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我的大學讀後感(精選5篇)

讀後感1.61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的大學讀後感(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的大學讀後感(精選5篇)

我的大學讀後感1

《我的大學》是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之一,是一部有著深刻教育意義和巨大藝術魅力的作品。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是高爾基最卓越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無產階級文學的寶貴財富。小說以其現實主義寫實風格和熱情勇敢的生活態度征服了全世界無數讀者的心。它問世之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鼓舞著無數渴望光明和知識的年輕人勇敢前進。作品敘述了少年的“我”懷著上大學的願望來到喀山,夢想破滅之後,不得不為生存而勞碌奔波,住“大雜院”,賣苦力,與小市民和大學生交朋友。他進入了一所天地廣闊的“社會大學”,在那裡學到了在有圍牆的大學裡學不到的知識,經過痛苦的思想探索,終於成長為一個革命知識分子。《我的大學》至今仍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激勵了幾代人從高爾基的作品中汲取追求光明的勇氣和信念。

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談話。”讀了《我的大學》這部文學作品後,我深有感觸。這本書不僅讓我瞭解了主人公青年時代的生活及命運,而且還向我們展現了世紀之交廣闊的時代背景下一代人的成長曆程。

基出身貧寒,有著不幸的童年。他撿過破爛,當過學徒和雜工,受盡了欺凌與虐待。就是在這悲慘而又艱苦的生活中,高爾基仍如生命力頑強的小草,艱難的生長並且綻放。我多麼渴望像高爾基那樣,做一棵“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小草啊!多麼渴望像他那樣,到知識的海洋中去遨遊。同高爾基相比,我真是羞愧萬分。平時在學習中遇到一點挫折我就難以面對,甚至會半途而廢。

主人公那種強烈的讀書慾望以及頑強的學習精神,使我想到了自己:家中厚厚的書,卻讓它們閒著,難道是“書非借不能讀?”不,自以為知識已經很豐富了,可恰恰相反,不是說“學無止境”嗎?難道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更好地成長?不,當我讀完這本書後,才真正明白:“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才真正體會到只有勤奮學習,長大後才能有所作為

過程不是像白楊一樣由時間直直地拉離地面,也不像瀑布一樣清清爽爽地徑奔幽深的潭底。如果說人的`思維是草,那麼,成長就是這株草的幼芽在時間與空間裡蜿蜒招展的結晶。成長在短時期內真的不具有有機性和完整性,儘管理想是牽引成長的一條線,它存在,但不清晰,甚至遼遠而迷茫,有好多閃光的片段散落在這條線之外。只有當回首時,在得與失、喜與憂的反覆回味中,我們才會真真切切地聽到自己拔節的聲響,彷彿一條繩子自然而然地拉直。

這部書是1923年完成的,此時作者已55歲。對於一個投身革命且年過半百的人,用筆真切地再現少年時代的生活,他筆下流出的全是記憶的精華,含著倔強而又謙誠率真充滿智慧的氣度。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心總被某種東西激盪著,思維的火花一次比一次閃亮,我不能抑制自己,我要留住這些火花——這些成長的箴言。《我的大學》——我的大學!在上大學之初接觸了這部書,然後能再大學的實際生活裡反覆地體會其中的意味。

我的大學讀後感2

在人的一生中,也許能準確辨認自己的方向的人是最可貴的。

他,從童年起就四處流浪,但他卻酷愛讀書,勤奮自學。16歲那年,他來到喀山,想上大學進修,結果卻在貧民窟和伏爾加河碼頭上完成了自己的社會大學。在此期間,他與許多進步的組織和青少年團體接觸,參與了一些革命工作,開始接受社會主義思想。他,就是高爾基,這本書是《我的大學》。

沒讀這本書之前,我一直以為《我的大學》寫的是高爾基的大學生活,沒想到是社會大學,好奇使我讀了下去。讀著讀著,我被他感動,在社會這所大學裡所學並非像真正的大學裡那樣有條理,有規律,儘管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有這樣和那樣的毛病或罪過,但他們相處還是愉快輕鬆的,因為他們生活得簡單、直接和平實。平凡的勞動者是世界中的英雄,高爾基理解社會底層人的`生活,並不斷閱讀各種書籍,利用打工的空隙時間看書。讀著讀著,我愈發佩服他,在紛繁複雜的社會世界裡,他了解了他人的思想,他的古板與社會小人物的放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高爾基沒有受他們感染,仍有自己獨到的想法,能正確認識自己,是非常難能可貴的,能在黑暗中尋找到自己應該走的方向,而且能理性地看待。

在今天,家家條件都很好的今天,我們反而不會珍惜學習知識,反而沒有渴望汲取知識的動力了,難道不可悲嗎?現實生活告誡我們:我們必須學會生存,並自食其力地生存!高爾基一次次接受革命正義的洗禮,見到形形色色的人,但並不會被一些行為不正的人所引帶,我們呢?可以做到嗎?捫心自問,在這繁亂的社會中,有幾人能辨清哪是好,哪是壞,哪是真,哪是假,又能不迷亂呢?很少。所以,社會的進步,不完全靠經濟發達,更是人們的素養。

在人生中,人的心裡要有一顆啟明星,讓我們認清方向。

我的大學讀後感3

週末有空去書店逛了一下,因為喜歡讀書我首先就去了文學名著的地方,首先我看到的是高爾基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於是我拿起《我的大學》開始讀了起來。

《我的大學》是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之一,是一部有著深刻教育意義和巨大藝術魅力的作品,這部作品敘述了少年“我”是一個孤兒,獨自成長在一個底層世界,但是從小非常懂事,也很善良。長大後懷著上大學的願望來到喀山,在夢想破滅之後,不得不為了生存而奔波,住在很多人的集中住宅,做苦力,與小市民和大學生交朋友。“我”在“社會大學”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接受方方面面的生活考驗,受到各種思想的啟迪和教育,對人生的意義和設計的複雜性進行了初步探索,這所“大學”為“我”展現出一個越來越廣闊的世界。最後經過痛苦的思想探索,終於成長為一個革命知識分子。

讀完我的`大學讓我有很多感悟,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沒有帶來什麼,當我們離開的時候也不會帶走什麼。當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會接觸到很多很多的人,還有很多很多的事。有時候會接觸到不同的人,有些人會對我們好,有些人會利用我們,甚至有些人用卑鄙的手段來陷害我們。那些給我們好處的人,我們都會非常感動。而那些傷害我們的人我們會非常痛恨。

《我的大學》作者高爾基生長在沙皇統治的黑暗時代,那個時候人民受到各種各樣的壓迫,作者非常同情那些受壓迫的人,最後作者總結抱怨對於解決問題沒有作用,我們只有通過自己的奮鬥才能獲得我們想要的。

今天的我們生活的年代我們也會身不由己,但是整體上我們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我們想要的東西,我的感悟是我們應該要好好學習,不斷提升自己。

我的大學讀後感4

生命是寶貴的。我不否認這是真理,人人皆以為然。但是,世界上為什麼還會有“自殺”的人呢?

誠然,只有一次的生命對於誰都是無比寶貴的,尤其是對於那些過著幸福生活的人來說,生命更是特別貴重。誰都知道,“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旦無常萬事休。”珍惜生命,是人之常情,也合乎天理。

然而,對於那些自殺者,或已有自殺念頭而尚未自殺的人來說,生命的價值也就輕多了。他們自殺或想自殺的原因可能是多種多樣。有的是因為生計無措進退無路;有的或者是因做了錯事,良心上受到自責,輿論上受到壓力,自覺無臉見人;有的或者是含冤負屈;有的.或者是……

無論自殺的原因如何,方式怎樣,但自殺者臨死之前的思想狀態卻是大致相同的。當一個人內心深處矛盾重重,其程度已不可調和,精神上極端痛苦,而一般的安慰無效時,在他看來生命的意義也就輕於鴻毛,生命的價值也就微不足道。瞻前一片黑暗,顧後亂七八糟,哪裡還有一點點光明和希望?與其活著領受那無盡的煩惱倒不如死去圖個乾淨逍遙。於是,他自然就會選擇那拙笨而有效的辦法--自殺,一了百了。

人們都說,自殺是怯懦的表現,但我認為,有時自殺也是勇敢的行為。

我的大學讀後感5

這個寒假,我讀了高爾基的三部曲第三部——《我的大學》。

這本書講述了在作者十六歲的時候,便離開自我的家鄉,獨自一人去XX求學。可是作者XX並沒有上成大學,上大學便成為了高爾基的一個夢想。沒上成大學,作者為了能夠生存下去而四處奔波:住在貧民窟,賣苦力,和流浪漢接觸,在麵包店工作……之後,事情有了一絲轉機,高爾基在和古裡,普列特尼奧夫,傑連科夫以及霍霍爾這樣的大學生和提高人士的.交往中,高爾基進了一所廣闊的社會大學。在這所社會大學裡,作者經歷了許許多多:經受多方面的生活考驗,對人生意義和世界的複雜性進行了最初的探索。

高爾基從小善良懂事,當他來到XX,寄住在一個貧困中學生家裡。這個家裡便有了三個孩子,這位媽媽很可憐,高爾基也注意到了這一點,就算是“媽媽“給一塊小麵包心裡也覺得如岩石般沉重,之後,高爾基決定找個工作,讓這位媽媽減輕些負擔。

《我的大學》是部自傳體小說,故事情節簡單,明顯。作者用優美的語言寫出了他成長的片段。這本書是19XX年完成的,作者此時已有55歲,年過半百。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無論什麼情景,多麼艱難,也要想辦法克服。並且要懂事,學會隨時隨地為他人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