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曾國藩傳讀後感

讀後感1.32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曾國藩傳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曾國藩傳讀後感

曾國藩傳讀後感 篇1

如果說出不出兵的糾結,是曾國藩邁入大清國艱難的第一步,那麼以後都是步步艱難,步步驚心啊。

咸豐四年(1854)一月,曾國藩帶著皇帝的期望從衡州出發了。嶽州首戰,船毀人亡,退守長沙。以此來看曾國藩之前的多次拒絕,不是沒有道理的。此時湘軍建立也不過一年多的`時間而已。

曾國藩湘軍退守長沙時,本該是上下一心團結時,但事實並非如此,有人公開嘲笑他無能無用,有人公開建議解散湘軍,就連湖南巡撫駱秉章態度也不能不熱。這種境況,在出徵之前就想得到的,哪知現實比想象更艱難。

初次帶兵,求勝心切,難免缺乏經驗,曾國藩連細作也分不清,在靖港,水師遭遇太平軍,再次遭遇慘敗。曾國藩氣急交加,該如何面對寄予厚望的咸豐皇帝,該如何面對湖南官員的冷嘲熱諷,該如何面對支援他信任他的人,唯死而已,愛將江忠源如此,恩師吳文鎔如此,於是曾國藩躍身入水,好在救得及時。

兵敗如山倒,幸好在未倒之際,陸師取得了“湘潭大捷”,暫時拂去了靖港戰敗的愁雲。這次勝利,挽回了一些名聲,得到了皇帝的支援,官員也不敢小覷,就連湖南巡撫的態度也轉變了。

如果戰爭一勞永逸該多好,不過,這只是人們的一廂情願罷了。嶽州首敗,靖港慘敗,湘潭大捷,曾國藩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經過整頓的湘軍,規模不斷擴大,作戰實力不斷增強。咸豐四年八月,湘軍再獲佳績,奪取了太平軍據守多年的重鎮武昌,連咸豐帝都表揚曾國藩:“不意曾國藩一書生,乃能建如此奇功。”硃筆一輝,就賞賜了一個湖北巡撫之職。哪知剛發出諭旨,咸豐皇帝就反悔了,最終賞賜了一個有名無權的兵部侍郎銜,還被咸豐皇帝警告“嚴行申飭”,不等湘軍修整,就急促命令東下剿匪。

有功受賞,理所應當。國難當頭,滿清需要漢族官員,但又要防他們覬覦大清的江山。曾國藩這次奪下武昌,應該算是湘軍出道以來的一次小輝煌了。他雖然沒有得到湖北巡撫這一實職,但他在大清國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卻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奪回武昌,而後田家鎮再次挫敗太平軍,湘軍漸生驕愎之氣,曾國藩對左宗棠的提醒居然以沉默作答。

咸豐四年十二月,湘軍水師在湖口遭遇出征以來的致命打擊,就連曾國藩坐的船都被太平軍俘獲,什麼管駕官,監印官都被敵人殺死,什麼文策卷牘也丟掉了。太平軍重新奪回武昌,曾國藩數年心血毀於一旦,再次投水自殺未成。

屋漏偏逢連夜雨,行船又遇打頭風。湖口戰敗,武昌又失,皇帝推責,愛將塔齊布病亡,羅澤南離開,胡林翼升遷離開,重建水師......這些困難重重疊疊,就像一道道千山萬壑把曾國藩當成一隻猛獸團團困住。

進,太平軍鋒芒正盛;退,江西官員的挖苦和斷餉威脅。無論進退,都讓曾國藩如坐鍼氈,不知如何收場。

如果說訓練湘軍還未成功之時,曾國藩經歷了忠孝的兩難選擇;那麼出征之後,曾國藩經歷成敗榮辱的高光與暗淡時刻,而此時,正在經歷進退失據的艱難處境。這種艱難和尷尬又該如何化解呢?

曾國藩傳讀後感 篇2

曾國藩的一生起點極低,但抵達的高度很高。

他出生平凡,資質平平,身體素質也不好,一生與多種疾病相伴,除此之外他性格中也有很多毛病,比如自我管理能力比較差;浮躁,坐不住,愛閒逛串門;為人傲慢,修養不好,經常和人發生衝突;還有虛偽,順著人情說好話;還有一個大多男人都有的嗜好,愛看美女;總之長於湖南鄉下的曾國藩,身上的缺點比優點多得多。

曾國藩意識到自身最大的缺陷就是笨,笨到什麼程度呢?曾國藩和父親第六次並肩去考秀才(這是他父親第十七次踏入考場)而曾國藩也考了將近十年,這對父子的趕考經歷在湖南湘鄉都已經“出名”了,成為了鄉人的笑柄。然而這一次,他父親考中了,曾國藩還是落榜了,不僅如此,他還被主考官“懸牌批責”考卷被當成反面典型:此文是文理欠通的典型,文筆尚可,道理沒講通,“懸牌批責”相當於在全省示眾,這下曾國藩不僅在湖南湘鄉出了名,還在全省出了名,這次對曾國藩的刺激也是極大的,他痛定思痛,下定決心要找出屢戰屢敗的原因。

雖然,曾國藩有著雄心壯志,但上天賜予了他一個不相匹配的大腦。解決自己的雄心與頭腦的差距,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超人的努力。他又是怎麼做的呢?他把自己歷年的考卷和那些模範試卷放在一起反覆對比,看看自己到底差在哪裡。看來看去,他總結出來自己的主要問題寫東西過於拘謹,過於重視區域性打磨,缺乏大局的貫通和整體的氣勢,找到了問題的癥結,那麼只要從這方面去下功夫就可以了。道光30年,曾國藩再次踏上了科舉之路,這一次,曾國藩並沒有像以前那樣急於下筆,而是先靜坐思考半小時,在胸中構思好了整體脈絡,然後才一股一股地展開,最後在文筆上細細打磨。果然,這一次曾國藩摸對了考場作文的門路,中了秀才,一雪前恥。掌握了考試的訣竅,寫應試文章越來越得心應手,緊接著他又中了舉人,最後曾國藩一路考進了翰林院。

考學之路的不順利也是曾國藩人生中的一筆寶貴財富,從小經歷了足夠多的挫折教育,強化了他“愈挫愈勇”的性格特點,曾國藩的仕途之路也並不順利,一沒背景,二沒靠山,只能靠自己苦心經營,但正是因為有之前的這些經歷,他面對將來的困難也並沒有那麼脆弱,一次一次從磨難中站起來,最終到達自己人生的巔峰。另外一點,曾國藩知識自己天資並不高,作為一個笨人,他發現下本功夫有下本功夫的.好處。第一,笨拙的人沒有智力資本,因此比別人更虛心,更肯付出。第二,笨拙的人從小接受挫折教育,失敗比贏的次數要多得多,因此,“逆商”比較高,抗打擊能力特別強。第三,笨拙的人不懂取巧,不走捷徑,遇到問題只知道硬鑽過去,因此做事不漏死角。那些有小聰明的人不願意下笨功夫,遇到困難繞著走,基礎打得鬆鬆垮垮,結果就是走不遠。

可見,在人成長的道路上,一定的挫折教育是必須的,不然長大了也是顆玻璃心,遇到點事兒就不堪一擊。另外,做事要有腳踏實地的態度,凡是不要想著耍小聰明,走捷徑,如果用這樣的態度去做事,也不會得到別人的認可,更不可能把事情做的圓滿。

曾國藩傳讀後感 篇3

這本書的封面有一句話:“一個持續奮鬥者的升遷之道”,這也是我看完這本書後一個最大的感受。

不過我覺得這個“升遷”應該是指他思想的升遷,格局的升遷,能力的升遷,而不是官位的升遷。因為縱然曾國藩最後官位做到很高,縱然他大悔大悟後的為官風格是和光同塵,縱然他確實很在意關係家族聲譽的,官位的大小但這絕不是他的目的,而是他做為國為民的大事的手段。因為這中間有太多的挫折和不容易。

瞭解完他的經歷後,不得不感慨,曾國藩這個人,他太堅韌了。從平凡到不凡,他好像早就想好了要用一生的時間。而且他讓我感覺,他能做到的,只要通過努力,我肯定也能做到。就像他當初立志學做聖人的時候在家書中說的那樣,他說:“原來范仲淹、韓琦那樣的大政治家和司馬遷、韓愈那樣的大文學家也不是高不可及。如果我們切實努力,一步步踏實用功,也可以達到他們那樣的高度。”

十來年五次科舉不中,22歲的時候第六次科舉院試被懸牌批責”文理欠通“,他苦苦反思,把自己的文章和別人的同題文章逐股對比,終於像打通了關節,悟道怎麼寫文章,才能表達自己的`真見解、真感覺,把道理講通講透,終於在第七次考取秀才;剛到北京的他是那麼普通,甚至那麼不如別人,小地方出來,土裡土氣,見識短淺,觀念鄙俗,但是當他意識到後,除了自卑和焦慮,他付出了行動,他如飢似渴的讀書,他把交友當作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他向倭仁學習記日記,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咸豐七年,他被拿掉了兵權,蟄伏在家,除了鬱悶痛苦,他仔細回憶過往種種,寫信給朋友讓他們給自己提意見,他意識到這麼多年處處碰壁,除了外部原因,自己的性格也是很大一部分原因。然後再次出山的曾國藩更謙和了,更能委屈求全了,他更和光同塵了……

這一件件都在告訴我們曾國藩永遠都不會放棄,他是一個長期主義者,他有耐心,有毅力,他持續精進,堅持打磨;他是一個終身成長的踐行者;他告訴實踐告訴我們:“在修身起始階段,重要的是猛。在進行階段,更重要的是韌。在自我完善的過程中,一個人肯定會經受無數次的反覆、失敗、挫折甚至倒退。關鍵是不能放棄。”而現實中的我們往往在經歷一次失敗後就想放棄,我終於知道,想要一點一篇文章,本來就是需要無數次修改的,所以不要怕麻煩,麻煩往往是成功的必經之路。

曾國藩剛開始記日記的時候也跟我們一樣有很多的不足之處,但為了寫好日記,他把他的日記抄寫給他的親人朋友老師們看,讓他們監督自己,因為一個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總有盲點。他說“天下事無所為而成者極少,有所貪有所利而成者居其半,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最後一句很好理解,前兩句我最近才有所領悟。反觀自己這麼多年走來沒有做成什麼事情,一方面是因為不自律,沒有恆心,易放棄,另一方面就是“太佛系“,逼自己還不夠狠,然後用佛系掩蓋了自己的無能。我害怕衝突,害怕社交,把自己藏在一個厚厚的殼,以為這樣就安全,其實不然,所以我希望自己以後能像學習曾國藩嚴格管理自己,正面自己的慾望,用努力個汗水換來自己想要的生活。

曾國藩傳讀後感 篇4

“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這便是《資治通鑑》的由來。讀人物傳記,也是求在茫茫過往中窺見一縷善意的光輝,然後平心靜氣,修身養性的過程。

曾國藩不同於後來的李鴻章、梁啟超等人,他的一生,起點極低。他智力平常,一個秀才考了七次;他身體稟賦很差,一身與多種嚴重疾病相伴;他出身也很平常,祖上幾百年間都是平頭百姓;更差勁的是,他年輕的時候,性格中還有很多毛病,比如自我管理能力比較差。但他通過不懈的個人努力完成了脫胎換骨、超凡入聖的變化,達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境界。與其說他生來便是模範,不如說他是每個平凡卻不甘平庸的人的縮影。可恰恰是他這樣,如同修仙文中,起步一無所有的男一,在旁觀者的`默哀注視下,卻憑自己一招一式不斷累積的朝朝暮暮,而走上人生之巔,這樣普通又落俗的人設,才最最戳人心窩。畢竟天才少有,平凡才是大多數。由此見得,曾國藩的進階之道,何嘗不是大多數人忙忙碌碌一直追尋的應試或是職場生存之道?

作為一箇中學生,我很樂意談談曾國藩的一生於我們學習有何借鑑之處。

最想談的是努力。亦可分為勇於承認努力和敢於努力兩部分。

常常看到大學聯考後的狀元採訪,把自己說得是個不靠什麼努力就取得了好成績的頂級牛人。排除真的是天賦異稟這一可能,那為什麼狀元們,括弧所有人,都不願承認自己十分努力呢?似乎努力常常與笨掛鉤,而誰又願意每天在腦袋上頂個“笨”字沉迷刷題,生人勿進呢?其實努力的人才是聰明人。不是每個人都找得到學習的捷徑的,那誰先開始走路,誰便握有勝利的最大可能性。承認努力,是自己心底的輕鬆同時也可獲得眾人的監督,而所謂眾人亦會因你的努力而岌岌自危。這也是為什麼大家看不慣努力之人的原因,大抵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罷了。

“葡萄”自然不是所有人想有就有的。許多執著於“面子工程”的人幡然悔悟,想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卻發現無從下手。因為努力其實是一種能力。不僅要想努力,更要會努力。曾國藩深諳其道,只有放空一切的日夜兼程與腳踏實地才能給予那些看不上自己的人最好的回擊。他讀書是笨辦法,不背完理解完一本決不開始下一本。不是鼓勵這種方法,而是讚揚他這種銖而累,寸而積的信念。寫到這兒,已經有點像心靈雞湯了。的確,努力這話題太大,談著談著便有種給人畫了一張大餅的感覺。那實際究竟該如何操作呢?

曾國藩同樣給予了我們答案。我們可以自由發揮。總覺得莊子的齊物觀有另一種解讀。泰山大,而螻蟻小,但有時用著的卻是眾人眼中效用較小的螻蟻。天下萬物各司其職,故可說是齊物。同樣,我們學習,一定是功利心極強的考點一二三嗎?曾國藩在翰林院時考試,不同於其他人般平日縱情高歌,考前臨時抱佛腳,他得益於考秀才前的腳踏實地精神,而輕鬆了很多。所以,知識的積累努力的邊界無邊無涯,我們自由發揮橫衝直撞,終歸會在將來有一天付諸回報。

《曾國藩傳》教導我們的絕對不止這些,有些史越讀越感慨,有些真理越辯越明白。

曾國藩傳讀後感 篇5

曾國藩出生平常,智商平常,考了七次才中秀才,卻以笨功夫成功打通了科舉之路。我覺得他成功的原因有四:

其一:善於反思

第六次科舉考試落榜,被學臺“懸牌批責”,深深的刺激了曾國潘。回家之後,就開始坐在書房裡反思自己多年讀書考試的經歷,對自己進行了全面的剖析後,在道光十三年,再次踏上科舉之路。這一次,他終於成功了。

曾國潘被咸豐皇帝解除兵權後,在蟄居老家兩年,不斷反思自我,最終大徹大悟。重新出山後,為人處世脫胎換骨,不僅清除了政治敵人,而且以“結硬寨、打呆仗”戰勝了軍事宿敵太平天國。

其二:嚴於律己

曾國藩三十一歲起,每天記日記,從起床到睡覺,以聖人標準要求自己,檢查一舉一動,記錄自己的.各種糗事,不足,有了錯就深刻剖析,在其家書中,隨處能看到這樣的字眼,“未能改得一過”,“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忽忽已過十日”……他不只記錄下來自己看,還邀請親友們點評他,把自己的缺點和改正缺點的過程,完全暴露在眾人眼前,讓大夥兒一起監督他。寫日記並不是一件難事,但是堅持到去世每天寫日記卻是非常難,而曾就做到了。

其三:目光長遠

受兩次鴉片戰爭的衝擊,曾國藩對中西邦交有自己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國,認為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並反對借師助剿,以藉助外國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面對與洋人的差距,率先拋棄了落後觀念,創辦安慶內軍械所,倡導洋務運動,師夷長技以制夷。在去世前,還與李鴻章聯名上奏,建議朝廷選派優秀子弟赴美留學。

其四:獨特的人格魅力

誠,為人表裡一致,一切都可以公之於世。

敬,敬畏,內心不存邪念,持身端莊嚴肅有威儀。

靜,心、氣、神、體都要處於安寧放鬆的狀態。

謹,不說大話、假話、空話,實實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

恆,生活有規律、飲食有節、起居有常。最高境界是“慎獨”,舉頭三尺有神明。

他每天記日記,對每天言行進行檢查、反思,貫穿到他的後半生,不斷給自己提出更多要求:要勤儉、要謙對、要仁恕、要誠信,知命、惜福等,力圖將自己打造成當時的聖賢。他認為:“養生之法約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恆,二曰懲忿,三曰節慾,四曰每夜臨睡前洗腳,五曰每日兩飯後各行三千步。”養生之道,“視”、“息”、“眠”、“食”四字最為要緊,養病須知調衛之道。

曾的逸聞趣事:賊入房樑背書

曾國藩小的時候天從並不高,其實可以說比較笨,他學習起來非常吃力。一天晚上,他在家裡讀書,有一篇文章他重複讀了很多遍,可就是背不下來。他就一遍一追地讀,一遍一遍地背。夜已經很深了,他仍然沒有背下來。這可急壞了一個人。原來,他家來了一個賊人,就潛伏在他書房的屋榆下,想等他讀完書睡覺之後再進屋偷點什麼。可是賊人在屋外等啊等.就是不見曾國藩睡覺。賊人實在等不下去了,就十分生氣地跳進屋子,對曾國藩說:“就你這麼笨還讀什麼書?我聽幾遍就會背了!”於是賊人將那篇文章從頭到尾地背誦了一遍,然後揚長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