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人生效率手冊讀後感

讀後感1.55W

讀完某一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生效率手冊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人生效率手冊讀後感

讀了《人生效率手冊》一書,其中對我感觸最深的一章是“自我輸入和輸出”這一章節的內容。什麼是學習?“學”等於“輸入”,“習”等於“輸出”,只有“輸入”+“輸出”,達到他們的平衡才叫學習。知識輸入更多的是被動地接收資訊,而知識輸出則需要主動地消化吸收所學到的知識。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見的知識輸入形式有:刷微信、逛微博、閱讀、聽音樂和看視訊等等。書中提到自我輸入的方式也有很多,除了平時自己看書或者聽課以外,我們在工作中的學習培訓,提升自身的知識技能,這也是一種自我輸入。像我們園區每週五都會開展的小課堂,每位同事針對自身崗位內容、技巧以及常見的難題難點等等進行彙總,分享,其餘員工站在受業者的角度學習就屬於自我輸入。另外,在工作中或者生活中碰到難題,我們需要跟同事請教、跟朋友進行溝通交流時,從他人那裡獲得新的知識或者觀點,這也是一種自我輸入的方式。對於自我輸入需要一個持續的過程,持續的刺激才會變得深刻,才能成為自己的一種潛意識。堅持做一件事,時間一長,會形成一種習慣,一直在做突然不讓你做,你就會覺得難受。

有了自我輸入,必定要有一個有效的輸出,輸入和輸出缺一不可,才能稱為學習。在進行了各種方式的自我輸入之後,要不斷進行實踐,才能將輸入的知識變為自己的。掌握再多的資訊,如果不去積極輸出,也無法形成知識體系。

同知識輸入相比,知識輸出才是更高形式、更高效的學習。知識輸出型的學習有分享、演講、寫作、指導他人等等。本書中的作者是通過演講和做筆記的方式進行自我輸出的。先說記筆記這個方式,在我們的工作中,常常會碰到新的問題自己難以解決,通過諮詢老師或者和同事請教才能完成。這個時候就非常需要動手記一記筆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再次遇到同樣或者相似問題時,自己就可以進行一個實踐。正所謂,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另外說說演講,園區開展的演講活動對我來說是很好的鍛鍊機會,從小老師、朋友對我的評價都是內向,對於這種活動參與度不高。現在園區開展“8+2”活動,每項活動的開展都要求每位員工積極參與其中,有了這些鍛鍊機會,學會踏出第一步,就不會再退縮。就像書中的一小節題目是“敢比會更重要,要抓住一切可以鍛鍊自己的機會”。將一切計劃和目標都付諸於行動,提升自身的執行力。執行力高的人總是能很快地抓住機會,並在實踐中肯定自我。而那些執行力低的人總會猶猶豫豫,反覆地否定自我,這樣人和人的差距就慢慢拉開了。所以我一定要提高自己的執行力,將想法付諸於行動,提升自我高度。

工作的輸入和輸出,不僅是崗位業務知識的學習、實踐,更是體現在如何選擇性地、高效能地去調節自身輸出和輸入的方式,當我們學會正確的方法,融入工作中去,就能達到我們想要的人生效率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