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子部 > 道家老子

《道德經》讀後感500字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道德經》讀後感5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道德經》讀後感500字

《道德經》讀後感500字1

當今社會科學發達,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的物質財富越來越殷實,而精神財富卻越來越貧乏,道德淪喪的現象日益嚴重。“堂堂正正做人,踏踏踏實實工作”的呼聲日益強烈。物慾橫流的現實生活中,如何去面對金錢、地位、美色的誘惑呢?我們同樣可以在《道德經》這部聖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們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守靜處世,清靜自省,盡心本職!

既然我們個體十分渺小,力量十分微弱,人生十分短暫,我們何不端正心態呢?靜心、淨心、盡心就是人們的三個不同心態層面。靜心:靜安人生座標;淨心:淨處人生方向;盡心:盡展人生作為。

靜心,靜安人生座標。老子以“清靜為天下正”,“清靜無為”為修道之本。《道德經》十六章雲:“致虛極,守靜篤。”強調了致虛守靜的修養。“致虛”就是要消除心靈的蔽障和理清混亂的心智活動,而後才能“守靜”,通過“靜”的工夫,深蓄厚養洞察力,才會“知常”,逢凶化吉。

“淨者,不汙也”,天地萬物之間,潔淨不染,就是“不染”。“不染”的含義很廣泛,老子《道德經》十二章雲:“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意思是說五彩繽紛的世界使人眼花繚亂,各種各樣的聲音使人震耳欲聾,美味佳餚使人饞涎欲滴,縱橫馳騁的心靈使人心態若狂,擁有貴重難得的貨物使人心驚膽寒。就從視、聽、味、嗅、觸、物六方面形象勾劃了人們因貪婪而染色、染音、染味、染心、染身所導致的嚴重後果。故後人雲:六根清淨、一塵不染。意在教人約束,收斂人們的貪慾之心。

《道德經》讀後感500字2

《老子》又名《道德經》,共81章,前37章為《道經》,後44章為《德經》。《道德經》的中心是“道”。它繼承了《周易》、《洪範》等著作的樸素辯證法思想,提醒了事物之間互相依存的關係。並提出“天道自然無為”的無神論思想。《老子》將視角放在宇宙之外,與“道”相比,宇宙萬物只是渺小的存在。它的內容博大精深,直到如今,在某些方面對《老子》的研討還沒有定論,《老子》之於研討者,一如它所說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老子》文約意豐,視角共同,思想深邃,內容博大精深。今天,它依然具有巨集大的理想意義,大而言之,它在治國理政、運籌用兵、處置國際關係、現代企業運營管理等方面具有很好的自創意義;小而言之,它是人們為學、修身、處置各種人際、社會關係的肉體圭臬。

以上是重慶出版社書立方系列口袋書《老子》的前言,也能夠作為《道德經》的讀後感,我想以我個人觀念修正幾點內容:1、我對上文“視角共同”異議,應該說《老子》的思想曾經擺脫了“視角約束”,正所謂盲人摸象、各說異端,現代人很難了解和不能正肯定論《老子》的緣由就在於他們的視角的侷限性所致。2、我對“大而言之”的觀念做點補充,《老子》的宇宙觀,不能只侷限於地球,他能解釋我們現有的宇宙觀,他以至對星際探究、天外生命、克隆技術等前沿科學都有指導和啟示作用。能夠說它沒有時期性,它能夠隨時間無限延長。3,它能夠小到,分子生物學以至更微觀的科學範疇,由於人類還沒發現0。1飛米以下的物質構造是什麼樣子。

《道德經》讀後感500字3

最近我不大喜歡聊天了,因為思想深邃的人不多。心慢慢地不怎麼花了,畢竟歲月不饒人。我喜歡一個人在花園散步沉思。官二代、富二代們佔據了大量的社會資源,讓底層的人難以往上流動,官與商勾結還如何做人民的公僕,公平正義何在?讀書無用論也不是空穴來風;中國的官員的選拔應該真正交給選民而不是由上級領導說了算,做官的如果俯下身子去討好選民而不是絞盡腦汁的去巴結領導一切的一切都好辦了————思考這些問題,我的痛苦與日俱增。為了減少我的痛苦,我開始讀道德經了,我發現我受益匪淺。

道德經裡說上善若水。水的適應環境能力最強。到了不同的容器,水都能隨之改變。為人處世當如柳樹,而不能像青松。柳樹溫柔,給人以美感。青松倔強,葉如鋒芒,容易傷人。我們不能老是埋怨環境的惡劣,自己應該主動學會適應周圍的環境。達爾文不也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嗎?

道德經裡說要摒棄自己的私慾,不妄為便能無所不為。一切都要符合道。道法自然。無論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都有其客觀規律。違背規律必然要受到懲罰。幹什麼事要穩重。對名利的過度追求,可能失去的更多。我對晉升高階也不再有過多的衝動。而是順其自然吧。

道德經裡說長壽的人佔十分之三,短命的佔十分之三,還有十分之三是因為過分追求名利而在縮短自己的壽命。貪財官為了貪慾而鋃鐺入獄,賭徒因不服輸而徹底毀壞了自己的身體,單位上有好多人為追名逐利不擇手段而鬧僵了人際關係自尋煩惱。我愛我的孩子,愛我的老婆,愛我的家,愛我的親朋好友,愛愛大自然,愛我們的國家,愛我們的星球。我相信善,回報與否我不知道,但我的心寧靜了。

最近我的睡眠質量好多了。勸你有時間也讀讀道德經,好嗎?

《道德經》讀後感500字4

16日——20日,我參加了在杭州萬鬆書院正誼學堂舉辦的《道德經》妙解公益夏令營,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一章——以水為師,觀水悟道。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水的品質。你可能會說:水有什麼品質?有什麼好學的?現在就讓我給你講一講吧!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向高處流還是低處?你一定會說:向低處流。是的,我們要學習水的謙虛和謙讓,假如在向下流的路上遇見一塊大石頭,水有撞上去嗎?沒有。如果撞上去,豈不是以卵擊石嗎?水是繞開了它。你可以去好好體會。

人體也需要水,人體百分之七十都是水。如果地球上沒有水,我們人類能活過一星期嗎?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還會有生命存在嗎?所有的蔬菜等植物也需要水,不然也會枯死。水還可以幫我們清理廁所,清理我們不喜歡的汙垢。但水並沒有要求我們給它回報。這種舍已為人,不求回報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保護我們的水資源。比如:做環保酵素。那怎麼做呢?就讓我來告訴你吧。我們用一斤糖,3斤果皮垃圾(要選擇新鮮的),10斤水,比例1:3:10,放入瓶罐內混合在一起,放在陰涼的空氣流通處,要記得每天都要放氣,不然發酵過程中瓶罐內產生的氣體會把瓶罐頂開,發酵3個月後就可以使用了,當然6個月以上最好。你試試吧!可以用來清潔傢俱,澆花等等。

通過學習《道德經》,讓我懂得了水的品質,我們離不開水,我們就是水,因為我們是大自然的一份子。

《道德經》讀後感500字5

《道德經》是一本關於宇宙人生哲理的書,包含唯物主義,自然無為,天地不仁的哲學思想,被譽為“道學之精髓,哲學之先本”。《道德經》能啟迪人生智慧,就算是放到今天,依然能從中得到一定的借鑑。

《道德經》全書只有五千字,所以又名《五千言》,主要圍繞著“道”、“德”來詳細闡述各個學科的深刻道理。內容非常豐富,可謂包羅永珍,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社會人生。古時候很多思想的基礎都來自老子的思想,我們現在社會的很多人都喜歡讀《道德經》,這也體現了這本書的極大的魅力。《道德經》中闡述了很多思想、理論,其中物極必反的道理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想幾千年前的老子能理解的這麼透徹,這著實讓我吃驚。物極必反指的是事物發展到了極端就會朝相反的方向發展,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也是人生的大智慧。古代王朝每一個都經歷了初期創立、巔峰和沒落,這跟帝王的統治有很大的關係。當帝王窮奢極欲到一定的程度時,人民被欺壓到一定的程度,都紛紛起來反抗,推翻統治。同樣的,當一個人恃才傲物到了極點的時候,往往會招來禍患。老子告訴我們,做人做事要有分寸,不可過分,一旦過度就會出問題。這是歷史規律,人生哲理。

我們讀《道德經》就是想從先哲那裡學習人生的智慧,提高個人的格局,走好自己人生路。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道德經》讀後感500字6

解讀老子《道德經》的真諦啟示,可以使我們解放思想,改變對世界的認知,放棄千百年來沿襲下來的許多陳舊落後的思想觀念,做事不給自己和社會遺留後患。從二元論的思維模式中解脫出來,站在一體同觀的全視角看世界,才有真正的恆常快樂,才是真正的全然自由。

《大道至簡——【道德經】真諦啟示》就可以奠定人生的基本功,就可以解決人生不同時期的各種痛苦和困惑問題。此版本譯文清晰準確,簡潔易懂,超出了已往的字面表層譯述,將老子真實的意願全面破解表達出來,從而將老子先生請下了“神壇”,讓人民大眾真正能與老子的智慧和真理相擁抱,人生的道路就不會偏頗,生命的航船就有了正確的方向。大道至簡,真理人人適用。

現在讀過大道至簡這個版本的各界人士,強烈推薦《大道至簡——【道德經】真諦啟示》這本書,它將老子思想與現實生活融匯貫通、有機結合,既深入淺出,又富有哲理,對家長、孩子的工作、學習、生活具有指導意義,拜讀、學習後深受啟發、頗為受益,建議更多的家長、同學們能夠學習這本書並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天下之至美,乃美於無為之美,美於無私之美,美於心靈之美。願你也可以領悟老子的思想,為心靈覓得一處寧靜的港灣,讓生命之“道”不受羈絆,在平淡的日子裡怡然自得的生活。

《道德經》讀後感500字7

最近我在看一本十分富含哲理的書——《道德經》,要物體享受就得靠錢,而要精神享受就得靠道,道家講究天人合一,神遊太虛,而道德經就完美的詮釋了這一點。

道德經全書僅五千字,但字字珠璣。就拿第一句話說吧:“道可道,非常道。”這句話很好理解,就是能說出來的道,便不是真正的道了。但你理解深刻含義嗎?道德經中有這麼一個小故事:楚國有一棵大樹叫“朝生”,對他來說,四千年只是一個春季。在越國有一隻神龜叫“暮菌”,對它來說,四千年不過是幾個時辰而已。但人們卻認為彭祖壽命長,活了八百年,但他跟“朝生”,“暮菌”比,豈不是壽命極短?

如果人們在遠古指天叫“夷”,指地為“希”,那現在天就是夷了,地就是希了。所以他告訴我們,名稱是虛無的,不要去強求等級名稱,順其自然不是更好嗎?看,短短一句話,竟可以有如此深奧的道理。

道德經中還記到,老子在寫完道德經交給尹喜,出關之前曾跟尹喜說:“你讀完後,要把道德經全忘了才行。”這更是出乎常人意料,應該牢牢記住才對呀!正因為文字把深理束縛住了,所以要把文字忘了,才能見到深理。

六祖惠能身為住持卻不識字,但他卻說:“我用手指月亮,你要看的是月亮,而不是我的.手,我的手是用來指導你看月亮。”的確,文字只是用來襯托深理的。

現在,體會到道的博大精深了嗎?

其實,道就在我們身邊,但它卻看不著,聽不著,聞不著,摸不著。只能用心體會,而道德經便是這麼一本體會道的工具。

《道德經》讀後感500字8

今天偶然讀《老子道德經第八章》後有感頗深,便與之分享!

善為何物?難於言說,只得比方,像水一般,故有“上善若水”之說。

水乃平常之物,舉目所及,比比皆是。水雖平凡,卻蘊含非凡智慧和品性,遠非凡人所及,值得世人好好反省和仿效。

水,乃生命之源,宇宙之本。人,水所為也,地球,亦水所為也,萬物生長,皆賴於水。水有如此之功,然並不邀功,有如此之德,然不求回饋。水,恩澤萬物而不事張揚,惠及眾生而德行謙卑,總往低處流,總往底下鑽。

水,不與萬物爭,不與人計較,你進,她退,你擠,她溢,能屈能伸,看開,大氣,超脫,逍遙,故無詬病,少非議。

水,形易變而性難變。倒杯裡而成杯之形狀,倒碗裡而成碗之形狀,倒鍋裡而成鍋之形狀,外形雖成了別人的外形,品性仍然是自己的品性,放棄該放棄的,堅守該堅守的,外圓內方,靈活自如。

水,看似無力,實則有力,表面軟弱,內心堅強。堅硬易折,柔軟耐久。水滴石穿,繩鋸木斷,以柔克剛,以軟勝硬。

低調,不爭,適應,柔韌,水之大智慧,水之高品性。

何謂道,水即是。

附老子《道德經》第八章“易性第八”:“上善如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何謂道,水即是

……

《道德經》讀後感500字9

這些年的爾虞我詐,陰謀算計,我的靈魂都已經浮躁起來了…那些理想、抱負之類的高尚,似乎離自己越來越遠。

雖然知道這是奮鬥路上的必經過程,但我還是希望那些手段只是手段,不要讓自己迷失了本性。

《道德經》我已讀過數遍,大多名句也都耳熟能詳,但以前太浮躁,總不能細品其中之韻味…這些天來終於靜下心來真正的沉浸下去,才發現它像一汪永不枯竭的清泉…滿載寶藏,放下成見,唾手可得!但其廣博與深奧,卻讓你發現自己的淺薄與不足!

這是哲學的力量,它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卻高於一切之上!因為它能讓你的心靈真正的強大!不為光怪陸離的表象所迷惑!直達事物本質!正如老子所云:“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盡力使心靈達到極度的放空,使生活清淨堅守不變,通過觀察萬物往復,透過其紛紛芸芸的表象,看到其本源所在。

“歸根曰靜,是謂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看清事物的本質,心靈便會寧靜,這種寧靜不是靜止不是消極,更不是終止。而是在認識根本規律後的等待!等待萬物並做的時機,這樣的人無所不包,無所不包就能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長久。

《道德經》有如黃鐘大呂,一下下的將我心頭蒙塵震落…

《道德經》讀後感500字10

道德經分上篇《道經》三十七章,下篇《德經》四十四章,共計八十一章,是春秋時期的老子(即李耳)所書,道家著作,是道家思想的主要來源。

作為充分體現中國古代樸素辯證法神韻的《道德經》,這部書闡述了道家對宇宙本源、萬物的產生、發展、變化、毀滅的規律的理解,博大精深,微言大義,一語萬端,當為“萬經之王”。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這章主要闡述了世界萬物相輔相成,互相轉換的辯證關係。存在與消亡、困難與簡單、修長與粗短、高尚與低下、超前與落後都是通過相互對立、相互比較而得以體現。

世間的一切概念和價值都是人為設定的,價值的判斷都是比較產生的,所以對立的關係是變動的。因此價值的判斷也是變化的。世間的一切都是兩兩對立產生的,如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所述,一件事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反之亦然。善和惡,美和醜,我們都要泰然處之,不能庸人自擾。

而後半段則根據“道法自然”的原則準確論述了老子“無為”的社會政治思想,表明了老子順應自然本性,反對好事無為的基本態度,讓萬物自然生長髮展,效法自然,順應大道。

《道德經》讀後感500字11

縱觀幾千年來各家對道德經的瞭解可謂是百花奇放,從修身到治國,再到宗教的崇拜都有,種種的一切所言之道只不過是停留在人的一切現象學上,我對老子的道的解釋用一句話來概括:靜是相對的,動是絕對的。這即是道。

對道的瞭解首先不執著於道這個名字,老子起這個道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我能夠打個比如:就我們生活的地球來說,人從現象去看地球它是靜止,所以說是相對的,但是地球又是從白晝到黑夜再到一年四季之變化,所以說地球又是運動著的,迴圈不息,而且也是絕對的。有了這個絕對的動之後,地球展示給我們面前的並不以人的意志而刻意運動而是展示在我們面前是靜,而這種靜是人客觀所發覺不到的。我能夠用風來比喻,風吹到你的臉上你覺得一絲的涼快,但是你看不到,摸不著,但是又存在著,看似無其實有,由於你不曉得它什麼時分吹過來,這就是老子首篇道的宇宙自然觀,而從人的角度上,要到達這種境地,是需求修行的,而這種修行是要讓人理解萬物變化開端,老子說過人的道就如嬰兒的一樣,人從生命降生開端,運動曾經存在了,而這種運動不斷到人死為止,而老子的道並不是生也不是死,它是對一個絕對運動著的生命要做到像風一樣的靜靜的運動著,只要做到靜你才幹到達這個道,而我說的這個靜不是絕對的靜,而是運動著的靜,老子的水就是一個最好的比喻,水是運動著的,而這種運動是如此的自但是不加修飾!

對如今所謂的唯心唯物強加給道是不適宜,由於道曾經包括了一切現象中的唯心和唯物。

《道德經》讀後感500字12

為充分體現中國古代樸素辯證法神韻的《道德經》,用不多的字數,闡述了道家對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事物的產生、發展、變化的規律及社會觀、人生觀的基本思想。雖然文章大部分用近乎詩體的語言,有些晦澀難懂,但用“博大精深”來形容它絲毫也不過分。我對《道德經》的理解主要是講求“無為”,“尊重規律”。

無為是一種心境、一種修養,是辯證的。站在老的角度,向社會推廣無為,有助於國家的穩定,但如果站在歷史發展的高度,片面的無為是無助於人類的進步的,所以對於當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老的無為論應該以辯證的方法,一分為二的看待,“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對待競爭,我們要敢於去迎接挑戰,對待失敗和不平等我們要報以一種平常心,用合適的方法去改變或適應,而不去盲目的爭魚死網破。這樣有助於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終的成功,只有厚積才會勃發。同樣,“無為”用在當代待人處世上就是要對人寬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慾則剛。”

《道德經》是一部中國古代樸素辯證法的啟蒙鉅著,拉開了從古至今幾千年來人類對自然規律進行探索的序幕。辯證的去看待它,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對我們人生的指導是大有裨益的。

《道德經》讀後感500字13

一、大道至簡,真理人人適用。

老子的智慧,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已成為了世界性的重要思想理論。那麼,譯文的準確程度非常重要,過去許多版本的《道德經》,都不能完美體現其完整意義,而且人們發現存在誤判和曲解,這真是誤導了世界,矇蔽了心靈。如此智慧的經典,人們沒有從內心深處受益,使世界陷入了沒有真理準則的動盪之中。人們往往都按照自己的理解、喜好、需求來評說老子,說老子是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哲學家、心理學家、中醫學家、經濟學家等等。不能與老子智慧同步的人還認為,老子是消極的、矛盾的、唯唯諾諾、低眉順眼的小老頭,這都是從字面上對老子的妄加猜測,不能與之同頻的人,不能徹知老子內在的偉大。其實,聖人的語言是一體全觀的,真理是沒有漏洞的,真理是處處適用的。如果一定說老子是什麼家的話,最確切的應是心之本能學家。因為心是家之根本,其他家是根之枝葉。根之深厚,豈有不成就各種學家之理,世間各類學家,都需心之本能的滋養,才能保證保持一生行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否則,各種“學家”最終只是一堆名詞概念而已。所以老子撰寫《道德經》完全是以提升心之本能、提高個人心性為出發點的,解決了個人的問題,就解決了社會的問題,每個人都自律,社會還會有問題嗎?繼而也就解決了世界的問題。當一個人內心平靜之時,是不會與人發生是非糾葛的,不會向外投射,就會呈現一派祥和景象,所以印證了世界就是你,你就是世界。每個人只要做好自己,收起並關閉分別比較指責之心,個人、家庭、社會、世界的矛盾紛爭就會迎刃而解,國際祥和之日就會到來。

《道德經》讀後感500字14

地球上萬物的生長髮育,自然界草木的榮枯,潮起潮落,晝夜的交替;動物界的弱肉強食;人類的演變,社會的發展,都離不開“道”。

什麼是“道”?自從學了老子的《道德經》以後,我明白了“道”。原來,“道”就是規律。

春天小草發芽了,到了冬天就會枯萎,而它卻把種子悄悄地撒落在土地裡,靜靜地等待來年的再次萌芽;潮水因為地殼的運動而漲落;白天晝夜因為地球的轉動而規律的更替……

世間萬物都在遵循各自的規律不停地迴圈變化。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水的規律。在七十八章中有這樣二句: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啊!水看起來是最柔弱的東西。如果你正確的利用它,它就會給人類造福,但如果你要去攻擊它,你還不一定能勝利。人們說的“洪魔’’就是它。

一點點的雨露彙集成了小溪,小溪匯成江河,江河彙集成大海。看似柔弱的水因為它的謙遜和自強不息變得強大了。水,柔中有剛,剛柔相濟,無所不能克。天下沒有什麼能代替它。

《道德經》裡還講了許多做人處世的道理,它讓我懂得了只有遵循道法,不斷學習,才能使自己變得強大。

俗話說:“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將不斷地用這句話警醒自己。

《道德經》讀後感500字15

首先,從身體層面上來講,老子認為我們身體80%的疾病都與心理和情緒有關,也就是心理不健康。這一論述與當代的“抗疫名家”中科院鍾南山院士的觀點非常一致。

當今社會,我們努力地追逐錢財、名利,在巨大的名利場前,慾望不斷膨脹,無法滿足,心情焦慮,不惜大量消耗自己的身體資源,能量,也就是內耗,破壞了身體陰陽平衡。久而久之,疾病找上門來。

就拿我們投資界來說,許多享有盛名聲譽的投資大佬追求高收益,高業績,在名利雙收的耀眼光環籠罩下,迷失自我,日夜研究,殫精竭慮,最終累垮身體,英年早逝。令我們唏噓不已,身體沒了,什麼都是扯淡,這種捨本求末的做法應當令我們警醒。

當今社會,快節奏,高能量膳食,低運動,焦慮的不斷攀比心理,無法滿足的慾望,全方位構築了我們的身體負能量,造成我們的身體重負不堪。錦衣玉食,甚是歡喜,但無節制的生活習慣帶給我們的身體是妥妥的傷害。

老祖宗幾千年遺傳下來的我們身體基因,承受不住近幾十年國家大力發展帶給我們突然變化的富足生活,需要我們有節制地規避身體健康風險。

老子提倡我們降低慾望,放低自己,上善若水,厚德載物,以平和的心態,愉悅的心理,知足常樂,豁達樂觀地生活,注重陰陽平衡,善待自己的身體,方能健康幸福長壽。

因古典國學的深奧內涵,經過我近段時間的反覆的研讀,消化,浮燥的內心也平靜不少,透過表象看本質,也理解了許多事物的發展規律,核心要義,也能冷靜應對處理當今社會各種眾生相。粗淺分享,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