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曾國藩傳》讀後感

讀後感2.84K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曾國藩傳》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曾國藩傳》讀後感

讀完曾國藩傳,感慨頗多,一直說寫讀後感,拖到今日,總算提筆。

大概從以下幾個方面描述一下,我感受最深的點。

第一,原生家庭。

近來陸續看了些心理方面的書和課,原生家庭這個詞出現頻率很高。我忍不住想,其實很久之前就曾想過,我這一切是由基因、原生家庭和社會環境共同影響形成的,真正由我這個人決定的能有多少呢?所謂的自我想法,很可能也是受外界影響形成的。

從這個角度有時甚至有一種無力感,也是逃脫責任的好藉口,反正都是命中註定。當然這樣估計是不對的,但一時也沒有想到特別好的解釋,期待後續能想明白。

喬布斯也曾說過:

Don't be trapped by dogma - which is living with the results of other people's thinking. Don't let the noise of other's opinions drown out your own inner voice.

喬布斯

心理學家強調感覺比思維重要。感覺才是真正的,真實的,自我的。

說回曾國藩,出生一個小地主家庭。曾國藩的祖父是一個嚴格的,相信自己孩子能夠學有所成的人,而且很有恆心。

"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無剛四字為大恥,故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

忍不住插一句題外話,發現有所成就的人,往往出生都過得去,貧苦出身想取得大成就很難。想想也合理,得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和文化基礎,才能給孩子相對好的養育環境。

第二,屢試不中、堅持與反思

曾家祖上沒啥讀書人,爺爺把他爸和他一起送去讀書,兩父子一起去考試,屢試不中至少考了六七次吧。甚至有一次曾國藩的文章還被當做負面典型。後來曾國藩把自己的文章同他人的文章做對比,總結問題在過於拘謹,缺乏大局觀,終於連中秀才和舉人。

古代科舉是很辛苦的,考場狹窄逼仄,而且曾家離考試地點相去甚遠,每次考試父子兩人是很累的,能堅持且能反思,實屬不易。

第三,恆心與挺一挺

曾國藩一生最推崇的品質就是“有恆”。曾國藩一生不斷強調恆之重要性,他說:“有恆為作聖之基。”他在寫給幾位弟弟的信中說:要做到有恆,當然很不容易。曾國藩說:“極耐得苦,故能艱難馳驅,為一代之偉人。”曾國藩也經常遇到熬不下去的情況。在這個時候,他只有一個辦法:以強悍的蠻勁打通此關。他以練習書法為喻,說明人在困難、倦怠、麻木面前應該如何做:“(寫字寫到)手愈拙,字愈醜,意興愈低,所謂困也。困時切莫間斷,熬過此關,便可少進。再進再困,再熬再奮,自有亨通精進之日。不特習字,凡事皆有極困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好漢。”

曾國藩作為一個漢人建立湘軍,購買武器,進行操練,太平天國攻勢甚猛,逼的恩師、好友先後自殺,咸豐皇帝命他救援多次抗旨,堅持按兵不動,全力準備。每個字都是血與淚,壓力山大。

省城裡說什麼的都有。有的寫信來祝賀我出發,有的寫信來責備我遲緩。我都付之一笑。我對個人得失沒什麼想法,怕的'是如果不好好準備,輕率出動,失敗之後,整個天下就沒有人敢於繼續嘗試鎮壓太平天國了。

他的恩師死之前寫信:

我如今為崇綸所逼,不得不以一死報國,已經沒有生還的希望。你所練水師各軍,必要等到稍有把握,然後才可以出而迎敵。千萬不要因為我的緣故,輕易率兵出師。東南大局,全仗你一個人了,務以持重為意,我恐怕你要是失敗了,就沒有人可以指望了。我是萬無生理之人,你是大有希望之人,所以我們選擇報國的方式,自必不同。

非常感慨。可想而知壓力得有多大。印象中清政府一直是腐朽不堪,看完本書才明白,晚清大體上還是是非有分明的。古人也不像我之前想的那麼傻。

第一場戰爭總算來了。在經歷了重重困苦之後,這一仗,曾國藩可謂是期待已久。他迫切的希望用一場勝利來慰藉自己,慰藉社會,慰藉逝去的那些人。很可惜,生活不像小說,慘敗。他急著要跳河自殺,好在被部下攔住了。

曾國藩羞愧至極,那身溼衣服說什麼也不脫下來,他不吃不喝,不洗頭不洗臉,只是坐在那奮筆疾書,起草遺折,也就是寫給皇帝的遺書,打算再找機會尋死。

曾國藩後來說,如果他有時間,就會寫一本“挺”經,所謂“挺”,就是指在危急時刻,能堅持住。對於這樣的“挺”字精神,曾國藩稱之為“豎起骨頭,竭力撐持”。後來他專作了一副聯語,作為“挺”字的註腳:“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

從這次經驗中,曾國藩更是領悟到,對於有志者來說,挫辱是最大的動力,打擊是最好的幫助。咬緊牙關,把挫辱活生生吞下,就成了滋養自己意志和決心的營養。這構成了曾國藩生命經驗中最核心的部分。幾十年後,他還在家書中教育兒子說:“天下事無所為而成者極少,有所貪有所利而成者居其半,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

在遇到困難時刻要挺住三次,挺一挺,再挺一挺,再挺一把,堅持三次就好。

第四,做人做事反思

曾國藩反思到,自己在官場上一再碰壁,碰得鼻青臉腫,不光是皇帝小心眼,大臣多私心,自己的個性、脾氣、氣質、風格上的諸多缺陷,也是重要原因。回想自己以前為人處世,總是懷著強烈的道德優越感,自以為居心正大,人濁我清,因此高己卑人,鋒芒畢露,說話太沖,辦事太直,當然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

此前,他對人總是持有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心態。現在,他努力包容那些醜陋的官場生存者,設身處地地體諒他們的難處,交往時極盡拉攏撫慰之能事,必要時“啖之以厚利”。

這一點對我也有很大的啟示作用,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不要總覺得別人都是錯的,別人都是不認真,不負責,不靠譜,混日子,只有自己才是對的。首先別人很可能不是這樣,另外即使別人不對,在沒有更好的方式前,你也必須按照現有的規則和他處理好關係,以求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順利開展。

不可能改變別人,只能改變自己。

也不要想著逃避問題,換個環境就好了怎麼樣,以後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直到你真的解決掉。

第五,其他:好色,好名與偷懶

曾國藩是個有血有肉的人,他自己也在日記中提到,自己喜歡看別人的漂亮小妾。初為翰林時,也在天天遊玩,日記都沒啥好寫的。

原來聖人、偉人不一定得是完人。這些缺點,我也有,看到他也這樣,就沒那麼難受了。這些缺點並沒有阻礙他成功,在與這些缺點的鬥爭中,他也成為一個更為完整的人。

細節還有很多,讀完感覺就是,牛逼!佩服!可惜!

恰逢國慶,天佑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