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總結

語文德育滲透工作總結

總結是對過去一定時期的工作、學習或思想情況進行回顧、分析,並做出客觀評價的書面材料,它有助於我們尋找工作和事物發展的規律,從而掌握並運用這些規律,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總結吧。總結一般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德育滲透工作總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德育滲透工作總結

語文德育滲透工作總結1

歲月如流,轉眼間一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已近尾聲,回顧這一學期來的工作,我覺得欣慰多於忙碌。這學期,我根據學校教育工作計劃,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總結如下:

一、強化日常行為規範教育。

國小教育主要是養成教育,一個人能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高尚的思想品德,關鍵在於國小階段的教育,特別是低段的教育。學生良好的思想行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過每一件事,每一項活動,每一節課,長期薰陶才能形成。學習“規範”,讓“規範”深入人心。

1、要讓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為,就必須首先學習“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只有讓“規範”深入人心,才可能實施“規範”。為此我們就“規範”向學生進行了廣泛的宣傳,深入的學習,各班級根據學校的周教育重點和學生的實際,每週分重點、分專題對學生進行“規範”的學習教育,使“學規範”更細緻,更深入。

2、從常規訓練入手,使文明具體化。

對學生進行系統的“規範”學習後,要讓學生真正掌握規範的內容,運用“規範”待人接物,我們還對學生的行為進行了嚴格訓練。

(1)全校性集合排隊,進場秩序的訓練。

(2)做操動作規範,整齊化一的訓練。

(3)每天進校時敬禮、問好姿態的訓練。

(4)隊禮、隊歌、國歌、升旗儀式規範性的訓練。

3、爭當行規示範員,形成良好的文明競爭風氣。

在整個“學做文明禮貌國小生”活動中,“爭當行規示範員”一直貫穿始終。“爭當行規示範員”的競爭,必須是通過自薦、班級核實、大隊部批准三個程式。自薦其實是給每個學生改正缺點,努力上進的一個機會,讓學生明白只要自己努力,也能當上“行規示範員”。在“爭”的過程中,使學生自然而然地規範自己的言行,自覺做到文明守紀,主動養成文明習慣。不管這個學生最後當沒當上“行規示範員”,在“爭創”的過程中,他或多或少受到了教育,規範了自己的言行;而當上了“行規示範員”,除了用良好的文明言行為大家作出示範外,還要糾正校內不文明行為。這樣既強化了文明小衛士們的文明言行,又監督、糾正、制止了不文明行為,在學校形成人人爭當行規示範員。

二、重視在課堂內的常規訓練。

對於每學年的開學,我們各位班主任首先要利用一個星期的時間對他們進行常規教育和訓練,嚴格要求,一抓到底。一學期以來,我們針對班上學生實際,利用一切有利時間加強了學習習慣的培養。

首先訓練學生正確讀書和寫字的姿勢,每天提醒他們注意"三個一",讀書時要求全班同學都拿起書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做作業,就不停地提醒糾正不良姿勢。當學生起來發言時,則要求他們站端正,兩眼平視前方,態度自然大方,並且說話時聲音要響亮,吐詞要清楚。現在學生在課堂上讀寫、坐站聽說的正確姿勢逐步養成,增強了自控能力,課堂秩序有明顯好轉。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活動,使學生成為生活的小主人,學習的小主人,班級的小主人,培養出一批有工作能力的小幹部,也湧現出一大批好人好事。各班上學生生病,同學互相關心;同學有困難,互相幫助,同學吐了,不怕髒臭主動打掃,有學生拉肚子弄髒褲子,學生爭著找褲子給同學換上,充分體現了學生熱愛集體,關心他人的優秀品質正在逐漸形成。

三、重視與家長的聯絡。

教育是個大家庭,學校、家庭、社會應共同承擔起教育的責任,各施其職並互相促進,提高教育質量。為積極開展社會滿意工程活動,切實增強服務群眾、服務家長的意識,加強家校溝通,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家訪工作。為了進一步搞好學校教育,協調各種教育力量,本學期我們年級組的班主任及科任老師對班內學生進行了家訪工作。下面談幾點體會:

1、認識到位。教師們提高了對家訪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家訪前都作了細心準備、周密安排。在家訪過程中,積極徵求家長的意見和建議,極大地促進了班級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了家長對教師和學校的信任度。

2、程式到位。家訪前老師們制定了家訪計劃,對家訪的時間、物件、內容、形式及工作要求作了詳盡佈置,並提前做好相關準備工作。家訪中,教師們深入到社群及各個學生家庭,耐心細緻地與學生家長進行交流,許多教師還主動幫助家長及其子女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並一一記錄在冊,有的教師還對收到的家長意見,及時給予了答覆。

總之,已過去的這一學期中,我們班在家訪工作中做了很多切實有效的工作,為以後更好地開展好家訪工作積累了經驗和教訓。文 章來

語文德育滲透工作總結2

語文學科內容的重要特點是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的辯證統一。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國小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培養愛美的情趣”,“發展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質”。

俗話說:“文以載道”,國小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要通過語文教學進行思想教育,就是要通過語文教學挖掘學生的潛能,把學生潛在的感情和理解都挖掘出來,發揮出來。

下面,我談談自己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幾點體會。

一、抓住字、詞教學,進行思想教育。

識字:

在教學中抓住字詞教學,,指導學生把學習字詞和滲透思想教育聯絡起來。如學“碴”,有個同學編了個字謎,一個人拿石頭砸警察。我首先表揚他善於動腦,然後引導大家評論,這樣做對不對?把認字與育人聯絡起來。

寫字:

思想教育滲透在語文學科的各個方面。在寫字教學中,如果把寫字同育人結合起來,就能使學生在情趣盎然的字形、結構分析中把握寫字規律,明白做人的道理。

如教學“爽”、“寞”二字,同是一個“大”字,“爽”字的“大”要寫得舒展,“寞”中的“大”要適當收縮。從中懂得做人也要個人服從集體,不能有個人主義。再如“轟”字,同是“又”字,但第一個“又”中“捺”要變成“點”,這樣互相謙讓,字形才能美觀,從中教育學生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學之間也要互相謙讓,不懂謙讓會影響團結,甚至會影響集體的榮譽。知道了集體生活中不能處處以“我”為中心,應多想想他人、集體的需要。

參加比賽時,同學們積極都很高,但名額有限,怎麼辦呢?我就舉了一個例子。如“王”字,雖然都是橫,但有長短之分,主副之分,如果都把它寫成一般長,字就不好看。適時教育學生,雖然分工不同,但作用都很大,需要互相配合,班級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二、發揮多媒體優勢,滲透德育教育。

俗話說:“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當兒童感受到純潔、善良、真實的形象時,心中便會產生一種難以言喻的喜悅和興奮,這將有助於他們道德 完善,情趣的陶冶及對人生真諦的領悟。電教手段以它獨特的優美畫面,悅耳的音樂,激發學生繼續探究作品內在美及主動學習的精神,達到“授文傳道”的目的。

如在導學《淺水窪裡的小魚》這一課時,我運用電教手段,讓學生觀看了成千上萬的魚在淺水窪裡的情景後,學生表現出極大的關心和擔心。,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是你,會怎麼做?然後再觀看小男孩撿魚的情景。孩子們認識到保護動物必須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

三、指導感情朗讀,體會文章中心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能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感悟文學的意境,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口誦心 悟的過程,就是運用課文的思想內容進行自我教育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指導學生朗讀技巧,還要多讀多想,潛心閱讀,讀出內涵、讀出感情、讀出意味。

如《從現在開始》一課,我指導學生讀貓頭鷹和袋鼠、小猴子的話,孩子們在讀中明白了猴子為什麼能當上萬獸之王,因為他尊重大家的生活習慣。

四、通過寫話訓練,培養良好品質

在“十一”期間,我要求學生把他們過節的活動內容寫在日記本上,到校後一評,看誰過得最有意義。有學生記敘了他們在節假日期間是如何幫助父母做家務的,自己勞動後的感受。有一位學生是這樣寫的“ ??沒想到,做家務這麼辛苦。現在,我才瞭解父母為我付出的實在太多了。今後,我一定要努力學習,來報達父母對我的養育之恩”。話雖簡樸,卻表達了孩子一顆真摯的心。我在班上讀了這些日記,培養了他們熱愛勞動、孝敬父母等方面的品質。

再如,有一次,寫話要求是:快過節了,寫一寫自己的心裡話。班裡的張玉潔同學寫到:老師,你教給我們知識,辛苦了,你永遠是我的好老師。我很感動,表揚她善於感謝他人。後來,有些同學在寫話中表示要感謝爸媽,感謝好朋友。孩子們無形中受到了一次教育。

五、重視習慣養成教育,培養良好習慣。

國小生自控能力差,善多變,思維辨別能力差,我們就要從一些起碼的習慣上要求,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如寫字的習慣,生活習慣,文明用語習慣等方面,加以潛移默化,久而久之,增強其辨別真、善、美、假、醜、惡的能力,收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總之,我們要通過語文教學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把學生潛在的感性和理性的能力都挖掘出來,發揮出來,把德育滲透在聽、說、讀、寫的各個環節,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使之和諧統一,讓學生在接受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體會作品的內在蘊含,培養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達到授文傳道的目的。

語文德育滲透工作總結3

根據《中國小德育大綱》規定:“學科教學是德育的主載體,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寓德育於各科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之中,是每一個教師的職責。”因而,作為學科教師在教學中就一定要滲透德育教育內容。在學校中,通過各科課堂教學進行德育工作是最有效、最經常的形式,這是由教學的教育性決定的,也是由學校工作的特點決定的。古人早就提出過“智德”這一概念,即智中有德。智的發展促成了德的提高。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智育的目標不僅在於發展和充實智慧,而且也在於形成高尚的道德和優美的品質”。學校的大量時間是多科課堂教學,任何學科的內容,無論是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還是其它諸學科教材中都蘊含著德育因素,只是有顯性的和隱性的,這要靠任課教師的挖掘和融會貫通,並把它有機地滲透到教學的全過程中,取得教學和教育的效果。至於此,語文科教學要讓學生在學到學科知識的同時得到品德修養,使他

們成長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本學期我做了如下德育滲透工作:

一、主要工作和成績:

本學期,我能結合學生的實際開展德育工作。根據語文學科教材,構建教育框架,把握住結合點,進行德育滲透。挖掘學科教材中的教育因素,發揮學科教學的教育功能。除了帶領學生去吸取人類的優秀文化成果外,還注重引導學生吸收現代新作的精華,如其強烈的時代氣息、時代感。

1、結合教材,有目的、有重點地引導學生熟讀課文,並從中理解課文所反映的時代精神,儘量開拓學生的視野,開啟他們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閘門。

2、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使德育滲透的形式更加生動,內容更加豐富,效果更明顯。現行教材,特別是九年義務教育教材,十分重視教育性、直觀性,教材圖文並茂。利用計算機多媒體組織教學,形象更為生動,內容更加豐富。一堂好的課,其教育教學的效果,遠遠超出教材的期望值。

3、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不要讓時間白白流逝。通過讓學生寫讀後感等形式,讓他們充分認識時間的可貴與不可挽回。教育學生要善於發現資訊,收集資訊,併為我所用。

4、結合課文的思想內涵,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教會學生做人,並樹立正確積極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展現美的情感,以情感人,以情動人。通過錄音、感情範讀、學生誦讀,師生共同接受作品薰陶感染,利用作品中美感的因素來調動學生的感情,把作品中蘊含的美的情操、美的思想潛化在學生的心裡。此外,我還處處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作用,進而使他們能認真學習,提高自身的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加強學生良好學習品質的培養。落實學校的德育工作計劃,帶領學生實現學校的德育培養目標。

二、經驗和體會:

教學要善於處理課文,充分發揮課文的示例作用。善於挖掘教材的思想意義,引導學生讀透教材,並從中受到教育。教學始終堅持人的全面發展,以育人為重,修身為本,是教育工作者必須明確的教育理念。道德建設,修身立人是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綜觀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無一不是修養高深、道德高尚的人。把教學過程變為既教會學生學習,又教會學生做人;貫徹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主體教學方法,使其變“要我學習”為“我要學習”,讓其有自主思維和意識的參與。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使學生從“學不學無所謂,學多學少無所謂。”的思想中轉變過來,使其認識到“學生時代就是學習,是不斷學習”的,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學生通過獲取知識的過程,確立信念,全面發展,這是德育發展的途徑。德育滲透與教學改革,德育滲透的過程,也應該是教學改革的過程,它應和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改革相統一。

語文德育滲透工作總結4

根據《中國小德育大綱》規定:“學科教學是德育的主載體,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寓德育於各科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之中,是每一個教師的職責。”因而,作為學科教師在教學中就一定要滲透德育教育內容。在學校中,通過各科課堂教學進行德育工作是最有效、最經常的形式,這是由教學的教育性決定的,也是由學校工作的特點決定的。古人早就提出過“智德”這一概念,即智中有德。智的發展促成了德的提高。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智育的目標不僅在於發展和充實智慧,而且也在於形成高尚的道德和優美的品質”。赫爾巴特也曾說過“我想不到有任何無教學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認有任何“無教育的教學”一樣。在學校工作中,要著重解決為誰而學,學什麼,為什麼學的問題。而為誰而學,為什麼而學則涉及到學習的動機、目的,培養什麼樣的人等,屬於德育範疇。學校的大量時間是多科課堂教學,任何學科的內容,無論是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還是其它諸學科教材中都蘊含著德育因素,只是有顯性的和隱性的,這要靠任課教師的挖掘和融會貫通,並把它有機地滲透到教學的全過程中,取得教學和教育的效果。至於此,語文科教學要讓學生在學到學科知識的同時得到品德修養,使他們成長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本學期我針對03園林設計班,以及02電子升大班,做了如下德育滲透工作:

一、主要工作和成績:

本學期,我能結合學生的實際開展德育工作。根據語文學科教材,構建教育框架,把握住結合點,進行德育滲透。挖掘學科教材中的教育因素,發揮學科教學的教育功能。根據第一、三冊語文教材的內容特點,除了帶領學生去吸取人類的優秀文化成果外,還注重引導學生吸收現代新作的精華,如其強烈的時代氣息、時代感。

1、結合教材,有目的、有重點地引導學生熟讀課文,並從中理解課文所反映的時代精神,儘量開拓學生的視野,開啟他們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閘門。

2、由於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除了要有一般的思想素養外,尤其需要具有敬業樂業、願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獻身的精神,以及克服困難、迎難而上的精神,教材也正好有相應的課文,我能充分利用教材,向學生傳輸這方面的教育。比如:在學《雨中登泰山》一文時,我能在訓練學生掌握泛讀要領的同時,引導學生學習主人公如何執著追求、不畏艱難困苦、努力奮鬥,從中明白要想成功,就必須不怕困難。學習《荷花澱》這篇課文時,我就有意讓學生理解文章的主旨,讚頌那些敵後方的以水生嫂為代表的一群勞動婦女,她們不爭榮譽,無怨無悔,甘在最底層支援抗日這項人類最偉大的事業,頌揚她們勇敢機智,無私奉獻的精神。

3、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使德育滲透的形式更加生動,內容更加豐富,效果更明顯。現行教材,特別是九年義務教育教材,十分重視教育性、直觀性,教材圖文並茂。利用計算機多媒體組織教學,形象更為生動,內容更加豐富。一堂好的課,其教育教學的效果,遠遠超出教材的期望值。

4、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不要讓時間白白流逝。通過讓學生寫讀後感等形式,讓他們充分認識時間的可貴與不可挽回。教育學生要善於發現資訊,收集資訊,併為我所用。通過學習課文第七單元,我讓學生都明確到資訊的重要性,平時要注意收集,要廣泛閱讀,不斷積累。

5、培養教育學生善於思考、勇於創造的精神。結合第八單元的學習,讓學生學習通過對事物的分析,從而獲取新的認識、新的思路,不斷地提高其分析的能力,對於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發明創造的能力都起著重要的促進的作用。

6、結合課文的思想內涵,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教會學生做人,並樹立正確積極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展現美的情感,以情感人,以情動人。通過錄音、感情範讀、學生誦讀,師生共同接受作品薰陶感染,利用作品中美感的因素來調動學生的感情,把作品中蘊含的美的情操、美的思想潛化在學生的心裡。如《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流露出作者對祖國壯麗山河無比熱愛讚美的感情。對赤壁江山的讚美,對當年在此麈戰的英雄豪傑如孫權、劉備、周瑜的讚美,讓學生變此情此景為“我情我學”。這種感情實際上就是愛國之情,報國之情。這感情震撼之心。古人尚且有這美的情感,現代化更應有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氣魄。語文教學應用“感情”這根主線,把教材的情、教師的情、學生的情緊緊地聯絡在一起,達到教育後代的良好效果。 此外,我還處處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作用,進而使他們能認真學習,提高自身的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加強學生良好學習品質的培養。落實學校的德育工作計劃,帶領學生實現學校的德育培養目標。我還不斷豐富德育教育內容,蒐集了很多有教育意義的語言材料進行教學,對學生的演講、論辯能力進行著意培養,且讓學生從中得到思想教育,在課後進行小辯論,針對當前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辯駁,從中分辨是非,辨明真偽,糾正了錯誤認識,從而樹立起正確的思想道德觀。這些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應。通過一學期的努力,學生形成了正確的思想認識,解答了頭腦中的疑惑;養成了辯證深入地分析問題的習慣。

二、經驗和體會:

教學要善於處理課文,充分發揮課文的示例作用。善於挖掘教材的思想意義,引導學生讀透教材,並從中受到教育。教學始終堅持人的全面發展,以育人為重,修身為本,是教育工作者必須明確的教育理念。道德建設,修身立人是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綜觀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無一不是修養高深、道德高尚的人。同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沒有開拓意識、自立意識、協作意識、競爭意識,民主法制意識,就很難在社會上立足並取得成就,沒有實事求是、知難而進、勇於創新,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為人民服務等精神,就很難在事業中有所建樹,不能正確處理人與社會、自己與他人,人和自然的關係、就不能保證社會的安定。督促其嚴格自律自我修身、以事明理、分清是非,辨別善惡、把自己培養成具有社會主義道德的現代化接班人。應抓住“感情”這根主線,把教材的情、教師的情、學生的情緊緊地聯絡在一起,達到教育人的良好效果。轉變教學觀念,把教學過程變為既教會學生學習,又教會學生做人;貫徹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主體教學方法,使其變“要我學習”為“我要學習”,讓其有自主思維和意識的參與。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使學生從“學不學無所謂,學多學少無所謂。”的思想中轉變過來,使其認識到“學生時代就是學習,是不斷學習”的,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三、存在問題及今後打算:

在職業中學語文課中開展德育滲透工作意義重大,教師要加深認識。經過一學年的德育滲透,課堂紀律有所好轉,而且學風也有了轉變,這些都切實說明了德育滲透的功效。但是,學生自覺性仍然不高,自主學習的習慣仍有待於加強培養,極少數的學生在課後出現抽菸、打牌、打架等較嚴重的違紀行為。學生通過獲取知識的過程,確立信念,全面發展,這是德育發展的途徑。德育滲透與教學改革,德育滲透的過程,也應該是教學改革的過程,它應和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改革相統一。

語文德育滲透工作總結5

語文德育滲透總結 本學期在具體的語文教學活動中,為了充分發揮語文教材優勢,我適時進行德育滲透,讓德育與知識、技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得到思想品德薰陶,促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一、在語文教學中,堅持文道結合的原則,讓學生獲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體、形象。 “沒有德育的教學,智育也是蒼白的。”因此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落實教學目標,德育智育結合,文道結合是必要的。在教學中,我通過介紹寫作背景,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欣賞,歸納總結等方式,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掌握一定寫作技巧的同時,能更具體形象地獲得思想教育教學效果。

二、在語文教學中,注意激發,培養學生真摯情感,使之成為積極向上的動力,也確保教學中德德育滲透取得更大效果。語文學科那些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就是一塊塊的情感天地,我通過富有情感的教學,巧妙的教學手段,激發培養學生真摯情感,使學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蘊含的真、善、美,從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積極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激發培養學生愛祖國、愛自然、愛生活的真摯情感,使學生在學習中不單掌握一定的語文知識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薰陶,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

三、深挖教材中德德育因素,加強對學生品德薰陶教材中德育的內容,不可能像學科知識那樣處處明顯,它往往是內在的、深層的,個別隱蔽的,思想教育是滲透在學科知識的方方面面。總而言之,只有深挖,才能加強德育滲透的力度,使學生不斷增強自身素質,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

四、把德育滲透到各種形式的語文活動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是對語文課堂教學的補充,是學生增強素質的另一途徑。課餘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語文活動如詩歌朗誦比賽,成語接龍比賽,收集簡報,做手抄報,開討論會、講演等。這些活動豐富學生語文知識、技能,提高學生的素質,也使學生在潛

移默化中得到思想薰陶,激發他們積極向上的情感。如:典詩歌朗誦、講成語故事,讓學生們既能掌握朗讀、講演的技巧,又讓學生能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精煉形象,祖國燦爛文化的源遠流長,從而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感。

語文德育滲透工作總結6

本學期我結束了我的班主任生涯,開始了單純的`教學工作,我覺得德育工作好像離我遠了,當我真正作為一名科任教師走進課堂的時候,我才明白,教育和教學是分不開的,只要你還戰鬥在教育教學第一線,德育工作就一刻都不能放鬆的。本學期我把自己所做的德育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自我學習,言傳身教。

在一個學校中,班主任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管理班級,管理學生,無需刻意去做太多的努力,學生害怕班主任,學生喜歡班主任,這是與班俱來的。從教八年來,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本學期開始專一的教學工作,不得不注重自身修養的提高,靠個人魅力去感染學生、親近學生,做好德育工作,才能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

1、認真學習師德規範,結合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並以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和十不準為標準,在學生中樹立起良好的形象。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把思想道德建設落實到實處,在學習中提升自己的道德標準,深入貫徹《綱要》精神,模範履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不斷提高自己的全面道德修養。

2、認真學習新課改,提高對新課程改革的認識和教育理念,並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使自己能更加適應日益發展的教育形式,在所教的班級中進行分組教學,開展教學新模式的嘗試,辦學生喜歡的課堂,做學生喜歡的老師。

3、繼續學習報刊上有關的評論員文章及英雄人物先進人物的事蹟,以加深自己對人生觀的進一步理解。學習報刊上有關國內外形勢教育的文章,及時瞭解和關注當前國內外形勢及我國各項改革的進展情況,明確任務、增強信心、努力奮鬥、紮紮實實做好本職工作。

4、繼續認真學習有關的教育法律法規,著重學習《教育法》、《教師法》等法律法規,通過學習統一思想,進一步明確自己的義務和法律責任,不斷提高對自己肩負特殊使命的認識,更好的做學生的思想工作。

二、在教學中開展德育工作。

在語文教材中,很多篇章,或真實生動地展現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或熱情謳歌我們民族的精神,或精彩地描繪美麗多嬌的祖國山河,或深刻闡述生命意義,因此,在具體的語文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語文教材優勢,進行德育滲透,讓德育與智商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得到思想品德薰陶,促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1、堅持文道結合的原則,讓學生獲得更具體、形象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教學中我通過介紹寫作背景,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欣賞,歸納總結等方式,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在掌握一定閱讀技巧的同時,更具體形象地獲得思想教育教學效果。學生在學習中,不單掌握一定的語文學習技能,而且在潛移默化中,逐漸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2、激發、培養學生真摯情感,使之成為積極向上的動力。

在德育過程中,動之以情,既是曉之理的繼續,更是持之以恆、導之以行的基礎,因而使受教育者獲得真摯情感,仍是教育成功的關鍵,是提高德育滲透效果的保證。語文學科那些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是一塊塊的情感天地,我通過富有情感的教學,激發、培養學生真摯的情感,使學生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蘊含的真、善、美,從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積極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激發、培養學生愛祖國、愛自然、愛生活的真摯情感,使學生在學習中不單掌握一定的語文知識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薰陶,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逐漸脫離低階趣味。

3、深挖教材中德育因素,加強對學生品德薰陶

教材中德育的內容,不可能像學科知識那樣處處明顯,它往往是內在的、深層的,個別隱蔽的,思想教育是滲透在學科知識的方方面面,與學科知識融二為一的,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不能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內容上,而應當是深入挖掘教材內在的德育因素。語文學科的德育,材料雖然豐富,同樣需要我們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滲透的成效,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我通過引導學生欣賞文中字、詞、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變換,掌握文中修辭、標點符號的運用,使學生能意識到祖國語言無可比擬的表現力,體會到祖國語言質美意深,簡練如金的妙處,能感受到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姿,包羅永珍。

4、把德育滲透到各種形式的語文活動

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是對語文課堂教學的補充,是學生增強素質的另一途徑。利用課餘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語文活動,如詩歌朗誦比賽,成語、古詩比賽,收集簡報,做手抄報,開討論會,講演等,豐富學生語文知識、技能,提高學生的素質,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思想薰陶,激發他們積極向上的情感,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感受到集體協作的重要性。

三、在生活中做學生的好老師。

作為科任教師彷彿離學生的生活遠了,當班主任的時候,覺得自己就像是一個嘮嘮叨叨的母親,學生的吃喝拉撒睡沒有管不到的,那叫一個辛苦。班主任與學生生活在一起,做學生的朋友,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可是,作為科任教師,想走近學生的生活似乎有些難度,我只是說有難度,這並不表示不能夠做到,我的具體做法如下:

1、瞭解學生,關心學生。

作為一天只有一節課的科任教師,如果只是用四十分鐘來教學,那就是一位失敗的教師,你的影響力一定要能夠佔用學生更多的時間,那才是教學。認識班級的每一位學生,能準確的叫他們的名字,對他們的生活環境要略知一二,瞭解他們的性格特徵,知道他們的愛好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做到的。我會加一些學生的網號,瀏覽他們的空間,看他們的心路歷程,並在恰當的時候給他們留言,或是開導,或是鼓勵,或是讚揚。

2、發現閃光點,及時表揚。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高中生看似已經長大,思想彙報專題其實,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並不成熟,和小孩子一樣需要別人的肯定。作為科任教師,在平時教學中我細心地觀察,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並及時地肯定表揚,即使是小小的進步,也要及時鼓勵,以此激發學生的內驅力。

一味地批評,只會讓學生越來越反感,不樂意接受,不如利用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好好表揚一番,讓其感受到表揚帶來的喜悅,讓學生更有信心改掉身上的其他壞習慣和不良行為。

3、不吝惜伸出援助之手。

學生和班主任是很親近,但是也懼怕,他們有很多話不敢和班主任說,卻願意和科任教師說,我們應該抓住這個機會,不吝惜伸出援助之手。現在的人都有一張能言善辯的嘴,卻少了一對善於聆聽的耳朵,我們就做這樣一雙耳朵,聽聽學生內心的聲音,幫助他們找回自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4、利用課外輔導進行德育滲透。

課外輔導開展培優扶差,批改作業,指導練筆等等,這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深化、鞏固,也是語文教學進行德育滲透的另一途徑。課堂教學是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的一種教學活動,對知識分析、理解及德育滲透難免要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影響教育教學效果的提高,而課外輔導,相對限制少,使教師更容易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知識現狀進行少數或個別的輔導,這樣教育教學更有針對性,更具體、形象。不僅提高教學的效率,而且教育效果也得到增強,也許一次作文的面批,就能燃起一個學生的創作火花,也許一次閱讀的講解,就能激發一個學生的閱讀慾望。

總而言之,德育滲透的形式、途徑多種多樣,作為一名科任教師,應當立足於課堂教學,延伸到課下教育,積極探索,在教學中認真、積極地進行德育滲透,讓自己傳授的知識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做人的準則,培養出更多的品學兼優、具有健康人格的社會小公民。

語文德育滲透工作總結7

一、指導思想:

學科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是新時期教學工作的一個重點。《中國小德育大綱》指出:“寓德育於各科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之中,是每一個教師的職責。學科教學是德育的主載體,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因而,作為學科教師在教學中就一定要滲透德育教育內容。古人早就提出過“智德”這一概念,即智中有德,又有“文以載道”的說法。可見,智的發展促成了德的提高。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與美育教育,既是語文教學教材中美的因素所決定的,也是語文教學發展到今天的必然要求;既是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需要,也是開拓語文教學視野的探索課題。至於此,語文科教學要讓學生在學到學科知識的同時得到品德修養,使他們成長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

二、教材分析:

教材繼續按專題組織單元,共設計了六個專題,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風民俗,深深的懷念,外國名篇名著,科學精神,難忘國小生活。在六組教材之後,安排了一組“古詩詞背誦”,提供了10首供學生讀背的古詩詞。在教材的最後,還安排了“綜合複習”,為教師準備了9篇複習材料以供期末複習時使用。本冊教材的綜合性學習安排在第六組“難忘國小生活”。這個專題採用的是任務驅動、活動貫穿始終的編排方式,包括“活動建議”和“閱讀材料”兩大部分。本冊教材除去第六組,共有課文21篇,其中精讀課文10篇,略讀課文11篇。這五組教材的編排體例與高年段前三冊一致,每組由“導語”“課例”“口語交際.習作”“回顧.拓展”四部分組成。課例包括4--5篇課文。每篇精讀課文後有思考練習題,略讀課文前有連線語。部分課文後面安排了“資料袋”或“閱讀連結”。全冊安排“資料袋”三次,安排“閱讀連結”五次。“口語交際.習作”依然作為一個獨立的欄目,在有的單元中提供多個角度供教師和學生選擇。“回顧.拓展”由三個欄目組成,“交流平臺”“日積月累”是固定欄目,另有“成語故事”“趣味語文”“課外書屋”穿插安排,不再設“展示臺”欄目,其中,“趣味語文”“成語故事”各安排了兩次,“課外書屋”安排了一次。

三、培養目標:

針對學生的德育基礎,結合學生的實際開展德育教育。我所教的六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素質較差,有較多的學生在品行方面存在缺陷,比如:開學的第一週就出現學生不交作業,不做筆記的現象,因此在語文學科的教學中,有責任也應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培養,以期能使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品性,不斷規範自己的行為。現把目標分列如下:

1、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作用,進而能認真學習,提高自身的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培養其熱愛祖國語言文字。

2、加強學生良好學習品質的培養。落實學校的德育工作計劃,帶領學生實現學校的德育培養目標。

3、結合課文的思想內涵,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教會學生做人,並樹立正確積極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四、措施方法:

1、注重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的教育培養,認真督促學生的一言一行,使其都能符合日常行為規範的要求,甚至做得更好。

2、學應用“感情”這根主線,把教材的情、教師的情、學生的情緊緊地聯

系在一起,達到教育人的良好效果。充分發揮教材的特點,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在課堂教學中要特別注重展現美的情感,以情感人,以情動人。通過錄音、感情範讀、學生誦讀,達到師生共同接受作品感染的目的,並利用作品中美感的因素來調動學生的感情,把作品中蘊含的美的情操、美的思想潛化在學生的心裡。?

3、轉變教學觀念,把教學過程變為既教會學生學習,又教會學生做人;貫徹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主體教學方法,使其變“要我學習”為“我要學習”,讓其有自主思維和意識的參與。

4、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使學生從“學不學無所謂,學多學少無所謂。”的思想中轉變過來,使其認識到“學生時代就是學習,是不斷學習”的,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5、貫徹素質教育,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為主。不僅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還應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如語言表達能力、正確的審美情趣等。

寓德育於各科教學中,是教師義不容辭,刻不容緩的神聖職責。我們語文教師不僅毫不例外,而且首當其衝。要提高認識,自覺地在教學中改革單純的講授知識、技能技法,滲透德育教育,這樣才真正地完成現代語文教學的任務,才是真正的“教書育人”。

語文德育滲透工作總結8

本學期在具體的語文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語文教材優勢,進行德育滲透,讓德育與知識、技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得到思想品德薰陶,促使青少年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一、在語文教學中,堅持文道結合的原則,讓學生獲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體、形象

“有德育的教學,智育也是蒼白的。”因此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落實教學目標,德育智育結合,文道結合是必要的。在教學中,我通過介紹寫作背景,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欣賞,歸納總結等方式,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掌握一定寫作技巧的同時,能更具體形象地獲得思想教育教學效果。

二、在語文教學中,注意激發,培養學生真摯情感,使之成為積極向上的動力,也確保教學中德德育滲透取得更大效果

語文學科那些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就是一塊塊的情感天地,我通過富有情感的教學,巧妙的教學手段,激發培養學生真摯情感,使學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蘊含的真、善、美,從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積極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激發培養學生愛祖國、愛自然、愛生活的真摯情感。

三、深挖教材中德德育因素,加強對學生品德薰陶

教材中德育的內容,不可能像學科知識那樣處處明顯,它往往是內在的、深層的,個別隱蔽的,思想教育是滲透在學科知識的方方面面。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不能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內容上,而應當是深入挖掘教材內在的德育因素,語文學科的德育,材料雖然豐富,同樣需要我們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滲透的成效,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我通過引導學生欣賞文中字、詞、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變換、文中修辭、標點符號的運用,使學生能意識到祖國語言無可比擬的表現力,體會到祖國語言質美意深,簡練如金的妙處,能感受到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姿,包羅永珍。

四、把德育滲透到各種形式的語文活動

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是對語文課堂教學的補充,是學生增強素質的另一途徑。課餘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語文活動如詩歌朗誦

比賽,成語接龍比賽,收集簡報,做手抄報,開討論會、講演等。這些活動豐富學生語文知識、技能,提高學生的素質,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思想薰陶。

語文德育滲透工作總結9

語文學科內容的重要特點是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的辯證統一。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國小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培養愛美的情趣”,“發展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質”。

俗話說:“文以載道”,國小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要通過語文教學進行思想教育,就是要通過語文教學挖掘學生的潛能,把學生潛在的感情和理解都挖掘出來,發揮出來。

下面,我談談自己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幾點體會。

一、在語文教學中,注意激發,培養學生真摯情感,使之成為學生積極向上的動力。

1、語文學科中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就是一塊塊的情感天地,通過富有情感的教學,巧妙的教學手段,激發培養學生真摯情感,使學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蘊含的真、善、美,從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積極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2、激發培養學生愛祖國、愛自然、愛生活的真摯情感,使學生在學習中不單掌握一定的語文知識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薰陶,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體會人間真情,激發愛親人、愛生活的情感,培養學生的自信力,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進一步激起學生,積極向上、刻苦學習,報效祖國的情思。

3、激發學生心底的真摯情感,才會使學生逐漸脫離低階趣味,而產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在語文教學中,堅持教材與德育教育結合的原則,讓學生獲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體、形象。

1、在教學中,通過介紹寫作背景,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欣賞,歸納總結等方式,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掌握一定寫作技巧的同時,能更具體形象地獲得思想教育教學效果。體會作者寬闊的胸懷,巨集大的氣魄,堅定地信心,從而樹立遠大的抱負。

2、讓學生認識到,成長是一個多麼美好的過程。它往往充滿辛酸,飽含痛苦,成長,也是需要付出代價的。青少年要勇敢的面對困難,而不是躲避困難。如果堅持下去,最終贏得勝利,就會有一種自豪感。這樣,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不單掌握一定的語文學習技能,而且在潛移默化中,逐漸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強對學生品德薰陶

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不能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內容上,而應當是深入挖掘教材內在的德育因素,語文學科的德育,材料雖然豐富,同樣需要我們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滲透的成效。

1、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通過引導學生欣賞文中字、詞、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變換、文中修辭、標點符號的運用,使學生能意識到祖國語言無可比擬的表現力,體會到祖國語言質美意深,簡練如金的妙處,能感受到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姿,包羅永珍。

2、通過欣賞文章生動、形象、貼切的語言,深刻領會祖國山河的壯美,激起人們對生命、人生的思考,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才能加強德育滲透的力度。

四、在語文活動中滲透各種形式的德育教育

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是對語文課堂教學的補充,是學生增強素質的另一途徑。

1、課餘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語文活動,如詩歌朗誦比賽,成語接龍比賽,收集簡報,做手抄報,開討論會、講演等。這些活動豐富學生語文知識、技能,提高學生的素質,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思想薰陶,激發他們積極向上的情感。

2、古典詩歌朗誦、講成語故事,讓學生們既能掌握朗讀、講演的技巧,又讓學生能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精煉形象,祖國燦爛文化的源遠流長,從而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感。

四、利用課外輔導進行德育滲透

課外輔導如開展培優扶差,批改作業,指導練筆等,這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深化、鞏固,當然也是語文教學進行德育滲透的另一途徑。

1、課外輔導,相對限制少,使教師更容易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知識現狀進行少數或個別的輔導,這樣教育教學更有針對性、更具體、形象。不僅提高教育教學的效率,連效果也得到增強,

2、教師有針對行的輔導,自然德育滲透也能更具體、實在、形象、直接。作業批改,如日記、作文,教師可以通過評語,知道學生,鼓勵學生樹立信心,確定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不斷增強自身的道德情操,並將它化作學習進步的動力。

五、重視習慣養成教育,培養良好習慣。

國小生自控能力差,善多變,思維辨別能力差,我們就要從一些起碼的習慣上要求,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如寫字的習慣,生活習慣,文明用語習慣等方面,加以潛移默化,久而久之,增強其辨別真、善、美、假、醜、惡的能力,

收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總之,我們要通過語文教學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把學生潛在的感性和理性的能力都挖掘出來,發揮出來,把德育滲透在聽、說、讀、寫的各個環節,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使之和諧統一,讓學生在接受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體會作品的內在蘊含,培養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達到授文傳道的目的。

語文德育滲透工作總結10

江澤民在《關於教育問題的談話》中提出了“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要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和教育水平,不僅要加強對學生的文化知識教育,而且要切實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因此,學校應要求在平時的學習中打好科學世界觀、革命人生觀,共產主義情操的基礎。針對這些,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我特別注意這一方面的教學,即是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有意識地滲透德育學科的教學,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又能從中受到深刻教育,得到全面發展。

一、結合課文,聯絡實際,培養科學精神。

語文學科不僅要擔負起人文精神的教育,還要承擔起對學生進行科學精神教育的任務,因為這兩者從本質上來說是一致的,同時語文教材凝聚著人類精神文明的精華,蘊涵著豐富的科學精神。同時文學作品的多義性與豐富性也為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及辯證思維品質提供了可能。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張鋒的科學抒情詩《化石吟》主要講述了科學家研究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朱永的《看雲識天氣》通過對雲的不同形態及色彩的描寫,教會我們如何看雲識別天氣的變化。朱長超的紀實報道《月亮上的足跡》真實的記錄了人類首席登月的全過程,讚頌了人類的聰明才智。挖掘這些文章中的科學精神,以此來感染激勵學生,使他們遠離愚昧、迷信和偏見,幫助他們形成以獨立意識和自由精神為核心的健全人格,人性的真和善將會成為未來社會的主流,科學和民主的程序就會加快,我們的社會就會更文明更進步。

二、樹立榜樣,加強感恩教育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青少年不懂得體諒父母的艱辛,認為父母對自己的關愛是應該的;對他人的幫助也從不言謝,稍有不如意,便大發牢騷,總覺得世界欠自己太多,總認為社會對自己不公平他們常常只顧自己的利益,將父母、親人、師長、朋友、同學的幫助視為理所當然、天經地義。“人之初,如玉璞。性與情,俱可塑。”作為正處在十幾歲年齡段的國中生,雖早已告別“人之初”的童年,但從心理學上看正處於第二次“斷乳期”,正處於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期,他們的心理判斷能力還較弱,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所說的,“學語文不是隻學雕蟲小技,而是學語文學做人。時刻牢記‘教之道,德為先’的道理,真正肩負起教書育人的使命”。國中語文教學要意識地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對正處於心理成長和快速發育期的國中生來說,是塑造他們健全的人格、培養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手段。張之路的《羚羊木雕》就講述了“我”和父母之間發生的一場矛盾,讚美了小朋友的真誠和友愛,含蓄的批評了父母重財輕義的行為。莫懷戚的《散步》敘寫了祖孫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現出一家人之間互敬互愛的真摯感情,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這些課文都濃縮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蘊含著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積澱著人間真摯的情感。感恩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本性,是一個人不可磨滅的良知,假如一個人感恩也不知曉,那麼他必定擁有一顆冷酷無情的心。

三、運用對比,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

中學生思考人生、認識人生的能力比較薄弱,這就要求我們當教師的認真加以引導,從基礎文明教育入手,加強道德行為規範的教育和訓練。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也注意結合課文,進行對比,讓學生從中進行反省,從而逐步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為習慣。例如,我教七年級課文《皇帝的新裝》時,我就把課文裡出現的人物用列表的形式寫出來:皇帝、兩個騙子、兩位大臣、小男孩,列出他們分別講了哪些話和做了哪些事,然後問道:“在這幾個人物中,誰說的話是真的?”學生回答:“小男孩。”我又問:“為什麼皇帝、大臣、騙子他們都說假話呢?”學生回答:“因為皇帝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怕被人說他不稱職;大臣為了保住自己的官職,怕別人說他們愚蠢;騙子為了騙取錢財。”我又問:“還有老百性,他們沒官沒職,為什麼也會說假話呢?”“因為他們怕招來殺身之禍。”通過這些問答之後,我便問:“那麼我們應該向誰學習?學習他的什麼?”學生們便齊聲回答:“向小男孩學習,像他一樣不講假話,做一個誠實的人。”

總之,語文教學中不應該只侷限於讓學生學習有關的知識,還應做到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思想覺悟,使學生成為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中學生。

語文德育滲透工作總結11

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當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務,應當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在日常教學工作之中。”因此,教師在教學語文的過程中,除了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還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諸育的和諧發展。那麼,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我認為應該注重以下三點。

一、找準德育切入點。

語文學科不僅是集工具、知識、能力、文學欣賞於一體,更重要的也是一門思想教育學科。一篇篇文章,或是對真、善、美的頌揚,或是對假、醜、惡的鞭笞,或是作者高潔品性、高尚人格魅力的寫照,或是對祖國大好河山、社會主義建設日新月異的熱情洋溢的讚美??無一不是作者某種思想感情的渲瀉,其間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內容。這是語文學科得天獨厚的教書育人的有利條件。我們語文老師就應該充分把握好語文學科的這優越性,積極探索在語文教學中如何用好語文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準德育切入點,加強德育滲透。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既不能空泛,枯燥地說教,也不能人為地撥高,因為語文教學中的德育並不等同於政治課程中的思想

教育。要避免在教學實踐中走極端:不能光講授語文知識,也不能一味強調思想教育。要寓教於情,寓教於理,做到有的放矢。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人生觀、道德觀、生死觀、榮辱觀等多方面的思想教育,讓他們的人格逐漸完善,成熟起來,明白要怎樣做人,做什麼樣的人的深刻道理。這是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們一定要深入研究新課程標準和教材,做好教學過程中的德育工作。

二、處理好德育與語文教學之間的關係。

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花時不宜過多,要點到為止,不能影響語文教學。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出除了要正確把握好教材,找準德育切入點;還要認真研究教材,處理好德育與語文教學兩者之間的關係,不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語文教學畢竟語文素養的提高才是主旋律、主產品。德育僅僅是語文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也絕不能少的衍生品。所以在教學實踐中,只有正確處理好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才不至於喧賓奪主、流於形式。也就是說,教師在具體操作中,不能把德育看作歸納文章的主題的程式,輕描淡寫地帶過,也不能像分析文章一樣,深入細緻。正確的做法是: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抓住關鍵,引導學生分析文章最能感動自己、震撼自己的語言文字,從中加深體會,產生共鳴,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學生、影響學生、塑造學生。通過突出文章中的閃光點,使學生髮現其光輝,且深切地感悟到其道理的正確或精神的可貴,讓他們把這些精神的種子撒播到自己的心田。

三、用心深化德育效果。

品德素質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宣教代替學生的德育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與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體驗德育魅力。只有珍視、尊重學生獨特的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我們的德育工作才能被學生接受,才能達到教育培養的目的。因為,如今的孩子,要麼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地位優越,深得父輩的寵愛,缺乏對他人的關愛、給予與奉獻的精神、意志薄弱,承受不起挫折等;要麼知識面廣、生活經驗豐富、叛逆心強、容易與教師唱反調??這些,都給我們的教育工作到來了一定的難度,如果我們不認真分析、研究學生,區別對待,不能結合課文內容適時開展德育工作,那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是不成功的,就沒有達到培養人的目的。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是一個對學生進行祖國語言文字學習的同時進行的心靈淨化的過程,它不比思想品德課那麼直接,它是蘊含在文章的字裡行間之中的,是在對文章開展深入學習的過程中去發現和感知的。它與教師的發現、挖掘、利用、引導有著密切的關係,與學生的學習、感悟、體驗與實踐有著密切的關係,與新課程標準、教材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有著密切的關係。通過教材中刻化的一個個鮮明的形象,講述的一件件具體的事例,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與薰陶,在語文素養提高的同時,思想道德素質也得到提高。

語文德育滲透工作總結12

《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語文訓練必須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和國情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國情教育必須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滲透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觀和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提高社會主義覺悟。”因而,作為語文教師,一方面要落實語文教學任務,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另一方面,要結合課文內容,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做到文道統一。筆者就國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作一粗淺探討。

一、在感悟漢字的深奧莫測中滲透德育。

我們在日常語文教學中,經常從漢字的造字原理上與學生進行推敲。這裡有時就蘊含一定的德育因素。例如:如“愛”字,它的繁體字是“愛”。字的頂端是“放在盤子裡的一顆心;中間的心表示發自內心地對待朋友(也包括親人),這就是愛”——對學生進行愛心教育。諸如此類,我們通過解說漢字原理,使學生深刻理解博大精深的漢字文化,對漢字與漢語言作為母語產生髮自心底的自豪感,滲透德育教育。

二、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德育。

1、愛國主義教育。通過語文教學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落實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我們通過學習《沁園春·雪》—毛澤東等課文,激發愛國之情;通過學習《陳涉世家》等課文,讓學生了解歷史上傑出人物的豐功偉績,鼓勵學生從小樹立報國之志。

2、求實教育。例如《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一文,透過尋找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讓學生明晰要正確的尋找事物的正確答案??讓學生在體味、賞析的同時,提升學生對思考與把握。

三、在作文教學中滲透德育。

只有學生親耳所聽、親眼所見、親手去做,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有感染力。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好機會。如:在慶祝建黨90週年活動中,我為學生布置系列作業:一是寫調查報告。讓學生調查身邊的人,去了解黨在我心中的鉅變。二是開展體驗教育活動。在條件儘可能允許的條件下,試著用柴火做飯、用蠟燭度過夜晚等,來感受祖國今昔昔比的鉅變。三是寫作活動。有許多同學寫出了文章,反映出祖國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抒發了對黨的熱愛。

四、在語文課外活動中滲透德育。

由於語文課外活動具有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特點,因而在課外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可化無形為有形,既直接形象,又易於被學生接受。一是藉助課外活動,可以培養學生自信心,特別是後進生,課外活動就給他們張揚個性、體驗成功創設了舞臺。二是藉助課外活動。在課外活動中,遵守活動秩序、善於與他人合作、為取得優異成績鍥而不捨的精神、禮貌待人等德育因素,都會在此得到生動的鍛鍊。

當然,國中語文中滲透德育的內容和途徑還有很多,不僅要把握學科滲透德育的原則和方法,而且還要遵循學科自身的規律和青少年的成長規律,做到有意、有機、有序、有度、有效,春風化雨,潤物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