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計劃

小組工作計劃書14篇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的工作同時也在不斷更新迭代中,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計劃了。你所接觸過的計劃都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組工作計劃書,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組工作計劃書14篇

小組工作計劃書 篇1

活動目的:尊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大學生青年志願者應繼承併發揚這一優良傳統。據瞭解該社群有很多空巢老人,我們將組織志願者們進入社群,對這些老人們提供服務。給老人們帶去大學生青年志願者的問候,並通過志願者們的努力及熱情增加老人們晚年生活的.樂趣。

參加人員:負責人2人,領隊7人、志願者50人,共計57人。(附件1)

活動內容:

1、向全院學生徵調志願者;

2、志願者選拔;

3、志願者培訓;

4、根據需服務老人的要求分配志願者;

5、志願者與老人們進行交流,瞭解老人的需求;

6、志願者進入老人家進行服務;

7、召開志願者會議,對此次活動進行總結。

活動時間:20xx年11月1日

未來時間策劃:每週星期六、星期天下午約4個小時。(具體和社群工作人員聯絡,同時考慮志願者的時間)

活動地點:安x建寧路社群

活動注意:1、與社群取得聯絡,並由社群工作人員提供需要服務物件;

2、志願者擇優錄取,以保證服務質量;

3、志願者服務時間至少一個服務週期,即八次服務(兩個月);

4、確定志願者人數及名單;

5、志願者服務時需帶學生證、志願者協會會徽;

6、活動過程中老人需填寫“義務家教服務記錄表”,個服務週期結束後由老人對志願服務提出綜合意見及建議;

7、活動每週期結束後根據老人們的意見開會總結,並不斷改進;

8、整個活動結束後由社群負責人對活動提出意見、建議及評價;

9、最後活動結束後,我們根據各方意見評出優秀志願者兩名,並給以一定的獎勵;

10、在活動過程中志願者們若發現有困難、或需要幫助的老人,需及時我們反映,我們會將次反映給社群,並配合社群及時的幫助解決老人的問題。

小組工作計劃書 篇2

一、小組名稱:

陽光下的天人菊——團結就是力量小組

 二、理念:

強調“助人自助”,所謂“助人”是在個人、家庭、群體、社群出現困難時,社會工作者向其提供專業的服務和支援,所謂“自助”是通過社會工作者的專業服務,來整合社會資源,挖掘潛能,推動困難人群走向“自救、自立、自助和自強”。

三、小組目標

1、整體目標:通過遊戲、情景模擬、相關適應性功能活動讓組員們感到快樂、充實、有成就感,增強組員們在生活中的人際交往能力,改善小組成員間的緊張關係,促進小組成員間的團結。同時,提高組員的.相關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相關常用禮儀,讓組員在今後的生活中團結協作,互幫互助,更好的適應外界,樂觀積極的面對未來的生活。

2、具體目標:

〈1〉讓組員們感到快樂、充實。

〈2〉加深彼此間的瞭解。

〈3〉提高相關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了解、運用相關常用禮儀。

<4>改善組員間的緊張關係增強組員們在生活中的人際交往能力。

<5>增強組員們在生活中的人際交往能力。

<6>促進小組成員間的團結。

 四、小組性質及活動簡介

1、小組性質:發展性、功能性、娛樂性。

2、工作物件:重慶市巴南區特殊教育學校培智班5年級全體學生。

3、參加人數:8人

4、小組週期:1次/周

5、聚會次數:6次

五、招募及宣傳

1、在機構內張貼宣傳單。

2、學校老師推薦,向工作員諮詢並宣傳。

3、工作人員觀察瞭解發現。

小組工作計劃書 篇3

一、理念----釐定需要(小組成立的目的)

1. 規範需要(專家需要):網路日益發達,很多大二學生因為退出了學校社聯社團組織,空

閒時間增加,因而在網路上尋求精神的支援。然而,網路卻給他們帶來了一系列危害:①身心健康受損;②無心上學,學習成績下降;③道德意識弱化,嚴重者會走向犯罪道路;④人際關係的正常發展受影響;⑤人生觀、價值觀扭曲。

2. 比較需要:很多大二學生沉迷網路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感到孤獨寂寞,同時可能受到戀愛

問題的困擾,因此選擇網路來逃避現實。

3. 表達需要:①很多大二學生有感情問題,會感到孤獨寂寞,選擇通過網路來尋求精神支

持;②來自家人和老師的壓力讓大二學生感到無所適從,從而沉迷網路發洩和麻痺自己;感覺需要:大二學生對自己未來沒有較好的目標和定位,對大學生活感到迷茫無助;此外,由於缺乏正確的引導,同輩群體之間的相處交流有時會有相互誤導的作用。

二、理論基礎

1. 弗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

這個小組的物件是華農大二沉迷於網路的學生。由於這些大二學生正處在佛羅伊德所說的'從青少年發展成為成人的一個重要轉折的青春期(19-21歲),在面臨新的社會要求和社會衝突時,要經歷各種選擇的混亂狀態,往往會感到困擾和混亂,這是青少年期個體都不可避免的一個轉折點,這個時期,要幫助青少年重新審視及發現自身價值,增強他們對生活的信心及處理各種混亂狀態的能力。

2. 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務是建立自我的同一感,避免角色混亂。埃裡克森把同一性危機理論用於解釋青少年對社會的不滿等社會問題上,即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確認失敗的話,容易出現逃避、消極厭世等情況。即而一旦自我認同難以達成,長時期的角色混亂就會使青少年較難應付社會的挑戰。相反如果獲得自我的同一性,就比較容易取得社會和職業的自我認同;

當他們有問題時傾向與同伴商議,而不是向家長請教。於是我們通過設立這一小組,加強同一問題或類似情況的青少年間的溝通交往,通過他人的反映和評價,重新樹立自我認知。 3.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

在小組的溝通技巧訓練中,會較多運用到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在小組過程中,每個成員都是一個資源庫,小組提供了一個豐富的行為總彙。組內成員可以結合自己的風格,從如此豐富的表現和互動中尋找榜樣,進行觀察、模仿和學習,增加個人適應性行為,減少對網路的依賴,學習到與人交際技巧。

4.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論與斯金納的增強理論

正面增強--即特定行為後,滿足此人的需求。例如:做了一件事情後,即給獲學校頒發嘉許狀。

在小組內,工作員會較多使用正面增強和角色扮演的方法。正面增強方面,如組員能適當使用所教授的溝通技巧的話,工作員將當眾給予愛的鼓勵。此外,會通過建立供組員觀察的模型,讓組員學習表達情緒的方法,從而起到模仿作用。

三.目標:

通過小組工作的方法,改變當前部分沉迷網路的華農大二學生對網路的態度,增強其辨別網路虛擬和現實界限的能力,對自身價值進行合理定位,明確自己的責任,重回正常的大學校園生活,並提高其在現實中與人溝通的能力。 明確的目的:

①在一個學期的時間內,讓小組裡的成員們深刻認識網路的利弊。引導他們學會思考現實與網路的區別,在活動的分享中,加強對沉迷網路利弊的認知,不再沉迷於網路,走出宿舍,感受外面的世界,重拾對學習的熱情。

②讓小組成員走出網路的小圈子,更多地關注自身的優勢和能力,發掘他人長處,找到自己的合適定位,在相互學習和模仿中,找回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自信心和關注點,從成員間的認同中,並通過同輩群體的贊同認可找到改變自己認知與行為的巨大推動力量。

小組工作計劃書 篇4

小組名稱:戒除手機癮(大家可以另外想個好聽點的名字) 活動地點:北八活動室 參與人員:小組10名成員 背景

越來越高檔的智慧手機,讓人的碎片時間被手機完全填充,甚至整段的大好時光也被手機劃成了碎片。我們真的需要時時刷微博嗎?真的需要上廁所的時候看空間嗎?在聚會的時候,和人聊天的時候,無時無刻都拿著手機嗎?而當我們用手機度過了上課時光,度過了原本的閱讀時光、度過了本該運動的時光,我們會回頭想想,到底是我操控了手機,還是手機操控了我們?

理論架構

1、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把人類的需要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 2、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 社會學習理論強調人的.行為,思想,情感反應方式和行為不僅受直接經驗的影響同時也受間接經驗的影響,觀察和模仿是學習的主要過程,在學習過程中認知是很重要的,人在學習的而過程中具有自我調節的過程。 3、庫利的鏡中自我理論 庫利認為,他人猶如一面鏡子,我們對他人眼中自己形象的想象對他人關於這一形象評價的想象以及某種自我感覺構成了自我認識。 4、波恩的交流分析理論

交流分析理論是檢查在互動的過程中雙方的行為對對方有無刺激作用利用該理論的目的是瞭解小組成員做小組時哪些成員比較主動,哪些比較被動,引導一些比較進入狀態的成員影響一些狀態不佳的成員來提升小組的動力和小組的凝聚力,並進一步達到小組目的。

總體目標

悅納自己,面對現實,擺脫苦惱,重新生活 具體目標

1、接納現在的自己,面對身邊的生活,重新定位自己 2、擺脫以前的煩惱,找到重新生活的動力 服務物件

身份特徵:對手機有依賴的大學生 自身特點:空虛無聊、手機成癮 小組特徵

1、性質:治療小組 2、節數:4節

3、日期:20xx年12月11日 4、時間:17:40-18:50 5、地點:北八活動室

招募方式

由小組內部有手機癮的同學組成

第一節活動

 一、自我介紹 時間:3分鐘

內容:小組成員進行簡短的自我介紹,包括姓名、希望大家喊他什麼。

二、大混戰

目的:打破僵局,活躍氣氛 時間:10分鐘

材料:報紙或廢紙(捲成球狀) 內容:

1. 全組一分為二,先劃分自己的領土,兩組之間要劃出一個禁區。

2. 當帶領者發號施令後,便要開始做戰,在規定的時間內(3分鐘左右),組員可用盡方法把“廢球”拋到對方的領土內,但不可站在禁區內拋。

3. 最後以領土範圍內留下最少“廢球”的一方為勝,禁區內的“廢球”不計算在內。

三、制定小組規則,分享感受 時間:7分鐘。

內容:1、大家共同制定小組規則,(比如把手機放桌上不能玩;小組成員要互相尊重,不能進行人身攻擊;小組其他成員講話時要認真傾聽;及時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

2、每個組員向大家表述自己參加這個小組的感受,以及希望能有什麼樣的活動,達到什麼樣的目的。

第二節活動 時間:15分鐘

內容:1、領導者帶領小組成員進行客觀手機依賴程度測試,讓大家意識到自己

的問題。(小組成員可以在此過程中回想自己手機依賴的表現以及對自己帶來的危害)同時,領導者收回測試,進行初步評估。

2、讓大家分享自己手機依賴表現,可談談特別感受,以及對自己造成的危害(因為依賴手機而失去了什麼)。(其他成員可適時表現同感,不用一次發言,自由發言便好)

 第三節活動

一、我能做什麼

時間:10—15分鐘

內容:1、領導者讓大家寫出自己覺得針對擺脫手機成癮,自己可以做些什麼,即制定擺脫手機成癮的措施,並交給領導者。

2、由領導者一次抽出並念出來,尋求大家共同意見,整理出共同措施。

 二、喊出我的聲音(此節活動主要是提升信心)

時間:5分鐘

內容:由領導者帶領大家喊出宣言。(內容可以是,,我相信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時間,我相信我可以遠離手機依賴,我相信我可以更好等等)

第四節活動 時間:10分鐘

內容:1、小組成員對小組優缺點進行陳述,並談談自己對手機成癮新的看法。 2、領導者評估總結小組活動

評估方法

1、 小組前的預測和每節活動效果的對比,志願者資訊的反饋,進行總結

2、 每節活動的引導者在活動結束時進行總結

3、 活動之後,透過與組員的傾談來了解他們對小組的感受及意見

附錄:手機成癮測試表

小組工作計劃書 篇5

小組名稱:Dream High

指導老師:遲丕賢

一.小組活動名稱:誰是我

二.活動背景:在當今激烈競爭的社會下,作為21世紀的新一代大學生,我們承擔著較之父輩更大的壓力。為更好地適應社會,認識社會,我們不得不組成各種各樣的團隊小組,以獲得整體力量。然而我們發現,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難以正確的認識自己,認識他人,總是存在各種干擾因素,讓我們在生活中難以更準確,清晰地認清自己,瞭解他人,從而阻礙我們的成長和學習,不利於我們更好的融入團隊和社會。由此可見掌握正確的認識方法以及如何正確的認清自己、瞭解他人形成團隊凝聚力是十分重要的。我們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應該更早的認清自己,做出合理的規劃,準確地定位更好地培養自己,從而為祖國的明天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 小組活動的理論依據:

1自我概念:從心理學上講,每個人都對自己有一個“自我概念”,這個自我概念影響到生活的每個部分。自我認識是留意及認識自己各方面的一個過程,包括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和了解,還包括認識別人,並讓別人認識自己。

2 鏡中自我理論:鏡中自我是庫利理論的一個核心概念,這個概念的主要觀點包括:在與他人的互動過程中,我們通過感知他人

對我們的反映和評價,從而建立起我們的自我意識、自我形象和自我評價。他人猶如一面鏡子,我們正是從這面鏡子裡發現了我們的自我,通過他人這面鏡子,也就是通過他人的反映和評價,我們看到自己的風度、性格等是否合適,是否需要修正。我們對他人眼中自己形象的想象,對他人關於這一形象評價的想象以及某種自我感覺,構成了我們的自我認識。

3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馬斯洛認為,人的需求由五個等級構成,它們按照從高階到低階的排列分別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4 舒茨的`人際需要理論:第一,每個人都三種基本的人際需要:包容需要,支配需要,感情需要,第二,需要滿足方式相對的繼承性與連續性。第三,基本人際取向。第四,關於相容。第五,關於小組的形成與瓦解。

四小組活動的目標:通過活動的進行,讓小組成員在溝通之後更好地理解認識自己和他人,正確的認識他人的評價和自己對自己相關方面的理解,是小組成員之間深入地瞭解對方,形成團隊凝聚力。

五小組工作者:韓萍 孔凡琨

六小組成員:陳良霞,李濛濛,孫玉梅,王婷婷,耿陽陽,魏中彪,劉繼康,劉永順

七 小組活動地點:社工實驗室

小組活動時間:20xx年10月17日

八具體活動內容:

第一:熱身活動:(約十五分鐘)

通過這一小遊戲的討論,活躍大家的現場氣氛,為下一步正式開展活動做基礎。

(一、)拍七令

用具:無

人數:無限制

方法:多人蔘加,從1-99報數,但有人數到含有“7”的數字或“7”的倍數時,不許報數,要拍下一個人的後腦勺,下一個人繼續報數。如果有人報錯數或拍錯人則接受表演節目的處罰。

興奮點:沒有人會不出錯,雖然是很簡單的算術。

(二、)一反常態

規則:上場的隊員聽主持人的號令,作出與號令相反的動作!

動作要快,若果做錯則抽取處罰,(處罰方法寫在小紙條上,由出錯成員抽取。)

第二:主題活動

由工作者向小組成員介紹活動的名稱、目的和目標以及活動的具體安排流程,還有活動中的注意事項和規則。(約五分鐘) 活動一:

目標:通過交流互動,引導組員探尋自我,彼此更深入的瞭解對方,形成團體凝聚力。

方法:首先由每一位成員用小卡片寫上有關自我形象的描述,包括個人特徵、嗜好、個性、過去、未來、優點、缺點等。

然後,由主持人收回所有成員的自我描述卡片,並由主持人當場念出每一位成員的自我描述,由成員們來猜各個紙片上描述和刻畫的是誰,並說出理由。注意,被猜組員不能承認是自己,可以發表否定是自己的看法。不論猜對與否,答案先不公佈。

最後,到所有描述都被猜過後,再公佈答案。討論被瞭解與不被瞭解的感受。

規則:1、自我形象的描述要儘量全面。

2、主持人在念卡片時各成員要保持安靜,仔細傾聽。

3、卡片所有人在活動進行中不能親口承認或暗示所描述的就是自己,但可以想辦法否定是自己。若違反此條規則則接受相應處罰(處罰寫在小紙條上以供抽取)。

活動二:

討論:1.成員談自己的感受,與其他成員進行交流

2.工作者將自己的觀察與大家進行交流

活動三

將自己對他人的認識與組員反映出的問題進行對比和反思,更好地瞭解隊友,加強對小組成員的信任、理解,增強團隊凝聚力。 活動四

總結與分享

小組工作計劃書 篇6

一、背景

兒童小組工作計劃書:通過在社群調查瞭解,名海社群共有國小生人數1690人。大部分都是隨父母一起居住的深圳戶籍。社工瞭解到有許多社群兒童有社交、網癮、厭學等成長方面的不良習慣,在國小四五年級年齡段的普遍問題是成長中有許多的不良行為,各種壓力和煩惱缺乏合理的舒緩渠道。其中一部分是因為家庭原因,還包括來自社會輿論導向的原因。大部分家長想方設法把那些能出人頭地的一技之長融合到孩子的個性中去,卻忘記了孩子的心理教育,很多家長對孩子的高期望值加上溝通方式有問題,孩子心中積壓的東西越來越多,轉而接觸社會上的新奇事物,缺乏自控力,形成許多不良行為,一發不可收拾,給健康成長帶來巨大隱患。正因為此,本小組希望通過有效的小組活動,通過分享、支援、鼓勵,使小組成員加深自我認識,澄清角色和改善與家庭與社會支援網路的關係,加強與同學、玩伴、老師、親朋好友等的交流,減輕成長中的煩惱和壓力,從而擁有積極美好的青少年生活。

二、理念

1、相信人的潛能,包括生理、心理的、情感的、社會的、美感的等方面。

2、尊重原則,社會工作者尊重每個組員的個體差異。

3、個別化原則,每個人都應當有權利和機會發展個性。

4、保密原則,社會工作者保護每個小組成員的隱私。

5、不批判原則

三、理論架構

1、馬斯洛的需求理論

根據馬斯洛的需要理論,人的需要層次可以分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生理的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即滿足維持身體機能正常運作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包括與別人建立良好穩定的人際關係,避免恐懼和焦慮;歸屬和愛的需要是希望與他人建立感情的聯絡(如結交朋友、追求愛情等)或被群體接納;尊重的需要除自我尊重外還包括他人對自己的尊重和理解;自我實現的需要是希望通過個人的努力來實現自己的目標,體現自己的價值,發揮自己的潛能。有成長問題的孩子他們的安全的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不能被滿足,這往往會導致案主在今後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如社交困難、厭學、青少年犯罪等等。因此,社會工作者在協助組員解決問題時,應協助兒童增強溝通與交流能力,培養兒童的`分享與團隊協作意識,矯正兒童的不正常行為,減輕兒童的心理壓力,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

2、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埃裡克森首先根據自己的臨床跨文化觀察,將人格發展分成各有側重、互相連線的八個發展階段,埃裡克森認為個體在每一個發展階段上都會面臨一個確定的主題,或是說一個特定的心理危機。而每一個危機都涉及到一個積極的結果和一個消極結果,所謂積極結果就是指由於特定心理危機得到恰當地解決而使這個危機所對應的發展階段對人的人格所產生的積極的影響,同樣,消極結果是指某個發展階段對人格所產生的消極影響。因此,本小組將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為基礎,通過一系列活動正確引導組員的思維,矯正兒童的異常行為,舒緩兒童成長中的壓力,滿足他們自身的需要。

3、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的相關理論。

主要涉及的是學校、朋輩、家庭及文化等社會環境對青少年的影響。

四、目標及目的:

目標:為兒童提供一個相互溝通的平臺,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

目的:

1、讓組員全面認識自我,提升自信;

2、學會溝通、聆聽等技巧;

3、構築兒童互助網路,為兒童減壓;

4、讓組員學會關懷,學會與人合作,增強團隊意識。

五、服務物件:

名海社群10—12歲兒童

六、小組特徵:

1、性質:成長小組

2、節數:四節

3、日期:20xx年4月12日至5月11日

4、時間:下午3:00至4:30

5、地點:名海社群活動室

6、人數:8至12人

七、招募方法:

1、在小區內張貼海報;

2、在樓棟的電梯口處張貼通知;

3、通過工作站或者管理處電話招募;

4、工作人員親自上門招募。

八、每節活動計劃

第一節活動內容

日期及整節活動時間:4月19日15:00至17:00

目的:組員之間的相互認識,團體意識的初步形成

第二節活動

時間:4月26日15:00至17:00目標:提高組員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第三節活動

時間:20xx年5月10日下午3:00至4:30目標:提高組員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第四節活動

時間:20xx年5月17日15:00至16:30

九、經費預算

十、預計困難與應變措施預計困難

1、招募不到足夠的組員;2、組員熱情不高,參與性不強;3、在小組活動過程中組員渙散;4、組員太調皮。

應變措施

1、社工親自上門招募,或者邀請符合條件的工作人員的孩子參加;2、活動之前相關的評估;

3、在活動開展之前與小組成員訂立契約;

4、活動環節儘量設計的有吸引力,遊戲可往小孩子喜歡的型別選擇。

十一、評估方法

1、小組開展之前訪談與最後一節的問卷評估。 2、小組每節的組員分享與意見。 3、工作人員的觀察。 4、出席率與參與及投入程度。

小組工作計劃書 篇7

理念:通過平時的觀察和親身經歷,發現現在不少的大學生不善於人際交往且交往方式單一,過度依賴於網路。研究表明:以網路即時通訊工具如QQ、微信、微博、人人網、BBS等為代表的網路交際載體,在當代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活動中佔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使得一些大學生過分依懶於網路,對他們的成才產生很大的影響。然而,網路社交在帶給大學生交往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一些問題。一些大學生沉溺於網路社交,分不清虛擬與現實,進而忽視了與身邊父母、親人、朋友等的交往,與他們之間的關係漸漸疏遠,產生不良反應。

根據親身體驗和觀察,發現過分依賴於網路社交的同學基本都不善於與他人交流,很少參加集體活動,在公共場合沉默寡言,喜歡獨來獨往。沒事整天宅在寢室且大部分都是手機控。這就嚴重影響到其人際關係的建立和發展,對其以後進入社會生存產生不利影響。

大學生為什麼如此迷戀網路社交呢?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第一,剛進入大學,身邊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從前朝夕相處的同學分隔幾地,面對著的是來自五湖四海陌生的面孔;上課方式由原來的老師灌輸式變成自學式,要求自己獨立思考,更多的是要自學;社團和學生會的活動不斷,要求我們能合理安排好我們的課餘時間。一系列的變化突然發生,讓一些大學生措手不及,只能藉助虛擬的網路社交來緩解壓力。第二,一些大學生性格內向,不善於與人交往,與人面對面的講話讓他們感覺不自在,甚至臉紅。於是虛擬社交便成為他們的首選,虛擬社交以匿名的形式,讓人感到更自由,開放。這讓他們對現實社交生活的複雜產生了抵抗的情緒,並逐漸逃避現實社

交生活。第三,一些大學生自控能力和辨別能力低,分不清現實生活與虛擬生活,一味沉溺於網路社交,分不清社交網路的利弊,從而無法自拔。

那麼如何減輕大學生對社交網路的依賴,走出虛擬世界增強其現實社交的能力呢?首先,大學生必須要意識到自己的真實心理訴求,認識到網路社交的利與弊,合理處理好網路社交和現實社交之間的關係,不斷增強其人際交往的能力。

這個小組會讓組員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現狀,有效引導他們認識到自己的真實心理需求。緊接著通過一系列的小組活動來促進組員間的互動,增強其人際交往的能力,並藉助小組方法的介入幫助其面對類似問題。並且組員在互動過程中可以互相監督,相互支援鼓勵,從而有更大的信心去提高和改善。

理論:這個小組的物件是那些過度依賴於網路社交而缺乏現實社交技巧的大二的學生。首先,應用到的是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馬斯洛認為當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滿足後,社交需求就會顯現。現在的大學生有固定的生活費,有較多的空閒時間,這時候社交需求就變得很強烈。有一部分大學生大部分的空餘時間都花在網路上,聊QQ、人人而缺少現實的人際交往,當面對真人進行交往時就會不善言辭,不知如何相處。因此,提供一些現實的社交技巧能夠幫助他們改善現實社交弊病,提高現實社交技能,這樣的小組對他們是有很大幫助的。

除此以外,在小組的溝通方法上,會較多地應用到行為治療、矯正等。因為假設人的行為是學習得來的.,並且是有規律可循的。因此,

要通過準確的觀察,加上此理論覺得行為是由環境和外界刺激決定的,如果一種行為出現後能導致一種滿足的後果,那種行為在日後繼續出現的可能性就很高。正因為小組希望改變他們目前的社交難題,提高溝通表達能力,而在學習這些技巧的過程中,行為理論指出透過模仿學習、回饋及正面鼓勵是能逐步幫助學習和運用的。

在小組內,工作員會較多用正面增強和模仿。在正面增強方面,在提供溝通表達訓練後,若組員能在組中適當運用,工作員便會給予這些組員口頭上的稱讚,來加強這種行為的再次出現的可能性。

至於模仿示範,工作員會以角色扮演的方法示範如何與他人溝通交流,這是供組員觀察的模型,引導組員模仿學習。同時,組員間也會互相觀察,對別人身上值得學習的加以仿效,也同樣起到了模仿作用。

目標:改善大學生現有的人際交往的方式,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 目的:1、讓組員進一步加深認識

2、讓組員學會尊重他人,信任他人

3、幫助組員更好地認識自己,增強自尊感,提高自信心

小組工作計劃書 篇8

一、理念

大學學什麼?除了知識外,最關鍵、最基本的是人的能力,大學生應該培養各種能力如:人際交往能力、創新思維能力、掌握資訊能力、學習能力和自立能力等等。其中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偉大的革命導師馬克思曾經說過:人是各種社會關係的總和,每個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於各種社會關係之中,如何理順好這些關係、如何提高生活質量就涉及到了社交能力的問題。大學生進入學校的那一刻就已決定了其交往需要,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際關係是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在大學校園裡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形成一種團結友愛、朝氣蓬勃的環境,將有利於大學生形成和發展健康的個性品質。在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競爭激烈的當今社會更是如此。

如今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呈現出許多新的特點.隨著人際關係社會性的不斷強化,人們思想開放程度的不斷增強,現代科技手段的不斷進步,當代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變得越來越錯綜複雜.在現今的大學校園裡,大學生們因為相同的興趣、愛好,或因為共同的理想抑或是某種特定目的,而走到一起,結成一個個或大或小的交際圈.每個人都會擁有或多或少的若干圈子,而這些圈子在他們心中佔有不同的分量,有親有疏,有明有暗.當代大學生的交際小圈子,根據其不同的特點大概可以分為五大型別

(1)缺少知心朋友。大多數人看來,他們都能夠正常交往,可是他們所交往的朋友中沒有人可以交心,朋友多但“知己”沒有,所以他們多會感到空虛、孤獨和落寞。

(2)與個別人難以交往。他們往往和大家都能成為朋友,但是會和某一個人難以溝通,可能是室友、同學或父母等,由於相處的不好,引起他們的不滿和氣憤。

(3)交往有困難。這一類人渴望交到朋友,但是他們不知道採取什麼方法和大家成為朋友,可能是自己有自卑感或者心理障礙,這使得他們苦惱,但是很無奈。

(4)交友恐懼。這一類人對於人際交往過於敏感、害怕、極力迴避與人接觸,交往中有緊張、恐懼、面紅耳赤、心跳加速等現象出現,常陷入焦慮、自卑的情緒,嚴重影響其正常生活和成長。

(5)不想交往。這種型別與其他有所不同,這類人故意自我封閉、孤芳自賞或存有怪癖。

現代的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是以人格平等為基礎;交往物件、範圍、內容、方式的開放性;較單純的精神性;期望值與理想較高;交往中的主動性和合作意識較強。有的同學由於很少融入一些實際活動中,導致不能形成合理的自我評價,也就對自己在所處環境中的地位與角色不能正確的認識。因此,在人際交往中就會有“交友恐懼”或“交友困難”。面對這種人際交往帶來的心理壓力,往往會使這部分人的心理有陰影,很可能使一部分人心裡扭曲,在一瞬間爆發。

設計這樣一個小組,就是讓所有組員在小組活動中互相認識、自我認識、瞭解和學習人際交往的原則、理念和方法,體驗人際交往的感受,與他人友好互動,從而解決自身在人際交往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增強對自己的信心,更好的與人交往。

二、理論基礎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如果個人生理和安全的需要都得到滿足了,那麼就會出現感情、友誼和歸宿的需要,如渴望父母、朋友、同學等對其表現愛護和關懷、溫暖、信任、友誼以及愛情等。他們還渴望自己有所歸屬,被人認同和承認,成為集體中的一員。交往動機是個人交往行為的內部動力,是引起交往活動的直接原因,而交往需要又是交往活動的基本動力,是動機產生的基礎。青年期是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時期,因為他決定著我們未來的生活,在這一時期,人的社會生活領域不斷擴大,人際關係不斷複雜起來,也開始學會深化體驗人際關係的內涵,並希望能熟練掌握與人交往的藝術。美國心理學家舒茨在《人際關係三維理論》一書中,提出了人際交往的三種基本心理需求傾向是包容、情歌和控制,並在人格特質觀點的`基礎上闡明瞭這種人際交往的三維傾向,呈現出主動型人格特質的行為表現和被動型人格特質的行為表現。人際交往的心理基礎包括認知、情感和言行。認知是人際交往的前提,人與人的交往首先通過感知、認知、理解才能建立一定得關係。情感是人際交往的調控因素,如滿意、厭惡等。言行是人際交往溝通的手段,即通過言、情、姿、行等達到交往的目的。在小組活動中,組員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注意理解和把握人際交往的相關理論,加深對自我的認識,改正自身人際交往中存在的缺點,學習並掌握一些人際交往的技巧,以提升認識,學會與人溝通,改善人際關係,表達、完善、超越自我。

三、小組目標與目的

1、目標:提高組員的人際交往能力,改善人際關係。

2、目的:

(1)、引導組員認識人際交往的重要性,學會溝通交流的技巧和方法。

(2)、在小組活動中增加組員之間的溝通,學會交流的技巧,鼓勵大家樹立自信心,積極的交往新的朋友。

四、小組成員

(1)資格:本校大一或大二的在校大學生

(2)特點:想改善人際關係和不善於交流的同學

五、活動特徵

活動次數:四次

小組人數:8~12人

活動時間:20xx年6月28日星期日

活動地點:北京科技大學延慶分校(具體地點隨活動改變)

招募方法:

1、找同年級或者同班的同學自願參加。

2、在學校內張貼招募海報

3、在學校論壇內發招募帖

若人數過多則先對報名者進行了解,然後篩選部分合適的報名者入組。

小組工作計劃書 篇9

1、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行”活動年度計劃、起草領導小組有關檔案;

2、負責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督管理工作,組織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實施;

3、負責制訂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檢驗檢測體系、認證體系建設的規劃,並組織實施;

4、組織開展農產品禁止生產區域的劃定。配合環境保護部門做好農產品產地環境的保護,控制“三廢”汙染,淨化農產品產地環境;

5、組織建立農業標準化生產示範區,帶動農民按照標準要求規範進行農產品生產。

6、負責全縣無公害農產品、綠色(有機)食品發展的規劃和指導工作,組織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產品的開發認證工作;

7、負責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產品的監督管理工作,強化年檢和市場監督工作,規範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產品企業生產行為;

8、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查監測制度,加強對生產中或者市場上銷售農產品的監督抽查;

9、做好農業投入品的監督管理,從源頭保障農產品安全生產;

10、配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建立安全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加強對市場銷售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督管理,查處銷售農產品有毒有害物質超標的違法行為,對有毒有害物質超標的農產品進行銷燬或者無害化處理;

11、協助政府起草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的檔案;

12、承辦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工作。

二、縣水產局

1、負責水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督管理工作,組織水產品質量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實施;

2、負責建立水產品質量安全監控體系,加強對生產中或者市場上銷售水產品的監督抽查;

3、組織開展水產品禁止生產區域的劃定,配合環保和水務部門做好水產品產地環境保護,控制“三廢”汙染,淨化水產品產地環境;

4、配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建立安全水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加強市場銷售水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督管理,查處銷售有毒、有害水產品的違法行為;

5、承辦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工作。

三、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1、負責將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納入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制訂相關支援政策;

2、會同農業(水產)行政主管部門做好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規劃,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市對我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的`支援,提高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技術水平

3、承辦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工作。

四、縣經濟貿易委員會

1、會同有關部門抓好以農產品為原料的食品生產企業的質量安全管理工作;

2、配合農業、水產、衛生、質監、工商等執法部門開展對生產、流通領域的食品安全執法檢查;

3、承辦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工作。

五、縣財政局

1、負責將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

2、負責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行”活動領導小組開展工作所需經費;

3、承辦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工作。

六、縣國土資源局

1、結合農業生產結構調整,加強農用地管理,促進優勢農業產業帶的培育和發展;

2、鞏固基本農田保護區劃定成果,加強基本農田保護建設,嚴格執行《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嚴格控制佔用基本農田,保證優勢農產品基地用地的需要;

3、加強農村集體非農土地使用權的流轉管理。支援養殖業大戶、農產品加工業土地的流轉,發展養殖業和農產品加工業;

4、推進土地開發整理,努力提高新增耕地質量,提高農產品基地的地力;

5、承辦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工作。

七、縣水務局

1、建立健全水環境監測網路,加強水質水量的同步監測,及時向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通報水資源質量資訊;

2、加強水資源保護,為發展生態農業提供支撐;

3、加強水庫排程和用水管理,提高農田灌溉水利用率,充分利用現有水源,保障農業生產用水需要;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水平;

4、加強水法制宣傳,加大執法力度,防範和打擊破壞水環境的行為;

5、承辦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工作。

八、縣林業局

1、做好全縣林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建立林產品質量安全抽查監測制度,加強對生產中或者市場上銷售林產品的監督檢查;

2、配合工商等部門建立安全林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加強市場銷售林產品質量安全的監測管理;

3、做好林木種苗質量管理、森林植物檢疫、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及有關執法檢查工作;

4、承辦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工作。

九、縣衛生局

1、做好餐飲業和食堂等消費環節食用農產品安全衛生的監督管理;

2、加強對食品行業衛生許可證發放和管理的工作,強化食品行業使用農產品安全衛生責任制度,指導、督促餐飲單位建立食品採購索證、進貨驗收和臺賬記錄制度;

3、做好重大公共活動、重要會議飲食衛生監督工作,組織協調有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

4、承辦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工作。

十、縣環境保護局

1、會同農業(水產)部門加強對農業(水產)面源汙染防治和農村環境的保護,控制工業“三廢”對農業(水產)生產環境的汙染;

2、承辦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工作。

十一、縣工商行政管理局

1、加強農產品流通領域的監督管理,嚴厲打擊銷售禁產、禁售農業投入品以及銷售農產品有毒、有害物質超標的違法行為;

2、會同農業(水產)行政主管部門逐步推行安全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

3、承辦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工作。

十二、縣質量技術監督局

1、負責食品加工環節的執法檢查和安全監管,嚴厲打擊使用非食品原料、回收食品和濫用新增劑加工食品的行為;

2、負責申請農產品地方標準的制定,釋出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資訊,依法查處違反《標準化法》等法律法規行為;

3、負責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技術機構的計量認證工作,依法查處違反《計量法》等法律法規行為;

4、承辦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工作。

十三、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1、負責食用農產品安全管理的綜合監督;

2、組織協調有關部門開展食用農產品安全重大事故的查處;

3、承辦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工作。

十四、縣糧食局

1、做好縣糧食儲備工作;

2、協同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做好地方糧食質量安全的管理工作;

3、承辦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工作。

十五、縣供銷合作社

1、做好行業自律工作,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經營合格的農資產品;

2、承辦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工作。

十六、縣集貿市場管理中心

1、負責市場的日常管理、衛生保潔等工作,按規定建立和落實食品安全、環境衛生、擺賣秩序等制度;

2、負責在市場內設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室或者委託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對進場銷售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進行抽查檢測;

3、配合農業、水產、工商等部門開展對市場內的食品安全執法檢查;

4、負責開展有關法律、政策的宣傳,組織經營者開展文明經商活動。建立市場內經營者檔案,記載經營者基本情況、信用狀況等。做好市場內商品交易的各項統計工作;

5、承辦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工作。

十七、縣文化旅遊廣播電視局

1、負責制定和實施廣播電視“農產品質量安全行”宣傳報道計劃;

2、組織縣人民廣播電臺、縣電視臺對“農產品質量安全行”活動及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有關工作進行宣傳報道;

3、組織審查在縣人民廣播電臺、縣電視臺各主要新聞欄目播出、刊出的有關“農產品質量安全行”活動和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有關工作的稿件;

4、承辦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工作。

小組工作計劃書 篇10

一、理念----釐定需要(小組成立的目的)

1. 規範需要(專家需要):網路日益發達,很多大二學生因為退出了學校社聯社團組織,空閒時間增加,因而在網路上尋求精神的支援。然而,網路卻給他們帶來了一系列危害:①身心健康受損;②無心上學,學習成績下降;③道德意識弱化,嚴重者會走向犯罪道路;④人際關係的正常發展受影響;⑤人生觀、價值觀扭曲。

2. 比較需要:很多大二學生沉迷網路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感到孤獨寂寞,同時可能受到戀愛問題的困擾,因此選擇網路來逃避現實。

3. 表達需要:①很多大二學生有感情問題,會感到孤獨寂寞,選擇通過網路來尋求精神支援;②來自家人和老師的壓力讓大二學生感到無所適從,從而沉迷網路發洩和麻痺自己;感覺需要:大二學生對自己未來沒有較好的目標和定位,對大學生活感到迷茫無助;此外,由於缺乏正確的引導,同輩群體之間的相處交流有時會有相互誤導的作用。

二、理論基礎

1. 弗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

這個小組的物件是華農大二沉迷於網路的學生。由於這些大二學生正處在佛羅伊德所說的從青少年發展成為成人的一個重要轉折的青春期(19-21歲),在面臨新的社會要求和社會衝突時,要經歷各種選擇的混亂狀態,往往會感到困擾和混亂,這是青少年期個體都不可避免的一個轉折點,這個時期,要幫助青少年重新審視及發現自身價值,增強他們對生活的信心及處理各種混亂狀態的能力。

2. 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務是建立自我的同一感,避免角色混亂。埃裡克森把同一性危機理論用於解釋青少年對社會的不滿等社會問題上,即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確認失敗的話,容易出現逃避、消極厭世等情況。即而一旦自我認同難以達成,長時期的角色混亂就會使青少年較難應付社會的挑戰。相反如果獲得自我的同一性,就比較容易取得社會和職業的自我認同;

當他們有問題時傾向與同伴商議,而不是向家長請教。於是我們通過設立這一小組,加強同一問題或類似情況的青少年間的溝通交往,通過他人的反映和評價,重新樹立自我認知。3.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

在小組的溝通技巧訓練中,會較多運用到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在小組過程中,每個成員都是一個資源庫,小組提供了一個豐富的行為總彙。組內成員可以結合自己的風格,從如此豐富的表現和互動中尋找榜樣,進行觀察、模仿和學習,增加個人適應性行為,減少對網路的依賴,學習到與人交際技巧。

4.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論與斯金納的增強理論

正面增強--即特定行為後,滿足此人的需求。例如:做了一件事情後,即給獲學校頒發嘉許狀。

在小組內,工作員會較多使用正面增強和角色扮演的方法。正面增強方面,如組員能適當使用所教授的溝通技巧的話,工作員將當眾給予愛的鼓勵。此外,會通過建立供組員觀察的模型,讓組員學習表達情緒的方法,從而起到模仿作用。

三.目標:

通過小組工作的方法,改變當前部分沉迷網路的華農大二學生對網路的態度,增強其辨別網路虛擬和現實界限的能力,對自身價值進行合理定位,明確自己的責任,重回正常的大學校園生活,並提高其在現實中與人溝通的能力。 明確的目的:

①在一個學期的時間內,讓小組裡的成員們深刻認識網路的利弊。引導他們學會思考現實與網路的區別,在活動的分享中,加強對沉迷網路利弊的認知,不再沉迷於網路,走出宿舍,感受外面的世界,重拾對學習的熱情。

②讓小組成員走出網路的小圈子,更多地關注自身的優勢和能力,發掘他人長處,找到自己的合適定位,在相互學習和模仿中,找回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自信心和關注點,從成員間的'認同中,並通過同輩群體的贊同認可找到改變自己認知與行為的巨大推動力量。

 四.小組成員:

物件:沉迷網路,在學習和日常生活上出現偏差行為的華農應屆大二學生資格:華農大內沉迷於網路的大二學生(問題具有同質性),小組成員面臨的問題和需求基本相似,社工認為為有必要進行小組治療的物件。

五.小組的特徵: 1.性質:治療小組 2.節數:5節

3.日期:20xx年10月15日至12月10日 4.時間:根據組員的空閒時間安排

5.地點:小組工作活動室(地點可能因活動性質而有所更改) 6.人數:8名華農大二學生

六.招募計劃:

1.招募時間:20xx年9月15日至10月5日 2.招募方法:

①在華農大宿舍區內張貼海報;

②到學院跟老師瞭解情況,並致電合適物件;

③在華農大宿舍區內擺攤位供學生諮詢,特別是大二學生; ④利用網路宣傳途徑(Q群、微博、部落格)

⑤到校內心理諮詢組織(如晴天工作室))等了解情況,尋找合適物件 3.招收方法:在社群社會工作辦公室交收活動報名表

 七.各個階段活動

小組初期階段(第一節)

社工:李A

組員:黃B、李C、樑D、樑E、劉F、吳G、唐F 時間:20xx年10月15日星期五15:00-16:30 活動安排:

通過初級階段組員的相處,各位組員之間加深了對彼此的認識,為接下來的小組活動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社工:樑E

組員:黃B、李C、樑D、李A、劉F、吳G、唐F 時間:20xx年10月17日星期日15:00-16:00 活動安排:

通過參加此次活動,組員們能加深彼此之間的印象,形成一定的人際關係。此外,組員也能逐漸認識到之前自己沉迷網路的種種弊端,並且形成了一種決心,要真正擺脫網癮,重回精彩的現實世界。

通過前幾次的活動,小組的大部分成員的需求在某種程度上得到了滿足,增強了對自身的認識與瞭解,加深了對沉迷網路危害的認識,在積極的反思中尋求正確的生活態度。

小組結束階段

社工:黃B

組員:李A,李C,樑D,樑E,劉F,吳G,唐F 時間安排:20xx年11月19日星期五15:00-16:55 活動安排:

組員的目標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實現,組員以自勉與相互勉勵的形式告別小組,開拓新生活。組員雖有一定的離別情緒,但不阻礙他們面對新生活的決心。

八.所需資源:

1.人手:社工2名、義工2名(將邀請中心內的義工小組其中兩名組員擔任。其中一名協助

工作員作小組並負責雜務;另一名則負責在小組進行時,看管參與活動的組員,但要視情況而決定人手是夠需要增加或取消這項工作) 2.物資與經費預算

小組工作計劃書 篇11

一、小組名稱:“網事”小組——讓網癮成為往事 二、基本理念

網路是一把“雙刃劍”,它一方面開闊了大學生的視野,另一方面又給大學生帶來了極大是危害:性格孤僻、學習恐懼、精神不濟、焦慮、失眠等。大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擔負著沉重的歷史使命,網路成癮問題的出現則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學業和自我發展,因此,大學生網路成癮治療是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的。

網路成癮對於大學生來說,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引起網路成癮的原因很多,主要有:課餘生活單調,缺乏自律,自控能力差;擺脫孤寂,宣洩壓抑情緒;逃避學習,逃避現實;低自尊、缺乏動機;尋求外界認可、害怕被拒絕;滿足好奇心等幾方面的內容。我們這次小組主要是從認知的角度鼓勵小組成員就網路成癮的問題進行深入討論,使他們瞭解自己的成癮狀況,看到自己的問題,並希望解決它。從認知的層面與小組成員共同探討產生問題的原因和關鍵階段,進而根據自己的實際網路成癮程度確定目的,制定行動目標和計劃,對每個成員的行為變化給予反饋。最終使成員合理上網,豐富大學課餘生活,促進其全面發展。 三、重要理論

延安大學有網癮大學生作為我們的服務物件,他們的需求就是我們向他們提供服務的介入點,從他們的需要出發,解決或者緩解他們

所面臨的具體問題,我們在工作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社工的工作技巧,不斷髮現病他們的需要,樹立他們的自信心,激發他們的潛能,引導他們的身心健康並使其全面發展。

我們在與大學生建立了相互信任的關係之後,逐步開展我們的工作,我們主要在充分了解到他們的需求之後,我們秉持著“人在情境中”的觀點,運用同感、互助等方法,通過小組和個案相結合,小組工作為主,個案方法為輔的工作方法來開展我們的工作,根據我們所瞭解到的情況以及大學生的.具體需要,針對他們缺乏自信和自我認知以及對網路成癮的正確認知,處理負性情緒,運用治療模式及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這幾個方面,以此為側重點設計小組活動的內容,運用社工的專業技巧和方法使他們獲得全面的發展。

團體動力學就是在群體中,只要有別人在場,一個人的思想行為就同他單獨一個人時有所不同,會受到其它人的影響,研究群體這種影響作用的理論,即團體動力學。基於這樣的理念,小組工作對於網癮大學生具有直接的作用。 四、 小組目標或目的 (一)、總目標

讓成員合理上網,豐富大學課餘生活,促使成員全面發展。 (二)、分目標

1、協助團體成員能夠更好地瞭解自我、接納自我。 2、團體成員體驗良好的人際關係,增進人際間的互動。 3、幫助團體成員探討個人網路使用情況,讓他們認識到網路成

癮危害性,以及樹立正確使用網路的觀念,學習積極的網路使用方式。

4、減少小組成員對網路的依賴,改變其不良生活習慣,合理安排自身生活。

5、引導小組成員樹立信心,確立生活學習目標 五、小組性質

治療性小組,並且為封閉性的小組,以互助的形式展開小組活動,促進同伴之間的溝通交流,提供給他們這樣一個平臺,讓小組成員獲得同感和相互支援,促進小組成員在認知網路成癮的危害基礎上,對自己加強管理,使其形成合理的上網時間。 六、服務物件及招募方法

(一)、進過報名篩選,有不同程度的網路成癮傾向的延安大學學生 (二)、招募方法 1.校園內張貼海報 2.校廣播宣傳 3.學生處及班主任推薦

4.對報名這進行適當篩選,並接受面試以確定小組成員資格 七、小組領導:8511宿舍全體

小組督導:馬慧芳老師(公共管理學院) 八、時間安排:20xx.6.10——20xx.7.10 九.小組活動安排

第一節:網蟲相聚之相逢是首歌

第二節:E網情深

第四節:穿越“生死網”

第六節:永遠是朋友 十、預計困難及解決方案

1)招募不到足夠的組員 :與服務物件深入溝通,邀請他們參與活動 從已經獲得同意參加小組的組員出發,通過他們向其他人宣傳,獲得他們的認同感,積極參與我們的小組活動。

2)組員對小組活動不感興趣 :儘量使小組活動有趣,具有吸引力,

多互動,增強組員的自主性經常關注他們,給他們鼓勵和關心。 3)無法同時兼顧組內每個成員 :工作員分工合作,提前溝通,相互配合 在小組活動進行時,工作員要充分了解組員性格特徵,在界定他們需要的前提下,敏銳地發現和留意組員的言行並作出適當迴應。 4)小組內發生衝突: 工作員控制小組局面,運用社會工作的專業方法和技巧解決小組內的衝突和矛盾

5)幾次活動後成員無故缺席:工作員進行口頭勸說,做思想工作。 6) 資金不足:組員自己籌集。

7)天氣惡劣:及時通知小組成員小組的安排,更換活動時間。 十一、預算

十二、評估方法

1、在每一節的最後部分,各組員的分享及意見,他們對小組的感受與意見。

2、工作人員的觀察與分析。 3、出席率,小組投入程度。 4、後期跟進工作的情況。

小組工作計劃書 篇12

一、小組理念

人際交往是社會生活的重要內容之一,自我的發展、心理的除錯、資訊的溝通、各種不同層次需求的滿足、人際關係的協調,都離不開人際交往。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善於交往、都希望通過交往建立良好的關係,這些良好的關係可以使個人在溫馨怡人的環境中愉快地學習、生活和工作。而在當代大學生中,人際交往卻成了有些人的困惑和難題,通過觀察和總結二,這部分人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1)缺少知心朋友。他們通常多能正常交往,人際關係也不錯,但感覺缺少能互吐衷腸、配合默契、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因此他們不免感到孤獨和無奈。

(2)與個別人難以交往。他們與多數人交往良好,但和特定個人交往不良,可能是室友、同學或父母等,由於相處不好,常會影響其情緒,成為一塊“心病”。

(3)與他人交往平淡。這類同學交往面比較寬,但都是淺層次的交往,沒有影響力,彼此缺乏必要的溝通和了解,並沒有產生友誼,這種人際關係難以滿足要求,所以他們多會感到空虛、孤獨和落寞。

(4)感到交往有困難。他們渴望交朋識友,但由於交往能力有限、方法欠妥以及本身個性缺陷和交往心理障礙等原因,致使交往不盡如人意,感到苦惱,希望改變。

(5)社交恐懼症。這類同學對人際交往過於敏感、害怕、極力迴避與人接觸,交往中有緊張、恐懼、面紅耳赤、心跳加速等現象出現,常陷入焦慮、自卑的'情緒,嚴重影響其正常生活和成長。

(6)抵制交往。前幾類都有交往的意願,而這類同學卻缺乏交往的願望和動機,他們故意自我封閉、孤芳自賞或存有怪癖。

大學生在具體交往中表現出以下特點:以人格平等為基礎;交往物件、範圍、內容、方式的開放性;較單純的精神性;期望值與理想較高;交往中的主動性和合作意識較強。一部分同學由於很少融入一些實際活動中,導致不能形成合理的自我評價,也就對自己在所處環境中的地位與角色不能正確的認識。因此,在具體的交往活動中便出現了各種“交往不適症”或“交往綜合症”。經歷各種酸甜苦辣的心理感受,給他們留下一些陰霾;嚴重者心靈扭曲,精神紊亂,甚至自傷或他傷,給自己、他人、社會都造成不可估量的傷害。

我們設計的這個小組,就是讓組員在小組活動中認識自我和他人,瞭解和學習人際交往的原則、理念和方法,體驗人際交往的感受,與他人友好互動,從而解決自身在人際交往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增強自信心和對集體的認同感和歸宿感。

二、理論基礎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如果個人生理和安全的需要都得到滿足了,那麼就會出現感情、友誼和歸宿的需要,如渴望父母、朋友、同學等對其表現愛護和關懷、溫暖、信任、友誼以及愛情等。他們還渴望自己有所歸屬,被人認同和承認,成為集體中的一員。交往動機是個人交往行為的內部動力,是引起交往活動的直接原因,而交往需要又是交往活動的基本動力,是動機產生的基礎。同時,斯普蘭格(nger,1924)將青年期形容為“第二次誕生”。在這一時期,人的社會生活領域不斷擴大,人際關係不斷複雜起來,也開始學會深化體驗人際關係的內涵,並希望能熟練掌握與人交往的藝術。美國心理學家舒茨在《人際關係三維理論》一書中,提出了人際交往的三種基本心理需求傾向是包容、情歌和控制,並在人格特質觀點的基礎上闡明瞭這種人際交往的三維傾向,呈現出主動型人格特質的行為表現和被動型人格特質的行為表現。人際交往的心理基礎包括認知、情感和言行。認知是人際交往的前提,人與人的交往首先通過感知、認知、理解才能建立一定得關係。情感是人際交往的調控因素,如滿意、厭惡等。言行是人際交往溝通的手段,即通過言、情、姿、行等達到交往的目的。在小組活動中,組員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注意理解和把握人際交往的相關理論,加深對自我的認識,改正自身人際交往中存在的缺點,學習並掌握一些人際交往的技巧,以提升認識,學會與人溝通,改善人際關係,表達、完善、超越自我。

三、小組設計

小組目標:提高組員的人際交往能力,建立和改善其人際關係。

小組目的:

1、引導組員認識人際交往的重要性,從而為尋求良好人際交往進行積極地自我探索和行為認知。

2、在活動過程中增強和改善組員間的溝通交流,積極運用各種交往技巧。

3、鼓勵組員積極地進行良好的人際交往,在此過程中學習、反思、提高和成長。

服務物件:希望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和改善人際關係的同學

小組性質:學習、發展性小組

活動次數:六次

小組人數:6-8人

活動時間:

活動地點:滄波園校區社會工作系實驗室

招募方法:

1、與之前參加過我係其他同學開展的小組活動的同學聯絡,邀請其中有意繼續參加小組活動的同學參加我們此次的小組活動

2、在學校內張貼招募海報

3、到學生班級和宿舍進行介紹併發放宣傳單頁

若人數過多則先對報名者進行了解,然後篩選部分合適的報名者入組。

工作員分工情況:共三名工作員,一名為主持人,兩名為助理工作員,其中一名助理工作員負責對活動進行記錄、填寫小組活動記錄表,另外一名助理工作員負責對小組活動進行評估、填寫小組活動評估表。

小組工作計劃書 篇13

一、實習時間:XX年11月09日至XX年11月20日

二、實習地點:xxxx

三、實習目的:理論聯絡實際,充分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踐,通過實踐獲得相關教學經驗,為以後的教學打下基礎。

四、實習內容:代課,教學《沁園春 長沙》。

五、實習過程:

1、實習前的準備

起初是本專業的老師對我們的試講進行點評,針對去xxxx上課的同學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我們這組的同學便在老師的指點下對教案再進行完善,對教案知識再進行熟悉。

13日的下午,專業老師帶領我們與xxxx的實習指導老師見面,初次碰面,我們便忙開了,因剛好xx的同學期會考試完,我們便幫忙改試卷。改試卷,只是以後教學中必有的一個階段,現在我們是提前體驗吧。在於我看來,改卷其實也是我自己在做一份試卷,考的不僅僅是我的知識,也是我的態度和耐力,以及我自己的判斷力。我需認真琢磨答案的優劣,給他們一個合理的分數。也就是今天下午,我們得知我們只需要進行一堂課的講解。只講一節課,剛知道時多少有點失望,我本以為可以講一個星期呢。

然而既然此次實習只有一節課的時間,那就更應該好好抓住這個機會。雖說只有一節課,但是,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為了能出色地完成此次教學實習,有質量的上完這一堂課,在上課之前,我仍積極用心的做了一些準備。我借閱了多本參考書,有蔡清富《毛澤東詩詞大觀》、公木《毛澤東詩詞鑑賞》、臧克家《毛澤東詩詞鑑賞》(增訂二版)、郭金榮《走進毛澤東的最後歲月》、劉修鐵《毛澤東妙評古詩書鑑賞》、孫琴安《毛澤東與著名學者》(這本書是講完課之後借閱的,雖然課程已經結束,但我認為這在拓寬自己在毛澤東這一方面的知識具有一定的作用)。通過閱讀這些參考書,我整理了許多有參考價值的資料,對於其中有一些出入的地方,我也進行了有效的取捨。

除了借閱參考書之外,我也上網查找了許多相關資料,如“沁園春 長沙 教案”、“沁園春長沙精品教案”,雖然輸入的關鍵詞基本相同,但得出的結果卻是不一樣的,有的值得認真一看,但有的卻不值一翻。下載完這些資料後,我便對這些資料進行整理和研究,充分利用有參考價值的資料,並適當增添自己的見解,再結合從參考書中整理出來的.資料,最終完成了一份自己感到比較滿意的教案。在正式上課之前,我的任務就是不斷完善關於《沁園春長沙》的知識。

2、教學開展階段

上課當天是十一月十八日星期三,今天進行教學實習的同學都起了一個大早,我們相邀前往xxxx。鞠老師(我們的實習指導老師)指導我和另外兩位同學,很湊巧的是,今天我們三個人都有課,於是我們便相互聽對方講課,吸收一些經驗,鞠老師也在旁邊給我們一些指導。我是上午最後一堂課上課,看到前兩位同學出色的表現,我既鎮定又緊張,既希望自己能和他們一樣有出色的表現,又希望自己能有所突破。

上課鈴聲就在我的忐忑不安中響起來了,下一刻,我便要站在講臺上面對“我的學生”了,那會是一番什麼樣的情景呢,既期待,又不安。

上課了,我微笑地和同學們打招呼,並很自然地開始了這堂課。但漸漸地卻又有一絲緊張感,很欣慰的是,課堂活躍的氣氛也漸漸地緩解了我緊張不安的心情。

此次教學,我充分利用圖片這一道具首先便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繼而開啟學生思想的匣子,鼓勵他們充分發言,儘可能多的說出一些有關毛澤東的事蹟,我則在一邊進行引導和幫助,進而引到這首詞上來,分析該詞的創作背景,解釋詞牌名的由來,並向學生介紹一些其他的詞牌名,如“卜算子”、“蝶戀花”、“浪淘沙”,隨後便是全文的講解和重點詞句的分析,全文分析結束之後,給同學提出一些問題,比如說文中對比手法的使用、詩人情感的體現。同時,時間在一分鐘一分鐘的過去,似乎是在毫無意識之中,下課的鈴聲便響了,我匆匆地佈置了課後作業,就這樣,我結束了我的第一次課。但我發現,緊張之感突又襲來,抑或說這是一種激動吧。

3、實習心得

教師,教書育人,既要教書,也要育人,育人是一件不簡單的事情,其實教書也非易事。教是你一個人的事情,學卻關係到班上所有的學生,這就需要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而這互動不能說是一個嘻嘻哈哈的過程,而應該是一個寓教於樂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把握一個度,又要把握一個面,即不能難度太高,而且需要在學生的基礎知識面上有一個進一步的擴大,讓學生感到既有興趣,又易於吸收。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對課堂產生影響的因素是非常多的。而教師作為主導,學生作為主體,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學的質量。因此不管是在此次的教學中還是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都應該充分注意到這兩個主要因素。

通過這次的實踐教學,我也認識到了自己許多方面的缺點與不足:

(1)、朗讀教學不夠充足。除播放一次朗誦錄音和要求全班進行一次朗讀之外,僅點名叫了一位同學進行朗誦。在我認為,合理的做法應該是在以上的基礎上,在全文分析的過程中,講解完上闋之後,對上闋進行朗讀,講解完下闋之後,再要求學生對全文進行朗誦,以鞏固學生對全文的整體印象。

(2)、提問方式不夠合理。由於並不清楚學生的語文功底,不知道學生的個性愛好,因此在提問的過程中並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提問,只能大體依據課文的需要來進行提問。在以後的教學中,應注意學生的個性和特長,進行有針對性的問答。

(3)、出現頭重腳輕的問題。詞的上闋寫景,景物描寫多,相對來說容易講解,可講的內容也比較多;而下闋抒情,除了參照參考書上的內容進行講解之外,並沒有多少自己的意思,且由於時間限制,詞的下闋講得比較匆忙,最後也並未對全詞進行一個總結性的概括,顯得虎頭蛇尾。

(4)、自身語文功底不紮實。生動有趣的課堂應該是教師能夠旁徵博引,學生則聽得津津有味。在課文知識講解的過程中,老師應適當穿插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注意力。但我在這方面則顯得比較蒼白,在後半堂課的講解中主要是理論方面的知識。

(5)、教學經驗不足。初次教學時,應儘量把知識體系完完整整地寫下來,即使是一個很小的方面,你自認為非常有把握的一個方面,你都應該把它寫下來,以免因為到時候的緊張而遺忘這些知識,給你的課堂帶來缺憾。此次教學我便發生了這樣的情況,上課之前,我信心充足,完全相信我自己絕對不會有所失誤,但課後我便發現我遺漏了一個知識點。我們遺漏的是一個點,但學生失去的就有可能是一個面。

(6)、課前應多和你的指導老師溝通,詢問班級資訊,儘可能多的瞭解班上學生的情況。別讓自己一開始就陷入了一個一無所知的境地。

這是我的第一堂課,首先我得感謝學校給了我這個機會,其次我也得慶幸我自己,因為起初我並沒有這個意願說要去上課,理由是我得準備考試。隨後,我不得不否定我自己的這個觀點,我認為,我不能把其他可以暫時緩一緩的事情當做藉口而辭了這件事情。知識是聯絡的,相關的,可以觸類旁通的,只要你是在學習,那就不是浪費時間,誰又能保證說這會一無所獲呢?所以,機會還是需要自己去把握的,否則機會失去的時候,別抱怨社會的不公。這一次的實習,可以說,我還是學到了很多東西的,這是我的第一次實踐教學,它讓我品味了教書的甜與樂,苦與累。教書,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複雜,但它也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簡單。要做一個成功的教師,那就必須用心去教書。

小組工作計劃書 篇14

一、背景資料 1、工作人員資料

社會工作專業09級學生 ; 沈可仁、陳詩梅、符瑩; 督導:張源老師 2、小組名稱

Talk to Her/Him——男女大學生溝通促進小組 二、構思理念 1、問題界定

湖南商學院社會工作0901班原有23名同學,自大一以來,先後經歷了4名同學的轉系或轉校,現只剩19名學生。在這樣一個人數較少的班級中,同學們的交流明顯不足,特別是男女生之間的交流極度缺乏,為了促進本班男女生之間的交流,同時增強班級的凝聚力,特開辦促進性小組。 2、需要評估

●本班男女同學缺乏溝通,忽視了與異性交流的重要性。●促進本班男女同學之間的交流將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人際交

往的技巧。

●本班男女同學之間的有效溝通將幫助他們克服在異性面前的

緊張與不安,讓他們更好地走出校園、走向社會。

●對可能出現的發生在男女同學之間的偏見或誤解的預測和預

防。

3、分析問題成因及可能導致的長遠性後果

●一般來說,同學們都更傾向於與同性交流,男女同學在同性

面前的交流頻率更多、隨意性更大,例如在同性面前交流的話題可以很隨意。但是在異性面前,考慮到對方的興趣愛好可能與自己不一致,害怕冒昧的談論一些話題可能會涉及對方的隱私或對方不感

興趣,所以促進本班男女同學之間的交流,可以緩解異性間的尷尬氣氛。

●由於男女生之間存在很多的不同之處,所以可能會出現一些

不必要的偏見或誤解。所以讓組員加深對對方的`瞭解可以很大程度上預防此類事件的發生。 4、介入點及介入策略

介入模式的選擇:社會互動模式。

介入策略:通過小組成員的交流和討論來解決男女同學溝通障礙問題。

三、小組性質及互動簡介 1、小組名稱

Talk to Her/Him——男女大學生溝通促進小組 2、小組形式

組織性質為非自願的封閉性小組,具有發展性功能。 3、舉行日期

一週一次,每週週三上午 4、小組時間

鑑於每堂課的時間有限,建議每次小組活動為35分鐘左右,即11:00——11:35。 5、小組地點

位於鹹嘉4棟2樓的心理健康中心活動室。 6、小組物件

社會工作專業0901班全部學生。其中男生7人,女生12人。 四、整體目標

促進本班男女同學間的溝通與交流,使同學們能夠更好的掌握與異性交流的技巧,同時增強本班凝聚力。 五、具體目標/評估指標

目標1、初步加深男女同學彼此間的瞭解,以逐步促進雙方的交流。

目標2、對可能出現的偏見與誤解進行預測與評估,並設想適當的解決方法。

目標3、評估男女兩性之間的差異性,分析性別在自己人際交往過程中產生的影響。

六、第一次小組活動的計劃和日程 第一次小組活動

日期:20xx年5月11日(星期三) 時間:上午11:00——11:35

目的:小組成員相互瞭解,促進男女組員間的溝通與交流。

根據本班學生花名冊,確定本班所有同學為小組成員。 八、工作日程表

第一次小組活動:20xx年5月11日上午,在心理健康中心活動室。本次活動的目的是使組員相互瞭解,並促進男女同學間的交流。

第二次小組活動:20xx年5月18日上午,在心理健康中心活動室。

九、預計困難及解決方案

困難1:是否會有組員不願意袒露心聲,不能達到此次活動的目的。

解決辦法:在小組活動時,儘量鼓勵每一位組員發言,在必要時可以指明某位組員進行發言。

困難2:在小組討論及互動過程中,仍然出現同性之間交流多的現象。

解決辦法:工作人員在活動過程中,應儘量引導男女同學進行異性間的交流。

困難3:是否會有組員對小組活動的興趣不高,如何讓大家提高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解決辦法:在活動時要儘可能顧及到全部組員的情緒,使大家都參與到小組活動中來。 十、評估方法 1、對結果的評估

評估方法:工作記錄、結果報告。 2、對過程的評估

評估方法:觀察、工作記錄、問卷 十一、財政和其他資源的預算 1、地點和裝置

一個相對安靜的活動空間:心理健康中心活動室。 比較舒適的椅子。 一些紙和筆。 2、人力資源

本次促進性小組不需要太多的其他資源,需要三名社工專業的學生以及一名同時具備理論與實踐的督導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