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巴黎聖母院》名著讀後感

讀後感1.23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巴黎聖母院》名著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巴黎聖母院》名著讀後感

《巴黎聖母院》名著讀後感1

與其說維克多雨果是浪漫主義大師到不如說他是法蘭西近代悲劇文學創作的傑出代表。在他的代表作《巴黎聖母院》中這種悲劇氛圍表現的尤為突出,他首先突出表現的是一種人類偉大藝術——建築藝術面臨歷史淘汰的悲劇;緊接著作者從哲學,歷史學人類社會學,建築藝術學,自然科學等不同角度看到了一種社會制度走向不可挽救的滅亡的悲劇。

這種悲劇從不同層面淋漓盡致的表達出來。首先是由於自然科學的進步即印刷術的出現導致建築藝術面臨時代的淘汰(詳情請看巴黎聖母院雨果的專論);由於社會制度的黑暗和不合理註定這種社會制度必將走向滅亡;人類愛“美”嫌“醜”的普遍心理所形成的偏見造成一種社會的畸形心態在卡西莫多寫給艾絲美拉達的詩中更是如訴如泣,不能不令人反思呀!所以這也早就了小說中三位主人公卡西莫多,克洛德弗羅洛,安尼絲艾絲美拉達所象徵的命運必定是以悲劇性質而告終的;代表當時下層民眾的`流浪漢雨果並沒有給予理想型的塑造,而是採用現實手法描繪了他們的自私貪婪,由於出於盲目性,沒有一種強有力的信念支撐,缺乏組織指導,因此代表下層民眾的流浪漢們的命運的悲劇就被註定了。

小說各個章節可以作為獨立的篇章,連線起來又渾然成為一個整體。尤其是前面的論建築藝術似乎有種多餘的感覺,然而與整個小說融為一體又是那麼的和諧,像作者這種高超的表現手法實屬罕見。我想他們之所以能夠和諧統一是因為有個統一的基調在把他們貫穿起來,就是小說中所突出表現的“悲劇基調”。小說主人公的悲劇與建築藝術的悲劇以及社會制度的悲劇前呼後應渾然一體。

而作者對下層民眾發出的反抗並不是持肯定的態度,這在流浪漢攻擊聖母院時所流露的心理已被刻畫的相當突出。就如他對未來的巴黎將以怎樣的建築藝術取代當時的峨特藝術持不可知的態度一樣,他也看不到未來的法蘭西將以怎樣的社會制度取代當時法國的封建專政制度,可正真能從歷史的高度看到這些出路的人又有誰呢?

作者把自己的思想融入小說中去,並用一種獨特的表現手法去駕馭這種巨集偉結構的文學作品實屬難得之天才!

《巴黎聖母院》名著讀後感2

在某一天,雨果的《巴黎聖母院》深深地吸引住了我……這個故事發生在十八世紀,法國世界著名的教堂——巴黎聖母院。它講述了一位純潔善良的吉卜賽少女艾絲梅拉達因為貌美如花而遭到道貌岸然、心懷邪念的克洛德副主教的陷害的故事。

愛斯梅拉達——代表美麗善良的姑娘。她不僅有迷人的外貌,更有一顆純真善良的心靈,從她對待那隻山羊,救下那個落魄的詩人,對待愛情的犧牲,當傷害過自己的卡西莫多遇上困難時,她反而送上了水和憐憫……她是美麗的,她的身上以及靈魂是完美無缺的,她是沒有被汙染的。可是,這樣的天使一樣的姑娘,受到的是怎麼樣的對待呢?流浪,在最骯髒的環境裡面生活,被所謂的上流社會排斥和嘲諷,被玩弄,被拋棄,被誣陷,被威脅,被陷害……

一個棕紅頭髮蓋住大腦袋,碩大的駝背聳起在兩肩中,要不是靠前頭的雞胸準得摔跟頭。大小腿嚴重扭曲,走起路來一拐一拐又是聾子,什麼也聽不到,而且是獨眼,原來他叫加西莫多,是一個醜八怪。由於,加西莫多天生醜陋而剛生下來就被父母丟棄,但人不可貌相,加西莫多雖然醜陋,但他有著一顆十分善良的心。當他發現自己喜歡的艾絲梅拉達遭到副主教的迫害時,他試圖使艾斯梅拉達遠離一切傷害,但艾斯梅拉達還是被副主教陷害了,加西莫多為了能永遠守護艾斯梅拉達,就在她被絞死後殉情了……

書中描寫了在那樣的社會裡,和那個社會生活中的各種各樣的人物,如那個瘋狂的副主教克洛德,多情的弗比斯,最底層的如老鼠洞裡的那幾個隱修女,還有盡全力反抗的醜陋的'加西莫多……副主教和卡西莫多形成了人性上的鮮明對比,同樣愛上了美麗的姑娘,同樣的遭到了拒絕,他們的愛都是那麼的熱烈,那麼的誠摯,可是,一個是佔有,一個是奉獻,已佔有為目的的,當目的無法達到的時候,他想到的是毀滅,毀滅別人;以奉獻為目的的,當無法奉獻的時候,想到的也是毀滅,毀滅自己。

我想這也就是世界名著的真正魅力所在,他讓人看到的不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他深刻的揭示了人類內心深處的一些活動,無論放在什麼時候,什麼社會,人的共性是始終存在的,對美好的嚮往,對美好的追求,對美好的讚美……人是一個天使和魔鬼的綜合體,人和人的經歷沒有相同的,社會本身就不可能讓所有人享受到同等的待遇。所以我們要珍惜眼前的世界,用愛使世界變得更美!

《巴黎聖母院》,令我瞭解到了人性的醜惡與善良,更明白了愛的真諦!

《巴黎聖母院》名著讀後感3

這本書看完好幾天了,那感覺就像是有一團說不清是什麼的東西一直堵在心裡,很想找人和自己探討,很想讓它澄清。書裡面的經典情節很多很多,那裡面展示的很多,我不能就這樣不停的重複,就這樣藉著幾個點,簡單的說幾句好了,

讓我印象深刻的場景是作者筆下的當時的那些建築,那些奢華的象徵權力的教堂,人們還不知道可以擁有自己的思想,以及為了自己的願望可以做什麼事情,一切都假借神聖的宗教,一切都假借神聖的.教堂來展現,展現建築家的審美觀,也就是個人的才華,或者展示自己的能力,我想那時的人們,把人性深深地埋在一件神聖的宗教的外衣下面,典型的人物就是副主教--克洛德,讀後感《巴黎聖母院讀後感》。從那許多的錯綜複雜的毫無章法的建築群,我們不難看出,當時人們的內心是怎樣的壓抑,怎樣狂躁,那些像雨後春筍一般從地下冒出來的教堂的尖頂,正是人們扭曲的靈魂在對著蒼天做這無聲的哀號!

教堂裡面是那麼的陰森恐怖,這讓人聯想到在宗教的遮攔下,當時社會是怎樣的骯髒和敗壞,真善美的宗教和利用宗教製造血腥事件,形成了強烈的感官刺激。通篇都是在這樣的對照下進行的,讓人的心靈深刻的體會出迷茫,困惑,和不安,如果有一把利劍,你會盡你的全力去刺破那層蒙在社會上空的陰雲,那陰雲是邪惡的,你對它充滿了憤怒和鄙視,就像書裡面的那些流浪漢們對待社會的瘋狂的報復。可是你不能,因為如果你想刺痛那些邪惡,你就先要將代表著真善美的上帝打倒在地,那是多麼殘酷的事情啊!還有比人喪失本性更悲哀的麼!

印象深刻的是這樣的幾個人物,代表美麗善良的姑娘--愛斯梅拉達。她不僅有迷人的外貌,更有一顆純真善良的心靈,從她對待那隻山羊,救下那個落魄的詩人,對於傷害過自己的卡齊莫多,送上的水和憐憫,對待愛情的犧牲,等,我們看到她是美麗的,她的身上心靈上沒有汙垢,她是沒有被汙染的。可是,這樣的天使一樣的姑娘,受到的是怎麼樣的對待呢?流浪,在最骯髒的環境裡面生活,被所謂的上流社會排斥和嘲諷,被玩弄,被拋棄,被誣陷,被威脅,最後,作了徹底的犧牲。

《巴黎聖母院》名著讀後感4

路易十一的統治開始瀰漫在地獄的每個角落,罪惡的靈魂越發地猖獗。

遙遠的天堂傳來聖潔的歌聲,穿過浩瀚蒼穹,直入地獄深處。

“紅衣主教臉上露出大人物天生對待平民百姓的那種微笑,向觀眾表示致意,並若有所思地款款向他的猩紅絲絨座椅走去,他的隨從跟著一起擁入了看臺,正廳的觀眾不由得更加喧囂,愈發好奇了。但紅衣主教對此無動於衷,從他心事重重的神色上便可以看出他另有煩心事,這煩心事,就是弗朗德勒使臣們。他,堂堂紅衣主教,卻不得不盛情款待這班芝麻綠豆官,而且最難堪的是這一切都在大庭廣眾之間眾目睽睽之下進行的,這叫紅衣主教大人怎麼受得了!誠然,這也是為了討好王上,他平生最倒胃口的一次故作姿態罷了。”

揭開序幕便是這番的虛偽。怎能不讓人聯想到統治的背後——宮廷與教會狼狽為奸,壓迫人民群眾。金錢,勢力在他們眼中已經不足一提,他們異變成飲血的惡魔,睜開猩紅的雙眸,露出尖利的獠牙,展開巨大的黑色羽翼,伸出陰寒的爪,狠狠地汲取民眾的一切。他們要的只有屈服,只有卑賤的人民的屈服。

天堂傳來的歌聲還 在繼續,一束光芒透進法蘭西的陰霾之中,喚醒了人民。

與惡魔的鬥爭悄無聲息地展開了,善良的人民開始反抗,開始奪回希望。

吉卜賽女郎愛斯梅拉達與面容醜陋的殘疾人卡西莫多便是這聖潔歌聲的'化身。他們在黑暗的籠罩之下,給飽受痛苦折磨的人們帶去快樂與夢想。

吉卜賽女郎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心,敢愛敢恨,用自己靈動的舞姿,天籟之音般的歌喉還 有一隻可愛的小綿羊打動了許多人。只可惜這樣一朵鮮花般的生命最後也在腐朽的教會勢力的摧殘下,無助地隕滅。

也正是在這一天,平時被厭惡、唾棄的卡西莫多成了眾人簇擁的“醜人王”。他何時受過這樣的待遇!出生時的不幸接二連三,嚴重的殘疾,相貌的醜陋,緊接著是父母的拋棄與社會的遺棄。他用自己善良真誠的心守護著愛斯梅拉達,他想保護她。但在強大的社會勢力面前,即使再強悍,也微不足道。

小說的結尾處處溢著悲情,卡西莫多目睹了自己所愛的一切:愛斯梅拉達被惡魔無情的絞死,副主教被他推下摔死在鐘樓下面不成人形……他的無助,他的泣不成聲,只能化作一句悲憤:“天啊!這就是我所愛過的切!”卡西莫多最終擁抱愛斯梅拉達共同殉葬,終究還 是完美的愛情。

黑暗早已散去,巴黎在陽光下愈發寧靜,再無人聽到那最後一聲朝向天堂的呼喚。

《巴黎聖母院》名著讀後感5

單純地去欣賞法國那座神聖氣派的聖殿——巴黎聖母院,很難把它與雨果筆下15世紀法國專制社會下那種種的真善美與假惡醜的抗衡聯想在一起。然而,正是在雨果的筆下,聖母院的光輝映射出人性中深沉的愛,卻留下之後慾望壓抑與權利迫害的陰霾。

聽慣了王子與公主的美麗神話,看膩了才子與佳人的純美傳說,《巴黎聖母院》中愛斯美臘達與卡西莫多之間真切的關懷與幫助卻毅然喚醒了那些迷醉在悽美愛情的人。這段真情真意的愛,或許在某種意義與所謂的愛情相去甚遠。沒有兩情相悅,沒有成雙成對,沒有生死離別,有的只是女主人公在眾人的譏諷與咒罵中,忿然走上鞭笞臺憐憫敲鐘人的一罐水,有的只是敲鐘人面對主教的威與權利的殘暴,不顧一切的奮力保護他心中最美的“天使”,——這難道這還不夠嗎?在人性遭到毀滅,權利、殘暴、私慾充斥的社會裡,在溫情喪去,虛偽、浮華、冷漠肆意橫行的歲月中,這份單純的思情與友善顯得尤為可貴。正是在這樣的絕境中,善良的萌發瞬間融化了人間的冰霜,昇華為生存的希望。這段朝夕相處的鐘樓歲月無疑與專利國家機構的.黑暗形成鮮明對比,成為整部小說中最為感人的部分。

正如細品一杯香茗一般,有甘潤清香,也有淡淡的苦澀盪漾心間。瞭解這本書的人都會對這樣一位人物感觸頗深。他本性可稱得上善良,收養了相貌奇醜的卡西莫多,博學多識,信仰虔誠,但刻板的信條壓抑了他對感情與正常感性的需求,他一再壓抑著自己,可自從他遇見了年輕俊俏、風情萬種的愛斯美臘達之後,內心深處殘存的愛與虛偽交織著,走上了人性兩種極端的自我毀滅的道路:要麼佔有,要麼就置於死地。這便是書中令人唾罵卻充滿悲劇色彩的人物——大主教弗羅洛。他痛苦地深陷於無法自拔的慾望中,在遭到拒絕後,他走向了對慾望物件的迫害。而他之所以能毀滅了愛斯美臘達,主要是由於虛偽神權與專制政府的黑暗勾結,他們聯合實施了這場迫害,釀成了女主人公的悲劇。在可憐又可敬的女主人公身上,雨果不僅書寫了燦爛的人性美,更深刻的揭露了中世紀專制社會的陰暗。

一件平凡的事,看似平凡,實則深刻奧妙;一種並不美麗的愛,看似醜陋,實則真誠;一座堂皇的宮殿,看似高貴,實則虛偽;一本厚重的書,看似誇張怪誕,實則洋溢激情。《巴黎聖母院》正是這樣一部曠世傑作。

《巴黎聖母院》名著讀後感6

對這本書的瞭解是通過電影,看這本書的時候,腦子裡全都是這本書的內容的影面,很慶幸自己先看過電影,才瞭解的更容易些……

《巴黎聖母院》是一個善良無辜者在制制度下遭受迫害的悲劇。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了強烈的“美醜對比”,其中善良美麗的少女愛斯梅拉達,殘忍虛偽的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 ,弗羅洛和外表醜陋、內心崇高的敲鐘人伽西莫多,為本書構成了一幅絢麗而奇異的畫面,形成了尖銳、讓人難以置信的善與惡、美與醜的.對比,這也正是這本書的魅力所在。

女主角是個善良純潔的少女,她富於同情,敢於捨己救人,當以賣文為生的詩人甘果瓦,深夜時誤入“黑話王國”,即將被殺死時,她挺身而出雖不愛他,卻願與他結婚、當卡西莫多在烈日暴晒的廣場上遭到鞭撻,口渴向人們求助時,只有她對這個醜怪異常而且又挾持過她的人表示同情,滿足他的要求……她性格天真、且品格堅貞……作者把這個人物塑造成美與善的化身,並將故事圍繞她而引起,以引起讀者對她的無限同情,從而產生對封建教會及王權的強烈憤恨。

在小說中,雨果十分自覺加以揭露的封建惡勢力首先就是教會,克洛德就是教會的化身,他外表道貌岸然,內心卻如蛇蠍般毒,表面聖潔,內心卻貪求女色,過著荒淫奢侈的生活,對世人充滿敵意,但最終惡人終有惡報。

作者也以極大的同情心描寫巴黎最下層的人民、流浪者和乞丐,他們身份的卑微低下,但卻擁有遠遠勝於那一個所謂有教養、文明的世界的人的崇高美德:互助友愛、正直勇敢、捨己為人……小說中巴黎下層流浪者為救出愛斯梅拉達攻打聖母院的場面:悲壯、激烈、慷慨、驚心動魄,顯示出的英勇無畏更證明了這一點。

這篇小說具有一定的震撼力,捲走我們的全部感情,也讓我們深深地體會到內在美的重要性。一個人擁有美麗的外表是讓人羨慕的,但我們更加看重的是他的內心是怎樣的,如果他內心骯髒,品質下劣,這種人根本談不上美。所以,我們要從一個人的內心去對待這個人,要相信內在美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