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伊豆的舞女》讀後感2篇

讀後感1.49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伊豆的舞女》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伊豆的舞女》讀後感2篇

《伊豆的舞女》讀後感1

捧起川端康成的這本輕盈的書,懷著對初戀的憧憬讀下去,再度抬頭時卻彷彿把那紅塵情愛、恩怨都經歷了一遍。起初我沒有流淚,川端康成的筆墨在少女衝著遠去的航船揮動潔白無瑕的手絹時戛然而止,那麼我願意滿懷希望——少女永生都為這場遭遇感到溫暖。

我能從作者的筆觸中感受到那個山頭的風景有多麼美,綠色的縈繞下煙雨朦朧,木製的矮小房屋斷斷續續地出現在顛簸、泥濘的山路上。一間逆旅裡,戴著學生帽的.少年靜靜地坐在木頭臺階上,含著笑,注視著廳前一個手執小鼓、忸怩地扭動著腰肢的小姑娘。兩朵粉紅的桃花浮現在瞭如水的玉面上,讓日本人民沉醉的小調咿咿呀呀、不絕如縷,一如姑娘靦腆的姿容左右搖擺,飄忽不定,卻又那麼明媚、動人。大概這不算是一場驚豔的相遇,卻讓讀它的人感受到山泉一樣的清新,我們找不到一絲邪惡的慾望,我們也無法探知年輕的男子心中是否種下情根,卻願意義無反顧地讀下去。

被少年愛慕的歌女踩著易掉的木屐,衝上前去要與少年同行,固執的她大汗淋漓。少年與歌女一行人辭別後,途徑老婦人家,老婦人蒼老的聲音道出這世間歌女的辛酸,眼前浮現著那些笑靨如花的姑娘們隨著撥浪鼓、四絃琴嫋嫋歌舞的場景,猶如一把利刃,剎那將一切美好事物都斬斷,原來美好後面如此可怕,那些賣唱的歌女賣掉的不止是柔美的身段臉容,更是無法追討的歲月年華。再次相遇,少年滿足地追逐著少女快不起來的步履,將只屬於她的嬌羞一覽無餘。小歌女純潔的音容在零碎的燈光下閃現,少年又獨自懷揣忐忑的心情洞悉周遭一切,一夜不眠,直到望見少女赤裸的、乾淨的軀體時,他又綻放出無比舒暢的笑。

離別在即,遲來的少女默默送上牢牢插進秀髮的木梳,深深的無奈與沒有完全消散的、甚至從未展露的激情,統統跟隨無情的海水離開。岸邊執著的歌女望著愈行愈遠的心中愛人,終於再也忍不住,她踮起腳尖,滿含熱淚、拼盡全力地揮動著白帕相送。

《伊豆的舞女》讀後感2

唯美的日本文學,唯美的川瑞康成,唯美的《伊豆的舞女》。

《伊豆的舞女》是川瑞康成早期的一個短篇,那淡紫色的哀愁風格鮮明地瘋狂滋長著。它講述了作者與歌女的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經歷,整個故事像一本水墨連環畫,輕鬆而凝重,又像一壺清茶雋秀而清新淡雅。

作為學生的“我”,為了派遣窒息的憂鬱,獨自去伊豆旅行。在旅途中,與一夥巡迴賣藝的人邂逅,她們是舞女薰子,舞女的哥哥、嫂子等。於是,在四天的旅程中“我們”結伴而行,並漸漸建立起了純真的友誼和信任。特別是“我”和舞女之間產生了純潔而朦朧的愛情。旅行結束了,“我”站在返航的船頭,心中無限惆悵……

川瑞康成的藝術感敏銳細膩,但《伊豆的舞女》卻沒有連貫的故事情節,似乎他的創作全是憑興致進行的,獨特的藝術構想,感人的美的`藝術形象和悲哀的意境,使他的小說形成了鮮明的特色,而那純潔舞女也成為他作品中純潔無暇的象徵。

同時,文中那種連貫首尾的傷感悽清和帶有印象主義的唯美意境,總能抓住讀者。如小說的末尾:“我任淚泉湧動……”,使那與舞女別離的無限惆悵和與舞女交往的往事的甜蜜,被作者用感覺上的清泉含蓄曲折地表現出來,生動新穎。

《伊豆的舞女》是一個忘情的故事,邂逅與告別,告別也就是永別,在這整個過程中,什麼都未開始卻已經結束了,整個故事就像一朵蓓蕾,叫人不忍心又不甘心。不忍心看著這兩個年輕人有愛不能表達,有愛不能開放,不甘心眼睜睜地見他們那樣分開,剛剛見面就要永別,這個愛情故事跟日本人心愛的櫻花一樣,蓬勃而短暫,鮮豔的悲壯,也許就因為這樣,深受人喜愛。

《伊豆的舞女》人物塑造的成功也增加了小說的魅力。作者成功地塑造了舞女的形象,因而在小說中,你可以看見一個活生生的女人,她就是為“我”端茶而羞澀的舞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