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瓦爾登湖讀後感(集錦15篇)

讀後感2.87W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瓦爾登湖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瓦爾登湖讀後感(集錦15篇)

瓦爾登湖讀後感1

最美的事情不過於此書最後一篇以春結尾,春天總是象徵著希望和新的開始,帶給人以無限的憧憬和生生不息的力量。這本書的結尾就如開頭一般,總是讓人無法預知作者的思想,彷彿作者是凌駕於宇宙之上的智者,沒有人能完完全全懂得他天馬行空、跳脫不羈而又句句箴言的思想。面對如此浩瀚無窮而又簡單通透的真理,我覺得自己就像是一個無知的小孩,任憑作者的思緒和文字,帶我徜徉。每每讀到樸實幽默的道理時,那些似懂非懂的道理讓我心中稱讚,作者竟可以一語道破,那些全然不知的道理讓我暗下決心,作者經歷之豐和思想之深,只求某年某月再次拜讀時,可以更加明白其中深意。

除了作者偉岸的精神形象,其對生活體味之細及周身萬物之愛,讓人讚歎。作者筆下的一樹一湖,一草一物,都極具生命張力,一幅幅美景呈現在讀者眼前。所有比喻的.措辭讓我驚訝,因為是我之前從未想象到的,然而卻用的恰到好處,讓人眼前驚豔,深深感到文字的力量。

可能因為不能完全理解書中的文字,所以每次拿起來讀的時候,總是內心會變得安靜,一心只想揣摩更多。漸漸發現,讀瓦爾登湖成了治癒我內心煩亂的良藥,反倒把開始想要揣摩深意的初衷忘了,後來索性就不想那麼多了,只想安安靜靜把它讀下去。

大道至簡,無慾無求。看過豆瓣,聽過書評之後,我也還是不能完全將它明白。也許作者的思想高度是我一輩子所不能企及的,但是讀書這個過程卻給了我與大家思想碰撞的機會,很是難得。

瓦爾登湖讀後感2

梭羅在瓦爾登湖居住兩年半的時間,進行身心與自然的觸碰,思想與萬物的摩擦,他所洞察到的,是每個人心中最貞潔的花海。

梭羅所敬仰的是生於自然,用於自然。在整本書的開始,看似普通的生活方式,樸實的文筆語言,卻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他認為我們生活在喧囂繁雜的塵世中,應該為了自己內心的追求去生活,而不是被現如今城市,農田的生活環境所禁錮,工作日復一日,耕地年復一年,從這一代,傳給下一代,使日後的人們永遠被土地禁錮,永遠被工作束縛,而每天的生活就是為了生存而活著,在梭羅看來,在這樣紛爭的環境中,只有進入自然,去聆聽內心的話語,去感受萬物的和諧,通過雨聲來洗刷沾滿自己身上那塵世的汙穢,用孤獨去深思自己內心的渴望。

他不僅有對生活的追求,也有對自然的敬畏。雖然在瓦爾登湖旁自己建造了一個小屋,但是他從不去打擾森林中原本的主人,總是用眼睛去觀察自然給予他們的恩慧,用耳朵傾聽大自然中的音樂盛典。並且將商人們的`貪婪,自私,予以抨擊,為了利益流量,將原本的生態環境進行開發,利用,他們關心的只有每日的收成,也僅有這個。

梭羅所追求的正是一種與世無爭的心態,一種心屬自然的嚮往,一種整潔而淳樸的生活。海子在生前身上總會帶著這本書,在海子的詩:我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正是對那樣對純潔生活的渴望,正因為感受太深刻,對現代環境的厭惡,對樸素生活的渴求,使海子與死神慢慢靠近。

瓦爾登湖讀後感3

梭羅說,人捨棄越多就越富有。居無定所,就會享受每一個地方的好時光,讓自己變成富人,思想中獲得一片自然風景,每年再看也就會都有此收穫。就如詩人離開田莊,他享用了其中的精髓,把田莊寫進詩篇,只把空殼留給了農場主。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於自然風景也是如此,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感受,比如,喜愛的就會感覺到悽美,不喜愛的就會感覺到寒冷。梭羅告誡人們,儘量遠離約束,活得自如才好,不要把自己囚禁在更多的土地上、房屋裡。田地,少而勤,呵護在心,自然會得到很多樂趣。

梭羅來到林間居住,像報曉的晨雞,來喚醒鄰人。生而為人,應該追求什麼才是最好的.,希望人們多去親近自然的、有思想的東西,感受自然而然,享受自然而然的詩篇。梭羅居住在林間湖邊,享受到了開闊的世界,享受到了幸福的時刻。他對此的描述,給人帶來清新之感,世界是如此遼闊,思想是如此深邃。大多數人卻如井底之蛙,一生也沒有去看一看,去感受一下真實的世界,只顧隨波逐流,任世俗的物慾橫流過自己的思想,把自己思想的一切淹沒,這是多麼可悲的事情。

人居於時空之中,宇宙萬物之間,所佔不過一隅之地,像自然一樣簡約純潔,思想如世界一樣豐盈飽滿,充滿神祕的不可知。人居於某處,人又為何而生?

每日清晨是自我更新的時候,清晨最有價值,萬物醒悟的時辰。清晨,有清醒的頭腦,一日之計在於晨,清晨也是人精神最純潔的時刻,梭羅關於清晨的描寫詩意又富有哲學意味。梭羅提出覺醒便是生活,對清晨的覺醒,那是一種精神,要心懷無限嚮往,那是生命昇華的狀態。梭羅提出,讓時光昇華,才是境界最高的藝術,雕刻品味生活,讓思想煜煜生輝。

瓦爾登湖讀後感4

《瓦爾登湖》裡有一句話:“假如可以證明生活的卑微,那麼就要把生活中所有卑微的地方弄明白,昭示一切人;假如生活是崇高的,那麼去體驗、瞭解它,這樣在下一次遠遊時,把它如實記錄下來。”

我覺得生活是矛盾的,它的確很卑微,但我卻不知道哪些地方卑微。小時侯,生活的卑微就是困苦的家庭還有父母勞累的`雙肩,但這種日復一日的卑微卻帶來了豐碩的成果:兒女長成、又添了新房,這是一種崇高吧!

體驗、瞭解崇高的生活,就必須以卑微的方式去進行,也就是說,沒有卑微就沒有崇高。

《瓦爾登湖》裡有一句話:“一個人對自己的看法,就決定了他自己的命運,或者說,指明瞭他最終的歸宿。”

生活中有這麼一部分人,可悲的是對自己沒有什麼看法,就象一片樹葉,任憑風將它吹向哪裡,一度的我也是這樣的一片樹葉,孤零零隨風飄落,有時我想回到溫暖堅實的大地,但風卻不止。越是想按照自己的意思走,越被傷害的嚴重。我想做一棵樹,這就是我對自己的看法,寧可做樹而不願做樹葉。

做為女人我如此悲傷,生活對於我是卑微的。做為妻子我是卑微的,做為母親我也是卑微的。在家庭裡、在工作單位,我就如一隻卑微的螞蟻,忙忙碌碌毫不引人注意,這就是我的生活,但螞蟻的崇高在於,它在不停地思想、不停地做事。

瓦爾登湖讀後感5

在這本書中,作者提出了人類的最基本需要是食物和溫度,其實這兩種需要和大多數的動物的需要沒有本質的區別,從這裡,我領悟了最簡單的人生哲理——其實我們可以活得很簡單,因為簡單,我們也可以活得更加灑脫,沒有羈絆和束縛。他說:“我們心目中還有一種人,這種人看來闊綽,實際上卻是所有階層中貧困得最可怕的,他們固然已經積蓄了一些閒錢,卻不懂得如何利用它,也不懂得如何擺脫它,因此他們給自己鑄造了一副金銀的鐐銬。”

他在湖畔的兩年自耕自讀的生活,雖然暗合了我們中國文人的耕讀傳家的隱士風格,因此梭羅在中國能夠大受歡迎也就不足為奇了。但是梭羅的那種自耕自讀的生活方式,和中國式的隱士風格並不相同。中國式的隱士風格在很大程度上暗合了“達者兼濟天下,窮者獨善其身”的文化心理。在很大程度上,隱士是消極避世的`。而梭羅在湖邊的那兩年的生活,是極其積極地在體驗生活。建造木屋、種豆、釣魚、觀察野生動植物,無不在探索生命的意義。梭羅先生和大自然是可以對話的,是可以交流的。梭羅先生告訴我,要熱忱地生活。

所以哈丁說,讀這本書有五種讀法:

1、作為一部自然的書籍;

2、作為一部自力更生、簡單生活的指南;

3、作為批評現代生活的一部諷刺作品;

4、作為一部文學名著;

5、作為一本神聖的書。我想,不管是哪一種讀法,於我都是合適的,這也是我鍾愛這本書的原因了。

瓦爾登湖讀後感6

最近,我閱讀了《瓦爾登湖》這本書,得到了啟發頗多,收穫了很多感悟,除了向大家推薦這本世界名著,同時也分享自己的心得。梭羅是一位哲學家,因此他的書籍往往不是簡單的寫故事這麼簡單,即便是像瓦爾登湖這樣的散文集,也是充滿了人生和反思,讓我們產生哲學上的思索。

在書中的《經濟篇》中,梭羅與附近的農民們生活在一起,他通過這段時間的交往,瞭解到了他們的生活狀況,與富人的生活生產了巨大的發叉,底層人民的生活非常艱難,當他們還在為謀求生計而兢兢業業的工作時,富人們卻是驕奢淫逸的另一番姿態,這樣強烈的對比讓梭羅感到非常不公平,認為奢侈的'生活方式阻礙了人民的共同利益,有礙於社會的發展程序。

在書中的《閱讀》一篇中,梭羅闡述了自己對讀書的思考和心得,而讀書是人類共同的話題。他認為讀書是一種崇高的訓練,可以把自己變得更加完美,有助於自己的生活,讓人生有了厚度。如今,我們也面臨著教育的思考,為什麼核心的技術和優秀的創新都來自於西方國家,同樣是非常重視教育,我們泱泱大國卻沒有核心競爭力?

讀了瓦爾登湖,也讓我體會到了什麼是真正的幸福?幸福其實並不是直接用金錢就可以買到的,因為這是一種精神狀態,並不是物質的,只是間接地輔助。而勞動才是獲得幸福的本源和根本,梭羅在《種豆》一篇中,親自種地,收穫豆子再賣出,從這樣的生活體驗中,他揭示了幸福和快樂的本質!

以後我要做一個愛勞動、愛學習的人,讓自己獲得幸福!

瓦爾登湖讀後感7

在某種程度上說,《瓦爾登湖》就像是康科德地方誌中的動植物篇。誠然,梭羅大半輩子在康科德與瓦爾登湖邊度過,始終致力於觀察與研究飛禽走獸和草木花果,以及一年四季的變化程序。

梭羅不論對紅黑螞蟻大戰,還是對灰背隼、紅松鼠以及獵狐犬等的描寫,總是如此繪聲繪色,如此引人入勝,真可以說是曠世罕見的華章。

梭羅在本書中用很大篇幅談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人與草木鳥獸的和諧相處有許多精彩片段。

不但如此,他還主張社會內部各族群之間和諧相處。自古以來,北美大陸的主人、原住民是各部落的印第安人,歐洲殖民者到達新大陸後不僅肆意殘殺無辜的印第安人,使其瀕臨種族滅絕的境況,而且徹底毀掉了悠久的印第安文化與生活方式,還對印第安人持極端歧視的態度。殊不知,梭羅乃是狷介之士,卻反其道而行之。

梭羅在書中談天說地和縱古覽今時,一邊立論公允,痛斥時弊。一邊又提出不少積極性的批評與建議,其內容十分廣泛,涉及飲食文化、住房建築、生態環境、學校教育、農貿漁獵等。梭羅諸些舉動和言論,引起我的'一些思考。

當今中國,到處可以見到人們侵犯生態環境,環境治理成了社會和諧的一大問題,且不論其它生態物種,就說樹吧!

樹,是我們人類最先的寄託,在樹上吃住行,樹為我們人類提供了最根本的家園;樹能如此,那些其它動植物呢?我想它們生態作用一定也很巨大。那人類還要肆無忌憚的去破壞、殺害們呢?

自然給予人類那麼多,人類當予反思,來感恩這地球上最偉大的母親!

瓦爾登湖讀後感8

“昨天那本書跑到哪兒去了?”我一邊嘀咕著,一邊像只小狗一樣在圖書館密密麻麻的書中尋找那獨特的芳香。

啊,在這兒!漆黑的書脊,閃閃發亮的四個字《群星閃耀》。它像極了夜空的一顆星,閃爍著迷人的光芒。我像一個餓了許久的人看見大餐一樣,不由自主地跳進了書的海洋

我一會兒和拜占庭皇帝一同守護城牆;一會兒與亨德爾見證奇蹟的發生;一會兒跟斯科特上校一起去往神祕的南極;一會兒又痛心地看著在決定命運的一分鐘拿破崙慘敗滑鐵盧,無可奈何地看著格魯西率領著將士們慢慢遠去……

在家裡,我沉浸在《瓦爾登湖》,流連忘返。書房看,餐桌看,就連上廁所也在看。瓦爾登湖的叮咚流水聲;梭羅的咔咔造房聲;周圍松鼠、百靈的歌唱聲就像一支變幻莫測的曲子;湖面碧波盪漾,周圍盡是參天大樹,梭羅的'精緻房屋美不勝收……真是令人歎為觀止。我陶醉在如詩如畫的瓦爾登湖,腳麻得猶如蟻齧卻渾然不覺,只知陣陣書香撲鼻,全然不知身處“烏煙瘴氣”的廁所。

“啪”,門被擰開。媽媽一臉的不悅:“又這樣!”雙目噴火,似乎又是一場暴雨。“這是最後一次,絕沒有下次。”我趕緊乖巧的保證。其實,我的心裡卻盤算著下次怎麼逃過媽媽鷹一樣的眼睛。

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書海深處。爭讀,爭讀,惹得媽媽憤怒。

瓦爾登湖讀後感9

把一切不屬於生活的內容剔除得乾淨利落,把生活逼到絕處,簡化成最基本的形式。簡單,簡單,再簡單。

《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亨利·戴維·梭羅創作的一本散文集,寧靜而思,作者在這本書中詳細的敘述了自己的思想轉變過程,對與人相處,與環境融合,與人生的思考。感受自然,摒棄自己浮躁的`內心,享受經歷人生過程的樂趣。

前段時間工作事務較多讀了這本書,當時一讀就喜歡上了,書中開篇的寧靜生活吸引了自己。這本書在某些方面,帶給了我不一樣的感動,讓我明白原來孤獨不是貶義,還有另外一層含義,工作生活中只要能夠忍受住孤獨,可以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更多來自於大自然的感召,可以有更多的思考,這讓我想到了叔本華的一句話“享受孤獨”,兩者觀點可謂不謀而合。人生在世不過百年,如何生活是一個恆久的哲學命題,而作者梭羅在書中給了很好的詮釋。

書中沒有華麗感人的詞語表達,但字裡行間充滿作者在處世之中的淡然、從容。悠然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包含了對生活的熱愛。經過了兩年的所謂逃離現世的生活,讓梭羅領悟到了生而為人的真諦,也深深的感染了我。

我在讀完了這本書後,在很長的時間裡,我有了一種想法,也想要和梭羅一樣,搬到某個偏僻的地方去生活,或者找一個深山寺廟去修行,也想要讓自己徹底地孤獨起來,可是現實的生活還是不允許。無論生活變成什麼樣子都必須要勇敢面對、去接受;逃避是沒有用的,要積極面對,遵從自己的內心,享受美好的生活。

瓦爾登湖讀後感10

大自然既能適應我們的長處,也能適應我們的弱點。

——題記

我認為梭羅在這本書中寫出了他對瓦爾登湖的理解與對人生的思考。梭羅寫了湖邊的森林的濃郁、蒼翠;寫了湖上的鳥叫聲的甜美、高亢;寫了潛水鳥的活潑與調皮,寫了松鼠以及各種動物種種可愛的動作。

我認為梭羅寫了人們的貧窮不是別人不施捨或政府不救濟,更不是自己在本來的'工作上不努力,而是沒有換一個角度思考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偉大的人用簡單而富裕的方式生活著,並給自己留下閒暇時間,以用來做偉大的事和培養自己偉大的品格。“我沒有看到過更使人振奮的事實了,人類無疑是有能力來使自己有意識地提高他自己的生命的”。作者用自己在瓦爾登湖邊的生活證明了人類可以生活得富裕而有閒暇,人類可以和自然、和動物和平相處,可以生活得簡單卻同樣快樂。

梭羅是崇尚自由的。當他從瓦爾登湖到村鎮中修鞋卻被捕時,可以發現他嚮往的是美利堅的和平與自由。“什麼也不能正當地迫使單純而勇敢的人產生庸俗的傷感”。梭羅便是這樣的一個人,他勇敢地面對生活和一切他要正視的東西。並仍能保持自己單純的、自然的、美好的偉大心靈。並且他有著同樣並且他有著同樣生活簡單,在世人看來卑微而粗俗的人作為訪客,這些訪客在梭羅看來是淵博的、謹慎而智慧的。

梭羅探索著大自然的美妙與歷史,同時從大自然的歷史中探求著人類的歷史。梭羅從中領悟出自然對人類過錯的寬容與大自然的生生不息,人類在大自然的面前忽然變得那麼渺小!

最後,梭羅提到“不論你的生命如何卑賤,你要面對它、生活它;不要躲避它,更別用惡言咒罵它”。因為,在梭羅看來,生命永遠沒有想象中的惡劣。

瓦爾登湖讀後感11

在梭羅寧靜的《瓦爾登湖》裡,我找到三張散亂地放著的椅子,很簡陋,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是因為梭羅的幾句話:我的屋子裡有三張椅子,獨坐時用一張,交友用兩張,社交用三張。

“人只有一個半朋友”,一個肝膽相照的,半個能為朋友犧牲自己利益的。所以交友只需兩張椅子,一張給朋友,一張給自己。社交需要三張椅子,留一張自己坐,一張給增長的知識,一張給促膝而談的樂趣。如果還有其他的.椅子,就顯得多餘了。有四張,想湊一個麻將桌或牌桌;如果是五張,其中一張必是“名”正襟危坐的座位,“利”也大搖大擺地走進來,躋身其間,旁若無人地坐下,蹺起二郎腿。對過著純粹內心生活的梭羅來說,這是無法忍受的。他是一個從社會結構遊離出來的原子,五張椅子會讓他回到原有的生活狀態。三張椅子,梭羅的需要就這麼簡單。

更有趣的是我穿越歷史的目光又在居里夫人的會客廳看到一張簡單的餐桌和兩把簡樸的椅子。居里的父親曾經要送他們一套豪華的傢俱,他們拒絕了,原因很簡單:有了沙發和軟椅,就需要人去打掃,在這方面花費時間未免太可惜了。為了不讓閒談的客人坐下來,他們沒有添置第三把椅子。

居里夫人後來說:“我在生活中,永遠是追求安靜的工作和簡單的家庭生活。”兩張椅子,讓他們有了事業上攜手共進的伴侶,沒有多餘的椅子,使他們遠離了人事的侵擾和盛名的渲染,終於攀上科學的頂峰,閱盡另一種瑰麗的人生景觀。

梭羅純粹,居里夫婦高尚,在生命的質量上都是常人無可企及的。他們都沒有多餘的椅子。

瓦爾登湖讀後感12

《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梭羅獨居瓦爾登湖畔的記錄,描繪了他兩年多時間裡的所見、所聞和所思。該書崇尚簡樸生活,熱愛大自然的'風光,資料豐厚,意義深遠,語言生動。

1845年,亨利·戴維·梭羅拿了一柄斧頭,一個人走到瓦爾登湖畔,砍樹伐木,蓋起了一間小木屋。在自我親手建造的小天地重,他默默地聆聽、感受、思索著一切,以自然為師而又非遺世獨立,現實、向上的人生烈焰也時時在他心頭交織升騰。兩年的獨居時光給了他很多,付諸文字,便有了我案頭的這本靜靜的書——《瓦爾登湖》。

瑞士的阿米爾說:“一片自然風景是一個心靈的境界。”《瓦爾登湖》正是一個纖塵不染的心靈境界。它靜,太靜了。僅有在紅日斜墜的黃昏以後,平靜躁動,心清神澈。

看著這本綠色封皮的《瓦爾登湖》,眼晴似乎透過這層綠的書皮,已經看到了湖畔翠綠的森林和那碧波盪漾的湖水。湖邊有一間精緻的`小屋。一切都安靜極了。心靈似乎被那清澈的湖洗滌了一遍,也變得安靜,恬淡了。而到萬賴俱靜之時,心便為之神往了。正如徐遲先所說:在繁忙的白晝他有時會將信將疑,覺得它並沒有什麼好處,直到黃昏,心境漸漸寂寞和恬靜下來才覺得語語驚人,字字閃光,泌人肺腑。動我衷腸而到夜深萬賴俱靜之時,我更為之神往了。的確,在讀這本書時心靈會逐漸寂靜不來,在慢慢的嚼讀中,你逐漸找回了生命最本真的意義。

瓦爾登湖讀後感13

這是一個有點像“如果西恩?潘漂流記”中的故事。梭羅認為,以他的經驗相結合,證明人們能夠活得更簡單,而且更安靜,而無需放下追求物質發達的人類是高貴的優越位置。湖梭羅完成了自己的深度,“測量”,“瓦爾登湖”這天,梭羅再次成為人們禮貌出行的生活。

現代生活的人幾乎任意的便利,建築水泥高樓,水泥路,沒有灰塵,而地下水汙染,臭氧空洞在南極上空的天空,和我們的生活和健康的酸雨侵蝕的背面。我們征服,並在同一時刻改造自然,並給了自己種植的生態陷阱,導致惡性迴圈,因而只能用在迴歸自然的挫折帶來的便利。當奴役我們的祖先,自然,敬畏自然,甚至神化自然崇拜,也是我們的孩子和孫子,但反過來,撕裂,奴役,和自然的統治。讀“瓦爾登湖”,讓受汙染的水安靜心臟涼一點,多了幾分沉穩和無憂無慮,減少衝動,其實不是時髦,而是一種必然。

豆類和住房建設,烤麵包,並享受城市最禮貌的人,是一個遙遠的夢想。如今,越來越多的.方便和先進的城市生活的這天,還有那些誰渴望呢?在越來越緊張,收縮自然環境這天的土地上,人們能夠有這樣的夢想在哪裡做呢?

看完後,我不能完全明白梭羅的行為,他的書有關的思想和行動不能去更多的認可。在夏天的夜晚多年後,我在海灣走在沙灘上,突然你應對自然公園的具有獨特的審美情趣,我意識到,梭羅和他的著作“秋登湖”與被列入的富人和隱士有巨大的相同之處。

最後,我明白了:無論多麼卑微你的生活,你必須要顯露在臉上,不好逃避。即使你是十分差的,而且你的生活的熱愛。即使在逆境,你仍然也有快樂和幸福,驕傲的時刻。

梭羅所看見的人民,那裡的生活就像是在宮殿一樣,很幸福的生活,並樂意這樣做平靜和安寧。

瓦爾登湖讀後感14

蘇東坡有言:幾時歸去,作個閒人。對張琴,一壺酒,一溪雲。梭羅在《瓦爾登湖》寫道:我想飲更深的水,想去繁星鋪底的天河垂釣。《瓦爾登湖》以思想的斧鑿打穿現實的銅牆鐵壁,為我們的生活開啟一扇窗,他無心勸導他人,只真誠地給我們讀者丟擲一個憑窗遙望的。

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壓縮了地理和疆域,喧譁浮躁的`風沙早已彌蓋了心靈的沉靜。梭羅掙脫時空的藩籬,將身心遠離塵囂,追求在自然的安謐中一種本真的生存狀態,找尋一種更詩意的生活方式。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在長達兩年的裡,他以自然為友,在小木屋旁開荒種地,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他崇尚自然,樂於湖水、和飛鳥,閒來或在船上吹笛,或在湖邊垂釣。

《瓦爾登湖》已出版一百六十多年,而今時代鉅變,社會發展迅速,人類世界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繁華髮達無所不在。然而,瓦爾登湖在仍未被人們所遺忘。初讀時不知其中詩意的添補,正如徐遲所說,在繁忙的白晝讀它,有時會將信將疑,覺得它並沒有什麼好處,直到黃昏,漸漸和恬靜下來,才覺得語語驚人,字字閃光,沁人肺腑,動我衷腸,而到夜深萬籟俱寂之時,就更為之神往了。梭羅是一棵,超脫人世,卻在瓦爾登湖的夕陽下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們dou要去找尋並堅守內心深處所熱愛的生活,終有一天,你歷遍的山河會全然化作塵埃,當塵埃已鋪滿你的目光之外,再也看不見海,願你也停不下來,心裡那泓湖水還在,那裡風清月朗,湖光十色,那裡日暮溫柔。

瓦爾登湖讀後感15

讀完了《瓦爾登湖》,作者梭羅描述自己在瓦爾登湖時的所見所聞所感,這其中也穿插著作者以前對瓦爾登湖的記憶。

最深的感觸就是在這個喧囂、繁雜的世界裡我們隨著社會的腳步,生怕被這個社會落下。我們快速而匆忙,甚至找不到了內心的平靜。恰恰相反地,作者梭羅在文中引起了我們的思考,我們應該主張生活簡單,不應該過分的追求物質上的享受,而我們應該注重心靈方面的提升,探索內心的未知領域。

《瓦爾登湖》中作者通過在湖邊自己的親身經歷與體驗,引起了我們的共鳴,人在沒有了自己內心的貪念和雜欲之後,心中的淡然和平靜從容可以讓自己生活的更加舒適,也會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審視自己的內心。作者眼中的瓦爾登湖是純潔的與周圍的湖泊進行了對比,突出了瓦爾登湖的與眾不同。這也恰恰的將我們社會上無法找到內心平靜的人和作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這個繁雜的社會上,追求心靈的.崇尚往往比自己的貪慾更加的重要。作者選擇獨自在瓦爾登湖生活了兩年,看似作者選擇隱居是對生活的逃避而實則是作者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表現,是我們應該追求的高尚的內心境界。

如今,在社會上的人們都不停的忙碌,不停的工作,追求物質上的享受。彷彿對財富的追求成了生活唯一的樂趣和意義。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生活就像鋼鐵一樣冰冷、堅硬,與我們這些人相比梭羅過得才能算得上是生活,快不快樂與貧富無關,與精神財富有關。

清風明月,花開花落,只有在寂寞和清淡裡,才能淡然平靜,才會懂得什麼是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