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傅雷家書九年級讀後感

讀後感3.28K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傅雷家書九年級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傅雷家書九年級讀後感

傅雷家書九年級讀後感1

父母是我們身邊最貼近的人,他們時刻關懷著我們,在身邊教導著我們。同樣是父母,傅聰與傅敏的父母則是用一封封書信來表達對自己孩子們的關懷和熱愛。正式這一封封的書信,感動著我們、打動著我們。

傅雷是我國著名的文學翻譯家、文學評論家,他是一個博學、正直的學者,極富個性。而母親朱梅馥是一個極具有東方文化素養、有經理了西方文化洗禮,既溫厚善良、又端莊賢淑的東方女性。

家書中的家教風格,顯現的底色是中西文化的融合,也是父母與孩子的文化中合體。

家書中的底線是先“做人”。關於“做人”,傅雷寫道:“我說的做人,是廣義的,私德、公德都包括在內,主要是對集體、國家負責,對人民負責。”而傅聰則是這樣理解的:“我父親說的做人,絕不是世俗概念的“做人”,什麼藥面面俱到啊,什麼在社會上藥怎樣怎樣啊等等。他說的“做人”,恰恰相反……是另一種意思。”傅敏先生正式遵循父母熊掌的意思,既明確“底線”,又鋪陳“底色”,編纂了這部家書,讓更多的世人明白理解。

傅雷之所以說“先做人”是“底線”,實際上也是傅雷一貫的'教育理念。他認為“教育當以人格教育為主,知識其次。”孩子品德高尚為人正直,文門欠缺一些也是沒有關係的。而傅聰所說的“做人”則是“底線”加“底色”,在最高意義上做一個精神上有所昇華的人。這裡的“底色”則是以“全面的文學藝術修養為基礎”,健全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斷的求索追求,“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裡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係、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拳拳的愛國熱情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懂得了許多,我更加理解父母了。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瞭解父母,讓父母瞭解孩子的書。

傅雷家書九年級讀後感2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於1954—1966年間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

該書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修養讀物,是素質教育的經典範本,是充滿著父愛的教子名篇。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教育他們先做人,後成“家”,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因此傅雷夫婦也成為了中國的典範父母。

每位父母都擁有自己獨特的教育方法。《傅雷家書》這本書,在字裡行間還透露著濃濃的親情外,還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方法。

雖然,我們的父母,不像傅雷先生那樣有文化,但是,他們也時常教育我們如何與人相處,如何對待自己成長中遇到的困難。他們的語言不如傅雷先生豐富、富有哲理。可是,他們與傅雷先生一樣,一心一意地為了子女能夠成才,為了子女長大後的日子能過得更舒心一些。

當然,有時候,父母的教育方式會讓我們無法接受,我們會認為他們背時了。但是,只要我們靜心地坐下來好好了解父母,就會感受到“可憐天下父母心”,他們說的、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他們嘮叨我們,督促我們使勁地讀書,奮發圖強。這是為我們將來的事業打下牢牢的基礎。所以,我們應該也要了解父母的苦心,不應該對他們的.要求,產生不滿。畢竟他們,也不是與傅雷先生一樣,他們不是文學家。但是,他們肯定、以及一定,是世界上最關心我們的人,最愛護我們的人。 所以,我們都應該好好的珍惜他們,像他們愛護我們一樣。我們要了解他,懂得他們。

有些人時常說,我們青春期好像碰到了父母的更年期一樣,會發生一些摩擦。但是,我覺得在青春期裡,我們應該學會調整逆反的心理,悉心聽從父母們的教導,理解他們的苦心。這其實也是為了我們自己好,為了我們能夠更好地成長。

《傅雷家書》不僅是傅雷寫給他們兒子的家書,也是天下父母寫給他們子女的家書。這本書,使我受益終生。

傅雷家書九年級讀後感3

《傅雷家書》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傅雷及他的夫人寫給他們的孩子-傅聰,傅敏的家書。這本書是傅雷畢生最重要的著作,書中體現了作為父親對兒子的苦心孤詣,體現了無處不在的濃濃父愛。

家書部分既充滿了一個長者的人生智慧和經驗,也細數了青少年成長的迷茫與歡欣;談藝部分展示了藝術大師們如何衝破束縛,成就最好的自己。是一本適合親子共讀的經典優秀讀物。

傅雷用自己的經歷,教導孩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要有國家和民族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同時,對於孩子的生活,傅雷也進行了有益的引導。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這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嘔心瀝血地培養兩個孩子。

讀了《傅雷家書》之後,我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認真和對孩子的關愛而感動萬分。從家信中看出傅雷是個對自己要求嚴格的人,傅雷讓兒子立下了三個原則:

不說對不起國家的話。

不做對不起國家的事。

不入其它國籍。

平時,父母教育我們的時候,我們應該抱有理解的態度,我們要體諒父母的心情。因為他們這麼做是為我們好,也是恨鐵不成鋼。畢竟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啊!

父母是一座燈塔,照亮前進的道路,指引正確的方向。父愛是無言的付出,默默的關注孩子的一切。

讀了《傅雷家書》之後,我懂了很多。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距離的一本書。

傅雷家書九年級讀後感4

傅雷夫婦提出的這些想法和交建議並非命令或教訓,反而是用著商量的口吻,分享人生所得的態度來講述的,並反覆強調既然是多了這些經歷,覺得有必要分享,但最重要的是自己(指傅聰)的思考,並實地做去。並時刻不忘表達對於兒子的驕傲,對他生活的關心和擔憂,想必這就是所有父母最牽掛的。

當然也有缺憾,似乎是版本沒有選好,這本新課標名師精評版裡面除了家書本身的內容以外,還在裡面時不時插入了點評,雖然用括號括起來,變了字的顏色,仍然是干擾,有時一頁的左右還有更多點評和註解,或在某些章節的末尾提出一些類似於中學時期的閱讀理解問題。如果是中學生來讀,也許會覺得有益,對我這樣的成年人來說,未免覺得多餘,何況我對內容自然有自己的看法的,並不是需要別人幫助理解的小孩子了。但也沒辦法,誰叫我自己不仔細的挑選放進購物車裡的商品呢,只有讀的時候直接跳過註解。

另外,我最不滿這個版本的一點是把54年到64年間的家書分為了談人生與藝術,談學習與生活兩大類,在我看來,實在是沒有必要。這些家書包含著傅雷對傅聰生活的`關心,思想的關懷,求學的擔憂,信中與他討論藝術,並期待他將國外的藝術思想傳播回國內,分享父母及友人在國內的生活和發展。有什麼必要要分成這兩大類呢?按照時間排序就好了,這樣一拆分,反而割裂了有些事件的理解,比如傅聰關於是否從波蘭轉到蘇聯去求學的討論,第一部分中有一些,第二部分中有一些。

總之,讀《傅雷家書》讓人受益良多,假如你一開始讀的時候不覺得多麼有用,就像我一開始對它產生了誤解一樣,我也勸你,最好堅持讀下去,因為這些家書內容涵蓋面之廣泛,話題討論之豐富,每個閱讀它的人總會找到有益於自己的內容。以及最重要的,不要買這個版本,最好是買單純按年份分類的就好。

傅雷家書九年級讀後感5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以及其夫人從1954年至1966期間寫給孩子們傅聰,傅敏的家信摘要。該書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修養讀物,是充滿父母之愛的教子名篇。他們教導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教他們先做人,後成“家”。因此,傅雷夫婦也成為中國父母的典範。

《傅雷家書》中的一封封家書,凝聚著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沉的愛。信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問題。

例如:“真誠是第一把藝術的鑰匙。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真誠的‘不懂’,比不真誠的‘懂’,還叫人好受些。最可厭的莫如自以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誠,才會有虛心,有了虛心,才肯丟開自己去了解他人,也才能放下虛偽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築在瞭解自己瞭解別人上面的愛,才不是盲目的愛。”本段的書信內容由莫扎特樂曲的特點談起,論及了藝術家要有一顆赤子之心,要真誠。信中的父親還要求傅聰,在做小事時都要養成一種乾淨的習慣。

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做人要謙虛,嚴禁,面對困境不氣餒,面對順境不驕傲,禮儀要得體;對待藝術要真誠,有藝術尊嚴,有民族榮譽感;在日常生活中要勞逸結合。

每個人都有父母,都體會過父母的慈愛與教誨。當我讀到家書時,感到的是另一番教誨,不是老師的教導,不是長者的叮囑,而是父母對兒女的關切。我似乎找到了另一種父母之愛,那是大多教孩子所體會不到的。那一封封家書就像一次珍貴的交談,拉近了我與書的距離,彷彿身臨其境,我如一個乖孩子在感受,聆聽著,感受著。

《傅雷家書》,我成長路上的一盞明燈!

傅雷家書九年級讀後感6

平常不經常讀書,只因覺得書中內容枯燥,無法激起我的閱讀興趣。而這本《傅雷家書》可以說不像是一本書,反倒是包含著父母親對兒子傅聰的關懷與期待,而傅雷對兒子語重心長的話就像我的父親對我的悉心教導。

“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堅定的意志與立場,向領導婉轉而有力的去爭取。”

“從今以後,處處都要靠你個人的毅力。信念與意志——實踐的意志。”

這是傅雷對兒子傅聰的叮囑,千叮嚀萬囑咐。父母的心放不住。兒子面臨社會千變萬化該如何應對,作為父母百感交集。用自己走過的經驗,提醒兒子少走彎路多踏捷徑,這是天下父母的想法,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是父母心中托起的希望。父母走的彎路,不希望重蹈覆轍,希望他們能比自己更上一層樓。

細節中體現父親的愛,我認為的父愛就像傅雷對傅聰那樣深沉,並不像母愛那樣直接。它可能就像一杯茶,平平淡淡中自有它獨特的.醇,獨特的香。

由於父親在外工作的關係,一年只有三四次見面的機會。但他每每回家,都對我有深刻的教育。這次的期末考差了,爸爸也並沒有對我多說什麼,只是隔天買了本《我的成功可以複製》給我,這是本勵志書籍。爸爸對我的鼓勵全凝聚在我的身上。在我讀完之後,爸爸還與我分享讀後感,他對我說道:

“成功並不是意味著次次奪第一,而是努力加上真誠,比上次做得好就已經足夠了,挑戰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這時我已經會做陳皮茶,帶著一絲絲的苦澀,但仔細品嚐還帶有淡淡的香甜。

我有一杯喝不完的陳皮茶,清清淡淡。只要細細斟酌才會知其味。

我有一個好父親,如茶般的愛我,永遠都是默默的但無處不在地關心著我,鼓勵著我,感染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