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15篇

讀後感2.95W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約星期二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15篇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1

這是一本關於死亡旅程的書籍。

這是一本叩問人類內心的書籍。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思考著這樣的問題:在高度商業化的美國,他們看待人心、死亡的態度是如何的呢?

人,是社會的'動物,離開人類社會,人將舉步維艱。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說:“城邦之外,非神即獸。”那每一個人在社會中是如何扮演自身角色的呢?

在經濟學中,將貨物的出售,稱為“最驚心動魄的跳躍”。因為商品中凝聚著生產者的勞動價值。這一價值是否能夠獲得社會的認可,則必須通過其出售成功來體現。在經濟學中的認識,其實也回答了人與社會的關係。每一個生活在社會中的人,永遠都需要社會對他付出的認可。

每一個人都需要獲得他人的讚賞。

在今天高度物質化的世界中,人們逐漸將自己的付出簡單地歸結為物質化的生產。將成功簡單地定義為工作中取得令人歎為觀止的業績。而莫里通過他的言行,告訴我們:工作並不是我們生活的全部,也完全沒有必要將自己擱置在無謂的瑣事之中。我們的生活,有著更重要的東西需要我們去留意——我們的家人、朋友以及認識或者不認識的身邊人。

人不僅是物質的人,同時也是精神的人。當在完成衣食之需後,每一個人都需要獲得感情的體驗,並且這種體現相較與工作的成就感而言,是更為長久的。工作會離我們而去,但是家人、朋友、關心我們的人卻難以割捨。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2

閒來無事翻翻書籍,看到一本《相約星期二》,懷著一顆好奇的心,翻開了這本書,於是整個週末在圖書館中度過。

書中講到一位身患絕症的老教書,將要不久於人世。當他年輕時的一位得意的學生得知老師身體情況後,匆匆來看望自己的恩師。於是老師就邀請他的這位學生,每個星期二來這裡聽他講最後一門課。學生米奇不遠千里都會在星期二那天出現在老教書的床前聽他講人生之課。最後的`十四節課沒有驚心動魄的如何與病魔做鬥爭,有的只是那些平凡的,淡淡的人生道理,當你路遇悲傷時,你應該盡情的品味其中的滋味,品味完後,那種超脫,使你生活更加的寬廣。米奇一直與教授相伴,聆聽的他的內心,也思考著自己的生活。

他們談論的話題有:世界、自憐、遺憾、死亡、家庭、感情、對衰老的恐懼、金錢、愛的永恆、婚姻、我們的文化、原涼。最後一堂課是老人的葬禮。每上一次課老人的病情就會加重,說話就會更困難。到最後,要靠學生不停地用力地敲打背部才能說出話來。他是一名終生的教師。他留給了人們無限的思考!也許談人生太大、太空洞,但是人生的確很玄!誰也不知道下一妙會發生什麼。誰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會有怎樣的故事發生。那麼還在等待什麼、猶豫什麼、好好把握今天!每一個今天都是精彩的!

看著這位老人安然的離世,餘生已經戰勝各種恐懼,坦然的面對死亡。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3

莫里教授對於死亡並不恐懼,他認為正正因不知道哪天會死,因此才要趁活著的時候珍惜生活,要準備好迎接死亡。死亡是必然的,它不會正因你想逃避就離開,世間的萬物註定要死的。“相愛或者死亡”是莫里教授最喜愛的句子。家庭不僅僅僅是愛,還告訴別人有人守護著你。這是金錢、名利所不能給的。不必羨慕別人所擁有的,正因你也會得到。在莫里教授看來,這世上的人都樹立了錯誤的價值觀,大多數人被灌輸錢越多越好,越多越好。有些人會用物質的眾多來代替自己缺少的愛。但事實上,物質的`東西是無法代替愛、善良、溫柔或朋友間的親情。當你擁有巨大的財富時,你失去了那些財富無法帶給你的情感,最終你將孤單一人,直到死。原諒,世上的很多遺憾的事情,就是人們無法原諒對方。有的時候,原諒對方,就是原諒自己。正因你可能會正因無氟原諒他人而抱憾終生,這時,你就會埋怨自己當初沒有原諒他,因此原諒對方就是原諒自己。有時候,人缺少的就是放下已經過去的事的勇氣。最後莫里教授離開了人世,但他留下來的那些觀念值得人深思。或許我們該像老教授那樣豁達的應對人生,釋懷人生,放下那些追究名利、金錢的思想,但真得能做到的人又有多少呢?(這就是真正的幸福並不是物質多少帶給我們的原因!)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4

米奇是一個幸運兒,他在短短的14個星期裡學到了這一生都適用的東西;莫里也是一個幸運兒,他在人生的最後14個星期裡讓所有人成為了他的學生,聽到了他的思想;我們更是幸運兒,在遙遠的這兒聽到了莫里教授的諄諄教誨。(是呀!我們都因此成為幸運者!)

看這本書的時候,我似乎覺得,莫里教授就在眼前。那輪椅,那笑容,那臺錄音機,我聽見他在說:“我不像讓世界驚慌不安。我要知道發生了什麼,接受它,進入一種安寧的心境,然後離去。?”這本書裡,莫里說的值得珍藏的有好多,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句。

這是一種對人生的泰然。人生在世,難免經歷一些挫折。泰然地面對,無疑是很重要的。即使,是死亡。當然,莫里教授的話值得珍藏的還有很多。比如,“我們不僅需要原諒別人,我們也需要原諒自己。”“不幸的活著也同樣令人悲哀。”“人們把我視為一座橋樑。我不像以前那麼活著,但我又沒有死……我類似於……介於兩者之間。”“知道嗎?我死了以後,你說,我聽。”“……”很多很多,這些話語,這些真誠的話語,值得我珍藏一生。

莫里的死,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一種悲哀。這位終身的教師,在人生的最後14個星期2裡,滿足了自己的願望,也滿足了所有人的願望。讀了這本書,我深深地震撼了。什麼是真理,什麼是覺悟,莫里的話無疑在告訴我們:“這就是!”

每一個人,總有一天,都會死去。臨死前,沒有人像莫里那麼死的有意義,沒有人像莫里那麼死的'無私。我想,所有讀過這本書的人,這一生,都會受到莫里的影響。他的泰然,他的純真,他的思考,他的無畏。讓我們,向他肅然起敬!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5

一個大學時很被老師看重的學生,之後浮沉於社會的洪流之中,昔日的理想則幻滅遠去。畢業時曾說過要和老教授墨瑞保持聯絡,卻是十六年未通音信。然後有一天在電視“夜線”節目上看到只剩沒多少生命的老教授。於是他們再度重逢,教授重新給他上了14堂課,而教材就是老教授自己。

很難想象如果我像墨瑞一樣,不能外出、不能自在走動、毫無隱私權時,心裡所想的、所做的、所說的,會不會和他一樣的樂觀面對死亡以及接受死亡呢?書中他們討論很多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主題,裡面的每一篇,都令我感觸良多。

第一堂課,他們談論這個世界,墨瑞說:“生命中最要緊的是學著付出愛,以及接受愛。”我們很少去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愛和關心,或是認為只要接受了愛,就會變的懦弱,這種想法造成人與人之間的疏離,你越是不接受別人,別人也離你越遠;其實接受愛並不可恥:智者李文曾說:“愛是唯一理智的行為。”那為什麼不多做些理智的行為呢?

第四堂課最令我印象深刻,尤其是剛看到標題時那種很震撼的`感覺仍記憶猶新:“學會死亡,才能學會活著。”從以前我就認為死亡是一件很恐怖的事,幾乎是不會特別去探討個中意義,而這位墨瑞卻說:如果你接受你隨時會死去的事實,那你可能就不會像現在這麼爭強好勝,薪水以及職位的高低也不再重要,你可能會比較想把時間花在心靈上。如果我只剩十四個星期可活,那我是不會去和別人計較太多,反而是去做有意義的事、使我快樂的事,我會積極的做每一件事,去享受每一天;如果每天都以這種心態在生活,那很快就會功成名就了。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6

曾經在讀者上看到過這篇文章,文章講述的是一個老教授莫里,知道自己得了絕症後,在生命最後的一段時間裡,他與他的學生米奇約定每週星期二上一堂人生課,然後在他過世後,學生把他的筆記整理出了一本書,就是《相約星期二》。曾想過要看看這本書,不過不久就淡忘了……

寒假有時間整理我的書櫃時,因為爸爸的書和我是放在一起的,所以一眼就瞄到了爸爸以前買的書。“一個老人,一個年輕人,和一堂人生課”映入眼簾,這句話雖然精練卻引起我的注意,記憶被回憶出,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既然當初沒有看成這本書,那就趁寒假好好讀讀吧!

在書中我面對了一個很樂觀,親切,談吐幽默的一個老人。他竟然為自己辦了一場葬禮,並且隨著每個人給他寫的詩而又哭又笑。每天他都要面對他自己的萎縮,今天到哪裡,明天到哪裡?這幾乎比死亡更痛苦,看著自己的`身體不斷萎縮,自理能力越來越差。但是這位社會學老教授卻享受著死亡,並經常和米奇笑談他彷彿又回到了嬰兒期,有人幫他上廁所,有人幫他擦屁股……

在不同階段都要享受著這個階段給我們帶來的快樂,而不是年輕時浪費青春時間,老了之後才開始後悔曾經。我欣賞莫里教授的欣然接受,他不羨慕健康人的身體,他只是努力地把這段時間過著充實,享受即使病痛中的美好的事。既然一天天都要過去,那麼為什麼不能利用我們能享受快樂和幸福的權利?而不是害怕並恐慌死亡,衰老的到來。

不過:“一旦你學會怎麼去死,你就學會了怎麼去活。”這句話好深奧的……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7

《相約星期二》內容涉及生命和生活,家庭和感情,世界和自然,婚姻和文化。《相約星期二》,是“一個來自美國的聲音”,一個充滿智慧的靈魂,是一個幽默的精神導師。

看著自己的身體漸漸衰敗,主人公莫里卻以特有的樂觀和達觀,痛苦而清醒地面對,並用自己生命的最後時光作為教案,展現著一個人在衰老和步近死亡的過程中的樂觀,幽默、痛苦、掙扎以及坦然。

回顧我們的`現狀,生活在上海這個大都市,我們每天忙忙碌碌,做著自己認為該做的事,做著美好而奢華的夢。每天鍥而不捨地追求,時間悄然逝去而我們卻渾然不覺。我們有太多的藉口,為了父母,為了自己,為了家庭,為了活著……因為這些都是構成我們生命的元素,所以我們要付出太多的精力和時間。

但所有的這一切,都抵擋不住時間的腳步。當歲月流逝,我不知道自己能否有勇氣以坦然的心去面對。於是,我們不知不覺地陷入了了迷茫,開始浪費生命……

直到有一天,我們突然意識到了什麼,開始珍愛身邊的一切。但到了那是,我們已經到了莫里那個時候了,我們便懺悔、哭泣,可是誰都不會像莫里那樣達觀、坦然……

所以,我們現在就應該珍惜生命,珍愛生活,讓自己過得充實有意義,不要等到生命的終點在回頭感嘆,那是哪怕你表現得再樂觀、再豁達,結局都不會是完美。《相約星期二》還告訴了我很多……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8

沉默,無限的沉默。一個老人,或者說一個社會學教授,臨終前的十四堂人生課。在這裡我將它簡單的羅列一下:第一個星期二——談論世界、第二個星期二——談論自憐、第三個星期二——談論遺憾、第四個星期二——談論死亡、第五個星期二——談論家庭、第六個星期二——談論感情、第七個星期二——談論對衰老的恐懼、第八個星期二——談論金錢、第九個星期二——談論愛的永恆、第十個星期二——談論婚姻、第十一個星期二——談論我們的.文化、第十二個星期二——談論原諒、第十三個星期二——談論完美的一天、第十四個星期二——道別。我不知應當如何形容這本書,因為它富有太多太多的東西了。

有一位悲觀學家說:“人一出生,就是為了走進墳墓。”我想如果每一個人都那麼想,那麼這個世界將是何等的冷漠。我們就像一個個牽線的木偶,在人生的大舞臺上匆匆走過。莫里教授,不,我錯了,莫里教練——以一個樂觀豁達的心態詮釋了人生的美麗,否定了那一句:“人一出生,就是為了走進墳墓。”剛開始看的時候,我還可以平靜的觀看(我是在網上看的),之後就再也平靜不下來了。我同步的開啟我的部落格,一看到好的句子就記錄下來。在以後,我的心靈防線完全崩潰,開啟音樂盒,藉著音樂,讀完了全文。我這才體會到書中作者為何會放棄自己的一切,並不止一次透露——“我被融化了!”是的,不僅僅是作者,我也如此!

人一生匆匆而過,想要銘記的太多太多,我想如果你有像莫里教練一樣的豁達開朗,一切就夠了,就夠了!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9

雖然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可以在有限的生命中發出無限的.光亮。幫助別人,給予別人愛,給人溫暖。在給予愛的同時還要接受別人善意的愛。如果不接受別人的愛人家會覺得你不解風情,以後也會不需要你的幫助了。

死亡是小事,但是注重在死亡後留下什麼。或者是一部有哲理的書,或者是幾句名言,抑或是一點歡笑,又或者是一點模糊的記憶,你就不算白活了。到人世間走一遭,留下點什麼東西也就行了。

莫里老人說來世想做羚羊,但是他不會不知道羚羊十分危險的吧。每天都被獵豹追捕,總是生存在不安的環境中。而他卻說是“優雅”、“迅捷”,體現出了莫里老人的人生觀,不為生存太久,只為給世界留下美好的印象。(這句話很經典!你能理解這句話,也是一種智慧!)

對此我也贊同,像秦檜,陳世美等人只顧自己一時享樂,貪圖富貴,貪功而害君子,實在是飽受別人唾棄的小人。

莫里老人自己也不希望死,莫里老人對他的死很冷靜,不像某些人要放棄生命,也不像某些人寧可花費重金也要延長10分鐘壽命。莫里老人只想在生命餘年活得尊嚴、勇氣、幽默和平靜。

如果我們也能這樣看生命,就不會因為丟錢而煩惱,不會因為失敗而困擾。在莫里的眼裡,成敗得失如過眼煙雲,來得快,去得也快。只有正視生命,才能更好得活。(是呀!正視生命,也就是珍視生命!)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10

讀完《相約星期二》這本書,又看了兩遍同名改篇的電影,看完後,我最大的感觸是時光飛逝,只有面臨即將離世的時候才明白人生真正的意義是什麼,只有直到那時才真正知道如何生活才不會虛度光陰。

一個年逾七旬的社會心理學教授莫里在一九九四年罹患肌萎縮性側索硬化,一年以後與世長辭。作為莫里早年的得意門生,米奇在老教授纏綿病榻的十四周裡,每週二都上門與他相伴,聆聽他最後的教誨,這位老師的醒世箴言不僅給予作者米奇一個重新審視自己、重讀人生必修課的機會,也藉由米奇的妙筆,感動了整個世界。

歲月的腳步如此匆匆,如白駒過隙,昨天的操場還在炙熱的`高溫下冒出濃濃的刺鼻的味道,今天的校園卻早已瀰漫著淡淡的桂花的清香。

人生的無常如此巨大,如天地之隔,喬布斯已悄然離開我們,投入了上帝的懷抱,而蘋果的發明依然深受眾人的追捧和瘋狂的摯愛。日子一天一天地過,昨天和今天似乎沒有區別,明天也似乎不會有什麼不同。

可是你發現了嗎?

時間一去不復返,生命一日不可重複!

老去的青春不可挽回,新生的力量亦不可阻擋!

洪水、地震、海嘯、颱風等自然災害已讓人類受到重創,

地溝油、動車追尾、陷入絕境的“見義勇為”等等又何苦給人類自己平添這樣的人為的災難呢?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11

《相約星期二》講的是一位患有重病的老人,同時也是一位執掌教壇一輩子的大學教授,在自己為數不多的歲月中,不是在感慨命運不幸,不是在惋惜自己的一生,而是思考人生,將自己的感悟以每星期二相約的形式,講給一位曾經教授過的學生,那裡沒有繁瑣的公式,有的只是對生活的思考,對人生的感悟,對人性的'解剖……

老人的情況一天天變遭,但他仍然關注外界,他會為遠在他國的難民的困難而憂慮,而傷心落淚,那時他不是一個病入膏肓的老人,而是一位有憐憫之心的老者;他從不自怨自艾,他會因為由於他的開導使他人舒展眉頭而快樂,從而覺得自己是個有價值的人……他愛他的家人,愛他的朋友,愛他身邊的所有人,當大家都陰沉著臉給他舉行葬禮時,他會說:到時不要燒過頭了哦。他就是這麼一位樂觀,豁達,超脫的老人。我認為的超脫是遊離於生活之外,超然脫俗的感覺,其實呢,不然,是經歷生活的酸甜苦辣,而後看淡所謂的挫折,困難,有種“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的怡然心境。

時間的車輪滾滾向前,我們還沒來得及反應,它已經從身邊悄然而逝。有時老是感慨:時間都去哪了?時間從指間溜走,從髮絲間飛過,增加了我們的年輪,親吻了我們的臉頰,觸碰了我們的額頭,豐富了我們的思想……有時總是回憶那美好的青蔥歲月,不想讓時間在臉上留下痕跡,可是在回憶的過程中時間已飛馳而過,要做的是珍惜當下,關愛親人。過去的已經成為歷史,未來還未出現,唯有今天掌握在手中,是上天的恩賜……

在未來的道路中會遇到很多困難,保持花開靜好的心境,追求樂觀、開朗、豁達的人生態度,學習愛和對生活的不懈追求。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12

曾聽說,有一本叫做《相約星期二》的書在美國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我慕名看了這本書。沒想到,我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故事其實很簡單,作者米奇,像許許多多有事業心的人一樣,努力工作,拼命賺錢,逐漸在對金錢的慾望中迷失了自己,直到他遇見了大學裡的教師,已身患絕症的莫里,兩人相約於星期二,共同繼續從前的課程。

莫里老人用瀕臨死亡者的內心體驗,指導著人們如何面對生活。他說,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與生活講和;愛是人類一生都該追求的最高感情;最完美的一天並不要怎樣的`奇異、奢華,而是簡單、輕鬆和快樂;他還告訴人們錢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的真實感情

我不知道怎樣形容我的感受,我只是覺得在看多了江湖中的恩愛情仇,催淚彈似的偶像書籍後,這本書給了我不一樣的感受,我開始明白了這本書為什麼如此受歡迎。因為現實社會有時候太浮躁了,人們都在忙碌、彷徨,為功名利祿而奔波,忽略了內心深處真正的感受,所以內心空虛卻又不知道為什麼,而莫里的生活恰巧填補了他內心的空擋,所以莫里與他的人生觀,就開始被人們接受和喜愛了。

而且,莫里也給我們帶來了對生命的反思,真正的智者不僅僅勇往直前,還要不時停下腳步,回頭看自己走過的路,反思一下從前的生活。莫里也說,很多人在忙著工作,他們有了錢、房子、車,可是他們在精神上卻一貧如洗。

書的高潮以莫里的去世而結束,人雖然已去,而話語猶存,這本書讓我知道怎樣在平凡中尋找快樂,讓我知道如何在繽紛的世界裡永遠保持一顆純潔而寧靜的心。

莫里已去,但我知道他的生命正在以另一種方式延續,我想,我會用自己的一生去學習、去感受。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13

如果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那麼我想在有生之年,能夠為他人做一點小小的付出,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但是這就足以讓你的生命綻放華彩!一位臨死的老人,就應是智者,他教會了我這一道理,並且還遠遠不止這些......

每個人都有自身的價值所在,沒有必要羨慕別人的地位,正因你同樣重要,或許你自己並不瞭解,但是這並不代表你沒有價值,怎樣正確的看待自己,是真正的關鍵所在。就像此刻的我,在班級這個大群眾中,不是最優秀的,不是主角,但是我依然扮演著我的小主角,一部完整的戲也用樣需要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主角,這樣才能使這部戲更加的'完美!(演好自己的主角!這已經是了不起的覺悟了!)

我們總是斤斤計較那些小利益,不肯讓自己吃虧,如果把心胸放寬,多謙讓一分,淡然的去看待,我想自己的情緒也必須會得到釋然吧。在平時的生活中,不好正因這些小事所生氣,破壞了一天的情緒,為何不看開些,調整姿態,用微笑去應對晨光呢?!

死亡----一個人們永遠忌諱的話題,我想只有在這位即將離去的老人面前,有著深厚人生閱歷的老人面前,才能夠得到破解,他的坦蕩,他的豁達,令任何一個人驚歎!是呀,何必那麼懼怕死亡二字呢,這是每個人都必經的道路啊,只是早晚的問題,我們要把眼光放在如何讓自己的生命變得有好處。如果說每一天都是最後一天,如果說每一秒都是最後一秒。這樣我們會怎樣度過呢?!

這只是我看完整本書的感想,或許正因人生閱歷的關聯,有些問題還不是看得太透徹,但是我想我此刻所領悟到的這一切,就足夠使我受益終身!(值得一生閱讀的書!你也能夠向你的父母推薦呀!)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14

我還沒有把整本書讀完,因此只能就已經讀過的部分寫一點感想(在我的書中,莫里正在給米奇教授"愛的永恆"這一課)(那麼,如果讀完了,你必須還有更深的思考!)

俗話說:人老多情.莫里教授,也到了這個時刻,人一生最輝煌的時刻,他此刻該做的就是站在人生之巔,回憶往昔,俯瞰人世.

此時,他的雙眼前所未有的明亮,他看破了世間紅塵,看穿了人情冷暖,看透了世態炎涼,他超越了空間與時刻,他的心已經不是他那病懨懨的身軀所能束縛的,他的心也許早已在宇宙的盡頭翱翔.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莫里死前14個星期中給米奇講的話字字珠玉,正因這些都是從死神那一點一滴地搶過來的,他談到了生命的價值,金錢,權利等等,我比較關心的是生命的價值這一部分.我國從古至今也有不少關於生命的名言,"生命或輕與鴻毛,或重於泰山."這樣的絕句層出不窮.朱子清(朱自清)說的.好:我赤裸裸的來,又赤裸裸的去.人死了,不能帶走塵世的任何東西,金錢也就不那麼重要了,但人究竟為什麼而活卻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問題,就我而言,我認為,人的一生就是發奮的做好此刻的事,並且爭取做好更多的事,讓更多的果實留給後代,我並不一樣意別人講的演好自己的主角,這畢竟有消極的一面,試想,如果所有人都發奮地做好當前的事卻只會安與現狀,那麼當疾病或者災難來臨時,我們何去何從?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15

沒人能否認死的必然性,就像沒人能否認地球是圓的一樣。

AlS一種殘酷的絕症,這種病從腿部神經麻痺開始,一點點地向上蔓延,直至使人不能再呼吸時為止——靈魂將眼睜睜地看著軀體一點點死去。當然時間還在繼續,地球還在轉,不會因為一個人的痛苦而有所改變,陷入黑暗的只有你一個。莫里教授不甘就這樣枯竭下去直到消亡,他決定勇敢地去面對死亡。在他生命的最後十四個星期他與米奇一起探討人生。他們並沒有說多少很深奧的東西,只是生活,很真實,很有意義。(真理其實都是樸實而簡單的!)莫里老人在臨死前還是幽默風趣,他不會自憐自哀,頂多早上醒來時想起自己的病流下幾滴眼淚,起來後就恢復了活力。書中並沒有特別著重地寫莫里是怎麼可憐,更讓人覺得被人照顧很好,如同回到了出生時。像孩子那般被關愛。莫里老人與米奇的課上充滿了人間溫情,米奇和莫里曾談輪到輪迴轉世,莫里說自己想要做一頭羚羊,那麼優美,那麼迅捷。這個想法和他的身體比起來是那麼格格不入,但這也是有他喜歡跳舞的因素吧。不過誰又能說真的有輪迴呢?

“死和太陽一樣不可直視,儘管掉轉頭不去看他,卻還是知道它的存在。”但莫里卻能正視他,他們談論遺憾談論死亡。人都會死,活著的人懼怕死亡,然而死亡來臨時又不會感到痛苦了。在某個夜晚莫名地斷了氣,會有什麼痛?留下的`只有親人的思念。突然覺得莫里教授的活著的葬禮是無比的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