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推薦】傅雷家書讀後感12篇

讀後感8.28K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推薦】傅雷家書讀後感12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

聽朋友介紹說《傅雷家書》是一本父母教子的好書,幾次都想看一下,這個暑假比較有時間,終於有幸拜讀了,讀後被傅雷夫婦其對子女的愛深深感動,不禁對自已平時教育孩子的疏懶行為自慚形穢,在慚愧和不安的心境裡寫下以下讀書心得: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

輯印這本小書,不是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裡這樣說:“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閒話、閒談),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訊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裡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

我們很多家長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係,養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為人父母的樂趣,他們因為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我想,他們有傅雷那種身教重於言傳的品質嗎?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於是孩子嚐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嚐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雖然由於__的原因飽受折磨,但在這一點上他是幸福的,因為他和兒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現在,很多家長也爭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這就成了親子教育的典範。

在寫讀後感時,我覺得很不容易。因為全書收錄的.這些家書,可謂篇篇精彩,字字珠璣,做筆記或任何總結概括都有可能損害這部經典之作。所以,在這裡我只是記錄一些一讀該書後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達的重要思想。首先,從形式方面看,《家書》讓我瞭解了什麼是細緻入微,無微不至,嚴謹認真……相信所有讀過家書的讀者對這些特點都深有感觸吧。根據自己很少的經驗,我覺得,之所以能夠如此,很大程度是因為書信這種表達、交流或寫作方式。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廣泛、自然舒暢的作品誕生。他不僅談藝術學習,還談生活、戀愛,談做人,談修養,甚至於兒子寫錯字,父親也會“鄭重其事”地指出並耐心分析、糾正。也正是這種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論文,譯作),使得我們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藝評論家、文學翻譯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學問的細緻、嚴謹、認真的態度和作風。

如果說《傅雷家書》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者經典的”教子篇“,那麼,我想首先而最具這種意義的應當是這種態度和作風。但絕不僅限於此,還有,傅雷先生由於自己的學識、思想而能將任何大事小事闡發出深刻但絕不艱澀的道理,從而給人以啟發。當然,我不認為它僅僅是”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者”教子篇“,對於像我這樣並非藝術學徒的讀者,這些家書仍不失其偉大。書中處處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時時給人深刻的開導。其中貫穿始終,我以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關於做人、修養以及學問的關係實為一體的思想。

在我看來,這就是重視和強調”一般修養“的重要。在其他信中,這種思想都有出現,比如關於去博物館、去森林等建議,便是希望通過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養,而不是一味練琴、搞音樂。對我的啟發則是,讀書只是修養途徑之一,另外還應有其他。即使讀書,也不應僅限某某學科。一般修養的建立和提高即要求文學藝術,科學、哲學、社會學、經濟學,歷史諸領域都需閱讀。因為,人生或生活絕不像大學學科分類那麼規範齊整。各領域都只是我們所生活世界的一個側面,要理解我們生活的世界以及我們自己,廣泛閱讀是有好處的。除此之外,其他比如,關於感情(激情)和理智的關係,應當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際或宇宙的視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侷限性,等等,皆為真知灼見,無不閃耀著理性的靈光!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2

一、傅雷的愛子情深

“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每一天清早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麼。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裡,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著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

前面的語句摘自《傅雷家書》,是傅雷教師寫給他兒子傅聰的。從上頭的語句,字裡行間能夠看出傅雷的愛子情深。對於長大的兒子,期望他茁壯成長,向外發展,但又不忍孩子遠離身邊。其實家長都是這樣的,從八月懷胎到十月分娩,家長辛辛苦苦,一步步將兒女哺育成人,為的就是期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後不至於露宿街頭。而,兒女成才之際,亦是離開屋簷獨飛之時。作為父母,既為他們而高興,也為此悲痛難過。畢竟是骨肉之情。作為我們應當體會、理解父母的苦心,讓父母看到他們想看的一幕——我們快歡樂樂的生活,也算是報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養育之恩

二、傅雷對兒子的鼓勵

“以演奏而論,我覺得大體很好,一氣呵成,精神飽滿,細膩的地方十分細膩,tonecolour變化的確很多。我們聽了都很高興,很感動。好孩子,我真該誇獎你幾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剛從昆明回滬的時期,你真是從低窪中到了半山腰了。期望你從此注意整個的修養,將來必須能攀蹬峰頂。”

這是傅雷教師,聽過兒子傅聰的錄音後,對兒子所講評的。那裡麵包括了,傅教師對兒子的錄音,精細的分析,以及客觀的讚賞。並且在後面提到了對兒子的期望。這是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既要體現出自我對孩子的肯定,讓其有努力拼搏的決心,以及會成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我的期望,給孩子指明瞭前進的路線,發展的方向。而我們當子女的,也應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經驗,取長補短髮展自我的新道路。

三、傅雷的囑咐

“在公共團體中,趕任務而妨礙正常學習是免不了的,這一點我早料到。一切僅有你自我用堅定的意志和立場,向領導婉轉而有力的去爭取。否則出國的準備又能做到多少呢——異常是樂力方面,我一向放心不下。從今以後,處處都要靠你個人的毅力、信念與意志——實踐的意志。”

千叮嚀萬囑咐,父母心放不住。兒子面臨社會千變萬化,如何應對,作為父母百感交集。用自我走過的經驗,提醒兒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徑。這是天下父母的想法。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是父母心中托起太陽的期望。父母走的彎路,不期望孩子重蹈覆轍,期望他們能比自我“更上一層樓”。青春期的我們,應當放下逆反的心理,聽從父母的教訓,理解父母的苦心。其實,這也是為了我們自我好,為了我們以後的生活更加簡便、歡樂。

四、母親的關心

“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學問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當然那是要靠你堅強的信心,剋制一切的煩惱,不是件容易的事,可是非克服不可。對於你的感情問題,我向來不參加任何意見,覺得你各方面都在提高,你是聰明人,自會覺悟的。我既是你媽媽,我們是體戚相關的骨肉,不得不要嘮叨幾句,加以規勸。”

要說還是母親的心細,父親在兒子前途上,用心良苦,而母親在最細微的地方——兒子的感情問題著手,給兒子一明確的道路方向。告訴他如何處理自我的感情與事業的問題,讓兒子明白著重點是那裡。我們也應理解傅雷妻子的教訓,我們應當明白自我的重點,明白自我的任務以及道路和方向,明白自我應當做什麼不應當做什麼,把握住方向的分寸。這樣有助於我們成功。

五、傅雷愛子心切

“孩子,我謔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這些念頭整整一天沒離開過我的頭腦,只是不敢向你媽媽說,人生做錯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寧!真的,巴爾扎克說得好: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

離別之時,父親傅雷自責對兒子的管教嚴格,手段“殘忍”。竟然成了自我的錯誤。哎,其實這是愛子情深啊!“少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傅雷教師在兒子幼時,嚴加管教、一絲不苟,“殘忍地虐待”了兒子傅聰。聽來笑話,哪裡有父親虐待自我的親生骨肉的呢俗話說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教師用的是嚴父底下出才子。平時,父母對我們實行“暴力”的時候,我們應當抱有理解的態度,我們要體諒父母的心急如焚。因為他們這麼做是對我們好,也是恨鐵不成鋼。畢竟父母們都抱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啊!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3

兒行千里父母憂,憂到何時是盡頭。寒假伴隨女兒粗略讀了《傅雷家書》,剛開始就被感動了,家書裡,“車一開動,大家都變了淚人兒,呆呆地直立在月臺上,等到冗長的列車全部出了站方始回身。”兒子遠行,看著漸行漸遠的身影,傅雷夫婦會失落,會哭泣,他們像極了普通的父母,臨別前依依不捨,一轉身已是淚滿衣襟。他們會為著兒子難得的短期歸國開心很久,並加倍珍惜這難得的親人團聚之幸福。“孩子,我真恨不得天天在你旁邊,做個監護的好天使,隨時勉勵你,安慰你,勸告你,幫你鋪平將來的路,準備將來的學業和人格。”呵護孩子的成長,這是父母的真切心聲啊!“我們歷來問你討家信,就像討情一般。”父母對於孩子的來信是多麼的渴盼!

我不由得感慨: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不管他是普通百姓,還是著名翻譯家;不論他的孩子馳名中外,還是露宿街頭。這份濃濃的`愛,都是一樣的.兒行千里母擔憂,這份擔憂沒盡頭。

作為母親的我,想到兒子上學時的不捨。兒子剛上大學時,第一次上學走,特別暈車的我執意要去送,在送的路上,竟然沒暈,回來就難受一路。臨走前幾天就開始,千叮嚀萬囑咐:多打電話多發簡訊,保證最少一週一次,衣服要勤洗,有病了不要撐要及時看醫生,沒錢了就說.....我絮絮地千叮嚀萬囑咐,從安全、生活、學習、交際等等,事無鉅細地叮囑。說的兒子都嫌我囉嗦。我希望,能夠對他有一些幫助。從兒子走,就開始盼望著簡訊電話。剛開始一週總能接到電話收到幾次微信,後來就成了一個月兩次,一個月一次......問其原因,總說學習太忙。還說高中老師說考上大學就不緊張了之類的話都是騙人的,只不過沒早自習晚自習課,但要去圖書館查資料。我只好說學習要緊,沒事就不用打電話發簡訊了,其實心裡還是很渴望有電話和簡訊的。他爸開玩笑勸我說,要想孩子有成就,你就得忍受冷清,孩子上學工作不在家,過節時候,就簡單吃兩口飯菜,看看電視節目,出去轉轉的了,別羨慕人家一到過年過節就帶著孩子們來,一家人吃著家常飯菜,熱熱鬧鬧的,非常開心的場景。說的我心裡不是滋味。既盼著孩子有出息,又想著孩子不要飛得太遠。唉,這份糾結,很難輕鬆解開的啊。

現在想開了,不論兒子還是女兒,終有一天,他們都會因為求學、工作、生活,漸行漸遠,只留給我一個背影,幾條簡訊,再有的就是無盡的思念了,只要孩子一切都好好的,自己就欣慰了。

看到傅雷先生與遠在異國的兒子談音樂,談美術,談戲劇,談建築,並且是自己親自查資料提供參考。我在想:我是一個合格的家長嗎?我能這樣去引領我的孩子嗎?想想兒子的成長過程,我給他的幫助又有多少,兒子一到三年級時,晚上陪他看書學習,把他書上的字詞提寫,背的課文檢查,我認為重要的題抄在本上讓他重寫,當天任務當天清,當時我的要求不高,只要學習不費力輕鬆在前就可以,也許是我的要求低吧,兒子的閒暇時間很充分,在村裡瘋跑,玩男孩子玩的:彈玻璃球,扇四角,拍畫片,籃球、乒乓球、羽毛球……細想我給他的幫助有多少?就是好的習慣,自覺上進,自律,堅持不懈。(喜歡上哪種遊戲哪類運動,我非學會不可、小時候玩拍畫片,手掌能腫了)

他九年級時我來到這裡工作,現在想起,在孩子關鍵時候不能陪伴,不能時刻關注,很覺得愧疚。一次回家他奶奶告訴我,孩子晚上回家吃過飯就走了,(我和我婆婆不在一個院)到我家一看,不像往常一樣玩電腦了,在學習。問後得知月考成績下降,心裡不甘。電腦不再碰了,潛心學習。若果當時我多問問,多幫助,多鼓勵,情況也許會更好。

兒子高中時,就給他說,你沒有有錢的家庭,你沒關係沒靠山,要想改變,只能靠自己,捷徑就是好好上學,高中時他的確成了我的驕傲,成績一直保持全校前幾,在大學聯考前兩個月,班主任打電話約談,我趕緊去呀,老師問,你兒子談戀愛了,我說沒有,老師笑了笑,我就知道有問題,當時感覺()我對孩子的關心少了,他有些事不再說了,當時我怕,說多了怕影響他心情,不說吧影響他學習,只能說路靠自己走。現在大三了,寒假裡說要接著考研,改專業。說實話我幫不上忙,我相信以他的學習力,只要認定的事一定能成功。再說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他隨口說,你該多看看,多學習學習了,你out了。確實,該多讀書、多學習了!對於我們,讀書真是一個迫不及待的問題了。再不讀書就不知道該和孩子怎樣交流了。所以,我覺得自己要一直在學習與成長的路上奔跑。

我想,他將來一定能夠懂我的心情。我希望他能成為優秀的人,越是優秀的人,越能夠明白親人的苦心,越能夠自律。

子女遠行,猶如一個風箏,隨風飄搖,漸行漸遠,終會消失在父母的視線裡。儘管父母手中捏著一根思念的線,可是線那頭的風箏已經飄搖在九霄雲外了。父母望眼欲穿,卻又能如何?只盼望孩子好就行。兒行千里,夢想在更遠處;父母擔憂,永遠在原地守候。這份擔憂無盡頭。

將來,我也會像傅雷夫婦一樣,不論孩子走得多遠,牽掛的線永遠纏繞我心。只希望孩子能夠越來越好!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4

提到家書,我首先想起了一代偉人毛澤東在給兒子信中所開的那一長列書單;想起了魯迅與許廣平的〈兩地書〉;想起了要求孩子們象曾國藩說的那樣“莫問收穫,但問耕耘”“儘自己能力去做,做到那裡算那裡”的梁啟超;想起了告訴孩子“時刻要為別人想想”的合群基本原則的胡適;想起了力圖用家書為女兒的一生“打個前站”的王朔;想起了重慶的渣滓洞江姐臨終前給雲兒寫的那封信。這一封封家書,在家庭的傳承中,是媒介,起到了對子女家人及時教化的作用;是證據,留下了長者一生積累的成果;是傳承,讓文化成為一家、一國延綿的基因。

家書,是家人交流的重要平臺。在電報出現之前,文字的家書,幾乎是遠距千里的親人間交流資訊、溝通親情的唯一載體。那時的一封信,要在路上走過幾十天、幾個月、幾年。有的甚至於是泥牛入海,永遠收不到。去年,在號稱“沙漠裡的一滴水”的〈又見敦煌〉劇場裡,我印記最深的除了張儀潮收回國土的艱辛和王道士盜賣經巻背後的無奈外,就是那個在隋唐斗室裡,夜不能寐,期扮著遠託的錦書,早日到達行走在絲綢之路某個地方的丈夫手中的少婦米微的暗泣孤淚。現在,隨著網路的發達,家書的送達,已經不是過去鴻雁傳書幾個月,甚至於幾年的時長,而是在電子郵箱中的一瞬間。信件收發容易了,人們就如同蘿蔔快了不洗泥一樣,珍惜程度也大大淡化了,原來家書中那股溝通親情、相夫教子、孝敬長輩的味道也越來越淡了。

家書,是一個非常好的文學平臺。一個有心人,可以在自己和父母、孩子、愛人、友人、朋友的通訊中,系統的去表達自己對某一問題、某一人物、某一事件,某一觀點的思考成果,最終積沙成塔,形成一個非常好的文學成果。象本書的主人公傅雷,與兒子十八年的通訊,系統的收集了這位老先生一生在教育、婚姻、人際關係、職業道德等等方面的思考。像這樣如此有心、有品並最終成書的系統性家書,我還讀過《親愛的安德烈》、《尼赫魯家書書信集〉和《曾國藩家書》。其中,安德烈與龍應臺的交流,更多的是內地母子交流少有的平等朋友味道;曾國藩與他的兄弟們的交流,更多的是居高臨下的長兄若父說教;而傅雷與他的兩個兒子、包括大兒媳的家信中,更多的是生活上亦師、藝術上亦友的心的交融。

我曾和一個文學大家討論過書信體、日記體文學作品。他認為,書信體、日記體,是最寬鬆的一種文學表達方式,是一個什麼都能裝進去的藍子。你可以往裡面裝進去任何一種的文學載體,一點也不顯得有什麼不合適。我想了想,也是,你在裡面,寫上一首詩,講上一個故事,寫一個虛構的小小說,讀後感。寫上長篇小說的一個章節,寫一篇隨筆,寫一本書的讀書體會,都能妥妥地裝下。就連尼赫魯先生,給女兒用信的形式寫的那部厚厚的世界史,不也放下了嗎?

知道《傅雷家書》,是看了《太原日報》的一篇有關《傅雷家書》的文章。這篇文章講,《傅雷家書》是與《曾國藩家書》、《鄭板橋家書》、《顏氏家書》等齊名的幾大必讀家書之一。講該書洗脫了一般人對父親嚴厲不可侵犯的刻板印象,時而激昂、時而可親、熱血與理智並進、企盼與自省交揉、完全是清清楚楚血肉俱全的現代父親樣貌。這篇文章講,金庸盛讚傅雷先生的家書,是一位中國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中國君子。這篇文章說,傅雷先生的一個晚輩親戚講,這半輩子能挺過來,全靠傅伯伯的《傅雷家書》,迷路了,看幾段,又找回了方向;消沉了,念幾篇,又抓回了意志;幹累了,翻幾頁,又笑著重上戰場。

看了這樣的介紹,心嚮往之。專門買回了這本書,認真讀了。接著,又拓展閱讀了書上推介的《顏氏家訓》和《了凡四訓》。《顏氏家訓》最欣賞的是顏子推老先生對物質享受的那個“止”字。《了凡四訓》,有很濃厚的佛味,書中講的主人公積德行善,延長陽壽的故事,你可以將信將疑,但故事包含的道理值得大家好好的去品味。

最近,再讀此書,版本換成了三聯書店的〈傅雷書信選〉。相比上一版書,這本書多了給二個兒子以外的親人、孩子的老師以及自己的朋友的書信摘選,新增的信中,絕大多數都和孩子的成長教育有關,看了這個版本,你可以更全面的瞭解傅老先生夫婦的家教。

對了,我還想說明的是,再讀之後,我發現這個書名有些問題,因為,這本書中的家信,有一些帶星號的,是傅雷先生的夫人朱梅馥寫的。因此,這本書最恰當的書名,應該叫〈傅雷夫婦書信集〉。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5

自我聽說有這麼一本傅雷家書就很感興趣,因為傅雷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作為一個半路自學入門的野路子翻譯,自然是對這些翻譯大家們都很敬仰和好奇。之前也存過電子書,但一直未讀,這次為著買成語大詞典湊單,乾脆便一併買了一本來,畢竟實體書在那裡,就會讀的動力大一些。

因為閱讀目的就是想從傅雷家書中汲取關於翻譯和學習的養分,所以讀的時候也就有意識的尋找相關內容。翻開1954年前三篇論文,傅雷在信中表達了對剛離開家的傅聰的思念,通篇都是父親母親對兒子的愛和想念,給我一種錯覺,以為家書都是這樣的內容,馬上束之高閣。但在前幾天讀奇蹟男孩的譯者後記時,發現了對傅雷家書的引用,很有意義,發現我也許是對傅雷家書判斷過早了,於是昨晚第二次翻開了這本書。 家書是傅雷夫婦在長子傅聰留學波蘭期間書寫的家信,用了昨晚和今早通讀完這本書,感覺吃下了一大碗精神食糧,使我得到了這樣幾個益處,或者說產生了這樣幾點感受。

不要買這個版本除非買給中國小生

1. 傅雷和兒子討論了很多關於藝術和鋼琴學習方面的內容,尤其是在一些大師作品的領悟和理解,傅聰自己的表演的點評等方面。雖然很多藝術大師的名字和作品我都不很瞭解,也不太明白信中的評價,但也能從旁領悟到跨界學習的好處,就是傅雷所說的不能只用音樂來學習音樂,也不能過於激情澎湃。讓我聯想到我的現狀,同理,不能只用寫作來學習寫作,要用一些其他的藝術學科來從旁領悟寫作。

2. 由於寫作年代的關係,能從家書中感受到那個時代國內的發展變化,就像是在讀同為書信體的小說《查令十字街84號》時對當時英國和美國的國情有所領悟一樣,給沒有身處那個時代的讀者們一些更貼近的體會。也同樣因為時代的關係,信中使用的詞彙和句子帶有明顯的書面語感,都是我們現在所少見的了,讓我想起去年讀的那本葉聖陶和夏丏尊所著的《文心》,用的也是類似的書面用語。現代24小時住在互聯上的遊民大概已經寫作口語化了,多讀一些書面用語作品,對於詞彙的擴充和文章邏輯的把握還是很有好處的。

3. 傅雷先生在每封家書中幾乎都會提到家中來往的親友,林林總總一大串名字,無論是日常交往,還是來祝賀傅聰取得的成績,讓人充分感受到傅雷夫婦與朋友之間的親密友誼。這固然是因為這些朋友本身的品性,也源自於傅雷夫婦對於朋友的`真誠付出,比如為了朋友的要求花費一天時間認真審校作品,對於朋友的缺點也能毫不避諱但注意方式方法的指出,不是居高臨下的指手畫腳,而是期待他們有所改進。

4. 家信中分享了傅雷對待翻譯工作的認真態度和嚴謹的工作方式,不僅有傅雷自己所分享的近期翻譯工作的進展和心得,也有傅雷夫人信中側面講到的傅雷對於工作的投入和認真,以至於把身體都搞壞了,但只要精神和身體能承受,就又投入到工作中去了。只因為翻譯工作本身就帶給傅雷莫大的快樂,這也是我為什麼專業學的是人力資源,卻偏偏要花時間精力自學翻譯的原因,翻譯使我快樂。

5. 除了藝術、學習,信中自然還講到了很多人生道理和生活細節,包括如何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計劃,如何劃分精力,如何和老師同學以及親友保持積極溝通,如何尋找和選擇終身伴侶,如何理財,如何平衡演出和練習時間等等。即便已經過去了幾十年,這些建議和感悟竟然出奇的適用於當下浮躁和焦慮的一代人。

同時,傅雷夫婦提出的這些想法和交建議並非命令或教訓,反而是用著商量的口吻,分享人生所得的態度來講述的,並反覆強調既然是多了這些經歷,覺得有必要分享,但最重要的是自己(指傅聰)的思考,並實地做去。並時刻不忘表達對於兒子的驕傲,對他生活的關心和擔憂,想必這就是所有父母最牽掛的。

當然也有缺憾,似乎是版本沒有選好,這本新課標名師精評版裡面除了家書本身的內容以外,還在裡面時不時插入了點評,雖然用括號括起來,變了字的顏色,仍然是干擾,有時一頁的左右還有更多點評和註解,或在某些章節的末尾提出一些類似於中學時期的閱讀理解問題。如果是中學生來讀,也許會覺得有益,對我這樣的成年人來說,未免覺得多餘,何況我對內容自然有自己的看法的,並不是需要別人幫助理解的小孩子了。但也沒辦法,誰叫我自己不仔細的挑選放進購物車裡的商品呢,只有讀的時候直接跳過註解。

另外,我最不滿這個版本的一點是把54年到64年間的家書分為了談人生與藝術,談學習與生活兩大類,在我看來,實在是沒有必要。這些家書包含著傅雷對傅聰生活的關心,思想的關懷,求學的擔憂,信中與他討論藝術,並期待他將國外的藝術思想傳播回國內,分享父母及友人在國內的生活和發展。有什麼必要要分成這兩大類呢?按照時間排序就好了,這樣一拆分,反而割裂了有些事件的理解,比如傅聰關於是否從波蘭轉到蘇聯去求學的討論,第一部分中有一些,第二部分中有一些。

總之,讀《傅雷家書》讓人受益良多,假如你一開始讀的時候不覺得多麼有用,就像我一開始對它產生了誤解一樣,我也勸你,最好堅持讀下去,因為這些家書內容涵蓋面之廣泛,話題討論之豐富,每個閱讀它的人總會找到有益於自己的內容。以及最重要的,不要買這個版本,最好是買單純按年份分類的就好。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6

初知傅雷,是5年前買的蘇立群所著的《傅雷別傳》,許是泛泛所讀,對他並沒有太深的印象。

前幾日,偶然買了一本《傅雷家書》,只看了一半,便為其所折服了,急不可待地把這本書推薦給了幾個朋友。

喜歡這本書,首先是驚詫於傅雷先生對藝術的執著和獨到的見解。傅雷先生是翻譯大家,也是藝術鑑賞的大家,他對藝術是如痴如醉,卻又一絲不苟。談及藝術,他可以嘲諷參加全國美展的幾位老輩畫家一味取巧,騙人眼目;也可以當著劉海粟校長和劉海粟請來的教授本人的面,斥責該教授的畫沒有思想性。在他的意識裡,永遠是學問第一,藝術第一,“世界上最高的最純潔的歡樂,莫過於欣賞藝術”。在給他的長子、著名鋼琴家傅聰的書信中,他更多的是把兒子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來給予指導和評論。在傅雷先生的藝術觀裡,追求的、欣賞的永遠是藝術的最高境界。

提及藝術的創造,他強調的是自然和感情。他認為:“真誠是第一把藝術的鑰匙。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一切藝術品都忌做作,最美的字句都要出之於自然,好像天衣無縫,才經得起時間考驗而能傳世久遠”;“理想的藝術總是如行雲流水一般自然,即使是慷慨激昂也像夏日的疾風猛雨,好像是天地中必須有的也是勢所必然的境界。一露出雕琢和斧鑿的痕跡,就變為庸俗的工藝品而不是出肺腑,發自內心的藝術了”;“藝術如果是最美的花朵,生活就是開花的樹木”;“真正的藝術家,名副其實的藝術家,多半是在回想中和想象中過他的感情生活的。惟其能把感情生活昇華才給人類留下這許多傑作。真正的藝術是歷久彌新的,因為這種藝術對每一時代的人都有感染力。”

論及對藝術品的理解, 傅雷先生認為就是與藝術家思想的溝通。“一切偉大的藝術家,必然兼有獨特的個性與普遍的人間性。我們只要能發掘自己心中的人間性,就找到了與藝術家溝通的橋樑。再若能細心揣摩,把他獨特的個性也體味出來,那就能把一件藝術品整個兒瞭解了”;“感性認識固然是初步印象,理性認識是深入一步,瞭解到本質。但是藝術的領會,還不能以此為限。必須再深入進去,把理性所認識的,用心靈去體會,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歡喜怒化為自己的悲歡喜怒,使原作者每一根神經的震顫都在你的神經上引起反響。……藝術不但不能限於感性認識,還不能限於理性認識,必須要進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換言之,藝術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還有一個愛字”。

同樣的,在談及兒子鋼琴演奏的時候,他仍是看重感情的'昇華,境界的超越。他說:“在一切藝術中,音樂的流動性最為突出,一則是時間的藝術,二則是刺激感官與情緒最劇烈的藝術,故與個人的MOOD關係特別密切”;“彈琴不能徒恃感覺,感受。那些心理作用太容易變。從這兩方面得來的,必要經過理性的整理,歸納,才能深深的化入自己的心靈,成為你個性的一部分”;“音樂主要是用你的腦子,把你朦朦朧朧的感情分辨清楚,弄明白你的感覺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等到你弄明白了,你的境界明確了,然後你的技巧自會跟蹤而來的”;“凡是一天到晚鬧技巧的,就是藝術工匠而不是藝術家。一個人跳不出這一關,一輩子也休想夢見藝術”。

傅雷先生也是文化的大家,青年時代,他在西方的經歷,使他了解了西方的文化和歷史,更讓他了解了蕭邦、莫扎特、赫斯特的思想和風格。同時,他又是一個東方人,喜歡和了解東方的傳統文化。他不停地給兒子推薦中國的古代著作,如:《人間詞話》、《元朝散曲選》、《古詩源解讀》、《唐五代宋詞》、《世說新語》等等,希望能從這些著作中,開發性靈,培養氣節、胸襟。傅雷先生更能從文化的高度,解析民族的特性,去探尋藝術的發展。他說,中國人既沒有歐洲的浪漫狂潮,民族性又有希臘的OLYMPIC(希臘藝術的最高理想)精神,同時據有不太過分的浪漫底克精神,較之西方人,極含蓄又講究TASTE(品味、鑑賞力),所以我們中國人,先天的具備表達蕭邦(按傅雷先生的意見,蕭邦是半古典半浪漫的人)相當優越的條件。反之,由於缺少了雍容華貴與宮廷氣味,與歐洲真正的古典,有時反倒隔離得遠一些。他希望傅聰能用東方人的思想感情去表達西方音樂,而仍舊能為西方最嚴格的衛道者所接受,就表示的確對西方音樂有了一些新的貢獻。

不僅如此,在書中,傅雷先生還對文化傳統、新舊藝術、舊體詩詞、一些哲學觀點以及繪畫等提出了自己的非常直率的意見。其中的多數,更令我歎為觀止,佩服不已。

書只有300多頁,可我越看越入迷,越看感想越多,彷彿正在聆聽一位長者的諄諄教誨一般,心馳神往,如痴如醉。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信矣!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7

這本書是傅雷的家人將傅雷夫婦與傅雷的兒子的來往書信輯錄而成的。收錄了從1954年到1966年間傅雷及其夫人寫給兩個兒子(尤其是長子傅聰)的家信100多封。

樓適夷說過“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這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

在傅聰成長過程中,雖然與父母分隔兩地,卻一直聯絡著,彼此牽掛著。他們以書信的方式進行交流與溝通。傅雷在孩子們成長的過程中,關注著他們的成長,也在一封封來信中教會了他們許多。

在傅雷與他的兩個孩子們的家信當中,他首先強調的就是做人的問題。在1959年3月12日的信裡只有短短的四行字,其中三行分別寫到“一、對外只談藝術,言多必失,防人利用。”“二、行動慎重,有事多和老輩商量,三思而行。”“三、生活節約,用錢要計算。”這三點雖然字數不多,卻包含了許多做人道理,“謹慎、三思、節約”。想必這三點也是父母經過挫折以後總結出來的或是別人得出來的結論,這也許是他們自己認為非常正確,也深受啟發的句子。他們這樣教導孩子是為了讓孩子以後少走彎路。雖然語言嚴肅,但也體現出父母對孩子濃濃的愛。

看到這一段,就突然聯想到了我自己。許多時候有些問題沒有與父母進行討論,甚至沒有與他們進行交流,就自己盲目的做了決定。結果到最後才發現,自己的決定不正確,或者說有更簡單的處理方法。如果當時能和他們進行討論和想法的交換,也許就能省下很多時間,也能少遇到一些麻煩。所以,漸漸的,不管大事或小事,我都與他們交流和探討,也學會了許多。而在節約用錢的問題上我認為傅雷先生教育的很好。不管你多有錢,也不管這些錢來源渠道是什麼,都需要去珍惜,每花一筆錢都需要去記錄。我就是一個例子。盲目的花錢讓我發現自己的皮夾永遠是空的。如果每一次自己的多少錢花在了什麼地方都進行記錄,就能有效避免盲目花錢或者浪費錢的.種種行為,也能清楚的知道自己每一筆支出和收入的來源。

傅雷和他的孩子的書信中不僅僅強調了做人的問題,還強調了傅聰的生活和成長的問題。在7月15日的書信中母親寫道:“我有句話,已久在心裡嘀咕:我覺得你的愛情不專,一個接著一個,在你現在的年齡,不算少了。我是一個女子,對這方面很瞭解女人的心理,要是碰到你這樣善變,見了真有些寒心。”這句話是母親以女性視角告訴傅聰自己作為一個女人,希望他愛情要專一,感情太多,對他終生是個累。想必這個觀點很多人也有所共鳴。對於愛情來說,專一是很重要的。如果對於愛情都能不能專一,那你還能對什麼事情專一呢?

母親不僅僅在愛情方面給了傅聰很多教導,在其他方面也給了他很多建議。在7月4日的來信中,母親寫道“像你這樣的鋼琴家,每月至多兩三次(演出),那麼才有充分的時間學習其他東西,須知不進則退,於你是不利的。你應該有個打算,好好的安排,也可以和經紀人商量,總以演出不妨礙學習和休息為主。”這一段文字寫的是母親認為傅聰練演出太辛苦,沒有時間休息而擔心不已,怕演出耽誤了他的生活,使他沒有時間休息。

想到在我日常生活中,也許學習花費了我很長的時間,讓我沒有時間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父母總是很諒解我,他們總是鼓勵我去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也經常帶我出去玩,感受外面的世界。但在他們的看法中,我雖然可以出去玩,但是學習成績不能落下。

傅雷夫婦和傅聰之間生活和成長的問題的對話,不僅僅講到了愛情和休息,還講到了理財,不要做經紀人的搖錢樹等等,都體現了父母對孩子的關愛和照顧。

在藝術方面傅雷常常給傅聰灌輸藝術方面的知識,也告訴他一些彈琴的技巧,還與他一起討論知名的鋼琴家和一些前輩。都體現出了父親對孩子藝術的培養和重視。

當年我在學琴的時候,我的父母也常學習老師教我時說的話,並把老師教的東西一遍一遍的給我講,告訴我怎麼彈琴,他們不僅僅每天督促我彈琴,還不厭其煩的告訴我要慢慢彈,不要著急,如果著急反而會出錯,影響效果。在他們的督促和老師的精心教導下,我的鋼琴技巧在一天天的成長,逐漸能談出高難度的曲子。每次一個音符都不錯的彈完一首高難度的曲子,我就會覺得很開心,因為那是我、父母和老師一起努力的結果。直到現在我都很享受這種感受。

家書的內容也不僅僅是這幾個方面,來信中無時無刻不體現出了傅雷對於收到來信的喜悅。他寫到“這麼長久沒有接到你信,怕你太用功,疲勞過度,不知身體好了嗎?”“能夠起床了,就想到給你寫信。”“你來的信我們總要反覆看三四遍。”……字裡行間流露出作為父母對孩子的想念。在回信中,父母一度稱彌拉為“親愛的彌拉”,甚至“最親愛的彌拉”,也表現了他們的友善、愛孩子、親近孩子。和孩子書信往來沒有擺架子。

我的外婆經常會給我打來電話,我也時常會給她打電話。她每次接到我的電話,總是非常的開心。雖然他沒有表現出自己內心的喜悅,但是我感受得到,每次我跟她說話的時候總是能感覺到她在電話那頭笑。

親情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感情,即使分隔千里,這種親情並沒有受到距離的限制,甚至更加強烈。愛,一直存在。傅雷和他的夫人時時刻刻想著孩子,把人生中遇到過的挫折困難都告訴孩子,讓他們少走彎路。這也能體現出父母對孩子們的關心。

《後來的我們》中林見清的父親說:“我只希望你們能過上自己想要的日子,過得踏實過得快活,健健康康的。”這想必也是所有父母的心願吧。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8

夜已深,四周靜得只剩下風的腳步聲,世界被黑暗掩蓋,一切都安靜了。人早眠,唯有我難以入眠。

今晚我和父親吵了一架,因為沒看他所指定的書。最後以他的一巴掌結束,現在還感到火辣辣的疼痛。

他憑什麼讓我看什麼,我就看什麼?他憑什麼想打就打我?……帶著滿肚子的委屈和惱怒,我摔門進了自己的房間,不是一個世界的人,用門來隔離我認為是最安全的。

我的父親為什麼是這樣,他不再是小時候陪我玩遊戲的父親了。輸了給我刮鼻子,笑的雙肩不停的抖著;也不再是為了讓我開心變著法子給我講《西遊記》,“你看這就是孫悟空,凌空一翻……”,他從這個床頭翻到那個床頭;為了讓我能夠讓我打上籃球,百忙之中還抽出時間送我去籃球場。但現在,他卻再也沒有帶我去打過籃球了。我曾經以此引以為傲。

現在呢?學習上,也總是母親打電話給老師,開家長會。他的話越來越少,一言不合總感覺要舉起手甩過來,事實上也是這樣,關鍵時刻一個巴掌拍過來,我不願理睬他,甚至畏懼他。沉默不一定是金,在我這是一種抗拒的方式。我開始喜歡和他唱反調,他總說我不聽話。

今夜便是這樣。父親讓我看一套他買的散文集,可是我就偏偏看了漫畫書。

此時此刻我已然看不下漫畫書,為了平復自己的不滿的情緒,我拿起了《傅雷家書》。

這是傅雷先生給兒子的傅聰的186封書信,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可是我看到了這樣的文字:“看照片,你並不胖,是否太用功,睡眠不足?還是室內拍的照,光線對比之下顯得瘦?”“又是誰替你拍的?在什麼地方拍的,怎麼室內有兩架琴?又有些背後有競賽會的廣告,是怎麼回事呢?……”讀著這些文字,我突然感覺這個父親傅雷是多麼迫切想要了解孩子的一切,事無鉅細,就這麼一個又一個問題從大洋彼岸飄來,飄來的每個字都苦心孤詣,都有愛。可是如果我是傅聰,我有這個耐心一一回復父親嗎?我感覺有些愧疚,哪怕是父親現在問我,也許我也是不想回答這樣囉嗦。

“少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回想傅雷先生在兒子幼時,嚴加管教、一絲不苟,在那些溫柔的文字背後,更多的是“殘忍地虐打”了兒子傅聰。最終,在別離之後,“孩子,孩子,孩子……”那聲聲叫喚,我彷彿看到了一個孤獨寂寞的背影,從此望穿秋水。這就是目送的背影吧,“不必追”我記得很清楚,我突然想到自己的父親,有一天也會這樣吧!

傅雷先生還讓自己的成長中的兒子立下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國籍。這三個原則,不僅僅是體現了傅雷先生對孩子的用心良苦,更是突出了傅雷先生對祖國的深深的愛。不僅自己要做到忠於國家,更是教導自己的孩子也要有愛國之心,他想用自己的全部去成就一個優秀的兒子。我的父親不也是希望我優秀,成才嗎?

傅雷先生在信中,始終把道德和藝術放在第一位。對孩子在藝術上的指導和道德上的教育,從來沒有鬆懈過。他也有要求孩子讀書,他經常讓孩子多閱讀中國的古典文學名著和有關藝術方面的書籍。將心比心,這些是我所不願做的,而傅聰卻認真的做著。

也許父親,真的沒有做錯什麼!一份再深沉的愛,如果沒有溝通,也會成為一種傷害。

越讀,我越感受到了一種壓住喉嚨的熱流。傅雷先生如同自己的孩子的.摯友,和自己的孩子談論藝術、哲學和人生上的事情。他不是讓孩子埋頭苦練,而是勞逸結合;在孩子的成長路上給予動力,讓他在失敗是認真總結教訓。還有很多很多,它們都飽含了一位嚴厲,卻用心良苦的父親的深沉而又偉大的愛。

愛的理解是互相的,傅聰理解了父親,傅聰認真的聆聽著,傅聰用心的做著。

讀著讀著,感覺心,慢慢平靜了下來,想想自己的父親的所作所為,從小對我要求嚴厲,希望我能成為有修養的人,希望我能一步一個腳印做好自己的學業,希望……好像他有很多的希望。但是我長大了,我慢慢的一個一個去磨滅他的希望。與他也許就是一種氣不打一處來的失望吧!可是,我卻不能質疑他是愛我的。他對我的嚴格要求,即是對我的錯誤的及時糾正,更是讓我在以後的生活中更少地去犯錯……父親罵我,打我,都是為了我們好,只是他不太明白如何去表達罷了,只是面對我的成長他不知所措!

我想起了父親曾經的嘮叨,不似現在這般寡言。我想起了曾經窮追不捨的纏著父親的畫面,也不似自己現在這般的漫不經心和不耐煩的回答。我在改變,也改變著我的父親。我感覺到他那雙看我的雙眼,有許多的言語,卻說不出一個字的無奈。

我開始後悔,後悔自己和父親大吵一架!

突然感覺門外有些動靜,迅速關了燈溜回床上。門輕輕地被打開了,在黑暗中,我能感覺到是父親走了進來。我假裝睡著了,他用手撫摸著我被打的臉,感受著那粗糙。卻又溫暖的愛撫,鼻子一酸,卻強忍著沒讓眼淚流出。門被輕輕關上了,躺在床上,我任由眼淚淌下。

天下可憐父母心,所以別讓父母傷心失望,這個世界最讓他們受傷的可能會是現在的我們,而這世界上最愛你的,還是隻有他們。

這個世界那個深愛我的人,讓我動情的人——我的父親,在今夜,正用他不一樣的方式把我當成他黑夜中那顆閃耀的明星。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9

一、傅雷的愛子情深

“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每天清早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麼。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裡,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著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

前面的語句摘自《傅雷家書》,是傅雷老師寫給他兒子傅聰的。從上面的語句,字裡行間可以看出傅雷的愛子情深。對於長大的兒子,希望他茁壯成長,向外發展,但又不忍孩子遠離身邊。其實家長都是這樣的,從八月懷胎到十月分娩,家長辛辛苦苦,一步步將兒女哺育成人,為的就是希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後不至於露宿街頭。而,兒女成才之際,亦是離開屋簷獨飛之時。作為父母,既為他們而高興,也為此傷心難過。畢竟是骨肉之情。作為我們應該體會、理解父母的苦心,讓父母看到他們想看的一幕——我們快快樂樂的生活,也算是報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養育之恩

二、傅雷對兒子的鼓勵

“以演奏而論,我覺得大體很好,一氣呵成,精神飽滿,細膩的地方非常細膩,變化的確很多。我們聽了都很高興,很感動。好孩子,我真該誇獎你幾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剛從昆明回滬的時期,你真是從低窪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從此注意整個的修養,將來一定能攀蹬峰頂。”

這是傅雷老師,聽過兒子傅聰的錄音後,對兒子所講評的。這裡麵包括了,傅老師對兒子的錄音,精細的分析,以及客觀的讚賞。並且在後面提到了對兒子的希望。這是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既要體現出自己對孩子的肯定,讓其有努力拼搏的決心,以及會成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給孩子指明瞭前進的路線,發展的方向。而我們當子女的,也應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經驗,取長補短髮展自己的新道路。

三、傅雷的囑咐

“在公共團體中,趕任務而妨礙正常學習是免不了的,這一點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堅定的意志和立場,向領導婉轉而有力的去爭取。否則出國的準備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別是樂力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從今以後,處處都要靠你個人的毅力、信念與意志——實踐的意志。”

千叮嚀萬囑咐,父母心放不住。兒子面臨社會千變萬化,如何應對,作為父母百感交集。用自己走過的經驗,提醒兒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徑。這是天下父母的想法。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是父母心中托起太陽的希望。父母走的.彎路,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轍,希望他們能比自己“更上一層樓”。青春期的我們,應該放下逆反的心理,聽從父母的教訓,理解父母的苦心。其實,這也是為了我們自己好,為了我們以後的生活更加輕鬆、快樂。

四、母親的關心

“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學問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當然那是要靠你堅強的信心,剋制一切的煩惱,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非克服不可。對於你的感情問題,我向來不參加任何意見,覺得你各方面都在進步,你是聰明人,自會覺悟的。我既是你媽媽,我們是體戚相關的骨肉,不得不要嘮叨幾句,加以規勸。”

要說還是母親的心細,父親在兒子前途上,用心良苦,而母親在最細微的地方——兒子的感情問題著手,給兒子一明確的道路方向。告訴他如何處理自己的感情與事業的問題,讓兒子明白著重點是那裡。我們也應接受傅雷妻子的教訓,我們應該明白自己的重點,明白自己的任務以及道路和方向,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把握住方向的分寸。這樣有助於我們成功。

五、傅雷愛子心切

“孩子,我謔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這些念頭整整一天沒離開過我的頭腦,只是不敢向你媽媽說,人生做錯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寧!真的,巴爾扎克說得好: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

離別之時,父親傅雷自責對兒子的管教嚴格,手段“殘忍”。竟然成了自己的錯誤。哎,其實這是愛子情深啊!“少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傅雷老師在兒子幼時,嚴加管教、一絲不苟,“殘忍地打”了兒子傅聰。聽來笑話,哪裡有父親打自己的親生骨肉的呢?俗話說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老師用的是嚴父底下出才子。平時,父母對我們實行“暴力”的時候,我們應該抱有理解的態度,我們要體諒父母的心急如焚。因為他們這麼做是對我們好,也是恨鐵不成鋼。畢竟父母們都抱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啊!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0

一口氣,看完了《傅雷家書》,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傅雷作為一名敬業的翻譯家,工作忙碌,自不必說。可工作就是再忙,也不能擠佔對兒子的愛,更不能動搖他做父親的責任。

1、傅雷對孩子的關愛很細、很柔,一如慈祥的母親。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面對即將奔赴波蘭深造的兒子傅聰,作為父親的他自然千般不捨,“園丁以血淚灌溉出來的花朵遲早得送到人間去讓別人享受,可是在離別的關頭怎麼免得了割捨不得的情緒呢?”,分別讓他“胸口抽痛,胃裡難過”。透過信,我們彷彿看到了火車站裡擠滿了人,列車呼嘯而過,一位滿臉滄桑、老淚橫流的父親,邊飛快地奔跑,邊用力揮舞著他那寬大的手掌,口中不住唸叨著:兒子,保重!兒子,保重!

“看照片你並不胖,是太用功,睡眠不足?還是室內拍的照片,對比之下,你顯得消瘦?”因傅聰有大量的演出,傅雷擔心兒子身體吃不消,便諄諄教導兒子要注意營養與休息,“每天的工作與休息時間都要安排妥當,避免一切突擊性的工作……事後又極好筋疲力盡,彷彿人要癱下來似的。”

傅聰戀愛時,傅雷又告誡兒子:婚姻非同小可,一定要冷靜,戀人不可求完美,但要看清她的優點與缺點,哪些缺點不影響人品,哪些缺點可以不斷改正。婚後,傅聰又教誨兒子要學會反省自己,多與愛人交流,以共同進步。

小到日常備用品,傅雷也會在信中時時提醒。儼然慈母!

2、傅雷對孩子的坦率、真誠,一如讓人一輩子都難以忘記的知己。

傅聰意志消沉時,傅雷總能設身處境地為他著想。他說:“孩子,我們是過來人,你的苦悶我們理解。你也不必為此擔心,更不必硬壓在肚裡不告訴我們,心中的苦悶不在家信中發洩,又去哪裡發洩呢?孩子不向父母訴苦,又向誰訴苦呢?我們不來安慰你,又有誰來安慰你?”爾後真誠告訴孩子,人生有高潮與低谷,是正常現象,要學會勇敢面對,並引導傅聰多想想約翰克里斯朵夫,從中汲取抵抗消沉的營養液,他說“一個人唯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終不至於被回憶所侵蝕。”就這樣一步步鼓勵傅聰做一個堅強的人!

還和傅聰推心置腹地談論自己對音樂、對藝術的看法。“(1)兩手的線條不夠突出,對比不夠,沒有華彩;(2)沒有貝多芬早期那種清閒、可愛的陽剛之氣”對傅聰每次的演奏,他總是認真聆聽,然後坦誠地與之交流,以便兒子取長補短,更上一層樓!自己在生活中看的戲劇,或者有趣的新聞什麼的,也真誠告訴兒子“林伯伯在北京寫信來,頗有些好現場採訪的`新聞,告訴你聽聽”,虔誠地談自己對藝術的看法,爾後,又問兒子“我這意見,不知你覺得怎麼樣?”

孩子取得成績時,不忘送上自己真誠的祝福,“現在你到了這個地步,樣樣自己都能把握得住,我當然不再顧忌,要跟你說:我真高興,真驕傲!中國人氣質,中國人靈魂,在你和我身上一樣強,我也大為高興。”

為孩子著想,和孩子一起真誠地談人生、談理想,祝福孩子,儼然朋友!

3、傅雷對孩子的教育比較嚴格,一如出高徒之嚴師。

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你素來有兩個習慣:一是到別人家中,進了屋子,脫了大衣,卻留著絲圍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裡,或是褲袋裡。這兩點都不合西洋人的禮貌。圍巾必須和大衣脫在衣帽間裡,不穿大衣時,也要除掉圍巾。手插在上衣袋裡比插在褲袋裡更無禮貌,切忌!切忌!”傅雷很注重生活習慣的培養,日常交往,小到書寫的清潔,詞語的運用,乃至字的橫撇豎捺,都細細指導。

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傅聰在演奏期間,傅雷提醒他要多注意學習方法,如舉一反三,多到自然中去尋找靈感,多到大國博物館去欣賞欣賞名畫、名作什麼的,多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堅持寫心得等。“譬如巴赫,你一定要選出幾個典型的作品,代表他健盤樂曲的各個不同面目的。這樣以後對於每一類曲子,可以舉一反三,自動找出的路子就來了。”“你究竟決定了哪些作家,哪些作品,哪些作品作為主要的學習,哪些作為將要與輔助性的”“我勸你千萬不要為了技巧而心煩,主要是常常靜下心來,細細思考,發掘自己的毛病,尋找毛病的根源,然後對症下藥,或者向別的師友討教。”

注重德育的培養。傅雷總是把祖國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說“如今,你每次登臺都與國家面子有關;個人的榮辱得失是小,國家的榮辱是大。”他告誡兒子,“對政府的感激,只要用行動表現才能算是真正的感激。”傅雷希望兒子是一個真誠的人,他說“人唯有了真誠,方能拋開自己去了解別人,也唯有真誠,才能丟下自己,去了解自己。”傅雷注重做人培養,“我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沒有成為某某家之前,先要學會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貢獻。”良好的意志是成功的重要保證,傅雷在信中叮囑:“從今以後,處處都要靠你個人的毅力、信念與意志——實踐的意志”

如何做人?如何交往?如何說話?傅雷都做了細緻的指導。儼然嚴師!

同為父母的我,每每閱讀《傅雷家書》,總會情不自禁地被傅雷感動著。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1

一氣讀完《傅雷家書》,深切感受到一位父親對兒子的苦心孤詣,諄諄教誨。那一封封家書,一段段文字,是用最偉大的父愛,用最殷切的期盼凝聚而成。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兒子傅聰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1954年,傅聰出國學習鋼琴,孤身遠在他鄉,孤獨枯寂,傅雷夫婦以家書來鼓勵兒子潛心學習,報效國家。多年來,傅雷夫婦的家書一直伴隨著傅聰的生活,學習,乃至戀愛,結婚生子。傅聰後來成為鋼琴大師,傅敏成為一名優秀的英文老師,都是與傅雷夫婦的的悉心教誨分不開的。

傅雷是兒子思想的啟蒙者,傅雷教導兒子: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一個人的機會、享受,是以千千萬萬人的代價換來的,那是多麼寶貴。讓兒子抓緊時間,苦修苦練,報效國家,對得住同胞。

傅雷雖是一位翻譯家,但卻不能不令人佩服他的博學多才。他給兒子的家書中涵蓋了哲學、音樂、美術、文學、歷史、戲劇等多方面的內容,用及其開闊的眼界讓傅聰去感受人生的博大,壯闊,讓他用這些營養去滋潤自己的音樂藝術,以達到更高的境界。

他經常給兒子寄唐宋詩詞,元明散曲,讓他了解唐宋人如何唱詩,唱詞,他還經常鼓勵兒子多讀作品,去看美術展覽,聽自己的彈奏錄音,以此豐富學識,加深修養。

他希望兒子對於新感受的東西不要讓它浮在感受的.表面,而要仔細分析,究竟新感受的東西和原來的觀念、情緒、表達方式有何不同。這是需要冷靜而強有力的智力,才能分析清楚的。希望兒子常常用這個步驟來鞏固他得來的新東西。長此做去,不但演奏風格可以趨於穩定、成熟,而且智力也可大大提高,受到鍛鍊。

傅雷是兒子事業的支持者,在1954年12月27日的信中,他這樣說:“一位匈牙利小提琴家的演奏,從頭至尾都是拿出譜來拉的,我個人總覺得“差些勁”。周伯伯前晌談到朗讀詩歌,說有人看了原文念,那是念不好的,一定要背,感情才混成。我覺得這話很有見地。詩歌朗誦尚且如此,何況鋼琴、拉琴!我自己教恩德唸詩,也有這經驗。凡是空口背而唸的,比看著原作念得,精神更一貫,情緒更豐富。”他希望傅聰能背下樂譜來演奏,這樣才能駕輕就熟,更深刻地表達作品。

他常鼓勵兒子多寫信談音樂問題,談自己的感想和心得,還有老師和別的教授們的意見。說一個人的思想是一邊寫一邊談出來的,藉此可以刺激頭腦的敏捷性,也可以訓練寫作的能力和速度。在1955年12月21日早晨給傅聰的信中這樣寫道:“多寫信討論問題,就是多些整理思想的機會,許多感性認識可以變作理性認識。你一邊寫信一邊整理思想,一邊就會發現自己有很多新觀念,無論對人生,對音樂,對鋼琴技巧,一定隨時有新的啟發。”傅雷常常鼓勵傅聰,把苦悶寫下來,相信能憑一些經驗安慰兒子。讓傅聰多多來信分析自己,發洩情緒,讓兒子有健康的心理。他有足夠的勇氣擔受兒子的苦悶,也有足夠的力量幫兒子擺脫煩惱。

在傅聰彷徨時,他鼓勵兒子說藝術家沒有矛盾不會進步,不會演變,不會深入。有矛盾正是生機勃勃的明證。解決一個矛盾,便是前進一步!矛盾是解決不完的,所以藝術沒有止境,需要我們日以繼夜,終生的追求、苦練。

兒子的每一次比賽,他都會給以鼓勵。在取得成績的時候,祝賀的同時,他不忘鞭策。他說:“多少迂迴的路,多少痛苦,多少失意,多少挫折,換來你今日的成功!可見為了獲得更大的成功,只有加倍努力,同時也得期待別的迂迴,別的挫折。人生本是沒有窮盡的馬拉松賽跑,你的路程還長得很呢:不過是一個光輝的開場。”

在傅聰的生活上,傅雷如同嘮叨的老人,提醒兒子的生活習慣,生活細節。在1954年8月16日晚寫給兒子的信中,他提醒兒子到別人的家裡,進了屋子,脫了大衣,不要還留著圍巾;二是不要把手插在上衣口袋裡,或是褲袋裡。這兩件都不合西洋的禮貌。在飯桌上,兩手不拿刀叉時,也要平方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擱在自己腿上或膝蓋上。出臺行禮或謝幕,面部表情要溫和,切勿像過去那樣太嚴肅。在兒子的戀愛問題上,傅雷希望兒子不要憑藉一時的熱情去選擇愛人,而要考慮性情、品德、品格、愛好。

傅聰從未從事過音樂,卻對一位音樂家在藝術生活中所經過的心路歷程體會得多麼細緻,多麼深刻,兒子的事業傾注了最大的熱情和期望。就是這樣一位父親,嘔心瀝血,高度負責,在兒子遠赴他鄉,留洋在外,孤獨落寞之時,送去一封封感人至深的家書,滋潤孩子的精神,時時給他以指導、鞭策和鼓勵,使他有勇氣去面對迂迴曲折,堅強地走自己的理想之路。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應該向他致敬,向他學習,傅雷的教子思想也將永放光芒!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2

傅雷家書凝聚著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所有傅雷家書讀後感600字。信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疑問。

傅雷用個人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同時,對兒子的生活,傅雷也進行了有益的引導,對日常生活中如何勞逸結合,正確理財,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疑問,全部像良師益友一樣提出意見和意見。圈圈愛子之心,溢於言表。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能不能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辦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能不能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辦法,對解放初期至文革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瞭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從家信的話語中瞅出傅雷是一位對個人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個人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

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讀後感《所有傅雷家書讀後感600字》。是啊,由於寫下的一切文字全部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裡,文字便到哪裡。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並且是他敢於剖析個人,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便是傅雷個人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後反覆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便是凡事多從"為啥"的角度思考疑問,從而瞅到事物的本質。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經歷也在不斷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們瞅到的是中西二種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全部很有成便。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裡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

弗蘭西斯。培根曾說:"人類的命運,操縱在個人的手裡。"我們全部渴望成功,期望做一番大事業,這便需要智慧的指引。

那麼,便從這本書開始吧!它將給我說您全部邁向成功的辦法和技巧,幫助您開啟財富的智慧之門,開創您輝煌的人生傅雷不愧是好父親,能以如此的心態和耐心來教育孩子。傅雷究竟是如何有這種力量呢這種偉大的父愛能不能說影響了傅聰的一生,為傅聰走向未來做出了鋪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傅雷所寫的這些書信也便是非常重要的,給傅聰上了一堂人生課,讓他曉得如何在這個世界上生活。

這真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書,同時也應該是作子女的瞭解父母的一本好書。子女能不能通過這本書瞭解個人的父母,父母能不能通過這本書瞭解個人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寫的每字每句已經成為經典,永垂不朽的經典。

傅雷作為父親,對子女的情感是十分豐富的,他對子女從不苛刻。並且他對傅聰的音樂事業十分的重視。傅聰事業的點點滴滴全部非常的`在乎,這讓傅聰十分的感動。

其實,我們身邊的父親也跟傅雷一樣的平凡與偉大。我們的父親也是經常為我們的生計,為了我們的學習,為了我們能上一個好的學校,為了我們能擁有好的成績,使得個人的頭髮全部白了,費盡了心血,這是真正的偉大,這才是真正的父親!傅雷能不能說是千千萬萬個父親中的一個傑出的代表,他的對子女的充滿愛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能不能健康的成長。

傅聰的母親在信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也給她的兒女寫了好幾封信。信中充滿了對子女的關心和憐愛。同樣,她對於傅聰的音樂事業也非常的在乎,這也同樣讓傅聰十分的感動,他也懂了母親的愛對他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