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關於對聯對仗要求

對聯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以下是一篇關於對聯對仗要求,供大家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關於對聯對仗要求

1.字數相等

對聯可短可長。不管長短,上下聯的字數必須相等,上聯(出句)是多少字,下聯(對句)也應當是多少字。

如果字數不相等,除極特殊情況,便不成為對聯。這是對聯最起碼的一條要求,也是最容易做到的一條要求。

2.句式一致

這裡所說句式,指句子指句子節奏形式。上下聯相對的句子,節奏形式應當相同。

節奏本是音樂術語,指各種音響有一定規律的長短強弱的交替組合,在對聯中,可以表示為音義的停頓。相同字數的句子,可以有不同的節奏形式。如五言聯的節奏形式就不只一種:

“二三”式  欲知|千古事; 須讀|五車書。

“二一二”式  揮毫|列|錦繡; 落紙|若|雲煙。

“二一一一”式  三強|韓|趙|魏;九章|勾|股|弦。

“一四”式  養|天地正氣; 法|古今完人。

3.詞性相當

詞性,或說詞類,在上下聯對應位置,應當相同或相近。

在現代漢語中,詞可分為十一類: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以上屬實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以上屬虛詞。對仗要求,原則上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以此類推。

我們都知道,傳統對仗習慣,有更嚴格的要求,又有寬鬆的地方。更嚴格的要求是,名詞還分若干小類:天文、地理、宮室、器物、草木、鳥獸、形體、人+事、人倫等等(詳見第七講),一般要求小類相同或相近的詞相對

那麼,寬鬆的是,不要求連詞對連詞,介詞對介詞,基本上把現在的副、連、介、助嘆等虛詞看作一+類,可以彼此相對。

古代劃分的“實字”、“虛字”,跟現在的實詞、虛詞不盡相同。如古代把某些動詞和某些形容詞歸入虛字,所以某些動詞與某些形容詞相對也是可以的

對仗有工對和寬對之分。工對,原則上相對的詞要詞性和詞的小類相同,寬對,原則上也要詞性相同。

4.結構相應

這是說上下聯在語法結構上互相照應,彼此對稱。詞和片語構成的方式多種多樣,有聯合結構、偏正結構、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動補結構、介賓結構等(詳見第四講)。

上下聯相對的詞或詞+組,最好是聯合結構對聯合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依此類推。

如不能做到結構相同,也要做到結構相近,如聯合結構對偏正結構。對應,至少要求詞或片語字數相等,二字結構對二字結構,三字結構對三字結構。

句子的成分,有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結構相應,還要求主語對主語,謂語對謂語,賓語對賓語,依此類推。

5.平仄相對

這是對字音聲調的要求,使對聯念來有抑揚頓挫之感,具有一種音樂美。

漢字有四個聲調,分為平聲、仄聲兩類。仄,通“側”,就是不平的意思。

古代四聲,是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後三聲是仄聲。普通話四聲,是陰平(第一聲)、陽平(第二聲)、上聲(第三聲)、去聲(第四聲),前二聲是平聲,後二聲是仄聲。(詳見第五講。)

詩詞和對聯,講究聲調的和諧鏗鏘,在語句裡就要講究平仄聲的適當搭配。

如果一長串的平聲字或仄聲字,聲調像敲木魚似的,勢必顯得單調乏味。

因此要求平聲對仄聲,仄聲對平聲。不重要或次要處的字,平仄可以不拘,重要處(如節奏點所在和句末停頓處)平仄要合乎規定,基本上是“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有些對聯,平仄完全相對。如清顧鼎臣題聯:

柳線鶯梭,織就江南三月景;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雲箋雁字,傳來塞北九秋書。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不少對聯,平仄基本相對,少數或個別字平仄不對。如福建永定縣高陂橋聯:

一道飛虹,人在青雲路上;

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

半輪明月,家藏丹桂宮中。

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平

我們都看到了,兩句都是一、三字平仄未對,其餘平仄完全相對。

對聯關於平仄的格律,最重要的是,上聯末尾字即上聯腳必須仄聲,下聯腳必須平聲。

這是對聯的規則,不能違反。(個別對聯上聯腳平聲,下聯腳仄聲,不是正格。)

這樣,一開一合,一抑一揚,從聲韻上使對聯達到完整的境地,成為一個從內容到形式都很完美的對立統一體,讓讀者讀完感到有長長的餘音餘味。

這是千百年來積澱成的審美慣性。如果違反,上聯腳平聲而下聯腳仄聲,

人們看來一般總會覺得彆扭或者壓抑;如果兩聯腳同是仄聲或是平聲,除了極特殊情況以外,人們會覺得不完整,像散文中的兩句,而不像對聯,給人以頗大的遺憾-。

對聯的上下聯,內容要密切關聯,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共同表達一個主題

除“無情對”以外,上下聯決不能風馬牛不相及,或者彼此孤立,各自為政;也不能一重一輕,相差懸殊,那樣,內容的關聯就不密切了。

內容相關有三種情況:

(1)內容相近,相互配合。如吉林龍潭山公園聯:

龍峰疏柳籠煙暖;  潭水勁鬆鎖月寒。

“峰”與“水”,“柳”與“鬆”,上晝景,下夜色,相互配合,共同表現龍潭公園的特色。

(2)內容相反,對比映襯。如張焜自題修身聯:

酒常知節狂言少;  心不能清亂夢多。

“狂言少”與“亂夢多”正相反,兩相對比,更說明節酒、清心的重要。

(3)意思連貫而下,不可中斷。如集句聯:

棄燕雀之小志;  慕鴻鵠以高翔。

上聯語意不完整,直貫下聯,顯出題旨,表明立大志。

對聯內容不相關,短聯如:

新年臺上演戲;  暑假水邊釣魚。

此聯只能說是對偶句,上下聯內容不相干。

中聯如:焦點,熱點,重點,點點皆關國計民生;  足球,籃球,排球,球球都賽水平風格。

此聯上下聯內容雖有一點關聯,但是相距較遠。

又如某省的重獎徵聯(出句徵對):

東迎華嶽,西接崑崙,南望祁連,北通大漠。越絲綢古道,溯漢武雄風。襟歐亞,射天狼,到此何妨同斟御酒。

堯法昊天,舜承禪讓,禹治水患,湯撤鳥羅。顯燮理嘉猷,施廟堂鐵腕。念臺澎,除碩鼠,清時正好共品龍芽。

下聯雖然立意嚴正,措詞典雅,但是內容與上聯相距遠,與徵聯主旨無涉,被拔為獲獎者第一名值得商榷。

上下聯內容如果輕重懸殊,即使詞語能對仗,也不合乎對聯的要求。如:

回覆

萬仞高峰驚日月;  一株柔柳伴花枝。

下面我們在來學一下《六要素》

對聯是一種講究格律的文學形式,欣賞與寫作對聯,必須瞭解其基本的格律要求。所謂對聯格律(簡稱聯律),是指對聯寫作的一些基本規則和格式,其核心要求是對仗。對聯的基本格律,可概括成六要素和六禁忌。

從內容看,上下聯之間,內容要相關,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輔相成的效果。這種關係或者是從相同的角度互相映襯、補充,即所謂“正對”;或者是從相反的角度互相反襯、對照,即所謂“反對”。如:

覺行圓滿;功德莊嚴。(正對)

心平積福;欲重招殃。(反對)

還有少數對聯上下聯之間屬於互相銜接的關係,即所謂“串對”或“流水對”。如:

除了香甜苦辣鹹酸澀;

無非柴米油鹽醬醋茶。

如果上下聯內容毫不相關,會使人覺得非常彆扭和生硬,則起不到對聯應有的文學效果,難以稱得上是合格的對聯。當然,有一種特殊的對聯形式,即所謂“無情對”。

它指的是上下聯形式上(字面)對仗工整,而內容上(意義)卻有意不相關,從而造成一種特殊的效果。無情對主要是利用對聯的形式特徵(對仗),來體現一種文學趣味和技巧,其內容是次要的。如:

庭前花始放; -

閣下李先生。(常用無情對)

樹已半枯休縱斧;

果然一點不相干。(常用無情對) -

總之,字數相等,內容相關,是對聯在形式和內容方面最起碼的要求,體現了最基本的對應性和關聯性,故將二者稱為基礎要素。

2.詞性相當、結構相稱 這是對聯格律的兩個語法要素,也是最關鍵的兩個要素。詞性相當,指上下聯相對的詞語性質應儘可能相同或相近。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等等。如:-

五蘊皆空觀自在;

一心不亂見如來。

大家都看到了,此聯中,“五”和“一”都是數詞,“蘊”和“心”都是名詞,“皆”和“不”都是副詞,“空”和“亂”都是形容詞,“觀”和“見”都是動詞,“

一般對虛詞的要求比較寬鬆,對實詞的要求較為嚴格。在具體的對仗中,除詞性外,還可適當考慮詞語在句中的作用,對修飾詞語的要求較寬鬆,對中心詞語的要求較嚴格。-

結構相稱,指上下聯對應語句的語法結構應儘可能相同。如:

漏盡-飛身-去;

心空-及念-臨

以-神通力-護持-正法;-

設-孟蘭盆-超度-慈親。

不過,作者認為,節奏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節奏包括語意節奏和聲律節奏。狹義的節奏則專指語意節奏。語意節奏主要依語句結構去劃分,指根據語意而產生的音節上的停頓或間歇

聲律節奏則是從平仄要求去看,指句中一定位置的聲調要求(平仄安排)。作者認為,為使概念明確,最好將語意節奏和聲律節奏分別用“節奏”和“音步”來表達。舉例如下:

同時-聞-授記;次第-得-菩提。(節奏)

同時-聞授-記;次第-得菩-提。(音步)

當然,節奏和音步還是有密切聯絡的,二者經常是一致的。

平仄相諧,又稱平仄協調,狹義地說,是指對聯在音調上的兩大要求:平仄相對與平仄交替。廣義地說,也包含句腳平仄安排等其他一些平仄問題(見六禁忌)。

平仄相對,指上下聯各音步以及各分句句腳之間,要平聲對仄聲、仄聲對平聲,即上聯是平聲,下聯就要是仄聲,反之亦然。對音步的安排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之說

因為,實際上並不一定要求整個音步平仄相對,能在音步位上平仄相對即可。所謂音步位,就是每個音步的末位字,這是決定整個音步性質的重點聲。

標籤:對仗 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