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家》讀後感(集錦15篇)

讀後感2.71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讀後感(集錦15篇)

《家》讀後感1

對於覺慧對鳴鳳的感情,我並不覺得那是所說的愛。覺慧是受新思想教育的人,對於鳴鳳的處境,他是帶有同情的、憐惜的,鳴鳳是單純的,她處處為覺慧想,她總是能帶給覺慧快樂與安寧,對於這樣美好的.一個人,覺慧是有感情的,但那卻不是愛情。鳴鳳把覺慧當作救命稻草,她把所有希望都寄託在覺慧身上,希望能帶她逃出這個牢籠,走出這個大家庭中作為丫鬟送人的悲劇。她是自卑的,也知道自己的身份是配不上覺慧的。但覺慧對她的態度卻讓她抱有那一絲絲的希望。但當她發現最後那一絲希望都如同一面鏡子破碎後,她用自殺的方式來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也結束了那作為丫鬟的悲劇,也保留了自己對愛情的那一份純真。

在鳴鳳死後,覺慧夢到鳴鳳成為了一個小姐。即使如此,他們仍沒能在一起。在他的內心深處,他也知道自己與鳴鳳的身份差距,畢竟他是生在那樣一個封建家長制的家庭,多少也會受到影響。對於鳴鳳的死,覺慧很愧疚,他認為自己的罪魁禍首之一,如果不是他,鳴鳳未必會走到這一步。他曾答應鳴鳳要救她,但為著自己的工作,他忽略了鳴鳳的態度,也沒能實現自己的諾言。他是自責的。

《家》讀後感2

一類是封建大家庭中的敗家子,如叔叔輩的克安、克定。他們吃喝嫖賭,既荒淫無恥,又極端的不孝。

一類是封建大家庭的反抗者,如覺慧、覺民。其中最主要是覺慧。他是高公館大膽而幼稚的叛徒。他對封建制度,封建禮教,封建迷信嫉惡如仇。大膽叛逆,追求光明。關心社會進步,國家的前途。積極投身於社會活動。但他又有“幼稚”的一面,發現在對所對抗的敵人的腐朽性和吃人本質缺乏足夠的認識,過高地估計了個人反抗的作用。但正是他的幼稚,才顯示他的人情味。作者通過這樣的形象告訴讀者“應該走”這樣的路。這一形象與覺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再一類是那些封建大家庭的'受害者,如梅、瑞珏和鳴鳳等女性。這些女性美麗,但卻遭遇了不幸。正是通過美的毀滅,作品很好地控訴了封建家族的罪惡。而在這些上述的這些形象中,最為鮮明的是高覺慧和高覺新。

巴金在談到《家》的創作時曾經說過,他寫作這部長篇小說的目的是“我控訴”。作品通過一系列美好生命的毀滅,控訴了封建家庭的黑暗和腐朽,控訴了封建家庭的罪惡。描寫了青年一代的覺醒和反抗

《家》讀後感3

藍櫻草和薇薇安有一箇中國媽媽和美國爸爸,他們都是威風凜凜的警察。媽媽叫藍蘭,爸爸叫路易。因為事業的需要,他們一直分離了十年。十年後,藍櫻草的美國爸爸終於來到中國看望她了。這次尋親,也意味著相隔重洋的爸爸媽媽一一這對舊日戀人迎來了一次難得的重逢。在雙胞胎姐妹看來,一個不完整的家庭即將複合,這真是激動人心的時刻!櫻草傳說中的爸爸,真的要活生生地出現在她的面前了,她覺得,世界真得要變了!但所有人都沒想到,十年後的父母都出已經另有所愛,破鏡畢竟並不能重圓─是呀,大人的事,小孩又怎麼能理解呢?

雖說大人的事我們小孩不能理解,但我們“換個角度想一想,大人們私自做什麼事兒,如果不先問一問小孩的想法,那我們是不是就會很難受呢?就像櫻草和薇薇安,她們的`父母擅自離了婚,讓一個好端端的家庭破碎,而且還想讓這對雙胞胎姐妹分開,這對她們來說一定很不捨吧。就是因為爸爸媽媽沒有詢問她們倆的意見,所以就造成了家庭破裂的結局。

所以,爸爸媽媽,如果您愛我,就別擅自做決定!

《家》讀後感4

暑假裡我讀了好幾本書,這一本就是其中一本,這本書寫了好幾只熊的故事。

陽光馬戲團有一個黑熊舞蹈隊,正是這個讓馬戲團的.收入急劇上升,不過,這其中發生了好多事。阿寶是一個天才舞蹈家,整個舞隊都是他帶的,可是它的脾氣總是不好,有一次,一個國家總統來了,欣賞完他們的舞蹈,決定和熊一起跳,因為阿寶的脾氣不好,就讓圓球冒名頂替,結果可想而知,阿寶生氣了,在舞臺上大鬧了一番,就被關進“監獄”裡,有人喂也不吃不喝。

至從有一次的鄉下游行才讓局勢扭轉過來,因為馬戲團覺得,沒必要讓假“阿寶”上場,就讓真“阿寶”上臺,它一上臺很興奮,因為好久沒跳舞,有點不順利,漸漸地,就變得好了。他現在,已經不太怕陌生人了,以前有人只要一碰它的鼻子就會生氣,現在不論小孩怎麼弄也不會生氣了。之後,它突然變了,亂咬亂抓,不肯進食,最後,還是讓它安樂死了。

其實,動物比人還有感情。

《家》讀後感5

巴金,作為現代著名作家,傑出的語言大師。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和《隨想錄》等,他自稱是五四運動的產兒,進行著反帝反封建的運動。

他是一個有熱情有思想作家。《家》描寫了一個正在崩潰中的封建大家庭的悲歡離合,作者寫它的目的,一是要表達對封建大家庭制度的憤恨。二是要為一代青年呼籲。寫出這個黑暗王國裡的一線光明,使人們有了信心、希望和力量。高老太爺高居在這大家庭之上,他一生經歷了宦海沉浮,終於廣置田產,修建房屋,造就這份大家業。封建制度的殘忍性在他的'人格中充分體現出來。他的死,敲響了封建制度的喪鐘。覺慧反應出新一代青年的成長過程,他跨出了奔向陽光的第一步。覺民是個擁有明主主義思想的知識青年。他取得了自由婚姻的勝利。

覺新他有逆來順受、委曲求全的性格。他表示支援覺慧出走。

《家》讀後感6

某天,老師給我們推薦了一套書,其中有一本書和我相遇並擦出火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本書為《法老的探險家》,大概講述了公元前1472年,米內邁斯是個孤兒,被他的舅舅卡瑪克廟的神父收留,同時他也是法老圖特摩斯的好朋友。法老和他的`嫡母哈特謝普蘇特女王一齊統治埃及,女王打算派出一支探險隊去神祕的國度彭特,圖特摩斯決定讓米內邁斯參加,一場去往彭特之地的奇妙探險之旅開始了……

故事以這個叫米內邁斯的小男孩兒的日記的形式展開,形式獨特新穎,每一篇日記都相當於一個小故事,通俗易懂,字裡行間,充滿著童真童趣但又不失驚險。每篇日記能夠單獨成文,數篇日記又匯聚成一個長篇歷史故事。故事的情節扣人心絃,故事主人公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再現當年的歷史,使我彷彿置身於書中,與主人公一齊經歷了一場生與死的較量。

這位小作者十分喜歡寫日記,而且完全把日記當成了自己每一天務必做的事,因為他覺得寫日記能夠緩解他的疲勞和痛苦。正因為這樣,我們此刻才能瞭解當時的歷史。我很佩服他這種毅力,把日記當成自己的朋友。就象古羅馬詩人奧維德所說,“忍耐和堅持雖是痛苦的事情,但卻能漸漸地為你帶來好處。”

我喜歡這本書!

《家》讀後感7

最近我閱讀了《最後一頭戰象》這本書,我對它愛不釋手。

這本書的作者名叫沈石溪,原名沈一鳴,創作以動物小說為主,已出版作品五百多萬字。曾獲中國match作家協會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中國圖書獎、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大獎、楊喚兒童文學獎等多種獎項。

《最後一頭戰象》這本書,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是《黑熊舞蹈家》這個故事。在《黑熊舞蹈家》的故事中,作者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很有舞蹈才能的黑熊舞蹈家阿寶,由於自己被另外一個舞蹈才能一般的棕熊圓逑取而代之;從一個當紅的陽光大馬戲團的臺柱演員淪落成配角演員;而改變了自己的性格,從一個暴燥高傲的`黑熊,變成了一個和藹謙遜的黑熊,最終自己的舞蹈才能獲得彝族群眾認可的故事。

從阿寶的這段經歷中我懂得了無論多麼有才華,性格都不能太暴躁,也不能太高傲。即使自己獲得了很大的成就,也要對人溫和並保持謙遜的態度。

《家》讀後感8

這是“動物大王”沈石溪寫的一本書,寫了動物的故事。

在陽光馬戲團裡有一隻黑熊名叫阿寶,有非常高的舞蹈天賦。而一隻名叫圓球的黑熊,把它的名氣搶走了。之後阿寶每天焦躁,看到圓球就呲牙咧嘴,好像想一口把圓球咬死。之後,田甜小姐把阿寶鎖在籠子裡。後來,馬戲團一年一次的巡迴演出,慰問貧困山區的.農民。而阿寶在那裡和在馬戲團裡有360度大轉彎。性格溫和多了,不像在馬戲團裡別人摸他就咬他,最後,阿寶死在了馬戲團裡,死在高導演的掌聲和鼓勵裡。告訴了我們,動物跟人一樣,有喜怒哀樂,也有死去的時候。

在陽光馬戲團裡,有一隻獅子,叫幸尉,它還有一個漂亮的馴獸員,叫孫曼莉,是一個溫柔的馴獸師。而翁導演要拍一部《情滿非洲》把幸尉選上了,結果幸尉的行為就改變了,想吃鮮肉,想在《情滿非洲》裡一樣,茹毛飲血的把一匹棗紅馬吃掉。最後,孫曼莉成了一個夜總會表演小節目,孫曼莉再也沒有去看幸尉。說明了一隻獅子只要有了這樣的經理,最後就會再揪不過來了。

《家》讀後感9

首先我覺得,這是一本愛情小說,哈哈哈。

只不過女主角戲份有點少而已,但結尾那一句——“對、對,你笑起來的感覺才更好嘛。”——足以讓人心動,至少讓兜心動。

兜是一個想要金盆洗手的殺手,是渴望交到朋友的孤獨者,也是一個努力想要成為好爸爸的'父親,還是一個做到極致的妻管嚴。即使他本人以殺人為生,也還是想要公平對決,為此不惜把昏迷的對手搞醒;為朋友解決麻煩,因此暴露身份;為朋友留一線生機,最終自己義無反顧走向絕路;教兒子不要攻擊別人無能為力的缺陷;小心翼翼地觀察妻子的心情,為她寫“行動指南”。

他好像從不懂得感情,又好像天然地存滿了感情,對兒子、妻子和朋友,以及對待陌生人甚至被自己消滅的黃蜂——那來源於因為一直在掙扎求生刀口舔血,所以具備的對生命和正常生活的理解和期待。

明明文字幽默風趣,很多像災難一樣的場景都輕描淡寫,還是讓人覺得溫情脈脈又驚心動魄,這大概就是作家的功力深厚吧。

“在這個世界上,父親最害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母親。”這是很棒的情話了。

所以,這真的是一本愛情小說。

《家》讀後感10

《黑熊舞蹈家》這本書是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的著作。這本書講了:母熊大白掌、蠢熊吉帕、黑熊的代溝、北極熊飄逝的母愛、黑熊舞蹈家、小熊貓的籌定式記憶、獅子驅雄、美女與雄獅······

這幾篇中我最喜歡美女與雄獅,辛尉原本是馬戲團做好的.動物演員,但卻因為它有一次外出拍攝,一定要吃一匹活馬,而激活了它的野性,最終不能再回馬戲團表演了。而且飼養師孫曼莉也因為欺騙馬戲團,失去了一份工作。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做事一定要誠懇,否則會有“好”下場的。

母熊大白掌講述了母愛的偉大,就算它受傷了也一定要救回它的孩子,不管傷勢多麼慘重。而且要告誡人們,不要再殘殺動物。

蠢熊吉帕告訴我們熊也是可以結婚的,熊還非常重感情。吉帕是隻非常非常蠢的熊,它把愛它的妻子吉斯趕出了家門,最後他無法生活,無奈之下又去尋找妻子吉斯。

黑熊舞蹈家要告訴我們的也是誠實、誠懇。因為不誠實誠懇,會釀成一場禍害的······

我喜歡這本書。

《家》讀後感11

故事以飢餓藝術家被草草埋葬而告終,而閱讀後紛亂的思緒卻難以梳理,伴隨閱讀的困惑始終縈繞於心難以釋懷。卡夫卡通過這篇小說究竟要告訴我們什麼呢?“我雖然可以活下去,但我無法生存。”如果卡夫卡這句話能夠成為我們理解其作品的鑰匙的話,那麼我們有理由說,飢餓藝術家的生存困境就是我們現代人的生存困境,而這困境源自於人與社會的矛盾,高雅與庸俗的矛盾,精神與物質的矛盾。

首先,我們每個人既是有著自我意識的個體,同時又是社會的人。社會的價值取向會的.流行時尚,無不影響人們的生活和思維。當社會以“票子,房子,車子”作為成功象徵的時候,人們不得不在物質利益面前低下高貴的頭顱,像飢餓藝術家那樣在名利面前保持自我,堅定信念,寧可餓死也不願苟且偷生的人,不是也淪落到馬戲團與獸類為伍嗎?

在現實生活中,儘管會有許許多多的人像飢餓藝術家的觀眾一樣表面上對“高潔”頂禮膜拜,而內心裡誰會真正視“名利如浮雲”呢?誰會去學寧可餓死也“不食周黍”的伯夷叔齊呢?作為追求高雅藝術有堅定信念的飢餓藝術家既“找不到適合自己口胃的食物”,也無人相信他的藝術,又不願與現實和解,這樣的人怎能在現實生活中生存呢?

《家》讀後感12

《家》所描寫的就是一個受封建禮教所束縛的封建專制家庭,在這個家庭,高老太爺化身為封建制度,統治著這個腐朽的家。而他統治的手段,也正是封建統治的主要手段——專制。在這樣的統治下,家人的自由受到了約束,權力收到了限制,家又怎能溫暖、溫馨?

在這樣的統治下,“高老太爺”人們肆無忌憚的理由。任何傷天害理的'事情只要打出“這是高老太爺的意思”的口頭禪,便可通行無阻。這深刻的反映反映了封建專制制度的黑暗腐朽,讓我深刻的領會了封建制度的可怕。

有黑暗就有光明,即使是一點微弱的光明。書中描繪了覺新、覺民、覺慧這三個形象,在他們的身上,都多多少少存在著一些先進的五四思想,然而因為地位和性格的不同,五四的先進思想在他們身上產生了不同的影響。

《家》讀後感13

讀完《肩挑一個家》這本書,我覺得這本書裡的每一個主人公都很偉大。比如薛馥華,她雖然是個小女孩,但在關鍵時刻她還是蹬著三輪車,把爸爸送到了醫院。雖然只有十歲,但她能夠照顧好爸爸和奶奶,大人會做的事她都會做。她也是個懂事的孩子。她先幫發燒的奶奶把早飯煮好,再把犯了病的爸爸送到醫院,真是一個懂事的孩子。

十二歲的丁悅媛是班級黑板報的主編,為了佈置黑板報,她不得不放棄踢毽子、跳繩的.課外活動課。班級大掃除時,她也會自告奮勇地讓老師把任務分配給她,就連牆角的一點灰塵也逃不過她的眼睛,直到把牆角擦得乾乾淨淨才肯回家。丁悅媛不僅做起事來非常認真,下課後,她還會去安慰一些同學,是認真的同學。

賣饅頭的謝長玉是個懂禮貌的人,她在接過別人付的錢時,不忘了說聲謝謝,在賣饅頭的同時,她也會不時地把課外書拿出來看。謝長玉也是一個堅持不懈的人。雖然剛開始叫賣的時候,沒有人來買,這時,夕陽已經染紅了天空,但謝長玉沒有放棄,而是繼續不停地向路人吆喝著。最後她終於把饅頭賣完了。

看完了這本書,我學到了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們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同時,也可以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家》讀後感14

看到家這個字,親愛的讀者一定會想到家是個溫暖的地方。再看看肩挑一個家這五個字,讀者們一定會想到爸爸,因為在一個家庭裡爸爸是家裡的頂樑柱。不過,不是隻有爸爸才能肩挑一個家,小孩子也可以的哦!

我說的這個小孩子就是胡繼汕,胡繼汕出生不就,媽媽就得了一種運動神經損傷的.玻為了給媽媽看病,胡繼汕家債臺高築。迫於無奈,爸爸只能出去打工,照顧媽媽這個艱鉅的任務就落在了胡繼汕的身上。

其中,最感人的地方是:星期六,胡繼汕看了四川汶川地震後的場面慘不忍睹,他看不下去了,拿起一個袋子出去了。“孩子,拿去吧。”一個老爺爺給了胡繼汕幾個瓶子。胡繼汕連忙說:“謝謝您,老爺爺。”

第二天,胡繼汕把錢放進了投錢箱,同學們一看,“哇,三十塊。”老師也非常驚訝。她對胡繼汕說:“你家經濟也困難,你有這份心意就行了,錢你就拿回去吧。”“不行”胡繼汕堅定的說“連拾破爛的老爺爺都幫我,現在別人有難了,我怎能袖手旁觀呢?”

讀到這一段,我非常敬佩他,再別人有難的時候,我們就得幫助別人,在我們有困難時,別人也會幫助我們。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成人間天堂。

《家》讀後感15

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不錯,眼睛確實是通往心靈的一扇窗戶,但不是唯一的窗戶。《盲音樂家》講述的是一個關於天生盲人彼得如何從因先天缺陷痛苦絕望而到最後成為一個受人敬仰的音樂家。

彼得自幼失明,但是上帝為他關上一扇窗,就會為他開啟一扇門——他能僅靠聲音的辨別把周圍的人和環境區分開;他可以通過某種意識來區分白天和黑夜;他甚至可以依靠音樂區分顏色之間的區別……然而這些並不完全是上天賦予的。

在成長的過程中,由於聽到的聲音越來越紛繁多樣,聲音之間的起伏愈加明顯,彼得開始感到惶恐和茫然、不知所措——因為這些都是他所不瞭解的`。

讀完這本書,我始終覺得彼得真正痛苦的是他內心對於“光明”的追求與渴望,是他那永遠不滿足的追求,使他最終得以“復明”同樣是失明,彼得最終成為了音樂家,而葉戈裡最終卻只能成為一個終日埋怨生活、沉溺於對光明的幻想的敲鐘人。

我如果不幸的成為了那些“不幸的人”的一份子,那麼我會怎麼辦呢?如果我像彼得一樣,對於光明的追求不止步,我或許會成功;但是我如果像葉戈裡一樣,終日埋怨生活,那麼我將註定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