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歷史故事

水滸傳讀後感集合13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水滸傳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水滸傳讀後感集合13篇

水滸傳讀後感 篇1

風幡遙招水泊中,杏旗轉見雁臺紅。未有青梅與煮酒,且將談笑論英雄。

古時英雄一詞,積澱了太重的分量。他們或馳騁疆場,縱橫千軍,或叱吒江湖,名極一時。北宋末年,梁山齊聚一百單八員好漢,劫富濟貧,替天行道。時近千年,忠義堂的匾額或早已駁離脫落,但在匾額的另一面,我卻看到了筆力遒勁、入木三分的二字——英雄。

何為英雄?有力挽狂瀾之勢,扭轉乾坤之力的人?有齊家治國之學,一計定天下之人?似乎是,又不全是。

怒發試空拳,袈裟提柳幹。所謂英雄,便是如“花和尚”魯智深那般的'性情好漢。魯提轄為民女出頭,拳打鎮關西,遇機緣剃度五臺山,卻不改灑脫不羈的性情,倒拔垂楊柳,大鬧野豬林;徵方臘後,他“聽潮而圓,見信而寂”,無疾而終,從容坐化。較之整日吃齋唸佛,不理俗事的得道高僧,我倒認為,魯智深才是一位真正的佛子。他善惡分明,敢愛敢恨,豁達率直,徹底打破了往日“佛”的界限:若心存善念,縱然生活在滾滾紅塵之中,也可立地成佛。

此義成佳話,是忠遺浩嘆。所謂英雄,便是如“及時雨”宋江那般的忠義之人。他原是鄆城一刀筆小吏,全因一時失手殺死了閻婆惜,走投無路,被逼上梁山。孝義黑三郎早已名聲在外,眾人俱對其尊崇有加,晁蓋死後,他便擁得梁山十萬兵眾,名震天下。因了“忠”這一字,他受朝廷招安,東征西討,最後卻被奸佞所害!儘管宋江的結局可悲可嘆,但這一介文人能將各路好漢盡收帳中,讓他們唯自己馬首是瞻,幾破禁軍,十戰九勝,這樣膽識與智慧兼備的宋江,不得不說是一個真英雄。

巾幗時縱馬,紅顏可掄刀。所謂英雄,便是如“一丈青”扈三娘那般的女中丈夫。宋公明攻打祝家莊之時,一丈青當先出馬,意氣風發,數十回合便單捉王矮虎;後雖不敵林沖,為彼所擒,但還是顧全大局而拋卻宿仇,認宋太公作父,聽宋江之命嫁與王英為妻。自此,一丈青安居水泊,每逢戰事便忠心為梁山效力,屢立奇功,如此深明大義、戰功赫赫的女將,雖是武藝超群的血性男兒也不及她萬分之一。

何謂英雄?水泊人人皆英雄。

所謂英雄者,能挑起波瀾壯闊,敢為他人之不敢為;或率性正直,或內斂自持,快意江湖而不忘家國兼顧;為民可披肝瀝膽,為國可馬革裹屍。然而,英雄並不只有此一層定義,他們亦可默默無聞,深藏不露,及需時便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所以,英雄是歷史,也是現今。

落子漫談英雄事,棋定不見豪傑身。日暮枯霞沉舟岸,功過須付說書人。

水滸傳讀後感 篇2

《水滸傳》,我國曆史上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它揭露了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的罪惡,以至於農民起義。該部作品成功地塑造了農民起義時的英雄形象,有豁達魯莽的魯智深,深沉穩健的林沖,情深義重的武松,單純狂野的李逵,足智多謀的吳用等等。這些人物集正義於一身,嫉惡如仇,給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從而讓我更加敬佩這一百零八好漢。

小說中高球是一個破落戶的浮浪子弟,僅因為他踢得一腳好球,得到皇帝的賞識。不到半年時間,便做得帥府太尉的一等高官,他依仗皇權,迫害忠良,與蔡京、童貫之間相互勾結,把持朝政,無惡不作。大小官吏也都是他的群黨。這些大大小小的統治者,編織了一個黑暗勢力的魔網,籠罩在老百姓的頭上,天下百姓,民不聊生!於是一場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轟轟烈烈就此展開了。

宋江生性純良,樂善好施,已被眾人推舉為首領,本想梁山好漢就此能行義天下,誰料朝廷一紙招安文書,宋江竟不顧眾英雄的反對,一意孤行,心甘情願地扛起“順天”“護天”的大旗接受招安,聚義廳前豎起的`“替天行道”大旗也從此不在升起,梁山每個英雄好漢的生命也因此斷送。

《水滸傳》的作者善於把人物置身於真實的歷史環境中,一百零八條好漢,大塊吃肉,大碗喝酒,不畏強權,替天行道。危險時刻緊扣人物的性格特點,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語言來捍衛自己的使命。

說了這麼多,大家一定想了解本書的作者——施耐庵,中國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名子安,字耐庵,淮安(亦說興化人)人,祖籍蘇州,相傳施耐庵是《水滸傳》的作者。明嘉靖十九(1540)高儒《百川書志》載:《忠義水滸傳》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

有關施耐庵的生平事蹟材料極少,蒐集到的一些資料存在頗多矛盾。施耐庵於明元宗至順二年(1351)中進士,曾在浙江錢塘做官二年,因與當權者不和,棄職還鄉,回到蘇州,根據宋元以來廣泛流傳的明間故事,說唱話本,戲曲,進行綜合性的創作,寫成了《水滸傳》。

如今,那個折戟沉沙的時代己經遠走,現如今見義勇為成為過去,落井下石變為風氣,冷眼旁觀變得自然,千百年英雄正氣磅礴如歌無人歡唱!千百年英雄豪氣無人能傳!

水滸傳讀後感 篇3

他們是一群好漢,替天行道,為兄弟兩肋插刀;他們是有勇有謀的戰士,攻城拔寨,所向披靡。他們就是梁山泊好漢。我利用暑假時間,閱讀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感受了水泊英雄的傳奇故事。

書中的好漢,都是被逼上梁山。究其原因,有的是一時的義氣相助而犯法,因為金翠蓮打抱不平,打死了鄭屠從而亡命江湖;有的被小人陷害:為林沖的妻子而設計陷害林沖,讓林沖帶刀進了白虎堂,從此雪夜上梁山……一個個精彩的故事,終湊得梁山泊一百零八將,東征西戰,後被招安,戰遼國,捉王虎,敗王慶,最後在徵方臘時悲情結束,一百零八將只剩三十三人。這樣的故事,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

這本書中,宋江的待人謙和、仗義疏財、大度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仗義疏財,使得他無人不曉,無人不敬,對他人的幫助使得自己在危難時刻一次次被幫助。這告訴我們樂於助人是重要的.,對別人伸出熱情的手,別人也會用熱情的心來回報。擒得敵軍將領時,總是親自解開繩索,敵將也總會心懷感激而歸順,使得宋江帳中添得許多虎將。更可貴的是,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儘管朝廷奸臣當道,宋江等人遲遲不能升遷,帳中大將也滋生叛逆朝廷之心,可宋江仍然忠心不改,為自己的國家出心出力。我對宋江充滿了敬意。

另一個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便是李逵。他的路見不平一聲吼,他的武藝高強,他的莽撞急躁,被施耐庵描繪的栩栩如生,也在我的心中如過電影般浮現出一個對宋江忠心耿耿的黑旋風。我喜歡李逵的勇敢、仗義、耿直:他曾為母報仇,怒殺四虎,還為宋江攻城拔寨。可我卻不喜歡他的莽撞。他過於急躁,不問清楚是非就胡亂殺人,有時,只圖一時之快,一人殺入城中,使得弟兄們為他牽腸掛肚。可見,胡亂的莽撞不能成大事,遇事需要三思而後行,否則會引來災禍。

一本《水滸傳》,讓我沉浸在英雄好漢的世界中。他們同生共死,所向披靡。閉上眼睛,仔細回憶水泊好漢的故事,想起連環馬,曾頭市、徵方臘幾場戰,好漢們也曾輸過。可是他們沒有放棄,沒有投降,想盡破敵方法,最終大破連環馬,活捉曾頭市和方臘,取得最終的成功。這也給我們啟示:當遇到挫折時,我們不能輕易放棄,要仔細分析,才能取得最後的成功。

一夥好漢,佔山為寇,不忘忠義,在大聚義時走向巔峰,在招安後逐漸沒落,走向低谷。人生也是這樣,不可能永遠輝煌。我們要學會在苦難中微笑,笑對人生,像水滸梁山英雄們一樣偉岸、堅強

水滸傳讀後感 篇4

“山東及時雨,孝義黑三郎”,“仗義疏財,忠肝義膽”,“梁山呼保義,鄆城宋公明”,這一切的聲音,都在共同呼喊著一個名字——宋江。一個父兄眼中“孝字為先”的孝子,一個朝廷眼中“水泊草寇”的頑劣之徒,一個由“忠”和“義”交織而成的歷史碑文。

施耐庵筆下的宋江是《水滸傳》中矛盾的中心,在報效朝廷和建設梁山中,在盡孝道和上梁山中,他始終處於矛盾之中。但最核心的是他在“忠君”與“仁義”間的選擇。

宋江是“仁義”的,“及時雨”的稱謂非他人所能及,“救晁蓋”、“濟武松”、“殺閻婆”、“三打祝家莊”,這一幕幕至今仍然歷歷在目。“生死之交一碗酒”是他的人生信條,“急人之(作文:水滸傳讀後感作文)所急”是他的做事準則,這一切,都樹立了他在一百零八將中的地位,位列天罡,執掌地煞,何等的榮耀;大塊吃肉,大碗喝酒,何等的暢快;劫富濟貧,攻城掠地,何等的威風。

但這恰恰是施耐庵為宋江吹響輓歌前的空響,宋江畢竟還是一個鄆城小吏,在他的骨子裡,透著的是對大宋王朝忠貞報國的志向。“敢笑黃巢不丈夫”是宋江留在望江樓的詩,看似輕視朝廷,實為他因報國無門而自嘆息。不論是晁蓋打曾頭市後的私見宿太尉,還是水淹高太尉後的盛情款待,抑或是晁蓋死後,替換“聚義廳”為“忠義堂”大匾,處處透著他對朝廷招安的`渴望。然而他卻忘了,在腐朽的趙宋王朝裡,哪有他一個鄆城小吏的生存空間。可悲呀,可嘆!可憐梁山一百零八將盛極一時,最後卻落得死散凋零。

縱然面對這些,宋江在忠與義之中還是放下了曾經緊握的刀槍,在忠與義之間做出最後的選擇。對於宋朝的毒酒,他一飲而盡,想以死“表明忠義”,更令人嘆惋的是,為防止李逵再反朝廷,也讓其服毒酒隨他而去;留下的只有“茫茫乾坤方圓幾何,成大任,重大義,男兒本色……”的悲歌。

宋江在施耐庵的筆下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他在忠與義的交織中,迷失了自己,最終只能淹沒在宋王朝的浪花之中。在“忠君”與“仁義”之中,他選擇了忠君,選擇了一條看似美麗卻永無出頭之日的道路。他走了,或許他依然會笑對朝廷,依然毫無怨恨,而留給我們的卻只有無盡的感慨。

如果可以重來,我願看那個真正“笑黃巢”的宋江,那個水泊裡“替天行道”的宋江。聽,他唱起了那首歌,在蘆葦水道中飄得很遠、很遠:“生死之交一碗酒。”

水滸傳讀後感 篇5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後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印在我腦海裡揮之不去的只有兩個字:忠,義.忠,即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後,對高俅之子的凌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在當今這個社會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個‘義‘字.

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容.《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於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義,可以解釋為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捨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正義,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麼是不該做的,什麼是值得用生命去奮鬥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為他的正義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奮鬥的激情已經被凍結,只是他的靈魂被社會中一些醜惡的東西同化了.

我還清楚地記得《水滸傳》英雄中有一個黑大漢,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常為小事與他人發生衝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傢伙們聞風喪膽.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沒有這樣驚心動魄的大事發生,但‘義‘字卻滲透著我們的生活.對朋友講義氣,是小義.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大義.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當日本侵華,多少義氣凜然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國.董存瑞捨身炸暗堡,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這些都是炎黃子孫大義的延續,是中國歷史上揮之不去的光輝.

一個人,可以不相信神,卻不可以不相信‘神聖‘.當前,我們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因此,這也是我們民族大義的根本所在.讓我們相信這一份‘神聖‘,用自己的雙手去維護這一份神聖。

水滸傳讀後感 篇6

忠義堂內,雲霧迷茫,百餘人皆俯伏於地。

為首宋江,鳳翅金盔,錦袍金甲,正當訴冤。

恍惚間,卻又見李逵掄斧奔上:“皇帝,皇帝!你怎聽信四個賊臣挑撥。屈壞了我們性命?今日既見,正好報仇!”

宋徽帝吃了一驚,醒轉了過來,才發現是南柯一夢。

一百零八位好漢相繼逝去,難免遺憾。自梁山泊招安之後,便是馬不停蹄的南征北伐,為大宋立下汗馬功勞,深得宋徽宗的賞識。

但只可惜的是,那時正逢奸人當道,以致每次梁山好漢凱旋歸來之時,徽宗聽他人胡言,只是撥些薄禮下去意思一下,弄得每次本因好好慶祝的聖典都草草收尾,不得不作罷。在書的最後,也終是得來了宋江等人被小人苦苦冤死的悲慘結局。

這是奸臣的錯,更是皇帝的錯。

在《水滸傳》一書裡,徽宗從始至終都從未有過自己的看法。他每天做的,恐怕也就是不斷地聽從別人的意見,然後不經大腦思考,不論對錯,不論好壞,直接實施。就因此一條,就害得梁山泊好漢們盡殆成灰,含冤至死。

再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高俅憑藉些著遊手好閒就輕易取得徽宗信任足以說明:徽宗並不以政事為重,更不能明辨是非。梁山泊眾人對宋朝一片赤膽忠心,只圖立功報宋。如此大義,在徽宗面前,卻頂不得蔡京奉承的幾句話。由此便可見其過失。

擁有自己的主見實是很重要的,在這基礎上,再予以一個公正的看法。我的老師就常說,活,就要活出個性。每個人都要有自己不同的.看法,這很重要。

徽宗一夢醒後,似有所悟,想起派人查實宋江之死,才得知真是為奸臣所害。他不禁勃然大怒,便要處分高俅,楊戩。百官之中蔡京,童貫又上前求情,徽宗聽之有理,也就作罷了,不加二人的罪過,此事終被四賊掩過,不了了之。

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水滸一百零八位英雄於梁山轟轟烈烈地起義,最終卻落得個悲慘的結局。或因昏君的沒有主見,或是奸臣的蛇蠍心腸。

若他們的死究為命中註定,但如果徽宗在他們死後能有些自己的看法,為死去的英雄們主持公道,那梁山上的一百零八位好漢,也就能安心長眠了吧。

只可惜,卻是:無窮恩怨當階訴,身後誰人報不平。

水滸傳讀後感 篇7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後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印在我腦海裡揮之不去的只有兩個字:忠,義。

忠,即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後,對高俅之子的,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在當今這個社會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個"義"字。

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容。《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讀後感《《水滸傳》讀後感(2)》。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於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義,可以解釋為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捨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正義,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麼是不該做的,什麼是值得用生命去奮鬥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為他的正義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奮鬥的`激情已經被凍結,只是他的靈魂被社會中一些醜惡的東西同化了。

我還清楚地記得《水滸傳》英雄中有一個黑大漢,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常為小事與他人發生衝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傢伙們聞風喪膽。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沒有這樣驚心動魄的大事發生,但"義"字卻滲透著我們的生活。對朋友講義氣,是小義。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大義。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當日本侵華,多少義氣凜然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國。董存瑞捨身炸暗堡,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這些都是炎黃子孫大義的延續,是中國歷史上揮之不去的光輝。

水滸傳讀後感 篇8

這個暑假,我對於四大名著中的《水滸傳》掃了一回盲。又是電視,又是書籍,看得我甚是感動。水滸傳中講的是一些官員還有其他有特長的有情有義的兄弟被殘害忠良的奸臣所陷害,不得已而被逼上了梁山。

上了梁山之後,他們除暴安良、替天行道,獲得了宋徽宗的信任。而他們也一直有被朝廷招安之心,但御前太尉高俅、太師蔡京等奸臣當道,在皇上面前屢進讒言,讓皇上相信了梁山沒有招安的誠意。後來,梁山的兄弟們日益減少,勢力越來越弱。最終,當年受老百姓信任的梁山好漢們幾乎全軍覆沒了。

這本書,講的就是這場起義從成功到失敗的歷史壯歌。兄弟情,確實可以感動人。記得,玉麒麟盧俊義遭奸人所害,被關進死牢,正是浪子燕青還有梁山泊眾兄弟的幫助,儘管失敗過,儘管困難過,但他們的心中只有一個念頭:救人!功夫不負有心人,老天爺也被梁山兄弟們感動了。盧員外成功被救出了。梁山好漢的情誼果然不凡,且不光如此。他們後來對招安一事抱的希望太大了,讓奸臣們的'手,插入了他們的心臟,讓他們的兄弟,一個一個地死亡。我還記得,智多星吳用,沒有遭到奸人的傷害,但他的死,是為了在黃泉之下,陪伴他的大哥——宋江。這是多麼感人啊,梁山好漢,不怕自己的死,寧可被奸臣所殺害,不如陪伴自己的有情有義的好兄弟。

看了《水滸傳》這本書,我才感受到了兄弟情是多麼重要。儘管我沒有兄弟,但我有很多朋友,朋友情就像兄弟情一樣,一直溫暖著我。今年六月初,我的腳扭了,走路很不方便。中午盛飯時,姚炯弛總是說:“我來吧,你別走路了。”姚炯弛每天都幫我盛飯,一直到期末考試的前幾天,我才好得差不多了。可姚炯弛還是說:“你腳還沒有完全好呢,還是我來吧。”經過我婉言謝絕,並說腳差不多好了。這樣,他才沒有幫我上去打飯。兄弟情可以讓人們更團結,兄弟情可以讓人一生快樂,兄弟情是人生的一大必需品。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

一個知心朋友,就像你的親生兄弟一樣,不怕再大的風浪,也能共同化險為夷,就像水滸傳中的一百零八個好漢一樣,儘管他們被奸臣所害,但他們都為老百姓做出了這麼多,不都是因為他們兄弟聚義嗎?兄弟情,能讓梁山弟兄聚在一起;在現代,我想,朋友情也一定能讓人做出大事來!

水滸傳讀後感 篇9

我站在微風吹拂的天台上,瞭望著戰亂紛爭,聆聽金戈鐵馬的擊撞,嗅識著士卒脖梗上迸出的紅腥,觸控著汗水浸溼的甲冑。遙想當年,一百零八位好漢雄踞梁山伯立下一面正義不倒的旗旌;遙想當年,一柄柄沉重的金刀沾抹了多少惡人的鮮血。他們的身影在黑暗中滂沱,在溯流中做中流砥柱,且當亂世出梟雄。

他們出生相差甚遠,高至衙門老爺,卑至鄉野村夫,有人儀表堂堂,有人鼠目寸光。時局亂世,此時不出何時出。但黑暗的溯流如烏雲遮了天空,蒙了人眼,卻將他們識為草寇。面對現實,他們掙扎,用忠義之心,盡顯英雄本色。

還記得魯智深拳打鎮關西,他的百般刁難與暴力讓人不覺心生恐懼,但舉手投足間透出一派豪氣。那是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呼保義宋江,帶著微醉的雙眼大筆豪書,在潯陽樓題反詩,風雨不時呈現出猙獰的面目,但卻震不倒他堅握的筆桿。一個個英雄好漢在我眼前歷歷在目,生硬的文字塑造了鮮活的人物,流淌著傳奇的血脈。

在歷史的舞臺上,也有極為出色的女性,她們有著更為堅毅的內心,有著更細膩的情懷。有這樣一位女性。

有語云:“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所以許多青少年以此為藉口,卻與精彩失之交臂。這是對“水滸”的誤解。水滸的故事意在證明黑暗中有光明,不濟之世也有善良。它以生動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各個英雄好漢的真實面目,即便是欠人之短也毫不遮掩,使每個人物都鮮活。在施耐庵的筆下,無不透露出英雄的平常,他們也會邀功清賞,他們也會爭鳴施奪。他們沒有金鋼鐵骨,也會熱血流淚,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灰分煙滅。但他們心中的承受痛苦與恥辱的能力,他們對情誼的真摯是無法比擬的。肩負正義之旌,頭頂萬寸黑暗。

水滸傳在藝術手法上也有很大的成就,它文筆簡練,用各種方式從人物描寫中反映時代氣息,筆觸細膩,從人物性格中顯現出他深厚的功底。他經得住歷史的考驗,經得住流言蜚語的抨擊。

有一個時刻,神州大地不似從前光明;有一個時刻,華夏千里草鋪橫凶。一百零八人足以搖動腐朽而粗壯的根基。但至少這代表著在那個時刻,有光明在支撐著黑暗的天空,使它沒有倒塌.

水滸傳讀後感 篇10

《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我藉助業餘時間讀完了這本塑造了性格鮮明人物的名著,故事中雪中送炭的宋江,膽大如虎的武松,機智聰明的吳用等等……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後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官逼 民反,隻手遮天的社會狀況,深刻地表達了英雄人物之間的信任。

故事中的英雄們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況,但是在逼上梁山這一點上,許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於生活不下去,他們不滿官府的剝削,積極參加劫取"生辰綱"的行動,從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寶是由於受地主的掠奪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魯智深是個軍官,他嫉惡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結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貧民,為打抱不平和報殺兄之仇,屢遭陷害,終於造反,勇猛地向統治階級進行衝擊。他是從血的教訓中覺醒過來的。 它真實地描寫了宋代農民起義,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及統治階級的罪惡。它以傑出的藝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 發展和失敗過程的一些本質方面,說明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官逼 民反".

《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於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義,可以解釋為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捨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正義,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麼是不該做的,什麼是值得用生命去奮鬥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為他的正義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奮鬥的激情已經被凍結,只是他的靈魂被社會中一些醜惡的東西同化了。

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沒有這樣驚心動魄的大事發生,但"義"字卻滲透著我們的生活。商業中商人之間的誠信,國家與國家間的互贏互利,朋友之間的信任,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大義。

水滸傳讀後感 篇11

《水滸傳》,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書中主要講述了一百單八將因各種原因陸續上了梁山泊開始聚義,漸漸成為朝廷的一大心病,在朝廷幾次攻打未果後,接受了招安,並幫助朝廷徵遼、平王慶、滅田虎、除方臘,最後僅剩二十餘人具有悲劇色彩的英雄故事。但由於朝廷的四大奸臣嫉妒其功勞,部分剩下受封賞的好漢被害得丟官或被害死,最後只得剩下寥寥無幾。

《水滸傳》書中的每一位人物形象都經過了作者的精心的雕琢,個性極為鮮明:大義凜然的及時雨宋江、耐不住性子的急先鋒索超、性烈如火的黑旋風李逵、貪圖女色的矮腳虎王英、深明仗義的小旋風柴進、熱情豪爽的花和尚魯智深……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漢雖性格各異,為著這份“忠義”結成了亂世中的`“知己”。志同道合的他們終究匯聚於梁山泊上開始了他們的對抗當時腐敗黑暗的朝廷的起義。屢戰屢敗的朝廷被迫向梁山好漢們丟擲“橄欖枝”———招安。

其實這正是樑上好漢們的眾望所歸。尤其是宋江,這更是他最為希望看到的結果,畢竟為官比為賊要好名聲啊!然而!這卻讓他們走向了“不歸路”。他們幫朝廷掃除了障礙,讓王朝得以鞏固,得到的回報卻是戰死沙場、顛沛流離、慘遭謀害。原本在梁山春風得意的好漢們如今的晚景淒涼。不由得讓人心中唏噓不已———身處亂世的他們,原本可成為亂世中的英雄,可惜最後一步走錯了。其實是“造化弄人”啊!他們原本為落草為寇,身為“義盜”的他們最令當時朝廷“黑暗的昏庸者”所恐懼。當他們的實力漸漸減弱、分散時,在原本是“敵營”的朝廷中裡必然有諸多“仇家”虎視眈眈,這般情況下怎能有好的結果呢?這便是他們的可悲之處———“出來混,早晚是要還的”。

“宋江與李逵飲毒酒一事”是全書中最令我感傷的情節。當中兄弟們紛紛離世,自己與李逵即將不久於人世時,腦子裡浮現出一個又一個昔日的美好時光時,宋江似乎也才知道自己恐怕做錯路,投錯主了。當如此悲壯的場面在上演時,我想恐怕憤慨之意最深的並非是我,而是此書的作者———施耐庵和羅貫中。畢竟宋江這等英雄們落得如此下場,真叫人抱打不平啊!其實這樣的悲劇也可反襯出當時朝廷的黑暗,世道的混亂。我想當作者寫完這本書時,恐怕會感慨萬千。即為宋江等人之死惋惜,也為如此亂世唏噓。

當我看完《水滸傳》時,有著些許茫然,也概嘆著今朝中國並非完完全全、徹徹底底的清明,但也可謂為太平之世,身處之中還算幸福。作為未來中國的接班人的我們也應該努力學習,爭取建立祖國的美好未來。

水滸傳讀後感 篇12

《水滸傳》是一部非常經典的中國名著。它真實地描寫了宋代農民起義,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及統治階級的罪惡。它以傑出的藝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和失敗過程的一些本質方面。

《水滸傳》寫英雄們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況,但是在逼上梁山這一點上,許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於生活不下去,他們不滿官府的.剝削,積極參加劫取"生辰綱"的行動,從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寶是由於受地主的掠奪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魯智深是個軍官,他嫉惡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結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貧民,為打抱不平和報殺兄之仇,屢遭陷害,終於造反,勇猛地向統治階級進行衝擊。他是從血的教訓中覺醒過來的。

水滸一百零八將,人物形象中令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吳用"和"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智多星吳用"幾次獻策:吳用為晁蓋獻計,智取生辰綱,用藥酒麻倒了青面獸楊志,奪了北京大名府樑中書送給蔡太師慶賀生辰的十萬貫金銀珠寶;宋江在潯陽樓念反詩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場,快行斬時,吳用用計劫了法場,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莊失敗;第三次攻打祝家莊時,吳用利用雙掌連環計攻克祝家莊。宋江鬧華州時,吳用又出計借用宿太尉金鈴吊掛,救出了九紋龍史進,花和尚魯智深。一生屢出奇謀,屢建戰功。受招安被封為武勝軍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後,吳用與花榮一同在宋江墳前上吊自殺,與宋江葬在一起。真不愧為"智多星"呀!"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是一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卻俠骨柔情,殺卻惡人為的是救窮苦人於水火的真漢子,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們面前表現出一副粗魯,野蠻。可他到了衝鋒陷陣的時候可毫不含糊,揮著62斤重的禪杖上陣殺敵。

讀了這本書我瞭解了中國古代的歷史,水滸英雄們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會腐敗的一面。這的確是一本非常耐人尋味的一本書。

水滸傳讀後感 篇13

泱泱五千年華夏,熠熠三千書瑰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數千年間的沉澱獨具風采,其中人物性格鮮明,情感色彩濃烈的《水滸傳》享譽文壇,頗負盛名。

《水滸傳》是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為施耐庵,元末明初著名的文學家。在當時,作者親眼目睹官府的黑暗和朝廷的昏庸無能,於是棄官隱居,與弟子羅貫中相伴從事創作,最終寫成我國古代第一部反映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水滸傳》。

此書主要講述了以宋江為首的108好漢,從齊聚梁山到被朝廷招安的過程,起義軍忠誠為國,最終卻落得個奸人迫害的結局。梁山好漢是當時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他們象徵著公平大義,剛正不阿,懲惡揚善等難能可貴的品質,也寄託著下層人民擺脫壓迫、剝削的強烈願望。令人扼腕嘆息的是,《水滸傳》的結局註定了那個朝代腐朽的根基,人民的願望得不到迴應,君主昏聵無能,朝廷奸人當道,百姓苦不堪言。

書中語言極具特色,以口語為基礎,加以提煉而成,富有濃厚生活氣息。人物性格特點在語氣中體現的淋漓盡致。我最喜歡的武松打虎中就有諸多片段:“武松拿起碗一飲而盡,叫道:‘這酒好生有氣力!’‘怕甚麼鳥!且只顧上去看怎地!”僅三言兩語,便能從中看出武松此人一身虎膽,臨危不懼,豪邁果斷的性子。其後“那大蟲把兩隻爪在地上略按一按,合身望上一撲。”描寫了老虎靈敏有力的動作,表現出它的凶猛可怕,與下文武松打敗老虎的場面作對比,突出武松勇猛無畏,武藝高強。打虎期間,武松喝酒發昏,腳步虛浮,但仍然打敗了老虎。這也反映了作者對當時封建社會壓迫下的人民的同情,希望早日將象徵朝廷、官府的這隻“大老虎”消滅。

作者對其餘107位好漢的描寫也細緻入微,如足智多謀,運籌帷幄的吳用;粗獷豪放,嫉惡如仇的魯智深。作者的`描寫讓我觀字如觀其人,聽書如聞其聲,一幀幀壯志凌雲的場面展現在面前,那是何等驚心動魄的抗爭畫卷。

我敬佩這些梁山好漢,敬他們為了國家,為了百姓,不怕犧牲、深明大義的情懷;佩服他們之間深厚的兄弟情誼。《水滸傳》不僅僅是一本有關農民起義的小說,更是自古以來飽受苦難人民的熱切希望,以及具有反抗精神的英雄戰歌。他們替天行道,快意恩仇,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奮鬥。

這才是108好漢,這才是《水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