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神話故事

民間神話故事精選

我國具有上千年的悠久歷史,神話底蘊豐富,在歷史的長河中沉澱下來的神話故事數以萬計,數量巨大,內容多姿多彩。你對民間的神話故事瞭解多少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民間神話故事精選,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民間神話故事精選

民間神話故事精選篇一:火把節的由來

火把節在古代被稱為"星迴節",俗有“星迴於天而除夕”之說。火把節的由來傳說不一:一說天神與地神鬥爭,人們用火把助地神滅蟲戰勝天神;一說出自《南詔野史》及師範《滇系》,這兩書載:南詔首領皮羅閣企圖併吞另五詔,將會五詔於松明樓而焚殺,鄧賧詔妻慈善諫夫勿往,夫不從而被殺,慈善閉城死,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

統治天地萬物的天神“恩體古孜”年派他的兒子大力神“斯熱阿比”率天兵到人間徵收苛捐雜稅。把好端端的人間被攪得民不聊生。智慧超人,英勇無畏的彝族英雄“黑體拉巴”,看到這個情景,便經常去為各個部落排憂解難,除暴安良,深受民眾的愛戴。

一天,黑體拉巴上山打獵,站在高高的山巔上,陶醉在美不勝收的景色之中,他禁不住引吭高歌,高亢的歌喉引來了另一座山上牧羊的姑娘“妮璋阿芝”悠揚婉轉的歌聲。他們隔著高山河流對唱情歌直到天黑。從此,他們相親相愛,山盟海誓。對妮璋阿芝垂涎三尺的大力神“斯熱阿比”聽說了,心裡又憤恨又嫉妒,忍耐不住嫉恨的“斯熱阿比”便下凡想與“黑體拉巴”摔跤決鬥,結果在決鬥中,被彝族民間英雄“黑體拉巴”摔死,天神為此大怒,放出鋪天蓋地的蝗蟲到人間毀滅成熟的莊稼。

聰明的“妮璋阿芝”翻山越嶺,找到了天邊的一位德高望重的大祭司,祭司告訴妮璋阿芝:消滅蝗蟲,要用火把。妮璋阿芝和黑體拉巴帶領民眾上山扎火把,紮了三天三夜的火把,燒了三天三夜的火把,終於燒死了所有的蝗蟲,保住了莊稼。看到這情景,可惡的體古孜暴跳如雷。使用法力將勞累過度的黑體拉巴變成了一座高山。

妮璋阿芝看著這一切,傷心欲絕,在大祭司的祈禱聲中捨身化作滿山遍野美麗的索瑪花盛開在黑體拉巴變成的那座高山上。這一天,正好是農曆的六月二十四。從此,彝族人為了紀念這一天,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四這天便要以傳統方式擊打燧石點燃聖火,燃起火把,走向田野,以祈求風調雨順、來年豐收。人們載歌載舞,普天同慶抗災的勝利,歌唱黑體拉巴的英勇和妮璋阿芝的聰明美麗。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彝家一年一度的火把節。

民間神話故事精選篇二:“壓歲錢”

除夕之夜,每個孩子都能夠得到壓歲錢。

最早的壓歲錢出現於漢代,又叫壓勝錢,並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鑄成錢幣形式的玩賞物,有避邪的功能。錢幣正面一般鑄有“萬歲千秋”、“去殃除凶”等吉祥話和龍鳳、龜蛇、雙魚等吉祥圖案。

關於壓歲錢,有一個故事。傳說古代有一個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年三十夜裡出來,專門摸睡熟的小孩的腦門。小孩被摸過後就會發高燒說夢話,退燒後也就變成痴呆瘋癲的傻子了。人們怕祟來傷害孩子,整夜點燈不睡,就叫“守祟”。

據說嘉興府有一戶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愛。在年三十晚上,為防止“祟”來侵擾一直逗孩子玩,小孩用紅紙包了八枚銅錢,包了又拆,拆了又包,睡下以後,包著的八枚銅錢就放在枕邊。半夜裡,一陣陰風吹過,黑矮的小人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頭,突然孩子枕邊迸出一道金光,祟尖叫著逃跑了。於是這件事傳揚開來,大家紛紛效仿,在大年夜用紅紙包上錢給孩子,祟就不敢再來侵擾了。因而人們把這種錢叫“壓祟錢”,“祟”與“歲”發音相同,日久天長,就被稱為“壓歲錢”了。

民間神話故事精選篇三:鯉魚跳龍門

傳說很早很早以前,龍門還未鑿開,伊水流到這裡被子龍門山擋住了,就在山南積聚了一個大湖。

居住在黃河裡的鯉魚聽說龍門風光好,都想去觀光。它們從河南孟津的黃河裡出發,通過洛河,又順伊河來到龍門水濺口的地方,但龍門山上無水路,上不去,它們只好聚在龍門的北山腳下。“我有個主意,咱們跳過這龍門山怎樣?”一條大紅鯉魚對大家說。“那麼高,怎麼跳啊?”“跳不好會摔死的!”,夥伴們七嘴八舌拿不定主意。大紅鯉魚便自告奮勇地說:“我先跳,試一試。”只見它從半里外就使出全身力量,像離弦的箭,縱身一躍,一下子跳到半天雲裡,帶動著空中的雲和雨往前走。一團天火從身後追來,燒掉了它的尾巴。它忍著疼痛,繼續朝前飛躍,終於越過龍門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一眨眼就變成了一條巨龍。山北的鯉魚們見此情景,一個個被嚇得縮在一塊,不敢再去冒這個險了。這時,忽見天上降下一條巨龍說:“不要怕,我就是你們的夥伴大紅鯉魚,因為我跳過了龍門,就變成了龍,你們也要勇敢地跳呀!”鯉魚們聽了這些話,受到鼓舞,開始一個個挨著跳龍門山。可是除了個別的跳過去化為龍以外,大多數都過不去。凡是跳不過去,從空中摔下來的,額頭上就落一個黑疤。直到今天,這個黑疤還長在黃河鯉魚的額頭上呢。 後來,唐朝大詩人李白,專門為這件事寫了一道詩:“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

民間神話故事精選篇四:巧出匠心

清嘉慶年間,廣東梅縣某集鎮有一對窮苦夫妻,在路邊蓋了兩間房子,開了家小飯館。兩口子雖然用心操持,熱情周到,所賣飯事物美價廉,但因店面簡樸,因而來客不多,生意十分清淡。

有一天,嶺南非常有名望的大才子宋湘赴京趕考,路過夫妻店,見顧客很少,便細心詢問緣由。店主只好坦誠相告,並懇請才子幫忙拿主意。

宋湘略一沉吟,心中有了主意,放聲笑道:"老闆你彆著急,我幫你寫副對子,肯定管用。"店主連忙備好文房四寶。宋湘握筆在手,頃刻寫就對聯一副:

一條大路通南北,兩窗小店賣東西。

橫批:上等點心

在對聯裡面,他故意把個"賣"字寫錯,便叫店主貼將出去。店主雖出身貧寒,卻也念過幾年書,略識文字,雖然看到對聯有錯字,卻又礙著才子面子不便明言,只好道謝,將對聯貼了出去。宋湘微微地一笑,告別店主往北而去。

時隔不久,有幾個落第秀才前來吃飯,見對聯上面有錯字,忙問是誰寫的,店主只得如實相告。秀才聽說此聯是大才子宋湘所寫,不禁暗暗嗤笑。一出店門便將此事傳揚出去。一傳十,十傳百,秀才舉人鄉紳雅士不信宋才子寫白字,紛紛趕來觀看,小店門前車水馬龍,頓時熱鬧起來。店主明白了生意紅火的緣由,心花怒放地對妻子說:"多虧了宋舉人巧出匠心。他真不愧是嶺南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