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建設一所新學校》讀後感

讀後感2.77W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建設一所新學校》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建設一所新學校》讀後感

《建設一所新學校》讀後感1

讀了《建設一所新學校》一書,知道趙桂霞老師是山東濰坊廣文中學的校長。她給這所新學校的定位是辦一所“學生喜歡,教師幸福,家長滿意,社會認可”的理想學校。為了實現這一願望,她帶領全校的教職員工啟動了一場教育變革,開始了新學校研究的征程。

在《建設一所新學校》中,趙桂霞老師從建構理想、追求幸福、發現課程、改造課堂、創新管理五個方面‘講述了自己建設一所新學校的實踐歷程。一所具有特色的學校,一定是因為它的課程與眾不同。趙桂霞老師對此有清晰的認識。她說:“讓學校課程走向特色,這是學校構建課程體系的難點。這個難點,決定了整個課程體系的品味,決定了學校特色的形成。”通過讀書,反觀我們的工作,多數屬於有形式無內容;在很多地方,廣文中學的做法值得我們去學習、去研究;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導老師們去落實的問題。

結合本年級工作,略談幾點工作中的問題及改進的措施:

1、學生方面:

從考試中,我們發現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值得我們關注:

(1)尖子生還不夠突出,與我們的目標還有距離,需要在教學中逐步提高,力爭在會考時有所突破。

(2)需要進一步提高邊緣生的成績,促使更多的學生進入優生行列。

(3)優生弱科問題相當突出。期末考試中,每個班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弱科,弱科成了制約總成績提高的“瓶頸”,需要我們去適時的進行補差或轉差。

(4)教學中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少、關注面小,這些都制約了整體成績的提高。

2、班級管理方面:

(1)個別班紀律不穩定,有時班主任老師跟緊了,好一些,班主任老師不在時,紀律就比較亂;還有個別班級就是老師在教室,教室裡的紀律也不好,學生自我管理比較差。

(2)學生學習抓得不緊,學習主動性差,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厭學情緒嚴重。個別學生不會合理安排時間,不能有效學習。

(3)班級兩極分化嚴重,導致老師上課兩頭不能兼顧;班級做位排布不科學,沒按照9年級的教學實際進行編排。

3、教師方面:

(1)個別教師有教無備、作業批閱不及時、上課拖拉、外出不請假、精力沒有用在教學上,散點子事整天不少做。

(2)課堂教學無計劃性,學生的個體差異不能很好的進行規劃;基礎知識課堂落實不到位,缺乏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

(3)教師角色轉化不到位。教學方式沒有發生實際性的變化。許多教師仍然把重心放在教上,忽視了學生練習的過程,學生被動學習。

(4)課後輔導抓得不紮實,作業往往是佈置了不檢查,還有就是不注意方法,做學生工作不細、簡單除暴,與學生對立面嚴重存在。

(5)優秀的課堂教學模式對於我們的課堂效果不明顯。合學模式推行已經數學期,教學研究和教學實踐兩張皮的現象依然普遍。學生的學習方式沒有發生根本變化,仍然有一些教師固守原有的教學模式,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普遍存在,導致課堂效率低下,學生成績不高,制約了學生的發展。

(6)學科組內互相學習沒有真正開展起來。目前個別學科存在的問題是單兵作戰,相互保守,取長補短根本就是一句空話,沒有形成良性的競爭環境。

4、改進措施

(一)重視優秀生的培養,把優秀生的培養作為年級的重要工作來做。

年級定期召開優秀生培養的學生會、教師會、班主任會。解決好優秀生培養遇到的問題。科任教師承包本學科的優生生,培養優生群體;班主任抓全員優化;形成年級、班主任和任課教師齊抓共管的態勢,促進學生的群體優化。

採用目標引領的方法,引導優生做好期末規劃;班主任對於優秀生的目標、對手不能僅僅侷限於某一個班級,要放眼於全年級,甚至全縣。只有站的高,才能看的遠,只有視野開闊,才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二)完善質量分析制度,使分析成果落實到教師、學生的具體行動上。建立至下而上的質量分析制度,即:教師、學生作好個人的分析,班主任做好班級質量分析主題班會,各學科開好教學診斷,突出學科點評。強化任課教師對學生學科的分析,分析到每一個學生的每一個學科,分析到每一個知識點,找準學生的問題所在。通過這種分析,診斷出影響教學質量的主要問題,及時對問題產生原因進行分析,通過不斷的反思教學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及方法。

(三)紮實開展教材和會考試題的研究。

要求老師們通過認真學習新的課標,深入研究教材,準確理解和把握教學內容,把握教學要求,提高教師掌控教學的能力。

我們還要求每個教研組認真研究泰安市近五年和部分兄弟市區近三年的會考試題,進一步分析重點,把握考點,分析命題方向,用會考命題來指導平時的課堂教學,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效率。

成功就是不斷超越自己,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對此我的理解就是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機會,形式不同,成功的意義也不同,不要去在乎世俗的模式,只要自己努力去實現理想,並且每天都在向理想靠近,就是成功。成功的標準並不是單一的,社會給每個人提供了不同的舞臺,只要在自己的舞臺上將自己的價值發揮到極限,無論是令人矚目還是平凡普通,都是成功。當然,在現實社會中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無法實現的夢想,我們的理想和現實永遠存在著差距。而許多事情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我們所能做到的就是改變心態,調節情緒,改變思考方式,不斷超越自己,努力讓自己的生命充分燃燒,做最好的自己。

相信激情燃燒的六月,定會帶給我們滿意的收穫。

《建設一所新學校》讀後感2

尊敬的各位同仁:

大家好!

剛剛結束的寒假,我認真研讀了山東省濰坊廣文中學校長趙桂霞校長寫的一本書——《建設一所好學校》,認真的品讀著趙校長和他的行動研究,感受著趙校長和她校老師們的幸福。在這本書裡,我們所有的困惑,趙校長用她的一個個行動研究給了我們最響亮的答案!

本書共有五個部分,我主要談一下第二部分《追尋幸福》的粗淺感悟。淺談教師通往成功的路有多遠?

教師通往成功的路有多遠?成功教師都有那些成功因素?是什麼成就了名師?

愛學生、愛學習、善研究、不甘平庸、超越自我……等等,這些因素成就了名師。老師通往成功的路有多遠?每個老師自己都能測量出來。

一“關鍵事件”成就名師。

名師在成長過程中都有自己難忘的“關鍵事件”。所謂“關鍵事件”,就是對自己的後續發展起巨大推動作用的事件。這一事件讓名師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有了前行的動力,有了更高的目標。名師發展過程中的關鍵事件,一般包括兩類:一類是參加課堂教學大賽獲獎,一類是參加教育科研取得豐碩成果。為了給老師們製造“關鍵性事件”我們學校也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如“青藍工程”“青年教師課堂大比武”“複習課大比武”“合學教育論壇”“明霞工作室”等等,如果您抓住了這樣的“關鍵性的事件”,無論是剛入職的新分教師,還是處於“職業倦怠期”的教師,都會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有了前行的動力。

二“關鍵人物”引領名師。

名師成長的過程中,幾乎無一例外的都得到了“關鍵人物”的引領。追尋名師成長的軌跡,我們發現,他們都得到了兩類“關鍵人物”的引領和幫助。一類是中外教育家或者教育教學專家,如:蘇霍姆林斯基、杜威、陶行知、李希貴、魏書生等,這些人物的影響更多的體現在思想上的啟迪和引導。當遇到困難時,當有問題需要破解時,總能從這些教育家的專著中尋求答案。另一類是,對於他們的成長給予具體幫助和支援的人,比如:校長、導師、身邊的同事等。為了在老師們的成長過程中製造“關鍵人物”,我們學校也想了很多辦法。如“張素蘭老師”“李景龍老師”“孫明霞老師”“你的幫扶教師”等等都有可能成為我們專業成長中的“關鍵人物”。

大部分名師都在“入職適應期”經歷過“關鍵事件”,受到過“關鍵人物”的影響,並由此走上了專業發展的成功之路。“入職適應期”是教師發展的“關鍵期”,錯過了“關鍵期”,要想發展到一定高度,就要多付出幾倍的努力。

三“關鍵書刊”成長名師。

老師成長為名師,還有一個比較集中的'外在影響因素,這就是“關鍵書刊”。“關鍵書刊”有兩類,一類是專業書刊,另一類是教育類書刊。名師基本上都會閱讀中外教育家著作,大量的閱讀,讓名師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思考,讓思考更有深度與廣度,能讓自己更理性的思考教育,這也是他們和一般老師最明顯的不同之處。我們比較幸運的是,我們的各級領導都對教師閱讀非常的支援,創造條件讓老師們進行閱讀。

四“個人品質”助推名師。

當然,成就名師最為關鍵的一點是自己的個性品質,個性品質助推名師實現理想追求。名師百分之百的都善於學習,他們都把讀書當作自己的精神食量,有良好的讀書習慣,堅持每日閱讀。名師還善於注重想同事學習,向學生學習,向專家學習。名師對工作百分之百的都有積極的心態和執著的品質:凡是認準了的目標,不屈不撓,不達目標不罷休。當被問及“面對困難時您是一個什麼樣的心態”時,他們一般回答:積極的心態。因為有目標,所以他們有克服困難的動力,“挺過來就過去一道坎,也就上升了一個層次”是的,要想成為名師,首先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其次是百折不撓的韌勁,再就是一以貫之的堅持。追求卓越是名師的共有特徵。名師不滿足於現狀,他們不斷的學習、不斷探索、不斷超越,追求更優質、更卓越的教學,探索更新、更多的教育問題。

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說“一個理想的教師,他應該是一個天生不安分、愛做夢的教師。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內涵與主題都不同。只有強烈的衝動、願望、使命感、責任感的人,才能提出問題,才會自找麻煩,也能擁有詩意的教育生活”,這應該是名師的真實寫照。

親愛的老師,您想成為名師嗎?您想為自己的專業發展進行科學規劃嗎?機會總是垂青於那些有準備的人,今天的機遇源於自己的把握。機會來了,你能抓住嗎?有準備的人會使每一次“機會”都成為“機遇”,會使每一次“機遇”都變成自己的“關鍵事件”,會在“關鍵事件”中尋找自己的“關鍵人物”。

《建設一所新學校》讀後感3

假期裡讀了《建設一所新學校》這本書,感受頗多。尤其其中關於課堂的思考,讓我想到了許多。我們一直在思考怎樣的課堂才是學生喜歡的。

我想學生喜歡的課堂應該是師生互動的課堂。老師充滿愛心、童心,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老師能蹲下身子看孩子,是孩子心聲的傾聽者。課堂上,孩子們思維靈動,神采飛揚,敢於創新,善於發現;小手直舉,小臉通紅,小眼放光,小嘴常開。師生在交流互動中思維時時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葉瀾教授說過:理想的課堂沒有絕對的標準,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我們的課堂需要紮實、充實、豐實、平實、真實。所以我追尋詩意語文,追求真實,紮實,簡約,富有靈氣的語文課堂,讓課堂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搖籃,精神棲息的家園。努力創設理想課堂,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學校中度過的。於是,作為國小語文教師的我,會思索著這樣一個問題:應該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給孩子什麼樣的生活?

一、理想的語文課堂應該是快樂的。

快樂是什麼?快樂是一種內心愉悅的體驗,是一種愜意、幸福的感覺。語文課堂應該成為學生快樂生活的一部分,這是對學生生命發展的應然觀照。學習著,就是快樂著。享受語文、享受課堂、享受學習,這應成為師生共同的信念,並矢志不渝。快樂的語文課堂,就是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來自老師與同學的肯定、鼓勵、欣賞和讚美。快樂的語文課堂,沒有教師的居高臨下、盛氣凌人、大聲斥責;也沒有學生的正襟危坐、唯唯諾諾、面面相覷。快樂的`語文課堂,沒有教師的訓罵、侮辱、嘲諷和體罰,也沒有學生的恐懼、緊張、擔憂和不安。快樂的語文課堂裡,師生將共同沐浴在人文關懷的燦爛陽光下,師生綻放的笑靨將成為課堂上永不衰敗的花朵。快樂的語文課堂,就是讓每一位學生都能自由地閱讀,大膽地質疑,熱烈地辯論。快樂的語文課堂,沒有思想的桎梏,沒有傳統的約束,沒有條條框框,沒有繩繩索索;有的是直率、坦誠、碰撞、爭論、幽默,是自由精神的淋漓盡致的舒展。質疑問難,不妨舌戰針鋒;興之所至,大可手舞足蹈。這樣的課堂,學生可以思接千載、浮想聯翩。平等、自由、寬鬆、和諧譜寫了一支快樂的“課堂進行曲”。

二、理想的語文課堂應該是激情飛揚的。

對於一個語文老師來說,激情是澎湃的熱流,它能夠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而這不僅僅體現在教師充滿自信的神情和熱情洋溢的談吐上,更重要的是教師在課堂上,能將文字而衍生的激情滲透到語文教學的各個重要環節。特別是教學課文時,更要注意情感的渲染,因為情感是作者作文的靈魂,是教者教文的靈魂,是學者學文的靈魂。我們的語文課堂應該追求文字、作者、教者、學生之間的多向的情感交流。教師只有在激情中快樂行走,在愛的傳遞中感悟職業的魅力,課堂才會充盈著創新的靈性。

三、理想的語文課堂應該是詩意的。

語文字身就是一首詩。它縱橫千古,綿延萬里,廣袤美麗,多姿多彩。它有賞心悅目的山水風景,有回味無窮的生活故事,有蕩氣迴腸的英雄人物,有刻骨銘心的平凡生命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理想的語文課堂應該是師生雙方共同演繹、彼此尊重、動態生成的。因為唯有“生成”,才有師生真正意義上的生命活動,才有師生對固有知識、技能和價值觀的創新發展與智慧超越。

生成的語文課堂是師生雙方心扉敞開,平等自由的心靈對話、情感溝通和智慧碰撞。課堂上的40分鐘,每一分鐘都孕育著創造,都將可能誕生一種新的方法、新的思想和新的創意。這就要求教師從關注預設的教案,走向關注學生、學情和生成。我們的語文課堂應正視“陰錯陽差”,重視“節外生枝”,珍視“靈光一閃”,這樣,我們的語文課堂將走向大氣,走向灑脫,走向睿智。

“生成”啟用課堂,語文課堂別樣的精彩緣自於“生成”。充滿生成的語文課堂將成為師生自由的精神殿堂,峰迴路轉、柳暗花明、豁然開朗的奇蹟將在這裡誕生。沒有生成的語文課堂,只會稀釋情感、淡化感悟、禁錮想像,進而扼殺創造的靈性與個性。沒有生成的語文課堂,只會陷入機械、沉悶和程式化的死衚衕。一句話,沒有生成,我們的語文課堂將成為一潭死水,並逐漸乾涸。

讓師生激情燃燒,個性彰顯,智慧噴薄——充滿“動態生成”的語文課堂必將活力四射,奏響生命的最強音!

快樂,讓語文課堂走向幸福;激情,讓語文課堂走向浪漫;詩意,讓語文課堂走向靈動;生成,讓語文課堂走向永恆!

哲學家說,一個熱愛生命的人,不再靠自己,而是靠他所愛的東西活著;教育家說,一個熱愛教育的人,不再靠自己,而是靠他所愛的教育活著。我想說:鍾愛教育,鍾愛學生,理想的語文課堂就會降臨於我們的身邊。讓我們揣著教育的理想,向著理想的教育不斷追尋和探索吧!

《建設一所新學校》讀後感4

這本書寫了八年,它更是“做”出來的。剛開始抱有懷疑的態度去讀,沒想到《建構理想》篇中《五個月未掛校牌》就吸引了我,感覺這個學校很有意思,與眾不同,帶著好奇和探索幾乎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認真讀到,喜歡的地方進行標記、摘抄和當即書寫下自己的感悟,掩卷沉思,有許多興奮的的地方、有許多想說的話,不能一一說出就重要的略談幾點。

《建設一所新學校》介紹的學校是山東省濰坊市廣文中學,這所百年老校歷經變遷,直到從20xx年7月才改名為濰坊廣文中學,為市教育局直屬的唯一一所國辦初級中學。該校始終把“構建和諧校園,奠基幸福人生”作為辦學目標,把“發展教師、成就學生、服務社會”作為基本的辦學理念,在學生中倡導’發展自我,超越自我”;在教師中倡導“在成就學生的同時成就自我”;在師生間倡導“互尊互愛,共同成長”;在幹部中倡導“甘為人梯,贏得信任,成就他人”。

書中趙校長的治校之成功經驗,特別是廣文在管理上的創新,如:制度是“商量”出來的、多把尺子量老師、教師節傾聽教師的“抱怨”、“逼”著老師去健身、關注教師之關注等這些關係教師民生的話題。我想這也是廣文取得現在成就的原因之一吧。 當然學校和課程是離不開的,其中廣文的課程改革中的很成功。課程是學校一切教育活動的總和。一所具有特色的學校,一定是因為它的課程與眾不同。趙桂霞校長對此有清晰的認識,她說:“讓學校課程走向特色,這是學校構建課程體系的難點。這個難點,決定了整個課程體系的品味,決定了學校特色的形成。”學校的課程建設,由課程開發、課程實施、課程評價三大板塊組成,廣文中學在這三個領域都有自己的探索和實踐,並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風格。 敢於放手、勇於放手,該是怎樣的一份膽量和決心,放手學生是對他們的一種信任和鍛鍊,給他一個機會,還你無限驚喜。

無憂快樂,幸福喜歡,心嚮往之的學校,理想狀態談何容易,現在的教育大環境,考試指揮棒下得賭上許多東西,輸贏怎可論?

有調查才有發言權,有了奮鬥目標、發展方向,頓覺前途光明,但實現理想目標的征途非常遙遠,荊棘遍地且看一路艱辛與困難如何克服!

頭腦風暴、SWOT分析法這一個個的研究、斟酌將紛繁的事務理順理透,並制定了具體的三年乃至五年規劃,每學年確定一個主題,重點突破,層層推進。

佩服其研究的深入,並非停留在表面而是真正想去辦一件事,定會發現真問題,才能逐步探索解決辦法。

一直以來的定位都有所偏頗,定位自己為領導服務做好工作,實際上大錯特錯,我們是為班級服務、為學生服務,齊抓共管相互借力,並非誰管理誰的問題。

傾聽心聲需要氣度,學生管理有時存在想當然,做了學生也不配合不理解,感到很鬱悶,有時感覺離學生太遠了。特別欣賞讓老師外出買書的做法。

是啊,焦慮容易讓人失去耐心,更容易傳染,這種情緒一旦蔓延開來,將非常可怕,克服的辦法可以轉移關注,由原來評價看重目標和結果轉移到關注過程上來,在過程中發現問題、尋求方法,多麼好的引導。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追問清楚了根本原因,一切還得從根本改變,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評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牽一髮而動全身,是向好的方面還是不好的方面發展張,主要看如何引導。 追尋幸福先去把握幸福的泉源,瞭解老師們內心的想法,“幸福”是一種主觀感受,是精神上的滿足與愉悅。廣文做的'就是發掘並持續推動,創造關鍵事件、關鍵人物,根據入職適應期和關鍵發展期制定相應方案,從名師的成長中探索規律——讀書學習法,堅持學習中不斷進步。

讀書——名師的成功的必經之路。

做學生喜歡的老師首先得去轉變態度,研究學生所需,不斷反省自我,促使自己每天都在進步。

課程建設是一所學校的核心,廣文中學將校本化課程開發到極致,做出了別的學校想或做但都沒有形成課程建設理論的新局面,走出了獨特的素質教育發展的路子。

高效愉悅的課堂打造成功的模式,解決深度的問題,猶如一潭水注入了新的源頭,整個就流動起來了。

創新管理,多向評價,制度引領,共同參與,真正做到了人文、科學、規範,收到了奇效。

想說的太多了,一本書的力量不僅僅是感動一個人,而是去感染一個人,自覺得去實踐、去創新,我想這是這本書給我的最大啟示,改變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先改變自己,做一個熱愛讀書的、善於思考的、敢於創新的人,再慢慢感染周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