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熱愛生命》的讀後感(精選7篇)

讀後感1.19W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熱愛生命》的讀後感(精選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愛生命》的讀後感(精選7篇)

《熱愛生命》的讀後感1

今天,我讀完了美國作家傑克倫敦寫的《熱愛生命》,這本書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美國西部的淘金者在返回的途中被朋友拋棄了,他獨自跋涉在廣闊的荒原上。冬天逼近了,寒風夾著雪花向他襲來,他已經沒有一點食物了,而且他的腿受了傷,鞋子破了,他只能艱難地行走在佈滿沼澤和丘陵的荒原上。就在他的身體非常虛弱的時候,他遇到了一匹狼,那匹狼一直尾隨著他。就這樣,兩個快死的生命互相博鬥著。為了活著回去,為了戰勝這匹惡狼,主人公依靠自己頑強的意志,在與狼的戰鬥中人獲得了勝利,他咬死了狼,喝了狼的血,最終他獲救了,使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我覺得這個故事最讓我敬佩的是主人公那種熱愛生命的精神。因為大多數人遇到眼前這種情況可能就很悲觀,從而放棄生存的機會。而他明明知道活的機率很小,但他卻沒有甘心就死,他選擇了抗爭。他一次次的掙扎,尋找一絲絲生的希望,儘管意識漸漸模糊,但他心中的毅力卻沒有消失不見,那種奇怪的心靈作用應該就是有了一定要活下去的念頭在起作用吧!在那麼惡劣的環境下,主人公仍然以非常人所能擁有的毅力堅持了下來。這篇文章,讓我認識到生命的可貴,作者所要表達對生命的熱愛使我感觸頗深。

《熱愛生命》給了我深刻的啟示:為了達到一個人生的目標,就要勇敢的同人生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做鬥爭;一個人不管遇到多大的麻煩和困難,都永遠要堅強;因此,面對生活、工作遇到困難甚至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只有奮起抗爭,才能取得勝利!而且,這篇文章還教我一個道理:能活下來,就是人生最大的饋贈。

熱愛生命是我們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每個人都要有著這樣的精神力量,這樣強大的力量會使我們像文章中堅韌不屈、頑強拼搏不放棄生命的那位淘金者一樣,讓我們可以勇敢的戰勝困難,努力向前,最終走向成功。

《熱愛生命》的讀後感2

幾年前的一天,我突然看到家對面的樓房頂上長起了一棵小榆樹,覺得很新奇。樓房上長出小樹並不多見。當時就在想,即使是長出來了,也不會活得長久,因為樓房上的土壤極其有限。所謂的土壤也只不過是大風颳來的一點點灰塵而已;水分更會是少得可憐,只有下雨時才會有小部分的積水供應它,太陽出來,用不了幾日也就會乾枯了,那時,小樹就會自然枯死。

每當看到它的時候,都會覺得這棵小樹生長在這樣的一個地方頗有些可憐,更擔心某一段時間若是少雨,它的弱小生命就將會終止。

然而,它卻活了下來,一直地活了下來。四五年的時間,依然地活著,仍然在成長。只是生長的速度緩慢,一直就沒有長得很高,更沒有長粗、長壯,且歪歪邪邪,面容枯槁。

出於好奇,我爬上六樓的頂部,對這棵小樹的生存環境進行了考察。

那是怎樣的一種生存環境啊——在煙囪和女兒牆的交角略顯低窪處,積起薄薄的一層塵土,那就是小樹賴以生存的土壤。那算怎樣的土壤呢?那又怎能算作是土壤呢?充其量也就是幾抔土,土已經有些幹,所儲存的水分也已經不多了,好在已經結固,不易被風颳跑。這樣的土壤用貧瘠來形容似乎也有些誇大。然而,小樹所需的一切營養便只有從這裡汲取,也只能從這裡汲取。由於土壤過於瘠薄,小樹的根鬚已經伸出土壤的外面,彎彎伸曲,四處漫延。有幾個根鬚竟然扎進了細細的磚縫裡——磚有很強的吸水性,小樹便從它那裡得到所需的水分?

小樹就這樣的生存著,頑強地生存著。

《熱愛生命》的讀後感3

我現在時常會觸景生情的,也時常會有感而發的。情與趣有時來的很快,稍不經意就會錯過;而去卻有如抽絲,即使一時忘卻了也總是會在不經意間想起。

人過中年,這樣的感覺,越發地明顯了,特別是在閱讀的時候,時有莫明的感慨或沉靜。現在想來,也並不是莫明的。它時而是源於看到的某一個事件、時而是源於聽到的.某一個人、時而是由於讀到的一段詩詞文賦,那怕是點滴感動都會浮想聯翩一番。

近兩年修身養息,總算有了一點閒暇時空,做我想做、做我愛做。於是,我學會了漫步,也有空閒懶懶地翻閱起過去買了卻一直放置著的書籍,不經意間會為自己、為他人、為那些自己內心覺得值得的東西而波動、惆悵、感嘆!跟隨著那些睿智哲人們,跟隨著那些煽情作者們體味人生。

近日,我在翻看一本書時,常會翻到一頁,彷彿這裡總夾有一個書籤。這是篇題為《熱愛生命》的小短文,作者是法國重要的思想家、散文家米歇爾·埃康·蒙田(1533~1592)。於是我莫名了,我為什麼會幾次在這裡逗留?文章字數不多,數了數也就五、六百字,但是越讀越覺得文章富有邏輯、思路也是那麼地清晰和嚴密,幾次想一掃而過卻又都被緊緊拽住了。我讀了又讀、讀了又想,自然要去對照一番。我對照自己、對照他人、對照一切可以想起的事物,探究如何才能安慰自己,更好地勉勵自己。

《熱愛生命》是米歇爾·埃康·蒙田的代表作之一。它篇幅短小,寥寥數語,卻道出了生命的真諦。如果說作者在文章的前半部分主要是談“生”,那麼在後半部分作者要解決的就是“死”,但歸根到底還是要說如何地“生”。

“生與死”是人類歷程中一個永恆的主題,有人說“生的本質在於死”。我是凡人,總是達不到偉人般胸懷的,但我想即便是“偉人”也和我是一樣求“生”的,只是他們更懂得如何地“生”,還能夠勇敢、坦然地面對“死”。在他癌症晚期的治療中,始終充滿了生活的激情和堅強的姿容。在生命垂危的最後時段,每每看著他與病魔抗爭時的堅韌和樂觀,看著他在生命流逝時刻的坦然和理智,看著他在匆匆光陰下對生活的熱愛和珍惜,沒有消極、沒有頹廢、沒有抱怨、沒有暴躁,有的是對生命的珍惜和給予過我的不斷鼓勵。

對於生活殷實和忙碌中的人們來說,死是遙遠的,或許是根本不願意提及的。但當我們面對逐漸衰老的暮年或者面對持久的病痛時,有很多人畏懼死亡。一個人免不了對人生進行思考,而年輕時未免流於膚淺,只有在年老時才會漸趨睿智。這篇暮年之作中所充盈的深邃思想,正是讓我浮想聯翩的所在!每每讀到這篇短小的文字,我看到了蒙田所展示出來的他對生命的深入思考和最終態度。

對於蒙田來說,他曾經在歐洲長時間的旅行,這無疑開拓了他的視野,豐富了他的思想,鍛鍊了他的意志,陶冶了他的情操,歸隱田園後的潛心研究和思考使他看透了“既有其生,必有其死”的玄機,正如他在文中說的那樣“隨時準備告別人生,毫不惋惜”、“我眼看生命的時光不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暫,我愈要使之過得豐盈充實。”這不正是我們要熱愛生命、積極人生的辯證思想觀?這不正是我們常說的“生命在於運動”字裡行間所體現出來的核心內涵。從物質不滅的角度來說,“生”和“死”只是展示了我們存在的不同形式,但從思維的角度來說就大不一樣了。

我以為熱愛生命,就是要熱愛現實的生活,能與人為善、充滿樂趣、精神飽滿地生活,思想根基要設立在不寄託於他人、不寄託於未來,更不寄託於虛無縹緲的來世做“糊塗人”。垂暮之年的蒙田就說“我們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賜,它是優越無比的,如果我們覺得不堪生之重壓或是白白虛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們自己。”如果有一天,當我們真正淪落到了自責、自嘆、自怪的時候,我們的生命還有意義麼?

誠然,生命中確實充滿了許許多多不可知、不可控的因素,那麼應該怎樣面對它呢?在像蒙田一般的睿智者面前,這個問題是容易回答的——那就是把握住自己對待生命的態度!因為消極的態度產生消極的人生,積極的態度必然產生積極的人生。因此在《熱愛生命》的文中蒙田說“生活樂趣的大小是隨我們對生活的關心程度而定的。”如果我們也有了這樣的認識,就可以從一個更高的角度去俯察人生。我們就不會隨生活中的煩亂而躁動,也不會因生活中的苦惱而沮喪;不會隨生活中的病痛而畏懼,也不會因生活中的困難所阻撓。因為我們已經可以自由地闡釋生活,細細地享受生命之水的甘醇香甜,心也就釋然了。

我不只是為蒙田的《熱愛生命》感慨,凡是對生命的禮讚和感悟,都會引發我的感動。過去常去阜外醫院看病,總能在候診樓道的牆壁上看到幾幅無名小詩,記得其中有一幅的標題也是《熱愛生命》,我曾將它記錄了下來。

我感慨,不是因為我消極了,也不是因為我失去了生活目標,而是及早地提醒和鼓勵自己,希望我自己能繼續保持積極的生活態度、生活情趣和生活熱情,並能勸導別人也能行動起來。不僅如此,我還希望我的親人們也能如此,希望所有有著健全思維的人們都能如此,這樣我們才能共處和諧社會、快樂人生。

感慨多日,終於有一天我豁然發現蒙田的《熱愛生命》這篇短文,不過是高中教材中的一篇範文時,我時時在想我高中畢業前真地讀過嗎?想必已有數以千百萬計的年輕學子們讀過了,於是也就怪不得人稱“80後”、“90後”的人們,現在生活的那麼快樂和自信。

悲夫(嘆惜)!“廉頗老矣!”。

要跟上時代的步伐、保持年輕的活力,為快樂生活加油吧……,我們都沒有來世!我們都不要做“糊塗人”!

《熱愛生命》的讀後感4

今天,我在家中讀了一篇關於美國著名作家傑克·倫敦《熱愛生命》的這篇文章,通過一個淘金者在冰天雪地的北極圈內遇難後,被朋友拋棄以後,最終戰勝飢餓、恐懼、傷痛、以及病狼的威脅,依靠自己堅韌不屈、頑強的意志最終得救的事,表達出作者非常熱愛生命的情感。

面對死亡,主人公也有畏懼,而正是這種畏懼,激發了他頑強的生命力,並且在掙扎的過程中越來越頑強。主人公在重重艱難險阻面前,想要選擇死亡是再容易不過的事情,但他憑著對求生的渴望,頑強地活了下來。

生命有時極其脆弱,瞬間,它可能就會化為烏有;生命有時極其強大,強大得讓令人驚歎。這種能量讓你不管面對什麼,哪怕是吞噬你的野獸、荒野,還是飢餓、疾病的折磨,都會支撐著你勇敢地戰勝它。而在背後支撐生命的就是信念和希望,只要心中的信念和希望還在,再窘困的處境也能絕處逢生。

我喜歡胡楊,喜歡它“活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枯”的堅韌品質。無論命運多麼坎坷,都堅強不拔,百折不撓,向生命挑戰,實現生命的價值。

我們雖然沒有文中主人公身處的惡劣環境,但不能只在生命受到威脅時才明白生命的可貴,不能在你遇到疾病、面對死亡時才悔恨當初沒有好好珍惜生命。趁著我們現在還年輕,好好感悟生命的價值,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珍惜身邊愛你的人,珍惜你所擁有的一切!

不僅是在生命受到威脅時,在我們遇到挫折時,也要有頑強的鬥志,只有在克服了種種困難之後,才能更深的感悟到生命的珍貴與美好。

而在生命面前,金子又算什麼呢?丟下主人公的夥伴比爾至死也沒把金子丟棄,可此時金子和石頭又有什麼區別呢?沒有生命,金錢也沒有了任何意義。但主人公為了能活下去,丟棄了兩袋金子,如果他不這樣做,也許早已死在狼的腳下。與生命相比,金子顯得那麼微不足道。金子有價,生命無價!

《熱愛生命》的讀後感5

《熱愛生命》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美國西部的淘金者在返回的途中被朋友拋棄了,他獨自跋涉在廣袤的荒原上。冬天逼近了,寒風夾著雪花向他襲來,他已經沒有一點食物了,而且他的腿受了傷,鞋子破了,腳在流血。他只能歪歪斜斜地蹣跚在佈滿沼澤、丘陵、小溪的荒原上,非常艱難地前行著。就在他的身體非常虛弱的時候,他遇到了一匹狼。他發現這匹病狼跟在他的身後,舔著他的血跡尾隨著他。就這樣,兩個瀕臨死亡的生靈拖著垂死的軀殼在荒原上互相獵取對方。為了活著回去、為了戰勝這匹令他作嘔的病狼,最終在人與狼的戰鬥中人獲得了勝利,他咬死了狼,喝了狼的血。最終他獲救了,使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熱愛生命》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小說家傑克?倫敦最著名的短篇小說,這部小說以雄健、粗獷的筆觸,記述了一個悲壯的故事,生動地展示了人性的偉大和堅強。小說把人物置於近乎殘忍的惡劣環境之中,讓主人公與寒冷、飢餓、傷病和野獸的抗爭中,在生與死的抉擇中,充分展現出人性深處的某些閃光的東西,生動逼真地描寫出了生命的堅韌與頑強,奏響了一曲生命的讚歌,有著震撼心魄的力量!

傑克?倫敦筆下的生命很奇妙,它有頑強的意志,它告訴我們:為了達到一個人生的目標,就要同人生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做殊死的搏鬥,並且敢於勝利。

人之所以成為人,是多少年進化的產物,這漫長、痛苦的過程不僅產生了現在的主宰地球的生物,更培養了人類頑強的意志,人類逐漸成為挑戰自然的勝者,頑強的意志是很重要的因素,這種意志頑強的背後其實就是很簡單的想法——活下去,不管情況怎樣,活著就有希望,就有明天。意志應該是我們對待挫折的有力武器,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不可能都一帆風順,誰都會遇到挫折,甚至是難以承受的磨難。我們會想到放棄,在這個時候如果想想傑克?倫敦筆下的淘金者與狼血肉搏鬥的過程和他所表現的那種超凡意志,我們就會感到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鼓勵著我們堅持下去。

熱愛生命,就要有頑強的意志,並且要敢於勝利!活著,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艱難、失意和挫折;活著,要面對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和阻力,因為人生的道路從來都是曲折坎坷的,灑滿陽光、鋪滿鮮花的道路永遠只是人生的一種美好祈願。這篇小說中的主人公在重重艱難險阻面前,想要放棄生命,選擇死亡是再容易不過的事情,但他卻沒有甘心就死,他選擇了抗爭。因此,人生要有所追求,要活的轟轟烈烈,成就一番事業,在生活中要有頑強的意志、學會抗爭和不懈的努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辜負生命的重託,才能對得起生命的流程。

同樣是鮮活的生命,在有些人那裡就黯淡無光,而在另外一些人那裡卻堅韌得令人不可想象,汶川大地震中創造的一個個生命的奇蹟讓人感動、令人震撼,他們的生命璀璨的有如正午的太陽!為了讓我們的生命更有價值、意義,讓我們熱愛生命,以頑強的意志克服生命中遇到的磨難,使生命之花綻放地更加絢爛!

《熱愛生命》的讀後感6

正如這本書的名字一樣,我在通讀全篇之後比以往更加熱愛我的生命了,我充分意識到人在面臨對自己的生命有巨大威脅的事物時的那種絕望和本能地隨之而來的讓自己活下去的堅定信念。這種信念甚至連金子——多數人們活著的最大追求——也沒能將它推翻,可見生命之可貴了。

《熱愛生命》說的是一位淘金者被和他同樣身處險境的同伴拋棄,獨自一人同荒原上的險惡環境作鬥爭,最後在垂死之際得救的故事。

在這一段艱難的日子裡,他幾乎像一個原始人一般生活,所有的時間都是用來尋找食物和不停地走路,甚至爬。儘管吃進去的遠遠抵不上跋涉所花去的力氣,但是他情願爬,也不願停下來,因為一旦停下,他的結局便可想而知,還有什麼比眼睜睜看著自己生命的火花漸漸熄滅更為痛苦和焦心的呢?只要不停止,那怕只存在一絲希望,生命也便會因它而發光,不管那光是多麼微弱。生命是永不停息的。

他和大棕熊相遇過,他首先想到的不是害怕,而是在嚼厭了難以下嚥的燈芯草和苦辣的漿果之後,想吃上一點肉。這是多麼可怕啊,飢餓已經將他逼到絕路上,看見了能將自己一口吞下的動物竟不覺得害怕了,卻反過來想將它吃掉。而他隨後為了嚇跑棕熊而發出的喊聲,不,那已經不能叫做喊聲,而是咆哮,凶猛的食肉動物發出般的咆哮,儼然是發自人內心最深處的一首悲壯的對生命的熱愛之歌。

此外,他因激動而手忙腳亂地抓松雞,卻只抓到幾根羽毛;將一個小水坑裡的水幾乎舀光來捉魚,那魚卻通過一條縫隙游到一個大水坑裡去了……類似的困難數不勝數,以至於他最後和一頭狼互相較量,他那時已沒有力氣直立著走路了,只有慢慢地爬,他就這樣在前面爬著,後面跟著那頭有著一條幹枯粗糙的舌頭和可怕耐心的病狼……

然而,在我看來,最可怕的卻是在故事一開始,他由於受了傷,向自己的同伴求救,那是“一個堅強的人在患難中發出的求救聲”,可是同伴比爾卻一句話也沒說,荒原的殘酷生活已經將比爾的人性磨滅了,他連一個表情也沒有,就頭也不回地一直向前走,只留下另一人在蒼涼可怕、毫無生機的荒原上拖著他那條受傷的腿獨自面對眼前的這個噩夢。那是一片灰色,灰濛濛的天空,灰濛濛的荒原,整個世界彷彿都被浸染在灰色的顏料中間,唯一的一絲雜色就是他,再沒有別的了。他的內心此時就像周圍的世界一樣冰涼、失落,同時只感覺自己像要被這片怪獸般巨大、可怖的灰色吞沒一樣,他著實感覺到了自己的渺小,全身似乎都被恐懼佔領了。如果他不是獨自一人,而是和另外一個人並肩作戰,那麼不論這裡的世界有著怎樣猙獰的面孔,他也不會覺得害怕,始終有一種東西會溫暖他被寒風吹得冰冷的雙手和臉龐,會在他身處險境時帶給他希望和勇氣。所以他此刻的心情便不言而喻,在患難之時遭到同伴的拋棄也許是一生中最痛苦和悲哀的了。

儘管頻遭打擊,他仍然以非常人所能擁有的毅力堅持了下來。他用自己的辛酸和淚水譜寫成的生命讚歌將會一直迴響在我的心中。作文

《熱愛生命》的讀後感7

一直以來,我始終堅信自然界的生存法則是“物競天擇、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直到我讀了傑克。倫敦的短篇小說《熱愛生命》,它讓我意識到,在人與自然的殘酷鬥爭中,只要懷惴著對生命的無比熱愛就能戰勝一切。

這本書讚美了“信念、勇敢、善良、堅毅”這些人類高貴的品質,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描寫一個淘金者遭遇同伴拋棄後,在大自然的逼迫下,以他驚人的生命力和對活下去的信念戰勝了一切。

他為什麼會有這麼強的生命力呢?其中一個原因是他有著強大的內心力量———信念。作者筆下的他雖然被自己的同伴拋棄,但是他仍然相信同伴會在約定地點等他一起回去,並堅信能夠靠自己的力量戰勝艱苦的環境,這就是給予他強大動力的內心力量。有了這樣堅定的信念,他就成功了一半。

另一個讓我為之動容的是他的勇敢、百折不撓和適應環境的能力。一路上,為了生存,他忍受著飢餓的折磨,吃著毫無營養的野果,吮吸著動物骨頭的骨髓,吃著一些細小的生魚,喝著病狼的血液,所有的這一切都沒有把他打倒,他依然憑藉著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堅持著,始終沒有放棄活下去的念頭。

他的心中一直充滿著愛,他是那樣地善良。當他在極度飢餓的狀態下發現了中途拋棄他的同伴—比爾的屍體時,第一個反應並不是用他的屍體充飢,即使他知道這樣做的結果將很有可能使喚他自己也面臨著同樣的下場,但出對於朋友的尊重,他寧願自己忍受飢餓的襲擊也不願意吃自己的同伴。因為即便比爾拋棄了他,但在他的心中,比爾依然是他的朋友。

一路上,他忍受著飢餓的煎熬,忍受著傷痛的折磨,忍受著同伴的拋棄,面對重重的困難,面對生命的挑戰,永不言棄,這是要有多麼強大的內心啊,所以,他更是勇敢的。他失敗了,因為他最後沒有了金子,但他更是成功了,因為他活了下去,在這世界上,還是什麼比生命更重要呢。

讓我們一起善待生命,熱愛生命,怒放生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