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荷花澱》讀後感(通用12篇)

讀後感5.41K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荷花澱》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荷花澱》讀後感(通用12篇)

《荷花澱》讀後感 篇1

夏日的五六點光景,沿著天邊微白的亮,我順著一條青石磚的小路走近了荷塘。

曲曲折折的荷葉,小心地呵護幾顆晶瑩的露珠,清涼的晨風吹著整個荷塘舞了起來。這像是一次清晨的舞會,碧綠的荷葉自願充當伴舞的使者,一傾一轉都襯著美麗的新娘。它們中間有的優雅地展開粉色羅裙,有的害羞的還不敢自由的起舞,就僅僅露出了白皙的臉龐,像是一位剛出水的美人,亭亭玉立,在荷花中央蕩著蘭州,轉身對你回眸一笑……

我像是聽見了荷花深處的鷗鷺拍著翅膀飛走了,整個荷塘都從睡夢中醒來,抖去惺忪的睡意,精神抖擻地望著荷塘的邊緣,像是在等候著什麼。到底是誰,誰驚擾了它們的清夢?拍水聲由遠而近,一滴水快速地和水花濺在空中又迅速的落下,卻從不見有間隙,都和著一種急速的拍子快速前進,就在荷花的邊緣,我看見一隻小巧的木舟快速地駛了進來,船上人的黑髮被風吹亂,不一會兒就消失在了荷花深處……

可水面還是異乎尋常地熱鬧,幾個女人的小舟後面還有一艘碩大的日本軍船,他們筆直地向荷塘開來,卻又迫於水面低下,在荷邊停了下來,朝著荷塘隨意地放了幾槍,又驚起一排鷗鷺凌空而去。女人們在荷塘裡,手扶著小舟的邊緣,船上空無一人,只有一隻來時摘下的蓮蓬,穩穩地睡著。軍船想要掉頭走了,然而卻又有一排槍聲響起,有的打中了船,有的打傷了軍船上的日本人。船開始進水了,船上的人設法抽走已經進倉的水。又是一排槍聲,又有幾個日本人應聲倒下,野鴨都撲稜稜地飛走了。這一片荷花動了起來,槍聲一次比一次緊,比一次急,像急促的鼓點,又像滾坡的大石。軍船上的人也備好架勢開槍,然而卻看不見到底是誰在開槍,誰在射擊,只能胡亂地打到荷葉上,荷葉微微抖了一下便也就又和剛才一樣,一聲一聲槍聲比暴風雨來的還猛,十幾分鍾後,槍聲總算歇了,一片沉寂,幾名戰士從荷葉下露出頭來,這些戰士當中也有幾個女子的丈夫,然而他們並沒有嬉笑,女人們又上了船,輕輕地拍著水面離開了荷塘,剩下一片靜靜的荷花……

又看見了荷塘上空一片廣闊的水田,那澱中的女人們在快速的彎腰,插秧。又望見了旁邊水田中的我和奶奶,奶奶的秧苗已經快要插到盡頭,而我的一排秧才插了寥寥幾行。她們的秧橫豎都成直線,被風吹著輕輕地舒展身體,像一道亮麗的風景。我插的秧橫七豎八,歪歪扭扭,像一堆亂草。望望她們,腰上彆著幾個秧糰子,一隻手按著糰子底部,另一隻手取下一小撮秧苗,伸長手臂插入田中,一取一插,一插一取,連續動作成百上千次,腰卻一直是彎著的。我試著按著這種辦法插秧,卻不一會兒就完全累的趴下了,腰又酸又痛,趕緊站起身伸了一個懶腰。再過幾日,這裡的田全被她們有生命的顏色裝點完了,一片綠色。過了幾個月,秧苗已經長大了,一片金黃,風吹著熱浪一層一層湧,女人們的背影又消失在田野中,只聽見刷刷的鐮刀聲,荷香夾著稻香飄到了我的鼻中。

我眼前的景色漸漸褪去了,剩下一片美麗的荷塘。我突然坐正了身子,感覺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情懷。我一直以為革命,國家的存亡離我們很遠很遠,那是歷史的走廊的最後一節,而我們走在充滿陽光的外廊。那是經歷了幾十年沉下的歷史。就像一本發黃的教科書,如果不被翻起,將永遠被少年遺忘在歷史的角落。我原本以為愛國,為國捐軀是一種男子漢所特有的行為,卻從不明白女子一樣可以驚天動地。哦,不,不是驚天動地,是普普通通的生活著,本本分分地為共產主義提供資本,也為他們創造機會,那是一種天不怕地不怕的氣概,是一種捨生忘死的精神,是偉大亦是平凡。

九十年的風風雨雨,我們拼搏而又神氣的走過了,那一路的腥風血雨,艱難困苦都讓我們的先輩擋去了,留下了一個像血一樣熱情,蓮一樣清白高雅的中華大地。我們的生活多美啊,她像春天一樣絢麗。也許我做不了像他們一樣偉大,但是先輩們的精神早已融入我的血液,我將為國貢獻出我全部的力量。當我聽見山區國小堂書聲琅琅,看見荒廢的土地變成田野,街邊不再有蓬頭垢面的異鄉人,我將多麼自豪,多麼大聲說:“我有一個強大的祖國!”

我回頭又看了一眼荷塘,晨間的陽光照在荷花上,我的臉上,一種別樣的溫暖襲上心頭。我偉大的母親啊,你多像這一池的荷花,而我就將永遠像露珠一樣,陪伴你度過每一個寂寞的黑夜。最終,化為雨點,投入你永恆的芬芳中。

《荷花澱》讀後感 篇2

《荷花澱》是最能代表孫犁小說風格的優秀短篇小說。 孫犁是一位以寫冀中農村人民抗日鬥爭而著名的小說家。他的作品具有濃郁的冀中平原的泥土氣息,在藝術上,獨有一種清新、真摯、自然而又明麗的風格,其作品素有“詩體小說”的稱譽。

《荷花澱》講述的是冀中白洋澱地區人民群眾積極投身抗日的故事。

在作品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為代表的農村婦女的群像。這些婦女勤勞、樸實、善良,識大體、顧大局,是在特定的戰爭年代成長起來的一代新人。

水生嫂是作品著墨最多的婦女典型。她勤勞、能幹,編葦蓆,一會兒“就編成了一大片”;她賢慧、溫柔,敬重老人,疼愛孩子,體貼丈夫,在她身上有著我國勞動婦女的傳統美德。水生嫂雖然愛丈夫、愛家庭,眼光卻不狹隘,她能識大體、顧大局,懂得如何處理愛國與愛家的關係。當她知道丈夫報名參了軍,雖然也心疼丈夫,依戀不捨,但她還是很快欣然同意,併為丈夫準備好了行裝。

白洋澱的婦女不僅是勤勞、能幹、識大體的,也是多情的、樂觀的、堅強的。男人們參軍才走幾天,水生嫂和幾個青年婦女便找藉口去探望他們,她們對自己的丈夫有著深切真摯的愛。當然,她們又是樂觀的。在沒有見到自己的親人時,她們雖然最初“有點失望,也有些傷心”,但她們“永遠朝著愉快的事情想”,“不久,她們就又說笑起來了”。這些情感豐富,愛說愛笑的女人們在遇到敵船時,雖然也心跳,但卻不膽怯,不手軟,她們機智地將船往荷花澱裡搖,並下定決心,“假如敵人追上了”,決不投降,“就跳到水裡去死”,表現出了堅定沉著和視死如歸的精神。回村後,這些經受了戰爭洗禮的婦女們的精神境界有了新的飛躍,她們很快也學會了射擊,拿起了槍桿子,成立了一支自己的隊伍,“冬天,打冰夾魚的時候,她們一個個登在流星一樣的冰船上,來回警戒。敵人圍剿那百頃大葦塘的時候,她們配合子弟兵作戰,出入在那蘆葦的海里”。

水生嫂等婦女們的成長,從一個側面表現出了冀中人民在民族自衛戰爭中的巨大變化。作者通過塑造以水生嫂為代表的婦女群像,歌頌了冀中地區抗日軍民在黨的領導下英勇抗戰的革命鬥志以及愛國主義精神。

孫犁的小說之所以具有“詩體小說”的美譽,主要是因為無論寫人、記事、寫景都總是充滿了詩情。《荷花澱》就是這樣一篇充滿詩的美感的作品。

首先,《荷花澱》在寫人方面非常注意揭示人情美、人性美,從而使作品有了一種抒情美。小說的一箇中心任務當然是寫人,《荷花澱》的成功也首先在於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為代表的婦女群像。然而《荷花澱》的寫人又有自己的特色。作者寫人不是平均用力,而是抓住最能展現人性美、人情美的場面,人物語言、動作,細節等,準確傳神地刻畫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凸現人物的可貴品質。作品寫水生嫂等婦女如何組織隊伍,練兵習武,如何配合主力部隊打擊敵人等場面、情節,採用的是粗線條勾勒,而對於那些最能表現水生嫂等婦女內心深處感情世界的細節、舉止、言談、場面等,則採用工筆細描。如水生嫂與丈夫話別那個片斷,就寫得很精彩。深夜,水生歸來,告訴妻子自己“明天我就到大部隊上去了”。聽到這突如其來的訊息,疼愛丈夫的水生嫂一時不知說什麼好,她的“手指震動了一下,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她把一個手指放在嘴裡吮了一下”。這個細節非常傳神,其中“震”、“吮”兩個動作,把一個鐘愛自己丈夫的妻子,不忍與他分離,又極力剋制自己感情的複雜內心準確地表現了出來。

接著,作品繼續寫人物神態、語言:“女人低著頭說:‘你總是很積極的’”。這簡短的話語,似有對丈夫的讚許,又似有依依不捨的嗔怪,同時又似乎透露出人物不甘落後的自尊。“低著頭”,準確地傳達出了人物此時特有的心態。接著,丈夫一番勸慰後,“女人沒有說話”。這片刻的沉默,同樣準確地傳達出了水生嫂此刻內心既痛苦,又強壓痛苦的複雜心態,具有“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 其次,注重寫景的抒情性。如作品開篇水生嫂“月下編席”那段描寫,景色被渲染得很有詩意:“這女人編著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編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她有時望望澱裡,澱裡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這段描寫很有詩意,它使人物猶如仙子,與明月、清風、銀白的水、透明的霧以及清清的荷香,共同構成了妙不可言的詩的境界;同時,這景色又與具有著人情美的人物交相呼應,彼此映襯,有力地烘托出了人物的心靈美。再有,作品寫荷花澱伏擊戰時,也有一段景物描寫:“那一望無邊際的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銅牆鐵壁一樣。粉紅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視白洋澱的哨兵吧!”這段景物描寫,通過奇妙的比喻,使景中有情,很好地抒發了作者對抗日軍民的深切之愛。

第三,《荷花澱》在結構上也很有特色,它結構簡潔、靈活。從全篇結構看,作品力避平鋪直敘地串聯故事情節,而是採用了把“生活的碎塊”連成一體的結構方法,以水生參軍為開端,以水生嫂性格發展為線索,通過夫妻話別、探望親人、澱中遇險、伏擊敵人、奮起抗戰等一連串充滿生活情趣的典型畫面,來刻畫人物,表現主題。而這一連串生活畫面,有的詳寫,如“夫妻話別”;有的略寫,如“伏擊敵人”。這樣,使作品疏密相間,詳略得當,具有一種詩的節奏美。

《荷花澱》讀後感 篇3

《白洋澱紀事》是孫犁的集大成之作,收錄了其從1939年到1950年創作的短篇小說和散文,其中包括負有盛名的《荷花澱》、《蘆花蕩》、《囑咐》、《採蒲臺的葦》等共54篇。《白洋澱紀事》以抗日戰爭時期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區為背景,用樂觀從容的態度描摹時代的風雲變幻,以親切輕柔的筆調錶現戰爭的嚴酷和生活的艱難,以豐富多彩的筆觸描繪人物,尤其是女性們勤勞、善良、聰明、勇敢的美好品質和崇高的精神世界。

這一本書看下來,裡面全部都是發生在抗日戰爭年代的故事,裡面的白洋澱以及周邊地區飽受日本軍隊的折磨,但是就是在如此低落的年代,白洋澱裡面的人們卻依然保持著對生活的無限希望,這份希望甚至是連我們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都無法比擬的。同時,他們又非常熱愛自己的祖國,他們有些人主動參軍,為國家儘自己的一份力,有些人雖然沒有上前線作戰,但是他們卻努力為抗日事業做出貢獻。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故事,是《香菊的母親》這篇文章。香菊的母親,是一個非常熱情、積極的鬥爭骨幹,六七歲時就被賣給一個大她二十歲的男人做妻室,她的丈夫在地主家扛長工,因長期受地主的壓迫簡直變成了一個傻子。於是香菊的母親小小年紀娶過來,就得當男當女,買東辦西,在舊社會裡,她是一員闖將。但香菊的母親並不糾結於自己的身世經歷,成長的惡劣環境很好的磨練了她,她總頑強的奮起鬥爭,在公審大會上,香菊的母親勇敢的站出來揭示地主們的醜惡嘴臉,與此同時,她依舊同年輕人共同開會努力學習,追求自己理想,作為鬥爭骨幹,表現得非常冷靜、頑強和有見解。

從香菊的母親身上,我們可以看到,雖然她小時候經歷了種.種磨難,但是她挺了過來,並接受革新,拋棄舊思想,同自己的女兒一樣認真做功課。香菊母親在追求理想的見識和行為很值得我們學習,我們也要勇於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斷進取,改掉壞習慣,把曾經的苦痛都留在過去,不停止的奮進!

《荷花澱》讀後感 篇4

孫犁小說中的故鄉景象不僅僅充滿了現實的生活感受,還充滿了對故鄉的詩意描述。

例如,在《荷花澱》的開頭,作者寫道:“月亮升起來,院子裡涼爽得很,乾淨得很,白天破好的葦眉子潮潤潤的,正好編席。女人坐在小院當中,手指上纏絞著柔滑修長的葦眉子。葦眉子又薄又細,在她懷裡跳躍著”。

多麼富有詩意的畫面啊!明月,涼院,白葦眉子,少婦……短短几十個字,作者呈現了一輪美麗的水鄉農家美景。

這些詩意的描述幾乎讓人感受不到戰爭帶來的沉重壓力,作者敢於打破既定的現實生活框架,以絢麗的浪漫色彩凸顯殘酷的現實鬥爭,這是他家鄉情結的特殊表現。孫犁用這樣如詩的筆觸,描繪了一幅完美的家鄉畫卷,展現了冀中平原與白洋水澱上的詩情畫意。

孫犁作為一個農民,從本質上講,深深地眷戀著這片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冀中平原土地,這是他的根。僅有深深紮根在家鄉的土地上,才能創造出更加輝煌的作品。

孫犁作為一名農民知識分子作家,他將創作的觸角延伸到冀中農村的每一個角落,並且具有各自的情緒色彩,深情地記錄當時年代農村的狂風暴雨,生動地體現了農民在那片土地上的戰爭和革命。

孫犁像艾青一樣,用感激的淚水寫下了對家鄉土地的熱愛,唱著家鄉美麗遼闊的平原水澱,讚美著家鄉淳樸善良的人們。

《荷花澱》讀後感 篇5

《荷花澱》是孫犁的短篇小說代表作,描述抗日戰爭時期發生在白洋澱地區的一個令人喜悅的故事。作品充分體現了孫犁鮮明的三大創作特色:描述的是冀中一帶尤其是白洋澱地區人民的生活和鬥爭;善於用精練的筆墨,寫出人物的豐富的內心世界;小說帶有濃郁的抒情味道,用散文詩的語言來寫小說。作品選取白洋澱一隅,在抗日戰火硝煙瀰漫的大背景下,主人公的夫妻之情、家國之愛、純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就像白洋澱盛開的荷花一樣,美麗燦爛。

《荷花澱》不只是一篇小說,由此發端,構成了現代文學史上的一個重要的創作流派。它的不事雕琢和語言的簡潔清麗,恰如湖面上亭亭玉立的一株荷花;《荷花澱》也不只是一篇課文,由此發端,給學生以清新的生活氣息、濃郁的語感和美感,讓語文課屬於學生,使他們有機會發表、有時間思考、有空間參與,在新課程標準下更注重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本事、辨析本事、表現本事。所以,我把本文確定為“文學鑑賞課”,採用“引疑——-議疑——-釋疑”的基本方式進行師生雙向交流。但因教學時間限制,僅就“夫妻話別”前的景物描述和“夫妻話別”、“商量探夫”兩段對話描述進行鑑賞討論,到達讓學生掌握學習小說一般方法(即根據小說的特點,從環境描述、故事情節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進而理解小說的主題)的目的。

瞭解作家孫犁及“荷花澱”派的藝術風格;理解充滿詩情畫意的景物描述和傳神的對話對刻畫人物性格和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掌握學習小說一般方法。

這就是我對《荷花澱》這篇課文的看法。

《荷花澱》讀後感 篇6

讀罷孫犁的《荷花澱》,就彷彿有一股清新的泥土氣息樸鼻而來,一幅幅淡雅、幽靜的畫面展此刻眼前,使人感到“詩體小說”的詩意:用詩一樣的語言,創造了詩一樣的意境。

作品第三節,寫水生嫂深夜編席。“她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象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兩個比喻,既寫出了夜的深遠,又表現了水生嫂勤勞、樸實的品質。作者讓畫面隨人物的視線推移:“她有時望望澱裡,澱裡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寫銀白的澱,使畫面淡雅,寫輕紗般的霧,又使畫面靜中有動,而荷葉荷花香更使這寧靜優美的意境增添了色彩和質感,這是作者經過周圍的景物抒寫了自我完美的感情、願望和夢想。不僅僅如此,這幅畫還隱寓著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景色是平靜優美的,而水生嫂的心境卻不平靜。夜這麼深了,丈夫還沒回來,她正在焦急地在等他呢。可見水生夫婦的篤深情意和恩愛,這與後面描述夫妻話別場面相照應,突出了人物性格的構成和發展,表現了水生嫂對和平生活的嚮往。可是,日寇的侵略破壞了這完美的生活,這就奠定了水生嫂最終決定參加抗日鬥爭的思想基礎。這一段的景物描述把寫景、抒情、心理刻畫融合在一齊,象一曲隨風飄來的樂曲,又象涓涓流水奏出的完整的樂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言盡而意無窮。

這夜景的描述作者抓住了“靜”,文中對中午的描述卻抓住了“動”。“這風從南面吹來,從稻秧上葦尖上吹過來,水面沒有一隻船,水象無邊跳蕩的水銀。”廖廖幾筆勾勒出了中午的荷花澱動態中的靜美,襯托出荷花澱的明朗。景物描述的明快節奏使我們從中看到了這群年輕婦女裝了一肚子的不快,那躍騰的浪花正暗暗反映出這群婦女樂觀的精神。

澱上風光的描述,詞淺意深,意境優美。能夠想象:一群婦女坐在小船上,身後是一望無際的荷花澱,近景遠景層次井然,線條分明。讓這群婦女處在這種特定環境中,從她們身上,我們能夠看到根據地人民群眾的精神風貌;同時從稻秧、蘆葦、浪花的起伏跳躍,我們彷彿聽到這幅畫面外的風聲、水聲,那就是當時風起雲湧的抗日的時代潮流。一處景物的描述,竟然能反映如此深刻的資料,可見作家筆底的功力的深厚。

倘若我們對文中的幾段景物描述比較嘴嚼一番,會從中獲得無限完美的享受。它們的構圖不一樣、意境不一樣,那詩一樣生動而凝鍊的語言,創造了畫一般美的充滿詩情的意境。孫犁“詩體小說”的.風格,我們從中可見一斑。

《荷花澱》讀後感 篇7

這部作品的主要人物是婦女。又以水生嫂為核心。她熱愛勞動。有嫻熟的勞動技能,她體貼丈夫。溫柔細心,她開明穩重。剛毅勇敢,她關心國家興亡。最終投身抗日洪流。她不愧為我國現代文學史上具有獨特魅力的典型人物。她與魯迅筆下的祥林嫂性格有相同之處:熱愛勞動。勇於反抗,但又有很大不同:樂觀開朗。積極向上。加之生活在抗日根據地。這使她與祥林嫂的命運大相徑庭。與趙樹理筆下的小芹相比。雖然生活在同一時代的同一環境。但水生嫂已不再是為爭取個人婚姻自主抗爭。而是躋身抗日的行伍。勇敢地肩負起民族存亡的重荷。即使在孫犁同類題材的作品中。她也堪稱典型。至於文中另外的四位婦女。她們的性格也各具特點。這集中反映在尋夫部分的對話描寫上。

居於次要地位的男人系列。也有主次之分。水生居主導地位。他與父親有相同之處:思想豁達開通。大敵當前。沒有過多地惦記家事。而以國事為重。毅然決然地去幹光榮事情,他又有別於小隊長:幽默感不強。但內心深處卻非常熱愛自己的妻兒老小。荷花澱中即使責怪了妻子。也要把(內裝餅乾的)紙盒順手丟在女人們船上。

《荷花澱》讀後感 篇8

當閱讀孫犁的《蓮花湖》時,最深的感受必須首先是中國人。只有中國人能理解被羞辱的恥辱。中國人會理解那一年的勇敢。中國人會明白今天的不容易。

《蓮花湖》生動地描繪了中國普通農民和日本侵略者之間的生死搏鬥。從每一個字來看,它都顯示了中國農民的淳樸和勇敢,同時也從側面折射出日本鬼子的凶猛和殘忍。

告訴我們一群簡單的農民住在這個普通的小村莊裡。他們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然而,由於國家的落後,ZF的腐敗和無能將使這一切平靜被一群殘忍而惡毒的“魔鬼”打破。這就像平靜的水面,伸出頭在水中探索。他能清晰地看到水中自己的身影,就像一面鏡子,沒有任何波動。然而,一塊巨石從天而降,落入水中,濺起巨大的漣漪,使得原本清澈的身影模糊不清,原本清澈的湖水變得渾濁不堪。當時的情況就像這個比喻。這並不誇張,也不算過分。

然而,正是由於這種巨大的波動,中國立即團結成一個大家庭。然而,在這個叫白洋澱的小村莊裡,簡單的農民因為這個巨大的變化而變得更加團結,團結起來推翻敵人,回到自己舒適的家園。在這裡,每個人每天都生活在恐懼中,每天都準備為村民和家人犧牲自己的生命。聽了一個接一個的對敵戰鬥後,他們變得更加無畏和勇敢。敵人有一些作戰武器,我們也有;我們能做他們能做的。他們可以欺負我們,我們也可以欺負他們。人和他們來自哪裡的區別也是一樣的。他們變得更加自信,甚至整天呆在家裡的女人也參加了,而且她們沒有做錯任何事。這確實回答了“誰說女人不如男人”這句老話。

《荷花澱》讀後感 篇9

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荷花澱》這篇小說來說,卻是文中有畫,又文中有詩,這實在是一幅被作者充分詩化了的如同人間仙境般的有著無限開闊境界的荷花圖.這正是作品的真正的魅力所在.不能清晰地從作品的描寫中還原出幾個面目真切的水鄉人物,更不會對其中的戰鬥場面有什麼深刻印象,甚至作品所講述的一部故事都顯得那麼朦朦朧朧,似有若無;但你卻絕不會忘記那無邊無際的生長著茂密蘆葦的白洋澱,尤其是那飄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的荷花澱.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她有時望望澱裡,澱裡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那一望無邊擠得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銅牆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這所有的文字中,哪裡有一點點戰爭的味道?又哪裡有一點點塵世的紛擾?作者正是要通過這種絕美的畫面,把讀者帶入一種純美的境界.澱上風光的描寫,詞淺意深,意境優美.可以想象:一群婦女坐在小船上,身後是一望無際的荷花澱,近景遠景層次井然,線條分明.讓這群婦女處在這種特定環境中,從她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根據地人民群眾的精神風貌;同時從稻秧、蘆葦、浪花的起伏跳躍,我們彷彿聽到這幅畫面外的風聲、水聲,那就是當時風起雲湧的抗日的時代潮流.一處景物的描寫,竟然能反映如此深刻的內容,可見作家筆底的功力的深厚.《荷花澱》不是為寫景而寫景,不只描繪出了一副副美麗的風景畫,而是通過寫景來烘托人物,做到了情景相生,或寓意深刻,或暗示象徵.《荷花澱》就是這樣一篇景明、人美、情真、意切的小說,有人評價它是“詩中的小說,小說中的詩”.語言富有特色:樸素、清新、柔美,像藍天上的明月,如山澗裡的清泉.所以,閱讀《荷花澱》之後,感覺就像三伏天喝了一瓶冰鎮杏仁露,又像躺在芳草地上聽了一首輕音樂.

《荷花澱》讀後感 篇10

孫犁的《荷花澱》,就彷彿有一股清新的泥土氣息撲鼻而來,一幅幅淡雅、幽靜的畫面展現在我的眼前,使人感到“詩體小說”的詩意:用詩一樣的語言,創造了詩一樣的意境。

作品第三節,寫水生嫂深夜編席。“她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的雲彩上”。兩個比喻,既寫出了夜的深遠,又表現了水生嫂勤勞、樸實的品質。作者讓畫面隨人物的視線推移:“她有時望望澱裡,澱裡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寫銀白的澱,使畫面淡雅,寫輕紗般的霧,又使畫面靜中有動,而荷葉荷花香更使這寧靜優美的意境增添了色彩和質感,這是作者通過周圍的景物抒寫了自己美好的感情、願望和理想。不僅如此,這幅畫還隱寓著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景色是平靜優美的,而水生嫂的心情卻不平靜。夜這麼深了,丈夫還沒回來,她正在焦急地等他呢。可見水生夫婦的恩愛,這與後面描寫夫妻話別場面相照應,突出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發展,表現了水生嫂對和平生活的嚮往。

由於作文本身固有的難度和學生寫作水平的個性差異等原因,不少學生經常會產生某些心理障礙,從而影響作文水平的提高。這些心理障礙大致有:自卑心理、畏懼心理、無所謂心理、速勝心理等。要針對其心理的不同特點,引導學生逐一消除。使學生真正理解:畏懼、自卑,大可不必;只要努力寫作,全身心融入,又能注重運用以上巧妙方法,定會有長足進步;無所謂和自大,是一種盲目思想的表現,是一種錯誤思想的熟悉,作文是一種技能,多練就會進步;速勝心理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急燥心理,作文是一種綜合性較強的語言表達專案,寫作水平的提高需要一個過程,更需要具備多方面和綜合能力。

因此,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揮之即成的問題,而是在長期的精讀、多思、勤練相交融的潛移默化中實現的,只有巧妙地誘導學生,輕裝上陣,身心融入,持之以恆地堅持一段較長時間的讀練結合,學生作文水平才會快速提高。

《荷花澱》讀後感 篇11

《荷花澱》一課是我最近才學習的文章。作品選自孫犁的代表作《白洋澱記事》,主要描述了以水生嫂為代表的白洋澱青年婦女逐步由普通勞動者成長為機智勇敢的抗日遊擊戰士的過程,表現了抗日根據地人民的夫妻之情、家國之愛,以及純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但是,有人對教材中“她以詩化的筆調書寫了戰爭中的人性美人情美,人性的光輝在戰爭中燦爛開放”的評價產生了質疑,說某些地方體現作品了人性的缺失。在此,我想談談自己的看法。

在眾人交口稱讚的夫妻話別一節,看似平平淡淡的幾句話其實含義頗深。男主人公水生向妻子點明“我是第一個舉手報了名的”——表白自己堅定的決心;懷柔“他們全覺得你還開明些”——讚賞妻子,同時暗示“希望你能理解”;許諾“千斤的擔子你先擔吧,打走了鬼子,我回來謝你”——“我知道一個女人當家會很苦,可是不得已,我只有以後再補償你。”

囑咐“沒什麼話了,我走了,你要不斷進步,識字,生產”——告誡妻子“你是家裡的頂樑柱了,要堅強面對,戰勝困難,不斷進步”;重點說明“不要叫鬼子漢奸抓活的,抓住了要和他們拼命”——說明“我們心繫祖國,為大我要犧牲小我”。這些話直白地說出來就與中國勞動人民傳統的含蓄不符,故而作者借樸素平實的語言來表達,自然貼切,實在是一種智慧。

水生嫂苦苦等了丈夫大半夜,想必其他男人的妻子也莫不如此。即將生離死別,男人們肯定也很想回家見親人一面,但畢竟是生離死別,他們不忍心看到家人雙眼垂淚,索性以“親人不夠開通”為藉口安慰自己,但畢竟也還是放心不下,這才委託水生通知家人一聲,這是一種矛盾心理的體現,並沒有什麼不對。戰爭,沒有人會願意它降臨在自己身邊,因戰爭與親人分離就更是痛苦了。為了擊退敵人的反攻,含淚離家,投身抗戰,是一種大無畏,應當讚賞。

而後,戰鬥結束時,他們肯定都在為自己的女人擔心,這也保藏在了語言中。“不是她們是誰,一群落後分子。”——這看似冷酷,實際上包含了一種埋怨:“不是才告訴你們要堅強的嗎?怎麼我們才走幾天就受不了了,剛才有個萬一怎麼辦?”

至於說到婦女們的“男性化”問題,這也確實是中國藝術史上一個有趣的現象。忘不了在崔永元的《電影傳奇》中,一位老導演說過的一句話:“有人開玩笑說,在中國早期的電影裡,沒有女人。”其實何止是電影裡“沒有女人”,中國早期的藝術作品中幾乎都“沒有女人”。也許是由於全民抗戰的原因吧,讓女人們也不得已地承擔了男人的責任。作者敘述婦女們成長為游擊戰士,承擔了男人的責任,失去了女性傳統的特質,正是在描繪一幅“全民積極抗戰”的景象,與事實相符。同時,它還能通過向讀者忠實反映中國勞動人民積極抗戰的情況一定程度地鼓舞民族士氣。

“藝術高於現實,卻服務於現實”,作者以詩化的語言譜寫了一曲戰爭中的人性美人情美的頌歌,實在不失為一篇佳作!

《荷花澱》讀後感 篇12

孫犁小說的獨特藝術風格就是追求散文式的格調,追求詩歌般的意境,他的短篇小說代表作《荷花澱》充分體現了這一風格。

小說開頭三段描寫水生嫂月下編席的情景為全文定下了基調。“月亮升起來,院子裡涼爽得很,乾淨得很。”整個畫面的色調是潔淨的、清新的。接下來,作者抓住明月、薄霧、清風、荷香這些富有鄉土氣息的景物,展現了荷花澱的地方風貌,把讀者帶進了一個富有詩情畫意的境界。試想:溶溶月光下,農家小院裡,一位出水荷花般的少婦正在編著葦蓆等著丈夫,“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編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景美,人更美。景物描寫烘托了水生嫂勤勞純樸、美麗多情、溫順善良的形象。

幾個女人探夫未遇,羞紅著臉,不好意思從馬莊出來,搖開靠在岸邊上的小船往家趕。“現在已經快到晌午了,萬里無雲,可是因為在水上,還有些涼風,這風從南面吹過來,從稻秧上葦尖上吹過來。水面沒有一隻船。水像無邊的跳蕩的水銀。”涼風拂面,人的心情舒暢;湖面廣闊,人的心胸也開闊起來。此時此刻,此地此景,女人們忘記了未遇丈夫的不痛快,朝著愉快的事情想,不久又說笑起來了。在藍天之下,碧水之上,一葉小舟在水面上輕輕飄蕩,水聲悅耳,笑聲清脆,充溢天地間,流淌荷花澱。

她們輕輕划著船,繼續往家趕,歸途中她們遇到了敵人,把船駛進了荷花澱,接下來有一段景物描寫,“那一望無邊擠得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銅牆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視白洋澱的哨兵吧。”作者在這裡不是欣賞那“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景,而是透露出一種暗示,暗示出即將在這裡發生一場激烈的伏擊站。其中關鍵詞語是“銅牆鐵壁”“哨兵”,具有象徵意義,表現了婦女們剛強的性格,還為下文寫她們成立隊伍配合子弟兵作戰埋下了伏筆。

由此看出,《荷花澱》不是為寫景而寫景,不只描繪出了一副副美麗的風景畫,而是通過寫景來烘托人物,做到了情景相生,或寓意深刻,或暗示象徵。《荷花澱》就是這樣一篇景明、人美、情真、意切的小說,有人評價它是“詩中的小說,小說中的詩”。語言富有特色:樸素、清新、柔美,像藍天上的明月,如山澗裡的清泉。所以,閱讀《荷花澱》之後,感覺就像三伏天喝了一瓶冰鎮杏仁露,又像躺在芳草地上聽了一首輕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