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總結

小課題研究總結(15篇)

總結是對過去一定時期的工作、學習或思想情況進行回顧、分析,並做出客觀評價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們發現問題的能力,因此十分有必須要寫一份總結哦。那麼總結要注意有什麼內容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課題研究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課題研究總結(15篇)

小課題研究總結1

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是語文教學的落腳點。所以我們進行了大膽的研究和嘗試。

一、研究活動

對作文教學的研究,我們從寫和改兩方面出發進行研究。現在,教材中所需要寫的一般是由要求的作文。過去的做法是當堂佈置,當堂指導,當堂完成。學生沒有充分準備,急得團團轉,寫了又勾,勾了又寫,一節課下來,連個作文開頭還沒寫出來。

我們全組老師坐下來展開討論,如何讓學生作文時既感到輕鬆,又言之有物。大家一致認為,要給學生充分地觀察、走訪、查閱的機會,並且交稿時間延長到一週。稿子交上來就萬事大吉了嗎?不,改這一環節不可忽視。怎麼改?大家各抒己見。一致認為首先是自批自改,就是讓學生對自己的初稿進行加工,修改;然後組織互批互改,小組內4名同學輪流交換,並且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對方;最後全班交流,每組選出一篇優秀作文,在全班宣讀,學生髮表評論,指出優、缺點,以利於進一步修改,實現共享。

當然,在修改前教師要幫助學生明確,文題的確認,主題的確認,題材的確認,文章層次的安排等,同時包括對字、詞、標點的修改。

二、研究進展

一學期共有八篇大作文,每次作文教師都相機進行實踐。並且對寫景作文和敘事作文進行重點研究操作。

在寫第一篇作文時,在真正讓學生寫之前,讓學生去觀察,查閱資料,或去體驗,從物到人仔細觀察,做到心中有數,然後靜下來開始習作,很多學生初稿就很棒。再經過一系列修改,作文就更棒了。

寫人間真情的敘事作文前,先讓學生走訪,也可以查資料或向家長了解相關事例,使學生受到觸動,然後成文。現在全體教師都集中精神探索不同型別作文的指導和修改,探索作文後進生的補救辦法,總結前段經驗,在新學期作文教學中加以落實。

三、研究成果

經過一學期的研究實踐,各位老師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自己寫出了高質量的反思、案例、小故事等。

小課題研究總結2

《高中政治滲透式教學研究》課題自制定研究方案至今已有階段,在此過程中,我們課題組按照方案,圍繞既定的研究目標和方向展開研究,在研究中有收穫,更有困惑,現簡要小結如下:

一、周密準備,定課題,出方案

本學期開學初,我們課題組成員就積極醞釀,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經過大家的一致同意,確定這一課題。用一個月的時間起草申報表和開題報告,負責召集第一次組員會議,成員整理個人資料,初步明確各自職責。

二、加強學習,為課題研究築構理論基礎。

本學期我們在進一步深化課改理念的基礎上,圍繞本課題精選材料,分散學習和集中學習相結合。我們首先認真學習了《政治課程標準》,全面瞭解政治在新時期的功能及課堂教學方面意見並積極內化到實踐中;集中學習了《論美國的滲透式教育》、《淺析美國的滲透式教育》、《學科滲透,魅力無限》等論文。此外,我們要求每一位課題組成員平時要主動從有關報刊雜誌和網上收集一些課題研究方面的理論文章,以進一步指導和充實我們的課題研究。

三、勇於探索,敢於實踐,在課題中收穫

1、本階段我們在教材內容呈現方式多樣化上,我們採用對話、圖文、表格、資訊、漫畫、遊戲等形式呈現教材內容,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2、隨著時代的發展,教科書不可避免地顯示出脫離學生生活的缺點。盧梭曾指出:“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因此,我們在尊重教材

的基礎上,對教材嘗試二度開發和重新組合,讓教材更好地為課題服務。我們鼓勵學生關心國家大事,留意身邊小事,上到中央下到本地的新聞給予關注,這樣從生活現實出發,把政治知識生活化,根據學生不同的知識背景和認知水平,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形象地呈現出來。這樣,就會使學生對政治產生一種親切感,使學生感到政治學習不再是刻板的而是活生生的。

3、週記是學生傾吐,拉近師生距離很好的載體。我們主動與語文教師聯合,在學習議論文寫作時,讓學生以當週時事為背景題材寫週記,既鍛鍊了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也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既可以對語文寫作知識的鞏固也對政治知識的拓展起到很好的效果,很多獨特的見解得到了肯定,學生的創新精神得到培養。

4、本階段,我們讓每位課題組教師圍繞課題參與集體備課、上課、評課活動,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黃劍鋒老師的《國家財政》,劉莉莉老師的《影響價格的因素》,我的《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等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四、研究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

1、平時活動較少,投入的時間不夠。

2、蒐集的有關作文方面的論著較少,缺乏理論支援。

3、對課題研究的相關材料收集不及時,意識較弱。

雖說本學期的課題研究取得了一點小小的收穫,但由於剛開始研究,許多研究工作都做的不到位。課題研究還在繼續,我們將繼續努力,不斷充實自己,更好地提高研究工作的質量,爭取在下個階段中做的更好,讓我們的課題研究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小課題研究總結3

記敘文是用來描述事物的文章.時間,人物,地點,事件(起因,經過,結果)是記敘文的6要素,(或者四要素)。描寫物體的就要從運動狀態,物體形態或變化上來說了。記敘文寫作,是把自己的親身感受和經歷,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給讀者。記敘文包括的範圍很廣,如記人記事,日記、遊記、傳說、新聞、通訊、小說等,都屬於記敘文的範疇。記敘文寫的是生活中的見聞,要表達出作者對於生活的真切感受。總的說,以記敘和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叫記敘文。

廣義的記敘文,包括記敘性的文學作品,如散文、小說,等。狹義的`記敘文是指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對社會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態變化和發展進行敘述和描寫的一類文章,常見的如訊息、通訊、特寫、報告文學、遊記、日記、參觀記、回憶錄,以及一部分書信等。正因為記敘文寫的是生活中的見聞,所以一定要表達出作者對於生活的真切感受。經過一個學期的研究,先總結如下:

(1)初步形成了“閱讀積累咀嚼消化感悟創新”的作文教學思路。“閱讀積累”包含兩層意思,一是要積累生活材料,二是要積累寫作經驗。“咀嚼消化”指對閱讀積累的內容有自己的思考,並內化為自己的經驗。“感悟創新”即讓學生對自然、生活、實驗等現象進行探究,領悟其中的奧祕,然後學生學生寫作,教師及時批改、及時評講,教師、學生都對自己的教或學進行反思。

(2)初步建立了高一的記敘文寫作序列體系,可操作性強,能夠解決作文訓練無序、學生缺乏寫作興趣的問題。具體如下:解決記敘類文章寫作的技巧問題:次數訓練重點作文訓練題

1、寫出事件的波瀾(如何敘事)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為話題。讓同學們掌握興波瀾的方法:鋪陳誤會法、巧合興波法、設定懸念法。

2、寫出人物的個性(如何寫人)以“感情的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為話題。掌握寫出人物常用的描寫手法,寫人要寫出人物的個性。

3、寫出景物的特徵(如何寫景)以“季節”為題。掌握寫景的技巧,充分的抒發自己的情感。

4、記敘要選好角度,學會運用各種人稱。

5、學習描寫,掌握描寫的方法。

6、學習抒情,歸納那個文字的特點。

7、開頭、結尾的技巧(如何引人入勝)以“留給明天”為題

8、融入個性色彩以“讀”為話題

9、達標:突出的中心,流暢的敘述,生動的描繪,適當的詳略,巧妙的點題以“一步與一生”為題

(3)通過舉辦例文指導課、說寫訓練課、評議例文課等課型,開設寫作講座、研討課、示範課,探索出課堂教學提高高一學生記敘文寫作能力的五種教學模式:

①講座式:在高一作文教學之初,教師利用講座形式,比較系統地介紹大學聯考作文的評分標準,根據標準中對記敘文的要求講授記敘文寫作方法。

②講授式:針對序列中的專題,教師先通過小型練習講授有關的思維方法和寫作方法,並結合配套例文,指導學生仿寫。

小課題研究總結4

中國小生體質近年來持續下降已被社會公認。造成中國小生體質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會的、學校的、家長的、體育的,還有學生自身的。中國小各年齡段多數指標呈普遍下降趨勢,力量素質全部下降,耐力素質大部分下降,其他素質也在下降。學生體質明顯減弱,且出現近視、肥胖、體弱、患病率持續增長的現象。綜合以上問題建設性地提出一些對策、措施,為對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健康發展以及對相關課題的研究做出總結。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指出,廣大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志堅強、充滿活力,是一個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誌,是國家的希望。現如今學生體質呈普遍下降趨勢,特別是城市學生下降幅度較鄉村學生更大。學生近視、肥胖、體弱、患病率持續增長等等。以上問題如不切實加以解決,將嚴重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乃至我們的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中結果呢?青少年的健康發展趨向如何呢?這有待於我們基層體育教師和體育工作者共同思考的問題。

一、中國小生體質健康發展的趨勢

發展應以人為本,人的綜合素質直接影響未來社會的發展。一個國家國民體質狀況是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國民精神緊張、營養過剩、運動不足、環境汙染等因素所引發的非傳染性疾病在全球的不斷蔓延,導致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群不斷地擴大。從總體國民體質上看,成逐年下降的趨勢。為了解決這些社會問題,適應形勢的發展和人們對健康的迫切需要以及對生活質量的不斷追求,必須從青少年兒童和學生的健康抓起。

根據許多研究人員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青少年中國小生的體質健康同樣呈逐年下降的趨式。學生的速度、耐力、力量、靈敏、柔弱等體能指標持續下降,還不只如此,又出現了青少年學生視力不良率居高不下,超重肥胖青少年明顯增多,體弱多病的兒童驟然劇增等一些不良現象的出現。但身體形態指標有較大增長,特別是在身高、體重、胸圍等方面增長幅度較大。

二、影響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發展的因素分析

1、學生、家長重智輕體的觀念,對體質健康意識的淡薄。

近年來,學校教育一直受到"大學聯考和會考"指揮棒的束縛,各級各類學校的領導和教師為了爭取好成績,把智育教育作為重中之重,體育教學就更不用說了,放在了若有若無的位置之上。加之學生從小在家長重智輕體的影響下,只有考上大學才能有輝煌的前程。家裡家外、校裡校外,形成統一"思路"。家長認為子女的體質健康只要平時注重增加營養,參加體育鍛煉用處並不大。通過一系列的調查,反映出家長對子女參加體育鍛煉的認識還存在很大問題,對於體質健康的認識還非常缺乏,重智輕體的觀念佔重要地位。

2、學生課餘時間少,體育鍛煉時間嚴重不足,影響體質健康的提高。

學校至今仍把守著應試教育這根"纏身令",以提高升學率為唯一追求,並以此衡量學校的教育質量和教師的工作成績。為此教師不斷加重學生的課業量,學生因為要做作業,做完作業後還要完成家長佈置的額外作業。等作業全部完成後,睡覺時間也差不多就到了;部分學生晚上或週末還要參加各種補習班、提升班,學習各種技能,因此除了只能在學校參加一些體育課或活動課規定內容的鍛鍊外,很少有時間再參加一些課餘體育鍛煉,只能在完成所有學習任務後才會有極少時間安排鍛鍊活動。這樣學生嚴重缺乏體育鍛煉,阻礙了學生體質的提高,影響體質健康的發展。

3、教育、教學觀念落後,阻礙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高。

目前,全國中國小正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然而,受"應試教育"觀念的消極影響,現在的升學考試、畢業考試,還是以"分數線"、"及格率"作為評價標準。一些學生在主課老師眼裡成績不理想,所以佔用他們的體育活動時間也就理所當然了,殊不知,這些在文化課中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健康體質也是不容樂觀的。所以如此的惡性迴圈,不僅阻礙了學校體育工作的順利開展,也影響了學生的身體健康。

其次,體育課的教學內容無法按制定的計劃完成。如學校有什麼重大的體育活動,體育教師在班主任和學生的要求下,只能在體育課上練習。體育教師不得不放棄上課的內容去完成不是體育課上的任務,教學質量則會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學生因枯燥無聊的練習,不能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學校的活動課或課外活動,基本流於形式。學生缺少了教師的教,沒有了教師的組織,沒有了鍛鍊內容上的指導,也就失去了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教師必須轉變觀念,解放思想,用務實、求真、求實的態度進行體育教學改革,要牢固樹立、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激發學生的運動與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意識,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

4、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影響學生體質健康的提高

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都很喜歡體育課。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對體育課看法也有所不同,有的認為自己"體質不錯"沒有鍛鍊的必要;有的認為體育課"毫無意思"不想上;還有的認為"長大了還在蹦蹦跳跳不象樣子"怕丟人等等。體育鍛煉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要想有強健的體魄,並非一朝一夕。教師應該讓學生樹立運動強身的觀念,將運動融入生活中的細微之處。體育老師還應該從自身的專業素養出發,認真的執行學校交給的任務,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和專業水平。體育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是學生興趣的激發者。體育教師豐富的理論知識,高超的運動能力,優美的示範姿勢以及恰當的教育語言,都能使學生提高學習興趣,養成自我鍛鍊的習慣。另外,教學內容豐富多彩,教學形式多種多樣也能喚醒學生對體育課的重新認識。

5、校外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缺乏的影響

校外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是青少年鍛鍊的.重要場所,也是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陣地。目前面向大眾開放的公共體育場地設施非常有限,雖說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的體育健身意識普遍增強,各類體育場地設施不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有了較大幅度的改善,但都用於本單位職工健身娛樂,面向群眾開放的機會和時間非常有限(其重要原因一是管理方面的不便,二是器材的維護),由於社會公益性體育場地設施少,造成雙休日學生無處去鍛鍊的現象,也就沒有形成良好的鍛鍊習慣。增強學生體質需要學校、社會、家庭三方互動,形成良好的風氣和促進學生經常性參加體育鍛煉的合力,開展多種形式的體育活動,形成家庭帶學生,學生促家庭的體育健身格局,促使家庭,社會形成科學正確的教育觀念。

6、體育硬體設施和師資的不足,也是影響學生提高體質健康的原因。

目前尚有不少學校運動場地面積與學生人數比重嚴重失調。同時體育教師心中還要提心吊膽,生怕學生人數太多發生碰撞,會出現不必要的安全事故,所以遇上這種情況,教師有時只能採用佔地面積不大的體育專案,久而久之學生的運動量受到限制,無形中影響了學生的體質。再有專業體育教師仍然缺乏,只好請其它任課教師兼任,這對指導學生正確參與體育鍛煉是很不利的,無形中減少了學生增強體質健康的機會。

三、結論與建議

俗話說"亡羊補牢,尤未晚矣"。學生體質健康水平近年來的持續下降,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學生體質的下降不是一種偶然,是由客觀存在的社會的、學校的、家長的、體育教師和學生自身的因素造成的。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只有真正和體育教師的教學過程、學生的學習過程、家長的意識培養、社會大環境的改變緊密聯絡在一起,才會得以實現。只要家長、社會樹立正確的觀念,讓學生從沉重的學習負擔中解放出來;使學校體育的經費投入、場地器材得到切實解決,體育教師敬業地做好本職工作;當學生養成了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習慣,學生的體質自然會增強。學生的體質增強了,有利於學生鍛鍊堅強的意志品質,有利於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有利於學生審美觀念的形成。

學生的成長階段是生理、心理髮展的重要時期,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將加強學生體育鍛煉這一工作放在應有的高度給予重視。這也正符合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的要求。我們相信在國家正確的教育方針指引下,在學校、家長和學生本身的共同努力下,認真貫徹落實、督促和確保學生每天至少堅持一小時的體育鍛煉。大力開展快樂體育、成功體育,以增強學生的體育意識,實現學生的強健體魄將指日可待。

小課題研究總結5

本學期九年級學生面臨著參加一次大型的考試即會考,英語學科將會在他們的總分中佔據很大的分數比例,因此如何在這麼短時期內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該學科上取得更好的成績,所以我們組決定在九年級對學生進行嚴格的分層拔高探索,經過三個多月的實踐看來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

首先我們是將全年級的學生按照英語學科成績進行了分層,將學生按照上期期末考試成績分成了好、中、差三類,對全年級學生進行了整體監控,這個情況是每位授課教師都瞭如指掌的,並且在每一次的階段性考試中都會就其測試成績做一個對比,然後進行及時激勵和針對性的幫助,這一點每位教師都做得很不錯,而且大部分學生的成績都處於上升狀態。

其次是各教師對自己班上的學生也進行了比較嚴格的分層,根據基礎不同和學習能力的差異分成了三個層次,一個層次是英語尖子生即基礎知識非常紮實,運用能力也很強的學生;一個層次是基礎知識還可以,但是運用能力還不行的學生;還有一個層次是基礎知識都掌握不好的`學生。這個分層不單純是看成績,是綜合考慮了學生的成績,單詞記憶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做出的客觀分層,因為這樣的一個分層操作在客觀上不漏掉任何一個有希望提高的學生,非常公平。本學期的複習課堂的設計充分考慮了這三個層次的學生情況,對於他們的學習目標和要求是不一樣的;對於學生完成的複習題和訓練題也是各有側重,所以學生不存在做作業時無所適從,或者一無所獲了,對於這些學生的評價機制也各不相同,因此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再有就是對於分層的學生實行了結對幫扶政策。在班上每個尖子生要幫助兩個中等學生,一箇中等生幫助一個後進生,最初實行起來有些困難,主要是學生覺得自己的時間很寶貴不是很願意,但後來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對於後進生和中等生的進步表揚時都會大張旗鼓的表揚師傅和徒弟,這樣就改變了這樣的局面,學生們都開始主動積極起來,甚至會自己想出一些好的辦法來幫助後進的同學,這是一種良性循壞,它讓班上百分百的學生都在學習英語,不管成績怎麼樣但都想學好再考好一點,就因為這種精神支撐,班上學習英語的氛圍很濃厚,為課堂的高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年級上又上期期末120分以上只有兩人的直接上升到了20人,這個進步是非常明顯的,也說明這種方法是有效的。

當然在這個探索的過程中也還存在很多細節上的不足,比如對於學生結對幫扶的激勵措施和對於進步的學生的評價激勵機制等尚待更加完善,我們相信這些探索出來的經驗已經讓我們嚐到了甜頭,我們會繼續努力做得更好的。

小課題研究總結6

前言:走上教師崗位以來第一年擔任班主任,我對這份工作抱有滿腔熱情和美好的憧憬,幾乎將全部的心思和精力都撲在上面。現在回想一年來的班主任工作,有成功,也有坎坷,有喜悅慰藉,也有苦惱、困惑。和其他班主任一樣有這種感覺,對學生教育有時好心不得好報,學生以怨報德。我的苦心實際上做了不少無用功,多走了不少彎路。儘管我廢寢忘食、苦口婆心、忙忙碌碌,一心想使學生勤學、守紀、文明、上進,得到的回報是什麼呢?動機與效果不成比例。儘管我運用現代教育理論使學生在平等、民主、和諧的環境中得到生動、活潑、向上的發展。但這些理論在這幫學生前毫無說服力,往往事與願違。我知道這是班主任工作的成效問題,也是方法問題。思來想去,我覺得我對他們缺少一種教育的吸引力。研究即將告一段落,我認真反思一年的些許的成功和不少的遺憾,得出這些文字。這裡面有我成功運用的經驗,也有現在才從現實的教訓裡總結出來的可能“方法”。

班主任的工作其實就是一顆心與多顆心的碰撞、磨合,互動、對話的不斷重組、提升過程。用心教育管理學生,這是一個永不落伍的話題。然而,班主任的用心果真能換來超值的教育效果嗎?答案是不確定的。這就涉及到了一個問題:用“心”也要有“度”。

一、處理師生關係──親和度

親其師而信其道,沒有愛的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教育。但是,如果處理不好師生之間的親合關係,也會落入幾個誤區。

誤區一:親密無間型。有的老師對工作滿腔熱情,卻忽略了自己的角色,企圖和學生成為真正親密無間的朋友,把自己完全融入到學生之間。時間一長,又發現學生不是那麼聽話了,等忍不住了就發脾氣,鬧得師生間很冷淡、很尷尬。

誤區二:唯我獨尊型。我們心裡總有一個念頭──我是老師,就是來管你的,總是板著臉,端著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容不得學生冒犯。

誤區三:偏好正差型。沒有公平、公正,就沒有信服與和諧。有時,老師帶著偏見看待學生,偏愛“好”學生,疏遠“差”學生,這對差生構成了一種傷害,對進步生的身心發展也產生影響,從而使學生慢慢地遠離我們。

教育界有種觀點:好的關係勝過“好”的教育。教師要想方設法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信任的關係,才能使我們的教育卓有成效。

策略一:把握好距離。距離產生美。近中遠則疏;遠中近則密。我們應該讓學生逐漸認同我們是他的教師的身份,而後才樂於於我們成為朋友;而不應先是和學生打成一片而後再去讓學生接受我們是他的老師──高雅的交往方式,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是具有感染作用的。

策略二:樹立起服務意識。班主任的職能就是服務。服務於學生的學習、服務於學生的生活、服務於學生的成長。在服務中實現管理,在管理中更好地服務──到這一點,我們一定會獲得最廣泛的認可與尊重。

策略三:把陽光撒向每一個角落。關愛每一個學生是我們的職業道德準則。只要我們真正做到這點,就一定會贏得所有學生的掌聲。如果有時很難把一碗水端平的話,那我們就把微笑、鼓勵與掌聲多留給那些學習不好的、紀律差的、邋里邋遢、笨手笨腳的孩子吧,其實他們內心很孤獨、很失落、很自卑,與其他孩子比,他們更需要老師的關愛──同情弱者也會讓我們贏得強者的尊重。

策略四:學會示弱。老師不是事事都能幹的,也不是時時都正確的,有時我們需要向學生示弱,給自己找臺階下:老師也有不能做的事,老師也有老師的難處,不要讓老師為難,好嗎。這樣往往能喚醒學生的良知和成人感,從而聽從我們的教誨和要求。策略五:讓學生體會老師的愛。愛每一個學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班主任的愛更是難上加難,因為獨生子女佔多數的班級,他們往往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無需怎樣,我想幹啥就幹啥。只有良好家教的學生才能體會到這一點。因此讓學生體會到老師的愛這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中這重,為什麼?因為愛是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與班主任有了感情,才會“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對班主任往往是敬而遠之,有時你批評他他甚至咬牙切齒反擊。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就要設法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的'批評也是一種愛。

二、班級管理──自由度

班級管理,最忌諱的是分工不明,人浮於事。有的老師對班內事務每每事必躬親,無微不至,結果,學生那裡沒事幹,甚至不買老師的帳。這種老師忽略了學生作為主體的“人”字。學生沒有了獨立的人格和行為自由,他們從心理上游離於集體之外,感覺不到作為集體成員的責任和義務。

喚起人實現自我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給學生以信任、以尊重,是教育主體性原則的體現。自由不是散漫,不是放任、更不是放縱。班主任要學會“用人,不管事”。聰明的老師,首先要學會權利下放,在班裡建立起完整有效的民主管理機制,把決策權和組織管理權交給學生。如果有誰想在班級中開展什麼活動,可直接把提議交給班委會討論。經過班委會論證,認為該活動對集體有益、不影響教學,並考慮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制訂詳細的活動計劃,即可實施。這樣的班級往往都能表現出高度的自主自律和集體榮譽感。和老師的包辦代替相比,學生依靠自身努力取得榮譽,哪怕一點都是沉甸甸的。

其次,自由應該是讓每個人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發揮主體作用。一些聰明而又紀律散漫的學生,不好管理的原因就是他們的潛能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失敗的教育往往把天才或大才當作另類來約束,而使他們淪落成沒有創造力的庸才或成為走到集體對立面的叛逆。成功的教育則是要在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的基礎上,為他們搭建充分挖掘自身潛能的平臺,讓他們更多地參與班級管理、活動組織,學生們會在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中,開始慢慢融入集體,並且充分認識到集體對個人發展的價值,從而提高自制力。

教育的目的不打造神,而是培養人。只要學生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能在集體活動中有所收穫,老師千萬不要苛求結果。事必躬親,不是好事,我們不要讓學生做藏在翅膀下的小鳥,要做空中飛翔的雛鷹。

三、處理問題學生──靈活度

過去有人把老師“治”學生的“招”,總結為一擰、二按、三罰站;四抄、五寫、六採磚,第七總把家長傳,不來孩子跟著太陽轉。隨著社會文明的程度越來越高,法制越來越健全,這些都已成為城南舊事了。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的學生享受著比過去好多少倍的教育,但他們的心靈卻依然表現出越來越強的去學校化傾向,甚至走到了老師和學校的對立面,這是為什麼?原因就在於整治和征服的觀念在一些老師心裡根深蒂固,其教育方法依然簡單粗暴。我們應該在真正樹立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採用靈活務實的方法來處理問題。

自然冷卻法。學生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發生爭執,各執一詞,互不相讓。對此有的老師採用自然冷卻的方法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老師對他們說,你們如果相信我,就各寫一份詳細的說明,明天我一定給你們一個滿意的答覆。第二天學生交上來的材料頂多寫著:“老師,我錯了”幾個字。人就是這樣,氣頭上眼裡只是別人的不是,事後冷靜下來,他會認識自己的不足的。我們應該學會等待,學會給學生自我反省的時間。

真情感染法。問題家庭的問題孩子,是目前班級管理中最讓人頭疼的。他們致差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缺乏愛的關懷;二是家庭教育的簡單粗暴。對這樣的學生,愛是醫治他們心理疾病的良藥。老師要真誠的面對這些學生所出現的問題,而不是簡單地交給學校、交給家長或推向社會。相信老師愛的關懷,使他們的行為和精神品質得到了徹底的轉變。自我反省法。人非聖賢,老師任何時候都不能讓心中的“我”膨脹起來。我們因好心未得好報而感到委屈時,是否考慮到實施過程出現了問題或偏離了初衷;我們因自尊受到傷害而感到震怒時,是否考慮到事先不經意的言行傷害了學生而削弱了老師的威信。學會自我反省和自我檢討,才能更好的要求別人。自省是一種自信、一種力量、一種智慧。自省能讓我們勇敢地面對問題,不斷地提高育人能力。

四、評價孩子──賞識度

鮮花因讚賞而美麗,學生因賞識而奮進。人的生命中存在著自信與自卑兩種角色。肯定和表揚可以激發生命奮進的勇氣和力量,而否定、嘲諷則會澆滅希望的火花。人生挫折,不要讓批評把學生埋沒。面對學生的失敗,如果我們看中結果,而漠視了他曾為此付出的努力,那麼哪怕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他也會因自卑而裹足不前。請你在學生失敗之時對他說:失敗是成功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失敗的越多,你就會離成功越近。在集體活動中學會賞識學生,應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應讓他們感到老師的信任與期待。有位老師接手每一屆新生,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學生一個座右銘──行守謙勤,志存高遠。讓他們知道老師希望他們成為一個謙虛勤奮志趣高遠的人,踏踏實實的學習,踏踏實實的工作,等到有一天機遇忽然降臨到身邊,他們會自信的說:我有以待。他還告訴學生:“我將和你們一起建立一個團結、和諧、上進的班集體,這個集體會因你的努力而精彩,我的生命會因你們的成就而精彩。”這樣,老師讓學生從自己的眼睛裡讀出了關切、期盼和信任。在學生遇到挫折時,老師說得最多的是:你能行──站直了別趴下──失敗給了你目標──愛拼才會贏。這些看似不經意的話,卻是此時孩子們心中的暖流啊,它能消除恐懼感,激發求知慾,喚起孩子對生命的自信與熱愛。

其次,賞識學生不要一味等待奇蹟的出現,要給學生設計適當的門檻。人只為可能達到的目標而努力。如果目標過高,就會使學生失去自信;而如果目標過低,他們則會不感興趣。要為學生設定恰當且分解為階段性的目標,並建立一套保障機制,使學生每實現一個目標,就能得到一次進步。讓學生持續地保持獲得成功的自信力,他們會因成功而努力,因努力而更加成功。

再次,把握讚賞與批評的“度”。賞識是賞識學生的優點和進步,而不是忽視學生的缺點和弱點。我們讚揚學生可以力爭充分,但不能言過其實,不切實際的表揚是會“捧殺”學生的。批評更要實事求是,不能誇大,客觀的分析和中肯的建議是最容易讓問題學生接受的。相反,吹毛求疵,以偏概全是很容易使他們產生逆反的心理。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教育成功的基礎,靈活的方法是班級關鍵,賞識的目光則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動力源泉。我們只有做到以上幾點,才會在班級管理中實現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

小課題研究總結7

“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是國中英語教學的重點所在,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會對學生的英語應用水平產生不利影響。以往國中英語教學過分強調學生讀寫能力的培養,而忽視學生聽說能力的提高,這種教學模式的弊端已經受到普遍的批評,為了扭轉這一趨向,新頒國中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此次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彙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恰當地利用情景會話教學,無疑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可行辦法之一。情景會話在國中英語教材中佔有重要的份量,教材編排者的目的是非常明確的,就是想借助這些情景會話來提供給學生一個活生生的生活場景,儘量地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從而在這鮮活的生活場景中來體驗英語的實際交際功能,通過這種設身參與來習得英語應用技能。但是良好的設計初衷,未必就能達到預定的教學效果,如何解讀教材編排目的和如何貫徹教學方法,是國中英語情景會話教學成敗的關鍵所在。依據筆者的數年國中英語教學的實踐,試圖對此問題提出一些個人的見解。

首先,國中英語教材中的情景會話材料的選擇上,大都立足於普遍的生活場景,如購物、交往、問候等,這些是東西方人們廣泛存在的生活內容,教材編排者的意圖就是讓學生在這人類共通的生活場面中來體會英語與母語的區別,體會英語應用的精確性,並且在這種模擬的情景中實踐自己已經掌握的英語知識,為將來的運用英語積累實踐的經驗,為以後的英語學習和英語交際提供紮實的應用基礎。在英語教學中,作為教師,應該清楚地認識到教材中這些英語情景會話的重要性,不能輕描淡寫地帶過。不少的英語教師,往往把教材中的這部分內容,當作是訓練學生聽力的基本材料,或者偏重分析這些材料中的詞彙和語法,從而偏離了教材編排者們的良苦用心,因而也偏離了英語課程標準的大綱精神。正確地領悟教材中情景會話內容的編排精神僅僅是情景會話教學的第一步,接下來的就是在具體的教學中如何來貫徹這一精神。筆者認為在情景會話的教學中,學生的切身參與是不可替代的。情景會話的教學精髓就是讓學生在模擬的生活場面中扮演特定的角色,依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來練習在特定場合中的特定言語交際,並且要符合英語的傳統和習慣。教材中所提供的'英語情景會話的材料,通俗一點來說,教材的編排者是個編劇,情景會話材料則個簡單的劇本,而課堂教學的任務之一,就是要把這個劇本轉化為活生生的舞臺演出,導演是教師,學生則是劇本中的各式人物。編劇、劇本、導演的作用不能超越學生這一角色的作用,而是為這些演員們搭建起良好的表演舞臺。基於這個原因,應該把學生的親身實踐放在首要的位置,教師切不可越俎代庖,用簡單的知識傳授來替代學生的課堂實踐。

其次,作為英語教師,應該意識到教材編排的侷限性和時效性,因此要已經現實生活的變化,靈活地開發新的課程資源,以彌補教材的相關缺失。在新頒國中英語課程標準中就明確地提出要求:“英語課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課程資源”

教材是經典,這是個共識,但經典並不意味著永遠貼近時代和生活。任何教材,無論如何具備前瞻性,也不能做到對時代和生活作出精確的預見性。而語言則能對之作出靈活和共時的應對。前文已經提及,國中英語教材中的情景會話材料的選擇上是立足於人類共同的生活場景的,而這些場景,則是過去的生活經驗而已,現實的生活是瞬息萬變、千姿百態的,由於教材修訂的時間性的侷限,不可能進行及時的更新。一種教材一旦編定,勢必要經過若干年後才能依據現實的需要進行修訂。作為從事國中英語教學的教師來說,如果拘泥於教材中的內容而不與時俱進,那麼課堂教學會與實際的生活漸行漸遠。

如何依據課程標準來選擇情景會話材料來補充教材中的不足,這是個值得從事英語教學的教師們探討的話題。新頒國中英語課程標準中指明瞭一個方向,那就是“給學生提供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內容健康和豐富的課程資源;要積極利用音像、電視、書刊雜誌、網路資訊等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展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積極鼓勵和支援學生主動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當今資訊化的時代,知識的獲得不再侷限於紙質的課本,網路資源已經成為人們更新知識結構的重要手段,因此作為國中英語教師,應該把網際網路作為重要的教學輔助的手段,在情景會話的材料選擇上,可以充分挖掘網際網路上所提供的豐富資源。

資源的豐富性並不意味著教師在材料選擇上的輕鬆,當前是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獲取資訊是非常便捷的,但這種便捷恰恰意味著難度的增加,也就是如何選擇過濾這些眼花繚亂的資訊,從而能貼近生活的氣息和符合學生的實際英語能力,這需要從事一線教學的教師作出艱難的選擇。教師所提供的情景會話材料,不是漫無目的地隨意裁剪現成的資料,而是要對材料的內容作出精心的剪裁,一切教學資料都要圍繞著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實際需求為核心,以貼近現實生活和反應時代變化為準則。如此以來,應改變以往在教學內容選擇上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要重視學生的積極參與。應該在學生中進行廣泛的調查,瞭解他們在英語應用中的困惑和不解,瞭解他們的興趣和訴求,在學生中收集問題,依據這些問題來精心選擇情景會話的資料,真正做到貼近學生的真是需要,唯如此,才能激起學生的學生熱情,從而實現情景教學的真正目的。

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材中的情景會話教學材料內容是相對固定的,而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千變萬化的,教師的因素在相關材料的處理中佔主導的地位,也就是要求教師能依據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作出靈活的處理,是選擇增加材料難點還是降低教學難度,這需要教師對教學物件作出客觀的調查和評估後才能確定。至於依據生活和時代的變化而選擇的輔助情景會話材料,更要求教師作出嚴謹的判斷和精心選擇,否則會增加學生理解和應用上的困難,打擊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總之,在情景會話的教學中,應以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以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作為教學的最終和最高目標,並且要時刻用這一目的來反思自己的教學效果,真正達到貫徹素質教育的目的和要求。

小課題研究總結8

本學年,我校繼續遵循“抓大放小,突出重點工作”的教科研管理思路,重點培養和扶持了今年上報並立項的五個小課題,同時兼顧了以往十一個學科課題的開展和管理。

本學年我校繼續抓好以往課題的研究,主要是放手給學科組自主開展研究,各學科組準備好過程性材料,學校在學期末進行了過程性檢查並進行評價。

針對小課題的研究,我們立足“小”字,幫助教師們關注自己具體教育教學中的現象和問題,追求真實的研究;立足“課題”,引導教師從計劃到反思,以科學的方式探索問題的解決或現象的改變,追求經驗的提升。我們把教師的“小課題”研究作為教師獲得個性化成長的重要平臺以及特色教師成長的重要途徑。回顧走過的路,我們主要做了以下紮實有效的工作:

1、培訓選題,確定立項小課題九月上旬,我們組織全體教師認真學習了市教研中心關於小課題研究的意見,針對開展小課題研究的意義、小課題的選擇、研究中應注意的問題、小課題研究的實施等方面內容”對教師進行了培訓輔導,使老師們懂得了“開展自己的教研,發表自己的見解,解決自己的問題,改進自己的教學”是進行小課題研究的根本目的所在。

九月中旬,我們組織各學科組教師認真選題,經過了“困惑”“問題”“課題”三步曲:首先,我們利用“集體教研”的時間,組織教師交流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困惑、疑點;然後,讓老師們進行思維加工,並提出問題,把一個個小問題,轉化成一個個小課題;最後,指導教師分析背景,查詢資料,形成課題,編制計劃,填報《小課題研究申報方案表》。其間,我們對各學科組所選的課題進行了嚴格的篩選,最後審定為五個小課題。

2、抓行動、抓反思。

九月中旬,我們對五個小課題下發了立項通知,在學校內進行了立項公示。

從10月開始實施方案,各課題組嘗試進行行動研究。學校在“校園網”開闢了“小課題園地”,供各課題的負責人和研究人員總結經驗、發表見解、交流心得,同時老師們也跨課題、跨學科跟帖。

從十月以來,我們圍繞小課題研究,以備課組為單位開展了每月一次的協作研討活動,為大學課組的研討活動作準備。十二月上旬、四月中旬大學科組展開課題研討,以學科組成員互動的形式展開,一般程式為:中心發言人發言課題小成員補充發言參會者提問與互動組織者(或聘請的專家)總評。這一生動活潑的互動式學習形式,激發了廣大教師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了他們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的學科組採取了研討課的形式,針對進課堂教學進行了研討。

課題組通過大型研討活動,讓老師們在反覆實踐的基礎上,及時小結反思,分享經驗,不斷調整自己的研究計劃、改進研究方法。對典型的課例,還採取現場診斷的形式進行指導,現場會診一般包括課前研究、現場觀察、課後討論分析、形成新方案、再次試教等五個步驟。

3、抓檢查、抓評估。

為了確保小課題研究紮實有效地向縱深推進,我們學校成立了跟蹤檢查小組,抽查聽課和查閱記錄、跟蹤研討活動等方式檢查工作,便於瞭解各課題研究的進展情況,及時解決普遍存在的問題,並對各學科組的教研活動進行階段評價。有的課題組還邀請了市教研中心的領導給與適時地指導與點評。目前,我校的小課題研究進展順利,初步收到了明顯的效果,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老師們對本人承擔課題的研究目的、意義有了更為清楚的認識;二是老師們相互交流、相互借鑑,掌握了課題的研究更多靈活實用的方法;三是積累了初步的小課題研究的組織、管理經驗。

五月下旬,針對跟蹤檢查情況對五個課題的研究成果進行排隊,上報教研中心,六月參加全市課題成果評選,學期末進行結題工作。

在學校領導的關心與指導及各位老師的積極參入下本學年的小課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1、精心計劃用心總結,課題研究融入日常教學過程。每個課題組都做好詳盡可行的計劃,每次教研活動的主題提前通知每一位課題組成員。每個課題組成員在研討日研討時,把自己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與課題研究有關的困惑與收穫進行交流,通過研討總結經驗與教訓,及時把教研的成果納入課堂,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也受到了學生的歡迎。

2、活動形式靈活多樣,課題研究紮實有效各課題組根據不同研究階段的需要,採取不同的研討方式。例如,語文組、數學組在初期階段採用了研討課的形式,歷史學科組採用通過多媒體展示個人研究成果形式,物理組還進行了學生的識圖、作圖能力競賽。每個課題的研究都圍繞學生的習慣培養及能力提高,紮實有效。

3、研討活動效果顯著,資源共享

每一課題發揮本教研的優勢,以教研促教學,以教科研的先導作用促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達到教研興校的目的。生物組形成了具有本學科特點的學案導學模式;語文組的《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取得較好的效果,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起到促進作用;物理組的《自主識圖學習習慣的培養》更是提高了學生的能力,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競賽成績和學生的反饋,說明課題的研究的重要意義。歷史學科組的.《即時性研討問題的收集利用與共享》擬在學校網站開通《歷史的天空》以達到資源共享;數學組的《回顧與反思習慣的培養》分別從學生上課解題時對知識點回顧反思習慣的培養,針對作業的回顧反思習慣的培養等方面進行了實際有效的研究,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鑑於我們學校的教研活動進行的紮實有效,於主任在乳山市教育科研成果推廣暨培訓會議上進行了題為《抓大放小、實化管理、催生課題研究效益》的典型交流。

當然,本學年教科研工作也存在不足:

1、個別學科組研討活動有的老師參入態度不積極,教師的個人發言材料偏離研討主題。

2、課題組集中活動次數偏少,有的問題不能及時解決。

3、不注重過程性材料的收集與積累,收集的材料單一。

4、活動過程學生材料過少,沒有學生反饋的資料。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今後需做以下改進:

1、提高學科組成員的參入意識,針對每個學科組成員的表現進行評價,摒棄偏離主題的發言。

2、注重過程性材料的收集,把收集整理資料貫穿始終,注重平日的積累,特別是學生資料的積累,及時反饋學生的意見,掌握學生的動態。

3、可以把平日備課組集體研討的問題積累歸納,抓出重點,這樣可以提高大學科組研討的容量與效率。

總之,一年來,在市教研室領導的大力支援下,小課題研究收到了很大的成效,教師的教育思想日臻科學,學生的學習面貌煥然一新。為了更合理使用新課標,貫徹新課標的教育思想,我們會繼續加強學習,更新教師理念,繼續加強研究,提高各項工作的實效性,爭取再上一個新臺階。

小課題研究總結9

指導學生在習作中合理運用修辭,這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而這些要建立在學生有著良好的習作習慣,願意寫,能寫,寫得好,所以首先應該對學生進行常規的訓練,激發他們的語言表現欲,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

一、習作指導生活化,讓學生願寫、能寫。

1、突破時空,走進學生的生活

國小現行課程安排一週僅有兩堂習作課。於是國小傳統的一篇作文教學往往是分兩課時完成。要求學生在八十分鐘內於教室完成,指導擬稿,修改、謄寫。似乎學生習作所需的資訊全部貯存於大腦之中,習作時只要提取後稍作加工即可,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2、關注學生情感體驗,活化生活積累,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傾吐慾望。在一次“六一”慶祝前夕,在與學生交談後我發現:學生對學校“六一”慶祝活動的安排頗有微詞,我靈機一動,便舉行一次“六一”應這樣慶祝的習作練習,結果果然不出我所料:就是那些平平常常默默無語的學生所寫的文章,也由“兔尾”變成“豹尾”,洋洋灑灑三頁多,且言辭中肯,感情強烈。看來“一個教師不能無視學生的情感生活,因為那是學習中主動性和創造性的源泉。”(蘇霍姆林斯基語),學生在其感興趣的方面有了較深的情感體驗,在一定情境中遇到這方面的話題則情動而辭發,激活了腦中豐富的,沉睡著的生活積累,因而“有話可說,有東西可寫”,反省我們的傳統習作教學伊始,教師便通過各種手段讓學生明確哪些材料可用,是最合適的,如何開頭,又如何結尾,講得越透徹,越細緻,學生受到的束縛越多。當然啟用學生情感也不是件易事,其基本因素必須有三個方面,首先是師生間必須是零距離,其次激發學生對選題的興趣,再者便是創設一定的情境。

3、習作方法指導堅持以學定教,讓學生能寫。

在與學生的座談中,我瞭解到好多學生都是憑著感覺走筆,一個環節該寫與否,該詳與否,全然不知,這無疑給我們教者敲響警鐘習作指導不得法,或者說教師的習作指導學生消化不了,更談不上領悟運用,回憶一下我們農村國小一般習作指導流程,審題指導→選材指導→表達方式與技巧的指導→學生練習。

那麼,我們應如何進行習作指導呢?在實踐中,我初步探索出一種“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的以學定教的習作指導策略,建立以評改為中心環節的作文教學模式,學生初寫→師生評點習作→互評→自改成互改→謄寫→再改,這樣把習作前的觀察與構思,擬稿與初步的修改完全放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外,甚至在校外,置於寬鬆、自由的環境中完成。讓學生在獨立自主地進行觀察、構思、擬稿、自改、互改的過程中,最大限度地張揚了個性,發揮了學生的創造性,將教師的指導環節融於對具體習作的點評之中,並置於學生擬稿之後,這樣讓教師在指導前可以通過學生初稿,瞭解到最真實具體的學情,而後的學定教有針對性的點評方案,這樣“從學生中來”的有針對性的具體形象的習作指導,學生很容易接受,當然,這樣指導下,學生的習作,絕不會千篇一律。

4.指導學生在習作中合理運用修辭。

利用語文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去發現,合理運用修辭可以讓我們所要寫的內容更加生動具體,總結概括常用的修辭都有哪些,如何在習作中加以靈活運用。

二、實施動態指導性評閱,讓學生樂寫

《新課標》要求我們教學評價的不僅甄別與篩選的功能,而應能促進學生髮展的發展性評價。而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則要我們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主體獨立體驗與感受,結合自己的實踐,筆者認為當前習作評價應注意以下四點。1、尊重主體的獨立感受:評閱學生的習作時,我們不能以成人眼光或教者的生活經驗來看待評價孩子的表述,這方面李吉林老師曾經介紹一個例子:她任教的班上有個學生寫了句:“原來阿姨是女的”這句話,這句話不是一句大廢話嗎?但李老師在批改時並沒要求該學生刪去。她說,因為這個孩子以前並不知道阿姨是女的,現在她發現了,並要將這個發現與同學老師一同分享,這難道錯了嗎?多麼細心的呵護啊,孩子當然願望對李老師“寫自己心裡的話,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更“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

2、分層而評,增強習作的自信心

翻開一個班的作文字便可發現,得“優”的老是那幾個學生,得“中”甚至“差”的總是跳不出“中”與“差”的圈,一個習作總是得“中”或“差”的學生,他們的習作自信在被一個接著一個的“中”與“差”中擊得粉碎,而遠離成功的彼岸。因此在實踐中我採取了分層而評的.策略,增強各層次學生的習作自信心,讓他們每人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主要從兩個方面著手:①面對全體學生分層而定,不同層次的學生,評定等第的標準不同。②對一個學生的要求則循序漸進的,如我對一個習作後進生最初得優的標準是:頂格不寫逗號、句號、問號等標點符號,接下去得優的標準是:“要分段”這樣逐步提高,一步步將之引入成功的彼岸。

3、指導性批閱,促進學生再發展。

從傳統的作文教學過程來看,批閱作為一篇作文教學的終節環節,從而使這環節的教學功能僅是“評定包改”甄別優劣,學生在這一教學的環節幾乎沒有收穫,僅得優者受到鼓勵而己。而低等第者反而再次受到打擊,削弱習作的信心。

4、動態評定,讓學生對習作充滿希望。

習作等第的評定不能一錘定音,應實施動態性的等第評定,促進優生更“優”,差生變優,具體做法是:得“良或優”的習作,經學生成功的修改後,我們可以把這篇習作重新評定為“良+”或“優+”(與學生約定中+=良,良+=優,優+=特優),學生若再作修改,習作還可以再作評定。直到學生自我滿意為止。這樣動態性的評定,對於習作後進生來說,給了他們很容易的“得優”的機會,對自己的習作充滿希望與信心。

總之,指導學生在習作中使用修辭,讓學生的習作不再枯燥無味,變得富有生氣,切實提高了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小課題研究總結10

我校數學科組組織並承擔了區級課題《國中數學“學困生”錯題成因分析與解決對策研究》的研究。本課題將為期三年,主要是通過提取數學“學困生”的作業,練習或測驗中出現的錯誤,從學生學習習慣,學習心理,認知結構等方面入手進行診斷及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並在此基礎上對“學困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輔導,從而及時清除其學習上的障礙,使其後續的學習得以較順利的開展。具體操作流程:

一、學困生的界定:

主要研究有上進心,肯學,但由於知識結構缺陷或學習習慣不好,思維策略不足等原因引起學習困難的學生。

我數學課題組要求每個老師在所帶的教學班中挑選出5~10名“學困生”,成績一般在40~60分左右作為研究物件。同時還分別選擇2名中上生和一名尖子生作為參考物件。

二、“學困生”課題研究的出發點與期望成果

很多老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可能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不少的學生學習中出現的錯誤總會在後面的學習中不斷重複,得不到及時的克服。從教師教的角度來分析,很大原因是我們的老師缺乏對學生在該知識點上有可能會產生的各種思維誤區的預見性,不能把問題消滅在課堂上,另一方面錯誤出現後,老師們也缺乏對學生的錯題的收集與分析,從而也不能在後面的教學過程中給予及時有針對性的輔導。如此不斷的知識盲點堆積,學生後續的學習受到影響。正是考慮到這一點,所以我校課題組成員都覺得進行學困生的錯題收集與診斷非常有意義,並把它作為我校轉化數學“學困生”的重要途徑之一。

通過本課題的開展,利用三年的時間完成以下幾項目標:

1.前兩年主要是進行錯題的收集,根據區教研員對國中數學各知識點的編碼對錯題進行歸類整理,建立錯題資源庫,並對錯題進行初步的診斷與解決策略探討。(主要是從學生的知識結構方面進行診斷)

2.利用與華師大認知與技術研究室徐xx教授的'研究生的合作關係,尋求他們在學生認知方面的理論與技術方面的支援,進一步完善錯題資源庫。

3.通過課題組老師三年堅持搞錯題研究,使教師們在後期的教學過程中能對每一個國中數學知識點學生有可能會出現的各種思維錯誤有預見性,從而能在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中加以重視,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並且能對學生出現的各種錯誤進行診斷,根據診斷提取相應的解決策略加以糾正。所以,做好學困生課題,對科組教師的專業化技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三、課題開展情況:

(一)學校及區教研室有關領導對本課題開展給予高度重視與支援

在課題開展初始階段,因為很多實驗教師都比較年輕,沒有課題研究經驗,所以出現了信心不足,思想壓力很大,害怕做不好的思想,從而課題開展開始不久後有一段時間曾陷入過低谷。學校領導和區教研室張偉春主任給我們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為課題的開展指明瞭方向,讓我們放下了思想包袱,紮紮實實搞課題。

同時在張主任的幫助下,我校“學困生”課題組與華師大認知與技術研究室徐xx教授的研究生建立了合作關係,他們將在學生的認知心理方面的診斷給予理論與技術上的支援,解決了我們的燃眉之急。

(二)加強了相關理論學習和定期組織課題研討交流會

進行學困生的錯因診斷,需要我們要學習相關的一些教育教學理論:如教育心理學,學習論,教學策略等理論知識。為此,課題組購買了一批相關的理論書籍,鼓勵老師們多進行學習。同時還能定期召開課題交流會,做好及時的總結與反思。

(三)錯題的收集與整理過程方法:

(1)錯題的選取方法:

錯題大部分來自所研究物件的同一知識點的不同錯誤,小部分來自教學過程中所發現的學生的典型錯誤。有的老師嘗試通過研究物件的錯題本(含錯題,更正及錯因的自我分析)收集錯題;有的老師則通過每天學生的作業進行及時掃描。

(2)錯題的整理與分類:

如何進行錯題的整理及及時上傳到區天河部落交流平臺,課題組的老師進行了不斷的摸索與反思。從一開始是按章,後來確定為按每知識點進行錯題分類。也可以設一些專題:如證明題常見錯誤等。有關的編輯格式仍有待進一步探討。

(3)分工合作:

“學困生”課題組分三個年級同時開展課題,各備課組還把所負責年級的錯題分塊分任務進行掃描,上傳到科組錯題資源庫及天河部落學困生專題。其他老師則做好分內錯題掃描與上傳工作的同時,對同年級老師上傳的錯題根據自己收集的情況進行補充與回覆。

(4)他山之玉:

通過把錯題上傳,一方面可以與兄弟學校做到資源共享。同時也希望能得到數學同行老師們的“跟貼”回覆,給予寶貴的意見與建議。

四、課題開展存在的困惑及努力方向

困惑一:課題主攻方向是錯題收集與診斷,所以所選的錯題是否不只侷限於幾個研究物件,而可以是所有所教班級中符合界定的學困生中收集?

困惑二:對知識點所收集的錯題應該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與代表性,那麼所研究物件中出現的不典型的錯誤是否不予以收集?

困惑三:代數方面的錯題較容易進行知識結構方面的錯因診斷,但有關幾何部分的錯題卻較難以判斷,診斷上有點吃力。

困惑四:對錯題的診斷分析應抓住那些細節,那種格式比較好。我校四個學困生課題組的老師所上傳到天河部落上的錯題分析形式各有不同。從數學角度去寫錯題診斷,是否要注意補充一些什麼方面的內容?

總之,對於一線的教師,教學任務重,課題研究過程會比較辛苦的,而且其效果也不可能立竿見影,學習困難生的學習困難問題是問題長期積累的結果,它的克服需要較長的過程,所以,沒有一種良方能使學生長期形成的落後在短期改觀,所以課題實驗教師要克服急功近利思想,同時要有追求“學困生”課題研究內在價值的態度,要有吃苦精神。

小課題研究總結11

一、問題的呈現:

如何才能切實提高國小生作文能力,一直以來是我們在實踐中困惑的問題。“新課標建議我們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與表達,教師要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調動學生觀察思考和練筆的積極性,要引導學生寫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說真話,表達真情實感”。為了達到這些要求,我曾在作文教學中耗費了不少功夫用來指導、批改和講評,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開啟學生的作文就會發現,仍然有生編硬造,內容平淡的現象。而學生的日記卻比作文的內容寫得真實,在一定程度上能表達出學生真實而樸素的感情。於是我進一步研究了日記與作文的關係,認識到生活日記是學生熱愛生活、感悟生活、記錄生活、積累生活的表現,也是擦亮文筆的磨石。但是由於以往對學生的日記關注不夠多,加上學生普遍懶得動筆,沒有寫日記的積極性,日記並沒有發揮它的作用。這不禁使我想到:如果能在指導學生寫好日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勤於觀察、勤于思考、勤於動筆以及不斷積累生活、不斷琢磨文思文法的習慣,學生的作文能力一定會有所提高。於是我確定了自己的實驗研究課題《指導學生寫好生活日記,提高學生作文能力》。希望能把學生的生活日記與課內作文結合起來,在實踐與探索中總結方法,積累經驗,找到切實可行的、能有效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途徑。

但是在小課題計劃實施之前,雖然有教研員的指導和領導的支援,我還是很擔心的。因為當時面臨著很多問題,比方說:怎樣培養學生的興趣,使學生願意寫;怎樣指導學生把日記寫好,能堅持寫;怎樣把日記和作文結合起來等等,課題計劃中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只是預想出來的,實踐起來會怎麼樣都還是個未知數。

二、研究的過程:

當我向學生宣佈有關本學期將開展寫日記活動後,學生有的興奮,有的驚訝,有的茫然。寫啥呀?怎麼寫呀?寫的日記字數少點行不行?我的日記不想讓別人看怎麼辦啊?學生七嘴八舌的問我。針對這些具體問題,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我主要運用了以下五法。

1、欲擒故縱:陶行之老先生說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和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於是我要求:只要你不編造不抄襲,可以“隨心所欲”。日記可以發表在公開的日記本上,也可以寫在私密日記上,隨自己的心情就好。”學生緊張的情緒馬上放鬆了,最不愛寫日記的袁滿也興奮了,自言自語說:“哦,這麼簡單啊,行,我也能寫了!”就這樣,學生們毫無壓力的興致勃勃地尋找生活題材的時候,已經是開始關注生活,開始積極思考了。

2、潤物無聲:

學生每天的日記按要求只選取三分之二評改就可以的`。但是我無論多忙,每一篇日記我都要仔細閱讀批改。開始幾天,我注意看內容,發現學生除了寫遊戲就是幫媽媽做了什麼,再不就是如何寫作業,寫完作業看了什麼電視,看完電視就睡覺了等等,有的學生好容易找到題材卻寫的跟造假的似的。針對這些問題,我鼓勵學生用眼看、用耳聽、用手摸、用腦想。做生活的有心人。我抓住每一個機會,適時地引導學生觀察事物,感悟生活,遇風則風,遇雨則雨,遇事則事,遇景則景。記得去年4月23日上午十點多,我們正在上課,窗外下起了雪,大片的的雪花在窗外飄飛,落到地面上又很快的融化,把地面滋潤的黝黑髮亮,來不及融化的掛在樹上,粘在枯草上,真的很美,於是我帶著學生走出教室,投入到雪中,有的學生說:“哦,像棉花糖一樣,”有的說:“哇,雪花落在臉上,真爽啊!”還有的說:“雪把我的運動鞋變成皮鞋了又黑又亮了!”引得學生開心的大笑起來。我趁機引導學生從天空到地面,由看到的到想到的,調動學生所有的感官感受雪的美麗,並且自由表達這場雪獨特的美。我隨口吟道:“忽如一夜春風來”剛一出口,就有學生搶著說出後半句“千樹萬樹梨花開”,這下提醒了學生,有一個學生大聲說:“還有呢,毛澤東的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學生情緒高漲。平時不太愛表達的畢玉也若有所思的說:“哦,看來雪也是春天的使者啊!”就這樣樣抓住機會,既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又引發學生表達真情實感。看似隨意,實際上是有意暗示學生去選擇有意義的內容。不用我說,當天的日記都寫的是雪,雖然寫得內容有的側重描寫雪中的情境,有的側重寫雪後的美麗,有的側重雪中的遐想,但是都表達了對春天裡雪的特別的愛,表達了對生活的熱愛。震驚中外的512四川大地震發生後,我和學生交流過的許多感人的事和有關話題也都被學生收進了日記。

學生逐漸學會了選擇材料。學生寫出來的日記或多或少的出現錯別字、病句,流水賬也不少,於是我忍不住要告訴學生他們寫的日記的問題所在,“這個字寫得不對”,“那句話表達不準確應該改”,“你這個文不對題了”等等類似的話剛說出去,就會發現,不是這個低頭了了,就是那個一臉茫然,還有的乾脆第二天不交日記了。到第二週時,我簡直快要崩潰了,但是冷靜下來再想,是不是我急於求成,方法不對呢?我一邊反思自己的行為,一邊讀書學習,在內心不斷強化那些教育教學理念,努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樂於寫,總會有進步的,就像春天那又小又醜的青果總要汲取了日月精華,等到秋天才會芬芳誘人的。我改變了以前的方法,對於過於簡練的地方教學生學會“添枝加葉”來修改;表達不清楚的地方,面對面的探討,保持態度親切,讓學生敢於表達清楚。

修改做不到面面俱到,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我按計劃有側重點的進行,希望學生既能夠有所提高,又不至於感覺到自己的日記太糟糕。這一點我做得很小心。但是很快發現,無論我的態度多好,一味的幫助學生修改,學生並不是很高興。於是我研究了學生的心裡,改變了策略。鼓勵學生自習時間閱讀修改自己的或同桌的日記,我批改的重點是指出學生日記中的閃光點,如準確的詞語、經典話語,模仿來的段落創造性的發揮等等,我都給出標記,以示認可和讚揚。如果日記內容生動感人,立意獨特,思想積極健康,我就在日記下面寫上鼓勵的話,如果日記中流露出消極思想,我就寫上對他的理解和期待。

當學生拿回他們日記的時候,我總是對學生認真地說,“題目不錯”,“你今天的日記讓我很感動”、“你還會進步的!”、“你日記的結尾含義深刻,我很欣賞”等等學生聽到這樣的話,絕對有成功的感覺,這從他們得意的表情就可看出。這促使我也更加願意給他們戴高帽子。在總結日記情況的時候,我會說“謝謝你們把自己的感受和老師分享,你們每個人的日記都能讓我感到驚喜,有的日記不僅內容非常有意義,我還從日記中看到了你們誠實善良的心。實際上並不完全是這樣,但是這麼說了之後,學生自然很開心的朝著這個預期目標努力。比反覆強調“要語句通順”“要內容真實”“要怎麼怎麼樣”之類的話效果好得多。

慢慢的,學生不僅對寫日記寫作文甚至對其他方面的學習都充滿了信心。

4、日記分享:

在第3周時,學生已經養成寫日記的習慣了,而且進步很大。最明顯的就是錯別字日趨減少,無論寫什麼,表達的得都比較清楚了。但是侷限在師生之間和同桌之間的交流,學生的收穫是很有限的。日記分享活動的開展對提高學生表達能力,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日記分享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方面是優秀日記的評選,另一方面是優秀日記的閱讀。評選優秀日記的過程是“一讀、二品、三評”。“讀”就是選擇自己最得意的最想與大家分享的日記朗讀;“品”就是閱讀後大家來品評。可以給出修改建議,可以對日記中的人或事作出評價,還可以賞析精彩片段;“評”就是學生投票評出優秀日記和日記成長之星。

每週評出的優秀日記編入《優秀日記選》,並將《優秀日記選》在學生間傳閱。學生在讀的時候還是發現了細微的問題,來找我修改,我就把這個機會留給讀者和作者,鼓勵讀者和作者經過探討、切磋後,在雙方達成一致意見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允許學生在日記上圈點,談感受,寫評語。這樣我輕鬆了,學生閱讀的興趣也增強了,而且逐漸養成用心寫、認真讀、反覆琢磨、細心修改、品評賞析的好習慣。日記分享這幾個環節學生非常喜歡,後來我調整了計劃,把日記分享每兩週一次改成每一週一次了。

時間長了,學生感受到生活日記是自己情感表達的需要,而且每個學生在日記分享中無論是給同伴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議,是被評上了“日記成長之星”,還是給優秀日記寫評語,都使學生進步的同時產生成就感,心靈上得到了滿足。

4.遷移引導:

在作文課上,我鼓勵學生運用生活日記中積累的材料。有的日記稍加改動就是一篇特別好的作文。學生從中體會到了日記與作文的密切關係,懂得了生活日記不同於作文,但是日記和作文都源於生活,都是表達我們真情實感的工具。後來學生的許多好作文都是從生活日記中受到啟發寫成的。甚至包括神奇的想象,美麗的童話,簡短的寓言,兒童詩等。如《孫悟空大戰如來佛》、《我是老虎》、《狐狸和烏鴉系列童話》、《淘氣的雪》。

當生活日記成了學生生活的一部分之後,我把語言的積累和訓練提到了重點。因為有時候學生真的是找不到準確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思。我一方面繼續鼓勵學生廣泛閱讀,堅持寫讀書筆記,另一方面開展“三人行,必有我師”的語言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在電視廣播以及身邊學習生動活潑的語言。學生的日記裡經常出現名言警句和小品裡的經典臺詞

班裡有個男生讀了朱自清的《匆匆》一文之後,在日記裡寫自己的感想時,就恰當引用了當時流行的一句話“人生的一生老短暫了,你看吧,眼睛一閉一睜一天過去了,眼睛再一閉不睜一輩子就過去了”幽默風趣,耐人尋味。

5、毛遂自薦:為了不斷地激勵學生寫寫作的熱情,我鼓勵學生向《國小生閱讀報》自我推薦作品,並且寫上推薦的理由,後來我班學生袁滿的《花貓胖胖》發表在20xx年9月5日的《國小生閱讀報》上,更加激發和帶動了其他學生推薦作品的積極性。

三、研究的成效:

1、教學相長。經過一年的實踐,學生愛上了寫作,養成了勤於動筆的好習慣,書面表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都提高了。對學生而言,在自己的日記本上發表日記,成了興趣愛好;修改日記已經成為習慣,日記分享也成為學生心靈溝通的需要,推薦日記為學生走向成功搭建了橋樑。每名學生都寫了厚厚幾本日記,記錄了童年多姿多彩的生活。孩子們經常會對我說,他們老了的時候,也還會拿出這些日記來看的。而那兩本《學生優秀日記選編》也受到在校學生及家長的好評。學生畢天元在全國國小生語文讀寫知識競賽中榮獲了二等獎。

伴隨著孩子們取得的這些成績,我也有不少的收穫。不僅學習了相關的理論知識,還作了讀書筆記,撰寫了計劃開題報告、階段性總結、以及其他過程性材料。研究了“指導學生寫好生活日記的方法和途徑”,“調動學生寫作熱情的方法和策略”等問題,積累了部分教育教學經驗,在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同時,我自身教學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反思總結。回想小課題的研究過程,感到小課題研究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就這個課題研究來說還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如許多方面還缺乏必要的理論指導;許多有價值的案例和有關思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沒能及時記錄下來,在努力實踐之後,才發現積累下來的材料太少,當要把實踐中那些零散的材料整理總結的時候,又感覺自己是那麼力不從心。但是當我把實踐中那些零散的材料整理總結後,我深切體會到小課題研究促進了我的學習和思考,使我總結出要指導學生寫好生活日記提高學生作文能力,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開始時適當降低要求,激發學生興趣很重要。

2.平時要給學生充分的自由,特別的關注。

3.引導學生觀察生活要抓住生活契機。

4.輔助學生修改時一定要講究策略,與學生交流時態度一定要真誠。

5.必須給予積極肯定的評價,保持學生寫作熱情。

6.定期開展日記交流活動,促進能力提高

7.引導學生有效地把日記和作文結合起來。

8.在語文學習和生活中積累生動活潑的語言是寫好日記和課內作文的保障。

從08年3月開始到12月末,經過一年來的實踐,我的小課題終於比較成功的結題了。現在我正在研究與這個課題相關的內容。我覺得作文應該是通過一種生動的再現,把事實展露出來,使別人傾聽或閱讀之後,能得到同樣的印象。但能做到這樣並不容易。除了有真實的生活,語言是最重要的。所以我確立了課題《引導學生學會積累和運用語言,提高作文能力》,在4月中旬日開始實施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如何引導學生學會積累語言,並且能夠運用到作文中,達到準確表達的目的。同時,在小課題研究中,我還要多讀書多記筆記,勤于思考勤於總結。與學生共同成長,不斷豐富教學經驗,提高教學能力,提高研究能力。希望在金色的秋天裡,我們滿眼都是累累的碩果!

小課題研究總結12

本學期來,我們八年級備課組嚴格按照學校各項要求,紮實備課,抓好課堂落實,一直堅持進行當堂檢測。每堂的當堂檢測都是我們在集體備課的時候從各種學習資料上精挑細選或者自己設計的經典題目。

對於當堂檢測我們堅持以下做法:

1.題目設定緊扣學習目標

每次的當堂檢測都是圍繞本課的知識目標選題。一般是集體備課時先明確這堂課的知識目標,要求掌握的單詞,短語和語法點。然後根據這些知識點挑選合適的.題型出成當堂檢測。

2.題型考點聯絡會考

當堂檢測的題型都緊緊圍繞會考題型或本年級期中期末測試題型來出。檢測知識點的同時也可以提高解題技巧,讓檢測更有效。因為當堂檢測主要針對當堂知識點,所以我們較多采用首字母填空,完成句子,選詞填空,單項選擇的形式。

3.題目難易適中,題量適中,體現分層

當堂檢測的目的是檢測本節課新授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所以題目一般設定難易適中,難題則是少之又少。一方面教師可以從檢測中得到關於知識點掌握情況的反饋,另一方面學生可以從檢測結果中獲得成就感和培養自信。符合學校“讓學生從成功走向成功”的英語學習理念。題量控制在5分鐘左右可以完成。再者,當堂檢測要體現分層。《張店區第六中學實施分層遞進教學改革的意見》中指出實施分層教學是現階段我校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通過分層,充分尊重學生的差異,使課堂教學儘量適合各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得到有針對性的幫助,實現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其中當堂檢測的設定也可以做到分層。一開始,我們會把所有題目印製在檢測學案中,檢測時明確要求AB層同學各自做哪部分題目。但這樣會導致改錯講解浪費時間,B層空著的題目浪費紙張等問題。因此我們又採取另一種辦法,統一檢測時做一樣的題目,但是提前完成檢測的同學可以再向教師領取能力拓展型別的題目。這部分學生在完成這部分題目後可自行訂正答案,看不懂的再單獨詢問老師。這樣就避免了之前出現的問題,提高了A層學生的學習效率,也鍛鍊了他們的自學能力。

4.及時反饋,改錯

當堂檢測我採取過以下方式反饋。一是全部收起批閱,全批全改。再是檢測後還

有部分剩餘時間,課上直接訂正答案,講解,學生紅筆改錯,教師再檢查一遍學生的改錯,一般講解改錯後仍會有20人左右出錯,教師批閱後再次發回改錯。以周或單元為單位彙總易錯題,課上再次重複。當堂檢測最好當天反饋,改錯完畢,做到天天清。如果學生不能在課間改完的話,一般只能在放學後加班輔導。

對於平時遇到的問題,我採取以下做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反饋改錯時怎樣做到一對一輔導和及時有效。

批閱檢測後,我盡力做到讓學生當面改錯,說出答題依據。但學生課間休息時間並不充分,加之辦公室距離教室較遠,往往只利用課間並不能做到這一點。所以我利用自習坐班時間,上課時間和中午放學時間對學生進行輔導。但是有些學生不能體會及時改錯的重要性,反而在老師輔導其它學生的時候溜走,時間一長,難點增多,成績勢必受到影響。對此,小組考核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2.差異生的幫輔工作

挑選學習態度較好,及格線以下的學困生天天輔導。對當堂檢測要求做到滿分卷。對新授知識堅持堂堂清,天天清。這學期採取了這個幫扶措施後,本人挑選的5名學困生在平時檢測中全部合格,在期會考試中3人合格。

小課題研究總結13

一、談話目的:

通過談話摸清國中階段男女學生的性別意識和心理特徵,為小課題的探究提供理論依據。

二、談話內容:

(一)性別意識

(二)心理特徵及其差異性

(三)與異性交往

三、總結分析:

(一)性別意識總結分析:

性別意識是自我意識的內容之一。進入青春期階段學生的自我意識發生了質的飛變,這是因為青少年身體的發育處於第二個高峰期,身體的變化,及知識、經驗、能力的積累以及社會地位的改變,使他們感覺到自己長大了,彷彿已經成人了。該年齡段的學生已經能完全意識到“男女有別”,並開始以男女自居,伴隨著年齡的慢慢增長,學生對自己的著裝、衛生習慣、行為舉止、性格特徵會逐漸形成全面認識,也就慢慢形成了心理性別。

(二)心理特徵及其差異性分析:

1.青春期男女生的'心理特徵:

(1)自主意識逐漸強烈,出現反抗心理,喜歡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有時甚至還對他人的正當干涉感到反抗抵制。獨立意識進一步發展,能夠認真思考、判斷、處理自己身邊的問題和對社會的關心。但是他們在重要問題的抉擇上,仍需要他人的指導和幫助。

(2)青春期學生情感內容日趨豐富,其情緒不穩定,容易衝動。造成這種情況的最主原因,是青春期的生理迅速發展,而心理髮展相對滯後。青春期的學生開始對人和事充滿熱情,很容易被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所感染,具有活潑愉快的心境,對周圍現實生活中發生的各種事情都十分關注,集體主義感、責任感和義務感逐步形成,特別是他們開始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和道德標準來選擇朋友,並非常重視朋友之間的友誼。但是國中階段學生的意志不夠穩定,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並瞬間做出改變。

(3)個體心理的發展。青春期中,人的記憶力增強,注意力容易集中,特別是由於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能力的大大加強了,不但興趣、愛好變得更加廣泛、穩定,而且漸漸形成了看待事物的標準,使自我意識、自我評價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發展,初步形成了個人的性格以及人生和世界的基本看法。但由於意志力還不夠堅強,分析問題的能力尚在發展之中,所以一旦遇到困難和挫折又容易灰心、頹喪,或者會出現理智不能駕馭感情的現象。

2.青春期兩性心理差異表現:

(1)興趣愛好的差異。男生比女生的興趣更為廣泛。單就體育方面男生喜歡激烈對抗性的專案,而女生因為生理上的變化和體能上的差異,她們更加喜歡運動量小的個人專案和動作柔和、優美的運動專案。

(2)交往能力的差異。青春期階段女生的交往能力優於男生,尤其是在和老師的關係處理上,女生更容易受到老師的喜歡,這一點兒男生很難做到。

(3)性格方面的差異 。男生性格相對開朗,對很多事情不會斤斤計較,而女生相對內斂,有內涵,不善於同異性交流。

(4)成熟度的差異。這個階段女生相對成熟,顯得有主見,細心、溫柔,但逆反現象明顯,男生表現欲強,勇敢、富有責任感,但自覺性較差,比女生更顯幼稚。

(三)與異性交往分析

國中階段男女生在與異性交往過程中,希望異性關注自己,並受到異性喜愛,喜歡和異性在一起。常常會見到這樣一些現象,有女孩子在場,男孩變得格外興奮,以“男子漢”的姿態博取女孩子的喜愛;與男孩子交往,女孩子更愛打扮,故作姿態,以引起男孩子的注目。善於在異性面前表現自己,互相吸引, 但這只是少數男女學生的心理表現。而青春期的絕大部分學生,在與異性交往時,一方面表現出不安、羞澀和表面上的反感,另一方面又內心裡關心、嚮往甚至愛幕異性,渴望與異性接近。其表現為內心渴望和異性交往,但又缺少膽量。和異性在一起總覺得不自然,手腳不知怎麼放才好,內心很緊張,惴惴不安甚至臉紅,常常覺得無話可說,缺少異性朋友。

小課題研究總結14

本學期我校切實抓好小課題的研究,針對小課題的研究,我們立足“小”字,幫助教師們關注自己具體教育教學中的現象和問題,追求真實的研究;立足“課題”,引導教師從計劃到反思,以科學的方式探索問題的解決或現象的改變,追求經驗的提升。我們把教師的“小課題”研究作為教師獲得個性化成長的重要平臺以及特色教師成長的重要途徑。回顧研究過程,我們主要做了以下紮實有效的工作:

1、培訓選題,確定立項小課題

本學期,我們組織全體教師認真學習了學校關於小課題研究的實施方案,針對開展小課題研究的意義、小課題的選擇、研究中應注意的問題、小課題研究的實施等方面內容”對教師進行了培訓輔導,使老師們懂得了“開展自己的教研,發表自己的見解,解決自己的問題,改進自己的教學”是進行小課題研究的根本目的所在。

本學期,我們組織各學科教師認真選題,經過了“困惑”“問題”“課題”三步曲:首先,我們利用教研組活動的時間,組織全體教師交流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困惑、疑點;然後,讓老師們進行思維加工,並提出問題,把一個個小問題,轉化成一個個小課題;最後,指導教師分析背景,查詢資料,形成課題,要求學校全體教師人人蔘與。

2、抓行動、抓反思。

本學期,我們教師小課題下發了立項通知,在學校內進行了立項公示。小課題通過多次研討活動,讓老師們在反覆實踐的基礎上,及時小結反思,分享經驗,不斷調整自己的研究計劃、改進研究方法。對典型的課例,還採取現場診斷的形式進行指導。

3、抓檢查、抓評估。

為了確保小課題研究紮實有效地向縱深推進,我們學校成立了跟蹤檢查小組,抽查聽課和查閱記錄、跟蹤研討活動等方式檢查工作,便於瞭解各課題研究的進展情況,及時解決普遍存在的問題,並對各教研組的教研活動進行階段評價。目前,我校的小課題研究進展順利,初步收到了明顯的效果,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老師們對本人承擔課題的研究目的、意義有了更為清楚的認識;二是老師們相互交流、相互借鑑,掌握了課題的研究更多靈活實用的方法;三是積累了初步的小課題研究的組織、管理經驗。

在學校的正確引導及各位老師的積極加入下本學期的小課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1、精心計劃,用心總結,課題研究融入日常教學過程。

每個課題都做好詳盡可行的計劃,每次教研活動的主題提前通知每一位課題成員。每個課題成員在研討時,把自己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與課題研究有關的困惑與收穫進行交流,通過研討總結經驗與教訓,及時把教研的成果納入課堂,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也受到了學生的歡迎。

2、活動形式靈活多樣,課題研究紮實有效

各課題研究根據不同研究階段的需要,採取不同的研討方式。每個課題的研究都圍繞學生的習慣培養及能力提高,紮實有效。

3、研討活動效果顯著,資源共享

每一課題發揮本教研的優勢,以教研促教學,以教研的先導作用促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達到教研興校的目的。

當然,本學期的小課題研究工作也存在不足:

1、個別學科組研討活動有的.老師參入態度不積極,教師的個人發言材料偏離研討主題。

2、課題研究集中活動次數偏少,有的問題不能及時解決。

3、不注重過程性材料的收集與積累,收集的材料單一。

4、活動過程學生材料過少,沒有學生反饋的資料。

5、有部分教師存在上網下載的現象。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今後需做以下改進:

1、提高學科組成員的參入意識,針對每個學科課題研究成員的表現進行評價考核,與學期績效工資掛鉤。

2、注重過程性材料的收集,把收集整理資料貫穿始終,注重平日的積累,特別是學生資料的積累,及時反饋學生的意見,掌握學生的動態。

3、可以把平日集體研討的問題積累歸納,抓出重點,這樣可以提高研討的容量與效率。

4、針對部分教師上網下載的現象在學校大會上進行點名批評。

總之,在學區的正確引導下,我校小課題研究收到了很大的成效,教師的教育思想意識增強,學生的學習面貌煥然一新。為了更合理使用新課標,貫徹新課標的教育思想,我們會繼續加強學習,更新教師理念,繼續加強研究,提高各項工作的實效性,爭取再上一個新臺階。

小課題研究總結15

一、課題的提出

1、詞彙是言語的三大體素(語音、詞彙、語法)之一,是言語的根基材料,分開詞彙就無法表達思惟。

2、《國小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國小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次如果激發和培育學生學習英語的樂趣,使學生樹立自決心,養成優秀的學習習慣和構成有效的學習策略。使學生節制必然的英語根本知識和聽、說、讀、寫手藝,培育學生初步用英語幹工作的能力。

3、現行牛津版國小英語教材,詞彙量較大,從四年級起,要求學生節制的“四會”單詞越來越多,大大都學生靠機械地背字母挨次來記憶單詞,費時多,效果差。

4、農村國小的學生,家長素量良莠不齊,學生學習英語缺乏優秀的言語情況,教師劃定的讀書、記憶任務近三分之一的學生不能完成。

基於以上考慮,我們確立了《指導學生有效識記四會單詞》課題。

二、課題界定

所謂“教學方法”,就是指教師為實現教學方針或教學狡計而採用的一系列具體的問題處置行為方式。有效教學方法對當於單詞教學,可以是某一環節的一類策略或一組策略,也可以是講堂教學上的一套教學策略。

三、課題的理講價值及實踐價值

1.本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

關心農村國小英語詞彙教學策略的研究,提高講堂教學的有效性,能切實提高學生的立異認識和實踐能力,提拔學生的分析素量,以順當將來社會成長的需要。

2.本課題研究的理講價值

試圖通過組織、實施“農村國小英語單詞教學策略”課題研究,進行初步的理論歸納綜合,豐碩和拓展現代講堂教學的實踐性理論,推進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的成長。

四、研究方針與方法

(一)研究方針:

通過組織、實施本課題的研究,切實提高學生的立異認識和實踐能力,提拔學生的英語素養,以順當將來社會成長的需要。

(二)研究方法:

1.查詢拜訪法

2.文獻法

3.步履研究法

4.經驗總結法

5.案例分析法

五、研究內容

英語單詞的`教學表現正在每堂英語講堂上。若是學生只是一味跟滅教師頻頻朗讀,是很難真正節制和利用單詞的讀音紀律的。故英語單詞教學的有效性將直接影響英語教學的效害。學生學習的有效性起首表現正在學習可否積極自動地參與體驗學習過程;教師教學的有效性起首表現正在可否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推進學生對知識的自動建構。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但願能從教與學兩個方面來切磋有效操練的路子,尋找根治頻頻低效的英語單詞記憶方法,力讓使講堂教學有效、高效,為推進國小英語單詞教學的有效性供給必要的按照和內容,從而讓教師和學生更好的互動,提高英語教學有效性。

六、課題研究的階段性功效

(一)創設了和諧、寬鬆的學習空氣

(二)提高了學生拼讀、識記單詞的能力

(三)正在學習中彰顯了學生的個性

(四)為教師提高素量搭建了舞臺。

1、教師教學理念的改變。

2、教師業務素量與科研能力的提高。

一年多來,學校英語教師的業務能力獲得了提高。其中,劉珍教員被評為校“名師”,有多位教師的論文、教學案例、教學設計正在縣級評比中獲獎,並有部門教師的論文、漫筆正在省級刊物上頒發。同時學校多次開展了課題組

校級展現動,並獲得縣教研室的好評。泛博教師通過課題研究,逐漸利用新課程理念來沉新建構本身的知識體系,優化教學設計。優秀研究空氣培育了一批骨幹教師,教師的教學能力獲得全面提高。

七、課題研究存正在的問題和勤懇標的目標

1、存正在的問題

課題研究剛剛起頭邁出第一步,我們所做的工做也只是正在進行試探考試考試,同時也面臨滅良多的堅苦。比如正在研究課中,人人都能把詞彙的有效教學放正在第一位,想方設法地為學生搭建拼讀的橋樑,把它設計成本課的亮點。但正在日常平凡的教學中還不能持之以恆地進行音標拼讀法的教學。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英語做為學生的第二言語,確實需要不竭地頻頻,可正在實際教學中,沒有這麼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做專項訓練。所以正在此後的教學中,我們還要不竭降服新的堅苦,找到訓練的衝破口,把詞彙有效教學進行到底。

2、勤懇標的目標

(1)繼續加大培訓力度,不竭優化考試考試教師步隊的素量,讓取研究工做少走彎路。

(2)深切進行課題考試考試,激勵課題組教師斗膽考試考試,正在講堂教學中充實表現學生的從體地位,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點,頻頻實踐、頻頻研究、對比分析,總結課題研究的經驗教訓,正在實踐中怯於試探。

(3)設法子,找啟事。多做研究的冷思慮,權衡利弊,不竭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樂趣和能力程度,讓取獲得學生家長的理解與收持。

(4)自始自終捕好常態研究,總結經驗,力讓做出具有自創價值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