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願你慢慢長大讀後感(通用12篇)

讀後感3.39K

讀後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然後將得到的感受和啟示寫成的文章叫做讀後感。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願你慢慢長大讀後感(通用12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願你慢慢長大讀後感(通用12篇)

願你慢慢長大讀後感 篇1

教育孩子真不是簡單的事情,這事兒從來就沒人教我們,我們各個都是自學成才。或從父母那承襲,或是從書上學習。這真是我們教育體系上的缺失。結婚前要有婚檢還得發個證書才能成為合法夫妻,生孩子還有個孕前檢查,身體合格才能生孩子,還有個準生證。可是為啥就沒有個部門給要當父母的發個合格父母證吶?

小不點還沒出生時,我想像著,我們每天可以像朋友一樣聊天。我們兩個靠在沙發上,腳丫子搭在茶几上,舒服的看著各自喜歡的書,然後看到有意思的地方會招呼對方看,分享給對方。中間可以放著大包薯片,餓了就抓上一根塞在嘴裡,剛巧拿到同一根薯片,一人一半放各自的嘴中,歡樂得很吶。

目光回到現實。

此時的我在碼字,對面的小不點在ipad上玩王者農藥,同時手機看漫畫,時不時的對面傳來興奮的笑聲。噢!這絕對不是我想像的場景。現實和夢想差距咋那麼大捏?

看著手邊《願你慢慢長大》這本書,我覺得我還有救,我覺得我的夢想還能實現,我覺得我們雖然現在盤腿相互坐著,各自幹著自己的活兒。但是我們確實都坐在沙發上,只是薯片換成了奧利奧,我們一人一包在各自吃著自己零食。這樣看來,我的願望實現了一小半吶。

《願你慢慢長大》此書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親愛的小孩。裡面包含了許多名人名家寫給孩子們的信,他們所面對孩子的問題和我們是一樣一樣的。咱們是沒有耐心一聲吼,一吼就二吼,二吼不行拿腳踹。但是他們都是積極的面對孩子,鼓勵和保護孩子的好奇心。

開篇劉瑜老師寫給小布谷的信中,充滿了母親對未出生孩子的企盼,她說,希望以後“能和自己的孩子成為好朋友”,我原來也這樣想過,和我未出生的孩子成為朋友,其望他對我無話不談。但是現在我們發展成為無話可談,現實總是很殘酷。

雖然如此,我還是要借用劉老師的話對我的小不點兒說:

“小不點兒,願你慢慢長大。願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願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願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願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願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最早讀周國平老師的書是《妞妞》,一位父親記錄僅僅擁有562天生命的小女孩,讀完感慨萬千,失去愛女這種痛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的,而周老師確用字記錄了這段艱辛的歲月。在這本書中周國平老師《不想長大》是寫關於女兒啾啾的趣事,小小的啾啾為歲月匆匆而悲傷,因此突然表現了尿褲子、尿床。而作為父親的周國平,並沒有對他發脾氣,而是和她一起探討這個問題。如果換成你,抱成我會怎麼做?

周老師給我們強調了三點:

首先,我們要留心,要傾聽,讓孩子感到,我們們對他的苦惱是瞭解和關切的。其次,要鼓勵孩子,讓他知道,他想的問題是重要的、有價值的,他能夠想這樣的問題證明他聰明、會動腦子。最後,要以平等、謙虛的態度和孩子進行討論,不知為不知,切忌用一個平庸的答案來把問題題聚消。

這三點值得我們學習。

這部分還有許多老師對孩子的教育,比如李銀行給壯壯的信《贏在起跑線上也不一定一生都成功》,文中說,人生的境界分為四類:一種是既成功又快樂;一種是既不成功又不快樂;一種是成功但是不快樂;一種是不成功但是快樂。我當然希望你的生活既成功又快樂,但是萬一不成蘇,一事無成,我也希望你是快樂的。

書的第二部分是大師的叮嚀——要懂得過快快樂樂的生活,要學會過各種不同的生活。

這部分有大師梁啟超給孩子們的叮嚀凝聚在“莫問收穫,但問耕耘”這句話中。胡適先生寫得《做人要做上等人》中說,志氣要放在心裡,要放在功夫裡,千萬不可放在嘴上,千萬不可擺在臉上。

曹禺在《小方子,你不能在玩了》一文中叮嚀,著迷是最好的朋友。希望你能真正在創作中得到平靜快樂的心情。

這部份還有很多大師的叮嚀,不僅適用於孩子,我們大人也同樣適用。

書的第三部分是愛的手記——我又一次無條件的相信他。這部份主要告訴我們,給孩子自由,發揮他們的特長。同時要相信他們,他們可以做得更好。

《願你慢慢長大》這本書看似是寫給孩子的,其實也是寫給我們父母的。如果你讀了這本書,定會收穫滿滿,你所遇到的教育問題或許在這本書中能夠找到答案。願我們都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父母,引領我們的孩子快樂自由的成長。

此時,我對小不點兒說,太晚了,我們去睡覺,明天再玩遊戲。

願你慢慢長大讀後感 篇2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龍應臺的這段話我們都耳熟能詳了,但是其中飽含的深情,是當了父母之後才深有感觸。

正如本書所說,陪孩子長大是個緩慢的充滿愛的過程。也許在外人看來,孩子長大好快,一轉眼就大了。只有我們自己才能深刻體會其中的苦辣酸甜。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自我完善的過程。是不斷的出現問題、解決問題;發現問題,處理問題;提出問題,避免問題的過程。在這期間,雖然理智的不至於成為孩奴,但卻犧牲了很多的個人時間。作為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的當孩子的榜樣。當自己在某些方面不能成為孩子的榜樣的時候,書籍無疑是她最好的朋友和榜樣。我也慶幸從幼兒園開始就堅持親子閱讀,其中的辛苦自然不必說,但孩子現在養成了很好的閱讀習慣,現在孩子很博學,多才多藝,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這本《陪你慢慢長大》中的每篇美文我都認真讀了,有一些是之前就讀過的,都是對我的教育理念都很大幫助的好文。書中很多的觀點都對我有很大的觸動。教育孩子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能把別人的經驗生搬硬套。是在和孩子不斷磨鍊不斷進步的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全書一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書信形式為主,展示了父母的殷切期望。這裡面沒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有的只是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自己的成長。第二部分是大師們寫給孩子們的勵志部分,激勵孩子們成為一個上進的、有責任感的人。第三部分是寫給孩子的期望。每個孩子在自己父母的眼裡都是與眾不同、極其聰明的。我們可以愛他,但不能給他們太大的壓力。在發揮孩子特長的基礎上,給他們一個快樂的童年,是就是家長的期望。可就是這種期望,往往轉變成了望子成龍的殷切願望,從而剝奪了孩子們快樂玩耍的權利。自己沒有完成的目標、沒有實現的夢想就強加在了孩子身上。這太不公平了。本書每篇文章前面都有一幅插畫,很抽象也很活潑生動,很符合孩子的視角,我非常喜歡。編者選擇的文章也都很有代表性,集中外名家於一體。近年來越來越喜歡這種集結成冊的書籍,浩如煙海的書籍讓我們的時間和精力都很有限,而彙集類的書籍是從經典中提煉出精華凝聚成冊,讓我節省了很多時間就讀到了經典文章。

百善孝為先。幾乎每篇文章都強調了德行的重要性。首先要教育孩子成為善良的人,其次要做一個孝順長輩、尊敬師長的人。一個人如果連人品都不好,就算他再有成就也是對社會百害無益的。

本書封面清新靚麗,充滿溫情的照片讓人心生愛意。1.5倍的行距,使文字看起來一點也不累,符合慢下來的預期。愛孩子,就陪她一起慢慢長大吧,克服自己的急躁,去除自己的功利之心,靜待花開,靜下來,慢下來,一起長大。

願你慢慢長大讀後感 篇3

此時此刻,窗外下著鵝毛大雪,天氣冷的讓人只想撒嬌和擁抱,彷彿整個世界都在一夜之間變得清晰,單純,不焦躁。早安,我的寶貝,今天是20xx年12月11日,雙12購物節狂歡的前一天。

媽媽肚子裡懷著四個半月的二胎,尚不知是弟弟還是妹妹。手捧綠茶,守著暖氣,合上剛讀完的一本書《願你慢慢長大》,心中一陣陣湧動著一些東西,溫柔的,閒適的,感恩的,說不上來又咽不下去,突然特別想你,想你此時此刻在學校教室裡在幹什麼,想著等你放學回來,媽媽要從書中節選幾段文字,輕輕地讀給你聽。

《願你慢慢長大》是一本“慢養育”的名家散文合集,收錄了近30篇隨筆,包括父母寫給孩子的書信、自身成長經歷之談以及對於子女的教育看法等,提供了許多值得家長借鑑的教育經驗。書中作者們寫給子女的書信溫馨感人,對孩子個性的認知與思考真實、客觀,充滿人性,對自身的成長經歷充滿反思,對下一代的教育擁有相對獨特的看法。

讀了以後,媽媽受益匪淺。這本書讓我明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快樂”是多麼難得的東西。一個在快樂中成長的人,會更懂得待人友善,積極進取。他會獨立思考,眼界開闊,熱愛生活和運動,能自己主動學習,自己主動交朋友,更重要的是,能與父母很好地相處。

書中的作者們,無論是周國平、賈平凹、李銀河、張曉風,還是梁啟超、胡適、曹禺、豐子愷,他們紛紛摒棄了自己的各種偉大的身份,而僅僅作為一名普通的父親母親,用舒緩、感性的文字,撒播關愛與理想的種子,滋養悲憫和感恩的心。這些文字唯美、溫暖、耐人尋味、引人深思,足以令每一位父母動容。

比如開篇劉瑜的《願你慢慢長大》中寫道:是的,我祈禱你能“成功”,但我所理解的成功,是一個人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敬畏與熱情——在媽媽看來,一個每天早上起床都覺得上班是個負擔的律師,並不比一個驕傲地對顧客說“看,這個髮型剪得漂亮吧”的理髮師更加成功。但是,對你的“成就”無所寄望並不等於對你的品格無所寄望。媽媽希望你來到這個世界不是白來一趟,能有願望和能力領略它波光瀲灩的好,並以自己的好來成全它的更好。媽媽相信人的本質是無窮綻放,人的尊嚴體現在向著真善美無盡奔跑。

說得多好。所以媽媽對你也是一樣,我的兒子。在你將來的人生道路上,無論會得到什麼樣的評語,媽媽都希望你能緩緩而篤定地生長為原本該有的樣子。你不需要對不起任何人,也更不必對得起所有人,只要你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專注的成為一個自己真正想成為的人,踏踏實實的吃每一餐,紮紮實實的過每一天,就可以了。

而對你的唯一要求,就是像《贏在起跑線上也不一定一生都成功》中李銀河對兒子說的:“希望你珍愛自己的生命,做一個優雅而可愛的人,擁有一個快樂的人生。”

讀著書中這些飽含情感的句子,心情就像閃電躲進烏雲,就像突然放緩的心跳,有一種微醺的狀態,這種狀態因為放鬆而充滿善意,因為期待而略顯天真,因為某種無目的的蠢蠢欲動而顯得有點激動。突然特別感謝你賜我“媽媽”這個稱謂,眉眼與我相仿,讓我從一個無知無畏的女人,內心陡然像棉絮一般柔軟,天空一般博大,容得下萬物。

書中最令我感動的是張曉風的那一篇《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寫的是兒子開始上國小的第二天,“我卻狠下心來,看他自己單獨去了。”但身為母親,對兒子的那種牽掛從筆端流淌出來——“我把他交給馬路,我要他遵守規矩沿著人行道而行,但是,匆匆的路人啊,你們能夠小心一點嗎?不要撞到我的孩子,我把我的至愛交給了縱橫的道路,容許我看見他平平安安地回來。”“學校啊,當我把我的孩子交給你,你保證給他怎樣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給你一個歡欣誠實又穎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後,你將還我一個怎樣的青年?”

同樣作為母親的我,流著眼淚讀完了整篇文章。我十分理解張曉風內心的那種掙扎和企望。自從生下兒子,我便努力在世界和我之間建構一道屏障,把所有危險隔絕在外,讓兒子在安穩寧靜的氛圍裡無憂無慮的成長。可是慢慢地我發現,這道屏障會隨著兒子的成長而出現越來越多的缺口,這些個小小的缺口把我從一個自由自在的任性女人,變成一個牽腸掛肚的母親。

類似的文章在《願你慢慢長大》中還有很多。在這裡,無論是對將來、命運和現實,包括若干心靈問題的探究,還是對個體現狀,如愛情、婚姻和家庭等問題的尖銳觸動、審視及叩問,都蘊涵著慧敏和細膩,體現著作者們獨特的思考和體味,閃爍著哲理之光,浸潤著潤物無聲的親切和委婉,給讀者一種與眾不同的新鮮感和驚愕感,得到穎悟和啟示,從而提升人生境界。每一字每一句,都是讓家長們懂得,要讓孩子好,我們首先需要知道什麼是好。也是讓家長們知道,陪伴孩子成長,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我們不要著急,我們陪他們慢慢長大。

童話故事往往教訓我們勤有功戲無益,可是在這樣大雪紛飛的冬天,真的很想偷一個懶,牽著你的小手去山上玩雪,凜冽清新的空氣灑遍全身,深吸一口氣,都可以笑出聲了,多麼美好的時刻。

龍應臺曾經寫道:“我坐在這個斜陽淺照的臺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漂亮的小孩專心做一件事,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她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她5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是啊,每個母親都含笑抱怨孩子淘氣,可依然待他們如珠如寶。孩子們的淘氣總是讓我們頭疼,但我們依舊可以慢下來,欣賞他們成長的快樂,等待孩子成長的進步。親愛的小孩,讓我陪你慢慢長大。

願你慢慢長大讀後感 篇4

剛剛看完《爸爸去哪兒》,只是單純想去看一場成長,是孩子的天真浪漫,是親情關係裡的不同表達和增進,也感動於孩子們或大人們之間的友誼。父親們說道孩子們的成長,對他們的期許,彼此間生出的感動,聽著都讓人想流淚,是有些話,猝不及防的,就擊中了人的內心柔軟處。看完就想,大概生活還是太忙碌了太快速了,快到父女母子都不能細細的關注對方的變化,慢一點吧,我們更能發現細節處的可愛。

對孩子的將來,大人們都有著這世上最樸素最真摯的願望。健康,勇敢,快樂……不被現實所打敗,希望你遇到的人都是像你一樣美好善良的人。往後的人生總會變成自己去走,但你要記得父母的愛,多思念常看望,做個孝順的孩子……

《願你慢慢長大》裡大多是給孩子們的書信和溫暖的言語。在這本合集裡,不管是名家大師還是普通人,當他們的身份只是父母的時候,他們都只是懷揣簡單願望的父母,卻也是偉大的。他們說起自己的子女,字裡行間都是真切切的熱乎乎的,流露出來的這世間最讓人心生動容的情感,不用加以修飾,只要去說,那種溫情和愛意頓時就溢滿了紙張。對了,每篇正文之前都是富有童趣的插畫,是個孩子畫的,以孩童的視角。配上大人們的文字,總是合稱的。

我並沒有按順序看這本書,而是翻到哪一篇就看在那裡,看的第一篇就是蔡春豬寫給自閉症兒子的信,看得我又想哭又想笑,這封信寫得太可愛了,但現實總是有些悲傷的,一個自閉症孩子,但他以及家人的這種樂觀的心態讓人心生感動。

也忘記是什麼時候看過劉瑜的《願你慢慢長大》了,如今再看還是那麼的感動,母親對孩子的期盼,其實根本不需要那麼多條條框框,只要能健康快樂的成長,就是最好不過的,這大概是真正的為人父母之後,會突然明白的道理,看著孩子一點一滴間的改變,磕磕撞撞中,明白人生中的道理,會為美好的東西而感染,即便被世人無常所欺瞞,也要堅定自己會做正直良善的人。我們在為世界可以變得更加美好而作出那麼一些努力……

看到張曉風說交給你們一個孩子,她是希望世界可以溫柔的對待自己的孩子,不,其實是所有的孩子。我在看這篇的時候想到《目送》,這親情一場,就是目送著我們相互的走遠,可能是心靈的獨立,可能是離家走入社會組成家庭之後的必經成長,知道了我們於這個世界是孤獨的,因為父母子女的相互陪伴,是讓我們的人生有所倚靠,但真正的修行始終是孩子要去完成的。

還有,李銀河的“成功和快樂”四境界,比起成功,孩子們能擁有一個快樂的人生才是父母最真的心願;慶山文字裡講與孩子之間的相互獨立;林清玄的“大其願,堅其志,虛其心,柔其氣”;古典老師則提到生命與世界的關係,人活著是為自己而活著,要活出自己的意義與價值來,認真一些,努力一點,今天比昨天進步一點,要對得起自己吃過的飯、走過的路。胡適的讀書與做人,是對初上學的稍有理解能力的孩子最好的禮物,讀書不僅僅是為了知識,更加不能只做為任務,而是透過閱讀去改善自身,擁有廣闊的胸懷和堅強的意志……

把這些話告訴給孩子們,讓他們嘗試著理解,面向人生中的種種困惑,都要有正面的積極的心態。但這本《願你慢慢長大》不只是親子讀物,太多太多的話,關於生命與成長的箴言,是適合每個人的,因為到真正的美好的生活成就精彩的生命,並把世界變得更加好的這番願望,並不是那麼容易實現,是我們為之一生都要去進取的。二十多歲的我,大多時候,是自覺像個孩子,可能是童年少年時候太過幼稚叛逆,將錯就錯的,直到現在也拼命逃避“長大”。看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想到自己的成長,有太多的話都覺得相見恨晚,父母給予我的寬容並不是像書裡說得那麼好,心生一些遺憾;但他們對於我曾經的叛逆也沒有打壓到底,這是對的也是錯的,所以又特別慶幸他們給予我寬容和獨立選擇的能力。怎麼說呢,我覺得自己並沒有成為那種特別差的孩子,而這和父母的教育方式和陪伴支援都有莫大的關係。

去年,哥哥的孩子出生了;今年,三個姐姐的孩子陸續出生;必須正視一個事實,我已經變成了一個長輩了。我喜歡看孩子,小小的,特別可愛,但我覺得生養孩子,真的是一件困難又美好的事情,與其掛鉤的,就是責任。看過《願你慢慢長大》,我覺得這責任是很大的,就像王森提到的:應該給予孩子自由,但自由不是放縱,應該讓他有學會生活的能力,這是基礎,所以應該嚴謹對待的事情還是要去教他懂得,不能放縱他的壞習慣和品德。當然,希望孩子成為怎樣的人,父母是第一老師,言傳身教,給子女做一個好的榜樣。往往自己的成長,其中的努力和對待世事的態度,是最重要的,因為這是父母可以帶給孩子的,或者是長輩給晚輩的正能量影響。

最後,可愛的孩子,希望你是快樂的,希望你常與美好相伴,希望你有一直的新鮮感和求知慾,希望你學會獨立思考懂得與人事相處,希望你對這個世界一直抱有熱情和好奇,最後,希望你從今往後的每天都能進步一點點。

願你慢慢長大。願你每天都睡到自然醒,沒有過多的煩惱,在恰當的時候做應該的事情。願你被這世界溫柔相待,並敢於做最真最好的自己。

願你慢慢長大讀後感 篇5

親愛的萬小象:

很抱歉因為沒有孩子,無法感同身受地體會到那種深刻到骨子裡的母愛,想不出什麼好的箴言來告訴TA,媽媽多麼愛你,多希望你能真正活得快樂。所以,把你拉過來作為訴說物件。

你知道,父母對孩子的愛和孩子對父母的愛從來都是不對等的。例如,父母會為了你有口吃的,早早起床張羅,或者只為了看你一眼,忍受著水土不服長途而來,抑或者為了你有個好的出路,四處求人,最可憎的是,會為了成全你的一輩子,毫無怨言地犧牲掉自己的一輩子。

你看不上這種行為,所以你努力掙脫這樣的虧欠,你希望自己能活得自由點,也希望父母如此,不必為了孩子遭受任何妥協。

可是你也知道,這事情擱你身上,也是個說不清道不明的可勁付出。

好在,你在這個家的成長果然是獨立的,是自由的,任何想法都能夠被尊重,被鼓勵,即使大的分歧,也總是勸說多過打壓。

所以你五歲逃學,八歲開始長達七年的厭學,再到十五歲幡然醒悟確立目標併為之努力,我會覺得慶幸。

當然這中間的功勞一半在你,一半在一位教育家。那時候你愛待書店,甚至一個小書攤都能引起你的興趣,雖然不知道那些深奧的書你看懂了多少,但至少,劉墉的書你沒少看,並且你真的看進去了。

所以又是一個十年過去了,當我再次拿起這本《願你慢慢長大》時,我才想起了你。這是一本很特別的書,書裡分了三個版塊——“親愛的小孩”“大師的叮嚀”“愛的手記”,裡面都是中外的教育家或者大師們在與自己孩子的羈絆中催生出的或理性或感性的寶貴成果。無論為人父母的是精英、大師還是普通人,都能夠從中汲取關於“教”“養”的養分;無論為人子女的是學霸、中等生還是學渣,也都能夠找到讓自己會心一擊的部分。在這場溫柔的教養旅程的盡頭,便是父母與子女雙方的成長與和解。

從前看一個演講,是說(古今中外)我們從來都希望把男孩子教養成勇敢的人,卻從來只讓女孩子完美。男孩子可以玩得一臉泥巴,女孩子不能;男孩子被允許從高處跳下來這種行為,女孩子則是被明令禁止的。男孩子定要臉皮厚,女孩子絕不能丟人。所以,最後形成了男女心理上的巨大差異以及對對方的不理解。實在值得詬病。

我不要你成為不犯錯誤、完美的人偶,而是勇敢、堅強、自信的人。

勇敢去你想去的地方,做你想做的事情,不要害怕失敗,不要去考慮力所不及的事情,即使不斷碰壁,也要拐個彎想法子再來。

所以,你得堅強,考試分數什麼的不要太在意,什麼地方該紮實地積累,什麼地方該放任自己自由想象,自己心裡有底。玻璃心要不得,看準的目標得持之以恆,讓別人的“不可能”見鬼去吧。

當然,所有這一切,都來自自信,這個東西,我強烈要求你一定攜帶終生,我們這個時代有個詞“迷之自信”,我希望你有。

其他的什麼諸如熱情、努力、有趣、多看書之類詞彙我就不灌輸給你了,這三點,是我一個過來人實在要你學會的。

劉瑜在《願你慢慢長大》裡寫——

願你慢慢長大願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願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願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願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願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我真的好愛這些句子,如果你有幸讀到就好了。

你的童年是像周國平的孩子一樣,每天被“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今後將去往何處”的問題困擾著,甚至和人嚴肅地討論了一番。可是你沒能有一個像李銀河一樣的媽,告訴你選擇考大學其實和當廚子是一回事。你被老師們的有色眼光和同學們力爭上游的氣勢嚇到了,於是覺得這人生,考了大學了就算是完滿了。當然現在的這一切你都應該慶幸且滿足。

可我還是希望你的生活能往上面那些話上靠一靠,慢一點,開心一點,在有云的天氣裡看看雲,在有陽光的日子裡晒晒太陽,不要急於求成,也不要太被別人的意見左右,就按照你的節奏,不緊不慢地成長為一個優雅又可愛的人。

我說不出多麼深奧的道理,所以借用古典老師一句話:“重要的不是小心翼翼地活著,誰也不傷害,誰也不得罪,讓誰都喜歡你,這不可能。關鍵是你自己的生命——讓自己活出意義來。”

所有人做父母的時候都是第一次,不需要考證,不需要培訓,所以你不要怪媽媽,為什麼有的時候照顧不到你的情緒,為什麼有的時候會偏心,等你到了我這個年齡,就會了解了。

你的生命還有很長,你還有健康、飽滿的未來,有足夠的時間來參考此類書籍進行自我教育,而我在未來,等著你成為你想要的樣子。

願你慢慢長大讀後感 篇6

我很喜歡董卿對於遇見的闡述,她說:“世間一切,都是遇見。就像冷遇見暖,就有了雨;春遇見冬,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恆;人遇見人,有了生命。”我想:孩子遇見父親和母親,就有了親情和溫暖。

最近,我和媽媽一起閱讀了劉瑜寫的《願你慢慢長大》,劉瑜寫自己生孩子的原因,是想讓人生變得更完整。我也問媽媽生我的原因,媽媽是這樣回答我的,她說:“我已經有了一個兒子,我還想有一個女兒,做我貼心的小棉襖,有兒有女的家庭是完美的。當然我也希望當媽媽和爸爸老去時,孩子們可以互相照顧。”我想起我和哥哥一起度過的快樂時光,由衷地感謝媽媽生下了我。

劉瑜在書中寫到對孩子的希望,她希望她的孩子是一個愛科學、有求知慾、有夢想、有勇氣、有責任感、有同情心的人,還希望自己能和孩子成為好朋友。

我的媽媽也希望我熱愛運動;誠實守信;有禮貌,見到老師、長輩要問好;

要有責任感;要堅強,不能因為一點點的小事就哭;要有夢想;要有同情心,哪怕只是幫助小貓小狗也好;同學之間要有愛,不能打架、吵架、罵人;對哥哥也是一樣,兩兄妹不能吵吵鬧鬧,一定要友好相處;要有勇氣,就像去夏令營時大家都要攀巖、涉水,雖然害怕也要鼓起勇氣去嘗試;要敏感,知道美與不美,好與不好,最後還希望我能幸福美滿地過一生。

劉瑜還寫了養育孩子很辛苦,比如:她女兒常常腸絞痛,腸絞痛好了之後又開始發低燒,發燒剛好又開始得溼疹……我的媽媽在養育我的過程中也付出了很多心血。我一週歲左右時一直斷斷續續拉肚子,媽媽三天兩頭帶我去醫院,醫生也沒什麼好辦法,這可把爸爸媽媽給急壞了。後來媽媽給我斷了母乳,只喝粥和羊奶,終於有了好轉。但是有一天外婆給我吃了一塊餅乾,然後我又開始拉肚子了,這次更加嚴重,可把爸爸媽媽嚇壞了。第二天正好是星期天,一大早,爸爸開車帶我去杭州看病,一路上我哭鬧不停,弄得爸爸媽媽不知所措。終於熬到了杭州,醫院裡的人實在太多了,從早上一直等到傍晚才輪到我們,可把媽媽急壞了。我吃了醫生開的藥,又掛了兩瓶點滴,因為太晚了,我們就住在了杭州。一晚上,媽媽幾乎沒睡,守著我直到天明。在媽媽的精心照料下,我的病終於好了。

文中劉瑜也有說到她養育孩子時的幸福,媽媽說,在養育我的時候,她也有感到幸福。在我十個月大的時候,媽媽開始教我說話,教我叫“媽媽”.雖然很簡單,但是我一直學不會。媽媽一點都不灰心,一直耐心地教我,給我示範。有一次,我蹣跚著張開雙手向媽媽走去,口中竟然呢喃著“媽媽,媽媽”,雖然發音不標準,但媽媽卻感到很幸福,當場流下了眼淚,因為這是她第一次聽到我叫她“媽媽”.

我慢慢地長大了,現在的我已經會自己洗頭髮了,會跳舞了,能在媽媽喝醉酒後照顧她了,會上臺演出了,會背古詩了,有責任感了,會養寵物了……每次見證我的成長,媽媽都會感到很幸福。

劉瑜寫道:“願女兒慢慢長大,願她有好運氣,如果沒有,願她在不幸中學會慈悲。願她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願她在寂寞中學會寬容。願她一生一世都可以睡到自然醒。”我想這也是媽媽對我的希望吧!

就讓媽媽陪我長大,我陪媽媽變老。咱們一生一世幸福地走下去吧!

願你慢慢長大讀後感 篇7

有感情也要不失浪漫情懷,浪漫就是浪費時間慢慢吃飯,浪費時間慢慢喝茶,浪費時間慢慢走,浪費時間慢慢變老!

——林清玄《讓你的孩子努力考7—17名》

林清玄,我只知道他是當代著名的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著,有一段不算好的婚姻,甚至在妻子離家出走後與兒子過了一段吃方便麵度日的時間……所以當看完這篇《讓你的孩子努力考7—17名》的散文後才發現林清玄不僅僅在自己的事業上有自己的成就,在對孩子的教育上也讓我訝然:在這個人人都喊時間不夠用,恨不得每一分鐘都當做一年來用的今天;在這個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逼著孩子奔波於各種補習班的今天,林清玄卻告訴我們,讓我們的孩子努力的考7—17名。這對當代總是嫌棄自己考了班級第一名卻不是年級第一名,甚至全校第一名的家長來說無異於一記響亮的耳光!

孩子,願你慢慢長大!我們,真的可以慢下來嗎?

浪漫,就是浪費時間陪你慢慢長大

觸碰

看過不少的育兒書,從2006年孩子在肚子裡開始到現在十歲五個月,孕期的書,0—3歲的教養,正面管教……不一而足,卻第一次看到一本打著“育兒”標籤的散文集——《願你慢慢長大》。書中大多都是耳熟能詳的大家們給自己孩子的書信,比如在第一部分“親愛的小孩——願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願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就有那篇著名的劉瑜寫給小布谷的心,關於對孩子的期望:所以,小布谷,等你長大,如果你想當一個華爾街的銀行家,那就去努力吧,但如果你僅僅想當一個麵包師,那也不錯。如果你想從政,只要出於恰當的理由,媽媽一定支援,但如果你只想做個動物園飼養員,那也挺好!——還有李銀河給壯壯的一封信,關於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是否會一生都成功的話題等等不一而足,情真意切有淡然而為。不論自己的孩子是天才抑或是高功能低智慧的自閉症患兒,在字裡行間無不流露出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愛,是的,父母之愛子,不僅僅是為之計當前的啊!

浪漫,就是浪費時間陪你慢慢長大

父母之愛子

沒有高深的專業術語,沒有艱澀難懂的理論大道理,閒話家常般娓娓道來卻又不失理趣,文筆絕對流暢,文字清麗而簡樸,但卻又讓人讀完禁不住掩卷沉思,反省自己為人父母者的所作所為。木心說:“從前的日子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時間,在孩子身上就是那一天比一天高的個子和對這個世界一天比一天多的認識。個子的增長是沒有辦法加速的,認識卻可以,太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便早早的讓孩子走進了早教班的課堂,背詩詞、做珠心算,甚至奔波於各個“興趣班”……孩子辛苦,家長也累!在抱怨陪孩子做作業會心梗,奔潰的同時也沒有想過做作業本身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為什麼不交給孩子去處理?而慢下來,還會心梗嗎?還會崩潰嗎?

讀完全書,大家們給孩子的一句句肺腑之言,一個個殷切的期望都離著分數、名次太遠,而他們的眼光和格局,才是我們應該要好好讀一讀,品一品的吧?!

是的,贏在起跑線的孩子不一定一生都成功,而輸在起跑線的孩子並不一定一生都失敗。一如文末王森現實的那篇《望子成人——提心吊膽二十年》。

王森現實的孩子就應該是那種“輸在”起跑線上的孩子:父母沒有準備的時候就降生了,名字都是按照思維慣性起的,讀書時並沒有如父母期盼的那樣去國外讀大學,甚至連高中都沒有真正畢業就號稱喜歡音樂而擅自跑得北京的一所音樂學院讀了兩年。本該音樂學院畢業開始職業生涯的時候又自行退學,跑回家學做咖啡,甚至開始謀劃自己的寵物咖啡館……這樣一個孩子,二十二歲才開始第一次創業,可是他卻身心健康,待人接物有禮有節,除了抽菸生活上沒有任何惡習……這樣一個孩子和千千萬萬個普通孩子有何區別?那你能說他是人生的輸家嗎?不!肯定不能!

孩子的生命屬於他自己,他來到這個世界是被動的,你如果沒有給他按自己意願生活的能力,那是你的失職;如果你不願意讓他按自己的意願生活,那是自私!

願你慢慢長大讀後感 篇8

讀這本書是因為作者劉瑜,一個幽默的真性情女人。

早就聽說她的時評文章邏輯思維和深度少有人能及,不知道誇張不誇張。但是生活類小文章就沒見過有劉瑜寫的那麼直指人心的。

這個印象來自於2015年閱讀的一本書,叫《送你一顆子彈》!

還記得裡面有句話當時對我觸動蠻大:“我對那些多年如一日地裹著重複機械生活但仍然興致勃勃的人感到無比好奇。”思慮再三還是覺得,我不就是那樣的人嗎?

於是發奮讓自己接下來要開始體驗不一樣的人生!《願你慢慢長大》這本書是一大群人(有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社會學家、作家、媒體人、畫家、電臺主持人,還有普普通通的家庭主婦、咖啡店老闆。)在分享自己對

孩子的愛和期待,以及一些教養的真心話!既然我是衝著劉瑜讀的,就重點說說第一篇文章,也就是劉瑜的《願你慢慢長大》!

這篇文章基本還是她一貫的風格,很多反傳統的大實話。整理幾個讓我印象深刻的點以及我的思考分享給大家!首先就是生孩子其實是自私的事情,古人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不自私嗎?

現代人說"我喜歡小孩",不自私嗎?

生物學家說"為了人類的繁衍",哎呀,聽上去多麼神聖,但也不過是將一個人的自私替

換成了一個物種甚至一群基因的自私而已。對了,記得有個叫道金斯的英國老頭寫過一本書叫《自私的基因》裡也有類似的觀點!其次是不要拿“望子成龍”來壓迫孩子,而要讓孩子有健全的人格和好的品德。

其實這個觀點我內心裡一直也是這麼想的,孩子能不能成材真的不重要。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總統,但是人格健全很重要,這確保他內心不扭曲。

他學習不好,最終成了個鍋爐工人,他很幸福,也是成功的教育。

他性格偏激,即便考上覆旦或清華,也可能成為投毒案的凶手,那也是失敗的。

何況父母是孩子最好的一本書,他每天都在翻閱和效仿。很多家長尚不能安身立命,吃完就睡,整天不是抱個手機刷王者榮耀就是抱個電視遙控器追劇,卻要求孩子出人頭地,是一件極其不公平的事兒。

父母不必顯赫不必騰達,卻必須具備自食其力的生活態度,用你的誠實、勤奮、堅韌,影響孩子的人生。

可是,如果你都在混,孩子憑什麼拼?最後就是要讓孩子有無盡的求知慾,大到“宇宙之外是什麼”,小到“我每天拉的屎衝下馬桶後去了哪裡”!

是呀!我覺得小孩子就象一張白紙,只要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讓他們以開放的眼光看待整個世界!

記得不知道在那本書上看到有個教授,就是說三歲四歲決定人的一生的.那個傢伙,我其實很想問問,他三歲四歲的時候在幹嘛!

是這個社會,有太多的聲音,把教育孩子這個話題提到了太高的高度。

搞得父母都唯恐自己孩子輸在自己教育上。神經都緊張得不行。

這個那個培訓班的!我們小時候,父母哪懂那麼多?我也覺得我現在挺好的呀!

以創新和高階製造業著稱的德國,憲法規定國小前不允許教孩子任何文化知識,他們要做的唯一的事情就開開心心的茁壯成長!

還記得英國教育家懷特海說過,幼年時期,個體對世界的認識是浪漫的、混沌的、無目的的。

浪漫時期以自由為主,為的是引起兒童的興趣。好奇是兒童的天性。

教育者可以提供條件,鼓勵其探索世界,但也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心智,給予其足夠的自我成長空間。

換言之,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教育者要懂得自律和節制,要能夠充分認識和尊重兒童的心智特點,從而避免在錯誤的時機進入兒童的成長世界,粗暴地改變兒童認識事實的方式。

因此,在兒童心智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真正要做的是尊重兒童成長的自然節律,允許其緩慢而自然地生長。說實話,最近幾年瘋狂的讀了好些書,其中也不乏家教類圖書,但是這本《願你慢慢長大》讓我覺得還是同類書中最值的。

這本書其實是一本育兒文集,不僅有普通人的教子觀,還有育兒名家以及文學大師對兒女的諄諄教誨,它不僅告訴你正確的思維習慣,還示範了有效的行為習慣。

這是一本寫給孩子的書,更是一本寫給天下父母的書,讓我們和孩子一起慢慢摸索、慢慢開創未來生活的美好!

所以,強烈推薦新生代父母看看這本書。

願你慢慢長大讀後感 篇9

清晨,寶貝兒還在香甜的睡著,吃過早餐,決定看看這本《願你慢慢長大》。

我看到有的評論說,自己還不是做父母的,體會不出其中的滋味兒,其實從父母角度看待孩子問題,和孩子看待父母,我覺得都是一回事兒。

這本書合上的一瞬間,想想我們的父母,進入年邁,也何嘗不是我們的孩子呢?需要慢慢地講道理,去調節他們的情緒低落,敏感神經。

可能有的人看到這本書會認為,孩子成長的過程,想拔苗助長也要慢慢的適應這個階段性的,起跑線這類的措辭,然後一步一步去實現,而我想用愛的語言和行為能力去感染我們的孩子,有自己反對的意見等等……

這些關於未來的種種美好期望,是我們每個人都喜聞樂見的,這本書裡有我們熟悉的作家,周國平,賈平凹,李銀河等等……以散文敘述的形式,每一位作者的親筆書信裡,承載了對孩子們滿滿的愛與溫柔,思考人生和定義成長的記錄。

歲月不饒人,也是無情的,生命是有限的,也是有情的,一輩子真心很短暫,生命中的每一天,我們都是如何度過的,或快或慢,到底是好還是壞?

其實要看你的心境,世界是嘈雜的,我們無從去改變,面對我們的孩子,從父輩那裡得到的,或者失去的,都可以重新出發,翻篇兒吧~

昨天的我還在吼孩子,為什麼你們那麼吵,為什麼那麼幾口的米粉要吃那麼久?使不完的精力也要有休息安靜的需求呀?不餓為什麼還要吃?筋疲力盡的我發出獅子般的怒吼……why?

這就是孩子們的世界,累了自然就會安靜下來,慢慢來,慢慢吃,為什麼要快,在追趕些什麼呢?

孩子們還小,天馬行空的想法肆無忌憚地丟擲來,我們要接的住,回的響。

我個人喜歡胡適寫的文兒,也是我經常鞭策自己用的。

生活到個人個體的時候,就是自己能供應自己,服事自己,這才是獨立的生活。

講到讀書,可以幫助解決困難,應付環境,供給思想材料,知識是思想材料的來源。

以前父母輩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教育談不上多麼精準無誤,更多的是吃喝拉撒睡盼著你快點長大的模式,甚至我們這一代也是根深蒂固效仿。

成長的路上有愛相隨,慢慢長大也不是一種口號,與其用嘴,不如用心去愛,溫柔去呵護,我們的孩子和自己,一起慢慢享受生活裡的每一天。

願你慢慢長大讀後感 篇10

我相信每一個成年人在面對孩子出生時,都會迷茫不堪,我們甚至從未想過成為一名怎樣的父母,在做父母的這條道路上,我們一直在摸索和學習,與孩子一起成長,又時不時拿出家長的威嚴,用自己的想法去禁錮孩子的思想。

在《願你慢慢長大》中,各類文學家們大師們,還有普通的父母,都通過文字表達了自己在面對兒女的成長上,不同的觀點。但相同的是,他們為人父母,都從孩子的角度去出發,他們與孩子一起成長,一起克服各種苦難。

書中提到了幾個觀點:快樂,健康,品行,閱讀,快樂是成長之首,健康是身體之行,品行高於成績,閱讀能修身養性。現今的家長們已經不同於以往的家長,在思想上他們更加放開,不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他們相信快樂遠比財富,權利重要。品行是做人之首,俗話說: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在品行習慣的培養上,遠比成績更重要。我最喜歡關於閱讀這一塊,胡適先生談了關於為什麼要讀書,錢穆先生談了讀什麼書,特別喜歡錢穆先生說的:讀書能做一個高境界的人,因為在書中可以碰到很多人,這些人的人生境界高,情味深,能做你的榜樣。在形形色色的書中,我們在閱讀時也遇見了不一樣的自己。

龍應臺在《孩子,你慢慢來》中寫道:是的,我願意登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當五歲的兒子在我面前奔跑時,快樂和笑容洋溢在臉上,他們是如此的天真和可愛,那個時刻我是父母也是生活的欣賞者,我只願這樣欣賞著他的快樂,“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已經遠離這個時代,我們開始懂得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注重孩子成績遠沒有注重孩子的品德和快樂重要,當一個個孩子自殺的訊息在父母中傳開,我們開始害怕了,原來孩子的身心是如此脆弱,我們只關心他們吃沒吃飽,穿沒穿暖,卻忘記記憶深處還有孤獨和不被理解。

慶山在《月童度河》中說到:有什麼可以著急的呢?孩子總是要按照自己內在的節奏慢慢生長起來,沒有什麼是比保護天性和保持愉悅和活力更為重要的事情。

如果有可以,我願你天天被溫柔對待,被陽光沐浴,被快樂包圍,孩子,請你慢慢長大,我願陪伴你一起成長,看遍世界美好。

願你慢慢長大讀後感 篇11

《願你慢慢長大》,是劉瑜寫給女兒小布谷100天時的信,想分享文中部分語句,願你我都有所收穫。

"也因為生孩子是件自私的事情,我不敢對你的未來有什麼寄望。"

從我們父輩開始,總能聽到“望子成龍”這四個字,也老是聽到他們口中的“好孩子”,這個說法不知道傷害了多少孩子的自尊心。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即使是父母親,也沒有權力來左右自己孩子的人生。拿我自己來說,本身比較叛逆,認為爸媽不能決定我的工作和結婚物件。但我知道骨子裡還是受了原生家庭的影響,有些事情的判斷還是會妥協。

這點不能延續到自己女兒身上,或許固有思維的形成不能輕易被改變,但至少可以多拿出來看看,提醒自己在往後家教上的方向。

"我所理解的成功,是一個人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所敬畏和熱情。"

每個人對於成功有不同的見解,但是我贊同劉瑜的看法。

她說,一個每天早上起床都覺得上班是個負擔的律師,並不比一個驕傲地對顧客說“看,這個髮型剪得漂亮吧”的理髮師更加成功。

這就是熱情,只有熱情才會使人不懼險阻,只有熱情才會使人富足。如果能一直活在自己的熱情裡,那才是成功的人生。

"作為一個女孩,我還希望你有夢想,你的青春和人生不僅僅為愛情和婚姻所定義。"

我也有個女兒,這個也是我想傳達給我女兒的話。因為我清楚地知道有夢想的人生和沒有夢想的人生有多大的區別。女孩子不能被婚姻定義,即使成為媽媽之後,你的字典裡也要有“自我”兩個字。這也是我現在正在經歷的時刻。

與其說這些是我想告知小魚兒的話,不如說是送給自己的。慚愧自己在這些方面做得不夠好,慶幸能讀到劉瑜的文字,讓我有所收穫。希望警示自己做好自己,明白原生家庭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一起共勉。

願你慢慢長大讀後感 篇12

“你僅僅是一個小孩子,與其他小男孩一一模一樣,我不需要你。對你而言,我也不過是一隻狐狸,和其他狐狸一模一樣,同樣你也不需要我。但是,如果你征服了我,我們相互間就建立了關係。所以對於我們彼此來說,我們就是彼此在這個世界上的獨一無二了:你是我的唯一,我也是你的唯一。”小時候,記得媽媽給我讀過《小王子》的故事,我經常聽著聽著就睡著了,然後第二天,我繼續央求媽媽給我讀《小王子》,然後我又聽著聽著睡著了,所以裡面的情節我都很模糊,但是唯獨每次看到這段狐狸和小王子之間的對話,以前暖暖的回憶就會唰的在我面前浮現,那種感覺很親切,很美好,我想這就是朗讀的力量吧。

給孩子朗讀,陪他慢慢成長

現在的小孩都很任性卻很孤獨,都有很多玩具卻很缺少安全感,在現實中,也經常看到很多家長都只顧著自己玩手機或者只顧著在外面工作賺錢,把小孩扔在一邊,突然覺得有點心酸。作為孩子,應該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吧。朗讀者系列之《願你慢慢長大—給孩子朗讀》裡面節選的文章都很抒情和溫暖,特別適合給涉世未深、充滿童真的孩子朗讀。每個孩子,都像一個小天使,那麼單純,那麼可愛。每天花點時間,給他朗讀一首,讓她感受到父母的陪伴和愛,讓她感受到朗讀時的那份純淨和美好,這種陪伴的方式和教育,這種親子之間的互動,應該更能讓懵懂的小孩學會珍惜,這樣對他的健康成長也是一種很好的鼓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