山國之前,趙武靈王派人出使諸侯各國,而且調集兵力嚴守邊境,以防敵人偷襲。等到一切準備就緒之後,他開始向中山國進攻。上次的失敗讓趙武靈王增長了不少經驗,這一次趙軍來勢洶洶,很快便佔領了中山國的大片領土。最後中山國被迫言和,答應割讓南部四邑,至此三分之一的領土劃到了趙國的版圖上。之後趙國分為五次攻打中山國,每次都以割地告終,最後整個中山國領土都劃到了趙國境內,趙武靈王終於實現自己的誓言,將中山國消滅了。從此趙國南北合為一個整體,可以專心對外了。

俗話說,變則通,通則久,不懂得變通便永遠沒有進步。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不僅增強了趙國的國力,而且對後世軍事也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他改變了中原各國的軍事作戰方式,從此戰車退出了歷史舞臺,這種作戰方式被騎兵取代。此後趙國名將輩出,成為唯一可以和秦國抗衡的大國。

標籤:戰國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