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歷史故事

歷史故事書籍裡的故事

在歷史故事中,主人公或許真實存在過,但是故事發生的情節並不完全按照歷史事實,它是基於原始資料的二手資料,存在部分虛構情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歷史故事書籍裡的故事。

歷史故事書籍裡的故事

歷史故事書籍裡的故事1:顏真卿勤學苦練書法的故事

有一年,酷愛練字的顏真卿棄官投到張旭門下學習書法。他原以為在名師的門下學習,很快就能夠掌握寫字的竅門,從而一舉成名。但拜師以後,張旭卻沒有告訴他練字的祕訣。他只是給顏真卿簡單地指點一下字帖的特點,介紹了一些名家字帖,讓顏真卿臨摹。有時候,張旭喝上點酒後,就帶著顏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趕集、去看戲,回到家後又讓顏真卿練字,或讓顏真卿看他揮毫疾書。

轉眼間,過了幾個月。顏真卿得不到老師的書法祕訣,心裡十分著急。他決定親自向老師討教。

有一次,張旭又興沖沖地拿起了筆,顏真卿趁機走上前去,深施一禮,恭恭敬敬地叫了一聲:“老師!”

張旭抬起頭看著顏真卿,關切地問道:“有事嗎?”

顏真卿壯著膽子,紅著臉說:“我想讓老師傳授給我書法祕訣。”

聽了他的話,張旭又好氣又好笑,但念顏真卿為人忠厚耿直,便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學習書法,要勤學苦練,同時還要從自然永珍中接受啟發。這些為師不是多次給你講過了嗎?”

顏真卿聽了,以為老師還有所保留,又向前一步,施禮懇求:“老師所說的這些道理我都已經知道了,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能夠將字寫好的祕方。學生棄官從師,就是為了這個,還望老師多多賜教。”

張旭聽了,眉頭緊皺,但還是耐著性子開導顏真卿:“只有通過苦練,才能夠寫一手好字,再也沒有其他的辦法。”

對於老師的開導,顏真卿仍認為是推托之詞,於是雙膝跪地,繼續苦苦哀求。

張旭見這個學生根本聽不進自己的話,一心只想要祕訣,心中十分不快。為了能讓他醒悟,他終於沉下臉來,厲聲喝道:“你想要祕訣是吧?好的,我現在就告訴你:凡是一心尋求什麼訣竅,不肯下苦功夫的人,是不會取得任何成就的。”

張旭說完,便揮毫寫自己的字,不再理他了。

顏真卿終於醒悟了,他明白了學習之道。之後他勤學苦練,潛心揣摩前輩筆法,從社會生活與自然景象中領悟運筆的神韻,進步很快。後來他寫的字端莊雄偉。

經過不斷努力,他終於成為了一名著名的書法家。

歷史故事書籍裡的故事2:朱熹教子的故事

南宋著名的學者朱熹,有一天把兒子朱在叫到面前,嚴肅而又不失親切地說:“你現在已經長大了,老待在家中是不行的,你應該離開我到外地訪求名師,以便使自己的學問更有長進。”

朱在聽後,大惑不解,就說:“我經常看到許多人不遠千里前來向您求教,我也曾多次聽人說您是當今最有學問的人,為什麼我還需要離開家另求老師呢?”

朱熹說:“你還年輕,不懂得這其中的道理,讓我先從自己的經歷說起吧……”

原來,朱熹的父親朱鬆很重視子女的教育,在朱熹剛會說話時,他就教兒子認識自然景物,並學習儒家經典。後來朱鬆因反對秦檜的投降賣國政策被逐出朝廷,不久含恨病逝。臨終前朱鬆把兒子叫到面前說:“你一定要努力上進啊,胡原仲,劉致中,劉彥衝三人學識淵博,根基深厚,才學遠在爹之上,我死之後,你一定要前去拜他們為師。”朱熹遵從父親的教誨,後來徒步數百里求訪名師,從而使學問大有長進,終於成為一個學識淵博的人。

在生活方面,由於父親朱鬆早逝,全靠母親一人勞作維持生計,所以生活非常清苦,常常沒有飯吃。後來朱熹做了官,併成了有名的學者,仍一直保持著勤儉節約的作風。他為官清廉,兩袖清風,有時要向人家借貸才能維持生活。許多年輕人慕名遠來求教,朱熹也只能拿豆麥乾飯和青菜湯來招待他們……朱熹的回憶使朱在受到很大啟迪,朱熹又說:“一個人老待在家中,很容易被生活瑣事纏住,並被親人的溫情所牽絆,這樣就很難在學問上有長足的進步。自古以來,都是名師出高徒,光靠父母教誨是不夠的。即使父親的學問再大,只憑父教子學,也難以育出英才。

因為父母很難做到對子女嚴格要求。因此,你還是應離我膝下,千里求師才對啊!一個年輕人,不到外面吃點苦,是不容易長進的。”

朱在聽完父親的解釋,漸漸地明白了父親的用意,過了幾天,他就離開父母,到外地求學去了。兒子臨行之前,朱熹又想到:孩子獨自在外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而結交什麼樣的朋友,對孩子的成長影響甚大,他連夜提筆書寫了一段話,專門告誡兒子要慎重交友,大意說:與他人交往,特別應當慎重選擇朋友,雖然都是同學,但也不能沒有親近疏遠之分。誰親誰遠應當先向先生請教,聽從先生的指導。大體說來,為人敦厚、忠誠、講信用,又能勇於改正自己錯誤的人,就是有益於自己的好朋友。那些諂媚奉承、輕薄放蕩、粗野傲慢,教唆他人做壞事的人,就是對自己有害的壞朋友。這些你必須牢記於心,萬不可隨著時光的流逝而逐漸放鬆警惕,墮落進“小人”的行列,到那時候,即使有再賢良的師長,也沒有辦法救你了。

朱在謹記父親的教導,外出求學,進步很快,終於學有所成,後來官至吏部侍郎。

歷史故事書籍裡的故事3:魯班考徒弟

魯班是大名鼎鼎的能工巧匠,他門徒眾多。有一天,他把門徒叫來說:“我準備考考你們,你們明天一清早就上我家來吧。”

第二天,徒弟們一早就到了魯班家,但只見師傅的家門緊鎖,門上寫著五個字:“今日可不見”。工匠們大惑不解,議論紛紛準備散去,其中一個年齡最小的徒弟忽然說道:“我們到河邊去看看,師傅可能在那裡。”大家懷疑地問他:“你為什麼猜想師傅可能在河邊呢?”

“大家請看,門上這五個字,‘可’就是‘河’字的邊;‘不見’兩個字合在一起就可以看成是‘覓’字。不是分明暗示我們今天到河邊去尋找嗎?”小徒弟說。大家聽了認為言之有理,於是一起到了河邊,果然魯班正坐在那裡等著他們呢。

魯班見了眾徒弟,心裡非常高興。接著,他手指著身旁的一堆梓木說:“我要考你們一個新題目,你們用這梓木做工,做三天,要做得精。”說完,便離開了眾徒弟。

三天以後,徒弟們都各自拿著自己精雕細琢的梓板,交給師傅。只見每個作品都各具特色:生動形象的飛禽走獸,婀娜多姿的花卉草木,十分引人注目。但是,魯班認為沒有一個讓他滿意。

這時,他那最小的徒弟手裡捧著一個鑲嵌得很精巧的小書架,走了進來,書架的梓木正好構成一個“晶”字模樣。當他恭敬地送到師傅手裡時,魯班高興地大笑,讚賞地點點頭,指著這個小書架對其他的徒弟說:“這才是我要求你們做的。一個工匠,不僅要有精巧的手藝,還要有一個充滿智慧的頭腦。你們都回去想一想,為什麼都做錯了?”

魯班離開後,大家立刻圍著小徒弟,詢問其原因。小徒弟說:“師傅不是說用梓木做三日,做得精嗎?‘梓’是‘字’的諧音;‘精’是‘晶’的諧音。三個日字不正是一個‘晶’字嗎?”大家聽後恍然大悟。

標籤:書籍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