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後感15篇

讀後感1.79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後感15篇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後感1

關於書,關於讀者,書與讀者的關係,書的分類,怎樣認識、瞭解和評判一本書,各類書的閱讀方法,最主要的是閱讀的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作者講的非常詳細,有分析、介紹和具體步驟,內容豐富。本書是關於閱讀的藝術,是為了增強理解力而寫的.。娛樂消遣式閱讀不在作者探討範圍。

這本書有點閱讀門檻,提到的各類書,如果有過接觸更利於理解作者的相關介紹和閱讀技法。而且本書涉獵的內容很難一朝一夕全部消化,更適合目前遇到哪方面問題就先在實踐中具體試試看,一步步來。以不同閱讀方法接觸不同讀物,說到底讀書是很個性化的事,閱讀方法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主動閱讀,明確目標,提出問題並在閱讀過程中嘗試去回答問題,專心致志,邊讀邊思考。這本書總體在談些什麼,想辦法找出作者的想法和論點,做出自己的判斷,他說的有道理嗎?這本書和你有怎樣的關係?~閱讀越主動,效果越好,對書籍內容探索更強,收穫也更多。說到更加有效地理解掌握一本書,最好的方法是做筆記做筆記做筆記,現在越發覺得不做筆記就像沒讀過一樣。做筆記除了幫助記憶、鍛鍊表達能力,還能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保持頭腦清醒,促進主動閱讀。有時讀完一本書,我們覺得自己有被觸動到,內心有所感悟有想法,但就是說不出來寫不出來,其實這隻能說明你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而閱讀效率和理解程度&閱讀速度兩者有關,多數人是可以比目前速度再提高一些的。讀不同書用不同速度,根據書的性質和複雜程度採取不同閱讀速度。每一種書有適合的速度,太快或太慢都會影響到效率。

說了這麼多,最後只想說一句:自己想怎麼讀就怎麼讀。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後感2

這本書寫的其實挺深而全面的,講述了閱讀的目的,讀書四問,閱讀的層次,閱讀方法,讀與寫。讀書四問是我們讀一本書時應該一直存在腦海中的指導思想,可以讓讀者帶著這四問來讀懂書中的內容。

我覺得在四問中,為什麼讀這本書,這個問題是最核心的,然後才是讀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對你有沒有用。用最後的應用,通過想找到應用的方法反過來指揮自己選擇書,解答為什麼選擇這本書,能讓我們讀起書來更有目的性。但不可否認的是,比如說我,讀起書來盲目的時候更多一些。只是單純的想看看這本書講了什麼,至於對我有沒有用,能為我帶來什麼這些事上,肯定會有,但我可能提前並不能想到,這種探索過程,也不失為讀書的一種樂趣。至於讀書方法,我覺得因人而異,可以去學習不同的學習方法,然後不斷改善自己的讀書方法就好了。書中所講的閱讀的`層次和讀與寫部分,我覺得是屬於一種閱讀的進階層次了,這需要是擁有了讀書愛好的人,在讀過了很多書後有了自己的想法才能實現的。我覺得我目前還達不到這種層次,讀了一本書,摘抄幾句,寫幾句感想,做個札記就是我當前的目標了。如果我能繼續的熱愛閱讀下去,讀到了下一個層次的時候,我會回來重新翻閱這本書,相信那時會有不同的感悟。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後感3

1讀書不僅僅是讀書。讀書是生活,應記錄全過程。

2讀書,最重要的是什麼?——是保證長久的讀下去。

2.1讀書不用追求完整性——一本書不必全部讀完

2.2讀書應有正反饋——成就感,即看得見的成果——記筆記。而記筆記,第一要保證長久的記錄下去,可以非常精簡,甚至一句話,但是必須保持記錄。

2.3可以由淺入深、可以摘抄、剪報,有很多方法。

2.4營造特定、舒適的`讀書環境。

2.5很少有人願意花費同第一遍閱讀的精力,重讀一本書。你要明白的知道這點。那麼讀書記錄與筆記,就很重要了。應能夠記錄甚至記憶下需要的框架+細節。

3筆記本一元化記錄法

4我感興趣的幾個小技巧

4.1筆記中,原文用〇打頭,自己的感悟用☆打頭。

4.2專門名詞用□框選,關注句段用下劃線,重要的句段用波浪線,重點詞彙用〇圈起來。

4.3通讀第一遍覺得不錯,用上折,以利於讀第二遍。第二遍讀完,仍覺得不錯,用下折,以備後用(筆記、翻閱等)。

4.4精讀一本書,可以採用書籤+彩色便籤,顏色區分+記錄。

4.5書架、書桌,有建議:應按照閱讀過與否、書籍是否含金量高、讀書筆記區域來劃分區域。

4.6關於筆記本編號、讀雜誌的撕讀建議、筆記本外做好標記等建議也挺有特點。

5活用

5.1以教為學,以輸出為學。效果最好!

5.2體驗與現實/具體化。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後感4

《如何閱讀一本書》早前看過。當時沒有做閱讀筆記,都忘記差不多了。昨天翻出來重讀一番。

閱讀的作用不外乎獲取資訊、娛樂、理解與發展心智。

讀書有四個層次。分別是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以及主題閱讀。這四個層次層次遞進,互為基礎。基礎閱讀,我覺得自己還行。基本保持一週1——3本書(視書的厚度而定)。寶爸也曾說過我速度蠻快。檢視閱讀階段,我想挑選書的過程就是一個具體的應用。看看書名、前沿、書序和目錄,以此來推斷是否值得花心思進一步閱讀。我原先比較注重目錄,不太愛看前沿和後續。保持理智、中性的判斷的前提下,其實看看別人的評價也可以幫助我們瞭解這本書到底說什麼,對我們的生活有著怎樣的幫助。分析閱讀階段,我做的`不太好。我想這就是為什麼我看了許多書,卻少有收穫的原因吧。另外,我覺得分析閱讀階段的技巧和我的國小以及國中語文老師教的閱讀技巧很相似。1.這本書談的什麼主題??是如何發展的?這個主題如何從核心主題分解出從屬關鍵主題?2.細部說了什麼?是怎麼說的?3.有道理麼?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4.對你有什麼意義?而主題閱讀階段則和寫論文很相似,首先根據主題搜尋相關書單,挑選精讀的書單,略讀非主要書單,精讀主要參考書。給書籍分類:理論還是實用。實用的書主要在於實踐應用。把他們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選擇好的,有益的書。不值得為爛書花時間。與人做朋友也是。向良師益友學習,在交往中提升自己;遠離坑碰拐騙與吃喝嫖賭也是需要注意滴。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後感5

這個總結可以說算是一個模板了,只針對於看不下去但是想要找到技巧的人我把所有東西都打散總結了,可以說算是一條捷徑了,不同的書有不同的閱讀方法,檢視閱讀和分析閱讀是針對一本書的兩個步驟,檢視閱讀幫你分析一本書適不適合你讀,分析閱讀幫助你理解這本書的框架和內容。主題閱讀是針對不同書中關於同一個問題探索的方法。

雖然總結了但是我還是建議大家自己去閱讀,因為別人總結的東西永遠是別人的,你可以按照這個模板來閱讀,你可能根據這個模板看完書之後會知道以後看書要時刻記住的問題但你不知道這背後的原因。

一、檢視閱讀

1.看開篇目錄序言索引出版社(瞭解作者)

2.挑關鍵篇章看(略讀)

3.最後兩頁看精華!(看看整本書的走向)

二、分析閱讀

在讀的過程時時刻刻問自己這個書的`主旨是什麼

在看完一本書之後要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1.這本書是什麼型別?

2.這本書的主要內容?

3.這本書的主要框架?

4.這本書的細節是什麼如何說明的

5這本書真實嗎?有道理嗎?是整本有還是部分有

6這本書對我來說是資訊還是理解力

7這本書對我來說最有意義的三段話

8這本書的讀後感

三、主題閱讀(針對某個問題特意去查詢多個圖書的閱讀方法)

只挑對自己重要的關鍵章節閱讀

用自己的語言代替作者的語言

歸納不同作者對同一個事物的觀點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後感6

這本書實際上讀起來有些艱難,一方面是年代的原因(本書寫成於1940年代),另一方面這本就不是一個所有人都能讀懂的書。

最近一直在思考近期讀過的一本本書,大部分都應該歸為暢銷書之列,這些書讀起來很輕鬆,就像看一部肥皂劇或是綜藝節目一樣,有收穫嗎?一定有。但確實有限。而被本書所推崇的以及認真研讀的一定不是這些書。是需要花時間花精力,全神貫注細細研究的書,是經典中的經典,是可以給人啟示和提高的。

說到這裡需要提一下讀書的意義到底在哪裡?是娛樂,消遣?排解空虛,填滿自己?學習知識?還是解決困境迷惑?如果是前者,可以不需要閱讀如此無趣的書,但如果是後者,就需要有本書這樣的一本實用書籍做指引,因為你是有追求的。

這本書讀下來真的需要些勇氣和堅持,因為有些地方實在很無趣。但如果你需要藉由書籍提高自己,讓自己不困過,更多的瞭解這個世界,那樣的書籍可能都是這麼無趣的,但知識有時候就是這麼無趣。還是看我們需要的是什麼。

本書最後提供的`書單以及一些實用的方法非常好。

最後借用本書的一句話作為結尾,“如果我像一般人一樣讀那麼多書,我就跟他們一樣愚蠢了。”所以量的積累需要質的保證,需要讓自己不因讀書讀的少而焦慮,這一點很重要。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後感7

本書感覺太過冗長,不知道是不是譯者在翻譯的時候給自己加了很多戲;且文章的結構條條框框要求太多,個人認為讀書不該有這麼多的限制和指引。

童年憑興趣讀了很多書,喜歡的書也會讀很多遍,厚厚的安徒生全集重的連當時的自己抬起來都費力,沒人指導,沒人要求,純粹依靠興趣,這樣的讀書和學習或許是更自然且效率更高的吧。

閱讀的目標:為獲得資訊而讀,以及為求得理解而讀。

其實任何學習都不該沒有活力,就像任何閱讀都不該死氣沉沉。

不管你學到的是有關這本書的知識或有關世界的知識,如果你運用的'只是你的記憶力,其實你除了那些訊息之外一無所獲。你並沒有被啟發。要能被啟發,除了知道作者所說的話之外,還要明白他的意思,懂得他為什麼會這麼說。

如果你問一位活生生的老師一個問題,他可能會回答你。如果你還是不懂他說的話,你可以再問他問題,省下自己思考的時間。然而,如果你問一本書一個問題,你就必須自己回答這個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這本書就跟自然或世界一樣。當你提出問題時,只有等你自己作了思考與分析之後,才會在書本上找到答案。

受教或是能學習是一種極為主動的美德。一個人如果不能自動自發地運用獨立的判斷力,他根本就不可能學習到任何東西。或許他可以受訓練,卻不能受教。因此,最能學習的讀者,也就是最能批評的讀者。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後感8

值得一讀的書,雖然很多人都會想:讀一本書,想怎麼讀就怎麼讀,不需要別人的指導或者幫助。之前我也是這樣想的,以為自己會讀書,以為自己有一套自己的讀書方法,但我自以為的讀書方法不管用。怎麼知道不管用?問一個問題就知道了。你能不能把一本書讀好,讀懂,讀得有效,這真的是需要方法的。這本書就給了我們很大的參考價值,不僅講了閱讀方法,還有參考書目。正如書裡面所說的,好書都是經歷過歲月的洗刷而留下來的,經典也是人們千挑萬選留下來的。這本書的作者可以說是知識淵博了,不然也不會寫出這樣的一本書來,這裡涉及了很多學科,無論是人文社會學科還是自然科學學科,作者都信手拈來,這一點是值得我們敬佩的。

美中不足的是翻譯問題,這個。雖然大部分的情況下還是可以讀懂的,這本書本身邏輯就很嚴密。但我還是要不得不說一下個人認為一個地方的不妥之處:莎士比亞的經典悲劇《哈姆雷特》裡的那句經典獨白:“生存,還是毀滅?”在這本書裡譯成了:“要死,還是要活?”[捂臉][捂臉?說實話,我自己看到這句翻譯的時候有點憤怒了,畢竟之前看過好的`翻譯之後,看到這樣的翻譯難免有些轉換不過來。

整體來說,這本書還是不錯的,老師推薦我們閱讀的。加入書架之前有看到過書友在讀,當時沒在意,後來看舍友買了這本書,她說是為了湊單。但我還是加入書架了,後來並沒有開始讀,直到上課的時候老師提到過,推薦我們去讀這本書,然後才開始閱讀。閱讀過程有點艱難,在零碎時間來讀這樣一本邏輯性強的書還是比較艱難的,建議做一下筆記,我打算再回去補一下筆記。推薦給更多的書友,如果有機會的話,買紙質版的會比較好操作。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後感9

讀完《如何閱讀一本書》,第一感覺就是一本閱讀指南,介紹怎樣閱讀的方法和技巧,閱讀所應具備的視野。一開始作者就強調了一個觀點:閱讀是一件主動的事,閱讀越主動效果越好,通過主動的閱讀,你會投入心思去不斷思考,這樣才會有更大的收穫。

說實話,最初是好奇的心態來讀這本書的,但是看過這本書後,確實學到了很多東西。首先意識到了自己很多不足之處。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個良師的對話。一本新書彷彿就是一個陌生人,他包含學識卻不願吐露心聲,只有當你主動去開啟一本書時,才開啟了你與良師的交流之門。

閱讀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謂精神食糧便是如此。這本書關於閱讀者的看法不一定盡善盡美,但是以現代的觀點來看,書中提及了一些分類,仍具有科學性,現代社會快速發展的電子產業,將閱讀逐漸帶向電子書時代,認為書中的觀點不僅適用於閱讀紙質書籍,對電子書、網路閱讀也有很大的指導作用。

儘管很多時間閱讀是為了放鬆或者打發時間,但我們還是應該以嚴肅的態度去面對閱讀。一本好書是作者的心血結晶,人生歷練,更是對世人的告誡,我們應當懷著尊敬、感恩的心情去閱讀。讀書是一個人的`修行,當你翻開書的那一刻修行便開始了。我們要做的不僅涉取新的知識,更要增加我們的感悟能力和理解力。真誠閱讀一本好書,對於作者對於自己都是一種嘉獎。

讀完這本書,才明白最初的想法有多麼愚不可及,世上沒有什麼事是簡單而隨便的,心中認為理所當然的事也未必有它的章法。《如何閱讀一本書》它也是一種哲學。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後感10

艾德勒在美國學界和出版界都是個傳奇性的人物。範多倫是1950年代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一位博覽群書、才氣過人的出身書香門第的年輕教授。艾德勒在1940年出版了《如何閱讀一本書》第一版。在1970年艾德勒找到範多倫改編《如何閱讀一本書》。這也是我現在看到的這個版本。

讀得快、讀得多就是讀得好嗎?讀得慢、讀得仔細就是讀得好嗎?這是這本書解答的第一個問題。那就是引用了弗朗西斯培根的名言“有些書只需淺嘗輒止,有些書該囫圇吞食,還有少數的書則當細嚼慢嚥。”不管是速讀還是仔細讀,讀者要有自己的選擇。作者認為可以仔細讀的書不過一千本。另外讀得多也不見得就是讀得好,讀得越多,卻沒收穫的這種情況叫可憐。作者認為只有讀者從書中獲得了營養才算讀得好。

在這本書的作者看來閱讀分成四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

基礎閱讀就相當於國小生的閱讀能力。檢視閱讀是速讀的能力。分析閱讀是指讀者能從書籍分類、書名知道作者想表達的是什麼,並能從大概上了解到作者的寫作思路。

主題閱讀是指讀者能用帶著共性的話題感強的問題從一本書中找出自己想要的答案。一個讀者要帶自己的主動性去選擇自己想讀的書。作者在這本書的'最後提出不同型別的書的閱讀技巧。實用型、想象文學、故事、戲劇、詩、歷史書、科學、數學、哲學書、社會科學。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就是讀得多就不一定是讀得好。有些書必須要精讀,即使讀不懂,也要找到自己能找到的切入點來堅持下去愉快閱讀,我的好朋友也跟我說有想法就要寫下來,不然就是紙上談兵。我覺得他說得有道理,所以我就在這的最後一段給他致謝。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後感11

終於重新讀完了這本書。這是一本教授如何閱讀的書,她把閱讀分為四個層次基礎閱讀,詮釋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

基礎閱讀作為一個成年人,基本沒有什麼問題問題是,大多數成年人也多停留在基礎閱讀這個最低的層次上。

詮釋閱讀是稍微高一層次的閱讀方法,主要是利用閱讀書名、目錄和序言等快速瞭解一本書的大概內容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什麼?作者是如何展開敘述的?你對此有何評價?這本書對讀者本人有什麼用?

分析閱讀是第三層次的閱讀,也是非常耗費心力的閱讀方式通過更深入的閱讀,進一步回答上一層次閱讀中的四個問題。針對不同型別的書籍也有不同的分析閱讀方法。我認為分析閱讀,最核心的是找出作者的關鍵字詞,進而找出作者的觀點和主旨,針對作者的觀點,讀者要認真理解並做出自己的評判,同意或不同意,為什麼?這樣才算是真正的吸收了一本書。需要說明的是,值得分析閱讀的書,世界上不超過一千本,值得反覆閱讀的經典書籍不超過100本,對此,我表示相信。

最後一個層次是主題閱讀,主題閱讀與分析閱讀最大的區別在關注點不同,分析閱讀的關注點在以作者的.觀點為中心,主題閱讀的關注點應該放在自己要研究的主題上,讓各種不同書的作者來參與自己主題的討論,然後自己綜合分析比較得出自己的觀點。

閱讀的方法也是一項技能,需要我們在平時的閱讀中不斷的練習,這樣才能熟能生巧,變成我們能夠運用自如的技能。

閱讀點亮生活,閱讀讓自己的心智獲得成長,這才是閱讀的真正目的!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後感12

艾德勒在美國學界和出版界都是個傳奇性的人物。範多倫是1950年代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一位博覽群書、才氣過人的出身書香門第的年輕教授。艾德勒在1940年出版了《如何閱讀一本書》第一版。在1970年艾德勒找到範多倫改編《如何閱讀一本書》。這也是我現在看到的這個版本。

讀得快、讀得多就是讀得好嗎?讀得慢、讀得仔細就是讀得好嗎?

這是這本書解答的第一個問題。那就是引用了弗朗西斯培根的名言“有些書只需淺嘗輒止,有些書該囫圇吞食,還有少數的書則當細嚼慢嚥。”不管是速讀還是仔細讀,讀者要有自己的選擇。作者認為可以仔細讀的書不過一千本。另外讀得多也不見得就是讀得好,讀得越多,卻沒收穫的這種情況叫可憐。作者認為只有讀者從書中獲得了營養才算讀得好。

在這本書的作者看來閱讀分成四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基礎閱讀就相當於國小生的閱讀能力。檢視閱讀是速讀的'能力,分析閱讀是指讀者能從書籍分類、書名知道作者想表達的是什麼,並能從大概上了解到作者的寫作思路。

主題閱讀是指讀者能用帶著共性的話題感強的問題從一本書中找出自己想要的答案。一個讀者要帶自己的主動性去選擇自己想讀的書。作者在這本書的最後提出不同型別的書的閱讀技巧。實用型、想象文學、故事、戲劇、詩、歷史書、科學、數學、哲學書、社會科學。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就是讀得多就不一定是讀得好。有些書必須要精讀,即使讀不懂,也要找到自己能找到的切入點來堅持下去愉快閱讀。

我的好朋友也跟我說有想法就要寫下來,不然就是紙上談兵。我覺得他說得有道理,所以我就在這的最後一段給他致謝。謝謝你哦!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後感13

今天看完了《如何閱讀一本書》,受益匪淺。以前不斷讀書卻總感覺不得要領的疑惑現在解決了,原來是閱讀方法的問題。

書中提到讀書的三個階段:粗略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這三個階段是相互包含的,大部分人是停留在第一階段。只是將書從頭到尾看完,而書的主題、作者的中心思想、情節設計都未有深入理解,如此閱讀只能從書中吸收到極少的知識和資訊。

而分析閱讀則是一句一句去分析書的情節、作者的意圖、書的論述結構等,將書中的資訊儘量挖掘出來。而主題閱讀則更進一步,抓住一個主題,對相關主題的書進行分析閱讀,並比較討論。後面兩個階段很少人能夠做到,而這才是最有價值的閱讀方式。這樣的`閱讀才不會讓你覺得毫無所得。

當然,不是所有的書都適合這般大費周章去做,我只是單指那些高價值的書而已。那些不怎麼重要的書只需翻翻即可。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也提到要對書進行分類,判斷書的價值。畢竟在當今這個資訊爆炸的社會,書的數量浩如煙海,我們只需去認真閱讀我們需要的書即可。

另外要注意工具書的應用,有時靈活運用工具書會幫助你更好地理解書的內容,進入作者的語境。

最後要在閱讀完一本書後要寫讀書筆記,把對書的理解和感悟記錄下來,最好再對書進行全面的評價,形成自己的觀點。

求知路漫漫,願始終如一。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後感14

《如何閱讀一本書》是美國作家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爾斯·範多倫合著的一本教授閱讀方法的書籍,被許多讀者奉為閱讀聖經。

本書的開篇指出了任何一種閱讀都是一種活動,因此必須要有一些主動的活力。很多人在閱讀的時候,常常沒讀多久就開始出現雙眼停滯、頭腦昏睡的狀況,這種精神不濟的狀態根本無法將閱讀進行下去。作者認為,人們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閱讀缺乏主動性。

完全被動的閱讀只會越讀越疲憊,越讀越乏味,直至放棄閱讀。所以,預備開始閱讀的人首先要認識到的是:閱讀是一件主動的事情,閱讀越主動,效果越好。

既然閱讀是一種活動,那麼也必有活動的目的。閱讀的目的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為獲得資訊而讀,第二種是為求得理解而讀。

閱讀與自身知識水平相當的書,那麼閱讀的目的就只是為了獲得這本書所載錄的.資訊而已。閱讀高於自身知識水平的書,並試圖讀懂讀透它,向自己現有的理解力發起挑戰,則是閱讀的另一種目的——提升理解力。

這本書所針對的讀者就是那些想把讀書的主要目的當作是增進理解能力的人而寫。在沒有任何外力的幫助的情況下,只憑著內心的力量,玩味著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從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為止。以一己之力來提升自我,從粗淺的瞭解推進到深入的理解,認知自我破繭而出。

好的閱讀者應該具備敏銳的觀察力、靈敏可靠的記憶、想象的空間,以及訓練有素的分析、省思能力。然而並不是所有閱讀的人都擁有這些閱讀能力,但好在這些能力和技巧是可以通過學習和訓練而獲得的,答案和祕訣就藏在這本閱讀聖經裡。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後感15

各位同學大家好,在昨天的一章中我們瞭解了,開始讀一本書之前要做的第一步工作是問自己四個問題,並對這四個進行回答,讓我們建立起這一本書的初步判斷。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分析閱讀的第二步,對這本書用自己的語言做一個簡要的概述,以下是我關於《如何閱讀一本書》的簡要概述:

《如何閱讀一本書》是一本實用性的讀物,它告訴我們如何使用不同的閱讀層次去閱讀不同的書籍,它能夠幫助那些想要自主學習的人更好的利用“閱讀”這一手段去學習知識、增進技能、提高理解,讓我們的閱讀更有效率,更有收穫,更快樂。它對閱讀的層次進行了分類,並每一層次都指明瞭實踐的方法,並列舉了大量的例項,在書籍的最後還列出了自我測試的方法,以供讀者去強化在本書中學到的閱讀技能。綜上所述,它是一本提高人閱讀能力的偉大書籍,值得我們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去記憶、研究、思考、分析它,因為它將提升你的閱讀層次,進而帶你更好的`通過閱讀這一手段來了解整個世界。

請各位同學一定要注意:無論任何一本書籍,無論這本書是否有作者或其他人對這本書做過簡要概述,你可以去借鑑但一定要用你的語言去對你所讀的書籍再做一次簡要概述。

相信我這將是你提升對這本書認識的關鍵步驟,也是日後對你閱讀效果的一項有效檢驗,因為別人會問你“你說你讀過xxx書,它的講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如果你做過對書籍的簡要概述,我相信你會很容易回答他們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