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説課稿

諾貝爾説課稿

説課稿3.04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諾貝爾説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諾貝爾説課稿

諾貝爾説課稿1

一、説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三篇課文——諾貝爾。這篇課文主要記敍了諾貝爾發明炸藥的艱難過程,表現了他熱愛科學、熱愛人類的無私奉獻精神。我執教的是本課的第一課時的教學。

二、説目標

根據教材編寫的意圖和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注意“錘、械”的寫法,學習一個多音字:“摩”。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憑藉語言材料瞭解諾貝爾獎設立的依據以及諾貝爾的成就,初步感悟諾貝爾的精神。

讀通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三、説過程

我的教學環節大致是這樣的:激趣導入,對題質疑——初讀感知,解決字詞——再讀課文,理清條理——個性朗讀,初探形象——結課存疑,留下懸念。

在上課開始時,我和學生從聊一聊喜歡看的電視節目談起,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慾望,也拉近了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然後由最近熱播的電視劇《紅高粱》引出莫言——第一個榮獲諾貝爾獎的中國籍公民。泱泱中國有十幾億人口,而在諾貝爾獎設立100多年以來,莫言是第一個,看來要想獲得此獎並非易事。接着讓學生質疑,帶着疑問開始探究之旅。

第一遍讀課文,我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同時讓學生帶着問題來讀,在檢查反饋時,針對生字詞,我根據高年級學生的特點,只對重點的字詞進行了指導。

理清課文條理時,我採用抓重點事件的方法,這樣避免了一貫用的“給課文分段”這種做法,也不至使學生談分段就頭疼,在潛移默化中交給了學生分段的方法。

針對課文的主要內容——諾貝爾研究炸藥,我在理清脈絡的基礎上讓學生找最感動自己的部分進行個性化的朗讀展示,使諾貝爾熱愛科學、無私奉獻的形象初步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最後再次讓學生質疑,留下懸念,達到課雖下,味還在,趣仍濃的功效,為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蓄足氣勢。

四、説學法

這學期教育局提出了語文課堂要培養學生讀、寫、説三種能力的教學目標。其實細細想來,語文課無非也就是讀、寫、説。在本節課上,我也是圍繞這一中心目標來展開教學的。語文教學專家指出:“閲讀教學要強化初讀,延遲開講。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是第一課時教學的重點。”因此,我在開始時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讀課文,對照自己認真落實讀正確、讀流利這一目標。只有在讀通、讀順、讀準的基礎上才能更順利的理解文本。針對課文的主要部分,我讓學生大膽地展示個性化的朗讀,在讀的基礎上初步感悟人物的形象。此外,這節課上針對不同的問題,不同的環節,學生讀的形式,讀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有大聲朗讀,有默讀,有瀏覽;有齊讀,有個讀,有小組讀。而且每一次的讀學生都有明確的目的性。

寫的教學除了在初讀課文後檢查字詞時有體現,而且讓學生用筆在書上劃一劃諾貝爾研究炸藥的過程,把自己心中存在的疑問寫到書上等都是落實“寫”這一目標。

説得教學就不多説了,每一節語文課都離不開學生精彩紛呈,充滿個性的表達。

第一課時的教學在公開課中不是很常見,我也是第一次嘗試在公開課上講第一課時,課堂上有許多欠缺,還請各位同仁多多提出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諾貝爾説課稿2

説教材

《 諾貝爾》是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寫人的,和本單元的其他幾篇一樣,教學重點應該放在通過對文中重點語句的分析感受人物的形象。所以我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品析文字的精妙,讓學生體會為了發明炸藥,諾貝爾投入了他的整個生命。從分析中體會諾貝爾的人物形象,真切感受諾貝爾熱愛科學,熱愛人類的無私奉獻精神,啟發學生學習他雖歷經失敗、痛苦,但毫不氣餒,決不放棄自己的'追求。

直至成功的鍥而不捨的精神,深入體會步步深入表現人物個性的寫法。從而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出於以上考慮,結合學生實際,將教學要點説明如下:

教學目標:

1、 瞭解諾貝爾發明炸藥的經過,並能簡要地複述。

2、 練習抓住關鍵的詞句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能有聲有色地朗讀課文。

3、 感受諾貝爾身上的持之以恆、不畏艱難、不斷探索、造福人類的精神。

4、 能整合全文內容為諾貝爾寫一篇一百多字的小傳。

教學重難點:

抓住關鍵的詞句體會諾貝爾身上的精神,能有聲有色地朗讀課文。

由於第一課時我已經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的第一、二和第十自然段,瞭解了諾貝爾的遺囑和諾貝爾獎的由來,這節課的重點放在了第3—9自然段,圍繞“為了發明炸藥,諾貝爾投入了他的整個生命。”我設置了兩個大問題:(1)他投入整個生命發明炸藥的原因?(2)發明炸藥的過程中, 你覺得諾貝爾是一個怎樣的人?你是從什麼地方感受到的?請結合課文中關鍵的詞句説説理解。(這是教學的重點部分。)第一個問題比較簡單,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即可獲得。第二個問題我要求在自己勾畫的做批註的基礎上小組討論交流。鼓勵同學們各抒己見,我出示同學們找到的關鍵句子,板書下揭示人物精神品質的詞語,板書下學生表達中用的好詞,一方面可幫助學生直觀地積累,另一方面可激勵學生積極地表達。交流中,我會安排學生結合理解有聲有色地朗讀,通過讀好自己找到的關鍵詞句突出人物品質。

諾貝爾説課稿3

文本也用較長的篇幅描寫了這一內容,這應該是教學的難點和重點。聽了趙老師的這一堂課,我有這樣幾點感受:

一、目標清晰過程簡約

康德説過“沒有目標而生活,恰如沒有羅盤而航行。”同樣沒有目標的指引,我們的教學沒有針對性和計劃性。聽了趙老師的剛才的介紹,我們瞭解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共有三個: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諾貝爾發明炸藥的艱辛歷程。

3、體會諾貝爾目標專一、鍥而不捨的精神。目標的制定非常清晰而簡潔的,也是較全面的,圍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既有知識緯度的,又有情感、價值觀緯度的。

在目標的指引下,趙老師在教學重點段落時設計了兩大板塊,一研讀第二段,概括諾貝爾在研製炸藥過程中主要經歷了那幾個過程?這一板塊實現了教學目標2。二悟讀第二段,交流感受深刻的.地方,實現目標1和3。我覺得趙老師用簡約的設計代替了繁瑣的分析,把課堂真正還給了學生,讓學生在靜思默想中潛心匯文,在交流朗讀中傾吐感受,從而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

二、關注細節體悟深刻

過程簡約並不是説可以簡單,可以膚淺。如果説文字是有温度的,那麼我覺得標點是有個性的。在教學中,趙老師不僅引導學生關注文字,更引導學生關注標點,特別是文章的第8、9自然段,多處運用了感歎號。教師引導學生去細細地品味,走入一定的語文情境去涵詠、體悟,感悟標點符號豐富的內涵,感受作者字裏行間所要表達的情感,感受人物起起落落的情感跌宕,為學生讀好課文醖釀了感情。

但我也有幾點想法與趙老師探討:

建議:

1、文章只是具體詳盡的描述了一次試驗性的大爆炸。而前面幾個過程寫得較簡略,也留下了一些空白之處。比如課文第六自然段,面對實驗室被炸燬,弟弟炸死,父親炸殘,此時,親朋好友會説些什麼?諾貝爾心裏會想些什麼?我想,諾貝爾雖然是個科學家,但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利用文本的空白之處,展開想象,在想象中經歷一次心理波折,從而更深刻的感悟人物的執着精神。

2、任何一情感的抒發,都必須藉助一定的語境。在教學中,趙老師已經關注到了標點符號,但如何讓學生更牢地掌握比運用這一技巧,我想課文的8、9自然段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抓手。在這兩段中,多處地方運用了感歎號,那是不是所有的感歎號都表達了同一種情感呢?答案是不同的,在這裏我們不妨引導學生藉助一定的語境來深刻地體會感歎號所表達的不同情感,從而為讀好這一段話打好基礎。

諾貝爾説課稿4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網上諾貝爾》是浙江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信息技術》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十課的內容。它以前面學過的使用瀏覽器瀏覽網頁、超鏈接等知識為基礎,為本節信息搜索進行實際應用做好準備。

2. 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編寫意圖及本節課的特點,本課要達到以下3方面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瞭解搜索引擎的簡單工作原理;

2、對“關鍵詞”的認識和理解;

3、認識搜索引擎的作用和價值。

2.技能目標:

1、學會使用關鍵詞進行資料信息的獲取;

2、學會針對具體問題對關鍵詞進行簡單的選擇和提煉。

3. 情感目標:

1、瞭解科學技術對人類發展的促進作用和巨大貢獻,感悟科學家對祖國的摯熱情懷,體味科技為國、知識就是力量的重大意義。瞭解家鄉名人在科學界所做出的豐功偉績,增強學生對家鄉的自豪和熱愛之情;同時激發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和學習熱情。

2、糾正學生對網絡的認識,正解使用網絡可以對我們學習、生活提供幫助

3. 教學重點:

讓學生學會使用搜索引擎去查找所需的信息。信息的獲取是信息技術的基礎,是信息技術應用的重要環節,而搜索引擎是查找信息、獲取信息的常用、最有效的手段,是我們掌握信息技術的關鍵。

4. 教學難點:

本課的難點是“關鍵詞”。關鍵詞的提取時候正確,是決定搜索是否成功的關鍵。認知程度不同,尤其是語文水平的差異,將對學生的學習產生明顯的影響。

二、 學情分析

學習本課時,學生基本掌握了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技能主要是信息的`搜索,初步具備了運用信息搜索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剛從國小邁入國中的學生的先備知識各有千秋,接受和掌握新知識的能力也各有不同,導致學生在完成任務所需的時間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異。例如,在佈置課堂操作任務後,一些學生可能只用五分鐘就完成,而另一些學生可能直到整堂課結束也無法完成教師佈置的任務。同時,學生尚未從傳統的學習模式中完全轉變過來,習慣於教師演示學生練習的教學模式,養成了事事依賴老師的習慣。

三、 教學方法與手段

信息技術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在教學中必須“立足基本操作,滲透基礎知識”,從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信息處理任務出發,引導學生由易到難完成任務,以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使學生具有獲取、傳輸、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從而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

根據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本課以“任務驅動”教學法和自主學習法,把“自學—嘗試—創新”的思想滲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明確目標任務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發現方法、解決問題,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説教學程序:

過程設置分為:創設情境,以境激趣---自主探究----歸納總結,玩學結合體驗成功

1、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展示:愛因斯坦 居里夫人 兩位名人圖片

師:你知道他們有獲得過什麼獎項?

生:引出諾貝爾獎!

師:那你對諾貝爾獎瞭解多少?

師:現在我想了解一下諾貝爾獎,該怎麼辦呢?

生:上百度搜索

師:只能上百度搜索嗎?

生:谷歌、搜狗……

師:對,我們可以通過網上搜索引擎搜索資料。

2、任務驅動,自主學習

完成任務表

3、鞏固與拓展

過關斬將

五、説設計理念:

本節課在學生自主探索,教師引導的過程中學,讓學生自主體會信息技術的普遍性這一特徵,在“討論和實際操作”中體驗信息的獲得和信息的正確辨析,正是在辨析過程中,提高了分辨能力。通過遊戲的方式展示題目的目的是:(1)提高學生更大的興趣;(2)流戲裏的內容涉及到生活、學科,讓學生明白網絡不單單是讓我們玩樂(遊戲、看電影、聽音樂)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學科學習提供幫助。這也是我這堂課的目標。

諾貝爾説課稿5

《諾貝爾》一課作為蘇教版國小語文教材五年級上第六單元第三篇課文,緊緊扣住了“堅持不懈、不屈不撓”這個主題。課文主要介紹了諾貝爾發明炸藥的艱難過程,表現了他熱愛科學、熱愛人類、無私奉獻的精神。教學設計時,根據單元教學要求和文本特點,我把教學目標定為:憑藉對課文具體的語言文字的朗讀、品味,體會諾貝爾毫不氣餒、鍥而不捨的精神。圍繞教學目標,我主要設計瞭如下四個教學環節:

一、初讀全文,整體認知。通過問題“諾貝爾發明了哪些炸藥?”使學生在閲讀課文、查找答案的過程中把握文章的敍述線索。

二、品讀課文5—9節,感悟發明艱辛,體會鍥而不捨的精神。先讓學生默讀5—9節,圈畫感人語句,想象畫面,體會諾貝爾發明炸藥遇到的艱辛和取得的成就。並提出自讀要求:邊默讀邊思考諾貝爾在研究炸藥時有哪些感人的畫面讓你深受感動,用“——”找到相應的句子。此時,學生走進了文本所設的情景中,讀讀、劃劃、做做批註,一個個感人的畫面就展現在學生面前,走進了學生的視野,走進了他們的心靈。接着,預設了三個最感人的畫面根據學生髮言順序進行交流,通過讀、悟、辯、想象説話等方法,具體、形象、生動地再現當時的情景,在範讀、多媒體課件展示多種教學手段中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諾貝爾為了發明炸藥,毫不氣餒、堅持不懈、永不言敗的精神。

三、抓住遺囑內容,從設立獎項體會奉獻精神

通過多媒體出示遺囑內容,讓學生反覆朗讀,體會諾貝爾那顆熱愛科學、熱愛人類的無私而博大的心。進而明確諾貝爾獎授獎儀式設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頒獎時間定在每年的12月10日的原因及重大意義。

四、拓展延伸:出示諾貝爾獲得者化琴的故事,擴大學生的閲讀量,開闊學生的閲讀視野。

新課標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三者之間對話的過程,要在對話中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深入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要讀出語文味來,語文味哪來?有位名師這樣認為,語文課上就是要“咬文嚼字”,就是要品味文字的精妙,課堂上才會洋溢着濃濃的語文味。因此在教學時,我積極創設平等對話的氛圍,根據高年級特點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用心去品析文字,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與文本進行對話,將學生的閲讀思維引向深入,把學生對世界觀的認知推向了另一個高度。]在對話中體會諾貝爾的毫不氣餒與執着追求的精神,真正做到了讓學生走進文本,走進諾貝爾的內心世界,從而感受到了諾貝爾獻身科學的鍥而不捨的可貴精神和無私奉獻的高尚的人格,並從中受到了情感的薰陶,全面提升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份教學設計真實體現了出了語文的`本質特點,語文文字的訓練是豐富的,到位的。在品析的過程中,訓練了學生的想象和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特別是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注意詞語的積累,這樣做使學生終身受益。

一、展開調查,瞭解拓展性閲讀的現在時

當前國小生的課外閲讀情況怎樣呢?為此,開學初我在班級中作過如下調查:

(1)你認為國小生應該開展課外閲讀嗎?a、應該b、不應該c、無所謂。( )

(2)你喜歡哪些課外書籍?a、科普類、b、中外名著類 c、故事、美文類 d、歷史、漫畫類( )

(3)你是在什麼情況下開展課外閲讀的?a、老師佈置b、家長強迫c、自己喜歡( )

(4)你每週開展課外閲讀的時間是?a、超過3小時b、1-3小時c、不到1小時( )

(5)你讀過哪些名著? 為何選擇這些名著讀?a、老師佈置 b、家長強迫c、自己喜歡d、考試需要( )。通過調查,我發現,83%的學生在開展課外閲讀,但每週的課外閲讀時間還不足2小時,對閲讀的興趣也不是很濃,即使讀也基本上是我這個語文老師和個別家長的要求;學生大部分學生喜歡讀的還是童話、寓言、歷史故事、小美文類,喜歡閲讀中外名著的更是鳳毛麟角。

二、以身作則,激發拓展性閲讀的興趣

為了激起學生的閲讀興趣,我花了很多心思,強性佈置、友好商量,但都不怎麼見效,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找到了從自身作起,在情感和行為上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讓學生不知加入閲讀的行列的捷徑。那是個課間,我讀着李希貴先生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挪”在通往教室的水泥道上,引起路過的我班兩個女生的好奇,她倆一個偷偷地從背後掂起腳尖瞟,一個在前彎腰轉頭瞅。那專注的眼神讓我眼前一亮:我不就是最好的範例嗎?從那以後,教語文的我每天就利用早讀、課間、午間、晚學後拿着書見縫插地讀。起初,並沒引起學生特別的注意,不知從何時起,幾個喜歡閲讀的學生竟也捧上“大部頭”,在我面前晃,不時問我這個字怎麼念,那個詞什麼意思。再後來,近一半的學生都有了自己喜歡的課外書。學生愛讀課外書的興趣就這樣不知不覺形成了。實踐告訴我:一個喜歡閲讀的教師更容易帶出一批喜歡閲讀的學生。

三、多管齊下,營造拓展性閲讀的氛圍

為了讓學生積極主動投身於拓展延伸閲讀的行列,剛開學我就用一定的時間向學生推薦一些行文流暢,耳熟能詳的名家大作,大肆宣傳廣泛開展拓展閲讀重要性,讓他們認識到開展拓展性閲讀是將是自己一筆巨大的財富。我根據高年級的教材特點及學生情況有針對性地向他們介紹傳記、小説、美文、科普等名篇名著。堅持實行每天推薦一句格言,每週推薦一首古詩,每月推薦一本好書的制度。同時,積極籌建班級圖書角,鼓勵學生把自己收藏的書拿出來與同學交流共享,利用學校的圖書室、周邊的書店、學校的局域網,讓濃郁的書香“沁”入學生心脾。我還鼓勵學生訂閲報刊雜誌。這學期,我們班學生通過郵局訂了近800元的各種讀物,大大增加了學生的閲讀量。除此之外,在切實上好每週一節的閲讀指導課的基礎上,我還積極響應學校號召,利用每天午間1:30到1:50這2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美文欣賞,誦讀經典的詩篇、散文、小説、故事。這樣多管齊下,充分營造了濃郁的閲讀氛圍。

四、加強指導,提高拓展性閲讀的實效

興趣激發了,氛圍營造了,也有書讀了,如果學生就這樣去讀書,僅是走馬觀花式的,是盲目的,要想真正提高拓展性閲讀的實效,還需加強指導。可以説閲讀指導是閲讀效果的有力保證,將直接影響閲讀質量。在拓展閲讀的指導上,我採用了兩種途徑:一種是進行與課文內容相關聯的補充性拓展,即每學完一篇課文,不是補充寫作背景,介紹作者的其他作品讓學生去讀,就是補充文中的知識點,進行拓展延伸。例如,學完《生命的林子》(蘇教版國標本六年級上冊第10課)我向學生推薦了牛志剛的詩歌《生命的林子》;學完《輪椅上的霍金》(蘇教版國標本四年級上冊第9課),我鼓勵學生去讀一讀《高士其——卓越科普作家》;教完《錢學森》(蘇教版國標本四年級上冊第19課),我為學生補充了當時的時代背景,推薦了同題材的故事《華羅庚歸國獻智慧》。為了避免拓展形式的單調,在教學中我用的最多拓展閲讀指導的方法還是進行具有比較鑑別意義的比較性拓展,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拓展閲讀方法。一般是在學完相關的文章或一個單元后使用。例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與《示兒》(蘇教版國標本六年級上冊第4課《古詩兩首》)兩首詩都表達了詩人強烈的愛國情懷,但在表達方式上卻各具特色。組織學生比較研討,學生就會發現:杜甫的《聞》詩是通過“喜”來表達愛國情懷的,而陸游的《示兒》卻是通過“悲”來表達愛國感情的,這一“喜”、一“悲”表達方式雖不同,但表達了兩位詩人相同的情感。這樣,就會使學生對課文的古詩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

五、搭建平台,展示拓展性閲讀的成果

一池清水,只要拍擊,就會產生陳陳漣漪,學生的閲讀,也只有不斷地尋找一個個激活點,才能產生一次次新的激勵,形成一個個新的台階。我把開展的各項豐富的活動作為學生閲讀的“激活點”,讓他們在展示中享受成功的歡悦,在活動中形成新的激勵。如讀書交流會、講故事比賽、詩文朗讀會、猜謎語、讀書徵文等,學校也定期開展一些閲讀活動,為學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如讀書徵文比賽、手抄報評比、閲讀知識競賽、“我讀書我快樂”演講比賽、童謠朗誦會、成語接龍等,在學校舉行的手抄報評比中,我班有十多人榜上有名,在“美文誦讀大賽”上,我班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最高,獲獎人次最多,而且憑着巨大的凝聚力和強大的實力一舉奪得高年級組第一名;在校“百字競賽”中也獲得了同樣的佳績,這對於一個語文成績(五升六)全鎮倒數第一的班級來説,真是太不容易。這不僅讓學生體會閲讀帶來的甘甜,同時這一次次的閲讀實踐活動又轉化成一股股催動學生多讀書、好讀書的動力。更讓我驚喜的還在後頭呢,在這學期的期會考試(縣教研室統一命題)中,全班語文平均成績由接班時的68.2分一下子提高到82分,平均成績提升了13.8分,這是多麼不易的成績!雖然我對課外閲讀提高教學質量堅信不移,但面對如此大的飛躍,還是感覺有些意外,那一刻,13.8這個普通的數字,成了閲讀促進教學質量提高的最好見證。

總之,通過實踐研究,我班同學經過一學期對拓展閲讀的熱衷,他們在各方面都領先於同年級的其它班,主要表現為:課外知識豐富,口頭表達能力增強,上課個個發言踴躍,表達流利;讀寫結合,寫作水平迅速提高,投稿量、發表量均高於同年級班,列年級首位;研究使學生學習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閲讀能力表現突出,以期會考試為例,課外閲讀正確率達87%;學生整體水平提高,學生個人的文學素養得到提高。

拓展閲讀不僅快速、大面積地提高了學生的語文成績,促進了學生閲讀量的成倍或成幾倍的增加,拓寬了學生視野,培育了學生了創造力,增加了學生的文化積澱,給語文教學帶來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還使學生在思想品德、情感意志、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塑了學生健全的人格。這樣下去,學生完全可以在不增加任何負擔的情況下,實現並超越《新課程標準》規定的國小生閲讀總量,為終身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開展拓展閲讀研究期間,也促進了自我觀念的轉變,使我的教學、教科研能力得到快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