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總結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結論的書面材料,他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因此好好準備一份總結吧。但是總結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

高一物理公式總結

一、質點的運動(1)------直線運動

1)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2.有用推論Vt^2Vo^2=2as

3.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

5.中間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點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質點的運動(2)----曲線運動萬有引力

1)平拋運動

1.水平方向速度Vx=Vo2.豎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Vot4.豎直方向位移(Sy)=gt^2/2

5.運動時間t=(2Sy/g)1/2(通常又表示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與水平夾角β:tgβ=Vy/Vx=gt/Vo

7.合位移S=(Sx^2+Sy^2)1/2,

位移方向與水平夾角α:tgα=Sy/Sx=gt/2Vo

注:(1)平拋運動是勻變速曲線運動,加速度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與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的合成。(2)運動時間由下落高度h(Sy)決定與水平丟擲速度無關。(3)θ與β的關係為tgβ=2tgα。(4)在平拋運動中時間t是解題關鍵。(5)曲線運動的物體必有加速度,當速度方向與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時物體做曲線運動。

2)勻速圓周運動

1.線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

5.週期與頻率T=1/f6.角速度與線速度的關係V=ωR

7.角速度與轉速的關係ω=2πn(此處頻率與轉速意義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弧長(S):米(m)角度(Φ):弧度(rad)頻率(f):赫(Hz)

週期(T):秒(s)轉速(n):r/s半徑(R):米(m)線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體某個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還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終與速度方向垂直。(2)做勻速度圓周運動的物體,其向心力等於合力,並且向心力只改變速度的方向,不改變速度的大小,因此物體的動能保持不變,但動量不斷改變。

3)萬有引力

1.開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軌道半徑T:週期K:常量(與行星質量無關)

2.萬有引力定律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3.天體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R:天體半徑(m)

4.衛星繞行速度、角速度、週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衛星GMm/(R+h)^2=m*4π^2(R+h)/T^2h≈3.6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

注:(1)天體運動所需的向心力由萬有引力提供,F心=F萬。(2)應用萬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體的質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衛星只能運行於赤道上空,執行週期和地球自轉週期相同。(4)衛星軌道半徑變小時,勢能變小、動能變大、速度變大、週期變小。(5)地球衛星的最大環繞速度和最小發射速度均為7.9Km/S。

機械能1.功

(1)做功的兩個條件:作用在物體上的力.物體在裡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2)功的大小:W=Fscosa功是標量功的單位:焦耳(J)1J=1N*m

當0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時功率1)平均功率:當v為平均速度時

2)瞬時功率:當v為t時刻的瞬時速度

(3)額定功率:指機器正常工作時最大輸出功率實際功率:指機器在實際工作中的輸出功率正常工作時:實際功率≤額定功率

(4)機車運動問題(前提:阻力f恆定)P=FvF=ma+f(由牛頓第二定律得)汽車啟動有兩種模式

1)汽車以恆定功率啟動(a在減小,一直到0)P恆定v在增加F在減小尤F=ma+f當F減小=f時v此時有最大值

2)汽車以恆定加速度前進(a開始恆定,在逐漸減小到0)a恆定F不變(F=ma+f)V在增加P實逐漸增加最大此時的P為額定功率即P一定

P恆定v在增加F在減小尤F=ma+f當F減小=f時v此時有最大值

3.功和能

(1)功和能的關係:做功的過程就是能量轉化的.過程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

(2)功和能的區別:能是物體運動狀態決定的物理量,即過程量功是物體狀態變化過程有關的物理量,即狀態量這是功和能的根本區別.

4.動能.動能定理

(1)動能定義:物體由於運動而具有的能量.用Ek表示表示式Ek=1/2mv^2能是標量也是過程量單位:焦耳(J)1kg*m^2/s^2=1J

(2)動能定理內容:合外力做的功等於物體動能的變化表示式W合=ΔEk=1/2mv^2-1/2mv0^2

適用範圍:恆力做功,變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

5.重力勢能

(1)定義:物體由於被舉高而具有的能量.用Ep表示表示式Ep=mgh是標量單位:焦耳(J)(2)重力做功和重力勢能的關係W重=-ΔEp重力勢能的變化由重力做功來量度

(3)重力做功的特點:只和初末位置有關,跟物體運動路徑無關重力勢能是相對性的,和參考平面有關,一般以地面為參考平面重力勢能的變化是絕對的,和參考平面無關

(4)彈性勢能:物體由於形變而具有的能量

彈性勢能存在於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中,跟形變的大小有關彈性勢能的變化由彈力做功來量度

6.機械能守恆定律

(1)機械能: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的總稱總機械能:E=Ek+Ep是標量也具有相對性

機械能的變化,等於非重力做功(比如阻力做的功)ΔE=W非重

機械能之間可以相互轉化

(2)機械能守恆定律:只有重力做功的情況下,物體的動能和重力勢能發生相互轉化,但機械能保持不變

表示式:Ek1+Ep1=Ek2+Ep2成立條件:只有重力做功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2

一、時刻與時間間隔的關係

時間間隔能展示運動的一個過程,時刻只能顯示運動的一個瞬間。對一些關於時間間隔和時刻的表述,能夠正確理解。例如:第3s末、3s時、第4s初……均為時刻;3s內、第3s、第2s至第3s內……均為時間間隔。區別:時刻在時間軸上表示一點,時間間隔在時間軸上表示一段。

二、路程與位移的關係

位移表示位置變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線段表示,是向量。路程是運動軌跡的.長度,是標量。只有當物體做單向直線運動時,位移的大小等於路程。一般情況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三、運動影象的含義和應用

由於圖象能直觀地表示出物理過程和各物理量之間的關係,所以在解題的過程中被廣泛應用。在運動學中,經常用到的有x-t圖象和v—t圖象。

1.理解圖象的含義:(1)x-t圖象是描述位移隨時間的變化規律。(2)v—t圖象是描述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規律。

2.瞭解圖象斜率的含義:(1)x-t圖象中,圖線的斜率表示速度。(2)v—t圖象中,圖線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3

運動圖象(只研究直線運動)

1、x—t圖象(即位移圖象)

(1)、縱截距表示物體的初始位置。

(2)、傾斜直線表示物體作勻變速直線運動,水平直線表示物體靜止,曲線表示物體作變速直線運動。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絕對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負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圖象(速度圖象)

(1)、縱截距表示物體的初速度。

(2)、傾斜直線表示物體作勻變速直線運動,水平直線表示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曲線表示物體作變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發生變化)。

(3)、縱座標表示速度。縱座標的絕對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縱座標的正負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絕對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負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積表示位移。橫軸上方的面積表示正位移,橫軸下方的面積表示負位移。

實驗: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

1、兩種打點即使器的異同點

2、紙帶分析;

(1)、從紙帶上可直接判斷時間間隔,用刻度尺可以測量位移。

(2)、可計算出經過某點的瞬時速度

(3)、可計算出加速度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歸納6

1、功

(1)功的概念: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如果在力的方向上發生一段位移,我們就說這個力對物體做了功。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發生位移,是做功的兩個不可缺少的因素。

(2)功的計算式: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的大小,等於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夾角的餘弦三者的乘積:W=Fscosα。

(3)功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功的單位是焦耳,簡稱焦,符號是J。1J就是1N的力使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發生lm位移所做的功。

2、功的計算

⑴恆力的功:根據公式W=Fscosα,當00≤a<900時,cosα>0,W>0,表示力對物體做正功;當α=900時,cosα=0,W=0,表示力的方向與位移的方向垂直,力不做功;當900<α<1800時,cosα<0,W<0,表示力對物體做負功,或者說物體克服力做了功。

(2)合外力的功:等於各個力對物體做功的代數和,即:W合=W1+W2+W3+……

(3)用動能定理W=ΔEk或功能關係求功。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做功過程一定伴隨能量的轉化,並且做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發生轉化。

3、功和衝量的比較

(1)功和衝量都是過程量,功表示力在空間上的積累效果,衝量表示力在時間上的積累效果。

(2)功是標量,其正、負表示是動力對物體做功還是物體克服阻力做功。衝量是向量,其正、負號表示方向,計算衝量時要先規定正方向。

(3)做功的多少由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及力和位移的夾角三個因素決定。衝量的大小隻由力的大小和時間兩個因素決定。力作用在物體上一段時間,力的衝量不為零,但力對物體做的功可能為零。

4、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的特點

⑴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段時間內做的總功可能為正、可能為負、也可能為零。

⑵一對互為作用反作用的摩擦力做的總功可能為零(靜摩擦力)、可能為負(滑動摩擦力),但不可能為正。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4

1、力:

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條有向線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來的方法叫力的圖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據不同,可以把力分為

①按性質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壓力、支援力、動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

①形變;②改變運動狀態.

2、重力:

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豎直向下。作用點叫物體的重心;重心的位置與物體的質量分佈和形狀有關。質量均勻分佈,形狀規則的物體的重心在其幾何中心處。薄板類物體的重心可用懸掛法確定,

注意:重力是萬有引力的一個分力,另一個分力提供物體隨地球自轉所需的向心力,在兩極處重力等於萬有引力.由於重力遠大於向心力,一般情況下近似認為重力等於萬有引力.

3、彈力:

(1)內容:發生形變的物體,由於要恢復原狀,會對跟它接觸的且使其發生形變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彈力。

(2)條件:①接觸;②形變。但物體的形變不能超過彈性限度。

(3)彈力的方向和產生彈力的那個形變方向相反。(平面接觸面間產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於接觸面;曲面接觸面間產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於過研究點的曲面的切面;點面接觸處產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於面、繩子產生的彈力的方向沿繩子所在的直線。)

(4)大小:

①彈簧的彈力大小由F=kx計算,

②一般情況彈力的大小與物體同時所受的其他力及物體的運動狀態有關,應結合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確定.

4、摩擦力:

(1)摩擦力產生的條件:接觸面粗糙、有彈力作用、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三者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觸面相切,與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但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體運動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還可能成任意角度.

(3)摩擦力的大小:

說明:a、FN為接觸面間的彈力,可以大於G;也可以等於G;也可以小於G

b、為滑動摩擦係數,只與接觸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關,與接觸面

積大小、接觸面相對運動快慢以及正壓力FN無關。

②靜摩擦:由物體的平衡條件或牛頓第二定律求解,與正壓力無關.

大小範圍0

(fm為靜摩擦力,與正壓力有關)

靜摩擦力的具體數值可用以下方法來計算:一是根據平衡條件,二是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求出合力,然後通過受力分析確定.

(4)注意事項:

a、摩擦力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同,也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反,還可以與運動方向成一定夾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負功,還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間相對運動的方向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d、靜止的物體可以受滑動摩擦力的作用,運動的物體可以受靜摩擦力的作用。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5

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力和力的圖示2、力能改變物體運動狀態3、力能力物體發生形變

4、力是物體與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

(1)、施力物體(2)受力物體(3)力產生一對力5、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6、重力:由於地球吸引而受的力大小G=mg方向:豎直向下重心:重力的作用點

均勻分佈、形狀規則物體:幾何對稱中心質量分佈不均勻,由質量分佈決定重心質量分部均勻,由形狀決定重心7、四種基本作用

(1)萬有引力(2)電磁相互作用(3)強相互作用(4)弱相互作用二、彈力1、性質:接觸力

2、彈性形變:當外力撤去後物體恢復原來的形狀3、彈力產生條件(1)擠壓(2)發生彈性形變4、方向:與形變方向相反5、常見彈力

(1)壓力垂直於接觸面,指向被壓物體(2)支援力垂直於接觸面,指向被支援物體(3)拉力:沿繩子收縮方向

(4)彈簧彈力方向:可短可長沿彈簧方向與形變方向相反6、彈力大小計算(胡克定律)F=kx

k勁度係數N/mx伸長量三、摩擦力產生條件:

1、兩個物體接觸且粗糙2、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靜摩擦力產生條件:1、接觸面粗糙2、相對運動趨勢

靜摩擦力方向:沿著接觸面與運動趨勢方向相反大小:0≤f≤Fmax滑動摩擦力產生條件:1、接觸面粗糙2、有相對滑動大小:f=μN

N相互接觸時產生的彈力N可能等於G

μ動摩擦因係數沒有單位四、力的合成與分解方法:等效替代

力的合成:求與兩個力或多個力效果相同的一個力

求合力方法:平行四邊形定則(合力是以兩分力為鄰邊的'平行四邊形對角線,對角線長度即合力的大小,方向即合力的方向)合力與分力的關係

1、合力可以比分力大,也可以比分力小

2、夾角θ一定,θ為銳角,兩分力增大,合力就增大

3、當兩個分力大小一定,夾角增大,合力就增大,夾角增大,合力就減小(0<θ<π)

4、合力最大值F=F1+F2最小值F=|F1-F2|力的分解:已知合力,求替代F的兩個力原則:分力與合力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本質:力的合成的逆運算找分力的方法:

1、確定合力的作用效果2、形變效果3、由分力,合力用平行四邊形定則連線4、作圖或計算(計算方法:餘弦定理)五、受力分析步驟和方法1.步驟

(1)研究物件:受力物體(2)隔離開受力物體(3)順序:

①場力(重力,電磁力......)②彈力:

繩子拉力沿繩子方向

輕彈簧壓縮或伸長與形變方向相反輕杆可能沿杆,也可能不沿杆面與面接觸優先垂直於面的③摩擦力

靜摩擦力方向1.求2.假設

滑動摩擦力方向與相對滑動方向相反或與相對速度相反④其它力(題中已知力)(4)檢驗是否有施力物體六、摩擦力分析靜摩擦力分析

1、條件①接觸且粗糙②相對運動趨勢2、大小0≤f≤Fmax3、方法:①假設法②平衡法滑動摩擦力分析1、接觸時粗糙2、相對滑動七、補充結論1.斜面傾角θ

動摩擦因係數μ=tanθ物體在斜面上勻速下滑

μ>tanθ物體保持靜止μ<tanθ物體在斜面上加速下滑2.三力合力最小值

若構成一個三角形則合力為0若不能則F=Fmax-(F1+F2)三力最大值三個力相加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6

考點1:共點力的平衡條件

平衡狀態的定義:

如果一個物體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靜止或者勻速直線運動的狀態,我們就說這個物體處於平衡狀態。

平衡狀態的條件:

在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是合力為零。

考點2:超重和失重

超重:物體對支援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大於物體所受重力的現象。

失重:物體對支援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小於物體所受重力的'現象。

考點3:從動力學看自由落體運動

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是:

1,物體是從靜止開始下落的,即運動的初速度為零。

2,運動過程中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7

1、萬有引力定律:引力常量G=6.67×N?m2/kg2

2、適用條件:可作質點的兩個物體間的相互作用;若是兩個均勻的球體,r應是兩球心間距。(物體的'尺寸比兩物體的距離r小得多時,可以看成質點)

3、萬有引力定律的應用:(中心天體質量M,天體半徑R,天體表面重力加速度g)

(1)萬有引力=向心力(一個天體繞另一個天體作圓周運動時)

(2)重力=萬有引力

地面物體的重力加速度:mg=Gg=G≈9.8m/s2

高空物體的重力加速度:mg=Gg=G<9.8m/s2

4、第一宇宙速度————在地球表面附近(軌道半徑可視為地球半徑)繞地球作圓周運動的衛星的線速度,在所有圓周運動的衛星中線速度是的。

由mg=mv2/R或由==7.9km/s

5、開普勒三大定律

6、利用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天體質量

7、通過萬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計算環繞速度

8、大於環繞速度的兩個特殊發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含義)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8

總結是事後對某一階段的學習或工作情況作加以回顧檢查並分析評價的書面材料,它可以給我們下一階段的學習和工作生活做指導,因此我們需要回頭歸納,寫一份總結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

線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

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_=m(2π/T)^2_

週期與頻率T=1/f6.角速度與線速度的關係V=ωR

角速度與轉速的關係ω=2πn(此處頻率與轉速意義相同)

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弧長(S):米(m)角度(Φ):弧度(rad)頻率(f):赫(Hz)

週期(T):秒(s)轉速(n):r/s半徑(R):米(m)線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體某個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還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終與速度方向垂直。

(2)做勻速度圓周運動的物體,其向心力等於合力,並且向心力只改變速度的方向,不改變速度的大小,因此物體的動能保持不變,但動量不斷改變。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2

1、“繩模型”如上圖所示,小球在豎直平面內做圓周運動過點情況。

(注意:繩對小球只能產生拉力)

(1)小球能過點的臨界條件:繩子和軌道對小球剛好沒有力的作用

(2)小球能過點條件:v≥(當v>時,繩對球產生拉力,軌道對球產生壓力)

(3)不能過點條件:v<(實際上球還沒有到點時,就脫離了軌道)

2、“杆模型”,小球在豎直平面內做圓周運動過點情況

(注意:輕杆和細線不同,輕杆對小球既能產生拉力,又能產生推力。)

(1)小球能過點的臨界條件:v=0,F=mg(F為支援力)

(2)當0F>0(F為支援力)

(3)當v=時,F=0

(4)當v>時,F隨v增大而增大,且F>0(F為拉力)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3

第一節認識運動

機械運動:物體在空間中所處位置發生變化,這樣的運動叫做機械運動。

運動的特性:普遍性,永恆性,多樣性

參考系

1.任何運動都是相對於某個參照物而言的,這個參照物稱為參考系。

2.參考系的選取是自由的。

1)比較兩個物體的運動必須選用同一參考系。

2)參照物不一定靜止,但被認為是靜止的。

質點

1.在研究物體運動的過程中,如果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在所研究問題中可以忽略是,把物體簡化為一個點,認為物體的質量都集中在這個點上,這個點稱為質點。

2.質點條件:

1)物體中各點的運動情況完全相同(物體做平動)

2)物體的大小(線度)<<它通過的距離

3.質點具有相對性,而不具有絕對性。

4.理想化模型:根據所研究問題的性質和需要,抓住問題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種理想化的模型,使複雜的問題得到簡化。(為便於研究而建立的一種高度抽象的理想客體)

第二節時間位移

時間與時刻

1.鐘錶指示的一個讀數對應著某一個瞬間,就是時刻,時刻在時間軸上對應某一點。兩個時刻之間的間隔稱為時間,時間在時間軸上對應一段。

△t=t2—t1

2.時間和時刻的單位都是秒,符號為s,常見單位還有min,h。

3.通常以問題中的初始時刻為零點。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但不能完全確定物體位置的變化,是標量。

2.從物體運動的起點指向運動的重點的有向線段稱為位移,是向量。

3.物理學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稱為標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稱為向量。

4.只有在質點做單向直線運動是,位移的大小等於路程。兩者運演算法則不同。

第三節記錄物體的運動資訊

打點記時器:通過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的點來記錄物體運動資訊的儀器。(電火花打點記時器——火花打點,電磁打點記時器——電磁打點);一般打出兩個相鄰的點的時間間隔是0.02s。

第四節物體運動的速度

物體通過的路程與所用的時間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與位移、時間間隔相對應)

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v是物體的位移s與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t的比值。其方向與物體的位移方向相同。單位是m/s。

v=s/t

瞬時速度(與位置時刻相對應)

瞬時速度是物體在某時刻前後無窮短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其方向是物體在運動軌跡上過該點的切線方向。瞬時速率(簡稱速率)即瞬時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

第五節速度變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體的加速度等於物體速度變化(vt—v0)與完成這一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

a=(vt—v0)/t

2.a不由△v、t決定,而是由F、m決定。

3.變化量=末態量值—初態量值……表示變化的大小或多少

4.變化率=變化量/時間……表示變化快慢

5.如果物體沿直線運動且其速度均勻變化,該物體的運動就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不隨時間改變)。

6.速度是狀態量,加速度是性質量,速度改變數(速度改變大小程度)是過程量。

第六節用圖象描述直線運動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圖象

1.s-t圖象是描述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位移隨時間的變化關係的曲線。(不反映物體運動的軌跡)

2.物理中,斜率k≠tanα(2座標軸單位、物理意義不同)

3.圖象中兩圖線的交點表示兩物體在這一時刻相遇。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圖象

1.v-t圖象是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歲時間變化關係的圖線。(不反映物體運動軌跡)

2.圖象與時間軸的面積表示物體運動的位移,在t軸上方位移為正,下方為負,整個過程中位移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積的代數和。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4

一.曲線運動

1.曲線運動的位移:平面直角座標系 通常設位移方向與x軸夾角為α

2.曲線運動的速度:

①質點在某一點的速度,沿曲線在這一點的切線方向

②速度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可分解為水平速度Vx及豎直速度Vy,V2=Vx2+Vy2

3.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速度是向量,方向或大小任一的改變都會造成速度的變化,曲線運動中,速度的方向一定改變)

4.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物體所受合力的方向與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

二.平拋運動(曲線運動特例)

1.定義:以一定的速度將物體丟擲,如果物體只受重力的作用,這時的運動叫做拋體運動,拋體運動開始時的速度叫做初速度。如果初速度是沿水平方向的,這個運動叫做平拋運動

2.平拋運動的速度:①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 初速度V0即為Vx一直保持不變

②豎直方向做自由落體運動 Vy=gt

③合速度:V2=Vx2+Vy2=V02+(gt)2 方向:與X軸的夾角為θ tanθ=Vy/V0=gt/V0

3.平拋運動的位移:①水平方向 X=V0t

②豎直方向y=1/2gt2 ③合位移 S2=x2+y2=(V0t)2+(1/2gt2 )2 方向:與X軸夾角為α tanα=y/x=V0t/?gt2=2V0/gt

三.圓周運動

1.線速度V:①圓周運動的快慢可以用物體通過的弧長與所用時間的比值來量度 該比值即為線速度 ②V=Δs/Δt 單位:m/s③勻速圓周運動:物體沿著圓周運動,並且線速度的大小處處相等(tips:方向時時改變)

2.角速度ω:①物體做圓周運動的快慢還可以用它與圓心連線掃過角度的快慢來描述,即角速度 ② 公式 ω=Δθ/Δt (角度使用弧度制) ω的單位是rad/s

3.轉速r:物體單位時間轉過的圈數 單位:轉每秒或轉每分

4.週期T: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轉過一週所用的時間 單位:秒S

5.關係式:V=ωr(r為半徑) ω=2π/T

6.向心加速度①定義:任何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的加速度都指向圓心,這個加速度叫做向心加速度

②表示式 a=V2/r=ω2r=(4π2/T2)r=4π2f2r=4π2n2r(n指轉過的圈數)方向:指向圓心

四.開普勒定律

1.開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繞太陽運動的軌道都是橢圓,太陽處於橢圓的一個焦點上

2.開普勒第二定律:對任意一個行星來說,它與太陽的連線在相等的時間掃過相等的面積

3.開普勒第三定律:①所有行星的軌道的半長軸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轉週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②a—橢圓軌道的半長軸 T—公轉週期 則 a3/T2=k 對同一個行星來說,k為常量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5

記錄物體的運動資訊

打點記時器:通過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的點來記錄物體運動資訊的儀器。(電火花打點記時器 火花打點,電磁打點記時器電磁打點);一般打出兩個相鄰的點的時間間隔是0.02s。

第四節物體運動的速度

物體通過的路程與所用的時間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與位移、時間間隔相對應)

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v是物體的位移s與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t的比值。其方向與物體的位移方向相同。單位是m/s。

v=s/t

瞬時速度(與位置時刻相對應)

瞬時速度是物體在某時刻前後無窮短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其方向是物體在運動軌跡上過該點的切線方向。瞬時速率(簡稱速率)即瞬時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6

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力和力的圖示2、力能改變物體運動狀態3、力能力物體發生形變

4、力是物體與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

(1)、施力物體(2)受力物體(3)力產生一對力5、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6、重力:由於地球吸引而受的力大小G=mg方向:豎直向下重心:重力的作用點

均勻分佈、形狀規則物體:幾何對稱中心質量分佈不均勻,由質量分佈決定重心質量分部均勻,由形狀決定重心7、四種基本作用

(1)萬有引力(2)電磁相互作用(3)強相互作用(4)弱相互作用二、彈力1、性質:接觸力

2、彈性形變:當外力撤去後物體恢復原來的形狀3、彈力產生條件(1)擠壓(2)發生彈性形變4、方向:與形變方向相反5、常見彈力

(1)壓力垂直於接觸面,指向被壓物體(2)支援力垂直於接觸面,指向被支援物體(3)拉力:沿繩子收縮方向

(4)彈簧彈力方向:可短可長沿彈簧方向與形變方向相反6、彈力大小計算(胡克定律)F=kx

k勁度係數N/mx伸長量三、摩擦力產生條件:

1、兩個物體接觸且粗糙2、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靜摩擦力產生條件:1、接觸面粗糙2、相對運動趨勢

靜摩擦力方向:沿著接觸面與運動趨勢方向相反大小:0≤f≤Fmax滑動摩擦力產生條件:1、接觸面粗糙2、有相對滑動大小:f=μN

N相互接觸時產生的彈力N可能等於G

μ動摩擦因係數沒有單位四、力的合成與分解方法:等效替代

力的合成:求與兩個力或多個力效果相同的一個力

求合力方法:平行四邊形定則(合力是以兩分力為鄰邊的平行四邊形對角線,對角線長度即合力的大小,方向即合力的方向)合力與分力的關係

1、合力可以比分力大,也可以比分力小

2、夾角θ一定,θ為銳角,兩分力增大,合力就增大

3、當兩個分力大小一定,夾角增大,合力就增大,夾角增大,合力就減小(0<θ<π)

4、合力最大值F=F1+F2最小值F=|F1-F2|力的分解:已知合力,求替代F的兩個力原則:分力與合力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本質:力的合成的逆運算找分力的方法:

1、確定合力的作用效果2、形變效果3、由分力,合力用平行四邊形定則連線4、作圖或計算(計算方法:餘弦定理)五、受力分析步驟和方法1.步驟

(1)研究物件:受力物體(2)隔離開受力物體(3)順序:

①場力(重力,電磁力......)②彈力:

繩子拉力沿繩子方向

輕彈簧壓縮或伸長與形變方向相反輕杆可能沿杆,也可能不沿杆面與面接觸優先垂直於面的③摩擦力

靜摩擦力方向1.求2.假設

滑動摩擦力方向與相對滑動方向相反或與相對速度相反④其它力(題中已知力)(4)檢驗是否有施力物體六、摩擦力分析靜摩擦力分析

1、條件①接觸且粗糙②相對運動趨勢2、大小0≤f≤Fmax3、方法:①假設法②平衡法滑動摩擦力分析1、接觸時粗糙2、相對滑動七、補充結論1.斜面傾角θ

動摩擦因係數μ=tanθ物體在斜面上勻速下滑

μ>tanθ物體保持靜止μ<tanθ物體在斜面上加速下滑2.三力合力最小值

若構成一個三角形則合力為0若不能則F=Fmax-(F1+F2)三力最大值三個力相加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7

高一物理公式總結

一、質點的運動(1)------直線運動

1)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2.有用推論Vt^2Vo^2=2as

3.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

5.中間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點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質點的運動(2)----曲線運動萬有引力

1)平拋運動

1.水平方向速度Vx=Vo2.豎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Vot4.豎直方向位移(Sy)=gt^2/2

5.運動時間t=(2Sy/g)1/2(通常又表示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與水平夾角β:tgβ=Vy/Vx=gt/Vo

7.合位移S=(Sx^2+Sy^2)1/2,

位移方向與水平夾角α:tgα=Sy/Sx=gt/2Vo

注:(1)平拋運動是勻變速曲線運動,加速度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與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的合成。(2)運動時間由下落高度h(Sy)決定與水平丟擲速度無關。(3)θ與β的關係為tgβ=2tgα。(4)在平拋運動中時間t是解題關鍵。(5)曲線運動的物體必有加速度,當速度方向與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時物體做曲線運動。

2)勻速圓周運動

1.線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

5.週期與頻率T=1/f6.角速度與線速度的關係V=ωR

7.角速度與轉速的關係ω=2πn(此處頻率與轉速意義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弧長(S):米(m)角度(Φ):弧度(rad)頻率(f):赫(Hz)

週期(T):秒(s)轉速(n):r/s半徑(R):米(m)線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體某個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還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終與速度方向垂直。(2)做勻速度圓周運動的物體,其向心力等於合力,並且向心力只改變速度的方向,不改變速度的大小,因此物體的動能保持不變,但動量不斷改變。

3)萬有引力

1.開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軌道半徑T:週期K:常量(與行星質量無關)

2.萬有引力定律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3.天體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R:天體半徑(m)

4.衛星繞行速度、角速度、週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衛星GMm/(R+h)^2=m*4π^2(R+h)/T^2h≈3.6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

注:(1)天體運動所需的向心力由萬有引力提供,F心=F萬。(2)應用萬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體的質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衛星只能運行於赤道上空,執行週期和地球自轉週期相同。(4)衛星軌道半徑變小時,勢能變小、動能變大、速度變大、週期變小。(5)地球衛星的最大環繞速度和最小發射速度均為7.9Km/S。

機械能1.功

(1)做功的兩個條件:作用在物體上的力.物體在裡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2)功的大小:W=Fscosa功是標量功的單位:焦耳(J)1J=1N*m

當0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時功率1)平均功率:當v為平均速度時

2)瞬時功率:當v為t時刻的瞬時速度

(3)額定功率:指機器正常工作時最大輸出功率實際功率:指機器在實際工作中的輸出功率正常工作時:實際功率≤額定功率

(4)機車運動問題(前提:阻力f恆定)P=FvF=ma+f(由牛頓第二定律得)汽車啟動有兩種模式

1)汽車以恆定功率啟動(a在減小,一直到0)P恆定v在增加F在減小尤F=ma+f當F減小=f時v此時有最大值

2)汽車以恆定加速度前進(a開始恆定,在逐漸減小到0)a恆定F不變(F=ma+f)V在增加P實逐漸增加最大此時的P為額定功率即P一定

P恆定v在增加F在減小尤F=ma+f當F減小=f時v此時有最大值

3.功和能

(1)功和能的關係:做功的過程就是能量轉化的過程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

(2)功和能的區別:能是物體運動狀態決定的物理量,即過程量功是物體狀態變化過程有關的物理量,即狀態量這是功和能的根本區別.

4.動能.動能定理

(1)動能定義:物體由於運動而具有的能量.用Ek表示表示式Ek=1/2mv^2能是標量也是過程量單位:焦耳(J)1kg*m^2/s^2=1J

(2)動能定理內容:合外力做的功等於物體動能的變化表示式W合=ΔEk=1/2mv^2-1/2mv0^2

適用範圍:恆力做功,變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

5.重力勢能

(1)定義:物體由於被舉高而具有的能量.用Ep表示表示式Ep=mgh是標量單位:焦耳(J)(2)重力做功和重力勢能的關係W重=-ΔEp重力勢能的變化由重力做功來量度

(3)重力做功的特點:只和初末位置有關,跟物體運動路徑無關重力勢能是相對性的,和參考平面有關,一般以地面為參考平面重力勢能的變化是絕對的,和參考平面無關

(4)彈性勢能:物體由於形變而具有的能量

彈性勢能存在於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中,跟形變的大小有關彈性勢能的變化由彈力做功來量度

6.機械能守恆定律

(1)機械能: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的總稱總機械能:E=Ek+Ep是標量也具有相對性

機械能的變化,等於非重力做功(比如阻力做的功)ΔE=W非重

機械能之間可以相互轉化

(2)機械能守恆定律:只有重力做功的情況下,物體的動能和重力勢能發生相互轉化,但機械能保持不變

表示式:Ek1+Ep1=Ek2+Ep2成立條件:只有重力做功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8

1、力:

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條有向線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來的方法叫力的圖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據不同,可以把力分為

①按性質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壓力、支援力、動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

①形變;②改變運動狀態.

2、重力:

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豎直向下。作用點叫物體的重心;重心的位置與物體的質量分佈和形狀有關。質量均勻分佈,形狀規則的物體的重心在其幾何中心處。薄板類物體的重心可用懸掛法確定,

注意:重力是萬有引力的一個分力,另一個分力提供物體隨地球自轉所需的向心力,在兩極處重力等於萬有引力.由於重力遠大於向心力,一般情況下近似認為重力等於萬有引力.

3、彈力:

(1)內容:發生形變的物體,由於要恢復原狀,會對跟它接觸的且使其發生形變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彈力。

(2)條件:①接觸;②形變。但物體的形變不能超過彈性限度。

(3)彈力的方向和產生彈力的那個形變方向相反。(平面接觸面間產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於接觸面;曲面接觸面間產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於過研究點的曲面的切面;點面接觸處產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於面、繩子產生的彈力的方向沿繩子所在的直線。)

(4)大小:

①彈簧的彈力大小由F=kx計算,

②一般情況彈力的大小與物體同時所受的其他力及物體的運動狀態有關,應結合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確定.

4、摩擦力:

(1)摩擦力產生的條件:接觸面粗糙、有彈力作用、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三者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觸面相切,與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但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體運動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還可能成任意角度.

(3)摩擦力的大小:

說明:a、FN為接觸面間的彈力,可以大於G;也可以等於G;也可以小於G

b、為滑動摩擦係數,只與接觸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關,與接觸面

積大小、接觸面相對運動快慢以及正壓力FN無關。

②靜摩擦:由物體的平衡條件或牛頓第二定律求解,與正壓力無關.

大小範圍0

(fm為靜摩擦力,與正壓力有關)

靜摩擦力的具體數值可用以下方法來計算:一是根據平衡條件,二是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求出合力,然後通過受力分析確定.

(4)注意事項:

a、摩擦力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同,也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反,還可以與運動方向成一定夾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負功,還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間相對運動的方向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d、靜止的物體可以受滑動摩擦力的作用,運動的物體可以受靜摩擦力的作用。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9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

勻變速直線運動是運動學中最典型的也是最簡單的理想化的運動形式,學習本章的有關知識對於運動學將會有更深入地瞭解,難點在於速度、時間以及位移這三者物理量之間的關係。要熟練掌握有關的知識,靈活的加以運用。最後,本章末講學習一種有代表性的勻變速直線運動形式:自由落體運動。

考試的要求:

Ⅰ、對所學知識要知道其含義,並能在有關的問題中識別並直接運用,相當於課程標準中的“瞭解”和“認識”。

Ⅱ、能夠理解所學知識的確切含義以及和其他知識的聯絡,能夠解釋,在實際問題的分析、綜合、推理、和判斷等過程中加以運用,相當於課程標準的“理解”,“應用”。

要求Ⅱ:勻速直線運動,勻變速直線運動,速度與時間的關係,位移與時間的關係,位移與速度的關係,v-t圖的物理意義以及影象上的有關資訊。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0

第一節質點、參考系質點和座標系參考系座標系第二節時間和位移時刻和時間間隔路程和位移第一章運動的描述定義:有質量而不計形狀和大小的物質。定義:用來作參考的物體。定義:在某一問題中確定座標的方法,就是該問題所用的座標系。在表示時間的數軸上,時刻用點表示,時間間隔用線段表示。路程位移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表示物體(質點)的位置變化。從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條有向線段表示位移。向量和標量直線運動的位置和位移第三節運動快慢的描座標與座標的述速度變化量速度向量標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只有大小沒有方向。公式:Δx=x1-x2公式:Δt=t2-t1定義:用位移與發生這個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公式:v=Δx/Δt單位:米每秒(m/s)速度是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速度的大小在數值上等於單位時間內物體位移的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大小,速度的方向也就是物體運動的方向。平均速度物體在時間間隔內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時速度速率時間間隔非常非常小,在這個時間間隔內的平均速度。瞬時速度的大小。第四節實驗: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電磁打點計時器電火花計時器練習使用打點計時器用打點計時器測量瞬時速度用圖象表示速速度時間影象(v-t圖象):描述速度v與時間t度關係的圖象。定義:速度的變化量與發生這一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公式:a=Δv/Δt單位:米每二次方秒(m/s2)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的關在直線運動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的方向相同;如果速度減小,加速度的大方第五節速度變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加速度陽光家教網高一物理學習資料

系從v-t圖象看加速度向與速度的方向相反。從曲線的傾斜程度就餓能判斷加速度的大小。第二章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第一節實驗:探究小進行實驗車速度隨時間處理資料變化的規律作出速度時間圖象第二節勻變速直線運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動間的關係速度與時間的關係式沿著一條直線,且加速度不變的運動。速度公式:v=v0+at第三節勻變速直線運勻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動的位移與時勻變速直線運間的關係位移公式:x=v0t+at2/2動的位移第四節勻變速直線運公式:v2-v02=2ax動的位移與速度的關係第五節自由落體運動自由落體運動定義: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自由落體加速度(重力加速度)定義:在同一地點,一切物體自由下落的加速度。用g表示。一般的計算中,可以取g=9.8m/s2或g=10m/s2公式:v=gth=gt2/2v2=2ghΔh=gT2第六節伽利略對自由綿延兩千年的錯誤落體運動的研邏輯的力量究猜想與假說實驗驗證伽利略的科學方法第三章相互作用第一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力的圖示力和力的圖示力定義:物體與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單位:牛頓,簡稱牛(N)。定義:可以用帶箭頭的線段表示力。它的長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陽光家教網高一物理學習資料

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頭)表示力的作用點,線段所在的直線重力重力叫做力的作用線。定義: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公式:G=mg重力是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重心定義:一個物體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的一點。質量均勻分佈的物體,常稱均勻物體,中心的位置只跟物體的形狀有關。質量分佈不均勻的物體,中心的位置除了跟物體的形狀有關,還跟物體內質量的分佈有關。四種基本相互作用萬有引力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電磁相互作用第二節彈力彈性形變和彈力形變定義:物體在力的作用下形狀或體積發生改變。彈性形變:物體在形變後能恢復原狀的形變。彈力定義: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由於要恢復原狀,對與它接觸的物體產生的力的作用。彈性限度:物體受到外力作用,在內部所產生的抵抗外力的相互作用力不超過某一極限值時,若外力作用停止,其形變可全部消失而恢復原狀,這個極限值稱為“彈性限度”。產生彈力的物體是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方向:垂直於接觸面,指向形變物體恢復原狀的方向。幾種彈力胡克定律壓力和支援力拉力彈力的大小跟形變的大小有關係,形變越大,彈力也越大,形變消失,彈力隨之消失。公式:F=kxk彈簧的勁度係數,單位是牛頓每米(N/m)。第三節摩擦力

摩擦力:連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發生相對運動或具有相對運陽光家教網高一物理學習資料

動的趨勢時,在接觸面上所產生的阻礙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力。滾動摩擦力: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滾動時產生的摩擦。靜摩擦力定義:兩個物體之間只有相對運動趨勢,而沒有相對運動時產生的摩擦力。方向:沿著接觸面,跟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靜摩擦力的增大有個限度,最大值在數值上等於物體剛剛開始運動時的拉力。只要一個物體與另一物體間沒有產生相對於運動,靜摩擦力的大小就隨著前者所受的力的增大而增大,並與這個力保持大小。滑動摩擦力定義:當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滑動的時候,所受到的另一個物體阻礙它滑動的力。方向:沿著接觸面,跟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的方向相反。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壓力成正比。公式:F=μFNμ動摩擦因數,它的數值跟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的材料有關。第四節力的合成合力:一個力,如果它產生的效果與幾個力共同作用時產生效果相同,那麼這個力就叫做幾個力的合力。分力:如果一個力作用於某一物體,對物體運動產生的效果相當於另外的幾個力同時作用於該物體時產生的效果,則這幾個力就是原先那個作用力的分力。力的合成定義:求幾個力的合力的過程。平行四邊形定則:兩個力合成時,以表示這兩個力的線段為鄰邊做平行四邊形,這兩個鄰邊之間的對角線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餘弦定理:F2=F12+F22+2F1F2cosθ共點力共點力一個物體受到幾個外力的作用,如果這幾個力有共同的作用點或者這幾個力的作用線交於一點,這幾個外力稱為共點力。非共點力第五節力的分解力的分解向量相加的法則既不作用在同一點上,延長線也不交於一點的一組力。把兩個向量首尾相接從而求出合向量的方法。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時遵從平行四邊形定則(或三角形定則)的定義:求一個力的分力的過程。三角形定則向量陽光家教網高一物理學習資料

標量第四章牛頓運動定律第一節牛頓第一定律理想實驗的魅力牛頓物理學的基石慣性定律物理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求和時按照算術法則相加的物理量。牛頓第一定定義: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律(慣性定動狀態或靜止狀態,除非作用在它律)慣性上面的力迫使它變這種狀態。定義:物體所具有的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性質。慣性與質量描述物體慣性的物理量是它們的質量。質量是標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質量單位:千克(kg)第二節實驗:探究加加速度與力的加速度與質量的關係基本思路:保持物體質量不變,測量物體在不同的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與力的關係。基本思路:保持物體所受的力相同,測量不同質量的物體在該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與質量的關係。速度與力、質量的關係關係制定實驗方案時的兩個問題怎樣由實驗結果得出結論第三節牛頓第二定律牛頓第二定律a∝F,a∝1/m定義:物體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公式:F=kmak是比例係數,F指的是物體所受的合力。力的單位牛頓年第二定律的數學表示式:F=ma力的單位:千克米每二次方秒。第四節力學單位制基本量:被選定的、可以利用物理量之間的關係推匯出其他物理量的物理量。基本單位:基本量的單位。匯出單位:由基本量根據物理關係推匯出來的其它物理量的單位。單位制:由基本單位和匯出單位組成。國際單位制(SI):1960年第11屆國際計量大會制訂的一種國際通用的、包括一切計量領域的單位制。第五節牛頓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牛頓第三定律第六節用牛頓運動定

定義:物體間相互作用的這一對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互相依存、同時存在的。定義: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從受力確定運動情況陽光家教網高一物理學習資料

律解決問題(一)第七節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二)從運動情況確定受力共點力的平衡平衡狀態:一個物體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靜止或勻條件超重和失重速直線運動狀態時所處的狀態。在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是合力為0。超重定義:物體對支援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大於物體所受重力的現象。加速度方向:豎直向上。失重定義:物體對支援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小於物體所受重力的現象。從動力學看自由落體運動加速度方向:豎直向下。第一,物體時從靜止開始下落的,即運動的初速度是0。第二,運動過程中它只受重力的作用。補充:直線運動的圖象

運動種類位移時間圖象(St圖象)S勻速直線運動tV勻變速直線運動t1、從St圖象中可求:

⑴、任一時刻物體運動的位移

⑵、物體運動速度的大小(直線或切線的斜率大小)

⑴、圖線向上傾斜表示物體沿正向作直線運動,圖線向下傾斜表示物體沿反向作直線運動。

⑵、兩圖線相交表示兩物體在這一時刻相遇

⑶、比較兩物體運動速度大小的關係(看兩物體St圖象中直線或切線的斜率大小)

2、從Vt圖象中可求:

⑴、任一時刻物體運動的速度⑵、物體運動的加速度(a>0表示加速,a陽光家教網高一物理學習資料

⑷、比較兩物體運動加速度大小的關係

補充:勻速直線運動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比較

種類勻直線運動聯絡區別(特點)V=恆量a=0SVtVtV0at1、勻速直線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一種特殊形式。

2、當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為零時,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SV0t2a=恆量12at=2212勻變速直線運動(V0Vt)t=VtV02aa與V0同向為加速a與V0反向為減速補充:速度與加速度的關係

1、速度與加速度沒有必然的關係,即:

⑴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

⑵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

⑶速度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為零;

⑷加速度為零,速度不一定也為零。

2、當加速度a與速度V方向的關係確定時,則有:

⑴若a與V方向相同時,不管如何變化,V都增大。a

⑵若a與V方向相反時,不管如何變化,V都減小。a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1

第三章相互作用第一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力和力的圖示力定義:物體與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單位:牛頓,簡稱牛(N)。力的圖示定義:可以用帶箭頭的線段表示力。它的長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頭)表示力的作用點,線段所在的直線叫做力的作用線。定義: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公式:G=mg重力是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重心定義:一個物體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的一點。質量均勻分佈的物體,常稱均勻物體,中心的位置只跟物體的形狀有關。質量分佈不均勻的物體,中心的位置除了跟物體的形狀有關,還跟物體內質量的分佈有關。四種基本相互作用萬有引力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電磁相互作用第二節彈力彈性形變和彈力形變定義:物體在力的作用下形狀或體積發生改變。彈性形變:物體在形變後能恢復原狀的形變。彈力定義: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由於要恢復原狀,對與它接觸的物體產生的力的作用。彈性限度:物體受到外力作用,在內部所產生的抵抗外力的相互作用力不超過某一極限值時,若外力作用停止,其形變可全部消失而恢復原狀,這個極限值稱為“彈性限度”。產生彈力的物體是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方向:垂直於接觸面,指向形變物體恢復原狀的方向。幾種彈力壓力和支援力拉力重力重力胡克定律彈力的大小跟形變的大小有關係,形變越大,彈力也越大,形變消失,彈力隨之消失。公式:F=kxk彈簧的勁度係數,單位是牛頓每米(N/m)。第三節摩擦力摩擦力:連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發生相對運動或具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時,在接觸面上所產生的阻礙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力。滾動摩擦力: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滾動時產生的摩擦。靜摩擦力定義:兩個物體之間只有相對運動趨勢,而沒有相對運動時產生的摩擦力。方向:沿著接觸面,跟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靜摩擦力的增大有個限度,最大值在數值上等於物體剛剛開始運動時的拉力。只要一個物體與另一物體間沒有產生相對於運動,靜摩擦力的大小就隨著前者所受的力的增大而增大,並與這個力保持大小。滑動摩擦力定義:當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滑動的時候,所受到的另一個物體阻礙它滑動的力。方向:沿著接觸面,跟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的方向相反。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壓力成正比。公式:F=μFNμ動摩擦因數,它的數值跟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的材料有關。第四節力的合成合力:一個力,如果它產生的效果與幾個力共同作用時產生效果相同,那麼這個力就叫做幾個力的合力。分力:如果一個力作用於某一物體,對物體運動產生的效果相當於另外的幾個力同時作用於該物體時產生的效果,則這幾個力就是原先那個作用力的分力。力的合成定義:求幾個力的合力的過程。平行四邊形定則:兩個力合成時,以表示這兩個力的線段為鄰邊做平行四邊形,這兩個鄰邊之間的對角線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餘弦定理:F=F1+F2+2F1F2cosθ共點力共點力一個物體受到幾個外力的作用,如果這幾個力有共同的作用點或者這幾個力的作用線交於一點,這幾個外力稱為共點力。既不作用在同一點上,延長線也不交於一點的一組力。222非共點力第五節力的分解力的分解定義:求一個力的分力的過程。向量相加的法則三角形定則向量把兩個向量首尾相接從而求出合向量的方法。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時遵從平行四邊形定則(或三角形定則)的物理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求和時按照算術法則相加的物理量。標量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2

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係

●勻速直線運動

1、定義:物體沿著直線運動,而且保持加速度不變,這種運動叫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2、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分類:

3、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

實驗小車的v-t圖象是一條傾斜直線。由此可知,無論Δt取何值,無論在什麼時間階段,Δt對應的速度變化Δv都相同,即Δv/Δt不變,則物體的 加速度不變。所以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是一條傾斜直線。在數學函式圖象中,Δv/Δt叫做圖象的斜率,故v-t圖象的斜率表示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的加速度的大小。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3

運動的描述【知識要點】

質點(A)

(1)沒有形狀、大小,而具有質量的點。

(2)質點是一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實際並不存在。

(3)一個物體能否看成質點,並不取決於這個物體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問題中物體的形狀、大小和物體上各部分運動情況的差異是否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參考系(A)

(1)物體相對於其他物體的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簡稱運動。

(2)在描述一個物體運動時,選來作為標準的(即假定為不動的)另外的物體,叫做參考系。

對參考系應明確以下幾點:

①對同一運動物體,選取不同的物體作參考系時,對物體的觀察結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實際問題時,選取參考系的基本原則是能對研究物件的運動情況的描述得到儘量的簡化,能夠使解題顯得簡捷。

③因為今後我們主要討論地面上的物體的運動,所以通常取地面作為參照系

3.路程和位移(A)

(1)位移是表示質點位置變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質點運動軌跡的長度。

(2)位移是向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條有向線段來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於物體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線距離。路程是標量,它是質點運動軌跡的長度。因此其大小與運動路徑有關。

(3)一般情況下,運動物體的路程與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當質點做單一方向的直線運動時,路程與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圖1-1中質點軌跡ACB的長度是路程,AB是位移S。

(4)在研究機械運動時,位移才是能用來描述位置變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來表達物體的確切位置。比如說某人從O點起走了50m路,我們就說不出終了位置在何處。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A)

(1)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它等於位移s跟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向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體運動的方向。在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變速運動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一個作變速運動的物體,如果在一段時間t內的位移為s,則我們定義v=s/t為物體在這段時間(或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向量,其方向就是物體在這段時間內的位移的方向。

(3)瞬時速度是指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從物理含義上看,瞬時速度指某一時刻附近極短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瞬時速度的大小叫瞬時速率,簡稱速率

5、勻速直線運動(A)

(1)定義:物體在一條直線上運動,如果在相等的時間內位移相等,這種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根據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質點在相等時間內通過的位移相等,質點在相等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相等,質點的運動方向相同,質點在相等時間內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2)勻速直線運動的xt圖象和v-t圖象(A)

(1)位移圖象(s-t圖象)就是以縱軸表示位移,以橫軸表示時間而作出的反映物體運動規律的數學圖象,勻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圖線是通過座標原點的一條直線。

(2)勻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是一條平行於橫軸(時間軸)的直線,如圖2-4-1所示。

由圖可以得到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v1=20m/s,v2=-10m/s,表明一個質點沿正方向以20m/s的速度運動,另一個反方向以10m/s速度運動。

6、加速度(A)

(1)加速度的定義: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變快慢的物理量,它等於速度的改變數跟發生這一改變數所用時間的比值,定義式:a=

(2)加速度是向量,它的方向是速度變化的方向

(3)在變速直線運動中,若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則質點做加速運動;若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反,則則質點做減速運動.

7、用電火花計時器(或電磁打點計時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A)

1、實驗步驟:

(1)把附有滑輪的長木板平放在實驗桌上,將打點計時器固定在平板上,並接好電路

(2)把一條細繩拴在小車上,細繩跨過定滑輪,下面吊著重量適當的鉤碼.

(3)將紙帶固定在小車尾部,並穿過打點計時器的限位孔

(4)拉住紙帶,將小車移動至靠近打點計時器處,先接通電源,後放開紙帶.

(5)斷開電源,取下紙帶

8、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A)

(1).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vt=vo+at(減速:vt=vo-at)

(2).此式只適用於勻變速直線運動.

(3).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s=vot+at2/2(減速:s=vot-at2/2)

(4)位移推論公式:(減速:)

(5).初速無論是否為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質點,在連續相鄰的相等的時間間隔內的位移之差為一常數:s=aT2(a----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T----每個時間間隔的時間)

9、勻變速直線運動的xt圖象和v-t圖象(A)

10、自由落體運動(A)

(1)自由落體運動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

(2)自由落體加速度

(1)自由落體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

(2)重力加速度是由於地球的引力產生的,因此,它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在地球表面,緯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大,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的值最小,但這種差異並不大。(3)通常情況下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3)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vt=gt.H=gt2/2,vt2=2gh專題二:相互作用與運動規律【知識要點】

11、力(A)

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⑴力不能脫離物體而獨立存在。

⑵物體間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

3.力作用於物體產生的兩個作用效果。

⑴使受力物體發生形變或使受力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4.力的分類

⑴按照力的性質命名:重力、彈力、摩擦力等。

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壓力、支援力、動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12、重力(A)1.重力是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

⑴地球上的物體受到重力,施力物體是地球。

⑵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2.重心:物體的各個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從效果上看,我們可以認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於一點,這個點就是物體所受重力的作用點,叫做物體的重心。

①質量均勻分佈的有規則形狀的均勻物體,它的重心在幾何中心上。

②一般物體的重心不一定在幾何中心上,可以在物體內,也可以在物體外。一般採用懸掛法。

3.重力的大小:G=mg13、彈力(A)

1.彈力⑴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會對跟它接觸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做彈力。

⑵產生彈力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①兩物體直接接觸;

②兩物體的接觸處發生彈性形變。

2.彈力的方向:物體之間的正壓力一定垂直於它們的接觸面。繩對物體的拉力方向總是沿著繩而指向繩收縮的方向,在分析拉力方向時應先確定受力物體。

3.彈力的大小

彈力的大小與彈性形變的大小有關,彈性形變越大,彈力越大.彈簧彈力:F=Kx(x為伸長量或壓縮量,K為勁度係數)4.相互接觸的物體是否存在彈力的判斷方法

如果物體間存在微小形變,不易覺察,這時可用假設法進行判定.

14、摩擦力(A)

(1)滑動摩擦力:

說明:

a、FN為接觸面間的彈力,可以大於G;也可以等於G;也可以小於G

b、為滑動摩擦係數,只與接觸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關,與接觸面積大小、接觸面相對運動快慢以及正壓力FN無關.

(2)靜摩擦力:由物體的平衡條件或牛頓第二定律求解,與正壓力無關.大小範圍:OF合x=F1x+F2x+………+Fnx=0

F合y=F1y+F2y+………+Fny=0(按接觸面分解或按運動方向分解)

19、力學單位制(A)

1.物理公式在確定物理量數量關係的同時,也確定了物理量的單位關係。基本單位就是根據物理量運算中的實際需要而選定的少數幾個物理量單位;根據物理公式和基本單位確立的其它物理量的單位叫做匯出單位。

2.在物理力學中,選定長度、質量和時間的單位作為基本單位,與其它的匯出單位一起組成了力學單位制。選用不同的基本單位,可以組成不同的力學單位制,其中最常用的基本單位是長度為米(m),質量為千克(kg),時間為秒(s),由此還可得到其它的匯出單位,它們一起組成了力學的國際單位制。

17、牛頓運動三定律(A和B)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4

一、基本概念

1、質點

2、 參考系

3、座標系

4、時刻和時間間隔

5、路程: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

6、位移:表示物體位置的變動。可用從起點到末點的有向線段來表示,是向量。位移的大小小於或等於路程。

7、速度:

物理意義:表示物體位置變化的快慢程度。

分類平均速度:方向與位移方向相同

瞬時速度:

與速率的區別和聯絡速度是向量,而速率是標量

平均速度=位移/時間,平均速率=路程/時間

瞬時速度的大小等於瞬時速率

8、加速度

物理意義:表示物體速度變化的快慢程度

定義:(即等於速度的變化率)

方向:與速度變化量的方向相同,與速度的方向不確定。(或與合力的方向相同)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5

初速度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以下推論也成立

(1) 設T為單位時間,則有

●瞬時速度與運動時間成正比,

●位移與運動時間的平方成正比

●連續相等的時間內的位移之比 (2)設S為單位位移,則有

●瞬時速度與位移的平方根成正比,

●運動時間與位移的平方根成正比,

●通過連續相等的位移所需的時間之比。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9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

勻變速直線運動是運動學中最典型的也是最簡單的理想化的運動形式,學習本章的有關知識對於運動學將會有更深入地瞭解,難點在於速度、時間以及位移這三者物理量之間的關係。要熟練掌握有關的知識,靈活的加以運用。最後,本章末講學習一種有代表性的勻變速直線運動形式:自由落體運動。

考試的要求:

Ⅰ、對所學知識要知道其含義,並能在有關的問題中識別並直接運用,相當於課程標準中的“瞭解”和“認識”。

Ⅱ、能夠理解所學知識的確切含義以及和其他知識的聯絡,能夠解釋,在實際問題的分析、綜合、推理、和判斷等過程中加以運用,相當於課程標準的“理解”,“應用”。

要求Ⅱ:勻速直線運動,勻變速直線運動,速度與時間的`關係,位移與時間的關係,位移與速度的關係,v-t圖的物理意義以及影象上的有關資訊。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0

1、受力分析:

要根據力的概念,從物體所處的環境(與多少物體接觸,處於什麼場中)和運動狀態著手,其常規如下:

(1)確定研究物件,並隔離出來;

(2)先畫重力,然後彈力、摩擦力,再畫電、磁場力;

(3)檢查受力圖,找出所畫力的施力物體,分析結果能否使物體處於題設的運動狀態(靜止或加速),否則必然是多力或漏力;

(4)合力或分力不能重複列為物體所受的力.

2、整體法和隔離體法

(1)整體法:就是把幾個物體視為一個整體,受力分析時,只分析這一整體之外的物體對整體的作用力,不考慮整體內部之間的相互作用力。

(2)隔離法:就是把要分析的物體從相關的物體系中假想地隔離出來,只分析該物體以外的`物體對該物體的作用力,不考慮物體對其它物體的作用力。

(3)方法選擇

所涉及的物理問題是整體與外界作用時,應用整體分析法,可使問題簡單明瞭,而不必考慮內力的作用;當涉及的物理問題是物體間的作用時,要應用隔離分析法,這時原整體中相互作用的內力就會變為各個獨立物體的外力。

3、注意事項:

正確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是解決力學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在具體操作時應注意:

(1)彈力和摩擦力都是產生於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之間,因此要從接觸點處判斷彈力和摩擦力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則根據彈力和摩擦力的方向,畫好這兩個力.

(2)畫受力圖時要逐一檢查各個力,找不到施力物體的力一定是無中生有的.同時應只畫物體的受力,不能把物件對其它物體的施力也畫進去.

易錯現象:

1.不能正確判定彈力和摩擦力的有無;

2.不能靈活選取研究物件;

3.受力分析時受力與施力分不清。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1

第一節探究形變與彈力的關係

認識形變

1.物體形狀回體積發生變化簡稱形變。

2.分類:按形式分:壓縮形變、拉伸形變、彎曲形變、扭曲形變。

按效果分:彈性形變、塑性形變

3.彈力有無的判斷:1)定義法(產生條件)

2)搬移法:假設其中某一個彈力不存在,然後分析其狀態是否有變化。

3)假設法:假設其中某一個彈力存在,然後分析其狀態是否有變化。

彈性與彈性限度

1.物體具有恢復原狀的性質稱為彈性。

2.撤去外力後,物體能完全恢復原狀的形變,稱為彈性形變。

3.如果外力過大,撤去外力後,物體的形狀不能完全恢復,這種現象為超過了物體的彈性限度,發生了塑性形變。

探究彈力

1.產生形變的'物體由於要恢復原狀,會對與它接觸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稱為彈力。

2.彈力方向垂直於兩物體的接觸面,與引起形變的外力方向相反,與恢復方向相同。

繩子彈力沿繩的收縮方向;鉸鏈彈力沿杆方向;硬杆彈力可不沿杆方向。

彈力的作用線總是通過兩物體的接觸點並沿其接觸點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彈力F的大小與彈簧的伸長或縮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x

4.上式的k稱為彈簧的勁度係數(倔強係數),反映了彈簧發生形變的難易程度。

5.彈簧的串、並聯:串聯:1/k=1/k1+1/k2並聯:k=k1+k2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2

1.在曲線運動中,質點在某一時刻(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線上這一點的切線方向。

2.物體做直線或曲線運動的條件:

(已知當物體受到合外力F作用下,在F方向上便產生加速度a)(1)若F(或a)的方向與物體速度v的方向相同,則物體做直線運動;(2)若F(或a)的方向與物體速度v的方向不同,則物體做曲線運動。

3.物體做曲線運動時合外力的方向總是指向軌跡的凹的一邊。

4.平拋運動:將物體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丟擲,不計空氣阻力,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運動。分運動:

(1)在水平方向上由於不受力,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2)在豎直方向上物體的初速度為零,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

5.以拋點為座標原點,水平方向為x軸(正方向和初速度的方向相同),豎直方向為y軸,正方向向下.

6.速度

①水平分速度:

②豎直分速度:

③t秒末的合速度

④任意時刻的運動方向可用該點速度方向與x軸的正方向的夾角表示

7.勻速圓周運動:質點沿圓周運動,在相等的時間裡通過的圓弧長度相同。

8.描述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1)線速度v:質點通過的弧長和通過該弧長所用時間的'比值,即v=s/t,單位m/s;屬於瞬時速度,既有大小,也有方向。方向為在圓周各點的切線方向上

9.勻速圓周運動是一種非勻速曲線運動,因而線速度的方向在時刻改變

(2)角速度:ω=φ/t(φ指轉過的角度,轉一圈φ為),單位rad/s或1/s;對某一確定的勻速圓周運動而言,角速度是恆定的(3)週期T,頻率:f=1/T

(4)線速度、角速度及週期之間的關係:

10.向心力:向心力就是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受到一個指向圓心的合力,向心力只改變運動物體的速度方向,不改變速度大小。

11.向心加速度:描述線速度變化快慢,方向與向心力的方向相同,

12.注意:

(1)由於方向時刻在變,所以勻速圓周運動是瞬時加速度的方向不斷改變的變加速運動。

(2)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向心力方向總指向圓心,是一個變力。

(3)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受到的合外力就是向心力。

13.離心運動: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在所受的合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以提供圓周運動所需的向心力的情況下,就做逐漸遠離圓心的運動萬有引力定律及其應用

1.萬有引力定律:引力常量G=6.67×Nm2/kg2

2.適用條件:可作質點的兩個物體間的相互作用;若是兩個均勻的球體,r應是兩球心間距.(物體的尺寸比兩物體的距離r小得多時,可以看成質點)

3.萬有引力定律的應用:(中心天體質量M,天體半徑R,天體表面重力加速度g

(1)萬有引力=向心力(一個天體繞另一個天體作圓周運動時)

(2)重力=萬有引力

地面物體的重力加速度:mg=Gg=G≈9.8m/s2高空物體的重力加速度:mg=Gg=G0.這表示力F對物體做正功。如人用力推車前進時,人的推力F對車做正功。

(3)當α大於90度小於等於180度時,cosα例如,豎直向上丟擲的球,在向上運動的過程中,重力對球做了-6J的功,可以說成球克服重力做了6J的功。說了“克服”,就不能再說做了負功

4.動能是標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表示式

5.重力勢能是標量,表示式

(1)重力勢能具有相對性,是相對於選取的參考面而言的。因此在計算重力勢能時,應該明確選取零勢面。

(2)重力勢能可正可負,在零勢面上方重力勢能為正值,在零勢面下方重力勢能為負值。

6.動能定理:

W為外力對物體所做的總功,m為物體質量,v為末速度,為初速度解答思路:

①選取研究物件,明確它的運動過程。

②分析研究物件的受力情況和各力做功情況,然後求各個外力做功的代數和。

③明確物體在過程始末狀態的動能和。

④列出動能定理的方程。

7.機械能守恆定律:(只有重力或彈力做功,沒有任何外力做功。)解題思路:

①選取研究物件----物體系或物體

②根據研究物件所經歷的物理過程,進行受力,做功分析,判斷機械能是否守恆。

③恰當地選取參考平面,確定研究物件在過程的初、末態時的機械能。

④根據機械能守恆定律列方程,進行求解。

8.功率的表示式:,或者P=FV功率:描述力對物體做功快慢;是標量,有正負

9.額定功率指機器正常工作時的最大輸出功率,也就是機器銘牌上的標稱值。實際功率是指機器工作中實際輸出的功率。機器不一定都在額定功率下工作。實際功率總是小於或等於額定功率。

10、能量守恆定律及能量耗散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3

第一節質點、參考系質點和座標系參考系座標系第二節時間和位移時刻和時間間隔路程和位移第一章運動的描述定義:有質量而不計形狀和大小的物質。定義:用來作參考的物體。定義:在某一問題中確定座標的方法,就是該問題所用的座標系。在表示時間的數軸上,時刻用點表示,時間間隔用線段表示。路程位移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表示物體(質點)的位置變化。從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條有向線段表示位移。向量和標量直線運動的位置和位移第三節運動快慢的描座標與座標的述速度變化量速度向量標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只有大小沒有方向。公式:Δx=x1-x2公式:Δt=t2-t1定義:用位移與發生這個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公式:v=Δx/Δt單位:米每秒(m/s)速度是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速度的大小在數值上等於單位時間內物體位移的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大小,速度的方向也就是物體運動的方向。平均速度物體在時間間隔內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時速度速率時間間隔非常非常小,在這個時間間隔內的平均速度。瞬時速度的大小。第四節實驗: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電磁打點計時器電火花計時器練習使用打點計時器用打點計時器測量瞬時速度用圖象表示速速度時間影象(v-t圖象):描述速度v與時間t度關係的圖象。定義:速度的變化量與發生這一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公式:a=Δv/Δt單位:米每二次方秒(m/s2)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的關在直線運動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的方向相同;如果速度減小,加速度的大方第五節速度變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加速度陽光家教網高一物理學習資料

系從v-t圖象看加速度向與速度的方向相反。從曲線的傾斜程度就餓能判斷加速度的大小。第二章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第一節實驗:探究小進行實驗車速度隨時間處理資料變化的規律作出速度時間圖象第二節勻變速直線運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動間的關係速度與時間的關係式沿著一條直線,且加速度不變的運動。速度公式:v=v0+at第三節勻變速直線運勻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動的位移與時勻變速直線運間的關係位移公式:x=v0t+at2/2動的位移第四節勻變速直線運公式:v2-v02=2ax動的位移與速度的關係第五節自由落體運動自由落體運動定義: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自由落體加速度(重力加速度)定義:在同一地點,一切物體自由下落的加速度。用g表示。一般的計算中,可以取g=9.8m/s2或g=10m/s2公式:v=gth=gt2/2v2=2ghΔh=gT2第六節伽利略對自由綿延兩千年的錯誤落體運動的研邏輯的力量究猜想與假說實驗驗證伽利略的科學方法第三章相互作用第一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力的圖示力和力的圖示力定義:物體與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單位:牛頓,簡稱牛(N)。定義:可以用帶箭頭的線段表示力。它的長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陽光家教網高一物理學習資料

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頭)表示力的作用點,線段所在的直線重力重力叫做力的作用線。定義: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公式:G=mg重力是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重心定義:一個物體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的一點。質量均勻分佈的物體,常稱均勻物體,中心的位置只跟物體的形狀有關。質量分佈不均勻的物體,中心的位置除了跟物體的形狀有關,還跟物體內質量的分佈有關。四種基本相互作用萬有引力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電磁相互作用第二節彈力彈性形變和彈力形變定義:物體在力的作用下形狀或體積發生改變。彈性形變:物體在形變後能恢復原狀的形變。彈力定義: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由於要恢復原狀,對與它接觸的物體產生的力的作用。彈性限度:物體受到外力作用,在內部所產生的抵抗外力的相互作用力不超過某一極限值時,若外力作用停止,其形變可全部消失而恢復原狀,這個極限值稱為“彈性限度”。產生彈力的物體是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方向:垂直於接觸面,指向形變物體恢復原狀的方向。幾種彈力胡克定律壓力和支援力拉力彈力的大小跟形變的大小有關係,形變越大,彈力也越大,形變消失,彈力隨之消失。公式:F=kxk彈簧的勁度係數,單位是牛頓每米(N/m)。第三節摩擦力

摩擦力:連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發生相對運動或具有相對運陽光家教網高一物理學習資料

動的趨勢時,在接觸面上所產生的阻礙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力。滾動摩擦力: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滾動時產生的摩擦。靜摩擦力定義:兩個物體之間只有相對運動趨勢,而沒有相對運動時產生的摩擦力。方向:沿著接觸面,跟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靜摩擦力的增大有個限度,最大值在數值上等於物體剛剛開始運動時的拉力。只要一個物體與另一物體間沒有產生相對於運動,靜摩擦力的大小就隨著前者所受的力的增大而增大,並與這個力保持大小。滑動摩擦力定義:當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滑動的時候,所受到的另一個物體阻礙它滑動的力。方向:沿著接觸面,跟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的方向相反。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壓力成正比。公式:F=μFNμ動摩擦因數,它的`數值跟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的材料有關。第四節力的合成合力:一個力,如果它產生的效果與幾個力共同作用時產生效果相同,那麼這個力就叫做幾個力的合力。分力:如果一個力作用於某一物體,對物體運動產生的效果相當於另外的幾個力同時作用於該物體時產生的效果,則這幾個力就是原先那個作用力的分力。力的合成定義:求幾個力的合力的過程。平行四邊形定則:兩個力合成時,以表示這兩個力的線段為鄰邊做平行四邊形,這兩個鄰邊之間的對角線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餘弦定理:F2=F12+F22+2F1F2cosθ共點力共點力一個物體受到幾個外力的作用,如果這幾個力有共同的作用點或者這幾個力的作用線交於一點,這幾個外力稱為共點力。非共點力第五節力的分解力的分解向量相加的法則既不作用在同一點上,延長線也不交於一點的一組力。把兩個向量首尾相接從而求出合向量的方法。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時遵從平行四邊形定則(或三角形定則)的定義:求一個力的分力的過程。三角形定則向量陽光家教網高一物理學習資料

標量第四章牛頓運動定律第一節牛頓第一定律理想實驗的魅力牛頓物理學的基石慣性定律物理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求和時按照算術法則相加的物理量。牛頓第一定定義: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律(慣性定動狀態或靜止狀態,除非作用在它律)慣性上面的力迫使它變這種狀態。定義:物體所具有的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性質。慣性與質量描述物體慣性的物理量是它們的質量。質量是標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質量單位:千克(kg)第二節實驗:探究加加速度與力的加速度與質量的關係基本思路:保持物體質量不變,測量物體在不同的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與力的關係。基本思路:保持物體所受的力相同,測量不同質量的物體在該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與質量的關係。速度與力、質量的關係關係制定實驗方案時的兩個問題怎樣由實驗結果得出結論第三節牛頓第二定律牛頓第二定律a∝F,a∝1/m定義:物體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公式:F=kmak是比例係數,F指的是物體所受的合力。力的單位牛頓年第二定律的數學表示式:F=ma力的單位:千克米每二次方秒。第四節力學單位制基本量:被選定的、可以利用物理量之間的關係推匯出其他物理量的物理量。基本單位:基本量的單位。匯出單位:由基本量根據物理關係推匯出來的其它物理量的單位。單位制:由基本單位和匯出單位組成。國際單位制(SI):1960年第11屆國際計量大會制訂的一種國際通用的、包括一切計量領域的單位制。第五節牛頓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牛頓第三定律第六節用牛頓運動定

定義:物體間相互作用的這一對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互相依存、同時存在的。定義: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從受力確定運動情況陽光家教網高一物理學習資料

律解決問題(一)第七節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二)從運動情況確定受力共點力的平衡平衡狀態:一個物體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靜止或勻條件超重和失重速直線運動狀態時所處的狀態。在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是合力為0。超重定義:物體對支援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大於物體所受重力的現象。加速度方向:豎直向上。失重定義:物體對支援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小於物體所受重力的現象。從動力學看自由落體運動加速度方向:豎直向下。第一,物體時從靜止開始下落的,即運動的初速度是0。第二,運動過程中它只受重力的作用。補充:直線運動的圖象

運動種類位移時間圖象(St圖象)S勻速直線運動tV勻變速直線運動t1、從St圖象中可求:

⑴、任一時刻物體運動的位移

⑵、物體運動速度的大小(直線或切線的斜率大小)

⑴、圖線向上傾斜表示物體沿正向作直線運動,圖線向下傾斜表示物體沿反向作直線運動。

⑵、兩圖線相交表示兩物體在這一時刻相遇

⑶、比較兩物體運動速度大小的關係(看兩物體St圖象中直線或切線的斜率大小)

2、從Vt圖象中可求:

⑴、任一時刻物體運動的速度⑵、物體運動的加速度(a>0表示加速,a陽光家教網高一物理學習資料

⑷、比較兩物體運動加速度大小的關係

補充:勻速直線運動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比較

種類勻直線運動聯絡區別(特點)V=恆量a=0SVtVtV0at1、勻速直線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一種特殊形式。

2、當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為零時,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SV0t2a=恆量12at=2212勻變速直線運動(V0Vt)t=VtV02aa與V0同向為加速a與V0反向為減速補充:速度與加速度的關係

1、速度與加速度沒有必然的關係,即:

⑴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

⑵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

⑶速度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為零;

⑷加速度為零,速度不一定也為零。

2、當加速度a與速度V方向的關係確定時,則有:

⑴若a與V方向相同時,不管如何變化,V都增大。a

⑵若a與V方向相反時,不管如何變化,V都減小。a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4

記錄物體的運動資訊

打點記時器:通過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的點來記錄物體運動資訊的儀器。(電火花打點記時器 火花打點,電磁打點記時器電磁打點);一般打出兩個相鄰的點的時間間隔是0.02s。

第四節物體運動的速度

物體通過的路程與所用的時間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與位移、時間間隔相對應)

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v是物體的位移s與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t的`比值。其方向與物體的位移方向相同。單位是m/s。

v=s/t

瞬時速度(與位置時刻相對應)

瞬時速度是物體在某時刻前後無窮短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其方向是物體在運動軌跡上過該點的切線方向。瞬時速率(簡稱速率)即瞬時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5

一.曲線運動

1.曲線運動的位移:平面直角座標系 通常設位移方向與x軸夾角為α

2.曲線運動的速度:

①質點在某一點的速度,沿曲線在這一點的切線方向

②速度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可分解為水平速度Vx及豎直速度Vy,V2=Vx2+Vy2

3.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速度是向量,方向或大小任一的改變都會造成速度的變化,曲線運動中,速度的方向一定改變)

4.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物體所受合力的方向與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

二.平拋運動(曲線運動特例)

1.定義:以一定的速度將物體丟擲,如果物體只受重力的作用,這時的運動叫做拋體運動,拋體運動開始時的速度叫做初速度。如果初速度是沿水平方向的,這個運動叫做平拋運動

2.平拋運動的速度:①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 初速度V0即為Vx一直保持不變

②豎直方向做自由落體運動 Vy=gt

③合速度:V2=Vx2+Vy2=V02+(gt)2 方向:與X軸的夾角為θ tanθ=Vy/V0=gt/V0

3.平拋運動的位移:①水平方向 X=V0t

②豎直方向y=1/2gt2 ③合位移 S2=x2+y2=(V0t)2+(1/2gt2 )2 方向:與X軸夾角為α tanα=y/x=V0t/?gt2=2V0/gt

三.圓周運動

1.線速度V:①圓周運動的快慢可以用物體通過的弧長與所用時間的比值來量度 該比值即為線速度 ②V=Δs/Δt 單位:m/s③勻速圓周運動:物體沿著圓周運動,並且線速度的大小處處相等(tips:方向時時改變)

2.角速度ω:①物體做圓周運動的快慢還可以用它與圓心連線掃過角度的快慢來描述,即角速度 ② 公式 ω=Δθ/Δt (角度使用弧度制) ω的單位是rad/s

3.轉速r:物體單位時間轉過的圈數 單位:轉每秒或轉每分

4.週期T: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轉過一週所用的時間 單位:秒S

5.關係式:V=ωr(r為半徑) ω=2π/T

6.向心加速度①定義:任何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的加速度都指向圓心,這個加速度叫做向心加速度

②表示式 a=V2/r=ω2r=(4π2/T2)r=4π2f2r=4π2n2r(n指轉過的圈數)方向:指向圓心

四.開普勒定律

1.開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繞太陽運動的軌道都是橢圓,太陽處於橢圓的一個焦點上

2.開普勒第二定律:對任意一個行星來說,它與太陽的連線在相等的時間掃過相等的面積

3.開普勒第三定律:①所有行星的軌道的半長軸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轉週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②a—橢圓軌道的半長軸 T—公轉週期 則 a3/T2=k 對同一個行星來說,k為常量