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愛和自由讀後感10篇

讀後感9.35K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愛和自由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愛和自由讀後感10篇

愛和自由讀後感1

今年春節期間看了《愛和自由》第四版,和以前看過的第三版比較,感覺第四版的實際操作性更強。無論是作為家長還是教育機構工作人員,第四版裡面都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可在實際中作為參考。

看完這本書讓我更加全面的瞭解了兒童的內心世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十八章“孩子達到順從的三個階段”中寫道的:“當兒童有時順從、有時不順從時,那是他還沒有具備順從的能力。”、“所有的兒童發火、發脾氣都是有原因的,都是因為某種需求、某種發展的願望沒有得到滿足”。當我們成人聽懂並相信這一切,我們在對待兒童所謂種種執拗的行為時不再會感到焦慮和生氣,而會覺得很坦然。這樣我們成人就給了孩子一個自由的發展自己的'空間。

前些天,我的先生對我說:“我發現你這段時間對小米越來越有耐心了。”是的,我們必須知道,在兒童0-6歲發展自我的階段,不是他們對某件事固執,往往是我們成人自己太固執了。我們固執於我們的經驗與需求,而禁錮甚至責怪孩子,這無疑阻礙了兒童的內在發展。

整本書還有其他很多細節都讓我頓悟:哦,原來孩子是這樣的。

感謝這本書帶來的一切!

愛和自由讀後感2

孫瑞雪是中國著名的教育家和兒童心理學家。也是“愛和自由、規則與平等”教育精神的創始人。《愛與自由》就是她幼兒教育的演講錄。

在翻開書的第一頁,有這樣一段話“千萬個父母因此書而改變,他們‘心靈受到震撼,感動而愧疚’,並從中學會真正的愛,真正的教育。千萬個孩子因此書而健康、愉悅地成長,成為心裡有力量,有強大自我,有創造品質的一代新人!”能讓千萬個父母心靈受到震撼,我不禁想,這本書真的有這麼大魔力嗎?等慢慢開始瞭解、閱讀這本書,我才發現心靈的`確受到了撼動。

這本書大多都是圍繞著“愛”而進行的,裡面的例項有很多都是貼近我們中國家庭生活的。也有很多是我們經常出現,卻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的問題。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如果一個孩子成績優秀,家長就會說:“老師,多謝你對我孩子的辛勤培育,他才會這樣出色。”當我們聽了這樣的話心裡總是美滋滋的,你看這孩子這麼出色是我努力的結果。其實不然,你只是幫助了他,但他真正的心理過程是由他自己完成的,而你給與他最大的幫助是:沒有從根本上打擾過他,卻在關鍵的時刻愛過他、喚醒他,使他找到了內在的感覺,幫助他自己建立了清晰準確的概念。其實,成人還喜歡把孩子的成果歸功於父母,總是喜歡說:“你有今天,可以順利的考上大學都是功勞!”… …實際上這是孩子自身的素質。是孩子自己在訓練過程中體驗、經歷而獲得的成功。

愛和自由讀後感3

讀到孫瑞雪教授這樣一些話:

蒙特梭利博士認為,兒童的感覺來自於內部,也就是說兒童不是一個空瓶子,不需要我們成人往裡面灌東西。兒童是精神存在物,兒童將按照預定好的內在蘊藏著一種強大的精神能量和潛能,他的發展不需要成人給他增加什麼新的資料,只需供給發展的環境和條件。

是啊,我們成人有太多的專制和越權,總感覺孩子就是孩子,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我們總是讓孩子事事聽從成人的安排,可不知這樣恰恰違背了孩子發展的程式和心理,所以我很珍賞書名中的自由二字,從前我也是片面的認為自由就是讓孩子隨心所欲,任其發展,它怎樣會和紀律及最高境界的'自律相匹配,讓孩子更好的學會控制自我?但經過親身的和孩子們生活在一齊我很有感觸。首先,我覺得不論是家長還是教師必須要改變自我想要駕馭孩子的想法,同時要把孩子的一言一行認為是有原因的行為,僅有這樣我們才能看到一個在愛和自由裡健康成長的孩子。其次,要做一個有心人,去仔細觀察孩子的所需所想,傾聽和交流是很好的橋樑,是拉近我們和孩子距離的彈力帶。第三,成人是孩子的榜樣,老生常談到言傳不如身教,孩子就是鏡子反照著成人的言行舉止,所以,我深感自我肩上職責的重大。

愛與自由並重,我們要把愛帶給每個孩子,同時,也適當放手給他們自由,只要多加引導和體恤,要學會相信,在此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必定會歡樂、堅強、充滿創造力和勇氣。

這是我們的心願和目的!

愛和自由讀後感4

“當給兒童自由時”是《愛和自由》這本書自序的第一句話,看完全書後,回頭再看這句話有很多感想。

本書以愛和自由為全書的立足點,強調給孩子的愛要有科學的方式,即在對兒童成長規律的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利用蒙氏的各種訓練方法,並給孩子充分的自由的選擇。作者相信這樣孩子就可以全面發展,這就是蒙氏思想的本意。作者用各種事例充分講解了“愛和自由”對培養人格健全的孩子的重要性。同時,作者在全書的快結束部分,也簡要地提到了約束孩子不良行為的方法。總體來講,作者比較審慎地遵照蒙氏的方法在實踐著兒童教育,並總結出一些經驗。但作者沒有對蒙氏思想提出創造和提升,也沒有結合時代和國情做一些深入的`思考和實踐,還是停留在對蒙氏思想基本技巧的尊崇和仿效上。

“當給兒童自由時”,這句話真的很好地概括了全書的立意。作者所謂的“愛和自由”是成人施捨給孩子的,主角還是成人,孩子是被施捨的物件。作者要求成人儘可能地瞭解自己的孩子,給他們科學的愛,給他們儘可能充分的自由。但無論加上什麼樣的修飾詞,這種施予和授予的關係沒有變,孩子是被動的,是從屬地位的。這意味著,成人有權力決定給什麼樣的愛,給什麼樣的自由。給什麼,怎樣給,取決於成人認為怎樣有利於孩子的“健康發展”。這種施捨的“愛和自由”是功利主義的,並且會因社會的壓力而不斷修正、變化,最終就是妥協和放棄。

愛和自由讀後感5

愛,是包容。他要我們有海納百川的胸懷,包容孩子的一切錯誤與失敗,接納他們所有的創造與破壞。

愛,要不忘初心,學會等待。等待孩子在愛和自由,規則與平等的環境中自我成長、自我蛻變,完成生命的自我創造!

愛,是理解與尊重。正如孫瑞雪在他的《愛和自由》中所說:“我愛孩子們,始終小心翼翼地仰視他們。”她用“仰視”一詞將對孩子的尊重與理解推向至高無上的境界。

愛,是相信。相信我們的孩子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是不可複製的,是有能力成長的,是比我們更強大的!

愛,是平等。我們沒有權利命令與干涉,即便是我們的孩子。從他生命誕生的.那一天起他與我們就是平等的,他有獨立的人格與思想,而不是附屬於某個生命。要嘗試著蹲下來感受孩子的世界,不要讓孩子仰視我們,請相信我們的每一個或好或壞的舉動都會在孩子的心靈產生巨大的影響。

“愛是土壤,愛是陽光,愛是兒童成長的一切”,無論你知不知道什麼是愛,它就那樣簡單而又複雜的存在。我沒有更多的財富留給我摯愛的尚尚,我這一生唯一能給予他的只有一樣,那就是愛!

愛和自由讀後感6

《愛和自由》讀下來,沒有第一次那麼費力,邊讀邊有自己的一些感悟。整本讀下來,想把自己的一些感受記錄下來,一方面與他人分享,一方面見證自己的成長過程。

“我們對待孩子的態度一定要嚴謹和科學。如果你不嚴謹和科學,你可能就毀了孩子的'一輩子。為什麼說人類心靈的工程師是幼兒教師呢?有一個朋友說:”我發現了一個祕密,國際上幼兒園教師在最賺錢的職業排位上位居第三。“我們知道在發達國家牙科大夫比較掙錢,律師比較掙錢,實際上在國外幼兒教師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有的人博士畢業直接就去帶孩子。人們把最優秀的人放到了幼兒教育上,是因為零到六歲決定人的一生。”

最初認為工作就只是一份工作,一種謀生的方式,在卡迪亞從事三年幼兒教育事業後,發現它不僅是一種謀生的方式,更是一種成長方式。怎樣去描述它呢?在卡迪亞工作,感覺自己是永遠且完全被接納的,可能自己存在很多不足(自己都承認且不接納的)但仍被卡迪亞接納。

自己也願意不斷地完善自我,追隨幼兒園成長的步伐,從內心真正地順從。而且工作中時常會反思,當發現自己狀態不夠好,處理問題不夠那麼有愛時就會反問自己“愛在哪兒?”工作中的困惑是由於不理解產生時反問自己“理解在哪兒?”

愛和自由讀後感7

這本書表達的是一種思想,一種因為愛孩子,而付諸行動上的,如何愛。包括讓孩子在合理自由的環境下成長,尊重孩子,讓他學會獨立思考、行動。

1、合理的自由:這本書並非說一定要讓孩子為所欲為,它仍然是有界限的。比如打擾別人、野蠻不禮貌等,那些是需要制止的。但制止的方式,並不是打罵,而是把孩子抱走,讓他明白,這樣做,是不被允許的,然後他自然不這麼做。

2、尊重孩子:這本書讓我很感動的是,對孩子的玩耍,她用了“工作”這個詞。其實想想是這樣,操作教學用具,畫畫,玩沙,對那麼小的孩子的意義不亞於後來的作業大人的工作。用這個詞,真正體現了作者對孩子的.尊重。尊重他的興趣,愛好,在不打擾別人的情況下,專注的發展自己的愛好。

3、獨立思考行動:這是在前面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真是有自由寬鬆的環境下,通過專注的工作,慢慢養成對實物的感知,形成自己的思考能力,邏輯關係,從而對事物,能有自己的看法,並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策略性的表達自己的看法。

總體,是一本很好的書,講述的是思想,是精神。掌握這種精神,為自己的孩子,制定一個規則,在規則內,讓他自由的成長。

愛和自由讀後感8

對蒙特梭利教育瞭解得不多,暑假裡,翻閱了《愛和自由》,才對其教育理念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

蒙特梭利說:“兒童只有依靠愛和自由,才能獲得成長的全部能量,以便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這讓我想起一個學者的一句話:“以愛的情感激發兒童成長的積極性;以自由的空間確立兒童自我意識的主動性……”

在蒙氏教育,需要孩子們遵循的“規則”特別少,比較主要的三條:第一,不傷害自己;第二,不傷害他人;第三,不傷害環境。孩子們在遵守這三條基本規則的前提下,他們有權利為自己做決定,他們可以做自己的主人。

每一個生命都不一樣,每一個生命的發展都不一樣。就拿敏感期來說,蒙氏教育講究要在兒童敏感期來臨時,抓住這個敏感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個孩子6歲才出現數學邏輯的敏感期,但這並不說明他要比5歲就出現數學敏感期孩子笨,只不過他的數學敏感期來的晚而已。一個孩子要畫畫到凌晨,也不要打擾他,因為他正是處於繪畫的敏感期。他要通過持續、反覆的操作來達到認知和發展的'目的。但如果在孩子童年時期沒有足夠的自由來發展他的敏感期,那孩子有可能喪失了這麼一次發展的機會。有可能他終生不再繪畫,終生都不能感受到繪畫的美。

孩子在一個充分自由與愛的環境裡,發展的是心智,認知的是真理,而不是在控制和壓抑下迷失了真正的自我。而迷失了真正的自我,人的一生是不可能幸福的。

愛和自由讀後感9

讀到《愛和自由》第三章,創造力來自哪裡,心理學界有一個共識:個性等於創造力,有個性的人對世界的感受是獨特的,思維狀態是獨特的。

又結合到上週參加的心理學繪畫療法諮詢師培訓,蒐集了一些孩子畫的樹,沒有一幅是一樣的,看到有些孩子的畫中規中矩、有些色彩鮮豔、有些富有想象力......每個孩子對樹的.感知、印象都是不一樣的,每個孩子的思維和個性也是獨特的。

反思目前我們“通俗”的育人目標,“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我們不能說,聽話就不好,反過來說,不聽話就一定不好嗎?

人有四種天生氣質,憂鬱型、樂天型、激進型、冷靜型,也許這個孩子天生氣質就是冷靜型,而我們成人卻要求他成為樂天型,孩子就會想盡辦法和你內耗,沒有達到我們要求的樂天型氣質,就被冠上了“不聽話”,或“有問題”的孩子,想想冰山的下面,我們應該找找每一個我們所謂的“問題孩子”形成的原因。

孩子在強勢的父母或老師的壓力下,努力地向著成人的目標邁進,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有過多的情緒堆積在心裡,形成心理問題。

本來是很有個性和想象力的一個孩子,在被一次一次地“打壓”和“糾正想法”之後,就順著常規的、大眾的思路走下去了,因為那樣,大家才會說他是“好孩子”,在不知不覺中,他改變自己原有的個性特質,他本身的天賦在這個過程中被淹沒了......

做為老師,做為家長,我們任重道遠......

愛和自由讀後感10

看了孫瑞雪的《愛和自由》,感受很多。從中瞭解到怎麼去愛孩子。每個家長都愛自己的孩子,那愛到底是什麼?什麼才是父母真正對孩子的“愛”呢?母愛的真正本質在關心孩子的成長,怎樣才能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得到愛呢?給予孩子成長的機會,並讓孩子感知到你的愛,為孩子的發展和每個生活細節提供條件和幫助,這些須建立在你對兒童生命發展瞭解的基礎上,這就是愛。

讀完《愛和自由》這本書,內心都激盪著震撼和深深的思考,並伴隨著些許多悲哀和無奈。悲哀在於,還有許許多多的家長包括我自已沒有意識到兒童擁有一種積極的精神生活。我們不能再無視兒童的心理和發展,而且必須從一開始就去幫助兒童,這種幫助並不在於塑造兒童,因為這一任務屬於自然之神,而是在於觀察兒童心理髮展的外在表現,在於能為兒童成長提供必要的手段,因為這種手段單靠兒童自己是辦不到的。

這本書以愛和自由為全書的立足點,強調給孩子的愛要有科學的方式,即在對兒童成長規律的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利用蒙氏的各種訓練方法,並給孩子充分的`自由的選擇。作者用各種事例詮釋了“愛和自由”對培養人格健全的孩子的重要性。作者相信這樣孩子就可以全面發展,這就是蒙氏思想的本意。同時,也簡要地提到了約束孩子不良行為的方法。總體來講,作者比較審慎地遵照蒙氏的方法在實踐著兒童教育,並總結出一些經驗。

看完這本書,對孩子愛和自由得到很好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