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傳統故事讀後感

讀後感1.12W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傳統故事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傳統故事讀後感

傳統故事讀後感1

過年嘍!樓下是來來往往的拜年的人,我坐在窗邊,聽著一聲聲“新年好”的祝福,手捧《中國傳統節日故事》,再一遍感受節日的氣氛。

這套節日圖書非常富有童趣,最為貼心的是文章末尾附上了每一個傳統節日的有趣習俗,看完故事,還可以更近一步的瞭解中國的節日,感受傳統之美。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春節的故事》,它用一種遊戲心態,講述了一個怪獸的故事。畫面非常灑脫,又充滿稚拙的童趣。

春節是中國最為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每到這個時候我家是忙得不亦樂乎,大家熱熱鬧鬧地吃完年夜飯,我們幾個孩子就一擁而上,圍在長輩面前,嘴裡不停的`說著恭喜發財的吉祥話,然後接過長輩遞過來的一個又一個紅包,樂得合不攏嘴。然後大家就會到牌坊街走上一趟,看一看到處張燈結綵的美麗景象,再回到家裡看《春節聯歡晚會》,為雜技節目的驚心動魄哇哇大叫,也為小品相聲的逗趣而捧腹大笑……

想到這些,我嘴邊不禁浮起笑意,低頭看向手中的《中國傳統節日故事》,這書現在正安安靜靜地躺在我手裡,整個封面流露出一種美好祥和的氣氛,兩個憨憨的小孩子舉著燈籠,一個女人在蒸點了紅點的饅頭,這樣的場景,正如這書,讓人沉醉,體味到幸福。

節日因故事而生動,節日因故事而流傳。過節日,經歷的是文化積澱歷史傳承,讀傳統節日故事,讀懂了老百姓的團聚歡喜和幸福。

傳統故事讀後感2

《圓木警枕》讀後感

大家應該知道一些關於司馬光的故事吧,他可是我國北宋時代的大學問家哪!最近,我讀了他的一篇故事:《圓木警枕》講的是:司馬光找了一個原木枕頭放在他的木板床上,原木枕頭是用來提醒司馬光學習的,那個原木枕頭放到硬邦邦的木板床上,極容易滾動。只要稍微動一下,他就滾走了,司馬光的'頭跌在木板床上,他驚醒了就會立刻爬起來讀書。後來,司馬光給它起了個名字叫警枕。

看看司馬光,再看看我們,區別是不是很大那。我們每天早上賴在床上不起,特別是冬天,暖暖的被窩更讓你寸不離手。而司馬光總是認真、堅持不懈地學習,不放過一分一秒,就連晚上也只睡一會兒。

學問就像大海一樣廣闊無邊,但是人們可以渡過去,而渡海的舟船就是刻苦。簡單點說,要想學習好,就得勤奮刻苦。只要勤奮刻苦,就能取得好成績。司馬光孜孜不倦、夜以繼日,學業不斷長進,事業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給我們樹立了勤奮刻苦學習的榜樣,我們要像司馬光一樣,勤奮刻苦讀書,掌握科學知識,做個對祖國有用的好學生。

傳統故事讀後感3

寒假裡,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仁義禮智信》。讀了這本書,我的感悟很深,從那些感人的故事情節裡,反映出了一個個真道理,值得我們去學習,去深思。

我最喜歡看的是《曾子殺豬》這個故事。故事主要講的是:曾子是孔子的學生。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場去賣布,為了使兒子不惹麻煩,所以她對兒子說:“兒子,你不跟我賣布,我回來後讓你吃豬肉。”兒子一聽有肉吃,就不鬧著去了。妻子回來後,發現曾子正要殺豬,妻子很捨不得,便哭著求他不要殺豬。而曾子卻堅定地說:“做人不可以言而無信,既然答應兒子要殺豬吃肉,就不應該後悔,我不希望自己的'兒子長大後言而無信,所以我今天要為兒子做個榜樣。”於是曾子把豬殺了。他的兒子長大後也是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讀完這個故事,我深有體會。以前我經常說話不算數,答應別人的事也沒有及時做的,為這事沒少惹老師和父母生氣。記得有一次,媽媽帶我出去玩,我答應了回來後要寫一篇日記的,可是我卻沒有寫,一拖再拖,企圖矇混過關。現在想想多不應該呀,孔子曾經說過:“言必信,行必果。”一個人只有說到做到,才會贏得別人的信任,我決心改掉以前的壞毛病,做一個言而有信的人。

傳統故事讀後感4

《孔融讓梨》讀後感

最近,我讀了《孔融讓梨》這篇文章。每一次讀這篇文章,我都能深刻感受到孔融謙讓的精神。

《孔融讓梨》講述的是孔融小時候的故事。有一次,孔融和哥哥一起吃梨,孔融主動挑小的.吃,還說自己小應該吃小的。每次讀到這兒,我都被孔融友愛和尊敬兄長的精神深深感動。

孔融從小就尊敬兄長,懂得禮貌,有了人生最基本的品德。其實。這些也是非常寶貴的,有些人就不具備,比如那些心術不正、心懷鬼胎的人。我想兄弟之間是應該互相謙讓,在我們生活中的許多地方也應該如此,在商場購物時要謙讓,在乘公交車時也要謙讓,在醫院看病時更要謙讓。時時要謙讓,人人要謙讓,事事要謙讓。

孔融的許多精神都使我敬佩不已,我也要向他學習。有一次,我和好朋友有了矛盾,我們兩個誰也不讓誰,一見面就不理不睬的,每次在一起,都會發生口頭大戰。現在,我感到很慚愧,如果我那時讓她一下,事情就可以早點化解。這樣的事,孔融一定會讓她的,可我卻沒有做到。

退一步海闊天空!如果每個人都能學習孔融謙讓的精神,世界不就會更美好嗎?

傳統故事讀後感5

《鑿壁取光》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一則小故事,名為《鑿壁取光》,它講述的是西漢的匡衡因為家裡祖祖輩輩都是務農,生活十分貧困,為了幫助家裡,他白天要外出幹活,只能靠夜晚時間讀書。可是家裡窮得連晚上點燈用的油都買不起。他非常苦惱,他又非常喜歡讀書。一次,他發現與鄰居家合用的一堵牆的壁縫裡透過絲絲光線來,他高興極了,找到了借光的好辦法。他把原有的.縫隙鑿得大點,這樣,就有更多地光線透過來了,他就依靠著這些光線,緊挨著牆壁,夜夜苦讀到天明,直到鄰居就寢為止。

讀了這則故事後,我聯想到自己現在的生活。我們學習的環境非常好,爸爸媽媽不用我們為家庭的生計考慮,也不用我出去打工掙錢,只要認真學習就行,還有很多優秀的老師教授我們知識和技能,晚上也沒有不能學習的擔憂,可我們卻沒有百分之百把精力花在學習上,沒有感受到父母和老師對我們的期望。通過這則小故事,我感到很慚愧,也懂得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要好好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我可不想到老了之後,一事無成,後悔莫及。所以,我決定,從現在開始,我要好好努力,天天向上,將來成為國家有用的人才。

匡衡,你是好樣的,我要向你學習!

傳統故事讀後感6

讀了《中國傳統節日故事》這本書,我對中國的節日也有了更深的瞭解。我還知道了元旦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中國傳統的節日。我不僅僅是知道了它們的來歷,還知道了人們在這些節日中常有的'習俗,如:端午節源於紀念屈原。屈原是一位愛國主義者,他被人陷害而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著祖國被攻佔卻無能為力,於五月五日寫下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用生命譜寫愛國主義樂章。後來,楚國百姓為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把飯糰丟進江中,讓魚蝦不食屈原屍體。

我讀了這一篇文章後,為屈原的死而感到可惜,但我並沒有覺得他可憐。為什麼呢?因為他死的不值,為什麼呢?因為他看見國家被攻,卻不去救助,也不想辦法,最終只有含恨而去。與此同時,我還想起了一個人,他被吳國人捉去作奴隸,他忍辱負重伺候吳王三年,才被放回越國。可他並沒有放棄報復之心,表面上服從吳王,但暗中訓練精兵,他晚上睡覺不用被,只用柴草,還在牆上掛了一隻苦膽,為的就是不忘恥辱。終於有一天,時機成熟,滅亡吳國。他,就是越王勾踐!

與屈原不同的是,勾踐從不忘國家的恥辱,總是想著振興國家,為國家報仇!而屈原沒有!

我想我們青少年也是這樣,要勿忘國恥,振興中華!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我們理應要為國家做出貢獻!讓祖國永遠繁榮、昌盛!

傳統故事讀後感7

讀了中華傳統美德故事集以後,我對匡衡鑿壁借光這個故事印象極其深刻。匡衡是西漢著名的經學家,他一直很勤奮,可是由於家境貧寒,家裡買不起燈油,一到晚上他就無法看書。但是他天生非常聰明,他靈機一動,想到可以藉助鄰居家的燈光看書。於是,他在牆角偏僻的地方處鑿了一個小小的窟窿,頃刻間,燈光流入房間,匡衡連忙湊到那一小塊寶貴的亮光處,專心的看起書來。從此以後,他白天看書,晚上就盤腿坐在地上學習。他博覽群書,終於成了一代學者。

中華民族的強大就是因為無數勤奮刻苦的人成就了自我,進而成就了國家,年輕的學生也一定要重視學習,打好基礎,為中華民族的昌盛而努力學習。

現在社會的物質條件很好,可以為我們的學習提供良好的環境。我們不愁吃不愁穿,更不用像匡衡那樣鑿壁借光,所以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我們不用像匡衡一樣白天干活,晚上學習。我們有大把的時間去專研學習。我們在家裡就像一個個小皇帝或小公主,家裡人對我們唯一的期望就是好好學習。這樣我們更不應該辜負家裡人和社會對我們的期望。

匡衡的故事不僅教會了我要努力學習,更重要的.是他教會了我如何做一個遇到困難不退縮的人。作為新一代的學生,我們肩負著為現代事業而奮鬥的重任。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是我們每個學生應該做的事情。我們必須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做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學生!

傳統故事讀後感8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好書,書名是《中華傳統美德故事》。這本書講了許多古代傑出人物的美德故事。如溫席侍母、陸績懷橘、曹操自勉、苗嶺女傑等,還有許多名人,有劉恆、于謙、司馬遷等。

這本書裡的'人物個個都很有美德:閔騫的後母很壞,冬天不讓他穿暖,還經常打罵他。這事被他父親知道了,他父親要把後母趕走,閔此騫還為她求情;王祥的後母對他很不好,但他卻不記恨後母,還非常孝敬她。有一次,後母生病了,想吃鮮魚,但那時候是冬天,已經沒有鮮魚賣了,於是,王祥就到了河邊,脫掉衣服,用自己的體溫使冰融化,終於捉到了兩條鯉魚。讀了這本書,我被深深地感動了。

在學校裡,我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跟同學斤斤計較,過意不去,甚至鬧彆扭、吵嘴;在家裡,我和好朋友一起玩耍,又會因為一些小事而發生不愉快。和書裡的人物相比較,我想,我真是心胸太狹窄了!

記得有一句話這樣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如果那時候我知道退讓一下,我和同學、好朋友之間就不會發生那些不愉快了。的確,待人要寬容,同學能在一個班級裡學習是一種緣分,人與人能成為好朋友,更是一種緣分。

和善待人、寬容待人,是我們從小就要學會的。這是做人的根本。

傳統故事讀後感9

前不久我讀了《中華傳統美德故事》這本書,裡面的故事令我深有感觸。特別是其中的誠信篇讓我認識到了誠信的可貴。其中有一個故事名字叫《曾子殺豬》,講的是孔子的徒弟曾子誠實守信,教育兒子時竟因妻子哄小孩子的一句話:“回來我給你殺豬吃。”便把豬給殺了,來實現承諾。後來他的兒子也是一個很講信用的人,讓人十分信任與尊敬。

同時也讓我想起了狼來了的故事,那個愛撒謊的放羊小孩,只為多次騙人,最後他的羊全被吃掉了。真是應了一句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然而,現在的很多人為了金錢而不講信用,如:黑心奶粉、地溝油、瘦肉精,還有穿的黑心棉等等,都是一些商家為了賺錢,而不講信用,害得我們老百姓吃苦,我媽媽成天一買菜就會嘮叨,“你說啥能吃,你說還能買啥?”一買電器就會問,“老闆,不會是假的.吧?”讓人們什麼都不敢買,買了也不敢用,唯恐傷到人。

這些唯利是圖的人,害得人們真假難辨,真是太令人生氣了,不過一次次的欺騙,只會讓人更警覺,會讓人們的眼睛更亮,從古至今,只有誠才能取得別人的信任,這是真理,那些不講誠信的人們快點覺醒吧,否則你們會輸得很慘的,因為只有“誠”才能取“信”。

傳統故事讀後感10

暑假期間,我讀了一本關於中國傳統美德的書。書中的故事都很精彩,我最感興趣的是王獻之練習書法的小故事。王獻之是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他從小就和父親一起練習書法,他非常聰明。七八歲時,他就能寫好書法,但他逐漸變得自滿。他不能很好地練習書法,而且很聰明。結果,他母親看穿了他。他非常慚愧,向父親詢問書寫好筆跡的祕密。他父親告訴他,當他在18個大水箱裡寫完水後,他知道了這個祕密。根據他父親的指示,他終於成了書法家。

讀了這個故事後,我明白了王獻之成為書法家並不容易。只有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努力學習,事情才能做好。

在我的學習中,我也應該向王獻之學習。我不應該玩得聰明,而是腳踏實地,努力學習。過去,我只是每天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我再也沒有讀過一篇文章或寫過一個字。我的學業成績從來都不是最好的`。將來,我會改掉懶惰學習的壞習慣。我將練習書法王力可現在。我會努力而認真地工作,有毅力,不怕困難,學習更多的技能,這樣我長大後會變得越來越有知識和聰明,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傳統故事讀後感11

暑假裡我讀完了《中華美德故事》這本書,我覺得其中《孔子好學不倦》的故事,對我的啟發教育特別深。

這個故事介紹了孔子的好學精神:孔子60歲了,還要拜師學琴。他學琴與別人不同,別人總是迫不急待地要求學新曲子,往往一首曲子只學兩三天,可是孔子學一首曲子埋頭一練就是十天。明明已經熟練了,可還是不肯換新曲子。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孔子不但要把曲子練熟,而且還要通過曲子旋律來揣摩出曲子的精髓和主人公的'人品、個性、精神甚至外貌。孔子的好學精神,深深地感動了他的老師。

想想自己,我感到非常慚愧。有一次,在家裡做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時遇到了一個難題,怎麼也想不出該怎麼做。這時,我想幹脆明天早上到學校看其他同學是怎麼寫的,把答案一抄不就完事了嗎?第二天晚上作業發下來,我得了優秀。老師還表揚了我。可是,現在翻開作業本一看,好像優秀上多了個黑點,今天讀了孔子的故事,讓我又想起了這件事,對待學習要認真,碰到困難要虛心向老師請教。

這個故事,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學習是進步的階梯、是成功的基石,只有勤學、好學、不弄虛作假才能取得成功。”

傳統故事讀後感12

暑假裡,我讀了《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中的《曾子殺豬》一文,文章介紹了曾子是孔子的學生。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場去賣布,為了使兒子不惹麻煩,所以她對兒子說:“兒子,你不跟我賣布,我回來後讓你吃豬肉。”兒子一聽有肉吃,就不鬧著去了。妻子回來後,發現曾子正要殺豬,妻子很捨不得,便哭著求他不要殺豬。而曾子卻堅定地說:“做人不可以言而無信,既然答應兒子要殺豬吃肉,就不應該後悔,我不希望自己的兒子長大後言而無信,所以我今天要為兒子做個旁樣。”於是曾子把豬殺了。他的'兒子長大後也是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讀完這個故事,我深有體會。以前我經常說話不算數,答應別人的事也沒有及時做到,為這事沒少惹老師和父母生氣。記得有一次,媽媽帶我出去玩,我答應了回來後要寫一篇日記的,可是我卻沒有寫,一拖再拖,企圖矇混過關。現在想想多不應該呀,孔子曾經說過:“言必信,行必果。”一個人只有說到做到,才會贏得別人的信任,我決心改掉以前的懷毛病,做一個言而有信的人。

傳統故事讀後感13

最近我看了一本關於農耕的書,這本書沒有太多的故事情節,可是我卻非常喜歡它,因為這本書裡有著許多關於農耕的常識,同時也教給我們一些道理。

書的主人公是一名叫寬寬的小朋友,書裡講述了寬寬和爺爺給麥田裡的小麥除雜草,爺爺告訴寬寬因為雜草是小麥的敵人,它會搶走小麥的水份和營養,所以必須要除掉。這看似簡單的工作,卻是非常的累人啊,寬寬學著爺爺的樣子,拿著鋤頭一點一點的去除麥田裡的雜草,內心卻體會著“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首詩的含義。所以,我在吃飯的時候也把碗裡的飯吃得精光,彷彿和寬寬一樣體會到了種植的辛勞。

書裡還詳細介紹了二十四節氣的`劃分和每個節氣所對應的農耕知識,這些都是我所不知道的,在這本書裡我都一一學到了。書裡還介紹了一種農耕用具——犁,這個工具可是農民伯伯們的好幫手啊,它可以輕鬆的翻動土壤,使土壤鬆動方便人們種植各種農作物。

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寬寬寫的關於麥寶的日記,日記裡記錄了麥寶成長的過程,從小麥種植到發芽,再到長了幾片葉子都記錄的非常清楚,可見寬寬是真的很用心。我也要像寬寬一樣用心學習。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的體會了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所以,現在的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用我所學到的知識讓勞動變得更輕鬆,讓我們的農民伯伯不再那麼辛勞,在這裡我也呼籲大家不要浪費糧食,一定要節儉啊!

傳統故事讀後感14

星期六,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許衡的故事,許衡雖然嘴巴很乾,別人都去採沒有主人的梨吃,可是他因為不知道梨的主人是誰,沒有經過主人的同意,他沒有去摘梨吃。他知道任何東西沒有經過主人的同意,是不能拿的。聽了許衡的故事,我明白每個人都要誠實,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

《晏殊複試》讀後感

這個小故事講了晏殊主動承認做過初試試題並要求重考的故事。它讓我明白了做人要誠實的道理。誠實是一種美德,是高尚品格的表現。

作為一個一年級的國小生,我要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培養不撒謊守誠信的好習慣,要使自己成長為具有優秀品德的好孩子。

《誠信故事讀後感》

通過閱讀了五個誠信小故事,讓我們懂得了誠信守信的重要性,誠實就是要不說謊,真誠待人,實事求是,勇於承擔責任。守信就是要信守承諾,講信用,答應別人的事要時時放在心上,盡力做到誠實守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做人的基本道德準則。

《讀中華傳統美德故事有感》

媽媽和我一起讀了幾篇中華傳統美德的小故事。我對其中的《核桃誰剝》、《無主之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核桃誰剝》讓我懂得了說話不能騙人,要做個誠實的孩子。《無主之梨》讓我知道了不是自己的東西就不能隨便亂拿的道理。

以前,我也對爸爸媽媽撒過謊,說話不算數,還經常耍賴,常常會惹爸爸媽媽生氣。讀了這些故事之後,我會改掉以前的壞毛病,做個誠實守信的好孩子。

傳統故事讀後感15

中國傳統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寶庫,寶庫中有許多的寶藏,下面,我就介紹一下我喜歡的一個——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一般只有幾個字,幾句話或是一則故事組成,篇幅較短,裡面卻包含了深遠的寓意。

我已經度過許多的寓言故事了,有告訴我們不能自以為是的《刻舟求劍》,有告訴我們不能過分誇耀自己相對的兩樣東西的《自相矛盾》,其中的一篇《守株待兔》讓我過目難忘,內容大致是這樣的:

古時候,宋國有個種田人,他的地上種著一顆大樹。一天,他與往常一樣在田裡幹活兒,忽然有隻兔子不知怎麼的竟然一頭撞在樹上,脖子斷了,死了。那人沒花一點力氣就白撿了一隻又大又肥的`兔子。他以為這樣的好事還能發生,於是,他不幹活了,天天守在樹下,希望再有野兔來。結果,不進再也沒有一隻野兔撞死在地頭而且他的田頭長滿了野草,莊稼全死了。

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對偶然得到的東西不應該抱有僥倖心理的道理。

寓言故事具有吸取教訓,防範錯誤,追求真理與陶冶情操的獨特作用。我在讀寓言故事的時候,也懂得了越來越多的生活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