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讀《家》有感

讀後感1.5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家》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家》有感

讀《家》有感 篇1

青春即使在痛苦之中也要閃耀著它的光輝

說到家,每個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溫馨的小家庭,那個避風的港灣,那個無論你在外面受了多大委屈和難過都會庇佑你的寶地,所以,每個人都渴望有一個家,一個會永遠庇佑自己的寶地。當我們讀到巴金先生的《家》時,你又會認為什麼是家呢?

《家》寫於1931年,與《春》和《秋》合稱為“激流三部曲”。它講述了一個正在崩潰的資產階級家庭裡的悲歡離合,但它卻不僅是一個家庭的悲劇,而是當時社會大多數家庭的真實寫照,巴金先生筆下的《家》不再是溫馨的港灣,而是一個完全被封建制度籠罩的家庭,大家是由千千萬萬的小家組成,無小家不成大家,因此,巴金先生極力批判了封建社會對當時人們的迫害。

《家》的情節發展主要線索是愛情和婚姻的糾葛,主要講述了覺慧、覺新、覺民三兄弟在愛情婚姻上的不同遭遇。他們的愛情或者剛剛萌芽就被舊禮教所扼殺,或者屈服於包辦婚姻而釀成悲劇,或者反抗家長的干涉爭取自由。結合這種種不同遭遇,在當時有各自不同的代表性,表達了當時青年人的不同生活道路。

青春,是三月爭奇鬥豔的.花朵,是七月繽紛的太陽雨,是十月灼人的紅葉,是噴霧的旭日,是競發的百舸,是搏擊長空的雄鷹。所以我們不該沉默於不公平制度,不該在委協中生活,不該屈服於封建社會站起來,同巴金先生一起構建真正的家。

讀《家》有感 篇2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大家都聽過這首雄壯有力的抗戰歌曲嗎?

這首歌曲是中國人民都很熟悉的《保衛黃河》,是我們偉大的音樂家——冼星海在抗戰時期創作的。它描繪了為保衛黃河、保衛全中國而戰鬥的壯麗場景。最近,我閱讀了《人民音樂家——冼星海》,它像時光機,帶我穿越回抗戰的年代。

1905年6月13日,在一個星空閃爍的夜晚,在廣東珠江口的一艘小船上,一位年輕的媽媽對襁褓中的嬰兒說:“孩兒,你就叫做星海吧!”從此,這個世界多了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冼星海。

冼星海7歲那年,外祖父不幸去世了,星海的媽媽帶著他移居到新加坡,但是一路非常艱辛,因為他們母子一貧如洗,所以在輪船上找活計,幫著打掃食堂,漿洗縫補,就這樣,在海上顛簸了數十日,終於到了新加坡。在國外,他們歷盡艱辛,在熱心的同鄉故舊的幫助下,才把生活安頓下來。

1919年,14歲的冼星海回到廣州,進入嶺南大學學習小提琴。1924年,冼星海在嶺南大學附中畢業,原本可以繼續讀大學的他,因為家中生計,他決定一邊選修大學課程,一邊工作補貼家用。就這樣,他在艱苦的環境下,認真工作、努力拼搏,從未放棄過追求理想。當時的中國,內憂外患、積弱積貧,很多人自顧不暇,連溫飽都難以解決,冼星海也是如此,但他憑藉頑強的毅力,在飢餓和病痛的折磨下堅持創作,不僅寫出了舉世聞名的《黃河大合唱》,開創了中國革命音樂的創作道路,還譜寫了幾百首鼓舞著無數中國人的抗戰歌曲,為抗日救國時期的音樂藝術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些歌曲流傳至今,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勇往直前、開拓進取。

學習鋼琴是我心中的夢想。從6歲起,我就開始學習彈鋼琴,在學琴的過程中,有苦有樂,遇到困難的時候,我有時候也很想放棄。但自從閱讀了這本《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的著作之後,我更熱愛音樂,更努力學習鋼琴演奏。因為冼星海的精神時刻激勵著我,不怕困難,永不放棄追求夢想。今年8月份,我很榮幸地參加了中國第十八屆“星海杯”鋼琴比賽。經過層層篩選,我終於拿下了粵東賽區兒童A組總分第一名,取得了廣東省決賽資格。在這本書裡,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我要學習冼星海優秀的人格品質,吃苦耐勞的精神,不畏艱辛,刻苦學習,用心練琴,做一個志向高遠、不斷追求、有理想有道德的人,期待在不久的將來,我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站上大舞臺,演奏著名音樂家洗星海的作品。

讀《家》有感 篇3

寒假裡,我讀了沈石溪寫的動物小說系列之一——《黑熊舞蹈家》。書裡面一個個精彩的故事深深地吸引著我,令我難以忘懷。

《黑熊舞蹈家》,一看這本書的名字,就很吸引人:黑熊那麼笨拙,居然能成為一個舞蹈家?我迫不及待地開啟書一看,發現這本書裡有一篇篇關於動物的短篇小說,這些故事都跟熊有關,個個都非常精彩,一個比一個好看,其中我最喜歡《黑熊舞蹈家》這個故事。 這個故事講的是:在陽光馬戲團裡,有一隻名叫阿寶的黑熊,有著非凡的舞蹈天賦,可是它脾氣有點古怪:不愛讓人摸它的.鼻子,不喜歡與別的黑熊共享美食……在黑熊舞蹈隊中,有一隻表現挺不錯的三歲齡公熊,名叫圓球,它性格溫柔,舞沒有阿寶跳得好,在舞蹈隊裡排名第二。有一次,一位外國元首和夫人來參觀黑熊跳舞,發現阿寶跳得很不錯,於是,元首夫人要求和它跳幾曲。但是阿寶脾氣暴躁,馬戲團團長怕它傷了元首夫人,就讓聽話的圓球頂替它,還把它們的名字交換了。下一場表演,阿寶出場後,大家以為圓球才是阿寶,認為馬戲團做了調換,從此,圓球徹徹底底地代替了阿寶,真阿寶不服氣,被關進了禁閉室。真阿寶在禁閉室的日子裡拒絕進食,慢慢的營養不良,最後它聽著音樂,跳著它最熟悉的交際舞,在訓練師的掌聲中結束了生命。看到阿寶悲慘地死去,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

這本書裡還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比如:母熊大白掌、蠢熊吉帕、黑熊的代溝、北極熊飄逝的母愛等等,我就不一一介紹了。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就趕緊找來這本書看看吧!

讀了這本書裡面的故事,我感受到了動物之間濃濃的母愛以及動物對人依戀的感情,懂得了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我們不能傷害動物,要保護它們!

【指導教師點評:小作者寫出了自己讀《黑熊舞蹈家》這本書後的感受,表達了對黑熊阿寶的同情。文章語句通順,寫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

讀《家》有感 篇4

當你遇到困難時,你會輕易放棄嗎?有的人肯定會放棄,可是發明家愛迪生卻不會放棄,我最喜歡《發明家愛迪生》這本書,一口氣就把它讀完了。

這本書以講故事的方式,介紹了發明家愛迪生如何在科學的'道路上刻苦鑽研、頑強攻關,以堅持不懈的毅力和意志,在千萬次失敗面前不灰心、不氣餒,他克服重重困難,一生完成了電燈、電影、留聲機和蓄電池等1000多項發明,成為受世界人民尊敬和愛戴的發明家。

合上書,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是啊!愛迪生能成為一位著名的發明家,和他少年時代頑強攻關、追求科學真理的精神是密不可分的。

比起愛迪生來,我心裡感到多麼的慚愧啊!記得我念三年級的時候,我想長大後當一名書法家,於是買了一本字貼,練習毛筆字,開始我興致勃勃,以為練書法沒什麼了不起,可是一練起來卻跟原來想的不一樣。練了一個月後,媽媽說我練得不好,當時我便洩氣了,再也不練了,現在想起來,真是半途而廢啊!

《發明家愛迪生》這本書教育我學習和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廢、要持之以恆,愛迪生說:“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這句話激勵著我前進。

讀《家》有感 篇5

清風徐徐送去昨日的塵埃,明月皎皎迎來清晨的第一片曙光。筆尖在紙張上留下“沙沙”的足音,風輕輕掠過書面,書頁猶如一朵綻放的雛菊,那麼嬌豔,那麼亮眼。我喜歡站在窗臺,手拿一本書,從日出到日落,讓它成為我最充實的伴侶,陪伴我度過充實又美好的每一天。

記得張潮曾經說過:“年少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在與書為友的日日夜夜,我總沉迷於它那猶如大型磁場般的吸引力,每每暢遊書海,我總好似一位迫切渴望食物的餓漢。書有著無窮無盡的神奇魅力,讓我汲取它的知識,分享它的樂趣。至今,我雖算不上博覽群書,但許多好書已經走進我的生命,讓我的精神世界綻放異彩:校園小說、名家經典、唐詩宋詞、歷史故事……所有這些精神食糧中,讓我感觸最深的非沈石溪寫的《黑熊舞蹈家》莫屬了。

說起中國動物大王沈石溪,想必大家一定不會陌生,我也是他的“忠實讀者”,“鐵槓粉絲”。在我嶄新的書櫃上,他的書就佔了大半空間。每當看到這些來自動物世界的“精彩呈現”,我就會迷上,如痴如醉,廢寢忘食。最近我又迷上了《黑熊舞蹈家》,大家有看過這本書嗎?她又會帶給我們怎樣的感悟呢?跟著我,一起走進今天的.“書緣悟”之《黑熊舞蹈家》分享現場哦——

陽光馬戲團裡,有一隻名叫阿寶的黑熊,它天資聰穎,舞技高超,可是有點小性子,有點自私,不愛與別的黑熊分享美食;有點古怪,不願讓人摸它的鼻子;有點霸道,它的東西誰也不能碰。還有一隻三歲工齡的黑熊名叫圓球,對人、熊都畢恭畢敬,性格溫順,樣子可愛,但不出眾,阿寶如是“天才”,圓球最多隻能算是“人才”。一次,在為元首夫人挑選舞伴時,聽話的圓球中了,可是這陰差陽錯的調換,卻結束了天才舞者阿寶的生命……

當我合上書,心中如打翻五味雜陳般百感交集。在這場張冠李戴、指鹿為馬的鬧劇中,我深刻明白了:人類應該與動物處於平等,為什麼人類有權利決定動物的生死呢?為什麼人類要拿起無情的屠刀?為什麼動物要遭受人類無止境的踐踏?為什麼?為什麼?多少個為什麼糾結在我心中。我們與動物朋友們同處一個地球,源於同一個家園,既然大家都渴望和平,人類為什麼要去破壞動物的美好家園呢?動物們也是有感情的,它們願意嗎?它們會心甘情願任憑我們破壞嗎?

在這個故事背後,我又漸漸有了感悟:人的一生必定要走過千萬坎坷,成功的背後一定會有不為人知的辛酸。都說有風雨才會有彩虹,有挫折才可能成就科學家愛因斯坦,籃球之星姚明……這些名人雖有著光鮮亮麗的外表,但我們決然不知那一次次嘗試,那一次次投籃背後是滴滴勞累的汗水,是場場艱辛的考驗,是幾多心血的結晶!

鳥兒渴望藍天,魚兒渴望大海,世間萬物渴望和平。又是一天的黃昏之時,看到書頁又來回翻動,我終於釋然了……

老師點評:

小作者文筆老練,用詞精確,語句富有變化。文篇伊始,生動形象地向讀者細述了自己與書密不可分的情愫。接著,著重寫了自己對沈石溪的作品《黑熊之家》讀後的感悟,感悟深刻,由人與動物的關係漸而感悟到人生的意義。最後,又將思緒回到書頁。全文首尾呼應,渾然一體,向讀者展示了自己在讀書中的收穫與成長。“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希望能有更多的讀者和小作者一樣,愛上閱讀,讀有所悟。

讀《家》有感 篇6

在狹隘閉塞的石頭縫中,有許多被埋藏著的種子在悄無聲息地生長。

當黑暗把光明吞噬,他們依舊蹣跚著在濃霧中爬行。

我洗過手,鄭重地開啟這本書。一個悲傷又有激情的故事緩緩道來。在那黑暗的時代,每個人只管著自己。覺慧出生在一個大家庭裡,父親很早就過了世。於是照顧弟弟的重任就擔在了覺新身上。在哥哥的庇佑下,覺慧很快樂,並不知道當時社會的黑暗。直到他喜愛的婢女不堪受辱跳河自殺時,他才看清了這個自私、醜陋的時代,開始與黑暗鬥爭到底。

看完這本書,我還沉浸在《家》的世界裡。覺慧是我最喜歡的`人物,就算是全世界都是黑暗,他也會做那給人們希望的蠟燭。他敢闖敢拼,有自己的主見。光明,何為光明?光明就是那黑暗中蹣跚行走的人們,就是那春天裡的芽,是千千萬萬人的力量。它是個體的時候雖然小,但當它合為一體時就是那太陽,就是那希望。古往今來,有多少人為了光明而犧牲。譚嗣同、李公樸、聞一多……他們都是初春的芽,都是戰勝黑暗的光明。

那些被黑暗壓垮的人,在喘息著,他們不語。覺新就是一個被黑暗壓垮、不敢與黑暗作鬥爭的人。他怕啊!他的生活不是他自己的,整個人就像是被人支配的木偶。“生活是自己的,自己想怎麼過就怎麼過。”我很認同這句話。每每看到這句話,我就想起了在那黑暗年代裡不敢與黑暗鬥爭的人們。生活中有許多黑暗,我們要擊敗它,想要變得強大,就把困難當成自己成長的考驗。

回想過去,我很調皮,天天搗蛋,學習也不好。有一天我想要好好學習時,卻發現我落下了太多。於是我天天補習,終於我把學習提上去了。

生活就是這樣,起起落落,經歷許多困難。每當我想要放棄時,想到在這麼黑暗的年代裡都有光明的種子。我為何不努力呢?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該把困難當做成功的武器,面對黑暗,敢於鬥爭,做一個敢闖敢拼,為國爭光的好青年。

一眼望去,那石頭堆裡已經長出了翠綠的芽……

讀《家》有感 篇7

“我們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應該給自己把幸福爭過來。”

——題記隨著時間的車輪,生活依然如此重複迴轉,內心的浮躁依然揮之不去。中午的空氣忽冷忽熱,陽光也在和霧打架,黑板旁的大學聯考倒計時顯眼極了,而我卻還一直自我安慰:我在努力著,我一定能堅持下去。然而,眼中充滿迷茫的我隨手拿起了早已讀過的《家》,感動之情總是油然而生。

讀著巴金這些樸素的語言,彷彿深深地體會到了那種感情,內心的情感隨之奔騰流瀉。

初次讀它,就有幾次讓我肆意流淚。最忍不住傷心的那一次是當我看到同齡人鳴鳳輕輕呼喚著三少爺覺慧而奔向生命盡頭的時候。她是這樣一個活潑樂觀、外柔內剛的女子。她是丫環,她有自己的'夢想,她深愛著覺慧,但因為封建思想的影響,她認為只要一輩子呆在覺慧身邊服侍他就夠了,這樣想著,似乎幸福是那樣近,可丫環的身份,又無奈把幸福的念頭拋向天邊。我是挺脆弱的,因為悲憫而忍不住傷心哭泣。因為鳴鳳,這樣一個聰明溫順、善良美麗、毫不抱怨、毫不訴苦的婢女,所以我傷感了,傷感她只有夜晚才能想著她的愛情,想著她對生活的夢想。她在做無言的反抗,可是這堵牆是如此堅固,無奈的反抗似乎顯得毫無作用。她要追求幸福,即使無法如願,她也用死亡來守護自己的貞潔與理想。她的屍體在清冷的水中懸著,讓我們看到了當時或之前的許許多多年輕女子的命運,總讓人心中升起一抹濃重的悲哀。也許,這樣的選擇,對她來講是幸福的。

有時候,我覺得鳴鳳是幸福的,她有追求幸福的勇氣。假如我是她,我能做些什麼?我又會做些什麼?忽然覺得自己很悲哀,不管是那個時代或是在這個時代,我都沒有足夠的能力去追求幸福吧。

她死了,她的三少爺應該是她的欣慰吧,他是這戰爭中的倖存者和幸福者,他曾看到過怎樣的悲哀和體會過怎樣的痛苦,他在經歷了自己喜歡的鳴鳳投湖後,再也壓抑不住了,他要爆發,他要遠離這個吃人的封建大家庭,與它決裂。因此他要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他無時無刻不想著遠走高飛,最終,他得到了大哥覺新的支援,走向了幸福的大門。

覺慧是幸福的,甚至鳴鳳也是幸福的,他們努力把遙遠的幸福變成最好的結局。似乎,我才是弱者,不能在競爭的壓力中爭取到一些什麼。悲哀呵,悲哀!

在奮鬥中可以看到生命的真諦,人生的意義在於追逐,追逐理想,追逐快樂,追逐幸福。也許我是幸運者,不曾真正感受到痛苦,因此,才不懂得珍惜,看到別人的努力,我頓覺發現我是那樣的渺小與卑微,更沒有資格去討論什麼是幸福吧。每一道坎都環環相扣,只要走錯一步,幸福就更遠了。

走出那個時代,現代的我離幸福是那樣近,但是那樣遠。既然選擇了這一條道路,便只顧風雨兼程了。我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應當給自己把幸福爭過來。努力啊!幸福呵!

讀《家》有感 篇8

《音樂家》是暑假時媽媽要求讀的一篇故事。本想隨便讀讀就交差,但是我一讀開頭,就被它精彩的故事情節吸引上了,於是,迫不及待地看到結尾。我喜歡上這本書。

《音樂家》這篇文章是蘇聯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維.比安基寫的主要講了一位打熊的老獵人酷愛音樂,可是儘管他怎麼練習,他的小提琴技術都沒有進步.在一次打獵中.老獵人通過熊扳木片的事中受到啟示.從而使自己的小提琴技術提高的'事.

當我讀到"老獵人悄悄地走近,從雲杉背後探出腦袋一看,發現在樹林邊緣有一棵遭雷劈的大樹,樹上有許多長長的木片翹著,樹下蹲坐著一隻熊,正用爪子抓著一塊木片.它向身邊扳木片,然後撒手放開.木片挺直了,顫抖起來.於是,空中就響起了“津!津!津……”的聲音,就像在彈奏絃樂一樣。”這段話的時候,我無不為那頭熊的智慧所傾倒!

如果我們願意像尊重我們自己的生活那樣尊重動物的世界,很多事情或許就可以換一個美好的結局。就像《音樂家》中的老獵人,當山林這頭熊的舉動喚起了他對於自己的音樂愛好的尊重與堅持時,熊在他眼裡,就不再是被獵殺的物件,而成了一位值得尊敬的音樂家。或許在我們的心性中。本來就儲存著這種與動物體恤、共存的衝動。正因為這樣。我們才會把許許多多溫暖的情誼和愛,編織進無數像《音樂家》這樣的動物童話中。

讀《家》有感 篇9

今天,我讀了《我的一家》,這是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

故事講了解放前,那個黑暗的時代裡,在國民黨反動派和日本侵略者燒殺掠奪、壓榨欺凌下,及激起了關大人民的憤怒。一些青年為了保衛祖國,先出自己寶貴的生命。《我的一家》講的就是作者一家人反對侵略,勇敢地與國民黨鬥爭。最後她的兒子,一個犧牲在敵人的監獄,一個戰死在民族解放的疆場。因為他們只有付出血汗的.代價,才會有革命的勝利,新中國的誕生!

文章中有幾個細節特別使我深受感動。

一是作者的丈夫死後,一個遠方親戚出於憐憫,寫信叫她回湖南,然而她卻拒絕了,因為她決定跟著共產黨走,前面的倒下了,後繼者應該踏著前邊的腳印再向前進!

二是作者的兒子,因參加共產黨而被捕。英勇就義,在審訊中,他受盡酷刑,不僅沒有口供還是揭露了敵人的醜陋的行為。在臨刑前,還堅持共產主義信仰。

三是當他母親得志兒子為國捐軀後,並沒有因親人的去世使自己挫折,喪失信心,相反使她對革命有了更堅決的毅志。

是啊!正是有了革命前輩的英勇奮鬥。有了他們在戰場後前仆後繼,拋頭顱,撒熱血,才有了新生的中國。成千上萬的熱血青年為祖國解放的事業做鬥爭。《我的一家》只是千千萬萬的英雄家庭的寫照,犧牲的也只是千百萬先烈人物中的萬分之幾,讓可這可歌可泣的先烈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吧。

讀《家》有感 篇10

《家》以嫻熟的藝術手段,塑造了眾多富有典型意義的文學形象。小說中人物有七十來個,其中既有專橫、衰老又腐朽的封建家長制代表高老太爺,荒淫殘忍的劊子手馮樂山,腐化墮落的五老爺克定,敢於和封建專制反抗的剛烈丫頭鳴鳳,溫馴善良的小姐梅芬,善良厚道的長孫媳瑞鈺,以及受新潮思想、嚮往自由平等的覺慧、覺民、琴等青年覺悟者和叛逆者的形象。覺新、覺民、覺慧三弟兄代表了三種不同的性格,他們出身在四世同堂,黑洞洞的大家族公館中。因為性格的不同所走的人生道路也就完全不同。

覺新,作為長房長孫,雖然也受過五四新思潮的激盪,卻因深受封建倫理的薰染,鑄成了他委曲求全的懦弱的順從性格;他既同情支援弟妹們反封建的抗爭,又屈從於封建勢力的壓力。他的一生都在矛盾痛苦中度過。覺新的悲劇,不可推他自己的懦弱有卸的責任。但是,將這一切過錯都推給覺新,似乎也太殘忍了。他如果不出生在這樣的家庭,他如果不是長房長孫,他的人生還會是這樣嗎?可是,他就出生在這樣所謂的“富貴之家”,又偏偏是長房長孫,他從一出生便註定要承擔起整個家庭的重任。他是整個家族的未來,他承載著家人的希望。家庭就是他整個生活的中心,他的一切都要以家族為重。因此,他很難把視野投向整個社會,也就不會針對社會弊端做出抗爭。這就是他的悲劇之處,時代的逼迫把他壓得喘不了氣,舊制度把他推向了不歸路。

三弟覺慧,不但擁有進步的思想,而且意堅定。他最初與俾女鳴鳳相愛,但無情的長輩把鳴鳳迫得投湖自盡。但是,覺慧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對封建禮教的反抗,最終,他贏得了光明的前途,他終於擺脫了這個家。也許他會變的.不富有,但等待他的將會是屬於他的天空,一片嶄新的天空。

丫頭鳴鳳,為愛不甘被安排婚姻,最終以死向封建專制抗議,純潔剛烈的形象深入人心。雖然她死了,但是她卻堅持了自己的意志,也給人們做了個榜樣。

《家》這部作品從思想內容上,對摧殘人的青春、生命的封建禮教和封建專制制度進行了憤怒的控訴,對那些在封建禮教的重壓下受苦、掙扎最後作了犧牲品的人們寄予了無限的同情,對那些為爭取自由的生活而奮鬥的人們進行了大力的歌頌。社會總是不斷進步的,它不會被任何東西所羈絆。巴金先生用自己的創作向舊社會舊制度進行猛烈抨擊,展現了在嚴密殘酷的黑暗王國裡放射出的一線光明。我們雖然不在那個年代,但那種敢於和違背道德倫理和封建的思想,永遠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那種為愛犧牲的精神,雖然不是很正確,但是也說明了一個人對愛的執著,對愛的專心。

讀《家》有感 篇11

《家》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佳作,它描寫了一個正在崩潰中的封建大家庭的悲歡離合,取材於巴金的老家,巴金作品讀後感。《家》是一部思想相當深刻的現實主義力作,作品通過以覺慧為代表的青年一代與以高老太爺為代表的封建腐朽勢力的激烈鬥爭,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和家族制度的腐敗與黑暗,控訴和揭示了大家族和舊禮教、舊道德的罪惡以及吃人本質,並且揭示了其必然滅亡的歷史命運。同時,作品還以極大的激情歌頌了青年知識分子的覺醒、抗爭以及他們與罪惡的封建家庭的決裂。巴金出生於一個封建官僚地主大家庭,他從小就愛和下人在一起,這讓他有可能從受欺壓者的眼光來看自己的家。一旦接受了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便可能比較堅決地背叛家庭,開始追求新的光明之路。

《家》在結構上也很有特色。一般說來,一部作品所描寫的人物多、事件多,就需要作家有精心結構的能力。這部小說全書描寫的人物多達70人左右;作品所寫的事件也相當多,如鬧學潮、梅與覺新的感情悲劇、鳴鳳之死、覺民逃婚、瑞珏慘死等諸多事件。儘管作品表現的人多、事件多,但由於採用了單純明快地講故事的結構方式,以事件為線索,以場面串連故事,便巧妙地把高家內外的各種人物、各種矛盾糾葛,同祖孫兩代矛盾衝突這條主線交織成一體,環繞作品的主題思想,有條不紊地分別展開,使作品故事情節波瀾起伏,跌宕有致,始終保持著龐大而緊湊、嚴密而不遊離於主要情節的結構特點。

《家》在語言上也獨具魅力。巴金的作品一向語言簡潔生動,流暢奔放,具有濃烈的感情色彩。《家》在語言上也同樣體現著巴金作品的獨特風格。在作品中,作者無論是寫人,或是敘事,甚至剖析人物心理,都是帶著濃郁的感情色彩,這就使讀者在領略人物命運時,一同體味到了作者的喜怒哀樂,使作品具有了格外感人的情感力量。

通過《家》,我可以詳細的瞭解舊社會種種不盡人意的制度和不可磨滅的悲慘歷史。看到小說人物的不同遭遇和命運,不禁讓我又悲又喜。我深深感悟到今天幸福生活的過渡是怎樣一個漫長的歲月。我要向那些為新生活而犧牲和付出的人們敬意。《家》中讓我們看到了青春給予我們勇於改革和創新的動力,不管碰到什麼坎坷和挫折,都要堅定信念衝下去,千萬別像覺新那樣一生充滿遺憾和內疚。就像序言裡所說,生活並不是悲劇,而是一場搏鬥,我們為的是去征服它。

高家正是社會的一個縮影,而那些高家子弟正代表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人物。 小說中的人物不下於七十個, 高家中專橫、衰老、腐朽的最高統治者高老太爺。他代表的`正是政府機構中腐敗、貪婪的官員。那些官員仗著自己的官職,隨意支配人,在無形中,人們對他產生了怨恨,對他也產生了無形的威脅。還有像狡猾貪婪的四老爺克安的貪財的官,他們運用自己的小聰明,毫無顧忌地從公家手中“榨錢”,行賄的受賄的是樣樣不缺。荒淫殘忍的假道學馮樂山,腐化墮落的五老爺克定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又有敢於向死向封建專制抗議的剛烈丫頭鳴鳳,溫順馴良的梅芬,善良厚道的長孫媳瑞鈺等;以及受新潮思想、嚮往自由平等的覺慧、覺民。琴等青年覺悟者和叛逆者的形象。

《家》描寫了高家三代人,即高老太爺一輩、克字輩和覺字輩,讀後感《巴金作品讀後感》。這三代人和鳴鳳等一批下人大多性格鮮明,面目清晰。這三代人的活動大體可分為三類,一類是醉生夢死,坐吃山空,腐爛透頂的,他們為了繼續腐化享樂的生活就拼命維護封建宗法制度,這些封建階級的孝子賢孫象蛀蟲一樣蛀空了這個階級的機體,再也不能有什麼別的作為了。第二類人接受些資本主義的影響,頭腦略為清醒,看到了家庭的危機。但他們仍受封建思想的束縛,只希望有些改良,使家適應新的環境,苟延殘喘下去。第三類是受“五四”運動影響的覺慧覺民一類人,他們強烈要求個性解放,要求衝破封建家庭的牢籠,有較徹底的反封建思想。覺慧敢於與女僕鳴鳳戀愛,最後離家出走,覺民也違背家庭意旨,實行抗婚。一些優秀分子拋棄了黑暗的家,走掉了。於是剩下克明、覺新當然無力迴天。倒了一個高家也就是倒了封建統治的一根支柱。

作為大哥的覺新樣貌清秀,品學兼優,本有著大好的前程與美滿的夢,但在吃人的封建禮制面前他屈服了,接受了,忍受著別人難以明瞭的苦衷,博得長輩們表面上的暫時的友好對待,成了一個"無抵抗主義者".但他得到了什麼?什麼也沒有!他被迫與所愛的梅分離,娶了另一個少女,梅卻被嫁到趙家受氣,不滿一年即守寡回孃家,最後含恨而終.他也熱烈地愛著她的妻----一個善良貞靜的女子,但他卻不能保護她,讓她任人擺佈,聽著她在為他生第二個孩子時的痛苦的呻吟聲卻不能進房看她,知道妻因難產而殞逝卻不能與之見最後一面,卻只能夠忍受.他甚至還做過封建禮教的劊子手,逼二弟覺民完婚,,但最後,他有了一點覺悟了,他終於幫助三弟成功地逃出了這個可怕的”家”!

覺新是那樣的懦弱,那樣的無能,他不去爭取他所愛的梅,也不能保護他所愛的妻,他還是一個男人嗎?他眼睜睜地看著這個他一直維繫的家扼殺他最愛的兩個女人的生命,是他的懦弱害了她們啊!他的順從扼殺了他自己,也摧毀了她們.然而,他卻是最值得人同情的,前途失去了,美景幻滅了,一切都在黑暗中掙扎,沒有幸福可言,更沒有希望所在!這是多麼可悲的一個人物!這是怎樣一個吃人的世界!我詛咒這個黑暗的世界,但對於覺新,我就能夠憎恨他嗎?他是最大的犧牲者啊!

二哥覺民,擁有進步思想,但不堅定,他是處在守舊與進步之間,然而,就是這樣,他憑自己的力量,得到大哥和三弟的幫助,贏得了琴——一個進步的充滿自信的新女性,他可以說是《家》中最幸運的一個了!

三弟覺慧,不但擁有進步的思想,而且意堅定,他最初與俾女鳴鳳相愛,但無情的長輩把鳴鳳迫得投湖自盡,這成了覺慧心中一道永遠的痛!在這一點上,我比較討厭覺慧,因為他的自私,連鳴鳳向他訴說一切的機會都給扼殺了,他還曾想過放棄鳴鳳,讓這樣一個十七歲的純結少女嫁給六十多歲的老頭做姨太太,任人糟蹋,然而,鳴鳳為他犧牲了,她為他留下了一具清白的溼淋淋的屍體,和一個蒼白的吻.覺慧的反抗為他贏得了光明的前途,他終於擺脫了這個家,然而,他不是成功的,他為了事業失去了愛情,或許在那個時代,愛情的位置是何其次要的,但在今天,在我看來,沒有愛情的人生是不完滿的.

家的另一個特點是滿溢著純潔濃厚的青春氣息。這種單純而自然的氣息,如巴老所說:“永生在青春的原野”。 即便文章有著一個沉重的主題,字裡間仍表現了青年人所特有的活力、困惑和鬥志。“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會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載到什麼地方去!”“我始終記住:青春是美麗的東西。而且它一直是我的鼓舞的泉源。”

那個黑暗的年代永遠地過去了,但《家》在批判那個時代的同時正昭示著青春的可愛,對啊!青春是多麼的可愛,我們正處於美好的青春歲月中,我們充滿了激情,我們的心裡洋溢著愛!

《家》把高家的沒落放在特定的時代背景前來表現,大大加強了它的現實主義的深刻性,這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表現,高家的敗落不僅因為道德的淪喪,而更重要的是時代之使然。

讀《家》有感 篇12

《家》是作家巴金的長篇小說,被認為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是《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家》這本小說以五四運動浪潮波及到的四川成都為背景,真實的描述了高公關這個“詩禮傳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沒落分化過程,揭露了封建專制的腐朽本質,控訴了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的罪惡,頌讚了年青一代的反抗精神。

作者寫作這篇小說,一是表達了對封建制度的.憎恨,“宣告一個不合理的制度的死刑,來向一個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控訴”;二是為青年一代呼籲,“要為過去那無數的無名犧牲者喊冤,要從惡魔的爪牙下救出那些失掉了青春的青年。”

作者通過《家》向舊社會舊制度進行猛烈抨擊,生動形象地揭示出封建宗法制度必然滅亡的命運;並通過對青年一代勇敢抗爭的描寫,展現了在嚴密殘酷的黑暗王國裡放射出的一線光明,使《家》充滿了信心,希望和力量。作者說過:“無論在什麼地方總看見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動盪,在創造它自己生活的道路。”《家》也正是表達了這種不屈於命運安排,渴望征服生活,創造生活的精神和意志。

讀《家》有感 篇13

家是什麼?它是思念的起始,但又沒有終點,是一種可以感受責任與溫馨,而又將責任變為習慣的擔當。但,巴金筆下的《家》表現的卻是封建專制思想的阻礙下和新文化思想的抗爭以及封建與科學的較量。

“家”一個多麼溫馨而又親切的名詞,它記錄著一個家族由小到大或由盛轉衰的發展歷程。正如孫奇逢所言:家運之盛衰,天不能操其權,人不能操其權,而己自操之。《家》中主人公的祖父高老太爺卻用封建教條來束縛他們;他恪守祖訓,年邁衰老,猶如舊制度般行將就木。並以:顯親耀祖”的目標要求兒孫們服從,而主人公覺慧卻不甘於恪守封建教條,並勇於在這種制度下爭取自由。

隨著1919年五四運動的爆發,覺慧在五四新思潮的衝擊下覺醒,體察到封建禮教的腐朽,感覺到那是“埋葬青年和幸福的墳墓”。自此,他下決心不再做老大爺們所期望的“紳士”,他要做“自己的主人,自己把幸福拿過來。”因此,他熱情地投入革命活動,編輯各種進步刊物。雖然,小說中的他做了許多大膽而又幼稚的“新潮”行為,如參加學生聯合會,勇敢並真誠地向“門戶不當”的婢女鳴鳳表示自己純潔的愛情,等等。在以今天的視野來看,難道覺慧所做的種種行為不是有理想、有追求的表現?試想,如若身處在那亂世之中的`是我們,我們是否也會像覺慧一樣反抗封建專制而追求自由?

在反觀主人公的哥哥覺新與覺慧卻形成鮮明的反差。她是處在新舊兩種力量夾縫的悲劇人物;雖也不滿舊家庭的專制,但處在長房長孫這樣特殊的位置上,以及封建禮教的束縛下,覺新養成了委曲求全、懦弱順從的性格;即使,在祖父拿覺慧參加學生運動的事訓斥他,沒有好好管好弟弟時,他也只是“唯唯應著,做出很恭順的樣子。”珍妮-奧斯丁有言:“沒有進入一個家庭的內部,誰也說不準那個家庭的成員會有難處。”

誠然,常言道“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人亦如此。不可否認,覺新也接受過新知識,新文化的洗禮。然而,他並不能像覺慧那樣大膽反抗封建禮教,追求自己的理想,以至於他的理想與行為總是矛盾著。因此,對於這兩個人我更欣賞覺慧,他懂得了在追求理想的人生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總得要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正如魯迅所說的:“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化用冰心的話說:“遵守在左,革新在右,遵守該遵守的,革新該革新的。”是啊!如果頑固守舊的高老太爺,能不那麼頑固,試著接受新事物,那麼他一生想要維持的家族聲望又怎會是一場虛幻的夢?然而,問題究竟出在哪兒,他卻永遠不可能知道了。如若覺新不奉行“作揖主義”和“無抵抗主義”,凡事做中間的調和人的“中間路線”原則又怎會有後來婢女鳴鳳投湖自盡、溫順的梅芬寂寞淒涼的死去以及妻子瑞珏難產死去等一系列悲劇的發生。正如,魯迅先生在《記念劉和珍君》一文中說的“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因此,生活在當今平等、和諧、互助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度下,我們應該倍感慶幸。而鳴鳳之死,使得覺慧在悲哀後更加充滿熱情和叛逆精神,以至離家出走,到外面尋找“新生活”也使還在順從的覺新升始發生轉變,走向反抗的道路等。

《家》告誡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應當珍惜來自不易的平等民主生活,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並勇於追求自己的理想等。莫要到年邁時,發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感慨。

讀《家》有感 篇14

提起家,人們大多都會想到溫暖、和睦、美好等字眼。都認為家是成長的搖籃,是溫馨的港灣,是前進的航標,是幸福的源泉。然而,回望歷史,在黑暗的封建舊社會中,家卻並非如此溫馨和諧,是一道可怕的屏障,一堵無形的藩籬。

《家》是巴金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品之一。小說以“五四”運動浪潮波及到的四川成都為背景,寫出了一個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高公館內部錯綜雜亂的故事。

一個偌大的家庭中,既有專橫、腐朽的封建家庭最高統治者高老太爺,荒淫殘忍的假道學和劊子手馮樂山,腐化墮落的敗家子五老爺克定,狡猾貪婪的四老爺克安等統治階級的人物。又有封建道德和禮教的受害者,例如敢於以死向封建專制抗議的純潔、剛烈的丫頭鳴鳳,溫順馴良的小姐梅芬,善良柔情的長孫媳婦瑞珏等。以及接受新思想影響、嚮往自由平等、敢於反抗封建統治的覺慧、覺民、琴等青年人物。作者把這些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組織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複雜的大家庭。既有反抗,又充斥著無奈的順從。

當時的社會暗無天日,充滿了腐朽不堪的“氣味”。封建舊禮教和舊道德,毒害著人們的心靈,傷害著人們的身心健康。人們就像是一群什麼都不知道的動物,被統治者指揮著、控制著、愚弄著……

雖然落後,但也有不被封建舊制度所迷惑的年輕人站起來開闢新的道路。他們可以不畏懼任何人的阻撓和拒絕,勇敢地出來為人民更是為社會伸張正義。

俗話說:“初生牛犢不怕虎。”他們本來就有與生俱來的冒險精神,而且也接受了“五四”新思潮的影響,想著衝出舊制度,奔向新思想。在這些年輕人之中,我最欣賞的便是覺慧,他是舊社會中真正的新青年,是“家”中反抗力量的代表,是一個“幼稚而大膽的叛徒”。他真正擁有屬於自己的複雜的思想,並會去感染他人、鼓舞他人。

青春,就是大膽的、叛逆的。不是認識事物目光短淺,而是有股不屈的的精神,去崛起,去鬥爭,去反抗那些混濁的思想和不堪的社會。

青春是美麗的,誰都不願失去,但它畢竟是短暫的。他就像是人生中的一筆財富,能讓新社會的新青年們站起來,向著明天去奮鬥。

《家》對封建勢力進行了揭露,歌頌了青年知識分子的覺醒,否定了當時的社會性質,動搖了舊制度的根基。給人的影響是巨大的、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