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活著餘華讀後感5篇

讀後感3.04W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活著餘華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活著餘華讀後感5篇

活著餘華讀後感1

所謂生命,不過是"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這短短的十幾個字,是福貴一生的真實寫照。

福貴年輕時揮霍無度,敗光了家裡的資產,從荒淫無度的富家少爺,變成一無所有的窮光蛋。父親去世,又在替母親買藥的途中,被抓走做了壯丁,後經解放軍解救,終於回到家鄉。可是命運並沒有停止對福貴的懲罰,他接連喪母、喪子、喪妻、喪女、喪婿、甚至那可憐的小孫子也離他而去。可在故事的.最後,一位老人,一頭老牛,一聲聲名字的呼喚,是的,正如書中說的那樣"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福貴還活著,他沒有放棄生的希望,沒有對死亡的嚮往,這一本薄薄的書,卻訴盡人間悲歡離合。

我們不曾經歷過福貴的悲痛,我們生活在平淡瑣事中,在時間的長河裡踟躕,追尋生命的光彩與能量,我們都知道,這就叫——《活著》。

活著餘華讀後感2

餘華——一個看上去樸素無華的作者,卻寫出了最最樸實但震撼人心的故事

富貴悲慘的一生讓人覺的心酸,一個樂觀的人面對親人的不斷離去,力不從心的他也只能被現實折服,值得慶幸的.是他沒有因此被打—倒和擊潰,依然屹立在屬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與靠全部積蓄買來的老黃牛相依為命著在黃昏的餘暉中作者看到的是一位滿臉滄桑卻精神矍鑠的老人。

在他的一顰一笑中卻蘊藏著如此巨大的能量,在人生的道路上給人以鼓舞,從而認識到命運的殘酷所帶來的種種無奈,但在古代人定勝天概念的慫恿下,讓後人始終跟不上時代前進的步伐。正所謂飯飽思淫慾,一向豐衣足食無憂無慮的富貴也只能順應事物自然發展的規律,加上對祖輩基業毫無顧忌的無休止揮霍,生活於紙醉金迷,燈紅酒綠中的富貴慢慢的走向失魂落魄,家業日暮途窮!從而逐漸走下繁榮的歷史舞臺在新時代的洪流中被沖刷著,永遠得不到翻身。

這種生活讓他心安理得,無所顧忌,就像書中說的:人是為自身而活著,不是為本身以外的事物而活!我無法理解這句話,社會環境的因素給我為物質金錢而奮鬥的使命。可是我明白,或許等我到了不惑之年的時候才能領略到其中的含義——人生最崇高的哲學!

活著餘華讀後感3

本書是從一個旁聽者的角度,描述出一個普通人平凡而又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貴生活中混亂又特殊的時代,經歷了戰爭和殺戮,以及動盪的生活。他本來過著非常幸福的生活,後來身邊的人卻陸續離開,殘忍讓他面對著這一切。在一生當中失去了很多東西,包括親人、金錢,最後唯一留在身邊的就只有差點被人宰割的老牛。

故事最令人心疼的就是福貴的兒子,因為抽血過多而死亡,這麼天真爛漫的孩子,碰上一個庸醫,為了救回縣長的老婆,沒想到竟然迎來這樣的結果,人生中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了,總是在不經意間出現很多無法接受的現實。

這本書並不是告訴我們需要如何去活,而是告訴我們活著應有的.態度,拿書中主人公的話說就是:活著,好好活著。我們無法更改生命的隨意拋棄,面對各種不同的遭遇,只能默默去忍受,只能無力的感慨。既然無法改變活著的事實,但可以改變活著的態度,只要活著就會有希望,無論好與壞,至少在生命的盡頭可以告訴自己,我們活過,也曾努力奮鬥過,始終堅持不氣餒,不抱怨,坦然面對這一切。

活著餘華讀後感4

內心會真實反映人的自私、高尚。讓人真實地瞭解自己,一旦瞭解了自己也就瞭解了世界。早就明白這個原則了,可要捍衛這個原則必須付出艱辛的勞動和長時期的痛苦。因為內心並非時時刻刻都是敞開的,它更多的時候倒是封閉起來的。

藝術都是源於和現實的那一層緊張關係。沉湎於想象之中,又被現實緊緊控制;感受著自我的分裂,卻無法讓自己變得純粹。如果能夠成為這兩者中的任何一個,我想我會活的更坦然些,與此同時,我的力量會削弱很多。

朝夕相處的現實常常會讓人難以承受,蜂擁而來的.真實幾乎都在訴說著醜惡和陰險;怪就怪在,為什麼醜惡的事物總是在身邊,而美好的事物卻遠在海角。所謂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與惡的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換句話說,人的友愛和同情往往只是作為情緒來到,而相反的事實則是觸手可及!正如一位詩人所表達的:人類無法忍受太多的真實!

曾聽過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抱怨!歌中人對苦難的承受、對生活的樂觀態度,讓我明白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活著餘華讀後感5

觀看時長:3天(如果不是我昨晚看iPad,我兩天就看完了)

故事大概:徐福貴在田野間講述了他一生的生活故事。

讀後感:我在看之前看了作者的自序,一直很好奇餘華老師所說的“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活著”。但我很喜歡餘華老師用第一人稱講述的原因,因為福貴自己描述的人生是生活,而他人描述的只是悲慘的'活著。

怎麼說呢,這個故事的大悲很多,生離死別貫穿了整本書。所以當你看到有慶得到一隻羊,看到家珍身體好起來,看到福貴分到了兩個大饅頭,看到鳳霞和二喜大擺筵席 喜結連理,真的會為他們由衷的開心。你跟隨著他們的悲,迎接他們的喜;隨後帶著他們的喜,經歷他們的悲。

我太喜歡這本書了,裡面的人物都懂得如何生活,懂得如何跨過悲傷,懂得如何珍惜快樂。

快樂就像藏在家珍胸前的那一小袋米,在現在艱難的時刻得到,在往後的艱難中拿一小撮出來,掰開了,揉碎了,煮爛了,混著時間,流進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