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貝多芬傳讀後感

讀後感3.11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貝多芬傳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貝多芬傳讀後感

貝多芬傳讀後感1

“彩虹,是經過雷電激戰之後才出現的,名人傳貝多芬讀後感700字。”

——題記

午睡醒來,泊窗的潔雲籠罩著灰煙,屋內沉悶的空氣讓人窒息。陰沉沉的烏雲吞噬著蔚藍的天空,慢慢地向四周擴散。忽然,一道耀眼的閃電劃破長隆。在雷聲陣陣的奏響曲中,雨點也衝進了灰色的帷幕,要把它扯個粉碎……

我翻開了《名人傳》。伴著雨點捲起的泥土的氣息,跟隨著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跨過不同的時代,走近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和義大利畫家、雕塑家米開朗琪羅和俄國作家托爾斯泰這三位擁有各自不同領域的偉人,去感受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其中,貝多芬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一生宛如雷雨交加的一日”,真如羅曼·羅蘭形容的那樣,貝多芬的人生充滿了苦難。童年時期缺少家庭溫情,成年後愛情又屢屢幻滅;在他的音樂事業正如日中天的時候,卻又遭受了失聰的厄運……對於貝多芬來說,命運是多舛的,然而,這些打擊最終都沒能把貝多芬打倒。他勇於向命運挑戰:“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貝多芬由此奏出了最強烈的生命樂章。他用行動詮解了人生的價值與意義。

是的,“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透過歷史,我彷彿看到忍受著身心巨大痛苦的.司馬遷,用筆驅散人生天空中的烏雲,留下被後世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鉅著《史記》;看到了漫遊赤壁的蘇東坡,用他笑對人生苦難的從容,寫下“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曠達情意;我看見了落難時期的沈從文,用他的高潔與堅強,在漫漫人生和文學的天空中,最終抹上了芬芳、明麗的色彩。

當人生被陰霾遮蓋的時候,我們應該以一種不屈不撓得到信念和化苦為樂的勇氣,鞭策自己。處在九年級的我們,面臨著考試與升學壓力的同時,一樣需要腳踏實地的精神、需要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那份執著。因為美好的事物總是藏匿在萬丈烏雲之中。

……

雨過天晴。

輕輕合上書,心中收穫了一份堅定與力量。天空裡烏雲已慢慢散開,溶入於湛藍如洗的天幕中。開啟窗戶,一陣清新的氣息撲面而來。在廣闊的天穹下,一道彩虹,跨過了屋頂,跨過了滴水的草尖和注滿雨水的蓓蕾,那繽紛柔和的色彩融化了夏日裡的所有燥熱,在一瞬間,照亮了我的眼睛……

貝多芬傳讀後感2

貝多芬這個名字,相信是家喻戶曉的了,他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他所創作的《第九交響曲》,是樂壇的巔峰之作,是人們聽了之後,無不讚嘆的歌曲。但是,自從我讀了《貝多芬傳》這本書之後,我認識到,不只是貝多芬的歌曲令我們讚揚,更為可貴的是,他那堅持不懈的精神。

《貝多芬傳》從貝多芬不幸的童年開始,詳述了貝多芬坎坷多難的一生。貝多芬出生於德國一個平民家庭,父親管教嚴厲。由於天生的稟賦和後天的'努力,貝多芬從8歲起就登臺演出。成年後,貝多芬風華正茂。然而,厄運突然從天而降,他的雙耳失聰了!但堅強地貝多芬經受住打擊,最終戰勝了不幸。

貝多芬,多少人在讚頌他!他是音樂家最傑出的榜樣,他是音樂藝術中最英勇的一股力量,他是受苦不屈的人們最真摯的朋友!儘管他處在一個無聲的世界中,可他卻能譜寫出一個又一個悅耳動聽的音符,演奏出一首又一首令人歌頌的生命樂章!

當我們在與命運作鬥爭時稍感疲倦時,但在他信念和意志的鼓勵下,我們又重新振作起來。貝多芬身上所散發出來的具有強大感染力的勇氣,是無人能敵的,是命運也不可抵抗的!

貝多芬,一個耳聾的音樂家,一個被命運捉弄的人,一個用痛苦換來歡樂的英雄!

一生備受疾病、貧困和情感折磨的貝多芬,一直在不斷與命運抗爭,保持著對音樂的激情。他不是知難而退,而是越挫越勇!他用自己頑強的毅力戰勝了命運!

有哪種勝利能與貝多芬的這場勝利相比?這種勝利是用精神力量換來的!是不同凡響的!一個窮困潦倒、殘疾而孤獨的人,一個世界從未給予過歡樂,卻創造了歡樂,並奉獻給了全世界!他用自己的苦難鍛造了歡樂,地球沒有他照樣轉,但就是因為有了他才轉得更加美麗。

此時此刻,我有千萬句話想對他說,但卻只有一句話能夠概括他的一生,這句話今天已經成了一切勇敢者的座右銘:“唯其痛苦,才有歡樂!”

貝多芬以自己的人生歷程證明了堅強的意志在人生中的重要性:人只有具備堅強的意志,才能經受住厄運的打擊,才能把握住自己的命運!堅強吧,像貝多芬一樣,和命運抗爭。

貝多芬傳讀後感3

金色的九月,慵懶的陽光透過窗子,照著一本散發墨香的書——《名人傳》。《名人傳》這本書給我以很大的啟迪,特別是《貝多芬傳》頗受我的青睞。

貝多芬一生經歷了許多的痛苦:愛情希望的破滅、貧困以及最後對於一位音樂家來說是致命的打擊——耳聾,但是在精神上,貝多芬仍然堅強不屈,最後在歡樂的凱歌聲中完成了《第九交響曲》,當《第九交響曲》在維也納首演時,聽眾如痴如醉許多人都流了淚,演奏結束掌聲雷動,當他轉向聽眾,全場突然起立,揮動帽子向他致敬,場面之熱烈,恍如。貝多芬一生可以說是一波三折,但是貝多芬最終獲得成功。

貝多芬成功的事蹟,或許或已告訴我們只要有毅志力,有目標,目標一定能實現。自古以來,那些為社會作出貢獻的著名人士,在自己青少年時期,就已經確定了終生為之奮鬥的目標。毛澤東16歲時寫下“男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何處不青山”的豪邁詩句,周恩來12歲時就發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不管是在怎樣的環境中,我們都不應該放棄自己心中的目標。而在我們身邊缺少的還是這種毅志力,這種不達目的地誓不罷休的精神。

一個老伯伯正在挖水,可怎麼也挖不到水,這是為什麼呢?其實並不是沒有水,而是他沒有一心一意把一口井挖到底的決心,或許只要再挖一下,就可以見到水了,可他選擇了去挖別的地方,這樣他挖得地方再多也都是徒勞的。

“為了更美,沒有一條規則是不可以打破的。”

音樂應該讓人們的精神火花迸發出來。

音樂是一種智慧,任何哲學……必須擺脫其他人掙扎其中的苦難。

貝多芬的音樂可以讓人擺脫痛苦,可以讓人思想擦出火花,可是現在的一些流行音樂似乎聽都聽不懂,更別說欣賞了,特別是網路上的.一些歌曲,內容都太——實在難以啟齒。哎,可惜了,不知道他們是在創造音樂,還是在糟蹋音樂。

“一個貧困、殘廢、孤獨、痛苦造就的不幸的人,一個世界不給他以歡樂的人,竟創造了歡樂帶給人間!正像他那一句豪言壯語所說的一樣,他以自己的苦難在鑄造歡樂。”

貝多芬的精神必將永駐人間,年輕的朋友們,人生的價值是由自己創造的,要想讓生命迸出火花,沒有任何捷徑,也不必乞靈於神靈,可以視為神示的,只有一句話,那就是貝多芬所說的:“人啊!靠你自己吧!”

貝多芬傳讀後感4

我從貝多芬身上學到了許許多多崇高的精神,非凡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種頑強地與命運抗爭的精神.貝多芬全名叫“路德維希;馮;貝多芬”.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對他來說就似乎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鬥爭.父親急於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當他稍長大一些,惡運又一次降臨到了貝多芬的頭上:他失去了最親愛的母親,貝多芬悲痛欲絕,只有寫信向朋友哭訴.

苦難中長大的貝多芬也是幸運的.法國大革命爆發之時,貝多芬曾遇見莫扎特,並相互交流.接著,又拜海頓為師.後來,貝多芬開始嶄露頭角.就在貝多芬初次嚐到成功的甜蜜的時候,痛苦又一次降臨.慢慢地,貝多芬耳朵的聽覺越來越衰退,他的內臟也受著劇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還是瞞著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隱瞞了,才寫信給韋格勒醫生和阿曼達牧師這兩位好友.貝多芬耳聾的程度是逐漸增加的,但沒有完全聾,可以說,幾乎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聾後寫的.

人們在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臉上看到了天才的目光:從那目光里人們又可以看到他悲慘的命運.之後的歲月裡,性格過於自由急躁的貝多芬也不止一次的遭到了愛情的否絕.在遭受這些肉體痛苦之時,貝多芬又必須承受著另--種痛苦. 不但如此,他的身體也“背叛”了他,先後得了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等等.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儘管如此,但他從未放棄過音樂.要知道面對這麼大的困難,貝多芬卻毫不動搖,這需要用多大的勇氣和毅力啊!

生命的沸騰掀起了音樂的.終曲.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願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醫治的:他渴望治癒,他渴求愛情;他佈滿著希望.也許現在你的成績是差了點,但這並不代表以後你依然是這樣.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實力,對自己要有信心.

貝多芬與命運抗爭,最終成為名人,同樣,我們也要努力學習,做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貝多芬在寫給弟弟們的信中曾說過:“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錢.”

除了這一點外,本書的作者羅曼;羅蘭也想告訴我們一些道理: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該想到這些忍受並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要堅定自己的信仰......

貝多芬傳讀後感5

你們知道貝多芬嗎?

貝多芬,一個世界音樂史上久負盛名的音樂家,他是人類的明星,他是靈魂的營養,他給了我堅強的意志和巨大的力量,讀完《貝多芬傳》,我又一次被震撼了。

貝多芬是著名的作曲家,他的父親是一個不求上進、嗜酒如命的男高音歌手,而他的母親是女僕——一個廚師的女兒。貝多芬的童年包含辛酸。一開始,他父親就逼他學音樂,在小時候就失去了他最愛的母親。正當貝多芬風華正茂時,病痛已經悄悄叩門。1796至1800年,耳聾症開始肆意,聽覺也漸漸衰退。一個鋼琴作曲家最需要的就是聽覺,而貝多芬在他可以大顯自己的才能時聽力衰退,甚至不能聽到任何聲音,可想而知當時的貝多芬是多麼的無助,面對的挫折是多麼大。如果換作別人,肯定對自己的未來不報希望,從而破罐子破摔。但是貝多芬並沒有這樣,他一直獨自忍受著病痛的折磨,仍堅持創作,還為他的心上人朱麗塔圭恰迪爾譜寫了著名的《月光奏鳴曲》,直到1801年,他才告訴了他的兩個好友。我深深地被貝多芬折服了,他以驚人的毅力在困苦中堅持下來,要知道他的大多數作品是在他耳聾之後創作的。常人都很難做到,何況一個聾人?

人的'一生雖然短暫,但總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有的人遇上困難只會到處埋怨,有的人卻會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去戰勝困難,用自己的雙手去扼住命運的咽喉,那麼成功往往會降臨於不屈服的人。有時候逆境往往會使人堅強起來,讓人擁有驚人的承受力,即使在挫折面前也能高昂自己的頭,不會屈倒於困難之下,貝多芬就是這樣的人,我打心眼裡佩服他。

我知道我稚嫩的雙肩很難為自己擔起一片屬於自己的晴空,我知道我獨行的身影很難戰勝黑暗的束縛,但我絕不會倒下,也絕不會低下我高昂的頭。即使在逆境中,在挫折前,我也不會放棄自己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在人生布滿荊棘的道路上,即使碰得遍體鱗傷,我也會用剩下的最後一點力氣站起來,用乾裂的嘴脣說:“不要倒下,前面就是一片光明!”因為我深知,貝多芬正是用這種毅力堅持到最後;我知道只有擁有這種不服輸的精神才能成為最後的勝利者;我知道困難會因我這樣執著而向我屈服,挫折會因我這樣執著而倒下,成功會因我這樣執著而落到我身上……

我會像貝多芬一樣不言放棄,會像貝多芬一樣堅持到最後……我相信,勝利在向我招手。

貝多芬傳讀後感6

手捧一本《名人傳》,三個偉人,三段故事,在我心中久久縈繞。

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一位音樂家、一位雕塑家、一位小說家,雖然他們的職業和所處的年代各不相同,但他們所追求的理想的卻是相同的——為了真理和正義而奮鬥。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貝多芬。他出生在平凡的家庭中,16歲母親就去世了,父親也成了一個酒鬼。通過讀《名人傳》,讓我更加了解貝多芬的家世背景和遭遇,也讓我被他的堅強毅力所折服。

種種不幸一起壓在了貝多芬的肩上,在他的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傷痕。但他沒有因此沉淪,而是更加勤奮、認真的學習音樂。當他沉醉在他的音樂裡時,上帝又跟他開了一個玩笑:他耳聾了。對於一位音樂家來說,以音樂為生的他卻聾了耳朵,這是多麼大的打擊啊,這是常人所不能接受的。他被一切痛苦磨鍊著,卻使他更堅強。他痛苦,卻不肯屈服於命運;他貧窮,卻不趨炎附勢,保持獨立的人格;他孤獨,卻能以熱烈的赤子之心愛全人類;他從未享受歡樂,卻用自己的一生奉獻給全世界,將自己優秀的作品奉獻給人們。

他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喉嚨,他決不能使我屈服。”的確,貝多芬有著超乎平常的毅力和奮鬥精神,他緊緊地扼住了命運的.喉嚨,戰勝了命運。這個誓言如同颶風一般,席捲了我的感情,震撼了我的心靈,這之中又包含了貝多芬多少的苦苦痛痛,多少的辛酸血淚。難道他驚人的意志與精神,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我們雖不能像貝多芬一樣成為偉人,但我們也要頑強地同命運作鬥爭。在遇到困難時,我們要有頑強的毅力,去把困難踩在腳底下。就從小事說起吧,無論是一道奧數題,還是一篇難寫的文章,我們都要堅持到底,攻克這一個個困難。再比如說“5.12”汶川地震中的人們,他們就是憑著對生的希望與頑強的毅力,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看,我們這些平凡的人也能做到。

羅曼·羅蘭也曾說過:“生活是嚴酷的。對那些不安於平庸的人來說,生活就是一場無休止的搏鬥,而且往往是無榮譽無幸福而言的,在孤獨中默默進行的一場可悲的搏鬥。”貝多芬也是平庸的人,可他卻遇到比常人更多難以想象的磨難和障礙。他卻從重重困難中勇敢站起來,從種種困難中煉造成了偉人、名人。

是的,這就是貝多芬,他扼住了命運的喉嚨。

貝多芬傳讀後感7

貝多芬個子不高,寬厚的肩膀,短小的脖子上支撐著一個有些不合體的大腦袋,圓鼻子,終年的痘斑留在他黝黑的臉頰上,一雙眼睛炯炯有神,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音樂家,在26歲的時候耳朵卻聾了。耳聾,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說就意味著死亡,不!簡直比死亡還要可怕!也許換成其他任何人遇到這種不幸,早就放棄對音樂的夢想追求,但是貝多芬不但沒有退卻,他仍然堅決地追求他喜歡的藝術人生,與命運抗爭,把音樂當做他一生的朋友。要知道,一名耳聾的音樂家做出這樣的決定得需要多大的勇氣啊!讀完了這本書,不禁讓我浮想聯翩,往事一幕幕浮現在我的.眼前。

記得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好天氣,我嚷著要爸爸教我學騎自行車,爸爸拗不過我,只好答應了,他從屋裡牽出一輛自行車,便向我講授騎自行車的三要領:“身體要坐直,重心要穩,眼睛朝前看。”我一聽,原來騎自行車就這麼簡單,便迫不及待地上了自行車,讓我沒想到的是,剛爬上自行車就“撲通”一聲摔了個跟頭。於是,我請求爸爸幫我在後面扶著自行車,這一招果然很靈,車子歪歪扭扭地在地上轉了一個圈,爸爸看我有了進步,就在背後偷偷地放手了,就在爸爸放手的剎那間,我彷彿感覺車子輕了許多,還以為我的速度變快了。

正當為自己的進步感到高興時,車子和我再一次倒在了地上,這回可沒有上次那麼幸運了,只見膝蓋上的皮被粗糙的水泥地摩擦出一大塊,滲出微紅的血漬,讓人既疼又癢,臉上寫滿了後悔。這時候,我的耳畔彷彿傳來那首熟悉的《歡樂頌》,那不正是貝多芬的代表曲嗎?剎那間,一股莫名的勇氣在我心頭洶湧燃燒,我不假思索地重新扶起車把,繼續我的學車旅程。功夫不負有心人,現在自行車成了我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每當我騎上自行車,耳邊總迴盪著《歡樂頌》那熟悉的旋律;每當我聽到那熟悉的旋律,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貝多芬————不向命運低頭的音樂大師》這本書;每當我想起那本書,就算我遇到再大困難,我都沒有理由不敢去面對。是啊!這本書將永遠陪我一起長大,讓我終身受益。

貝多芬傳讀後感8

書中寫道,貝多芬在聽力逐漸下降、出現重聽且再也隱瞞不下去時,告訴了韋格勒醫生和阿曼達牧師。是什麼樣的人讓貝多芬如此信任如此依靠?親愛的、善良的、真摯的……描述不盡。兩個最相知最真誠的密友。貝多芬在最無助最痛苦的時候向他們傾訴著心。

我想,不管是到天涯或海角,不管是處在何種艱難險境,最好的朋友總是在你身邊。你悲劇式的愁苦中,他們會給予你援助的大手,借給你倚靠的'臂膀;當你終於懂得了製造歡樂,他們便是那最忠實的守護者,最悉心幫助你的一片小小天空。友誼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最重要的。

一曲曲天籟之音的誕生,或許只是才華上的登峰造極,但一支支曲子的背後充滿著痛苦的吶喊,是一種讓心靈習慣於痛苦的悲愴。他如何一次又一次地向疾病、向命運、向社會宣戰?他又是如何抵住無休止的傷與痛,譜寫樂曲?自然是他那堅強與不羈的性格,頑強抵抗的毅力與不甘挫敗的信念。

您雖然患有耳疾,但卻擁有音樂——這個可以讓您思想情感任意馳聘的海洋。您在這片浩森無垠的海洋中遨遊,擷取晶瑩的浪花。於是,一曲《第九交響曲》橫空出世了。它的出現,似乎孕育著革命,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轟動,你也獲得了釋放,將音樂掌握在自己手中。

您雖被愛情所遺棄,但心中卻從不缺乏愛。因為您對特蕾澤的愛,而綻開了一朵純潔的“花”散發著您生命中平靜的芬芳,這朵奇葩便是《第九交響曲》,它的綻放,讓人們感到了從未有過的夢幻、溫柔與愛。那一刻,所有的人們震憾了,狂暴的外表下,是您那顆被愛所棄盈的心!這一切都證明了,即使愛情離開了你,但是, 愛並不會離開你!相反,您將愛永遠的留在自己的心中!

您雖生活貧苦,但卻有一顆高昴的頭顱。永遠都無法忘懷,那次您與歌德在大街上漫步忽然遇到了一支貴族隊伍。歌德脫帽致禮!而您站立在那兒,讓那些貴族向您致禮!您可知道,這一舉動震憾了多少人的心扉?不向權貴低頭,您使自己的人格永遠掌握在自己手中!

您雖失去了一切的“歡樂”,但您卻給世人們留下了無數歡樂。您以一個失去歡樂而創造歡樂的人們的身份告訴我!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要因為生活中的痛苦而放棄自己的人生,只要我們還有能力去完成一些有意義的事,便能將所有痛苦承擔,讓它們鑄成歡樂。這句概括貝多芬一生的話:“惟其痛苦,才有歡樂。”將一生激勵著我們,告訴著我們: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貝多芬傳讀後感9

讀完《貝多芬傳》的那一霎那,只覺腦間一片空白。

一下子感覺有很多話要說,卻又不知該從何處說起。

“世間也許很容易瞭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體會夫子在痛苦中所領悟到的境界。”

有時覺得南子給孔夫子的這句話放在貝多芬身上也適用。但卻找不出為什麼。《貝多芬傳》帶來的不是一個完整的答案,但卻有一些零碎的片段,讓人記憶猶新。

許多藝術家是沒有真正的童年的。在別的孩子吸允著棒棒糖,在鞦韆上搖盪時,邁克傑克遜的童年在哪裡?是在錄音棚裡,還是在父親的鞭撻下?就連貝多芬也不例外。四歲,本該是一個童真玩耍的時期,但他卻被整日釘在琴鍵上。而且對於他來說,他父親是為了金錢與榮耀來逼迫他,並不是為了他的未來。這對一個四歲的孩子來說,是何等的殘忍?--------對於當時的貝多芬來說,童年陪伴他的只有冰冷的黑白鍵。-------至少那時他是這麼想的。

先恨,後愛。對於許多琴童而言,他們對鋼琴的感情就是如此吧。音樂對於貝多芬來說,也是如此吧。童年時期的他,或許對音樂充滿著無限的怨恨。但也正是這門藝術決定了他的人生,伴隨著他一向走到生命的盡頭,讓他愛得無法自拔。

除了他那讓人匪夷所思的童年以外,他的耳疾與創作之間的微妙聯絡,也令我驚奇。

二十六歲時聽力日漸衰弱。這對於一個擁有偉大的音樂夢想的創作者來說是多麼大的`痛苦。這種肝腸寸斷的感覺在《悲愴奏鳴曲》中體現得淋淋盡致。看似平靜、起伏微小的樂曲中,隱藏著無盡綿長的悲傷。是的,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說,還有什麼比聽覺更重要?聽不見世間一切悅耳的音韻,甚至包括自我的作品。但令人無法理解的是,在貝多芬眾多的作品中,絕大部分作品是在他患上耳疾之後寫出來的!也就是說貝多芬是在失聰的狀況下,創作出如此美妙的音韻。或許是貝多芬對音樂無限的熱愛,使他能夠在失聰的惡劣環境下,成就如此的輝煌。因為失聰,他遠離塵世的喧囂,完全沉浸在自我的音樂世界裡,或喜、或悲、或絕望、或激動-------

上帝關掉一扇窗時,卻為貝多芬打開了另一扇窗---------

對貝多芬的探祕,我不會隨著合上《貝多芬傳》而終止。這本書不是一個結束,而是一個吸引人的開始。它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會不斷地深究下去------深究下去--------。

貝多芬傳讀後感10

當我看完《貝多芬傳》的時候,我已知被貝多芬一種無形的力量震撼了。路德夕·凡,貝多芬一七七零年二月十六日出生於可隆附近的波恩一所破舊屋子的閣樓上。貝多芬的父親是一個不聰明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親是一個僕人,一個廚子的孩子,貝多芬的童年是艱苦的,不像莫扎特般享受過家庭的溫暖,開始,他的人生是一場殘酷而艱苦的鬥爭,他20歲就離開了家,到外面謀生,當他在音樂界嶄露頭角的時候,他的耳朵都又幾乎聾了。但是,他憑藉著對音樂的深厚情感和超人的天賦,創作了舉世文明的鋼琴奏鳴曲與交響音樂曲,成為了一代音樂家,他最終用痛苦換來快樂。

他,靠著自己不變的信念,完成了人類的`夢想,在32歲那年,他甚至把遺囑都寫好了,在看他遺囑的時候,我發現貝多芬竟有些“如果真的去了,是比現在更快樂些”的念頭,面對殘酷的命運,他最終還是沒有低頭。是的,假如他在稍稍自私些,他定會就此撒手歸去,擺脫一切愁苦,但是,他仍然渴望痊癒,偏偏希望“可憐的人類”快樂幸福。於是,這天生的性格給予他無比的意志,把死神和解脫又拒之門外,開始了苦難的歷程。當痛苦與日俱增的時候,積聚到他無法承受的時候,就如潮水般傾海而出,成為一部偉大的作品,他的血與淚的結晶。

貝多芬,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在書的前頁提到過這樣一句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肌,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一個英雄,註定就要承受超乎尋常的苦難,這,已經成為一條不變的真理,每個偉大的誕生是和超乎常人的犧牲換來的,我們不得不承認,擺在貝多芬面前的無非是讓他生命走到盡頭的犧牲,可他終究抱著自己的夢想踏上了這條路。

一個不幸的人,當貧窮、殘廢、孤獨,都襲他而來的時候,當世界不給他歡樂、聲音的時候,—貝多芬,他卻將這一切給予了世界,就像羅曼羅蘭說的那樣,“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行動者。”而我瞭解的是一個偉大的貝多芬。

貝多芬傳讀後感11

他,7歲登臺演出。

他,11歲就開始作曲。

他,12歲任宮廷首席大提琴手。

他,26時聽力開始衰減,卻最終寫出了不朽的名作《第九交響曲》。

他,就是貝多芬。

作為一個音樂家,貝多芬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碌碌無為、嗜酒如命的男高音歌手父親,給貝多芬的童年蒙上了一層陰影,但他也因此而得以與音樂結緣;作為一個天才音樂家,年紀輕輕就開始聽力衰減,這無疑是一種折磨,但貝多芬卻因此獲得了新的創作靈感,反抗也由此成為了他作品的主旋律之一。

我們總是抱怨,抱怨命運的不公,可在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中,我們可以看到: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而不同人與偉人的不同,不僅僅在於他們自身所擁有的天賦,更在於他們在面對悲慘命運與痛苦時的態度。 作為音樂家的貝多芬,卻失去了寶貴的聽力,但他卻並未因此而輟筆,相反的,正是從他的聽力開始逐漸喪失時,他寫出了諸如《第三交響曲》(英雄)、《第五交響曲》(命運)、《第六交響曲》(田園)等一系列舉世聞名的名作;盧伽雷氏症將霍金禁錮在輪椅之上,可霍金的思想卻並未因此而停止,反而愈加地深邃;劉偉,作為一個失去雙手的殘疾人,或許他的一生與鋼琴本不可能有任何交集,但是正是憑藉著自己的頑強毅力,他用自己的雙腳, 為我們帶來了一曲曲動人的旋律。

或許,我們不會擁有貝多芬那樣的音樂天賦,我們也不會擁有霍金那樣的聰明睿智,但是,我想我們中的大部分,同樣也不會遭受耳聾,盧伽雷氏症的困擾,而與劉偉相比,我想我們中的大部分都擁有比他更好的身體條件,而我們之所以無法取得和他們想媲美的成就,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我們在面對困苦時,更傾向於無謂的埋怨和直接放棄,而不是勇敢地去鬥爭。

我想,當我們再次遇到困難挫折時,應該想到這些忍受並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要堅定自己的信仰——也許現在你的處境是差了點,但這並不代表以後你依然會是這樣.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實力,對自己要有信心。

貝多芬傳讀後感12

“竭力為善,愛自由甚於一切,即使為了王位,也永不欺枉真理。”——貝多芬這句話出自貝多芬在法國大革命時所寫的隨筆,由此,我們不難看清一個熱愛真理和自由,藐視一切的史詩人物。

以上出自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書中寫道,小時候,人生對他而言就是一場悲慘而殘酷的鬥爭。父親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把他當作神童一般炫耀。四歲時,他就被整天的綁在鋼琴前面,為了防止他偷懶,父親就用暴力來迫使貝多芬學習。他少年時代就得操心經濟問題,盤算著如何掙出每日的麵包,那是來得過早的重擔。“人家柔和地說話時,我勉強能聽到一些,人家高聲喊叫時,我簡直痛苦難忍,我時常詛咒我的生命,我卻願和我的生命挑戰,只要可能;但有些時候,我竟是上帝最可憐的造物。隱忍,多麼傷心的避難所!然而,這是我唯一的出路!”這是貝多芬耳聾之後,寫給朋友信中的一段話。

貝多芬到了晚年,耳朵已經完全聾了。他指揮的交響樂隊在演奏,自己卻聽不到,聽眾向他發出雷鳴般的掌聲,他也不知道,直到同伴向他示意的時候,他才猛然醒過來,向聽眾致謝。匈牙利著名音樂家李斯特曾經在貝多芬面前演奏鋼琴,李斯特接受了這位長者的忠告,奏出了一串串美妙的樂音,但是貝多芬卻一點也聽不見,他只是從李斯特的面部表情和手指動作理解到他的造詣。然而,就是這樣一位生理上存在如此嚴重缺陷,幾乎完全聽不到任何普通音響的人,卻陸續寫下了大量美妙的樂章,他為的不是自己的耳朵,他為的是大家的耳朵!仔細想想,有時人生註定要承受很多的痛苦和挑戰,即使今天安逸,明天的痛苦也會接踵而至。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海倫·凱勒失去了光明,可她用一顆追求愛與光明的心照亮了無數黑暗中跋涉的心靈;霍金失去了身體的自由,但他熱愛生活、嚮往真理的偉大情懷和傑出貢獻卻給人類帶來了無盡的精神上的'自由!他們所給予我們的精神財富,是我們一生都取之不盡的,讓我們為這些人類傑出的楷模深深地鞠一躬吧!從偉人們的身上,我們懂得了,面對困難,如果一味逃避,自然就得不到其中隱藏的好運和福氣。逆境人人都會遇到,但是更多的人被絆腳石絆倒後,就再也爬不起來了。這時只要我們鍥而不捨的將生命中的泥沙抖落掉,然後站上去,化不利為有利,把絆腳石變成墊腳石,那麼我們就一定能安然脫困。貝多芬是不幸的,但又是幸運的,他的一生充滿著不幸,但他的艱辛和努力卻贏得了世人永久的敬仰與懷念。上帝是公平的,只要你勇於付出,終將有所回報。

貝多芬傳讀後感13

“我要掐住命運的喉嚨,它不能讓我完全屈服。”最早知道貝多芬,就是從這樣一句名言開始。作為世界音樂史上最傑出的作曲家之一,他被人們冠以“樂聖”的頭銜。在57載的光陰裡,他為人們留下了太多音樂和精神的財富,激勵著一批又一批人走上了音樂或是自己所熱愛的道路。懷著忐忑的心情,我翻開了《名人傳》的第一章——《貝多芬傳》。通讀全篇,我為這個偉人總結了兩個關鍵的特點,即堅毅與溫良。

貝多芬的命運是極其坎坷的,以至於有人評價道:“一開始,人生對於他就只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戰爭。在本應該快樂的孩童時代,瘦小的貝多芬便在父親的體罰”壓迫“下苦練提琴。小有名氣之後,命運卻並不打算放過這位少年天才——貝多芬在最風華正茂的年紀失去了寶貴的聽力。他一邊絕望地自尋短見,一邊怨天尤人地嘶吼道:“我躲避一切交際,我不能對別人說‘我是聾子’!倘若我幹別的職業尚可,但在我的行當裡,這是可怕的`遭遇。”但與此同時,他又發出另一個堅定有力的聲音:“在患難中支援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殺的,除了藝術以外還是道德。”在如此絕境中,貝多芬忍住了肉體和精神上的摧殘,堅定執行著對自己深深使命的執著追求。這便是貝多芬人格中堅毅的一面。

大多數人評論貝多芬,都只停留在他堅毅的一面,但我從羅曼羅蘭的筆觸中,感受到了他的另一面。在影視作品《覺醒年代》中,辜鴻銘這樣解釋“溫良”一詞:“溫良不是溫順,更不是懦弱,溫良是一種力量,是一種同情和人類智慧的力量。”我認為這個詞用來描述貝多芬再合適不過了——他是一位藝術家。面對黑暗的現實,某種程度上來看,他也可以說是“手無縛雞之力”。但他並不是一味地妥協,他將自己堅毅的一面與溫良的一面結合了起來,遇到比自己處境更艱難的人會施以援手。他在得知拿破崙恢復帝制時,會憤然將《拿破崙交響曲》改名為《英雄交響曲》……普通人的感情放在他身上,便會更加厚重,與有著同樣類似的人產生共鳴,這就是貝多芬身上“共情”的力量。現實中的貝多芬並非總像畫像中的那樣嚴肅,那樣“不食人間煙火”,他也會為了侄子的工作而四處奔走,也會在朋友逝世時淚流滿面。《名人傳》一書的後半部分,收錄了很多貝多芬的書信,細細地看,彷彿每一個字母都能迸發出他內心的光與熱,每一個標點都能噴射出他無窮的力量。

讓貝多芬那高貴的品格,善忍的德行,神話的靈魂,以及稀世的人生價值亙古永存!讓貝多芬的精神永遠激勵我們去勇攀知識高峰,共創輝煌人生!

貝多芬傳讀後感14

著名法國作家羅曼 羅蘭曾經用這樣一段話來形容一個人:“物質生活的窘迫毫無改觀。他貧病交加,孤立無援——但他卻是個戰勝者:——人類平庸的戰勝者,他自己命運的戰勝者,他的痛苦的戰勝者。”是的,“他”就是“用痛苦帶來歡樂”的音樂巨人——貝多芬!

貝多芬誕生於德國波恩,他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發現了,不幸的是,貝多芬的父親視他為“搖錢樹”,天天讓貝多芬練琴,不顧及他的心情,一個勁兒的培訓他,有時甚至把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進一個屋子裡關起來,一關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學音樂。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慘的,這些不幸一起壓到了貝多芬的頭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傷痕,也因此導致他的脾氣暴躁而古怪。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沉淪,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熱愛的音樂事業中去了。由於他的天分和勤奮,很快地他就成名了。當他沉醉在音樂給他帶來的幸福當中時,不幸的事情又發生了:他的'耳朵聾了。對於一個音樂家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耳朵,而像貝多芬這樣以音樂為生的大音樂家,卻聾了耳朵,這個打擊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可他沒有屈服,雙耳失聰的他同樣在生命的57年間完成了100多件作品。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有著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鬥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經常想到的就是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而貝多芬,因為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他是很平庸的人,可他卻比常人遇到更多難以想象的磨難和障礙。他是英雄人物,因為他具有英雄品格:一是有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二是永遠保持人格的尊嚴,恪守個性的獨立;三是具有關懷人、愛護人的博愛精神,甘心為人類的福址奉獻自身。也許正因為重重困難,種種阻礙、挫折和不幸的命運才讓他勇敢地站起來而成為絕代傳頌的名人吧!

每個人都向往快樂的生活,但人的一生中,必定會經歷痛苦。有人迎難而上,而有的卻激流勇退。不一樣的選擇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之旅。想讓我們的心靈的戈壁開滿鮮花,那麼痛苦必是滋潤土地的養分。

就讓貝多芬的精神繼續在無數文章與音樂史中流傳、發揚光大!

貝多芬傳讀後感15

讀完《貝多芬傳》,我的心靈受到深深的震撼!貝多芬在人生憂患的征途上,他為了尋求真理和正義,為創造真、善、美的不朽傑作,而獻出了畢生精力。他堅信:只要自己的靈魂能夠堅忍果斷,不因悲苦於與劫難一味的沉淪,那麼就定能衝破肉身的束縛,奔向人生的崇高境界。

天賦+努力,是人生駛向理想彼岸的雙槳。貝多芬,從小就受到音樂的薰陶,很小就顯現出了他獨特的`音樂天賦,他8歲開辦音樂會,15歲指揮一個樂隊,18歲就成了知名的音樂家。相對於他10分的天賦,更是付出了12分的努力!他六歲就經常練琴到午夜,他平時練琴都練得手發燙!他用實際行動完美的詮釋了只有滴血的手指才能彈出絕響,他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無愧於他過人的音樂天賦和和超人的後天努力。

“短小臃腫,土紅色寬闊的臉,額頭隆起,頭髮蓬亂,不對稱的臉,短方的鼻子”的怪人,他有著艱苦的童年,失敗的愛情,拮据的生活,孤獨無依,接踵而至的傷病又折磨著他,特別是耳聾,對一個音樂家則是整個世界的毀滅。面對苦難而殘酷的命運,他也心灰意冷過,可那又如何呢?他無法遁形,無法逃避,也許這就是命運對一個音樂家的安排,正是這些苦難與痛苦的積聚,才使得和著貝多芬血與淚的音符噴薄而出,他對音樂的熱愛,不可馴服地戰勝了人類的平庸,戰勝了自己的命運,戰勝了他的痛苦。

我沒有貝多芬坎坷多舛的人生經歷,但他的人格精神卻能穿越時空,化作一盞長明燈,照亮我前行的道路。苦難造就一個音樂的傳奇,雖然我無法面對如此多的不幸,但我應該具備的是對理想的矢志不渝,對人生的堅定不移和對挫折的不屈不撓。既然註定為人生理想做出犧牲,我們就堅毅不屈的迎接那一刻的到來!當貧窮、殘廢、孤獨都襲向一個原本不幸的人時,當世界不給他歡樂、音樂的時候,他卻創造歡樂給予整個世界。這就是貝多芬!偉大的貝多芬!

拿破崙曾說過,他要用劍和火征服整個世界,但他沒有做到:貝多芬沒有說過他要用音樂征服整個世界,但他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