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易中天品三國》讀後感

讀後感3.15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易中天品三國》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易中天品三國》讀後感

《易中天品三國》讀後感1

這是一個群雄逐鹿的時代,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這裡曾經走過一批個性張揚的英雄豪傑。在沒落的東漢末年,三國九這樣悄然的登上了歷史舞臺。說它是一段歷史,說它是一段演義,還是一幕精彩的話劇。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短短的百年,三國為歷史的畫卷增添了絢爛的一筆。

很小的時候就喜歡三國,簡單的把自己幻想成三國的一員,意氣風發的稱雄在千年以前的沙場之上。隨著年齡的增長,也發現小時候的那些幼稚的'想法,或許是從最簡單的對三國的喜愛產生的。越是喜愛,就越想去探索它的真實。《三國演義》畢竟是在幾百年之後的角度上用文學的方法來描寫那段歷史。然而文學形象畢竟替代不了真實的那段歷史。之後就開始閱讀《三國志》,想到作者能夠以史學家的身份將歷史與感情融合在一本史書真的很不簡單。當我仍然在三國的歷史琢磨的時候,我看到了《易中天品三國》,易老師以近代視角,以故事說歷史,以人物說歷史,以歷史說文化,以文化說人性。讓我明白到底應該去看待三國,去正確認識三國人物。翻開塵封的歷史書籍,看那些名垂青史的歷史人物。他們的成功與失敗,歸根到底是他們做人上,品性上的成功與失敗。戰爭是政治的延續,但是通過三國裡面人物的鬥爭,我們可以發現,分析戰爭還是政治上的勝利與失敗,總歸是領導者做人的成敗。勝敗豈無憑?事實上早在鬥爭的一開始就已經有做人上的優勢與缺點決定了。這一點已經不再僅僅侷限在三國裡面,滾滾長江東逝水,歷史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昔日的盛衰,也不僅僅是鮮活的歷史人物,而是讓我們明白,要以史為鑑,為自己在前進的道路上鋪就基石。命運為你安排了起點,行程則就要自己掌舵。

黯淡了刀光劍影,慣看秋月春風。多少英雄豪傑,繁華盛衰,都已經隨滾滾江水奔流入海。古今多少事,都已付笑談中。學習三國,學習歷史,讓它為自己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指明方向。鍛鍊磨練自己,一步步實現自己的目標!

《易中天品三國》讀後感2

今年暑假我參加了易中天的簽名售書會。

終於等到了我把《品三國》攤開這位演義一段非常歷史的非常大師為我寫下了三個柔中帶剛令人蕩氣迴腸的三個字:易中天。

作為一個鐵桿“易迷”我被他的口才深深折服當然也希望這位語言大師能在編書上有更大的造詣。

讓我細細讀來。寫的比講的.更生動!他解剖了各個軍閥集團的實力其核心人物的性格和一些歷史難題。就單講曹操集團吧。曹操兒時家教不好是個花花公子但天資聰慧的他走上了政壇成為一方軍閥。他“奉天子以令不臣”有了正義的旗幟;他施行“屯田”有了糧食的豐收;他頒佈《求賢令》有了建立精銳部隊的基礎更重要的是他想大有作為想當個“治世之能臣”不久便與袁紹進行了官渡大戰十萬袁軍灰飛煙滅。曹操乘勝統一了北方。

值得我們思考的是曹操為何會奇蹟般以少勝多呢?我認為主要原因就曹操集團人心齊而袁氏集團則正好相反甚至“窩裡鬥”。袁軍進犯官渡有了天時;佔領官渡兩旁的白馬和沿津有了黃河之險佔了地利。但曹操也不是吃素的。他的文臣武將敬其如父互相之間都很友好。曹方有了人和真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正當袁軍猛攻官渡時袁紹手下的官員都因為窩裡鬥而對袁紹失去信心投降了曹操。袁軍片刻亂如散沙曹軍全軍出擊大敗袁氏家族。

現在看來團結就是力量這句話應該是振興中華民族最大的動力而那些比如諸葛亮的“空城計”是無計可施的情況下出的險招。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還有個現象那就是有些三國遊戲崇尚“武將單挑”缺少團隊合作精神在我們心中留下了“個人英雄”的“本色”。

“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英雄是人們團結一心組成的豈是“個人英雄”?

易中天的簽名或許有這層意思。

《易中天品三國》讀後感3

《易中天品三國》其實全書在建樹上,沒有太大的新奇之處。大體是再一次把我所喜愛的三國曆史再講一遍。沒有任何學術性的突破。但全書在用語上的現代化,確實讓人眼前一亮,與當年的戲說系列相似。不過易先生在很多地方的見解還是與我有很大出入。

首先是對關羽的認識,易先生曾反覆在書中提到他能夠獨擋一面,是一個人才。但我個人認為,他僅僅是一個除了忠心可佳,其他什麼本事都沒有的幸運兒。如果不是遇到像劉備這樣的主,估計什麼官職都輪不到他。曹操對他的信任估計主要還是對劉備眼光的信任。首先,關羽所有的成就都與幸運掛鉤,他斬顏良時就是靠運氣,在亂軍中偷襲別人,而且是在己方軍隊大佔優勢的情況下,那就可以看出此人水平如何。後來殲滅于禁,那就更是天在幫他了,他什麼都沒做,對方大軍就被洪水淹沒了。他就這樣取得勝利。

這樣的人當運氣不在和他一起時,他只能面對失敗。呂蒙將他擊敗,並不是因為呂蒙多麼有能力,而是因為關羽這次沒有了一貫屬於他的運氣。誰都知道,關羽在荊州修有大量的城牆,用來對抗吳國。不過這人只懂得運用硬體設施,卻不知道軟體的重要性。留下一群沒用的人,最終導致荊州的淪陷。

其實如果他有本事,也不會落得走麥城的下場。但面對徐晃,他又一次表現出他的無能。竟然被對方以少勝多,真是不應該。就這樣一個傢伙還獨當一面,簡直莫名其妙。

上面的論據,易先生也都曾提到,但他好象跳不出對關羽是戰神的傳統觀念,在結論時又過大的表現了能力,這使得前後並不是太確切。

但易先生對曹操的評價和我就有太多的'相似之處。首先他在書中提到曹操的多面性,這與我第一次讀三國志的印象完全相同。特別是提到曹操的英雄面,以及對家庭的溫柔面,是我對曹操最深刻的印象。特別是他對丁夫人的態度,估計是我見過古人中,對夫人最好的一個。這很難讓我們把他和對任何人都提防三分的奸詐曹操聯絡在一起,但這才是一個真正的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