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總結

社群關愛留守兒童總結

總結是對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等方面情況進行評價與描述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鍛鍊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為此要我們寫一份總結。如何把總結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社群關愛留守兒童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社群關愛留守兒童總結

社群關愛留守兒童總結1

“留守兒童”主要指父母雙方進城或外出打工,因而造成家庭裡沒有直接監護人的這批特殊兒童群體,一般將孩子交由臨時監護人撫養、教育、管理。留守兒童的問題不僅僅是家庭問題、教育問題,更是一個全新的社會問題。管理教育好農村留守兒童,已成為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內容,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對於幫助和促進留守兒童在身心健康方面正常發展;在行為習慣方面規範發展;在學業成績方面穩步提高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加強思想教育。一是開設親情教育課。每週利用一節課的時間,統一組織“留守學生”分批給家長打電話,彙報自己學習、生活和思想,瞭解父母在外工作、勞動、身體等情況,接受家長的教育與要求。融思想教育於各種活動中:模擬家庭,利用節假日把學生接到家中,像父母一樣關心照顧,讓他們重新體驗到家庭的溫暖;開展學生“結對子”活動,鼓勵父母在家且家庭和睦的同學與“留守學生”結對子,充分發揮代管家長的作用,便於平時的作業輔導、生活關心、思想交流;

2、建立成長檔案。在入學初就為“留守學生”設計一份花名冊,並分年級登記好留守生和家長的姓名、住址、聯絡電話以及代理監護人的姓名、住址、聯絡電話等,同時還用書面材料的形式,全面反映家庭情況、個人情況(包括身體狀況、心理狀況、生活情況、興趣愛好等)。

3、執行學校的教育服務制度。一是定點、定人聯絡制度。學校根據本校“留守學生”的總數與教職工的總數比例,確定教職工定點定人聯絡“留守學生”作為幫扶物件。二是定期與不定期溝通制度。建立與代理監護人、社群聯絡員、家長的溝通聯絡制度。

4、關注“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每週開設一節心理教育課,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心理訓練、心理指導。二是在學科教學中有機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三是採取交談、電話諮詢、信函諮詢或設立“心理諮詢室”、“悄悄話信箱”等個別輔導方法,及時引導學生走出心理誤區。四是採取正確引導、善於等待、堅持不懈、對症下藥等策略,培養學生健康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5、提升“留守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一是簽訂自律承諾書,鼓勵學生找出自身不足,向大家承諾限期有計劃地改正,並寫明改正的具體措施,接受集體的監督。二是鼓勵自我評價,教師要讓學生用各種方式,站在不同的角度對自己的行為、思想、學習、生活進行反省,與社會、家長、老師的要求以及自己的行動計劃進行對照,找差距、找原因。

總之,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要做到有細心、有耐心、有愛心。多給“特殊學生”一點關愛,一點鼓勵,一點積極的暗示,“人非草木,孰能無情”,請相信:信賴,定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社群關愛留守兒童總結2

近年來,我區積極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於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圍繞“稅源經濟是全區事業的生命線,社群建設是城區工作的永恆主題”的發展思路,堅持主題引領,共同治理,普惠服務,專業推進,社群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1、以示範城區創立為動力,推進禮貌和諧社群建設

我區把和諧社群創立與禮貌社群創立緊密結合起來,以創立星級禮貌和諧社群為總抓手,夯實基層基礎工作,優化社群建設環境,創成“全國和諧社群建設示範城區”。全區64個社群先後被命名為“市和諧社群”,其中8個社群被命名為“省和諧社群”,11個社群被命名為“市和諧示範社群”。工人新村社群被命名為“全國和諧示範社群”。目前,以社群為平臺、社工為抓手、社群社會組織為載體的“三社聯動”試點工作進展順利。年8月,我區被中國社會工作協會授予“全國社群服務示範城區”。

2、以深化社群民主自治為重點,加強社群規範化資訊化建設

建立了社群黨組織為核心、社群居委會為主體、社群社會組織為依託,各類專業服務組織為補充的新型社群組織體系與執行機制。經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社群議事園制度、社群成員會議常任代表制度、居民迴音壁等方式為居民供給多種自治參與渠道,實現社群居民自治模式的多樣化。社群居委會換屆選舉方式實現由戶代表到居民直接選舉的轉變,丁家橋等6個社群還成功實行了無候選人選舉。同步加強了社群居委會規範化建設。建設並開通社群網站和64個社群網站,網站點選率突破10萬次。

3、以提升服務居民的本事素質為目標,加強社群工作者隊伍建設

近年來,我們逐步加強和完善了社群工作者的配備和管理。年,按照每300戶配備1人的標準,將計生專幹、司法調解員、勞保協管員全部納入專職社群工作者管理,統一享受專職社群工作者待遇。先後出臺了《區專職社群工作者管理辦法》和《區專職社群工作者考核暫行辦法》;完善社群網格化和扁平化管理機制,社工每人包戶300戶,建立民情日記;實施了一人多崗制、錯時工作制、節假日值班制、預約服務制、一門受理制等制度。目前,社工總數為688人,大專以上學歷社工603人,佔總數的88%;獲得全國社會工作等級水平考試證書的社工131人,佔總數的近20%。“”期間,我區先後三次提高專職社群工作者的待遇,專職社群工作者平均月收入已由年的950-1050元提高到此刻的3103—4003元。

4、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推進社群普惠化服務

建立以城市低保制度為基礎,與低保邊緣救助相銜接,以醫療、教育、住房、助殘、臨時救助等專項救助為輔助,以社會互助、慈善救助等社會幫困手段為補充的新型救助體系。在完成“三美元計劃”基礎上,年開始實施無就業本事低收入家庭每人每年“萬元保障計劃”,低保家庭純生活保障水平已到達630元。大力實施“亮居工程”專案。構建了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群照顧為依託、福利機構為骨幹”的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居家養老服務網”實現60歲以上孤寡、獨居和困難空巢老人免費服務全覆蓋。,用於購買居家養老服務資金達260萬元,用於民營社會福利機構的資助到達673萬元。全區機構養老床位總數到達目前2703張,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數24張。年正式開通了首家智慧社群資訊化養老服務平臺。

5、以社群軟硬體建設基礎為載體,夯實社群建設基礎

經過新建、租賃、共享等途徑,並建立新增面積裝修補貼、租賃補貼制度,社群辦公服務條件有所改善。我區社群辦公服務用房總面積(含共享)從年的18271平方米上升到此刻的81639平方米,全部到達每百戶30平方米標準。社群辦公經費到達7-12萬元。所有社群都配備計算機、觸控式螢幕、數碼相機等現代化辦公設施。生活服務求助熱線被市民政局確定為市唯一的民生服務熱線,滿意率達99.8%。

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社群建設工作,我區社群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和成效。根據中央、省市關於社群建設的工作要求,從進一步加強和改善社群建設的需要出發,我區社群建設工作還有必須差距。

1、社群管理體制機制不暢

社群居委會作為社群居民的自治組織,並不是一級行政組織,但實際上社群居委會的直接管理者是街道,管理模式基本沿用機關自上而下的行政方式。社群的人財物支配權在街道,使社群工作自主性、積極性受限。在資金管理方面,一是大部分街道並未落實“居財街管、管用分開”的管理制度,社群居委會花多少錢、花什麼錢基本由街道決定,社群經費普遍存在和街道經費捆綁使用的情景。二是政府相關部門、街道將工作延伸到社群,本應“權隨責走、費隨事轉”,但一些地方沒有落實到位。在人員管理方面,社群工作者的使用、去留全部由街道負責,導致社群工作者眼睛只盯著上頭,在與居民的聯絡、溝通、服務方面下的功夫不夠。由於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問題,造成社群居委會行政化趨勢日益嚴重,社群居委會工作資料嚴重“膨脹”,負擔不斷加重。社群組織的自治功能弱化,異常是為居民服務的功能得不到充分發揮,成為實際意義上的又一級行政組織。

2、社群建設難以構成統一合力

民政部門按照職能在社群建設工作中承擔著組織、協調、統籌的作用,但實際上民政部門在社群建設的管理和服務中沒有相應的財權和人權,因而缺乏有效的協調、管理和組織手段,難以參與到社群的管理中,發揮對社群發展的總體統籌和協調,甚至各部門在工作下沉到社群的過程中,都從自身工作的角度出發,各自為政,各行其是,難以構成統一的合力,造成資源浪費,同時也加重社群工作的負擔,不利於社群的規範化建設。如社群基本資訊庫的建設,公安一套,計生局一套,勞動部門又一套,做了許多重複性的工作,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3、社群基礎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

近幾年來,我區對社群建設的基礎設施投入逐年增加,但仍滯後於社群建設的快速發展。根據市委《關於推進“一委一居一站一辦”建設和“扁平化”社群管理工作的意見》(委發〔〕37號)規定“20xx年,城市社群居委會辦公服務用房面積全部到達400平方米”要求,我區現有27個社群辦公服務用房去除共享面積外,均不能到達400平方米標準,佔社群總數的42%。

4、專職社工隊伍本事素質有待提升

社群建設步伐的加快,社群居民公共需求的多元化、複雜性,對社群工作者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少數社工在工作理念、工作精神和工作本事上還不能適應崗位要求,社會工作專業知識十分缺乏,只能完成一些行政服務基本工作。社工長期坐在辦公室從事行政工作,與居民缺少溝通聯絡,在居民中的凝聚力、影響力和號召力不夠。大學生社工流失嚴重。年我區招聘100名大學生社工,目前僅有53人留在社群。

1、加強社群辦公服務用房建設

提議區建設部門統籌安排社群辦公服務用房建設規劃,並納入到新一輪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修編之中。利用老城建設、小區出新、拆違改造時機,選擇適宜地段新建、改建社群用房。街道經過積極購買、租賃、調劑社群用房,挖掘駐區單位閒置房源等多種措施改善社群辦公服務用房。提議區政府每年安排社群基礎建設專項資金,每年解決5到6個社群用房,使其非共享面積到達400平方米。

2、擴大社群工作自主權

根據市委37號文中關於“人財物聯動下移,切實使公共財政向社群傾斜、公共資源向社群聚集,為‘扁平化’社群管理奠定基礎”和“城市社群工作所需經費(不含人員經費),由社群設立專門賬戶,獨立使用”要求,提議實施社群工作責權利和人財物聯動下移,提高社群工作效能。一是財力下沉。出臺社群工作經費下沉實施辦法。社群工作預算和決算經社群成員代表大會同意,街道每季度或半年將社群工作經費和活動經費直接下撥到各社群賬戶,社群活動專案經社群議事園議定,社群居委會具體實施。完善社群財務監督程式,社群每月公示財務支出,街道定期對社群財務進行審計監督。二是人權下沉。賦予社群黨組織和居委會對社工進口的選擇權、出口的決定權、工作分配和考核的決定權;進一步擴大社群主任無候選人選舉範圍,在20xx年社群居委會換屆選舉中擴大到30%以上社群;三是物權下沉,完善社群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充分發揮社群自治組織作用,確保社群資產自主管理,規範運作。

3、探索“三網合一”社群管理機制

針對當前居民普遍關注的老舊小區管理、環境保護、治安保衛等問題,提議推進社工工作網格化、城市管理網格化和綜合治理網格化三者聯動,做到三網合一,構成解決社群管理問題上的民情蒐集、城市管理、矛盾調處的有機統一。結合專職社工工作考核,設定社工工作網格,社工每人包300戶,在網格基礎上建立樓棟長、居民積極分子定期登門入戶制度,及時反映民情民意。結合城市管理網格,街道、社群可將其不能解決的問題反映到區城管平臺,區城管平臺再將問題交給區各職能部門辦理。結合社群綜合治理網格,依靠社工工作網路,不斷完善居民資訊資料,加強常住戶、流動人口和租賃戶管理,為及時發現治安隱患、調處社群矛盾打下堅實基礎,構成“一格多元、多元聯動”的社群管理新格局,真正把社群網格化、扁平化管理落到實處。

4、進一步整合社群工作事務

大力壓縮針對社群的各種會議、臺賬、材料、報表,規範面向社群的各類檢查評比和創立達標活動。由區禮貌和諧社群建設指導委員會牽頭負責,對下沉到社群的各項行政事務實行“准入制”。凡是准予進入的工作,集中在社群管理服務站統一承辦。區社會建設、民政部門負責梳理下沉到社群的行政事務,區財政局據此整合涉及事權下放的相應條線的專項資金和工作經費,實行統一紮口、統一下撥、統一管理,確保權隨責走、責隨事轉以及責權利和人財物聯動下移。請軟體公司研究開發社群綜合臺帳軟體系統,將計生、民政、勞動各部門資訊管理軟體統一,建立統一的社群工作管理平臺。

5、適當提高社工待遇

根據《市政府批轉市民政局等部門《關於統一社群專職工作者工資補貼待遇的指導意見(試行)》的通知》(政發[]159號)“從起,全市專職社工工資補貼待遇要嚴格與全市職工平均工資水平掛鉤,並於每年的7月1日進行調整”要求。按照市統計局公佈的市城鎮職工年平均工資為45444元(比年增加5310元),月平均約為3787元。我區專職社工工資平均水平與此還有必須差距,提議適時進行調整。同時提議對連續多年考核優秀的社工和擔任社群主要負責人必須年限且工作表現突出的社工,區出臺配套政策進一步提高其工資福利待遇,以激勵社工長期紮根社群。條件成熟時能夠嘗試從優秀社群專職社工會考錄公務員和選任街道機關、事業單位領導崗位。注重推選優秀社工為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讓廣大社工感到工作有奔頭、事業有前途、成長有空間。

社群關愛留守兒童總結3

一、工作概況

工作準備與實施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的檔案精神,20xx年8月初,XX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應邀參加雙陽區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實施動員會議,此次會議針對雙陽區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分佈、基礎教育及工作部署情況進行分析落實,保障兒童的權益最大化。

動員會議後,XX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先後應邀參加雙陽區建立全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示範區推進會和雙陽區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工作啟動儀式。

8月中旬,長春市XX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正式介入雙陽區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工作,並協助雙陽區民政局召開兒童福利督導員和兒童主任培訓會議。培訓會議由XX專案專業顧問:工業大學趙曉明教授對兒童工作進行巨集觀政策解讀;心理學專家黃曉梅老師針對於兒童工作法、兒童心理進行深入講解。

工作開展

雙陽區未成年人社會保護中心與區救助管理站合屬辦公,現有工作人員14人。未保中心有業務指導、社工活動、集中培訓、政策宣傳、臨時庇護五大功能。

XX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根據工業大學趙曉明教授的指導,將雙陽區兒童工作分為資料篩查、分類服務、常態活動三個工作方向;同時將留守兒童分為普遍關注、重點關注、監護干預、個案服務,共四類;將困境兒童分為監護喪失、家庭貧困、兒童患病、心理健康、失學輟學、孤兒、其他,共七類。針對不同型別的兒童,給予專業的工作指導和幫扶方案。

工作正式開展後,XX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立即派出一線工作人員介入雙陽區的常態化兒童工作,協助雙陽區民政局對目前已有的26個兒童之家進行掛牌、宣傳;協助雙陽區救助管理站加掛“未成年人社會保護中心”牌匾、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社會保護網路、開展對困境未成年人的保護和救助幫扶、保護未成年人權益和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等工作。

20xx年1月下旬,XX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協助雙陽區民政局召開“雙陽區各鄉鎮(街)兒童督導員暨兒童主任考核大會”,認真考核每一位兒童福利督導員和兒童主任的實際工作開展情況,切實做到公平、公正,對工作成績突出的同志作出表彰。

20xx年春節前夕,XX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協助雙陽區未保中心開展“寒冬送溫暖關愛睏境留守兒童專項活動”,並隨未保中心前往雙陽區兒童之家、鎮(街)未保工作站為困境/留守兒童發放羽絨服和書包。此次專項活動不僅為孩子們送去了貼心的物資,更讓他們感受到來自政府、社會的支援與溫暖。

二、成績與榮譽

20xx年12月下旬,雙陽區參加吉林省建立全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示範縣(區)專案評估。雙陽區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工作得到了評估專家和吉林省民政廳領導的一致認可與好評。

20xx年1月中旬,XX團隊協助吉林衛視節目組拍攝“關愛留守兒童陪孩子一起過年”公益短片,並順利完成在雙陽區未保中心、兒童之家、部分留守兒童家中的拍攝工作。

三、第二階段工作安排

協助雙陽區未保中心開展常態化活動,開展“相伴讀書呵護成長”主題活動;

協助民政局加強兒童之家建設,發揮兒童之家作用;

協助民政局加強並完善鄉鎮(街道)、村(社群)基礎工作,繼續開展業務培訓、政策宣傳。

社群關愛留守兒童總結4

為了紮實有效做好我市沿山留守(困境)兒童服務基地專案工作,落實、落細各項關愛、保護、服務工作,從九月下旬開始,XX社工會同各位結對幫扶“愛心家長”,帶著愛心信件、物資到其家中探訪、慰問結對幫扶的留守(困境)兒童。

在入戶探訪前,XX社工與各村兒童主任和協理員聯絡,摸清困境兒童家庭的具體情況,對兒童家庭進行篩選,決定對徐溪、三元、下樵、百樵、古山、里居和沿山七個村內的25名留守(困境)兒童家庭開展結對幫扶。

XX社工與“愛心家長”在協理員的陪同下,來到結對幫扶的兒童家裡,與其監護人熱情打招呼,首先介紹自己的身份以及表明此次探訪的目的和內容,在交談中耐心詢問和傾聽,從兒童的身體健康、性格與情緒、學習情況、朋輩交往、家庭成員基本狀況等方面訪談,並且在服務物件家長的參與下了解需求。

目前已發現三種迫切需要解決的困難:

一、家庭生活苦難:家庭主要勞動力患病/死亡,導致家庭經濟困難,只能維持基本的生計,家庭生活困難;

二、適齡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入學問題,戶口在鄉下,跟隨爺爺奶奶在城區生活,需解決異地入學問題;

三、殘障兒童面臨輔具適配高昂費用需連結政府資源政策幫扶。

通過本次探訪,不僅給困境兒童及家庭送去了愛心物資,表達了政府和社會對他們的關心與愛護,同時也有助於社工、志願者與兒童建立初步的信任關係。從兒童所處的困境和真實需求出發,分析制定合適的服務方案,為困境兒童及家庭連結資源,提供專業服務。

社群關愛留守兒童總結5

婦女兒童服務示範專案是20xx年XX省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援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服務的專案。該專案由省民政廳兒童福利處負責;遼陽市弘益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阜新市向日葵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朝陽市恩雨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盤錦市愛心工舍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瀋陽市陽光惠民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大連市萬里愛心會共六個社會組織具體實施;服務物件涉及未成年人、孤兒、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及留守婦女;為未成年人提供保護方面的家庭監護支援、心理干預、家庭教育指導;為特殊兒童群體及其家庭開展家庭教育指導、監護能力提升、家庭關係調適等服務;為農村留守婦女提供就業創業指導、文化體育活動、精神慰藉、權益維護等活動,推動社會關愛未成年人、困境婦女兒童。

本年度自20xx年8月中下旬XX省福彩公益金專案之婦女兒童服務示範專案正式啟動以來,大連市萬里愛心會如火如荼地推進著各項工作。通過前期調研,走訪社群調查物件的家庭並瞭解需求,再根據需求制定服務計劃,為接下來的專案推進打下堅實根基。

一、兒童賦能安全課堂

專案根據兒童家庭基本需要及發展性需要,採取重點關注與普遍關愛、經濟救助與精神慰藉、主動參與和互幫互助工作方式,紮實推進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通過對困境兒童家庭心理、社會融入等方面介入,大連市萬里愛心會定期入戶走訪,搭建愛心資助平臺,成功連結社會資源,實現了供需有效對接。開展思想引導宣講、安全保護及自我防護知識講座等活動,編印困境兒童保護手冊,增強困境兒童自我保護意識,累計開展3場安全課堂,直接服務人數達55人。

二、兒童實踐教育活動

專案以“社會工作者+志願者”聯動模式,運用專業社會工作力量,協調志願服務力量聯動,通過參觀毛澤東像章陳列館、遊學地球之光科普館、安全小科普等,促進兒童心智化的成長和社會化的發展,扎牢困境兒童關愛網路,已開展社會實踐教育活動1次,直接服務人數21人。藉助實踐活動的契機,社工組織服務物件開展小組活動,引導兒童開啟心扉,增強自信心,豐富困境兒童精神世界,為困境兒童創造更好的成長環境。後期將根據疫情調整活動進度,為困境兒童開展個性化專業服務,致力於兒童增強權能、提升素質、社會融入,提升服務物件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社群關愛留守兒童總結6

在我縣的部分鄉鎮有著這樣一群孩子們,他們遠離父母,常年跟隨祖父母或其他親友一起生活。他們中有父母外出務工的留守兒童,也有父母離異或因其他原因失去父母的孩子,其中一些孩子的家庭還非常貧困。雖然學校教育對孩子們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健全,也會導致孩子們的身心、學習、成長出現一系列問題。如何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和保護的缺失,幫助孩子們健康成長,成為我委工作的一個重要課題。

據摸底調查,目前,全縣12個鄉鎮(街道)共有1—18週歲留守兒童250名,其中98.8%分佈在各鄉鎮,43.2%集中在北部山區,7週歲以下的佔30.4%,家庭情況較差的佔57.6%。這些孩子一般都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親友監護,和父母的聯絡方式主要是打電話,與父母聯絡的紐帶主要是學費和生活費。

調查發現,多數留守兒童思想健康,自我要求嚴格,對父母外出務工持理解支援態度。但由於隔代教育、缺少親情陪護等因素,也導致一部分留守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思想、行為、學習、生活等方面出現了一些問題:

一是家庭教育缺失,學習成績不佳。

由於隔代教育,祖輩文化程度不高,有很多甚至是文盲,他們即使想對孫輩的學習給予幫助,但難免也要陷入“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泥潭。而由親友監管的情況下,更多的則體現為只要孩子能平平安安就好了,不敢在學習或其他方面對孩子有所責備。據調查問卷統計,“你在學習方面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是什麼”一項,填寫最多的就是“沒人輔導,沒人監督”。家庭教育的缺失使留守兒童在學業上長期缺乏輔導和督促造成學習成績下降,進而對學習產生牴觸心理。據調查統計,留守兒童中學習成績優秀的僅有13.6%,良好的佔20.4%,中等及以下的卻佔了66%。

二是親情缺失嚴重,心理髮展異常。

青少年期是個性發展和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情感、性格變化的轉折時期,由於留守兒童們長期沒有父母陪著身邊,家庭的“缺陷”使他們無法享受到正常的親情關愛,生活中的煩惱無法向親人傾訴,成長中的困惑無法得到父母的正確引導和鼓勵等等問題,這樣長期處於心理缺乏疏導的狀態,便會出現內向、孤僻、缺乏安全感、不善與人交流、情緒不穩定、具有較強逆反心理、自律能力差等心理髮展異常的表現。據調查,大多數留守兒童與父母很少見面,缺少溝通。調查問卷顯示,“你有心理話最想對誰說?”一項,選擇“父親或母親”的達到95%,選擇願意和老師講心裡話的僅有4.5%,卻沒有一人選擇“臨時監護人”。

三是有效監管缺失,安全隱患較大。

留守兒童的父母在外,臨時監護人重養輕教,教育監管的責任主要落在了學校,然而在課餘和節假日等老師無法監管的情況下,學校與家庭間的安全教育銜接上出現“真空”,愛玩是小孩子們的天性,加上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往往會出現燙傷、燒傷、交通事故、電力事故、溺水等意外傷害甚至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的物件。調查中,雖然81.8%的留守兒童目前從未受到傷害,但仍有18.2%的留守兒童曾受到過人身傷害或發生過安全事故。

四是家庭經濟差,生活質量不高。

生活困難是留守兒童家庭的普遍特徵,即使是父母雙方全部外出打工賺錢,其家庭生活方面也是非常貧困的。由於缺少父母的照顧,留守兒童的生活起居往往沒有規律,有些寄宿生的飲食常以方便麵和零食為主,營養根本得不到保障。另外,在農忙時,幾乎所有的留守兒童都要承擔一部分農業生產與家務勞動。營養不良以及繁重勞動都會導致留守兒童身體健康受到極大損害。

為解決留守兒童中存在的這些問題,我委啟動了“愛心築巢工程”,圍繞“奉獻四種愛,溫暖留守心”這個主題,充分調動各種社會資源,用真心真情為留守兒童築就“愛心巢”。

一是奉獻教師之愛。在留守兒童集中的學校和鄉鎮組建關愛留守兒童青年志願者隊伍,開展結對關愛活動,通過學業輔導、心理疏導、安全教育為留守兒童增補成長“鈣片”,彌補人間親情,撐起健康成長的“保護傘”。目前,全縣已有110名志願者結對202名留守兒童,集中開展各類活動6次。

二是奉獻親人之愛。深入開展“與留守兒童共度週末”系列活動。今年中秋前夕,利用週末休息時間,組織青年志願者15人到高廟堡鄉高廟堡村等留守兒童較為集中的村,與留守兒童一起做遊戲、交流、寫家信、包餃子,讓孩子們在父母不在身邊的日子也能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三是奉獻朋友之愛。組織縣城國小生走進鄉村國小開展“城鄉少年手拉手活動”。組織實驗國小與膳房堡鄉谷威第二希望國小開展“心連心,托起一片天”手拉手互助活動,結成“一對一”小夥伴,互贈了友情卡和自己準備的小禮物,並通過開展文藝表演、趣味遊戲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增進雙方的瞭解,加深彼此間的友誼。利用同齡人最易溝通交流的特點,使留守兒童與結對小夥伴相互瞭解、交往,在相互交流和學習中,走出封閉的自我世界,使心情開朗起來。

四是奉獻社會之愛。整合社會資源,以“六一”、中秋、春節等節日為契機,開展形式多樣的“送溫暖”和助學活動4次,捐助物資共計1萬餘元,累計幫助61名貧困家庭“留守兒童”順利完成學業,切實解決留守兒童的實際困難,在整個社會營造良好的關愛留守兒童的氛圍。

關愛留守兒童是一項長期、艱鉅的任務,我委將繼續推進此項工作,並加強宣傳,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號召社會各界不遺餘力給予留守兒童關愛。

社群關愛留守兒童總結7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即由於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務工而被留守在家鄉,並且需要其他親人或託人照顧的中國小生。為了給這些留守兒童營造一個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我校就在“關愛留守兒童工程”,現將有關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總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各個班級的班主任在學校領導的統一部署下,對班級的“留守兒童”情況展開細緻的調查,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狀況進行調查登記,全面瞭解“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況和成長需求,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在深入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立足實際,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確定工作目標

通過對留守兒童問題的調查、分析與研究,找到了影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辦法,狠抓落實,全面推廣“關愛工程”,為留守兒童營造了健康、快樂、平等、和諧的成長環境,同時還加強了領導,形成合力,大力宣傳,建立目標責任制。確保留守兒童在校安心學習。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機制,發揮學校陣地的作用。

1、建立健全領導負責制度。學校成立了以王建華校長為組長的“關愛工程”領導小組,制訂了具體計劃,實施了“留守兒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學校成為了學生學知識,學文化,不斷提高思想覺悟的主陣地。

2、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和聯絡卡制度。我校對所有學生進行了認真的調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兒童的底數,建立了每個留守兒童的專門檔案和聯絡卡,通過聯絡卡制度的建立,加強的了學校與學生家長及其他監護人的聯絡,共同形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關愛網路。

3、實施教職工結對幫扶留守兒童的制度。在學校留守學生中確立重點幫扶物件並配備幫扶教師,由班主任、科任老師與本班留守兒童結幫扶對子。幫扶教師經常找留守學生談心,隨時掌握留守學生的思想動態、引導他們健康成長。讓教師成為“代理家長”,讓留守兒童在老師同學的集體中成長,以對他們缺失家庭教育進行補償,使他們走出孤獨和憂鬱。

4、建立健全教師與留守兒童的談心制度。學校做到了每學期召開一次幫扶教師、留守兒童、監護人或委託監護人的座談會(家長會)。

5、注重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積極營造了良好的環境,針對品德行為偏差和心理障礙的留守兒童,學校開設了心理教育課,開展了心理諮詢,心理矯正活動,讓他們削除不良情感體驗,樹立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6、建立健全檢查考核機制。加強了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管理,定期對教師進行了考評。

(二)構建教育網路,形成關愛合力。

1、加強與留守兒童父母或監護人的交流與溝通。

2、加強同社群、村組和家庭的合作,營造深厚良好育人氛圍。

(三)明確職責,創造了良好的育人環境。

1、加強了對貧困留守的資助工作。對留守兒童在生活、學習等方面,給予特別的照顧,將家庭困難的留守兒童納入到“濟難救助”中來,確保他們完成國家規定義務教育。

2、有的“留守兒童”缺乏自信,學習偏差。學校號召班裡的品學兼優的學生與“留守兒童”結成“一幫一”共同成長拉手對子,做“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相互學習的好夥伴”。再就是每一位教師負責幫扶幾名“留守兒童”,從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關心,引導“留守兒童”形成獨立自主,自立自強,百折不撓的優秀品質。通過這一活動的開展,“留守兒童”得到了教育,使他們的學習、紀律、性格都有了改觀,都有了進步。

3、建立關愛經驗交流制度。學校期末進行一次“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總結,不定期召開座談會,定期舉行經驗交流,不斷提高留守兒童教育管理水平。

社群關愛留守兒童總結8

古往今來,家長對孩子最殷切的期望莫過於“望子成龍”,然而,對於怎樣去培養和教育孩子,每個做家長的往往感到困惑,不知道該何從入手。孩子的培養與教育關乎其未來的人生旅程,也關乎做家長的責任。

我班有些家長自身經濟受條件限制,在外經商、務工,無法將孩子接到自己身邊一起生活,只能留在家裡由老人或親戚照看,造成了事實上的“單親教育”、“隔代教育”、“寄養教育”的現象屢見不鮮,使學生成為留守兒童。

這些留守兒童與父母整年,甚至幾年不能見上一面,在長期缺乏父愛、母愛的環境中畸形成長現象令人矚目。至於這些留守兒童的“生活上缺照顧、行為上缺管教、學習上缺輔導、思想道德上缺約束、安全上缺保障”等五大問題對學校、家庭、社會影響頗深。為了更好解決留守兒童問題,讓留守兒童能夠安心學習,留守兒童的家長在外安心工作,在工作中,我不斷的反思著自己,努力使自己不會愧對於代理家長這個神聖的職責。現將自己的工作心得談一談:

1、密切關注兒童、增強情感投資。

學校是留守兒童的第二個家,老師就是他們全權負責的“父母”。學校和教師密切關注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和思想變化情況。首先讓班主任做本班留守兒童的“愛心媽媽”,讓全班留守兒童結對子。

2、對留守兒童開展學習輔導、思想教育、生活服務等。

如果孩子生病,我立即帶領學生去醫院治療。在學習上對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懷,更重要的是始終注重他的行為規範的養成教育,使他們能夠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以優異成績完成國小的學業;課間關心留守兒童,經常與他們一起拉家常、做遊戲,瞭解他們的具體情況,這樣使他們親近、信任老師。這樣默默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投資,讓他們充分感受到“師愛”勝過“母愛”。此外我們還組織班幹部協助老師對留守兒童進行動態跟蹤,有的放矢地做好相關幫扶工作,這樣一來二去,留守兒童就覺得自己在這兒讀書擁有“大家庭”的心理歸屬感,使留守兒童能安心生活和學習,讓留守兒童在遠離父母的`日子裡也能健康快樂的成長,大大增強教育實效性。

3、確定監護人員、家校通力合作。

現在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家庭的嬌生慣養,這就給教育帶來一定的難度,目前學校的留守兒童這麼多,無形中給老師在教育教學上增添了許多麻煩。至於這些重重的困難擺在我們老師面前,大家感到十分困惑,也是教育工作上的一種挑戰,學校對留守兒童進行集體座談、個別訪問,真正摸清留守兒童的家庭情況,然後要求留守兒童的父母配合學校確定孩子的監護人,學校建立班主任、監護人聯絡卡,這樣便於學校、班主任、監護人隨時可以相互進行溝通,及時瞭解留守兒童的具體情況。同時建立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愛心媽媽”、全權負責的“父母”,學生中的“愛心同學”等交流平臺,發揮“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合力作用,對留守兒童進行齊抓共管,保持家校通力合作這條永不消失的天線,對孩子的管理提供一條捷徑,保證了留守兒童的正常運作。

4、健全”留守”檔案、便於資訊捕捉。

我們對留守兒童的性格、興趣、學習、思想、心理、品格等各個方面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解、分析,為每個留守兒童建立專門的檔案。檔案包括學生的家庭情況、家長的相關資訊、監護人的資訊,並將這些檔案進行管理。

5、保持融洽感情、填補深邃溝壑。

留守兒童的父母長期在外務工,雖然時時惦記著家裡的孩子,但是由於工作的繁忙,意識上的疏忽,不能隨時與孩子保持聯絡,造成孩子情感和心靈的創傷極為嚴重。留守兒童中品質低下、心態不良、性格倔強等兩極分化也不在話下,我們老師總不能看著這些留守兒童的悲劇一幕幕地重演下去,就想方設法把情況反饋給家長,要求家長通過電話、書信隨時與孩子保持聯絡,同時要求家長定期與子女溝通;期初期末還給每位家長髮去《致家長的一封信》,讓他們瞭解學校的辦學方向和子女的在校情況。許多家長照著這種方法去做起到積極的作用,久而久之,融洽了感情,填補了父子母子之間的深邃溝壑,有力地促進孩子們的身心沿著正確的軌跡發展。

關心關愛留守學生,不單是學校的事,應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總之,為留守兒童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是學校、家庭、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應提高認識,協調一致,為此做出積極努力,使留守兒童和所有孩子一樣享有同一片藍天,受到同樣的關愛,把素質教育落實到每一個孩子身上。

社群關愛留守兒童總結9

20xx年XX市XX區民政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與XX市初心社會組織服務中心繼續合作開展XX區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社會工作服務專案,專案以幫助“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為宗旨,以幫扶“留守兒童”彌補家庭情感缺失、提高自我保護能力為目標,以動員組織全社會關愛“留守兒童”為重點。本著“真誠、真心、真愛、真行動”的原則,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活動,更深入地瞭解留守兒童的需求,為其學習、生活和身心健康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進一步探索關愛留守兒童的有效機制,整合社會資源,構建學校、社會共育的模式,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回顧20xx年1月至20xx年12月XX區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現總結如下:

建立“留守兒童之家”基地

打造“XX區留守兒童之家”、“南口鎮留守兒童之家”、“美谷時代廣場留守兒童愛心驛站”,通過“社群+社會組織+社工”三社聯動模式,立足於本地區,搭建具有綜合功能的“農村留守兒童之家”平臺,開展豐富多彩的志願者活動,通過提供繪本閱讀、心靈關懷、安全健康教育、親情連線、課業輔導及動員社會志願者組織各種形式的幫扶活動,聚焦解決留守兒童親情缺失、心理失衡、綜合能力培養等問題,為留守兒童提供開闊眼界、感知社會等多層次、多角度的服務,讓孩子們得到關懷。

做好兒童安全教育工作

針對留守兒童安全教育做好專題宣講:防意外、防校園暴力、防拐騙、防災害、防網路詐騙、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等專題宣講。有重點的對當下留守兒童易出現的侵害性社會問題進行巡迴式的宣傳,以社會熱點事件為主題,預防留守兒童被侵害,提升留守兒童自我保護意識與自我安全意識。共開展6場,共服務1000多人次。

兒童拓展增能服務

協助兒童制定目標規劃,協助兒童挖掘自我潛能、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自我效能感;增強學業成就計劃,社工開始通過學業、興趣培養、素質拓展等社群活動幫助兒童實現學習教育的目標;能力素質提升,通過開展抗逆力培養活動和安全教育宣傳活動,提升孩子們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保護能力,增強綜合能力。開展5場,共服務200多人次。

真情關愛服務

對於因兒童自身和家庭原因而陷入生存、發展和安全困境,需要政府和社會予以關心幫助的兒童即困境兒童。在困境兒童中有的因兒童殘障每月需要鉅額醫療費用、有的因家裡人口較多加之醫療費用使得整個家庭經濟負擔沉重、有的因兒童需要一人看管和護理使得家庭勞動力缺失等原因,使得困境兒童及困境兒童家庭經濟壓力較大,針對這類困境兒童開展關愛慰問活動。共開展6場,共服務500多人次。

走訪排查摸底服務

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和聯絡卡,對留守兒童的生活思想、學習和家庭教育情況進行調查摸底,登記造冊,並實行動態跟蹤及歸檔,根據檔案記錄情況有效的做好工作。共走訪30人次,電訪30人次。

連結社會各界資源,提高大眾對留守兒的關注度

專案積極連結社會資源,豐富了服務內容,獲得了物資、人力、物力等不同方面的支援,與資源方合作融洽,反響良好;專案連結的資源方有XX市潮汕商會、XX市應急志願者協會、XX市XX區尊學志願者協會、XX市美谷時代新城,XX市公安局、服務900、XX日報、雙百社工站等,讓社會各界更加關注留守兒童這個群體。

其他留守兒童服務工作

現今,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社會散居孤兒,鄉鎮督導員和兒童主任,區民政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已全部錄入全國兒童福利資訊系統,進行動態管理。農村留守兒童已錄入廣東省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管理系統,進行動態管理。按照購買協議,為XX區提供兒童服務專案,接受監督,依照區民政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提供的名單,按時進行入戶調查,為兒童提供保障。同時配合鄉鎮,做好各類兒童活動。

社群關愛留守兒童總結10

留守兒童的教育是在社會發展形勢下,學校教育面臨的新課題,留守兒童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更是我們代理家長的重點。作為代理家長,深知責任的重大,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做到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要有愛心、耐心

許多教育家都指出,沒有對學生的愛,就不會有真正的教育,愛是教育學生前提,在代理家長工作中應把愛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對留守兒童來說,他們更缺少愛,更渴望得到老師、同學、社會的關注。因此,我們作為代理家長要努力從生活上、學習上給他們無微不至的愛,從小事上細節上多關心他們。時刻關注他們的思想變化,及時溝通。

二、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問題是“留守兒童”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外出務工父母無暇顧及孩子,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和幫助,缺少父母的溫暖和教育,這對學生心理產生極大影響。留守兒童一般內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較脆弱。另一部分學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經常往家裡寄錢,有的甚至給孩子買了手機,加上監護人的嬌寵溺愛,導致孩子養成大把花錢、逃學上網、吸菸喝酒、自暴自棄等不良行為,這樣的學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蠻橫。針對這一特點,我利用課餘時間講節儉的重要性,放一些民工在外打工的片,讓他們養成節儉的生活習慣,體會父母的不易,讓他們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愛他們,而是為了使他們生活更好。並舉辦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另外,開展心理質詢活動,及時解答他們的疑惑。幫他們少走彎路。鼓勵、組織留守兒童們多參加業餘活動,以填補父母不在身邊的空虛。由於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們不能在父母身邊撒嬌,和父母一起享受天倫之樂,所以他們的思想上難免會出現空虛,又由於他們有比別人多出來的大量的時間無所事事,如果不能正確引導,他們很容易養成自閉的性格或是迷上打遊戲等不良的嗜好。針對這種情況,我在平時多引導他們多讀書等進行有益的業餘活動。

三、加強對留守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強學生法制觀念

大多數留守兒童由於缺少父母的監管,自制力差,脾氣暴躁,往往因為一點小事與同學打架,嚴重影響了其他學生的安全,造成極壞影響。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作為他們代理家長,我利用課餘時間,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講如何自我保護。從電視上、網路上、多蒐集一些實際例子,對學生進行教育。

四、多進行家訪,及時瞭解情況

對於這些孩子,要多進行家訪,及時瞭解他們的情況,與他們現有監護人進行交流,授予他們家教的方法,讓這些沒有父母在身邊的兒童,能夠享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問題及時和學校溝通,並能與學校教育同步,從而達到很好的教育效果,這樣既能讓兒童們勞逸結合,又能讓他們形成一定的生活規律,要善於和兒童交流溝通,讓他們從監護人身上感到親情,進而對監護人產生依賴性和信任感。

總之,作為老師既要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學習進步的引導者,生活的保護者。因此做到“三多”、“二知”、“一溝通”很重要。“三多”,即多與“留守兒童”談心,彌補“留守兒童”的親情缺失;多鼓勵支援孩子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多進行家訪,瞭解孩子在家活動和學習情況;

“二知”即知道留守兒童的個人基本情況和家庭情況;“一溝通”即定期與留守兒童父母電話交流溝通,並採取針對措施,提供必要的幫助。用關愛、親情為留守兒童營造溫馨的家園氛圍,讓留守兒童在遠離父母的日子裡也能健康快樂的成長。並讓每一個留守兒童不再孤單,不再無助,在學校同樣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

社群關愛留守兒童總結11

做好礦區留守兒童義務教育和管理工作是一項重要而又緊迫的任務,為深入瞭解我校留守兒童的生活、教育和身心發展情況,著力改善我校礦區留守兒童教育條件,為留守兒童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對我校前一階段留守兒童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一次全面自查,現將我校自查情況彙報如下:

一、摸清現狀,分析留守兒童實情。(基本情況)

我校在籍155名學生,學生來源於礦區,由於礦區經濟條件急速下降,父母出門打工現象出現上升趨勢。我校開展了礦區留守兒童專項調查工作。從調查結果來看:學校留守兒童總數為17人,佔學校學生總數的10%,其中男生8人,女生9人,這些缺少父母關愛的學生群體的生活與學習、成長與發展關係著學校的發展,牽動著全校教職員工的心。

礦區留守兒童大致分為三類:一是(外)祖父母監護型,即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的形式,屬於這種型別的“留守兒童”約佔58%;二是父母單方監護型,就是由父親或母親一方監護,屬於這種型別的“留守兒童”約佔31%;三是親朋監護型,即由親戚(非直系親屬)朋友代為監護,屬於這種型別的“留守兒童”約佔11%。“家庭教育的缺位”、“父愛母愛的缺失”、“溝通交流的缺少”、“有效監護的缺乏”,使得“留守兒童”的情感、心理、生活、學習乃至人格方面都出現諸多問題,影響了他們的健康成長,影響了教育的均衡公平。關注、關心、關愛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不僅是對他們個人成長的關愛,而且是對社會、對國家、對中華民族未來負責的體現;不僅是對我校服務的礦不斷髮展的勞務經濟的支援,也是對社會穩定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有力支撐,更是學校辦學理念的內在要求。

二、創新思路,加強留守兒童教育管理。(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為每一位留守兒童建立一個專門的檔案,詳細記錄每一位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保證每位留守兒童都有一位幫扶老師(班主任);每週每位留守兒童都能通過微信視訊與家長至少進行交流一次;通過我校的心裡諮詢室每學期對留守兒童開展一次心理諮詢。

例如,6年1班是我校留守兒童最多的班級,有4名女同學都是長年的留守兒童,針對班級留守兒童多,留守時間長的問題,班主任薛景薪老師充分發動班幹部結對子,從學習、生活中鼓勵、關懷她們,並且利用休息時間半月一次走訪臨時監護人,並與監護人交流,及時反饋兒童的情況,幫助做好兒童的思想工作。根據以往經驗,經常與留守學生談心,隨時掌握留守學生的思想動態,引導他們健康成長。全體班主任建立關愛留守兒童成長日記,培養更多幫扶學生成為“代理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