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我們仨》讀後感(通用3篇)

讀後感1.62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們仨》讀後感(通用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我們仨》讀後感(通用3篇)

《我們仨》讀後感1

《我們仨》是楊絳先生晚年對先後離她而去的女兒錢瑗、丈夫錢鍾書及一家三口的往事回憶錄。

本長篇散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以一段夢境為開端,雖然篇幅很短卻給行文一種幽悵的基調,讓讀者能夠靜下心來去品味,意味深長。第二部分用夢幻般的描寫形式,寫了丈夫、女兒的`相繼離去。第三部分則是三人的生活往事,透著溫馨、樸實和快樂。

這三部分的順序安排是極好的,如一首起初透著悲涼的歌,曲中卻變得溫瀾潮生。如果順序變了,味道也就淡了。全文通篇以往事寫生活、以夢幻寫死別,一實一虛,相得益彰。“夢境歷歷如真,醒來還如在夢中。但夢畢竟是夢,徹頭徹尾完全是夢。”

楊絳先生對丈夫、女兒的想念縈繞其間、獨留一人的那種滄桑感揮散不去。看似全文沒有睹物思人,沒有觸景傷情,只是用平淡質樸的語調講述了一個平淡的夢、一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通篇未寫自己的心理,卻將喪親的感受地呈現了出來。深藏其中的寧靜和悲涼,是一個老者的釋懷。

《我們仨》讀後感2

今年楊絳先生逝世,各種報道鋪天蓋地,方知更多的有關這一大家子的事兒。原來,除了錢鍾書楊絳夫妻外,其女瑗也是一巨匠。

這本《我們仨》是先生晚年作品,為追憶一家三口的故事。這麼一個大家的作品,為了能惠及更多的讀者,而定價極地且質地尚好,真是讓人感動。那麼,我有什麼理由不買一本來讀呢?

書中沒有任何華麗的辭藻,但就是樸實的`文字中,讓人感動,感情至真。也許是多年的沉澱和一直學習的結果,雖然貫穿了近100年的歷史,但就是不亂,讓人看得入勝,而又看得相當清晰明瞭。

讀到“我一個人回憶我們仨”這句話,我潸然淚下。每個人都有年輕的時候,從他們在牛津的照片來看,當年也是郎才女貌,衣著不俗。他們追求上進,在上個世紀30年代就可以出國留學,而後回到祖國,出版著作,在高校任職,歷經戰爭,受苦受難。老了才得以安居,但一輩子都不忘記看書和工作,正是他們那樣的人才可以留下偉大的著作。

一輩子不為名不為利,完全是自己的興趣使然,多麼令人崇拜啊。自然在這樣的家庭中,才可以培養出和他們性格一模一樣的愛女,真是無比讓人敬重的一家人。

《我們仨》讀後感3

“1997年早春,阿瑗去世,1998年歲末,鍾書去世,我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麼輕易地失散了,現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讀至散文末尾,一種心酸化作乾枯的藤蔓爬山柔弱的心田,久久不去。靜坐了好一會兒,仍是不捨得合上書的尾頁,瞬時,痛苦、悲傷、難過與悽然彷彿都隨著歲月的`積澱在楊絳先生那清澈的眸子裡化作紅塵中的平淡與安詳。

人生如夢,平平淡淡才是真,我們何必去追求那功名利祿,何必去向往那榮華富貴,何必去在意那浮雲糞土般的紙醉金迷呢?何不靜下心,慢慢來,讓如水般的平淡浸染自己的身心,平淡是一種境界,是一種胸懷,也是一種人生態度,沒有驚濤駭浪,亦沒有狂風暴雨,只是一葉小小的扁舟在和風裡靜靜地數著陽光下碧水的波紋,簡單又幸福。

讓億萬顆心隨時光跳動,打響歲月的節拍,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我們何不珍惜身邊的愛人,品味生活的真諦,奏響生命的樂章,在彩雲和琉璃裡綻放最美的色彩,在人生的小路上留下最深的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